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WHO-FICs)构建作业治疗改善脑卒中上肢功能的PICO架构,并分析主要作业疗法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效果。方法运用WHO-FICs框架,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CNKI、SinoMed等数据库,收集建库至2022...目的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WHO-FICs)构建作业治疗改善脑卒中上肢功能的PICO架构,并分析主要作业疗法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效果。方法运用WHO-FICs框架,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CNKI、SinoMed等数据库,收集建库至2022年10月关于作业治疗干预脑卒中上肢功能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系统综述。结果最终纳入10项随机对照试验,382例参与者(≥18岁),来自6个国家,主要来源于康复医学、物理和康复医学、神经科学、生物工程医学、作业治疗等研究领域,发表年限集中于2013年以后。纳入文献物理治疗证据数据库(PEDro)量表评分平均7.5分。基于WHO-FICs框架,纳入文献中涉及的疾病类型涵盖脑出血(8B00)、缺血性脑卒中(8B11)、蛛网膜下腔出血(8B01)、肌张力和异常反射(MB47)、偏瘫(MB53)。主要功能障碍包括关节活动功能(b710)、关节稳定性功能(b715)、肌肉力量功能(b730)、肌张力功能(b735)、运动反射功能(b750)、随意运动控制功能(b760)、不随意运动功能(b765)。主要活动受限和参与局限包括上肢的活动和参与,如举起和搬运物体(d430),手和手臂的使用(d445),精巧手的使用(d440);以及日常生活活动和社会参与能力,如自理(d510-d570),家庭生活(d610-d660),主要生活领域(d810-d879),社区、社会和公民生活(d910-d950)。涉及身体功能的治疗类干预措施有肌肉功能电刺激(MU2.SC.BP)、协助和指导运动功能训练(MV2.PG.ZZ);涉及活动和参与的治疗类干预措施有举起和搬运物体训练(SIA.PH.ZZ)、使用精巧手的训练(SIG.PH.ZZ)、使用上肢和手的训练(SIJ.PH.ZZ)、自理的干预措施(SM1-SMH)、主要生活领域的干预措施(SO2-SOD)、游戏训练(SXD.PH.ZZ)。每次干预15~60 min,每周3~10次,持续3~8周。干预场所一般为医院或居家。干预效果分为3个层面:身体功能层面,涉及神经运动传导功能、反射功能、随意运动控制能力、协调性与速�展开更多
目的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健康分类家族(WHO-FICs)架构,分析重症患者活动功能康复。方法采用Scoping综述方法对重症患者活动康复进行分析,检索建库至2021年2月28日Web of Science、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重症领域中早期活动或...目的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健康分类家族(WHO-FICs)架构,分析重症患者活动功能康复。方法采用Scoping综述方法对重症患者活动康复进行分析,检索建库至2021年2月28日Web of Science、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重症领域中早期活动或康复的相关文献,对重症病区患者的疾病类型、活动功能障碍、康复干预、评价和环境等问题进行综述。结果基于WHO-FICs框架,本文从5个方面对纳入文献进行分析,涉及主要疾病包括呼吸系统疾病(MD10-MD6Y)、神经系统疾病(MB40-MB9Y)、心血管系统疾病(MC80-MC9Y)、外科术后(MD80-ME4Y、ME60-ME6Y、ME80-MF1Y)和其他(NA00-NF2Z、MA00-MA3Y、1G40-1G41);重症活动功能包含运动有关结构(s720-s760)、神经肌肉骨骼和运动有关功能(b710-b740)、活动(d4)、自理(d5)及就业(d850);康复干预方法则基于ICHIβ-3被分为治疗类、预防类和健康促进类三类;评价工具及指标涵盖关节活动度、肌力、肌张力、 de Morton活动指数(DEMMI)、重症监护(ICU)活动功能测试(FSS-ICU)、 6分钟步行试验(6MWT)、ICU住院时长等,运用ICF环境因素分类讨论了重症康复环境问题。结论本文基于WHO-FICs提出了重症患者活动功能康复的理论架构,重症患者的活动康复是针对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外科术后等急重症疾病,以活动功能障碍为导向,应用治疗类、预防类和健康促进类的干预方法,使患者的活动功能最大化,预防并发症和继发性功能障碍发生,提高重症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展开更多
目的通过证据图谱方法系统识别、描述和评价抑郁症患者运动干预相关研究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建库至2021年7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PubMed,获取抑郁症患者运...目的通过证据图谱方法系统识别、描述和评价抑郁症患者运动干预相关研究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建库至2021年7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PubMed,获取抑郁症患者运动干预的随机对照试验和系统综述/Meta分析。采用Cochrane手册5.1.0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和AMSTAR-2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估。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健康分类家族(WHO-FICs)架构,建立证据图谱研究框架,利用EPPI软件和Microsoft Excel2019工具进行数据提取和编码,采用气泡图综合呈现研究人群、干预类别、原始研究样本量及系统综述/Meta分析纳入研究数量、结论分类等信息。结果最终纳入101篇随机对照试验和52篇系统综述/Meta分析。101篇随机对照试验中,共涉及3类干预策略,15种不同的干预措施,主要包括未特指的运动干预(28篇,27.72%)和瑜伽干预(19篇,18.81%)。主要研究结局包括b1.精神功能(92篇,91.09%)和d9.社区、社会和公民生活(19篇,18.81%)。3类干预策略中康复类占比最高,共计47篇(46.53%),主要研究人群为其他特指的抑郁症患者(19篇,40.42%),如重度抑郁症及老年抑郁症患者,46篇(97.87%)结论被归类为"有益"或"可能有益"。52篇系统综述/Meta分析中,共涉及9项干预措施,主要包括未特指的运动干预(17篇,32.69%)和瑜伽干预(12篇,23.08%)。主要研究结局包括b1.精神功能(41篇,78.85%)和不良反应(12篇,23.08%)。3类干预策略中治疗类占比最高,共计34篇(65.38%),其中,研究人群主要为其他特指的抑郁症患者(27篇,79.41%),如成年抑郁症和抑郁症孕产妇,28篇(82.35%)的研究结论被归类为"有益"或"可能有益"。同时,干预环境/背景主要为门诊和住院环境。结论证据图谱结果显示运动干预策略主要聚焦于抑郁症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主要研究患者的身体功能与结构(精神功能),且有效�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WHO-FICs)构建作业治疗改善脑卒中上肢功能的PICO架构,并分析主要作业疗法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效果。方法运用WHO-FICs框架,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CNKI、SinoMed等数据库,收集建库至2022年10月关于作业治疗干预脑卒中上肢功能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系统综述。结果最终纳入10项随机对照试验,382例参与者(≥18岁),来自6个国家,主要来源于康复医学、物理和康复医学、神经科学、生物工程医学、作业治疗等研究领域,发表年限集中于2013年以后。纳入文献物理治疗证据数据库(PEDro)量表评分平均7.5分。基于WHO-FICs框架,纳入文献中涉及的疾病类型涵盖脑出血(8B00)、缺血性脑卒中(8B11)、蛛网膜下腔出血(8B01)、肌张力和异常反射(MB47)、偏瘫(MB53)。主要功能障碍包括关节活动功能(b710)、关节稳定性功能(b715)、肌肉力量功能(b730)、肌张力功能(b735)、运动反射功能(b750)、随意运动控制功能(b760)、不随意运动功能(b765)。主要活动受限和参与局限包括上肢的活动和参与,如举起和搬运物体(d430),手和手臂的使用(d445),精巧手的使用(d440);以及日常生活活动和社会参与能力,如自理(d510-d570),家庭生活(d610-d660),主要生活领域(d810-d879),社区、社会和公民生活(d910-d950)。涉及身体功能的治疗类干预措施有肌肉功能电刺激(MU2.SC.BP)、协助和指导运动功能训练(MV2.PG.ZZ);涉及活动和参与的治疗类干预措施有举起和搬运物体训练(SIA.PH.ZZ)、使用精巧手的训练(SIG.PH.ZZ)、使用上肢和手的训练(SIJ.PH.ZZ)、自理的干预措施(SM1-SMH)、主要生活领域的干预措施(SO2-SOD)、游戏训练(SXD.PH.ZZ)。每次干预15~60 min,每周3~10次,持续3~8周。干预场所一般为医院或居家。干预效果分为3个层面:身体功能层面,涉及神经运动传导功能、反射功能、随意运动控制能力、协调性与速�
文摘目的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健康分类家族(WHO-FICs)架构,分析重症患者活动功能康复。方法采用Scoping综述方法对重症患者活动康复进行分析,检索建库至2021年2月28日Web of Science、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重症领域中早期活动或康复的相关文献,对重症病区患者的疾病类型、活动功能障碍、康复干预、评价和环境等问题进行综述。结果基于WHO-FICs框架,本文从5个方面对纳入文献进行分析,涉及主要疾病包括呼吸系统疾病(MD10-MD6Y)、神经系统疾病(MB40-MB9Y)、心血管系统疾病(MC80-MC9Y)、外科术后(MD80-ME4Y、ME60-ME6Y、ME80-MF1Y)和其他(NA00-NF2Z、MA00-MA3Y、1G40-1G41);重症活动功能包含运动有关结构(s720-s760)、神经肌肉骨骼和运动有关功能(b710-b740)、活动(d4)、自理(d5)及就业(d850);康复干预方法则基于ICHIβ-3被分为治疗类、预防类和健康促进类三类;评价工具及指标涵盖关节活动度、肌力、肌张力、 de Morton活动指数(DEMMI)、重症监护(ICU)活动功能测试(FSS-ICU)、 6分钟步行试验(6MWT)、ICU住院时长等,运用ICF环境因素分类讨论了重症康复环境问题。结论本文基于WHO-FICs提出了重症患者活动功能康复的理论架构,重症患者的活动康复是针对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外科术后等急重症疾病,以活动功能障碍为导向,应用治疗类、预防类和健康促进类的干预方法,使患者的活动功能最大化,预防并发症和继发性功能障碍发生,提高重症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
文摘目的通过证据图谱方法系统识别、描述和评价抑郁症患者运动干预相关研究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建库至2021年7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PubMed,获取抑郁症患者运动干预的随机对照试验和系统综述/Meta分析。采用Cochrane手册5.1.0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和AMSTAR-2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估。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健康分类家族(WHO-FICs)架构,建立证据图谱研究框架,利用EPPI软件和Microsoft Excel2019工具进行数据提取和编码,采用气泡图综合呈现研究人群、干预类别、原始研究样本量及系统综述/Meta分析纳入研究数量、结论分类等信息。结果最终纳入101篇随机对照试验和52篇系统综述/Meta分析。101篇随机对照试验中,共涉及3类干预策略,15种不同的干预措施,主要包括未特指的运动干预(28篇,27.72%)和瑜伽干预(19篇,18.81%)。主要研究结局包括b1.精神功能(92篇,91.09%)和d9.社区、社会和公民生活(19篇,18.81%)。3类干预策略中康复类占比最高,共计47篇(46.53%),主要研究人群为其他特指的抑郁症患者(19篇,40.42%),如重度抑郁症及老年抑郁症患者,46篇(97.87%)结论被归类为"有益"或"可能有益"。52篇系统综述/Meta分析中,共涉及9项干预措施,主要包括未特指的运动干预(17篇,32.69%)和瑜伽干预(12篇,23.08%)。主要研究结局包括b1.精神功能(41篇,78.85%)和不良反应(12篇,23.08%)。3类干预策略中治疗类占比最高,共计34篇(65.38%),其中,研究人群主要为其他特指的抑郁症患者(27篇,79.41%),如成年抑郁症和抑郁症孕产妇,28篇(82.35%)的研究结论被归类为"有益"或"可能有益"。同时,干预环境/背景主要为门诊和住院环境。结论证据图谱结果显示运动干预策略主要聚焦于抑郁症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主要研究患者的身体功能与结构(精神功能),且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