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平洋岛国对澳大利亚地缘战略影响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9
1
作者 姜芸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1-148,共8页
历史上太平洋岛国对澳大利亚地缘战略的影响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分水岭,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二战前是地缘战略缺失阶段,当时澳大利亚无视周边地缘环境,将国家安全系于遥远英帝国的庇护,忽视近邻岛屿的防御屏障作用,导致国家遭受战火;二战... 历史上太平洋岛国对澳大利亚地缘战略的影响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分水岭,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二战前是地缘战略缺失阶段,当时澳大利亚无视周边地缘环境,将国家安全系于遥远英帝国的庇护,忽视近邻岛屿的防御屏障作用,导致国家遭受战火;二战时期是地缘战略构建阶段,随着澳美战时同盟成立,太平洋上的海空航线成为澳大利亚的"生命线",澳大利亚的独立防务意识也不断加强,意图凭借《澳新协定》将太平洋岛国纳入其势力范围;二战后是地缘战略丰富阶段,在太平洋岛国发展问题日益突出和岛屿地区安全态势日趋复杂的背景下,澳大利亚实施援助战略以促进地区的繁荣与稳定。未来,澳大利亚将继续保持太平洋岛屿地区最大援助国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岛国 澳大利亚 地缘政治 第二次世界大战 援助国
原文传递
二战后西方历史学的发展趋势 被引量:6
2
作者 陈启能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20-124,共5页
二战以后 ,西方史学不仅完成了战前即已开始的新史学取代传统史学成为史坛主潮的变化 ,同时新史学内部也在不断嬗变与更新 ,史学研究方向的转变、史学思想的变化和方法论原则的转换 ,扩大了史学的认识能力和研究领域 。
关键词 西方史学 史学思想 二战时期
下载PDF
德日对二战反省的差异及其原因 被引量:3
3
作者 石涵月 肖花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5-119,共5页
60年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法西斯同盟的覆灭而告终结。60年后的今天,德日两国对其侵略行径的反省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两国对二战反省的态度、对战争的赔偿、教科书的编写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截然不同的原因,从客观上来看有战... 60年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法西斯同盟的覆灭而告终结。60年后的今天,德日两国对其侵略行径的反省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两国对二战反省的态度、对战争的赔偿、教科书的编写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截然不同的原因,从客观上来看有战后战胜国对两国的处理、两国地缘政治不同的因素;从主观上来说有两国民族性格和宗教观相异的因素;中国的政策也不利于日本的认罪和赔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 日本 第二次世界大战 反省态度
下载PDF
二战前后英国工党外交政策的转变 被引量:4
4
作者 倪学德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1-55,90,共6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由于国际格局的变迁,英国工党的外交政策发生了很大变化。理想主义是战前工党外交政策的主调,在国际问题的处理上它信奉集体安全政策,主张发挥国际联盟的作用,反对重整军备。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工党逐渐接受了丘吉...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由于国际格局的变迁,英国工党的外交政策发生了很大变化。理想主义是战前工党外交政策的主调,在国际问题的处理上它信奉集体安全政策,主张发挥国际联盟的作用,反对重整军备。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工党逐渐接受了丘吉尔战时政府的现实主义外交原则,战后初期工党执政后,在外交政策方面摒弃了过去的理想主义,把现实的国家利益作为外交政策的重点。工党政府推动美国参加欧洲防务,借助美国的力量建立起欧洲均势,满足了国家安全的现实需要。在非殖民化问题上,工党政府同样从现实主义出发,撤出了印度和巴勒斯坦。从战前的理想主义到战后的现实主义,工党外交理念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这一时期英国外交的演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工党 外交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下载PDF
20世纪国际关系领域的基准时间:历史视角中的三次世界大战 被引量:3
5
作者 巴里.布赞 乔治.劳森 +1 位作者 赵雪丹 王文华 《国际安全研究》 2015年第4期32-52,156,共23页
基准时间是宏观历史过程中的临界点,标志着一连串的重大变革可能会在较长时间内延续。基准时间具有九条标准,可以分为一等基准时间、二等基准时间和三等基准时间。20世纪的基准时间主要包括三次世界大战(一战、二战和冷战),第二次世界... 基准时间是宏观历史过程中的临界点,标志着一连串的重大变革可能会在较长时间内延续。基准时间具有九条标准,可以分为一等基准时间、二等基准时间和三等基准时间。20世纪的基准时间主要包括三次世界大战(一战、二战和冷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发生的变革比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冷战前后的变革都要来得更为深远。将20世纪的三个基准时间置于两个世纪的视角中加以审视,可以突出现代性革命,这种视角能够观察20世纪的三个基准时间在正在展开的"全球性变革"这一大的主题下是否会相互联接、是如何相互联接的。20世纪国际政治的关键事件,都应该被视为19世纪"全球性变革"所引发的发展态势和挑战的后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基准时间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冷战
下载PDF
英国文学现实主义风格的形成 被引量:4
6
作者 刘迎春 《安顺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5-7,共3页
"愤怒的青年"的文学创作是对19世纪英国传统现实主义文学的继承和发展,是来自英国社会底层的人们对其生存意义的严肃思考,是对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种种尖锐矛盾的揭露。"愤怒的青年"的现实主义风格的形成是第二次世界... "愤怒的青年"的文学创作是对19世纪英国传统现实主义文学的继承和发展,是来自英国社会底层的人们对其生存意义的严肃思考,是对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种种尖锐矛盾的揭露。"愤怒的青年"的现实主义风格的形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有着极其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文学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愤怒的青年 现实主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下载PDF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观和他的文学创作综述 被引量:3
7
作者 赵俞凌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110-112,共3页
战争对萨特的哲学观和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战争使他认识到,文学创作也是一项社会活动,提出了作家是社会代言人的思想。萨特倡导“介入文学”,创办现代杂志,试图用存在主义哲学观点研究社会、政治和文学。他的杰出政治活动,为他... 战争对萨特的哲学观和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战争使他认识到,文学创作也是一项社会活动,提出了作家是社会代言人的思想。萨特倡导“介入文学”,创办现代杂志,试图用存在主义哲学观点研究社会、政治和文学。他的杰出政治活动,为他赢得了“20世纪人类的良心”的巨大声誉。本文从他的哲学观念的形成及其与文学创作的紧密联系的角度,对萨特一生的成就做一个总的回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特 哲学观 存在主义 文学创作 战争 政治活动
下载PDF
战后日本童书出版的发展历程与启示
8
作者 时晨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85,共10页
战后日本童书出版的发展历程可划分为出版机构与行业组织等相关方依靠灵活销售手段扩展童书市场的起步期(20世纪50-70年代)、基于自身理念与资源尝试突破读者“远离书本”困境的探索期(20世纪80-90年代)、协同营造良好读书环境与差异化... 战后日本童书出版的发展历程可划分为出版机构与行业组织等相关方依靠灵活销售手段扩展童书市场的起步期(20世纪50-70年代)、基于自身理念与资源尝试突破读者“远离书本”困境的探索期(20世纪80-90年代)、协同营造良好读书环境与差异化竞争并行的成熟期(2001-2010年),以及注重童书附加价值开发与固有价值转化的创新期(2011-至今)4个阶段。从日本童书出版的发展历程中可梳理出多元主体共塑良好出版环境、紧跟读者轨迹实现多场景营销、把握时代潮流力求推陈出新的主要特征,也能提炼出打造良好出版环境、合理搭配营销渠道、丰富童书内容与类别的经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后 日本童书 出版市场 发展历程
下载PDF
俄罗斯再次打响历史保卫战——写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之际 被引量:4
9
作者 张盛发 《俄罗斯学刊》 2020年第6期5-21,共17页
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问题,俄罗斯和西方一直都有着截然对立的观点体系和不同的叙事方式,由此它们之间围绕着二战历史问题的激烈论战多年来绵延不断。2020年,随着二战结束也就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日的到来,俄罗斯同西... 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问题,俄罗斯和西方一直都有着截然对立的观点体系和不同的叙事方式,由此它们之间围绕着二战历史问题的激烈论战多年来绵延不断。2020年,随着二战结束也就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日的到来,俄罗斯同西方和邻国在历史领域内就相同的问题再次展开激烈的笔舌大战。这场论战是2015年论战的延续和发展,其实质是俄罗斯同西方国家的价值观斗争。从俄罗斯方面来说,同西方的历史论战对内是俄罗斯国内爱国主义教育、对外是俄罗斯维护国家形象和在国际事务中争夺话语权的需要。俄罗斯能否在同西方的历史论战占据道义上的制高点并且赢得世界舆论,这不仅取决于俄罗斯的祖先自己在当时的国际舞台上是否行事正确,更主要的是取决于俄罗斯国家是否具有强大的软实力。对于俄罗斯来说这场艰巨的历史论战将是一场没有尽头的持久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次世界大战 历史论战 普京 西方 周边国家
下载PDF
二战时期马来亚华人与印度人政治活动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石沧金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11年第4期62-71,80,共11页
二战初期,英属马来亚华人就已展开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支持中国抗战。英属马来亚印度人则主要通过举行罢工等较为温和的方式,希望英国殖民政府给予他们公平合理的地位和待遇。日据时期,马来亚华人开展富有成效的抗日武装斗争。马来... 二战初期,英属马来亚华人就已展开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支持中国抗战。英属马来亚印度人则主要通过举行罢工等较为温和的方式,希望英国殖民政府给予他们公平合理的地位和待遇。日据时期,马来亚华人开展富有成效的抗日武装斗争。马来亚印度人则通过与日本人的合作,借助日军的力量,掀起了一场较有声势的独立运动,希望推翻英国人在祖籍国印度的殖民统治。从民族主义和身份认同的角度考察,二战时期马来亚华人与印度人的政治活动既有共同点和相似性,更有明显的不同和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战时期 马来亚 华人 印度人 政治活动
下载PDF
二战时期美对德战略轰炸的情报支援问题
11
作者 白云 张薇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21,共8页
[研究目的]二战期间美对德战略轰炸的情报支援,是人类情报史上学者参与情报分析的经典案例之一。对其开展历史考察,可以还原二战期间美国情报分析工作的真实面貌,深入了解实证主义情报分析理念以及“兰格学派”的情报分析模式。[研究方... [研究目的]二战期间美对德战略轰炸的情报支援,是人类情报史上学者参与情报分析的经典案例之一。对其开展历史考察,可以还原二战期间美国情报分析工作的真实面貌,深入了解实证主义情报分析理念以及“兰格学派”的情报分析模式。[研究方法]采用文献史料研究法,以案例分析和归纳分析法,剖析该案例的社会历史背景、分析过程、研究范式、运作特点和影响贡献。[研究结论]美国战略情报局研究分析处组织的“敌方目标委员会”运用经济学“投入—产出”理论,采用实证方法构建战略轰炸目标选择的指标体系和测度模型,分析出在不同战略形势下对德实施战略轰炸的首选目标以及轰炸时间节点,以己方最低成本付出取得最大轰炸效果,对决策者提供了有力的情报支援,不仅赢得欧洲战场的胜利,更推动了情报分析专业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轰炸 情报支援 目标选择方法 情报分析 对德轰炸 第二次世界大战 文献史料研究法
下载PDF
二战遗产与战后日本对缅甸的外交
12
作者 史勤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6-129,共14页
二战后的日本外交建立在二战遗产的基础之上。二战遗产既有日本因为侵略伤害与后遗症对受害国所负的责任,还有日本在战时与各国建立的人际关系。在以日本旧军人铃木敬司、奥田重元和缅甸“三十志士”成员奈温为代表的两国“故交”协助下... 二战后的日本外交建立在二战遗产的基础之上。二战遗产既有日本因为侵略伤害与后遗症对受害国所负的责任,还有日本在战时与各国建立的人际关系。在以日本旧军人铃木敬司、奥田重元和缅甸“三十志士”成员奈温为代表的两国“故交”协助下,战后日缅关系不但没有受困于日本侵略历史的束缚,反而经由战争赔偿与经济援助形成了友好关系。同时,日军在战时扶植“三十志士”的历史也愈发受到日本的注意,并成为日本政府处理对缅关系的重要参照。在此基础上,日本选择性记忆战时历史,构建了日本“帮助”缅甸独立的历史叙事,并据此提出日缅两国间存在“特殊关系”。“特殊关系论”不仅促使日本以援助缅甸为己任,还彰显出日本以偏概全、篡改侵略事实的企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次世界大战 历史遗产 历史记忆 特殊关系论 日缅关系
下载PDF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格局产生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晓华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7-101,共5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雅尔塔体系为基础形成了以美苏两大国为首的世界政治格局,对战后世界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产生了深刻影响。随着两极格局的终结,世界又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
关键词 第二次世界大战 战后 世界格局 影响
下载PDF
论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失败的经济因素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世均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4期77-81,共5页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失败 ,除了其发动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遭到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坚决抗击外 ,还有日本国土狭小、资源贫乏、劳动力严重不足、工业实力较弱。
关键词 日本 经济因素 失败原因分析 二战
下载PDF
富兰克林·D·罗斯福的角色与美国“世界主义”对外战略的实施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冬梅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06-110,共5页
本文通过实例论证了富兰克林·D·罗斯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了美国“世界主义”对外战略的实施,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舞台,运筹谋划,并处心积虑地承担了面向国内人民、应对国际世界的各种角色,如救世主角色、广播员角色、赌徒... 本文通过实例论证了富兰克林·D·罗斯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了美国“世界主义”对外战略的实施,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舞台,运筹谋划,并处心积虑地承担了面向国内人民、应对国际世界的各种角色,如救世主角色、广播员角色、赌徒角色、好邻居角色、好叔叔角色、挑衅者角色、威胁者等角色,从而推动美国由孤立主义转向世界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次世界大战 孤立主义 世界主义 对外战略
下载PDF
东京审判的不彻底性及其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小鹏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70-74,共5页
东京审判是二战后同盟国对日本法西斯罪行的揭露和批判,代表了人类的公平正义。然而,不论是对战争罪犯和战争罪行的审判,还是日本的自我审判,都存在一定的不彻底性。这固然受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但更重要的是由战时及战后的国际秩序决... 东京审判是二战后同盟国对日本法西斯罪行的揭露和批判,代表了人类的公平正义。然而,不论是对战争罪犯和战争罪行的审判,还是日本的自我审判,都存在一定的不彻底性。这固然受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但更重要的是由战时及战后的国际秩序决定的。这一不彻底性影响深远,使日本政坛长期保守化、日本对历史问题认识不清,而且对东亚地区安全构成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东京审判 不彻底性 战争责任
下载PDF
Burns and frostbite in the Red Army during World War Ⅱ 被引量:1
17
作者 Vladimir Sokolov Alexey Biryukov +2 位作者 Igor Chmyrev Mikhail Tarasenko Pavel Kabanov 《Military Medical Research》 SCIE CAS 2017年第3期121-126,共6页
The start of World War Ⅱ(WWⅡ) led to the deployment of combat troops in several continents. Destruction and many casualties among both the military and civilians became an inevitable consequence. A large amount of p... The start of World War Ⅱ(WWⅡ) led to the deployment of combat troops in several continents. Destruction and many casualties among both the military and civilians became an inevitable consequence. A large amount of people injured were in need of life-saving treatment and a speedy return to duty. Intensive studies of the specific issues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ermal injury were conducted in the Soviet Union before the war. The first special units for patients with burn injuries were created, and the first specialists received their first clinical experience. The contributions of famous Soviet scientis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reatment of burns and frostbite in WWⅡ are studied in this article. The structure of thermal injuries among military personnel and the results of their treatment are shown. Treatment, classification and quantity frostbite in the structure of sanitary losses during the WWⅡ are studied in this artic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mal injury world war Statistics of burns and frostbite Specialized burn centers
下载PDF
德国“二战”史观教育:20世纪60年代的变革与启示 被引量:1
18
作者 阮一帆 傅安洲 束永睿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6-51,共6页
"二战"史观教育是当代德国历史和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二战"史观教育在20世纪50年代末遭遇危机,在60年代德国政治家、知识精英、司法机构、教育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历史性变革,并在70年代产生了积极... "二战"史观教育是当代德国历史和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二战"史观教育在20世纪50年代末遭遇危机,在60年代德国政治家、知识精英、司法机构、教育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历史性变革,并在70年代产生了积极效果。德国"二战"史观教育变革的基础,是德国社会对"二战"历史的全面反思和社会政治文化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 “二战” “二战”史观教育 政治文化
原文传递
史迪威公路在“二战”中的战略地位与历史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韩继伟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15-20,共6页
"二战"时期的史迪威公路实际上是三条主要线路组成的一个公路网络,包括其前期的滇缅公路、中期的"驼峰航线"和后期的中印公路,被誉为"远东抗战生命线",是抗战时期唯一一条通往国外的战略通道,它奠定了中... "二战"时期的史迪威公路实际上是三条主要线路组成的一个公路网络,包括其前期的滇缅公路、中期的"驼峰航线"和后期的中印公路,被誉为"远东抗战生命线",是抗战时期唯一一条通往国外的战略通道,它奠定了中国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新格局,为中国抗战和世界远东地区的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迪威公路 “二战” 战略地位 历史作用
下载PDF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波兰人口的变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姜天明 丛丕 《历史教学问题》 CSSCI 2006年第1期20-23,共4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波兰是一场空前浩劫,约600万人在战争中死亡。对这一时期的波兰人口状况,学者多侧重于法西斯德国对波兰犹太人的种族屠杀进行研究,而较少全面分析。本文拟从德国占领时期波兰人口的状况、苏占波兰地区的人口状况和战后...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波兰是一场空前浩劫,约600万人在战争中死亡。对这一时期的波兰人口状况,学者多侧重于法西斯德国对波兰犹太人的种族屠杀进行研究,而较少全面分析。本文拟从德国占领时期波兰人口的状况、苏占波兰地区的人口状况和战后边界变化对波兰人口的影响这三方面,试对二战期间波兰人口的锐减和大规模迁移进行简要分析,以揭示战争对波兰人口所造成的巨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战 波兰人口 死亡与迁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