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批评认知语言学: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 被引量:76
1
作者 张辉 杨艳琴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1,共11页
本文通过详细介绍批评认知语言学的目标、理论和应用以及方法论对该学科的研究背景和现状做了系统呈现。文章从隐喻、图式图像、话语世界以及认知视角等角度把批评认知语言学分成了四类,并对各类研究尤其是最近发展的后两类研究的理论... 本文通过详细介绍批评认知语言学的目标、理论和应用以及方法论对该学科的研究背景和现状做了系统呈现。文章从隐喻、图式图像、话语世界以及认知视角等角度把批评认知语言学分成了四类,并对各类研究尤其是最近发展的后两类研究的理论和应用做了具体描述。文中详述了语料库语言学方法和心理实验方法与批评话语分析的结合研究,指出多方法的结合对批评认知语言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认知语言学 批评隐喻分析 话语世界 话语空间 趋近化 三角测量
原文传递
从工具理性走向交往理性——研究生“导学关系”探析 被引量:48
2
作者 王燕华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0-66,共7页
提高研究生质量与完善导师制密切相关,导师与研究生的"导学关系"是导师制维系与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影响研究生个体发展最直接的因素。以学术为轴心的导学关系是一种交往关系,它是在教学、科研及师生日常活动全过程中建... 提高研究生质量与完善导师制密切相关,导师与研究生的"导学关系"是导师制维系与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影响研究生个体发展最直接的因素。以学术为轴心的导学关系是一种交往关系,它是在教学、科研及师生日常活动全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理性交往关系。鉴于现代化弊端导致的理性越来越限于目的-手段关系,工具理性日益消解正常的导学关系,通过借鉴哈贝马斯交往理性之丰富的理论内涵,剖析研究生导学关系的内在特质,从"交往理性""生活世界""话语伦理"三个维度建构新型研究生导学关系,摈弃工具理性的蚕食,以实现个体的主体理性向群体的交往理性转变,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学关系 交往理性 生活世界 话语伦理
下载PDF
世界诗学的构想 被引量:27
3
作者 王宁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69-176,共8页
伴随着全球化在文化上的进程,“世界文学”近年来已成为国际人文学科的又一热门话题。当年,歌德之所以提出“世界文学”的构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读了包括中国文学在内的一些非西方文学作品后,受到极大的启发。
关键词 “世界文学” 诗学 人文学科 文学作品 中国文学 全球化 非西方 歌德
原文传递
世界遗产视野下的矿业遗产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戴湘毅 阙维民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1-38,共8页
对世界遗产名录中矿业遗产的考察是认识该遗产类型、了解国际动向的有效途径。对ICOMOS颁布的《世界遗产中工业和技术遗产项目》名单进行分析,结合世界遗产委员会的项目评语,确定了24项世界矿业遗产。对这些项目研究表明:在登录标准上,... 对世界遗产名录中矿业遗产的考察是认识该遗产类型、了解国际动向的有效途径。对ICOMOS颁布的《世界遗产中工业和技术遗产项目》名单进行分析,结合世界遗产委员会的项目评语,确定了24项世界矿业遗产。对这些项目研究表明:在登录标准上,世界矿业遗产主要通过文化遗产第ii项、第iii项和第iv项标准入选;在隶属区域上,欧洲北美地区拥有16项,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拥有7项,亚太地区拥有1项,非洲地区和阿拉伯地区目前尚未拥有;在时间分布上,世界矿业遗产的时间跨度较大,单个项目的延续时间较长,主要表现了16~20世纪期间矿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在属性特征上,金属矿业遗产项目占据优势,矿业城镇和相关建筑是项目的主要形式。研究还揭示出,世界矿业遗产在价值评价中体现了以欧洲为中心的遗产话语,即认为只有在历史上与欧洲存在联系、体现欧洲艺术和建筑风格、在欧洲重要历史时期和事件上起到重要作用的矿业遗产才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在"全球战略"的背景下,研究认为中国矿业遗产具有当前世界矿业遗产项目所没有的特点,并探讨了在这种背景下的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遗产 矿业遗产 遗产话语 欧洲 中国
下载PDF
语篇照应的动态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苗兴伟 《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7-21,共5页
在 Halliday和 Hasan(1976 )的语篇衔接系统中 ,照应被看作是指代成分与语篇上下文中的所指对象之间在语义上的相互解释关系。这种静态的研究虽然可以解释语篇中的衔接关系 ,但难以揭示语篇照应的实质。本文认为 ,语篇照应并不单纯是语... 在 Halliday和 Hasan(1976 )的语篇衔接系统中 ,照应被看作是指代成分与语篇上下文中的所指对象之间在语义上的相互解释关系。这种静态的研究虽然可以解释语篇中的衔接关系 ,但难以揭示语篇照应的实质。本文认为 ,语篇照应并不单纯是语言成分之间的指代关系 ,而是指代成分与语篇世界中的语篇指称之间的指代关系。语篇指称存在于语篇世界之中 ,而不是存在于语篇之中 ,一个语言成分能否在语篇世界中确立语篇指称取决于其所指对象在语篇世界中的存在与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篇照应 语篇世界 语篇指称
下载PDF
话语、资本与遗址区空间的生产——以安阳市殷墟为例 被引量:10
6
作者 安传艳 李同昇 翟洲燕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3-26,共14页
一个地方一旦被确定为遗产,人们就按照其相对应的行为模式展开实践。遗产话语作为一种知识、观念、制度体系与遗址区空间实践紧密相关。在全球现代化、城市化的发展浪潮中,中国文化遗产地往往因遗产话语与地方发展诉求的价值主体不同,... 一个地方一旦被确定为遗产,人们就按照其相对应的行为模式展开实践。遗产话语作为一种知识、观念、制度体系与遗址区空间实践紧密相关。在全球现代化、城市化的发展浪潮中,中国文化遗产地往往因遗产话语与地方发展诉求的价值主体不同,使其空间实践徘徊于矛盾之中。文章结合河南省安阳市殷墟遗址区发展状况,针对遗产话语-资本循环-空间的实践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在"遗产"话语下,殷墟在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内,资本投入呈现逆循环的特征,与哈维提出的资本三循环过程不同;这种微观尺度的资本逆循环是宏观资本运作和社会发展的尺度效应,与资本全球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实践紧密相关;遗址区空间生产与矛盾激化的原因在于资本逻辑下产生的空间异化与世界遗产话语在地方实践中空间效应的叠加;遗产话语作为一种遗产认知与表述体系深刻地影响着遗址区资本运作与空间实践。因此,立足于空间公平正义视角,反思"世界遗产"话语和遗产政治问题、重构遗产地方性知识、调整实践观念和行为是解决遗产区空间问题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循环 空间的生产 殷墟 世界遗产 遗产话语
下载PDF
数字网络媒介环境下的西方话语霸权 被引量:8
7
作者 王华生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7-143,共7页
数字网络媒介时代("第二媒介时代")的到来,它的"双向的、去中心化的交流"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第一媒介时代由社会文化精英和上层知识分子主导的话语权力。特别是近年来所发生的"网纸替代"更是一场全... 数字网络媒介时代("第二媒介时代")的到来,它的"双向的、去中心化的交流"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第一媒介时代由社会文化精英和上层知识分子主导的话语权力。特别是近年来所发生的"网纸替代"更是一场全方位的文化传播方式的大变革,它的平民性、普泛化、低门槛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显然也改变了社会文化的生产方式和文化传播方式。然而,任何科学技术的产生与发展都无法摆脱社会生活在强制性再生产中所形成的社会利益的局限与控制,媒介的权力终究难以摆脱资本权力的控制。在当今世界的权力场域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仍然拥有强大的话语权力,即西方话语霸权。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努力提高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加快经济发展,努力提高自身的话语权力;推进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话语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深刻揭露、批判和抵制西方垄断资本的话语霸权,为我们的和平崛起和更大发展提供有利的发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媒介 西方世界 话语霸权
原文传递
为了温暖而偷——文本世界理论分析《偷窃物》 被引量:5
8
作者 贾晓庆 张德禄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2-46,67,共6页
文本世界理论主要分析读者如何和处于"分裂的语篇世界"的作者进行有效交流。运用该理论分析美国当代著名作家珍妮弗·伊根的小说《暴徒袭过》之第一章《偷窃物》,可以解释读者如何在阅读时建构文本世界和各种亚世界,从而... 文本世界理论主要分析读者如何和处于"分裂的语篇世界"的作者进行有效交流。运用该理论分析美国当代著名作家珍妮弗·伊根的小说《暴徒袭过》之第一章《偷窃物》,可以解释读者如何在阅读时建构文本世界和各种亚世界,从而和空间上、文化上相隔遥远的作者进行交流,感受到她对现代人孤独境遇的同情,以及她对现代人经历痛苦之后必将获得幸福的希望和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偷窃物》 文本世界 亚世界 语篇世界
下载PDF
物质世界·精神世界·话语世界——人与世界关系的精神自白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富仁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7,共7页
人所置身的物质世界由三个不同的世界所构成。一是权力的世界,它所遵循的原则是权力,并由此建构起自己的价值观念;二是经济世界,它所通行的是金钱原则,并由此形成自己的价值准则;三是两性世界,爱情原则是它的价值准则。精神价值并不否... 人所置身的物质世界由三个不同的世界所构成。一是权力的世界,它所遵循的原则是权力,并由此建构起自己的价值观念;二是经济世界,它所通行的是金钱原则,并由此形成自己的价值准则;三是两性世界,爱情原则是它的价值准则。精神价值并不否定权力价值、金钱价值、爱情价值,但精神世界的存在和坚守,为避免物质世界里权力原则、金钱原则和爱情原则的互换所必须,从而承载起社会发展和灵魂拯救的历史重任。精神的力量则通常经由话语的力量而进入现实的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世界 精神世界 话语世界
下载PDF
世界历史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生成与叙事建构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永刚 喻志荣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3-102,共10页
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生成,必须将其置于世界历史视域之中,在世界场域与中国实践互构中理解其叙事构成与价值意蕴。中国式现代化在反思世界现代化进程中把握中国发展道路,实现了“西方语境”转向“中国语境”的话语生成。中国式现代... 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生成,必须将其置于世界历史视域之中,在世界场域与中国实践互构中理解其叙事构成与价值意蕴。中国式现代化在反思世界现代化进程中把握中国发展道路,实现了“西方语境”转向“中国语境”的话语生成。中国式现代化基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叙事起点,聚焦世界历史普遍交往及其人类生存论向度,形成“共同特征”与“中国特色”的辩证统一的叙事特点。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新型文明叙事,构建新时代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叙事方案,并为全球化时代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叙事引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历史 中国式现代化 话语 叙事
原文传递
数字外交对国际话语权博弈的影响及中国应对
11
作者 陈小鼎 刘洋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7-189,239,共14页
随着全球数字化进程进一步加速,数字外交在国际话语权博弈中的影响愈发突出。数字外交革新引发国际话语权生成机制的嬗变:在话语主体上,以数字科技巨头为代表的非国家行为体影响力显著增强;在话语内容上,数字主权、数字安全、数字经济... 随着全球数字化进程进一步加速,数字外交在国际话语权博弈中的影响愈发突出。数字外交革新引发国际话语权生成机制的嬗变:在话语主体上,以数字科技巨头为代表的非国家行为体影响力显著增强;在话语内容上,数字主权、数字安全、数字经济等与数字相关的议题关注度明显上升;在话语平台上,网络空间成为大国外交与话语权博弈的最新场域;在话语认同上,数字冷战与算法政治霸权加剧意识形态对立,国际舆论环境严重恶化。在此背景下,中国须注重培育数字外交人才队伍,推动多元发声;紧扣数字时代议题,凝练中国话语特色;深耕网络空间,整合数字媒介资源,提升国际传播力;树立大国战略信誉,践行多边主义,增进中国崛起的话语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外交 国际话语权 话语权博弈 国际舆论 话语霸权
原文传递
西方治理话语中的“发展中国家”概念:基于世界银行的考察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桐 《公共管理评论》 2020年第1期3-24,共22页
"发展中国家"概念是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中最为基础和流行的概念之一。考察这一概念在西方治理话语中的内涵及其流变,对于研判中西话语的差异、梳理自身话语以及中国参与全球治理都具有重要意义。世界银行对"发展中国家&q... "发展中国家"概念是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中最为基础和流行的概念之一。考察这一概念在西方治理话语中的内涵及其流变,对于研判中西话语的差异、梳理自身话语以及中国参与全球治理都具有重要意义。世界银行对"发展中国家"概念的使用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其历史大致可分为"混杂多重因素的明确标签—暗含西方话语的流行概念—尝试抛弃概念的话语调整"三个阶段:1978—1988年,"发展中国家"是世界银行对全球国家或地区进行划分时产生的一个明确的分类组别,但世界银行对这一专门术语的界定混杂了政治、经济、地理等多重因素,使得"发展中国家"的概念也显得含混复杂;1989—2015年,世界银行依据人均收入制定了新的分类体系,作为一个专门组别的"发展中国家"标签从中消失,但在实际应用中,世界银行却将新体系中的低收入与中等收入国家统称为"发展中国家",其对这一概念的广泛使用暗含了一种流行的西方话语权和发展观;2015年前后,世界银行在一些场合公开表示将尝试逐步放弃"发展中国家"概念,但其为此给出的诸多理由却是值得商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中国家 世界银行 全球治理 西方话语
下载PDF
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世界叙事”
13
作者 詹小美 徐凤临 《世界民族》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9,共11页
探赜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世界叙事,需将其置于世界历史场域和人类文明进步中加以澄明,进而把握其本质性规定与价值性存在。“两个大局”相交织的叙事图景、“普遍交往”与“人类解放”相链接的叙事框架、“一般性特征”与“中国特色... 探赜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世界叙事,需将其置于世界历史场域和人类文明进步中加以澄明,进而把握其本质性规定与价值性存在。“两个大局”相交织的叙事图景、“普遍交往”与“人类解放”相链接的叙事框架、“一般性特征”与“中国特色”相统一的叙事原则,构成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叙事范式;从“虚假共同体”到“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表意、“资本至上”到“人民至上”的主体表意、“西方话语”到“中国理论”的发展表意,蕴聚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话语的“世界转向”;提供人类进步的新样态、形塑文明交融的新格局、推动科学社会主义的新进程,彰显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赋意“世界历史”的价值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世界历史 话语叙事
原文传递
重写世界文学史:超越西方中心主义的模式
14
作者 王宁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11,204,共8页
关于世界文学的讨论同时也是全球人文学术研究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它与重写世界文明史的计划不无关系。作为世界文学概念的最早倡导者之一,歌德无疑有着一种世界主义的视野,他率先在西方语境下对世界文学进行了概念化,但他本人依然未能摆... 关于世界文学的讨论同时也是全球人文学术研究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它与重写世界文明史的计划不无关系。作为世界文学概念的最早倡导者之一,歌德无疑有着一种世界主义的视野,他率先在西方语境下对世界文学进行了概念化,但他本人依然未能摆脱欧洲中心主义的束缚。长期以来,在国际学界的世界文学史编写领域,一直是欧洲中心主义以及后来的西方中心主义占据主导地位。因此,世界文学版图的绘制往往聚焦于少数几个欧洲大国的文学,很少涉及其他国家。即使在中国的世界文学研究领域,西方中心主义也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反西方中心主义的尝试从未停止过,这也体现于世界文学史的书写和世界文学选集的编选。西方的比较文学学者杜威·佛克马由于受过汉学的训练,对中国文学情有独钟,他试图从文化相对主义的角度建构一种新的世界主义。即使在讨论文学经典的形成和重构方面,他依然不忘中国的文学经典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我们提出构建中国的自主文学理论话语体系,首先就要批判长期占据国际学界的西方中心主义。而我们在中国的语境下讨论世界文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超越西方中心主义的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世界文学史的书写和世界文学选集编选中的这一既定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写文学史 世界文学 西方中心主义 中国文学 中国话语
下载PDF
“全球六十年代”与“全球治理”话语的局限——以阿拉伯世界和第三世界为视角 被引量:4
15
作者 殷之光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8,118,共17页
本文尝试从阿拉伯民族独立运动的历史出发,展现"全球六十年代"的多样性,以此揭示潜藏在"全球治理"话语中的西方中心主义立场,以及国际关系中这种自上而下的治理话语的局限性。本文以1967年"六日战争"为起... 本文尝试从阿拉伯民族独立运动的历史出发,展现"全球六十年代"的多样性,以此揭示潜藏在"全球治理"话语中的西方中心主义立场,以及国际关系中这种自上而下的治理话语的局限性。本文以1967年"六日战争"为起点,从阿拉伯现代民族独立历史叙事的内部展现美苏超级大国沟通与协调机制的问题。本文认为,基于西方中心历史叙事立场建构的"全球治理"话语,对于理解现代世界秩序和国际关系存在诸多弊端。与此相对应,本文将分析视角转向同一时期包括阿拉伯国家在内的第三世界,基于反帝反殖民诉求而产生的针对西方帝国"全球治理"的"反叛"运动。作为20世纪60年代全球被压迫者反抗的一部分,阿拉伯世界以暴力斗争的形式向美苏主导的治理逻辑发起了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伯民族主义 “全球六十年代” 全球治理 第三世界 国际话语
下载PDF
从“翻译诗学”到“比较诗学”与“世界诗学”--建构中国文论国际话语体系的路径与指归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洪涛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76-188,75,共14页
作为中国本土诗学思想的结晶,中国古典文论拥有自己独立完整的诗学话语体系,其对外翻译与传播是建构中国文论国际话语体系的关键。鉴于当前中国古典文论基本囿于本土而国际文化场域又以西方为中心的现状,中国文论国际话语体系的建构应... 作为中国本土诗学思想的结晶,中国古典文论拥有自己独立完整的诗学话语体系,其对外翻译与传播是建构中国文论国际话语体系的关键。鉴于当前中国古典文论基本囿于本土而国际文化场域又以西方为中心的现状,中国文论国际话语体系的建构应以中国古典文论的对外译介为切入,逐步实现其从本土诗学到“翻译诗学”,再到“比较诗学”与“世界诗学”的跨越,由此推动中国古典文论从本土走向西方、进而走向世界。而在此进程中,以中国古典文论为根基的整个中国文论可以逐渐在国际文艺理论界发出自己的声音,获得国际话语权力,赢得国际话语地位,从而为中国文论国际话语体系的建构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诗学 比较诗学 世界诗学 话语权力 中国文论国际话语体系
原文传递
民间的飞升——评林白《万物花开》的民间世界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庆超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17-19,共3页
作为一个狂欢化的文本,《万物花开》生动地传达了民间生活的诗意和生命的灵性,在创作主体性的解放、知识分子的话语言说方式和启蒙批判话语片面性缺陷的有效弥补等方面都显示了突破的维度,因而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民间 狂欢 主体性 话语方式 启蒙
下载PDF
语篇连贯的认知诠释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景霞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76-78,共3页
以Lakoff的体验哲学的ICM理论为基础的认知世界分析方法揭示了语篇连贯的本质,对语篇连贯性分析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认知世界分为ICM(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s)和背景知识。语篇理解过程是人们头脑中的ICM和背景知识不断激活的过程... 以Lakoff的体验哲学的ICM理论为基础的认知世界分析方法揭示了语篇连贯的本质,对语篇连贯性分析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认知世界分为ICM(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s)和背景知识。语篇理解过程是人们头脑中的ICM和背景知识不断激活的过程。一个语篇所提供的信息通过激活机制符合理解者头脑中的ICM和背景知识,这个语篇就具有连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世界 ICM 背景知识 语篇连贯性
下载PDF
技术的民主化向度——哈贝马斯的技术观 被引量:2
19
作者 郑晓松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9-82,108,共5页
哈贝马斯认为,技术的扩张导致了民主的缺失,为此,他立足于交往行动理论,提出民主的第三种模式———话语民主。在他看来,科学、技术作为商谈活动,具有民主化的向度,科学(技术)与政治和社会公众之间可以进行民主对话。
关键词 技术 实践 生活世界 话语民主
下载PDF
“One Belt One Road”Initiative and China and the Middle East Media Exchanges 被引量:2
20
作者 QIAN Xuming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2018年第5期239-245,共7页
The proposal of the“One Belt One Road”initiative has brought historic opportunities for media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Middle East,and has also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media cooperation between th... The proposal of the“One Belt One Road”initiative has brought historic opportunities for media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Middle East,and has also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media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sides.At present,media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Middle East have made positive progress,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To do a good job in media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Middle East,we should start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existing mechanisms,the transformation of media working methods and concepts,the broadening of communication channels,the concern for interests,and the strengthening of personnel training,so as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media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sides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bilateral rel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DIA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MIDDLE East the ARABIA world discourse power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