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部氢氟酸烧伤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1
作者 吴军梅 毛书雷 +1 位作者 倪良方 张建芬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第2期213-215,共3页
目的 分析手部氢氟酸烧伤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结局.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21年12月239例手部氢氟酸烧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院前时间分为<24h组、24~48h组、>48 h组.结果<24h组、24~48h组、>48 h组患者的手术治... 目的 分析手部氢氟酸烧伤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结局.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21年12月239例手部氢氟酸烧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院前时间分为<24h组、24~48h组、>48 h组.结果<24h组、24~48h组、>48 h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比例分别为2.56%、25.00%、58.97%,皮瓣移植和/或截指比例分别为0%、11.36%、41.03%,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9(8,10)d、17(12,27)d、24(17,32)d,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4~48h组、48 h以后组愈合时间比<24h组长(P<0.001),>48 h组与24~48h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遗留瘢痕比例分别为16.67%、63.64%、89.74%,手指短缩比例分别为0%、6.82%、25.64%,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手部氢氟酸烧伤的预后与院前时间相关,越迟入院者,需要手术治疗的比例越高,创面愈合时间越长,遗留后遗症的可能性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化学 氢氟酸 手术治疗 创面愈合 瘢痕
下载PDF
外源性透明质酸对创面愈合病理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吕洛 冷永成 +1 位作者 章庆国 万伟东 《江苏医药》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08-110,共3页
目的 探讨外源性透明质酸 (hyaluronicacid ,HA)在伤口愈合中可能的作用机制以及对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 大鼠 45只 ,随机分成A、B、C(2 %、1 %HA溶液、PBS溶液 )三组 ,观察伤口愈合过程中 ,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和残留面积的大小 ,大体... 目的 探讨外源性透明质酸 (hyaluronicacid ,HA)在伤口愈合中可能的作用机制以及对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 大鼠 45只 ,随机分成A、B、C(2 %、1 %HA溶液、PBS溶液 )三组 ,观察伤口愈合过程中 ,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和残留面积的大小 ,大体形态以及组织学的改变。结果  (1 )A、B、C三组的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 1 5 2天、1 4 2天和 1 3 4天。A、B两组残留面积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三组间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2 )组织学上 ,A、B两组成纤维细胞增生明显 ;胶原纤维较为纤细 ,排列整齐 ,直径较纤细。C组则显示出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 ,新生血管数目增多。 (3)HA的生物学作用与其浓度有关。结论 在伤口愈合过程中 ,外源性HA可通过对细胞的调控作用有效地发挥其生物学作用 ,减少瘢痕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 伤口愈合 瘢痕 成纤维细胞
下载PDF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INTRA-UTERINE HEALING OF FETAL RAT WOUNDS
3
作者 崔磊 张群 钱云良 《Medical Bulletin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CAS 2000年第1期1-4,共4页
Objective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fetal scarless wound heaiing, we developed an in vivo modelto observe the process of wound healing occurring in SD- rat fetus. Methods SD-rat fetuses were givenfull- thickness inc... Objective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fetal scarless wound heaiing, we developed an in vivo modelto observe the process of wound healing occurring in SD- rat fetus. Methods SD-rat fetuses were givenfull- thickness incisional wounds in the upper lips under ether anesthesia. Wound specimens were removedsuccessively 12,24,48,72h postwounding (PW) from fetus and 1,3,5,7d PW from adult rats for histologicalexamination. Results In the fetus, re-epithelialization of the skin wound was completed by 24h PW withoutapparent acute inflammatory response. Regenerated skin wound with normal architecture and elements wascompleted by 72h postoperation, indistinguishable from the surrounding normal skin. While in the adult rats, thewounds showed an acute inflammatory response resulting in thickened epithelia and scar formation. ConclusionFetal wound is characterized by rapid and eficient healing without scar formation followed by real skinregen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t fetus wound healing scar
下载PDF
外源性透明质酸在愈合中伤口的生化分析
4
作者 吕洛 冷永成 章庆国 《铁道医学》 1998年第6期360-362,共3页
目的探讨外源性透明质酸(HA)抑制瘢痕形成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健康SD大鼠45只,复制背部创伤模型,随机分成2%HA治疗组(A组)、1%HA治疗组(B组)、PBS对照组(C组),观察创面大体形态、平均愈合时间和残... 目的探讨外源性透明质酸(HA)抑制瘢痕形成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健康SD大鼠45只,复制背部创伤模型,随机分成2%HA治疗组(A组)、1%HA治疗组(B组)、PBS对照组(C组),观察创面大体形态、平均愈合时间和残留面积的大小,测定愈合部位组织蛋白、羟脯氨酸(Hyp)、Ⅲ型前胶原(PCⅢ)的含量。结果⑴3组的平均愈合时间为(15.2±2.0)d、(14.2±1.6)d和(13.4±1.4)d,A、B两组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3组间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A、B两组的残留面积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3组间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⑵Hyp和PCⅢ含量的测定:A、B两组Hyp含量的均值低于C组(P<0.01);而PCⅢ的含量却高于C组(P<0.01)。结论⑴HA通过对细胞的调控作用,有效地抑制胶原的合成,提高Ⅲ型胶原含量,使创伤愈合过程中瘢痕形成减少。⑵HA在创面愈合中抑制瘢痕形成的生物学作用与其浓度成正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 伤口愈合 瘢痕 HA ECM
下载PDF
透明质酸外敷膜对伤口局部透明质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任贵云 董福生 +1 位作者 王洁 李向军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0-182,共3页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外敷膜对大鼠伤口局部透明质酸含量的影响。方法选用纯系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采用背部两侧切口,左侧外敷透明质酸膜,右侧外敷生理盐水纱条作为对照。分别于术后1~14天留取皮肤标本,通过放射免疫分析测定...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外敷膜对大鼠伤口局部透明质酸含量的影响。方法选用纯系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采用背部两侧切口,左侧外敷透明质酸膜,右侧外敷生理盐水纱条作为对照。分别于术后1~14天留取皮肤标本,通过放射免疫分析测定伤口局部透明质酸含量。结果术后3、5天时,治疗组局部透明质酸含量高于对照组(P <0 .0 5 ) ;治疗组局部透明质酸含量在术后1、3天明显高于术后5、7、9、14天(P <0 .0 5 ) ;对照组伤口局部透明质酸含量在术后1天时明显高于术后3、5、7、9、14天(P <0 .0 5 )。结论透明质酸外敷膜在创愈合早期,可有效地提高伤口局部透明质酸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 局部 伤口 外敷 术后 对照组 治疗组 皮肤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促进软组织损伤修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王双义 李宁毅 +2 位作者 王玉民 杨忠思 张永欢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4期268-272,共5页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对犬软组织损伤的修复作用,探讨其促进软组织修复的机制。方法杂种犬4只,体重:18kg~24kg,雌雄不限。随机选择每只犬的一侧后腿的大腿内侧分别制作两个直径为4cm×3cm椭圆形创面和...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对犬软组织损伤的修复作用,探讨其促进软组织修复的机制。方法杂种犬4只,体重:18kg~24kg,雌雄不限。随机选择每只犬的一侧后腿的大腿内侧分别制作两个直径为4cm×3cm椭圆形创面和长度为3cm的直线伤口,深及皮下筋膜层,再随机选择一个椭圆形创面和直线伤口为实验创面,用PRP凝胶覆盖创面,对照组创面任其渗血在创面凝固,两组都用3M愈肤膜覆盖损伤处。分别于术后7天、14天、21天、28天通过大体观察和组织学观察对比两侧创伤愈合情况。结果术后7天,对照组创面少许肉芽组织生长,伤口周围有炎症反应;实验组创面清洁,有较多肉芽组织生长,伤口周围无明显炎症反应。术后7~28天,两组的椭圆形创面逐渐缩小,但实验组创面缩小明显并无明显瘢痕;实验直线伤口于术后14~21天完全愈合,无明显瘢痕,对照组可见到明显瘢痕。组织学观察:实验组创面愈合较快,至术后28天,形成比较成熟的皮肤组织,而对照组创面可见到较多瘢痕组织;实验组直线伤口术后14~21天即形成较成熟的皮肤组织,对照组直线形伤口于21~28天形成较成熟的皮肤组织,但瘢痕组织较多。结论 PRP能加快犬软组织损伤的愈合,并能减少瘢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软组织损伤 愈合 瘢痕
下载PDF
改性甲壳素凝胶在颜面部裂伤处理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赵铁生 刘道峰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212-213,共2页
目的探讨改性甲壳素凝胶在颜面部裂伤处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颜面部裂伤64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清创缝合后伤口涂布改性甲壳素凝胶,暴露;对照组常规处理。观察两组的愈合情况。结果实验组甲级愈合率为91.18%,对照组为53... 目的探讨改性甲壳素凝胶在颜面部裂伤处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颜面部裂伤64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清创缝合后伤口涂布改性甲壳素凝胶,暴露;对照组常规处理。观察两组的愈合情况。结果实验组甲级愈合率为91.18%,对照组为53.33%;实验组愈合时间为(6±0.4)d,对照组为(7±0.6)d;实验组复查均未有明显瘢痕出现,对照组出现较多瘢痕;实验组患者满意度为94.18%,对照组为60.00%。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性甲壳素凝胶可促进颜面部伤口愈合,减少瘢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甲壳素凝胶 面部裂伤 创伤修复 瘢痕
下载PDF
伴侣相互作用蛋白在不同修复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及其与创面愈合结局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付小兵 张慧 +2 位作者 徐夏莲 孙同柱 常智杰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7-129,共3页
目的 研究伴侣相互作用蛋白 (chaperone interacting protein,CHIP)在不同愈合组织中的表达规律 ,以及这种规律与创面修复结局的关系。 方法  2 0块组织标本取自于增生性瘢痕 (n=8)、溃疡组织 (n=4 )以及正常皮肤 (n=8)。经常规包埋... 目的 研究伴侣相互作用蛋白 (chaperone interacting protein,CHIP)在不同愈合组织中的表达规律 ,以及这种规律与创面修复结局的关系。 方法  2 0块组织标本取自于增生性瘢痕 (n=8)、溃疡组织 (n=4 )以及正常皮肤 (n=8)。经常规包埋切片后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研究 CHIP在以上组织的分布特征与表达量。 结果 在正常、瘢痕以及溃疡组织 ,CHIP表达主要见于真皮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以及表皮细胞胞浆与胞核 ,未见于炎性细胞。表达量以增生性瘢痕组织最多 (89% ) ,溃疡组织次之 (83% ) ,正常组织最少 (17% )。 结论 尽管 CHIP的确切生物学功能尚未完全阐明 ,它表达于增生活跃的组织修复细胞表明它可能作为一种伴侣分子在修复细胞增殖调控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互作用蛋白 溃疡 增生性瘢痕 创面愈合 结局 伴侣 表达特征 表达量 表达规律 生物学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