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9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尾松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变化及抗蚀性研究 被引量:83
1
作者 史东梅 吕刚 +1 位作者 蒋光毅 卢喜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5-39,共5页
以退耕黄壤坡地为对照,对18年生黄壤马尾松林地土壤主要物理性质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林地土壤抗蚀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林地演变为具有复层结构的针阔混交林后,土壤物理性粘粒含量和粉粒含量有所提高,土壤表层粘... 以退耕黄壤坡地为对照,对18年生黄壤马尾松林地土壤主要物理性质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林地土壤抗蚀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林地演变为具有复层结构的针阔混交林后,土壤物理性粘粒含量和粉粒含量有所提高,土壤表层粘粒含量和不同层次的砂粒含量降低;土壤容重减小,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土壤自然含水量、饱和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增大,林地土壤持水性和透水性得到了提高,土壤结构得到显著改善;林地土壤干筛团聚体以5~2 mm大团聚体为主,湿筛团聚体则以1~0.5 mm细团聚体为主,且在0~20 cm,20~40 cm,40~60 cm的土壤剖面中均高于对照地.马尾松林地微团聚体变化的总趋势是>0.01 mm的粗粉沙粒级的大团聚体减少,而<0.01 mm的微团聚体含量增加,尤其是0.005~0.001 mm的细粉沙粒级;马尾松林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也综合反映在抗蚀性能方面,在0~20 cm,20~40 cm,40~60 cm三个土壤剖面层次其抗蚀性均高于对照地,表现了良好的水土保持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物理性质 抗蚀性 马尾松 林地
下载PDF
喀斯特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全氮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的影响 被引量:84
2
作者 李新爱 肖和艾 +5 位作者 吴金水 苏以荣 黄道友 黄敏 刘守龙 彭洪翠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827-1831,共5页
以广西环江大才为代表,选择亚热带典型喀斯特峰林谷地样区,通过对样区土壤进行密集采样和测定分析,研究了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OC)和全氮(TN)含量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BC)和氮(B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 以广西环江大才为代表,选择亚热带典型喀斯特峰林谷地样区,通过对样区土壤进行密集采样和测定分析,研究了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OC)和全氮(TN)含量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BC)和氮(B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在稻田和林地中基本相同,而旱地显著低于稻田和林地.土壤全氮含量为稻田显著高于林地,而林地显著高于旱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为稻田显著高于林地,林地显著高于旱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在稻田和林地中基本相同,而旱地显著低于稻田和林地.旱地土壤pH值显著低于稻田和林地土壤.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与土壤有机碳、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与全氮含量之间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含量可以作为评价喀斯特地区土壤质量和肥力的指标之一,对土地利用方式响应较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区 土地利用 林地 旱地 稻田 土壤有机碳 全氮 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
下载PDF
秦岭山脉典型林分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57
3
作者 杨瑞 刘帅 +4 位作者 王紫泉 曹永昌 赵翊明 和文祥 耿增超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37-1046,共10页
秦岭作为我国南北方气候的分界线,其上生长着许多独特林分,加之未受到人为活动扰动,故对其包括土壤酶及养分等在内的土壤效应研究具有重要参比性,且可为揭示不同林分的土壤效应及筛选最优林分奠定基础。选取秦岭不同海拔生长的五种典型... 秦岭作为我国南北方气候的分界线,其上生长着许多独特林分,加之未受到人为活动扰动,故对其包括土壤酶及养分等在内的土壤效应研究具有重要参比性,且可为揭示不同林分的土壤效应及筛选最优林分奠定基础。选取秦岭不同海拔生长的五种典型林分(锐齿栎、油松、华山松、云杉及松栎混交)土壤,分析了7种土壤酶活性和养分变化特征,并探讨了二者间关系及林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林分下土壤养分及酶活性变化差异较大,土壤性质强烈受到林分种类及海拔等生态环境条件的影响,其中云杉土壤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缓效钾含量均较高,是秦岭山脉生长较好的树种之一;且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等养分变化规律较一致;土壤碱性磷酸酶、荧光素二乙酸酯(FDA)水解酶及总体酶活性(TEI)与土壤养分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表明林分和海拔对这三种酶的影响与养分是一致的;采用单独土壤酶活性与土壤酶和化学性质复合开展的主成分分析结果一致,获得的综合得分与上述三种酶类达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揭示出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可表征森林土壤的质量水平,且单一酶类中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可更容易、简便地反映土壤肥力状况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地 土壤养分 酶活性 主成分分析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退化红壤不同人工林恢复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特征 被引量:44
4
作者 刘满强 胡锋 +2 位作者 李辉信 陈小云 何圆球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4-61,共8页
对退化红壤上恢复 1 0 a的 4种人工林 ,即小叶栎 ( Quercuschenii)、木荷 ( Schima superba)、马尾松 ( Pinusmassonina)与木荷 -马尾松的混交林土壤节肢动物群落进行了季节动态调查。结果表明 ,不同林地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和数量发生... 对退化红壤上恢复 1 0 a的 4种人工林 ,即小叶栎 ( Quercuschenii)、木荷 ( Schima superba)、马尾松 ( Pinusmassonina)与木荷 -马尾松的混交林土壤节肢动物群落进行了季节动态调查。结果表明 ,不同林地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和数量发生了明显分异。节肢动物类群数在各季节一般都是小叶栎最高 ,混交林、木荷居中 ,马尾松最低。节肢动物的个体数总体上仍以小叶栎最高 ,但在夏季 ,马尾松林地由于弹尾目数量爆发而使总个体数最高。节肢动物群落存在明显的季节波动 ,一般春季节肢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量最高 ,夏季最低 ,夏季高温干旱对节肢动物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而冬季低温对节肢动物的影响不及夏季干热的影响严重。各季节林地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皆以螨类为主体 ,占总个体数的 6 0 .2 %~ 91 .7%。弹尾目占总个体数的比例季节变化较大 ,但均以马尾松林地为最高。捕食者数量 (蜈蚣和蜘蛛 )在各季节都是小叶栎显著高于其它林地 ( P<0 .0 5 ) ,混交林与木荷比较接近 ,而马尾松最低。在群落多样性指数中 ,丰富度指数 d和密度 -类群指数DG表达的群落差异明显 ,其在不同林地的大小顺序与类群数趋势基本一致 ,而香农指数 H、均匀度指数 J群落之间基本无差异。聚类分析和鉴别分析将不同林地的节肢动物群落分成 4组 ,小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红壤 土壤节肢动物群落 人工林地 多样性指标 密度-类群指数 生态恢复
下载PDF
丘陵山区林地土壤养分状况研究——以江西省兴国县为例 被引量:35
5
作者 程先富 史学正 +1 位作者 于东升 潘贤章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8-30,共3页
在江西省兴国县林地采集84个耕层样品,样地按坡向、海拔、土壤类型和林分类型分类,用来比较和确定对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林地土壤pH、全N、有机质、全P和速效P的含量均较低,坡向朝南的低海拔土壤比坡向朝北的高海拔... 在江西省兴国县林地采集84个耕层样品,样地按坡向、海拔、土壤类型和林分类型分类,用来比较和确定对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林地土壤pH、全N、有机质、全P和速效P的含量均较低,坡向朝南的低海拔土壤比坡向朝北的高海拔土壤的全N和有机质含量低;全N、有机质、全P含量在马尾松纯林中最低,全K含量却最高;全N和有机质含量在阔叶林中最高;全N和有机质含量由黄壤、黄红壤、棕红壤到红壤依次降低;坡向和全N、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海拔和全N、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海拔和全P的相关关系达显著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山区 林地 土壤养分状况 兴国县 土壤肥力 地形 土壤类型 林分类型
下载PDF
采用决策树分类技术对北京市土地覆盖现状进行研究 被引量:36
6
作者 李彤 吴骅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2004年第6期485-487,共3页
以TM1~7多波段影像为数据源,采用决策树分类技术对北京市土地覆盖现状进行研究。探讨如何使用决策树方法逐层区分草地、林地、水体、裸地、居民地和道路等基本地物类型,并进一步研究了如何区分城市裸地与乡村裸地的方法,分类精度达到93... 以TM1~7多波段影像为数据源,采用决策树分类技术对北京市土地覆盖现状进行研究。探讨如何使用决策树方法逐层区分草地、林地、水体、裸地、居民地和道路等基本地物类型,并进一步研究了如何区分城市裸地与乡村裸地的方法,分类精度达到93.3%。研究表明,决策树分类法有诸多优势,如:相对简单、明确、分类结构直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策树分类 土地覆盖 草地 林地 水体 裸地 居民地 道路
下载PDF
Effect of Different Vegetation Types on Soil Erosion by Water 被引量:26
7
作者 张岩 刘宝元 +1 位作者 张清春 谢云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3年第10期1204-1209,共6页
The C factor in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 reflecting the effect of vegetation on soil erosion by water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arameters for estimating soil erosion rate and selecting appropriate land use patterns... The C factor in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 reflecting the effect of vegetation on soil erosion by water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arameters for estimating soil erosion rate and selecting appropriate land use patterns. In this study, the C factor for nine types of grassland and woodland was estimated from 195 plot-year observation data of six groups of soil erosion experiments on Loess Plateau.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effects of woodland and grassland on soil erosion keep approximately uniform after two or three years' growth. The estimated woodland C factor ranges from 0.004 to 0.164, and the grassland C factor ranges from 0.071 to 0.377, showing that the effect of woodland and grassland on soil conservation is greatly better than that of cropland. The study results can be used to compare or estimate the soil loss from land with different vegetation cover, and are the useful references for land use pattern selection and the project of returning cropland to forest or grassl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erosion by water C factor woodland GRASSLAND CROPLAND
下载PDF
南京市不同结构植物群落在冬夏两季的微气候调节作用 被引量:27
8
作者 张明娟 卫笑 +2 位作者 苏晓蕾 李晨 刘佩凡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7-34,共8页
植物的微气候调节能力,对于改善城市公共空间人居环境舒适度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南京市公园和广场绿地为对象,通过实地测量,分析了5种群落结构(草地、常绿乔木单层林、常绿乔-草复合林、落叶乔木单层林、落叶乔-草复合林)在冬夏两季... 植物的微气候调节能力,对于改善城市公共空间人居环境舒适度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南京市公园和广场绿地为对象,通过实地测量,分析了5种群落结构(草地、常绿乔木单层林、常绿乔-草复合林、落叶乔木单层林、落叶乔-草复合林)在冬夏两季温度、湿度及热舒适度(温湿指数)调节能力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夏季,各种群落均有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的降温增湿效果,但各林地之间降温和微气候舒适度调节能力无显著区别;林地降温增湿及热舒适度调节能力效果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草地(P<0.05或P<0.01);冬季,常绿乔木单层林或常绿乔-草复合林通过显著降温作用恶化了场地热舒适度,草地及落叶林对微气候无显著影响;除了夏季落叶乔木与草本层在降温效应方面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外(P<0.05),草本层与乔木层在其他微气候调节指标方面均无显著的交互作用。从热舒适度角度,建议在冬冷夏热地区,城市绿化应适当增加落叶林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温湿度 热舒适度 草地 林地
原文传递
应用铅锶同位素示踪研究泉州某林地垂直剖面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25
9
作者 孙境蔚 于瑞莲 +2 位作者 胡恭任 苏光明 王晓明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566-1575,共10页
分别用原子吸收光谱仪(AA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分析了泉州市某林地垂直剖面土壤中8种重金属元素(Sr、Ni、Fe、Cr、Cu、Mn、Pb、Zn)的含量及垂直剖面土壤的铅锶同位素组成,并采用BCR四步提取法对重金属形态进行了分析.重... 分别用原子吸收光谱仪(AA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分析了泉州市某林地垂直剖面土壤中8种重金属元素(Sr、Ni、Fe、Cr、Cu、Mn、Pb、Zn)的含量及垂直剖面土壤的铅锶同位素组成,并采用BCR四步提取法对重金属形态进行了分析.重金属总量及形态分析结果表明,泉州市林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较轻,主要污染因子为Sr.Pb的非残渣态含量最高,活性最大.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的评价结果表明,Sr在0~60 cm深度处达到重度污染.次生相与原生相比值法评价结果表明,Pb活性最强,对土壤的潜在危害最大;富集因子计算结果表明,Pb、Sr、Mn、Zn受到外源的影响;因子分析结果表明,重金属主要受到交通源、自然源和农业生产的影响.根据垂直剖面土壤样品与泉州市潜在污染源在^(206)Pb/^(207)Pb-^(207)Pb/^(204)Pb图中的分布特征,Pb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尘和土壤母质层,利用铅同位素二元混合模型计算出土壤母质层对垂直剖面土壤中铅的贡献率为85.14%(62.53%~98.36%),汽车尾气尘的贡献率平均值为14.86%(1.640%~37.47%).锶同位素示踪结果表明,锶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尘和土壤母质.铅锶同位素联合示踪结果与前述研究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铅锶同位素示踪 源解析 因子分析 富集因子 林地 垂直剖面土壤
原文传递
黄土高原农、林、草地水量平衡异同比较分析 被引量:20
10
作者 胡梦珺 刘文兆 赵姚阳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13-116,共4页
水量平衡是说明生态系统功能和特征的重要指标之一。在黄土高原,降水通常是土壤水分的唯一来源,农、林、草地等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对土壤水分的利用时段、深度、利用率、水分的收支比以及土壤干燥化特征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水量平衡... 水量平衡是说明生态系统功能和特征的重要指标之一。在黄土高原,降水通常是土壤水分的唯一来源,农、林、草地等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对土壤水分的利用时段、深度、利用率、水分的收支比以及土壤干燥化特征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水量平衡计算时,土壤深度农地通常需取到2m,多年生草地取到5m,林地则需到5m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农地 林地 草地 水量平衡 生态系统 土地利用类型 土壤水分
下载PDF
妙峰山林地CO_2释放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孙向阳 郭青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2-28,共7页
对北京妙峰山地区3种不同林地类型(未成林造林地、已郁闭幼林地、成林地)的土壤CO_2释放量的动态研究表明,未成林林地的CO_2释放量明显高于有林地;林地CO_2释放量与土壤表层或亚表层的温度、湿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正相... 对北京妙峰山地区3种不同林地类型(未成林造林地、已郁闭幼林地、成林地)的土壤CO_2释放量的动态研究表明,未成林林地的CO_2释放量明显高于有林地;林地CO_2释放量与土壤表层或亚表层的温度、湿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正相关,而与光照度无关;CO_2释放量昼夜变化也有一定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温室气体 林地 二氧化碳
下载PDF
广州南沙典型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许松葵 薛立 +2 位作者 陈红跃 黄永芳 刘春燕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6-40,共5页
研究了南沙的尾叶桉林、窿缘桉林、大叶相思林、荔枝林、木麻黄林、尾叶桉×马占相思混交林、尾叶桉×台湾相思×马尾松混交林、赤桉×台湾相思混交林和无林地的土壤理化性质。大叶相思林地肥力最高,荔枝林的肥力较低,... 研究了南沙的尾叶桉林、窿缘桉林、大叶相思林、荔枝林、木麻黄林、尾叶桉×马占相思混交林、尾叶桉×台湾相思×马尾松混交林、赤桉×台湾相思混交林和无林地的土壤理化性质。大叶相思林地肥力最高,荔枝林的肥力较低,木麻黄林地和无林地的肥力低,其余林地的肥力中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地 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养分 相关分析 聚类分析
原文传递
南方集体林区林地产权制度研究综述 被引量:12
13
作者 程云行 《林业经济问题》 2002年第6期331-335,共5页
以南方集体林区为对象 ,对林地产权制度研究的必要性 ,存在的弊端及改革的思路进行了综述 ,从中也给我们带来重要启示。
关键词 南方集体林区 林地产权制度 研究综述 可持续发展 所有权 使用权 收益分配制度
下载PDF
近20年吉林中东部地区林地的时空变化及成因浅析 被引量:15
14
作者 宋开山 张柏 +1 位作者 段洪涛 张树清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7-82,共6页
在遥感(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支撑下,以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模型、景观模型对吉林省中东部山地丘陵区20年来林地面积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定量或半定量的分析。结果表明:①1980年~1995年期间森林面积在减少,斑块数量增加,而相应... 在遥感(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支撑下,以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模型、景观模型对吉林省中东部山地丘陵区20年来林地面积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定量或半定量的分析。结果表明:①1980年~1995年期间森林面积在减少,斑块数量增加,而相应指标在1995年~2000年期间都呈现相反趋势;②该区的林地动态变化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无论是从土地利用类型相对变化率模型还是从林地分布重心变化情况来看都表明:通化与吉林地区的森林面积变化较大,而白山、延边地区的变化较小。经数据分析与文献调研得知,大量的采伐与人口增长对耕地的需求是林地在1980年~1995年期间减少的直接原因;而国家相应林业政策的出台是1995年~2000年期间林地面积得以增加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部地区 林地面积 增加 出台 森林面积 中东 区域差异 动态变化 采伐 山地丘陵区
下载PDF
论集体林区林地产权制度变迁的路径 被引量:12
15
作者 程云行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5-79,共5页
林地产权制度改革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文中在分析集体林区林地产权制度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林地产权制度变迁的路径。
关键词 林地 产权制度 集体林区
下载PDF
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典型林地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可蚀性K值影响 被引量:17
16
作者 梁博 聂晓刚 +3 位作者 万丹 喻武 孙启武 赵薇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77-1388,共12页
探讨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典型林地土壤结构稳定性及可蚀性K值强弱与分布特征,为区域生态保护提供科学理论及数据基础。选取落叶常绿混交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三种林分,采集0~20cm土壤,测定团聚体、团聚体破坏率、颗粒组成及其有机质... 探讨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典型林地土壤结构稳定性及可蚀性K值强弱与分布特征,为区域生态保护提供科学理论及数据基础。选取落叶常绿混交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三种林分,采集0~20cm土壤,测定团聚体、团聚体破坏率、颗粒组成及其有机质,以EPIC模型计算K值。结果表明:(1)不同林地土壤各理化指标具有差异,湿筛及干筛条件下团聚体以>0.25 mm为主;团聚体破坏率在10.16%~24.74%间;颗粒组成以粉砂粒为主,黏粒仅占0.51%~3.02%。有机质在92.53~133.79g·kg-1间;(2)研究区土壤K值在0.1862~0.3430间,均值为0.2635,K值总体较高;(3)经相关分析,K值与黏粒、有机质含量及团聚体破坏率呈正相关,与粉粒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砂粒呈极显著负相关,一定程度,团聚体破坏率可评价土壤可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 土壤可蚀性K值 林地 EPIC模型
下载PDF
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存在问题与对策分析 被引量:14
17
作者 曾华锋 聂影 《林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0-53,共4页
在分析林地资源流转涵义的基础上,对林地资源流转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指出林地资源流转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森林资源市场化配置方面,政府应发挥调控作用,并进一步提出解决森林资源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林地 承包经营权 市场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贺兰山主要森林类型土壤和根系有机碳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许浩 张源润 +4 位作者 季波 何建龙 蔡进军 李娜 李生宝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2-166,共5页
土壤有机碳是陆地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常和植被、气候等环境要素相关。为了解贺兰山地区土壤有机碳状况,2011年对贺兰山东麓青海云杉(Picea crassfolia)、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和灰榆(Ulmus glaucescens)林下土壤和根系取样... 土壤有机碳是陆地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常和植被、气候等环境要素相关。为了解贺兰山地区土壤有机碳状况,2011年对贺兰山东麓青海云杉(Picea crassfolia)、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和灰榆(Ulmus glaucescens)林下土壤和根系取样,测定了各自的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青海云杉、油松和灰榆林林下土壤平均有机碳含量分别为34.12g/kg、17.83g/kg和15.32g/kg,林下根系有机碳密度分别为869.12g/m2、532.17g/m2和242.68g/m2,林下土体(土壤和根系)有机碳密度分别为17.58kg/m2、9.55kg/m2和4.00kg/m2;林下根系有机碳占林下土体有机碳的比重为4.94%~6.0%。贺兰山青海云杉林下土壤碳储量高于全国森林土壤碳储量平均水平,油松林下碳储量略低于全国森林土壤碳储量平均水平,灰榆林碳储量仅为全国森林土壤碳储量平均水平的36.7%。青海云杉和油松林利于土壤有机碳累积,其林下土壤是贺兰山地区重要的有机碳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森林 贺兰山
原文传递
红壤丘陵区土壤有机碳组分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特征 被引量:16
19
作者 章晓芳 郑生猛 +3 位作者 夏银行 胡亚军 苏以荣 陈香碧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66-1473,共8页
土地利用方式影响土壤有机碳(SOC)及其组分,进而决定了碳库的稳定性.以林地为参照,分析我国红壤丘陵区农田(水田和旱地)SOC及其活性组分[可溶性有机碳(D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颗粒有机碳(POC)]和惰性组分[矿物结合态有机碳(MAOC)]... 土地利用方式影响土壤有机碳(SOC)及其组分,进而决定了碳库的稳定性.以林地为参照,分析我国红壤丘陵区农田(水田和旱地)SOC及其活性组分[可溶性有机碳(D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颗粒有机碳(POC)]和惰性组分[矿物结合态有机碳(MAOC)]含量,探讨土壤有机碳组分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与旱地和林地相比,水田SOC、 MBC、 POC和MAOC含量均为最高.DOC含量以林地显著高于旱地和水田(P<0.001).SOC各组分占SOC的比例,即DOC/SOC、 MBC/SOC、 POC/SOC和MAOC/SOC范围分别为0.22%~0.93%、 1.62%~2.70%、 31.08%~40.00%和43.22%~56.82%.活性组分(MBC和POC)含量与占比趋势一致,均以水田>林地>旱地.MAOC含量以水田最高、旱地最低,MAOC/SOC则以旱地最高、水田最低.相关分析表明,水田、旱地和林地中MBC、 POC和MAOC分别与SOC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而DOC与SOC及其它组分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旱地、林地中POC与MBC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水田、旱地MAOC与MBC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POC与MAOC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POC/MAOC以水田最大,旱地最低.因而,与旱地和林地相比,水田SOC的活性组分比例高、惰性组分比例低,且其活性组分POC与微生物生物量关系不紧密,而惰性组分与微生物生物量显著相关.综上,农业利用显著改变红壤丘陵区土壤有机碳及其组成,水田虽有利于SOC固持,但其不稳定性组分占比较高,可能容易因不当耕作管理而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丘陵区 水田 旱地 林地 土壤有机碳(SOC) 有机碳组分
原文传递
林地产权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 被引量:8
20
作者 冉光念 马文彬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7年第2期151-155,共5页
林地产权制度改革在资源资产化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稳定社会经济秩序的关键因素。文中透视了我国林地产权制度历史变革的轨迹,对现行林地产权制度进行了分析后认为,林地没有明确的产权主体和明晰的产权关系、不规... 林地产权制度改革在资源资产化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稳定社会经济秩序的关键因素。文中透视了我国林地产权制度历史变革的轨迹,对现行林地产权制度进行了分析后认为,林地没有明确的产权主体和明晰的产权关系、不规范的分配制度、林地流转比较困难等。因此必须尽快明确林地产权的主体;把林权上升为物权;建立有效的林地流转机制,以此推动我国林业和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地 林地产权 产权制度 林地流转 路径选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