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食性昆虫对植物的反防御机制 被引量:44
1
作者 彭露 严盈 +2 位作者 刘万学 万方浩 王进军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72-580,共9页
本文综述了植食性昆虫对植物的反防御机制。一方面,植食性昆虫可通过其快速进化的寄主选择适应性,改变取食策略,调节生长发育的节律,以及规避自然天敌等抑制、逃避或改变植物的防御,即行为防御机制;另一方面,植食性昆虫可适应植物蛋白... 本文综述了植食性昆虫对植物的反防御机制。一方面,植食性昆虫可通过其快速进化的寄主选择适应性,改变取食策略,调节生长发育的节律,以及规避自然天敌等抑制、逃避或改变植物的防御,即行为防御机制;另一方面,植食性昆虫可适应植物蛋白酶抑制剂、逃避植物防御伤信号、解毒植物次生物质,以及抑制植物阻塞反应来对植物防御进行反防御,即生理和生化防御机制。其中,昆虫抑制植物伤信号,防止植物阻塞反应是反防御机制的研究热点。昆虫反防御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对昆虫-植物间协同进化关系的认识,并为害虫治理和抗虫植物的培育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食性昆虫 防御 反防御 适应 协同进化 害虫有效治理 伤信号 阻塞反应
下载PDF
紫草素促进皮肤伤口愈合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2
作者 李蒙娜 闫言 王宝玺 《中医药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124-128,共5页
皮肤伤口愈合是由组织损伤引起的一系列复杂的调节过程,其机制包括炎症反应、纤维组织增生和疤痕形成等。紫草素作为一种从传统中药紫草中提取的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肿瘤、抗炎、促进伤口愈合、抗感染、抗氧化、抗血栓等,尤其... 皮肤伤口愈合是由组织损伤引起的一系列复杂的调节过程,其机制包括炎症反应、纤维组织增生和疤痕形成等。紫草素作为一种从传统中药紫草中提取的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肿瘤、抗炎、促进伤口愈合、抗感染、抗氧化、抗血栓等,尤其其抗炎和抗肿瘤活性已被大量实验研究证实。本文在介绍紫草素和皮肤伤口愈合过程的基础上,重点就紫草素对皮肤伤口愈合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其在皮肤科的应用提供参考,也为后续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草素 皮肤 伤口愈合 炎症反应 增生性瘢痕
下载PDF
炎症与组织再生修复 被引量:16
3
作者 朱方强 陈民佳 +4 位作者 朱明 邱伟 安天琛 蒋建新 黄宏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17年第1期72-76,共5页
组织损伤能迅速启动炎症级联反应和组织再生修复事件以恢复损伤组织的结构完整性和功能,然而,免疫炎症反应贯穿了组织再生与修复的始终,并发挥着双刃剑的作用,即有利有弊。为此,本文将对免疫炎症反应在损伤组织再生与修复中的作用作一... 组织损伤能迅速启动炎症级联反应和组织再生修复事件以恢复损伤组织的结构完整性和功能,然而,免疫炎症反应贯穿了组织再生与修复的始终,并发挥着双刃剑的作用,即有利有弊。为此,本文将对免疫炎症反应在损伤组织再生与修复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 再生 伤口愈合 炎症反应 纤维化
原文传递
藻酸盐类敷料在Ⅱ期皮肤压疮中的抗感染作用及不良反应 被引量:13
4
作者 于丹妮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6年第9期1144-1147,共4页
目的 观察藻酸盐类敷料在Ⅱ期皮肤压疮中的抗感染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用87例Ⅱ期皮肤压疮患者,依照患者意愿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39例采用传统换药法,即普通纱布敷料包扎,每天换药;治疗组48例采用藻酸盐敷料(商品名:康惠尔溃疡贴)... 目的 观察藻酸盐类敷料在Ⅱ期皮肤压疮中的抗感染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用87例Ⅱ期皮肤压疮患者,依照患者意愿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39例采用传统换药法,即普通纱布敷料包扎,每天换药;治疗组48例采用藻酸盐敷料(商品名:康惠尔溃疡贴)换药法,3~5 d换药,两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7 d和15 d分别进行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从控制局部感染、创口愈合及不良反应方面进行对比。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创面细菌检出率降低,创面愈合时间缩短,且换药时无明显疼痛感觉。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皮肤Ⅱ期压疮患者采用藻酸盐类敷料换药,能够增加创面肉芽组织生长,促进伤口愈合,明显减少局部细菌感染,无不良反应发生,患者局部皮肤对此敷料适应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疮 藻酸盐敷料 抗感染作用 创面愈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切花月季修剪反应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宋军阳 马书尚 张继澍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4-116,共3页
在切花月季上 ,进行了不同部位和不同粗度的修剪试验。结果表明 :在开花天数、花枝长度及粗度方面 ,各处理之间存在差异。综合分析 ,在七叶中部修剪 ,新发枝条的开花天数较短 ,花枝长度和粗度最大 ,是最佳修剪部位。枝条的长度和粗度存... 在切花月季上 ,进行了不同部位和不同粗度的修剪试验。结果表明 :在开花天数、花枝长度及粗度方面 ,各处理之间存在差异。综合分析 ,在七叶中部修剪 ,新发枝条的开花天数较短 ,花枝长度和粗度最大 ,是最佳修剪部位。枝条的长度和粗度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 (r=0 .96 87) ;只有在直径大于 5 .85 mm以上的枝条上施剪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花月季 修剪反应 成枝规律 超越补偿反应
下载PDF
ATP红外线无创治疗技术结合大黄芒硝湿热敷干预对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及炎性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汲新玲 刘利利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29期196-198,共3页
目的探讨ATP红外线无创治疗技术结合大黄芒硝湿热敷干预对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 目的探讨ATP红外线无创治疗技术结合大黄芒硝湿热敷干预对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切口护理+ATP红外线无创治疗技术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大黄芒硝湿热敷干预。比较两组的切口愈合效果、疼痛分级、炎性反应指标及局部微循环指标。结果观察组切口甲级愈合率为86.67%,高于对照组的6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周后,观察组疼痛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1周后,两组的WBC及CRP、IL-6水平均降低,毛细血管管径、血流速度均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对剖宫产产妇采用ATP红外线无创治疗技术结合大黄芒硝湿热敷干预有助于提高其切口愈合效果,减轻疼痛程度和炎性反应,也能改善局部微循环,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红外线无创治疗技术 大黄 芒硝 湿热敷 剖宫产术 切口愈合 炎性反应
下载PDF
痛痒消洗剂对肛瘘术后创伤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戚文月 高记华 +4 位作者 田茂生 许建成 王琳月 裴岩 吴琼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46-1249,共4页
目的:探讨痛痒消洗剂对肛瘘术后创伤模型大鼠创面的影响。方法: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高锰酸钾组和痛痒消洗剂高、中、低剂量组5组,每组12只。各组大鼠背部造成全层皮肤切除伤口,并滴加粪便混悬液建立感染性开放创面模型。分... 目的:探讨痛痒消洗剂对肛瘘术后创伤模型大鼠创面的影响。方法: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高锰酸钾组和痛痒消洗剂高、中、低剂量组5组,每组12只。各组大鼠背部造成全层皮肤切除伤口,并滴加粪便混悬液建立感染性开放创面模型。分别于第7天和14天每组随机抽取6只大鼠处死取样,观察大鼠一般情况,计算每组创面愈合率,运用HE染色法镜下观察各组大鼠创面新生肉芽组织的形态结构学改变;运用Masson染色镜下观察创面纤维化的情况。结果:治疗的第3、7、14天,痛痒消洗剂高、中、低剂量组大鼠创面愈合率均显著高于模型组和高锰酸钾组(P<0.05);痛痒消洗剂组在治疗第7天大鼠创面新生肉芽组织中的炎症细胞比模型组和高锰酸钾组明显减少,在治疗第14天成纤维细胞均多于模型组和高锰酸钾组。结论:痛痒消洗剂可通过降低炎症反应、加快肉芽组织生成,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痒消洗剂 肛瘘术后 创面愈合 炎症反应
原文传递
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创伤反应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赵国发 崔猛胜 马雪平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2年第8期13-15,共3页
目的 :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对老年机体的创伤反应程度及术后恢复角度出发 ,探讨合并心肺疾病的老年人行LC的可行性及优势。方法 :将 99例 6 0岁以上同时合并有心肺疾病 (心功能Ⅱ级 )和慢性胆囊疾病的老年病人 ,分为LC组 (49例 ) ,... 目的 :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对老年机体的创伤反应程度及术后恢复角度出发 ,探讨合并心肺疾病的老年人行LC的可行性及优势。方法 :将 99例 6 0岁以上同时合并有心肺疾病 (心功能Ⅱ级 )和慢性胆囊疾病的老年病人 ,分为LC组 (49例 ) ,与传统胆囊切除 (OC)组 (5 0例 )。监测术前 1d、术终、术后第 1~ 3天的体温、血糖、血白细胞计数 ,记录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止痛药的使用、恢复饮食的时间、腹腔引流量、术后住院天数及肺部感染等。结果 :LC组创伤反应轻、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 ,所观察指标均较OC组有显著差异。结论 :从创伤程度及术后恢复角度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老年人 心肺功能 创伤反应
下载PDF
脂质体凝胶负载油酸促进慢性烧伤创面的修复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毛毛 张庆 +1 位作者 吴博文 谢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524-3531,共8页
背景:油酸能够调节炎症和免疫反应,具有修复皮肤创面的潜力,但油酸在病灶处滞留时间短、在空气中易自氧化而变质,需要合适的药物载体才能充分发挥疗效。目的:探究油酸脂质体凝胶修复慢性烧伤创面的疗效。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油酸脂... 背景:油酸能够调节炎症和免疫反应,具有修复皮肤创面的潜力,但油酸在病灶处滞留时间短、在空气中易自氧化而变质,需要合适的药物载体才能充分发挥疗效。目的:探究油酸脂质体凝胶修复慢性烧伤创面的疗效。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油酸脂质体溶液,随后溶于泊洛沙姆凝胶基质中制备油酸脂质体凝胶。①体外实验:将不同体积油酸脂质体凝胶加入细胞培养基中制备油酸脂质体凝胶溶液(体积比分别为1∶3、1∶9、1∶27),应用阿尔玛蓝染色检测不同体积比油酸脂质体凝胶溶液对人角质形成细胞和人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晶紫染色观察细胞形态。②体内实验:取成年SD大鼠,采用背部全层烧伤叠加创面皮下注射表柔比星复合因素构建慢性烧伤创面模型,将造模成功的30只大鼠随机分5组,每组6只:油酸脂质体凝胶组、油酸组、脂质体凝胶组、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创面分别外敷涂抹油酸脂质体凝胶、油酸、脂质体凝胶、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与生理盐水的纱布,隔日换药一次,总共给药16次,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结果与结论:①体外实验:阿尔玛蓝试剂检测与结晶紫染色显示,体积比为1∶9的油酸脂质体凝胶溶液可促进人角质形成细胞和人成纤维细胞的增殖。②体内实验:油酸脂质体凝胶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其他4组(P<0.01),用药第4,8,12,16,20天的创面愈合率高于其他4组(P<0.01)。给药结束后,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5组创面均上皮化愈合,其中油酸脂质体凝胶组表皮厚度最接近于正常皮肤,并且优于其他4组;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油酸脂质体凝胶组创面中细胞角蛋白10、肿瘤蛋白63、α-平滑肌肌动蛋白、Ⅰ型胶原、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丙二醛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的表达最接近正常皮肤,并且优于其他4组。用药第12,32天,油酸脂质体凝胶组创面匀浆上清中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烧伤创面 脂质体凝胶 油酸 创面愈合 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 细胞增殖
下载PDF
不同方法护理会阴切口排异性裂开效果比较 被引量:5
10
作者 冯文 刘卫英 +1 位作者 罗抗封 唐荣 《护理学杂志》 2005年第10期29-30,共2页
目的探讨会阴切口排异性裂开的最佳护理方法。方法将96例上述患者按切口裂开次序分为三组各32例,第1组采用红外线照射切口,2次/d,15min/次;第2组采用新鲜无菌胎膜覆盖切口,更换2次/d;第3组采用新鲜无菌胎膜覆盖加红外线照射。三组均持... 目的探讨会阴切口排异性裂开的最佳护理方法。方法将96例上述患者按切口裂开次序分为三组各32例,第1组采用红外线照射切口,2次/d,15min/次;第2组采用新鲜无菌胎膜覆盖切口,更换2次/d;第3组采用新鲜无菌胎膜覆盖加红外线照射。三组均持续至切口愈合。结果三组切口均愈合。愈合时间,第3组显著短于第1、2组(均P<0.01);第1、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切口感染率,第3组为0,低于第1、2组(9.4%、12.5%),但三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应用胎膜加红外线照射护理会阴侧切后裂开切口,有利于切口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阴切口 排异性 裂开 效果比较 红外线照射 护理方法 愈合时间 会阴侧切 显著性 胎膜 感染率 覆盖 新鲜
下载PDF
微小RNA在糖尿病创面愈合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孙舒瑶 王椿 冉兴无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431-1434,共4页
目的对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的多种异常表达微小RNA(microRNA,miRNA)在创面愈合中的调控作用作一综述。方法查阅近年国内外与创面愈合相关的miRNA的研究文献,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miRNA在创面愈合各个阶段均发挥重要作用,包括调控炎症、... 目的对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的多种异常表达微小RNA(microRNA,miRNA)在创面愈合中的调控作用作一综述。方法查阅近年国内外与创面愈合相关的miRNA的研究文献,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miRNA在创面愈合各个阶段均发挥重要作用,包括调控炎症、血管新生、肉芽组织形成及再上皮化。结论糖尿病创面迁延不愈可能与创面局部miRNA的表达异常有关,但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 糖尿病 创面愈合 炎性反应 血管新生
原文传递
大黄制剂在肛周脓肿患者术后中的应用效果
12
作者 林剑鹏 沈卫星 崔恒官 《河北中医》 2024年第7期1116-1119,共4页
目的探讨大黄制剂在肛周脓肿患者术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肛周脓肿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2组均予以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40例予以常规处理,研究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大黄制剂治疗。统计术后1周2组疗效... 目的探讨大黄制剂在肛周脓肿患者术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肛周脓肿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2组均予以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40例予以常规处理,研究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大黄制剂治疗。统计术后1周2组疗效、创面菌群情况,分析术前、术后1周2组炎症指标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降钙素原(PCT)情况,于术后1、7 d评估2组术后疼痛及创面渗液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组85.00%(P<0.05);术后1周研究组创面存在大肠埃希菌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2组血清IL-6、TNF-α、PCT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且术后1周研究组血清IL-6、TNF-α、PC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 2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创面渗液评分低于术后1 d(P<0.05),且术后7 d研究组VAS评分、创面渗液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黄制剂应用于肛周脓肿患者术后,可减少创面菌群,减轻患者炎症反应,缓解术后疼痛,改善创面渗液,整体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周脓肿 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 大黄制剂 创面菌群 炎性反应 创面渗液
下载PDF
从“阴平阳秘”理论探讨巨噬细胞极化对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的影响
13
作者 刘洋君 杜娟娇 +1 位作者 李悦 李亚南 《中医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57-263,共7页
糖尿病足溃疡属于慢性难愈性创面,由外周动脉疾病、神经病变、炎症及缺氧等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形成,持续炎症及创面血管化困难是造成创面延迟愈合的关键因素。巨噬细胞可在环境因子的刺激下极化为M1型和M2型2个亚群,在创面愈合过程中,两... 糖尿病足溃疡属于慢性难愈性创面,由外周动脉疾病、神经病变、炎症及缺氧等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形成,持续炎症及创面血管化困难是造成创面延迟愈合的关键因素。巨噬细胞可在环境因子的刺激下极化为M1型和M2型2个亚群,在创面愈合过程中,两个巨噬细胞亚群的比例紊乱是导致创面持续炎症和血管化困难的关键因素。中医认为,阴平阳秘是在阴阳之间取得相对动态平衡的理想状态,也是治疗上所追求的目标状态。糖尿病足溃疡的病机是消渴后期创面阴阳失调,导致营卫二气不足,正气不足以卫外,营气不足以濡养创口,创面愈合困难,其病机的本质是阴阳失调,故治疗要点是调整阴阳,使机体恢复阴平阳秘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溃疡 溃疡创面 阴平阳秘 巨噬细胞极化 炎症反应
下载PDF
湿润烧伤膏联合云南白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术后创面疗效分析
14
作者 李静静 吕璐 +2 位作者 郭艳 刘玉瑰 崔红英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4年第6期451-454,共4页
目的探讨湿润烧伤膏联合云南白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宫颈环形电切术后创面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鹤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拟行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的90例CI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术后创面不同处理方法将其分... 目的探讨湿润烧伤膏联合云南白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宫颈环形电切术后创面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鹤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拟行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的90例CI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术后创面不同处理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患者宫颈环形电切术后创面予以湿润烧伤膏与云南白药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宫颈环形电切术后创面不予处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临床疗效、炎症因子水平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阴道出血时间、阴道排液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t=16.647、15.947、8.711,P均<0.001);术后4周,观察组患者中显效19例、有效25例、无效1例,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显效12例、有效22例、无效11例(Z=-2.539,P=0.011);术后4周,观察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9.004、10.425、9.214,P均<0.001);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44%,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00%(χ^(2)=5.075,P=0.024)。结论湿润烧伤膏与云南白药联合治疗CIN患者宫颈环形电切术后创面,能够有效减轻炎症反应,缩短阴道出血及排液时间,加快创面愈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润烧伤膏 云南白药 宫颈上皮内瘤变 创面 炎症反应
下载PDF
VSD治疗骨科软组织创伤及创面感染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春 王锦姝 +2 位作者 王寿宇 刘兵 王思懿 《医学信息》 2021年第23期47-49,共3页
目的分析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治疗骨科软组织创伤及创面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94例骨科软组织创伤伴创面感染病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清创治疗,观察组则应... 目的分析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治疗骨科软组织创伤及创面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94例骨科软组织创伤伴创面感染病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清创治疗,观察组则应用VSD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愈合情况、不同时间段疼痛程度[数字分级法(NRS)评分]、炎性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血沉(ESR)]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74%,高于对照组的80.85%(P<0.05);观察组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且感染控制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7天两组NR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治疗后14天两组NRS评分较治疗后7天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hs-CRP、IL-6、ESR指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3%,低于对照组的14.89%(P<0.05)。结论VSD治疗骨科软组织创伤伴创面感染疗效肯定,可有效缩短患者的感染控制时间与创面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降低疼痛程度,同时下调机体的炎性表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软组织创伤 创面感染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 炎性反应
下载PDF
MSCs-Exo对创面愈合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文瑞 黄晓飞 +1 位作者 孙田静(综述) 喻安永(审校) 《重庆医学》 CAS 2022年第20期3573-3577,共5页
皮肤损伤是临床常见病,除各类急性创面外,因局部血液供应障碍、代谢异常等原因导致的慢性创面逐渐增多,创面延迟愈合与感染、异物、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及部分基础疾病密切相关。炎症反应及瘢痕愈合是创面愈合的必要条件,但促炎因子和抑炎... 皮肤损伤是临床常见病,除各类急性创面外,因局部血液供应障碍、代谢异常等原因导致的慢性创面逐渐增多,创面延迟愈合与感染、异物、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及部分基础疾病密切相关。炎症反应及瘢痕愈合是创面愈合的必要条件,但促炎因子和抑炎因子动态失衡引起的异常炎症反应是创面延迟愈合的重要原因之一。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MSCs-Exo)作为目前创面修复极具前景的治疗方式,可有效调控创面炎症细胞表型转换及炎症因子分泌,抑制异常炎症反应,促进创面愈合,是创面修复和再生医学的研究热点。本文就MSCs-Exo对创面修复过程中异常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MSCs-Exo后续用于创面研究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创面愈合 炎症反应 综述
下载PDF
生肌散外敷联合延续性干预对压疮感染患者创面恢复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彭艳 《光明中医》 2021年第16期2736-2738,共3页
目的研究生肌散外敷联合延续性干预对压疮感染患者创面恢复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压疮感染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9年1月—2020年1月,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VSD治疗,研究组... 目的研究生肌散外敷联合延续性干预对压疮感染患者创面恢复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压疮感染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9年1月—2020年1月,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VSD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生肌散外敷,2组均连续治疗20 d。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给予延续性干预。对比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创面恢复时间,治疗前后血清IL-6、CRP、TNF-α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56%,较对照组71.11%升高;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痊愈时间、创面渗液干净时间、上皮组织生长时间、肉芽组织生长时间与对照组对比均明显缩短;2组患者血清IL-6、CRP、TNF-α水平与治疗前相比降低,且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降低(均P<0.05)。结论生肌散外敷联合延续性干预治疗压疮感染,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可缩短恢复时间,且有效抑制炎症反应,控制病情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疮感染 封闭式负压引流术 生肌散 延续性干预 创面恢复 炎症反应
下载PDF
观赏型南方红豆杉夏季修剪效应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潘军 《安徽农学通报》 2012年第19期158-159,共2页
在观赏型南方红豆杉上进行不同强度的修剪试验。结果表明:修剪能够显著性促进主枝粗度、次级枝平均长的生长及三级侧枝芽萌发;春梢短截1/3能够显著性增加次级枝数量、次级枝总长、均长,对新枝总长度无显著性影响;春梢短截1/2、春梢短截... 在观赏型南方红豆杉上进行不同强度的修剪试验。结果表明:修剪能够显著性促进主枝粗度、次级枝平均长的生长及三级侧枝芽萌发;春梢短截1/3能够显著性增加次级枝数量、次级枝总长、均长,对新枝总长度无显著性影响;春梢短截1/2、春梢短截2/3能够显著性减少次级枝数量及新枝总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南方红豆杉 夏季修剪 伤反应
下载PDF
伤害诱导白木香愈伤组织形成倍半萜过程中活性氧的产生和积累 被引量:4
19
作者 吕菲菲 孙佩文 +4 位作者 刘培卫 杨云 肖梦君 徐艳红 魏建和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1939-1944,共6页
目的探索伤害诱导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愈伤组织形成倍半萜过程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组分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O2),超氧阴离子(superoxide radical ion,O2^-),羟基自由基(hydroxyl radical,OH^-)对伤... 目的探索伤害诱导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愈伤组织形成倍半萜过程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组分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O2),超氧阴离子(superoxide radical ion,O2^-),羟基自由基(hydroxyl radical,OH^-)对伤害刺激的响应强度。方法GG-MS分析白木香愈伤组织受伤害后倍半萜合成,荧光显微观察H2DCF染色后细胞内总ROS分布情况,生化反应检测细胞内H2O2、O2^-和OH^-含量变化。结果伤害处理愈伤组织细胞后,两种倍半萜合成并积累。ROS作为信号分子在白木香伤害诱导结香过程中爆发并积累,细胞内DCF荧光逐渐增强,3 d达到最高点后降低。H2O2、O2^-和OH^-含量显著增加,H2O2和O2^-对伤害响应早于OH^-,H2O2和O2^-在3 d时达到最大值后降低,OH^-在5 d后才达到最大值。结论ROS各组分作为信号分子均响应于伤害刺激,且各组分响应强度差异可协同调控白木香愈伤组织防御反应促进倍半萜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木香 沉香倍半萜 伤害 防御反应 活性氧
原文传递
局部应用Nogo-B蛋白促进糖尿病鼠创面愈合的作用研究
20
作者 秦晶 马丹丹 吴海斌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8期701-705,共5页
目的探究Nogo-B蛋白对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24只糖尿病小鼠制备背部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模型,随机分为PBS对照组及Nogo-B蛋白处理组两组,每组各12只。Nogo-B蛋白处理组在创面局部注射浓度为250 ng/ml的Nogo-B蛋白溶液,对照... 目的探究Nogo-B蛋白对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24只糖尿病小鼠制备背部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模型,随机分为PBS对照组及Nogo-B蛋白处理组两组,每组各12只。Nogo-B蛋白处理组在创面局部注射浓度为250 ng/ml的Nogo-B蛋白溶液,对照组注射等量PBS溶液。第0天、3天、7天、14天分别创面拍照比较创面愈合率。第7天、第14天每组各处死3只小鼠并创面取材,采用HE染色评估创面上皮化及组织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及荧光比较创面炎症细胞浸润、干细胞表达及血管化情况差异。结果造模后第7天、第14天,Nogo-B蛋白处理组创面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HE染色显示Nogo-B蛋白处理组创面组织上皮化距离显著多于对照组;免疫荧光染色显示愈合后期第14天Nogo-B蛋白组创面内CD45表达较对照组减少,而两个时间点,BrdU和α-SMA阳性表达细胞数目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多。结论局部应用Nogo-B蛋白能够通过持续加速表皮干细胞增殖、创面血管化以及减轻愈合后期创面炎症反应等作用机理来促进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创面愈合 Nogo-B 血管新生 炎症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