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树立妇女工作新理念 探讨维权工作新方法 被引量:8
1
作者 李献文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77-79,共3页
《妇女权益保障法》颁布10周年以来 ,维护妇女合法权益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 ,在妇女就业、参政、受教育水平、健康状况、人生权利的法律保护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经济体制转型时期 ,依法维权的实践时时遭遇新情况新问题的挑战 ... 《妇女权益保障法》颁布10周年以来 ,维护妇女合法权益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 ,在妇女就业、参政、受教育水平、健康状况、人生权利的法律保护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经济体制转型时期 ,依法维权的实践时时遭遇新情况新问题的挑战 ,因此应树立妇女工作的新理念 :对“男女平等”的新认识、完善社会评价机制、主体意识与女性地位的互动关系等。作为高校的女工委员会应在这种新理念的指导下 ,不断研究和探索新时期维权工作的新特点、新方法 :增强责任意识 ,完善维权机制 ,实现“维权型”与“学习型”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权益 维权
下载PDF
实现妇女权益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被引量:8
2
作者 龙翼飞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26-29,共4页
近年来有关中国妇女权益的研究成果显示,妇女在劳动就业、失业、生育、家庭生活等诸多方面仍存在许多困难,其权益实现存在各种障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因此,《妇女权益保障法》在规定实现妇女权益社会保障措施时... 近年来有关中国妇女权益的研究成果显示,妇女在劳动就业、失业、生育、家庭生活等诸多方面仍存在许多困难,其权益实现存在各种障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因此,《妇女权益保障法》在规定实现妇女权益社会保障措施时,仍然应坚持"低水平、广覆盖、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原则,尽最大可能把具有操作性的法律规则写入该法,为21世纪中国妇女权益的实现提供有效的法律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权益 社会保障 立法模式 立法内容
下载PDF
女职工假期设置对女性权益维护的影响及国际经验比较 被引量:8
3
作者 林燕玲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15-34,共20页
在全面两孩的政策背景下,延长产假并不能提升生育意愿。对工作女性而言,只有降低育儿成本,她们才敢生;对用人单位,特别是非公企业而言,只有政府和全社会能够合理分担生育假期等成本,企业才有积极性,并惠及到生育男女职工;最终实现中国... 在全面两孩的政策背景下,延长产假并不能提升生育意愿。对工作女性而言,只有降低育儿成本,她们才敢生;对用人单位,特别是非公企业而言,只有政府和全社会能够合理分担生育假期等成本,企业才有积极性,并惠及到生育男女职工;最终实现中国人口战略的转型,达成劳资政三赢的和谐局面,真正"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而且,维护女性权益也不能单纯从延长假期入手,随着男女之间地位和家庭责任的改变,一定要从工作生活平衡和男女共担家庭责任的角度,全面考量假期设置;同时,由于落实生育假期保护的关键在于用人单位,因此,如何减轻用人单位的负担,使它们有落实政策的积极性,就显得格外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假 生育奖励假 女性权益 企业用工成本
下载PDF
完善立法 健全机制 切实保障妇女参政的权利 被引量:4
4
作者 巫昌祯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21-25,共5页
妇女参政是衡量男女平等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志,是妇女解放在政治领域中的具体实现,也是历史的必然。要切实保障妇女参政权利的实现,就需进一步健全监督机制,完善妇女参政的法律,努力营造一个性别平等的社会氛围和良好的执法环境。
关键词 妇女参政 完善立法 权利 保障 健全机制 男女平等 政权 衡量 执法环境 监督机制
下载PDF
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乡村妇女社会化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常生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132-135,共4页
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建立后,为了动员乡村妇女参加抗战,中国共产党针对她们在政治、经济上不平等和文化程度较低等特点,首先在政治上求平等,动员妇女走出家门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其次,对她们进行文化、政治和生活教育,提高农村妇女政治、文... 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建立后,为了动员乡村妇女参加抗战,中国共产党针对她们在政治、经济上不平等和文化程度较低等特点,首先在政治上求平等,动员妇女走出家门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其次,对她们进行文化、政治和生活教育,提高农村妇女政治、文化素质。再次,经济上求独立,动员妇女参加生产,支援抗战。这些措施提高了妇女社会化程度,开始与男性共同承担社会角色,实现自身价值、发展自我并为根据地社会和谐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西北根据地 乡村妇女 妇女权益 妇女教育 妇女劳动
下载PDF
我国妇女权益法律保护综述——以反家庭暴力法为视角 被引量:6
6
作者 陶晶晶 《价值工程》 2017年第4期221-223,共3页
妇女权益是妇女作为人所有的和应当享有的权利。为了使妇女权益更加具体、规范,16年3月国家颁布和实施了我国第一部反家庭暴力法。这部法律对保护妇女权益做了更加细致的规定,但妇女权益的保护应与国家发展同步,以营造有利于妇女全面发... 妇女权益是妇女作为人所有的和应当享有的权利。为了使妇女权益更加具体、规范,16年3月国家颁布和实施了我国第一部反家庭暴力法。这部法律对保护妇女权益做了更加细致的规定,但妇女权益的保护应与国家发展同步,以营造有利于妇女全面发展的社会环境。本文在比较了英美国家、香港、台湾地区反家庭暴力法中对妇女权益的保护,分析了我国反家庭暴力法的不足,为进一步全面保护妇女权益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权益 反家庭暴力法 研究综述
下载PDF
家庭暴力救济的《婚姻法》视角 被引量:6
7
作者 林亚真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06年第1期135-138,共4页
家庭暴力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我国存在由来已久。本文对家庭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反家庭暴力目的和价值进行了思考。对我国婚姻法对家庭暴力的法律救济从民事、行政、司法三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并指出其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相关问题,... 家庭暴力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我国存在由来已久。本文对家庭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反家庭暴力目的和价值进行了思考。对我国婚姻法对家庭暴力的法律救济从民事、行政、司法三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并指出其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相关问题,从立法、执法、司法方面提出了对策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暴力 法律救济 受害者 女性权益
下载PDF
农村中老年女性的照料劳动及其权利困境 被引量:1
8
作者 王也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3-64,共12页
在农村经济模式和人口结构变迁中,照料劳动日益成为中老年女性的家庭任务。然而,在承担繁重照料劳动责任的同时,农村中老年女性群体面临着严重的相对贫困及权利保障困境。造成此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现有的女性权益保障法体系主要以“... 在农村经济模式和人口结构变迁中,照料劳动日益成为中老年女性的家庭任务。然而,在承担繁重照料劳动责任的同时,农村中老年女性群体面临着严重的相对贫困及权利保障困境。造成此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现有的女性权益保障法体系主要以“社会劳动”为切口展开,但忽视了照料劳动对农村女性参与社会劳动的束缚。这一缺陷导致农村女性在“照料惩罚”效应作用下,难以获得实质性就业平等,并在农村家庭转型的冲击下面临进一步的权益减损。因此,相关法律制度的改进需要考虑农村女性面临的全周期交叉弱势,在充分认知“农村——女性——老年”交叉弱势危害的基础上,将照料劳动纳入法律保护与调控的范畴。这需要法律制度在承认照料劳动价值的前提下,通过多种手段优化照料劳动的分配机制,以保障照料劳动提供者的合法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弱势 照料劳动 妇女权益 老龄化 农村女性
原文传递
关于在妇女法中强化妇联组织的职能和作用 被引量:4
9
作者 邓丽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18-20,共3页
实践证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对于提高妇女地位、确认和保护妇女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该法对妇联组织在国家妇女权益保障工作中的定位不清,职能不明,没有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在维护妇女权益方面的作用。建议在妇女法修改... 实践证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对于提高妇女地位、确认和保护妇女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该法对妇联组织在国家妇女权益保障工作中的定位不清,职能不明,没有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在维护妇女权益方面的作用。建议在妇女法修改中,强化妇联组织的职能和作用,促进我国妇女权益保障机制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法 妇联组织 职能 作用
下载PDF
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下妇女维权的主体与方法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晶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前学术界对妇女维权的主体与方法鲜有研究,甚至错误地认为,似乎妇女维权就是妇联的事。但是,从我国现有的法律规定来看,国家、政府、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等社会力量以及妇联等人民团体均是保障和维护妇女权益... 目前学术界对妇女维权的主体与方法鲜有研究,甚至错误地认为,似乎妇女维权就是妇联的事。但是,从我国现有的法律规定来看,国家、政府、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等社会力量以及妇联等人民团体均是保障和维护妇女权益的主体,它们采用多元化的维权方法参与妇女维权的始终,并且使各种方法联系密切,互相配合,取长补短,从而实现妇女权益保障的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维权 权利的主体与方法 妇联 权利救济
下载PDF
浅议《物权法》对妇女权益的保护——从社会性别角度审视《物权法》 被引量:4
11
作者 黄晶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28-32,共5页
物权法的颁布对于我国物权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从社会性别视角出发,结合婚姻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的相关规定,指出我国现行夫妻共同财产制和土地承包经营权在保护妇女权益方面的缺陷,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 物权法的颁布对于我国物权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从社会性别视角出发,结合婚姻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的相关规定,指出我国现行夫妻共同财产制和土地承包经营权在保护妇女权益方面的缺陷,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物权法中的共有制度和土地承包经营权,在肯定物权法在此方面的贡献的同时,提出需完善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权法 土地承包经营权 社会性别 妇女权益
下载PDF
中国妇女权益保障的法制建设 被引量:4
12
作者 邓丽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81-82,共2页
1995年后,随着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的召开和中国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妇女人权受到中国政府重视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文章在总结十年来中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制建设成就的基础上提出健全法制是妇女权益保障的有效机制。
关键词 妇女权益 法制建设 机制
下载PDF
论我国妇女权益的法律保护问题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凤莲 陈佰英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72-74,共3页
我国妇女在实现政治权利、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人身权利等方面均面临着新的挑战。我国的妇女权益保护法律建设尽管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还存在一些不足,有迫切的必要予以完善。
关键词 妇女权益 法律保护 人权
下载PDF
论毛泽东婚姻法思想的鲜明特征
14
作者 屈甲茂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24年第2期89-95,共7页
在存在私有制的社会中,婚姻法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毛泽东深入思考了如何以法律打破封建婚姻枷锁,最大限度保障婚姻自由的问题。针对封建包办婚姻,定位了婚姻的基本价值、基本权利以及基本制度。针对婚姻立法,提出将婚姻自由权利写入... 在存在私有制的社会中,婚姻法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毛泽东深入思考了如何以法律打破封建婚姻枷锁,最大限度保障婚姻自由的问题。针对封建包办婚姻,定位了婚姻的基本价值、基本权利以及基本制度。针对婚姻立法,提出将婚姻自由权利写入宪法,将“破除夫权”作为反封建的婚姻家庭立法的核心任务,将婚姻自由作为立法的重要目标,注重对妇女和孩童权益进行的保护的主张。针对婚姻法实施工作,毛泽东将宣传和实施婚姻法作为法治建设的重点任务予以推进。在实践中,毛泽东婚姻法思想反对封建婚姻制度,坚持婚姻自由原则,注重妇女权益保护的鲜明特色得以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婚姻法思想 反封建 自由与平等 妇女权益
原文传递
高价彩礼的法治因应
15
作者 付士成 谷静萱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4期129-139,共11页
彩礼以缔结婚姻为目的,传统婚姻模式、现代婚姻模式与理想婚姻模式下彩礼的制度原理各不相同。现代婚姻与理想婚姻模式之下,适当彩礼作为一种不违反法律与公序良俗的赠与行为,发挥着平衡男女双方婚育成本和保障女性权益的功能,具备合法... 彩礼以缔结婚姻为目的,传统婚姻模式、现代婚姻模式与理想婚姻模式下彩礼的制度原理各不相同。现代婚姻与理想婚姻模式之下,适当彩礼作为一种不违反法律与公序良俗的赠与行为,发挥着平衡男女双方婚育成本和保障女性权益的功能,具备合法性与合理性,被法治社会所允许。由于存在婚育隐忧、攀比之风、儿女有别及性别失衡现象,适当彩礼在一些地方畸变为高价彩礼。后者有悖社会公共利益,国家法律介入符合比例原则,具备法治正当性。高价彩礼呼吁“软硬混治”:在硬法治理层面,需要明确彩礼的范围并增加倡导性规则,同时完善用人单位保障、社会保障以及家庭保障等综合配套措施。在软法治理层面,要善用软法工具、提高立“法”科学性,宣扬先进文化、完善激励机制并打造多元治理主体格局、树立多措并举意识,让彩礼止于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价彩礼 妇女权益 婚姻家庭 比例原则 软法
下载PDF
我国妇女权益保护立法创新研究——以广东地方立法为实证 被引量:4
16
作者 景春兰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2016年第5期81-85,共5页
妇女的社会地位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采取自上而下的妇女权益保护措施,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妇女权益保护立法体系。但是,由于民族文化差异,无论是国家立法还是地方立法,与国际上妇女权益保障规约相比... 妇女的社会地位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采取自上而下的妇女权益保护措施,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妇女权益保护立法体系。但是,由于民族文化差异,无论是国家立法还是地方立法,与国际上妇女权益保障规约相比仍然存在较大距离。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其妇女权益保护地方立法着眼于对国家立法的执行、创新与发展,致力于对国际妇女权益保护立法进程的把握与推进,先行先试并适度创新。及时梳理地方立法,创新并适时上升为国家法律,应当是我国妇女权益保护立法发展之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权益 立法创新 广东 地方立法
下载PDF
妇女权益公益诉讼的理论解析与规范构造
17
作者 卢杰锋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42-51,共10页
2023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77条引入妇女权益公益诉讼制度,确立了妇女权益的公共利益面向,为司法力量介入妇女权益保障提供了法律依据。妇女权益是个体私益与社会公益的结合,妇女权益公益诉讼的具体适用仍需要... 2023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77条引入妇女权益公益诉讼制度,确立了妇女权益的公共利益面向,为司法力量介入妇女权益保障提供了法律依据。妇女权益是个体私益与社会公益的结合,妇女权益公益诉讼的具体适用仍需要考察相关违法行为所造成的社会影响和对公共利益的侵害,从而实现公益诉讼在妇女权益保障领域的准确适用。妇女权益公益诉讼的类型包括民事公益诉讼和行政公益诉讼,在体系定位上与妇女基于个人私益提起的私益诉讼属不同制度体系。作为妇女权益保障的最后手段,妇女权益公益诉讼的适用受到场景、程序、案件类型等方面因素制约,其具体规则应回归我国现有的公益诉讼制度体系予以确定,并重点在立案与调查程序、起诉主体的范围以及损害赔偿金的使用等方面进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权益 公益诉讼 公益性 适用规则
下载PDF
农地股份合作社的新动向与出路——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笑寒 杜静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0期999-1002,1008,共5页
各地农地股份合作社在实践运行过程中逐渐演化出一些新的特征,同时也面临新的问题动向。通过对江苏省若干农地股份合作社的实地调查,剖析其所面临的农户参与程度偏低、婚嫁妇女的权益流失、土地资产价格歧视以及耕地保护衔接不当等新问... 各地农地股份合作社在实践运行过程中逐渐演化出一些新的特征,同时也面临新的问题动向。通过对江苏省若干农地股份合作社的实地调查,剖析其所面临的农户参与程度偏低、婚嫁妇女的权益流失、土地资产价格歧视以及耕地保护衔接不当等新问题,应当从提高农户参与程度、保护妇女等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提高入股土地资产价格评估的科学性、加强各级政府部门间的协调与配合等方面找寻新的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股份合作社 农户参与 妇女权益 价格歧视 江苏省
下载PDF
农村土地家庭承包制度的性别视角反思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笑寒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6-92,共7页
中国农村土地家庭承包制度在制度设计上缺乏性别视角,在以户为单位的承包方式下,妇女土地权利取得的依附性和不稳定性较强,婚嫁妇女的土地权益更易遭受侵害。此外,重效率的政策倾向使妇女土地权益易被剥夺,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 中国农村土地家庭承包制度在制度设计上缺乏性别视角,在以户为单位的承包方式下,妇女土地权利取得的依附性和不稳定性较强,婚嫁妇女的土地权益更易遭受侵害。此外,重效率的政策倾向使妇女土地权益易被剥夺,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妇女权益也面临流失。因此,建议改革完善现行土地家庭承包制度,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土地立法程序,在土地确权登记时明确赋予妇女共有产权;同时,在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土地调整,积极推行土地股份合作等多种市场化流转方式,切实保护农村妇女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家庭承包制 性别视角 家庭承包 妇女权益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的婚姻家庭立法与妇女权益保障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大文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11-15,共5页
改革开放之初,1980年婚姻法正式颁行。这部婚姻法是在1950年婚姻法的基础上,根据实践经验和当时婚姻家庭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修订的。2001年这部婚姻法再次得到修正。可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婚姻家庭立法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对此... 改革开放之初,1980年婚姻法正式颁行。这部婚姻法是在1950年婚姻法的基础上,根据实践经验和当时婚姻家庭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修订的。2001年这部婚姻法再次得到修正。可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婚姻家庭立法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对此立法进程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加审慎而理性地把握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婚姻法 妇女权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