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章氏超减张缝合在闭合高张力创面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被引量:31
1
作者 陈珺 章一新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39-345,共7页
目的:探讨章氏超减张缝合应用于高张力创面闭合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1—8月,19例瘢痕或黑毛痣患者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接受门诊手术,患者皮肤条件适宜,对其进行章氏超减张缝合。患者中男6例、女13例,年龄... 目的:探讨章氏超减张缝合应用于高张力创面闭合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1—8月,19例瘢痕或黑毛痣患者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接受门诊手术,患者皮肤条件适宜,对其进行章氏超减张缝合。患者中男6例、女13例,年龄10~68岁,瘢痕疙瘩8例、增生性瘢痕3例、萎缩性瘢痕5例、黑毛痣3例。手术部位涉及下颌2例、颈部3例、胸部4例、腹部2例、四肢8例。术前瘢痕、黑毛痣面积1.4 cm×1.1 cm^10.0 cm×4.0 cm。所有病损均单纯手术切除,于切口两侧游离1~2 cm,术中创面面积2.6 cm×2.6 cm^12.6 cm×6.8 cm。使用倒刺线进行章氏超减张缝合,向中间推进两侧正常皮肤使创缘自然贴合并处于松弛低张力状态。2例瘢痕疙瘩患者于术后24 h内接受总剂量20 Gy浅层放射治疗,分4次完成,每天1次。术后门诊随访记录不良反应及减张作用维持时间,术后6个月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评估瘢痕外观,记录瘢痕宽度和复发情况。结果:19例患者创面术后全部愈合。2例患者穿皮点出现一过性色素沉着后自行好转,其中1例患者出现局部穿皮点瘢痕增生,予以局部曲安奈德注射后缓解。1例行放射治疗患者出现一过性红斑、干性脱屑、色素沉着,后自行好转。随访7.1~13.6个月,平均9.6个月。减张作用维持4~26周,平均11.2周。2例患者减张作用维持4周,于术后8周再次行章氏超减张缝合。术后6个月,19例患者瘢痕均呈线状,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1.0~4.3分,平均2.1分;瘢痕宽度0.8~7.0 mm,平均2.2 mm。3例瘢痕疙瘩术后未行放射治疗患者术后3个月出现局部复发,予以激光治疗联合糖皮质激素及5-氟尿嘧啶等瘢痕内注射后明显缓解。结论:应用倒刺线对高张力创面进行章氏超减张缝合能够有效减小创缘张力,在较长时间内维持减张作用,术后切口瘢痕增生风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伤口闭合技术 增生性瘢痕 张力
原文传递
三层紧密缝合法与Allgower-Donati缝合法对跟骨骨折术后切口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吴迎春 吕刚 +2 位作者 孙辉 依力潘·凯赛尔 王国选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579-584,共6页
目的比较三层紧密缝合法与Allgower-Donati缝合法对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2016年9月至2018年6月,采用非盲法、开放性随机对照试验,将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三层紧密缝合法[26例,男18例,女8例;年龄19~48岁,平均(33... 目的比较三层紧密缝合法与Allgower-Donati缝合法对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2016年9月至2018年6月,采用非盲法、开放性随机对照试验,将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三层紧密缝合法[26例,男18例,女8例;年龄19~48岁,平均(33.69±8.84)岁]和Allgower-Donati缝合法[26例,男19例,女7例;年龄19~49岁,平均(32.38±8.45)岁]关闭切口。所有患者跟骨骨折手术切口均采用传统“L”形大切口。术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炎性反应面积、“L”形切口拐角处皮肤温度变化、切口愈合等级。结果术后52例患者均获得6个月随访。术后2周拆线时,三层紧密缝合组切口皮肤炎性反应面积[(26.46±9.37)mm^2]小于Allgower-Donati组[(33.16±9.33)mm^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4,P=0.013)。“L”形切口拐角处皮肤温度变化,术前、术后第1天两组无差异,术后第2、3天三层紧密缝合组切口皮肤温度[(36.47±0.33)℃和(36.54±0.22)℃]均高于Allgower-Donati组[(36.20±0.42)℃和(36.22±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P=0.01;t=3.48,P=0.001)。三层紧密缝合组:甲级愈合25例,乙级愈合1例,甲级愈合率96.15%(25/26);Allgower-Donati组:甲级愈合22例,乙级愈合1例,丙级愈合3例,甲级愈合率84.62%(22/26)。三层紧密缝合组26例患者只有1例局部有少量血性渗液的乙级愈合切口,而Allgower-Donati组1例乙级愈合切口边缘发黑坏死,3例切口化脓,钢板外露。结论采用三层紧密缝合方法处理跟骨骨折“L”形手术切口较Allgower-Donati缝合法,术后切口炎性反应面积更小、“L”形切口拐角处皮肤温度变化在术后第2、3天更高、切口甲级愈合率更高,切口并发症表现轻微,是一种更好的缝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伤口缝合技术 伤口愈合
原文传递
OTSC夹闭系统在消化道穿孔关闭技术中的初步应用(含视频) 被引量:16
3
作者 郭花 王昕 +5 位作者 王晓伟 李爱琴 余东亮 谢惠 汤姗 盛剑秋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670-672,共3页
目的探讨OTSC夹闭系统在消化道穿孔关闭技术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利用配套的抓持钳将穿孔部位组织拉人透明帽,再通过释放耙状夹对21例消化道穿孔或消化道瘘患者行OTSC闭合术。结果OTSC成功闭合食管气管瘘1例,食管穿孔l例,胃穿孔12例... 目的探讨OTSC夹闭系统在消化道穿孔关闭技术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利用配套的抓持钳将穿孔部位组织拉人透明帽,再通过释放耙状夹对21例消化道穿孔或消化道瘘患者行OTSC闭合术。结果OTSC成功闭合食管气管瘘1例,食管穿孔l例,胃穿孔12例,十二指肠球穿孔2例,回盲部穿孔1例,结肠穿孔1例,直肠穿孔3例。其中医源性穿孔19例,慢性穿孔2例。闭合穿孔直径0.3~4.0cm,平均直径(1.6±0.8)cm。无术中出血及迟发性出血,无死亡病例。结论对于消化道穿孔OTSC夹闭系统是值得临床推荐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检查 肠穿孔 伤口闭合技术
原文传递
双向缝合方法在腹腔镜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袁中旭 王松平 +2 位作者 曹葆强 尹明明 胡金龙 《重庆医学》 CAS 2020年第9期1425-1428,共4页
目的探讨双向缝合在腹腔镜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总结分析采用双向缝合方法实施的腹腔镜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22例的临床资料,并与23例常规腹腔镜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比较,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主要手术指标、术后并... 目的探讨双向缝合在腹腔镜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总结分析采用双向缝合方法实施的腹腔镜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22例的临床资料,并与23例常规腹腔镜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比较,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主要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手术,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穿孔病灶直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双向缝合组在手术缝合时间[(26.05±8.06)min]、手术时间[(94.45±22.95)min]、术中出血量[(49.55±21.93)mL]均优于常规缝合组的手术缝合时间[(39.91±12.82)min]、手术时间[(130.35±38.53)min]、术中出血量[(67.83±33.3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缝合组术中有2例患者中转开腹手术,1例患者术后腹腔残余感染,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顺利出院,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均无幽门狭窄、消化道出血等异常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双向缝合方法在临床应用安全有效,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缝合技术,可明显降低缝合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口缝合技术 腹腔镜 胃十二指肠穿孔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减轻面部整形切口瘢痕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5
作者 徐志刚 胡大海 《安徽医药》 CAS 2019年第5期1010-1013,共4页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在减轻面部整形美容切口瘢痕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5—8月的面部整形手术病人32例,在手术结束关闭切口时将A型肉毒毒素随机注射到任意一半切口下为观察侧,另一半...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在减轻面部整形美容切口瘢痕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5—8月的面部整形手术病人32例,在手术结束关闭切口时将A型肉毒毒素随机注射到任意一半切口下为观察侧,另一半切口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为对照侧,比较病人两半切口愈合的瘢痕宽度、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温哥华瘢痕评分及病人满意度。结果在瘢痕宽度[(0.31±0.12)mm比(0.45±0.17)mm,t=2.252,P=0.028]、视觉模拟量表评分[(6.10±3.82)分比(4.75±2.55)分,t=2.834,P=0.006]、温哥华瘢痕评分[(3.46±3.12)分比(6.62±3.47)分,t=2.933,P=0.005]及病人满意度[(9.21±1.32)分比(7.37±2.01)分,t=2.120,P=0.038]方面,注射A型肉毒毒素的切口侧优于对照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型肉毒毒素可减轻面部整形美容术后切口瘢痕,产生更美观的术后外观,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口缝合技术 瘢痕 肉毒杆菌毒素类 A型 面部 温哥华瘢痕评分
下载PDF
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结合骨髓刺激治疗半月板水平撕裂20例报告 被引量:11
6
作者 周琦 张颉鸿 +6 位作者 祝云利 钱齐荣 吴宇黎 吴海山 符培亮 周义钦 陈松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35-738,共4页
目的:通过临床功能评分评估结合骨髓刺激技术和关节镜下半月板修补术治疗半月板水平分层状撕裂的疗效。方法:完整随访20例半月板水平分层状撕裂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结合骨髓刺激技术修补。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Lysholm... 目的:通过临床功能评分评估结合骨髓刺激技术和关节镜下半月板修补术治疗半月板水平分层状撕裂的疗效。方法:完整随访20例半月板水平分层状撕裂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结合骨髓刺激技术修补。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评估术后功能。通过临床症状和术后功能评估修补成功率。结果:平均随访18.6±5.1个月。VAS评分:术前6.9分,术后1.6分(P<0.001);Lyshom评分:术前49.5±16.3分,术后91.6±7.2分(P<0.001);Tegner评分:术前3.5±1.3分,术后7.0±0.6分(P<0.001)。最后一次随访时,18例(90%)患者没有任何半月板撕裂临床症状。结论:半月板缝合结合关节镜下骨髓刺激可以促进水平分层状半月板撕裂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半月板 关节镜 伤口缝合技术 骨髓刺激
下载PDF
经皮八针法缝合修复闭合性Ⅰ区指伸肌腱断裂 被引量:10
7
作者 江起庭 汪海滨 +5 位作者 孟丛鹏 褚培林 张锦飙 刘小雷 陈德健 田纪伟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1701-1707,共7页
目的探讨经皮八针法缝合修复闭合性Ⅰ区指伸肌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20年11月治疗并获得随访的12例闭合性Ⅰ区指伸肌腱断裂(新鲜腱性锤状指)患者资料,男8例,女4例;年龄18~50岁,平均35岁;均为单指Ⅰ区指伸肌腱... 目的探讨经皮八针法缝合修复闭合性Ⅰ区指伸肌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20年11月治疗并获得随访的12例闭合性Ⅰ区指伸肌腱断裂(新鲜腱性锤状指)患者资料,男8例,女4例;年龄18~50岁,平均35岁;均为单指Ⅰ区指伸肌腱急性闭合性断裂,左侧5指,右侧7指;拇指1例,示指2例,中指3例,环指4例,小指2例。经皮采用3-0肌腱缝线深浅绞索八针法缝合Ⅰ区指伸肌腱,且固定于末节指骨基底部。术后6~8周拔除克氏针,使用支具固定患指于背伸位,逐步加强患指屈伸运动。术后及随访参照Crawford标准评估患指功能,测量患指及对侧健指各关节的主动屈伸活动范围,记录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on movement,TAM);参照美国手外科学会伸指肌腱修复评价系统根据TAM评价手指功能。结果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0.1±0.2)min(范围18~25 min);术中仅有少量出血。术后1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2±1.1)个月(范围6~14个月)。术后12例患者的锤状指畸形均完全矫正,无线结外露、皮肤坏死等并发症。按照Crawford法评估:优9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1.7%(11/12)。患指与健指远侧指间关节屈曲角度分别为82.11°±2.02°和84.09°±2.01°,伸直角度分别为-2.04°±3.01°和0.02°±1.02°,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47,3.246;P=0.019,0.004)。患指关节活动度:掌指关节为91.02°±4.01°,近侧指间关节94.04°±2.11°,远侧指间关节83.01°±2.02°,TAM为265.05°±13.04°;健指关节活动度:掌指关节为93.01°±3.21°,近侧指间关节94.03°±3.07°,远侧指间关节85.02°±2.01°,TAM为269.02°±12.10°;以上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2例根据TAM系统评定:优9例,良3例,优良率为100%(12/12)。结论经皮八针法缝合能有效修复闭合性Ⅰ区指伸肌腱断裂,矫正锤状指,术后早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伤口缝合技术
原文传递
腹腔镜胆总管结石探查后胆总管不同闭合方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张海雄 陈焕伟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9年第3期208-212,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结石探查后不同胆总管闭合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7年5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和佛山市禅城中心医院298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和同期胆总管取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胆总管探...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结石探查后不同胆总管闭合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7年5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和佛山市禅城中心医院298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和同期胆总管取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胆总管探查术后胆总管不同闭合方式患者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Clavien-Dindo分级≥Ⅲ级)、术后胆漏发生率(Grade分级A/B/C)、住院时间、再入院率、胆总管结石复发和其他相关并发症。结果74例(24.8%)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术,118例(39.6%)行T管引流术,106例(35.6%)行胆总管支架引流术。一期缝合、T管引流术以及内支架引流的患者住院时间分别为2~30(5.8±3.7)d、7~75(11.6±8.9)d和7~56(9.8±5.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6,P=0.04);再入院率分别为0(0/74)、10.2%(12/118)、5.7%(6/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5,P=0.02);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4%(21/74)、31.4%(37/118)、27.4%(29/106),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0(0/74)、7.6%(9/118)、4.7%(5/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2,P=0.04);术后胆漏并发症分别为23.0%(17/74)、16.9%(20/118)和8.5%(9/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4,P=0.02)。但胆总管一期缝合术无C级胆漏发生,B级胆漏通过延长引流而治愈;术后结石复发率分别为2.7%(2/74)、4.2%(5/118)、11.3%(12/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1,P=0.03)。结论腹腔镜胆总管结石探查术后采用T管引流和内支架植入并不能带来更多的益处,反而有较多相关的并发症。尽管胆总管一期缝合容易出现术后胆漏,但很少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腹腔镜检查 伤口闭合技术 引流术 支架 一期缝合
原文传递
改良Kessler缝合法治疗Ⅱ区指屈肌腱断裂 被引量:8
9
作者 王众 李骥 +1 位作者 廖腾 吴亚乐 《中医正骨》 2014年第11期15-16,共2页
目的:观察改良 Kessler 缝合法治疗Ⅱ区指屈肌腱断裂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Ⅱ区指屈肌腱断裂患者78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9例,分别采用改良 Kessler 缝合法和常规缝合法缝合断裂肌腱。术后观察2组患者肌腱愈合、患指功能恢复及... 目的:观察改良 Kessler 缝合法治疗Ⅱ区指屈肌腱断裂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Ⅱ区指屈肌腱断裂患者78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9例,分别采用改良 Kessler 缝合法和常规缝合法缝合断裂肌腱。术后观察2组患者肌腱愈合、患指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2组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7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依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手部肌腱修复后评定标准评价疗效,改良 Kessler 缝合组,优25例、良11例、可2例、差1例;常规缝合组,优15例、良12例、可8例、差4例。改良 Kessler 缝合组疗效优于常规缝合组(Z =﹣2.654,p =0.008)。改良 Kessler 缝合组创面均一期愈合。常规缝合组,术后并发浅表感染2例,经换药愈合;并发深度感染1例,经拆除缝线、行负压封闭引流后愈合;并发肌腱再断裂2例,改行改良 Kessler 缝合后愈合。2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改良 Kessler 缝合组小于常规缝合组( p =0.027)。结论:改良Kessler 缝合法治疗Ⅱ区指屈肌腱断裂,有利于肌腱愈合和患指功能恢复,并发症少,疗效优于常规缝合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损伤 软组织损伤 伤口缝合技术
下载PDF
1例坏疽性脓皮病患儿行负压封闭引流的护理 被引量:5
10
作者 魏晓琼 王君君 +1 位作者 周清 杨童玲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38-1241,共4页
总结1例坏疽性脓皮病患儿行负压封闭引流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通过负压封闭引流,促进伤口愈合;在不同伤口愈合阶段,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适时进行疼痛干预,提高患儿舒适度;根据病情需要行营养支持,改善患儿营养状况;监测糖皮质激素、... 总结1例坏疽性脓皮病患儿行负压封闭引流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通过负压封闭引流,促进伤口愈合;在不同伤口愈合阶段,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适时进行疼痛干预,提高患儿舒适度;根据病情需要行营养支持,改善患儿营养状况;监测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特殊药物的不良反应,预防并发症;重视高热的护理,维持患儿生命体征平稳;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患儿经22 d治疗后好转出院,在门诊随访,病情稳定,伤口愈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疽性脓皮病 负压伤口疗法 伤口闭合技术 儿科护理学
原文传递
改良全埋垂直褥式减张缝合与皮内连续缝合对儿童手术切口愈合以及瘢痕形成的影响
11
作者 夏云菲 施佳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7-381,共5页
目的皮内连续缝合(intradermic continuous suture,ICS)是临床上常用的缝合方法之一,但因减张效果不足容易导致瘢痕增生;改良全埋垂直褥式减张缝合(modified fully buried vertical mattress suture,MFBVMS)在整形外科应用广泛,具有良... 目的皮内连续缝合(intradermic continuous suture,ICS)是临床上常用的缝合方法之一,但因减张效果不足容易导致瘢痕增生;改良全埋垂直褥式减张缝合(modified fully buried vertical mattress suture,MFBVMS)在整形外科应用广泛,具有良好的减张效果;本研究旨在比较MFBVMS和ICS对伤口愈合以及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择2022年1月至8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普外科行开放手术的7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采取MFBVMS,对照组采取ICS,比较两组患儿缝合时间、切口愈合等级、术后1个月、6个月所测量瘢痕宽度以及温哥华评估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评分结果,观察两组患儿切口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缝合时间(16.66±6.35)min,长于对照组的(7.20±3.4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29,P<0.001)。术后6个月观察组瘢痕宽度(1.13±0.53)mm,小于对照组的(2.49±1.0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20,P<0.001);VSS评分(3.69±1.13)分,小于对照组的(5.49±1.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52,P<0.001)。观察组手术后无一例切口不良反应发生,与对照组11.43%的切口不良反应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2,P<0.05);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6.77±0.55)d,小于对照组的(7.83±2.4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5,P<0.05)。结论MFBVMS应用于儿童手术能明显减少切口瘢痕形成,改善切口愈合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伤口 伤口缝合技术 瘢痕 治疗结果 儿童
下载PDF
医用胶在头皮裂伤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贵洪 刘世平 +4 位作者 曹小平 钟武 陈睦虎 陈红生 张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06-608,共3页
目的通过比较医用胶和常规清创缝合在头皮裂伤处理时的优劣,探讨医用胶在头皮裂伤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部就诊的头皮裂伤患者15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73)和... 目的通过比较医用胶和常规清创缝合在头皮裂伤处理时的优劣,探讨医用胶在头皮裂伤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部就诊的头皮裂伤患者15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73)和观察组(n=79)。对照组采用常规局部麻醉下清创缝合,观察组采用头发交织加医用胶粘合创口。记录两组手术时间、疼痛程度、总费用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9.5±2.7)min短于对照组的(14.5±3.5)min,视觉模拟评分(VAS)3(0,4)分低于对照组的5(2,8)分,总费用560(560,588)元高于对照组的318(300,330)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满意22例(30.1%),比较满意32例(43.8%),满意19例(26.1%);观察组不满意5例(6.3%),比较满意20例(25.3%),满意54例(68.4%)。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0.064,P<0.001)。结论医用胶粘合头皮具有手术时间短,疼痛程度轻,尽管总费用较常规清创高,但患者满意度较高。医用胶在处理头皮裂伤具有可行性,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头皮裂伤 医用胶 伤口缝合技术
下载PDF
Winograd术联合改良缝合技术及健康宣教治疗嵌甲型甲沟炎临床疗效观察
13
作者 刘海波 陈军 +1 位作者 孔庆涛 桑红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8-260,共3页
目的研究Winograd术联合改良缝合技术及健康宣教治疗嵌甲型甲沟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21年11月至2022年12月东部战区总医院皮肤科就诊的84例嵌甲型甲沟炎患者(Mozena分级Ⅱa级及以上),采用Winograd术联合改良缝合技术治疗及进行健康宣教... 目的研究Winograd术联合改良缝合技术及健康宣教治疗嵌甲型甲沟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21年11月至2022年12月东部战区总医院皮肤科就诊的84例嵌甲型甲沟炎患者(Mozena分级Ⅱa级及以上),采用Winograd术联合改良缝合技术治疗及进行健康宣教,术后随访6~12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随时间的变化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4点口述分级评分法评估的疼痛等级资料分析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结果84例嵌甲型甲沟炎患者在随访期间,治愈78例(92.9%),改善3例(3.6%),复发3例(3.6%)。术后患者疼痛程度在1个月和3个月时较术前均显著降低(H=8.65、8.64,均P<0.001);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在1个月时为(0.44±0.09)分,在3个月时为(0.16±0.04)分,均较术前(6.18±0.24)分显著降低(均P<0.001)。术后4例发生了感染,经换药后痊愈。结论Winograd术联合改良缝合技术及健康宣教治疗嵌甲型甲沟炎疗效确切,术后复发率低,术式和缝合技术简单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甲 甲沟炎 伤口缝合技术 外科手术 Winograd术
原文传递
倒刺线皮内缝合在儿童四肢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加雄 吕辉照 +2 位作者 赵枫 曹杰 张冬福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793-796,共4页
目的探讨倒刺线对儿童四肢骨折皮内缝合速度和瘢痕的影响是否优于传统可吸收线。方法自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选取我院小儿骨科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128例,均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其中男36例,女92例;年龄4~12岁,平均(7.3±2.1)岁;... 目的探讨倒刺线对儿童四肢骨折皮内缝合速度和瘢痕的影响是否优于传统可吸收线。方法自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选取我院小儿骨科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128例,均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其中男36例,女92例;年龄4~12岁,平均(7.3±2.1)岁;缝合部位:上臂35例,前臂29例,大腿24例,小腿40例;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 16~30,平均22.1±4.3。所有患者按住院号奇偶分为倒刺线组和传统可吸收线组,其中倒刺线组58例,采用4-0双向倒刺线(强生STRATAFIX~)进行皮内缝合;传统可吸收线组70例,采用4-0可吸收线(强生ETHICON~)进行皮内缝合。术后3个月采用温哥华瘢痕评价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进行瘢痕评价。记录切口缝合速度(切口长度/缝合时间)与温哥华瘢痕评分。结果倒刺线组切口缝合速度和缝合时间分别为(9.37±1.22) cm和(5.06±0.93) min;传统可吸收线组分别为(9.58±1.40) cm和(10.77±2.72) min,倒刺线组均优于传统可吸收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倒刺线组瘢痕评分优良率77.65%,可吸收线组瘢痕评分优良率6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倒刺线缝合高效、张力分布均匀、组织刺激小、瘢痕轻微,在小儿骨科四肢骨折皮内缝合中,缝合效率和瘢痕控制优于传统可吸收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骨折 伤口缝合技术 瘢痕
原文传递
乳腺纤维瘤切除术中切口缝合不同方法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勇 郭兵 李凤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12期2490-2493,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纤维瘤切除术中不同切口缝合方法的效果比较。方法回顾性选取中国科学院合肥肿瘤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70例行乳腺纤维瘤切除术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乳腺纤维瘤切除术后不予缝合腺体35例为观察组;采用传统缝合... 目的探讨乳腺纤维瘤切除术中不同切口缝合方法的效果比较。方法回顾性选取中国科学院合肥肿瘤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70例行乳腺纤维瘤切除术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乳腺纤维瘤切除术后不予缝合腺体35例为观察组;采用传统缝合腺体方法处理3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手术情况、疼痛评分、拆线时间、瘢痕情况、乳房美观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所需时间(20.36±5.14)min短于对照组(27.13±4.68)min(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出血量、住院天数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1.36±0.96)分低于对照组(5.13±1.08)分,拆线时间(5.36±1.17)d少于对照组(8.40±1.58)d(P<0.05);观察组瘢痕Ⅰ级29例、Ⅱ级4例、Ⅲ级2例、Ⅳ级0例,对照组Ⅰ级10例、Ⅱ级11例、Ⅲ级10例、Ⅳ级4例,观察组瘢痕Ⅰ级多于对照组,瘢痕Ⅱ级、Ⅲ级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血肿、感染总发生率2.85%低于对照组22.86%(P<0.05);观察组乳房美观优良率100.00%高于对照组77.14%(P<0.05)。结论乳腺纤维瘤切除术后腺体不予缝合,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疼痛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术后瘢痕发生情况,改善乳房美观,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切除术 伤口缝合技术 纤维瘤 乳腺肿瘤 疼痛 手术后 乳房美观 瘢痕情况
下载PDF
认识半月板的重要作用 提高半月板的修复水平 被引量:5
16
作者 章亚东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242-244,共3页
本期半月板专题发表的论著多数与半月板损伤的修复(缝合)有关。事实上,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人们从来不会考虑半月板损伤的修复问题,因为半月板一直被认为没有明确的功能和用途,甚至被描述为"腿部肌肉起点的无功能残留物( func... 本期半月板专题发表的论著多数与半月板损伤的修复(缝合)有关。事实上,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人们从来不会考虑半月板损伤的修复问题,因为半月板一直被认为没有明确的功能和用途,甚至被描述为"腿部肌肉起点的无功能残留物( functionless remnants of leg muscle origin )"[1]。因此,半月板损伤后标准的处理方法就是将半月板切除,而且切除越彻底越好。所有半月板切除术后出现的问题,均被归因于半月板切除不够彻底[2]。这样的思维一直引领着学术界,直到1948年 Fairbank[3]报道107例半月板切除病例的临床结果为止。Fairbank 的报道历史性地指出,在半月板切除以后,由于半月板的缺损导致多数病例出现股骨髁变平,观察结果证实患者的膝关节间隙变窄和骨赘形成现象严重,即被称为"Fairbank 三联征"。尽管当时远没有完整阐述半月板切除的严重后果,但是,这已经让当时能优雅地完成半月板切除术的医生,从洋洋得意变得惴惴不安。很快,Fairbank的继任者们越来越清晰地显示出半月板切除(全部或部分)对膝关节功能的巨大危害,并无可辩驳地证实了膝关节的功能与半月板的保存量有直接关系[4]。这些开创性的工作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的半月板损伤的治疗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月板 胫骨 关节镜 伤口缝合技术 膝关节 创伤和损伤
原文传递
儿童头面部外伤特点分析
17
作者 米洁 陈晨 +4 位作者 李佳玲 裴海娜 张恒博 李飞 李东杰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23年第6期511-515,共5页
目的探讨海南儿童头面部外伤特征,为开展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以2018-2023年期间,在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烧伤整形科急诊行头面部美容缝合的12岁以下儿童为研究对象,分析患儿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致伤月份分布... 目的探讨海南儿童头面部外伤特征,为开展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以2018-2023年期间,在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烧伤整形科急诊行头面部美容缝合的12岁以下儿童为研究对象,分析患儿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致伤月份分布、伤口部位、伤口长度、伤口深度、术后愈合等。结果3840例患儿中婴幼儿期及学龄前期(<6岁)为头面外伤高发年龄。男性患儿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患儿,且年龄段越大,男性患儿比例越大,女性患儿比例越小。致伤原因主要为摔伤、磕、撞伤,且随小儿年龄增加该致伤原因所占比例减小,交通事故伤、打斗伤等意外伤害比例增大。高发月份为1、2月,及11、12月。小儿面部外伤主要受伤部位为额部、颏部,外伤长度平均(2±1)cm,深度达皮下组织、肌层的为多,面部美容缝合结合后续抗瘢痕治疗,一般均可取得较好的愈后。结论小儿头面部外伤有着明显的年龄性别特点,有着特定的发病规律,合理的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可减少小儿面部外伤的发生,面部外伤发生后,采取美容整形缝合及后期抗瘢痕治疗,可减少头面部瘢痕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创伤和损伤 急诊处理 伤口缝合技术
原文传递
腹腔镜折叠对接缝合联合宫腔镜憩室开渠法治疗剖宫产瘢痕憩室的疗效
18
作者 杨一君 董雯 +5 位作者 刘晓平 石灿 张磊 谷琎 龚咪 华馥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23年第3期330-337,共8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折叠对接缝合联合宫腔镜憩室开渠术治疗剖宫产瘢痕憩室(CSD)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22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因CSD接受手术治疗86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 目的探讨腹腔镜折叠对接缝合联合宫腔镜憩室开渠术治疗剖宫产瘢痕憩室(CSD)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22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因CSD接受手术治疗86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n=56,接受腹腔镜下折叠对接缝合法联合宫腔镜憩室开渠法者)和对照组(n=30,接受腹腔镜下折叠对接缝合法者)。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前及术后6个月经期持续时间,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等。本研究所遵循的程序符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制定的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审批文号:YX-P-2018-012-01),并与患者本人或其家属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2组CSD患者年龄与CSD残余肌层处厚度、深度及剖宫产次数、子宫位置构成比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总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和术后排气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实验组与对照组CSD患者术后平均经期分别为(7.9±3.2)d与(8.4±3.2)d,均明显短于术前的(15.2±5.7)d与(12.6±5.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59、4.79,P<0.001)。④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3.9%(47/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3%(19/30),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4,P=0.031)。结论腹腔镜折叠对接缝合联合宫腔镜憩室开渠法治疗CSD患者具有临床效果确切、可保留子宫完整性、缩短经期的优点,适宜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憩室 剖宫产术 宫腔镜检查 腹腔镜检查 剖宫产瘢痕憩室 伤口缝合技术 子宫肌层 月经周期 妇女
原文传递
Nice结与皮肤牵张器用于中小型皮肤软组织缺损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涛 刘莉茵 +3 位作者 马信龙 马剑雄 余润泽 喻德富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65-768,共4页
目的通过Nice结与皮肤牵张缝合器在中小型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比较,探讨Nice结能否代替皮肤牵张器用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6月收治的外伤引起的各种中小型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2组... 目的通过Nice结与皮肤牵张缝合器在中小型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比较,探讨Nice结能否代替皮肤牵张器用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6月收治的外伤引起的各种中小型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2组,每组30例,A组患者使用Nice结治疗,创面两侧使用敷贴弹性固定,每隔3 d收紧缝线至创面愈合;B组患者使用皮肤牵张器治疗。术后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费用、愈合时间、创面愈合甲乙级率、术后14 d创面愈合率、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和创面瘢痕优良率。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手术费用明显高于A组(P<0.01);2组患者创面甲乙级愈合率、术后14 d创面愈合率、术后VSS评分和瘢痕优良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ice结治疗中小型皮肤软组织缺损费用降低,对医疗条件要求低,可以代替皮肤牵张器修复中小型皮肤软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损伤 伤口缝合技术 Nice结 弹性敷贴 皮肤牵张器 皮肤软组织缺损 创面愈合
下载PDF
骨外固定减张牵引对肢体创面愈合的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朱跃良 蔡明 徐永清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00-605,共6页
目的探讨骨外固定减张牵引对肢体创面愈合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收治的21例皮瓣难以覆盖的肢体创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龄11~56岁[(37.8 ± 11.2... 目的探讨骨外固定减张牵引对肢体创面愈合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收治的21例皮瓣难以覆盖的肢体创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龄11~56岁[(37.8 ± 11.2)岁]。创面部位:下肢15例,上肢6例。缺损面积:1.2 cm×1.0 cm~22.0 cm×17.1 cm。肢体创面清创后,根据创面形状和部位,使用Ilizarov骨外固定减张牵引装置。术后第1天开始,以1 mm/d的速度缓慢牵张,并根据创面的皮肤闭合角度调整牵引方向。观察创面减张牵引、创面愈合时间。采用伤口临床愈合评分评估术后5,30 d伤口愈合情况。根据Paley分类标准记录并发症情况。绘制创面愈合生存曲线,观察创面减张牵引中位时间、愈合中位时间及最终创面愈合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3~9个月[(4.5 ± 1.7)个月]。创面经过装置减张牵引后均得到明显缩小,减张牵引时间为6~23 d[(7.8 ± 2.3)d],创面愈合时间15~47 d[(23.0 ± 3.3)d]。临床愈合评分术后5 d为(3.2 ± 0.9)分,30 d为(0.7 ± 0.2)分(P < 0.05)。Paley分类并发症出现15个问题,0个障碍,0个后遗症。创面生存曲线显示减张牵引中位时间为16 d,创面愈合中位时间34 d。最终创面直接关闭愈合10例,植皮愈合8例,缝合愈合3例。所有创面愈合后无复发。结论对于皮瓣难以覆盖肢体创面,骨外固定减张牵引装置可有效闭合,促进创面愈合,且疗程短,并发症少,创面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口闭合技术 伊利扎罗夫技术 减张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