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文化视域中新旧博弈的《文艺会刊》——兼论五四时期知识女性的自我认同
1
作者 孙晓娅 彭杰 《长白学刊》 2024年第3期135-146,共12页
五四时期,中国文坛涌现出陈衡哲、冰心、凌叔华、庐隐、石评梅、陆晶清、苏雪林等知识女性。她们正式走上文坛之前,有着迥异的文学经历,但无一例外,她们均是从高等学校的教育中获取并增进了现代写作的意识与资源,这期间或多或少受制于... 五四时期,中国文坛涌现出陈衡哲、冰心、凌叔华、庐隐、石评梅、陆晶清、苏雪林等知识女性。她们正式走上文坛之前,有着迥异的文学经历,但无一例外,她们均是从高等学校的教育中获取并增进了现代写作的意识与资源,这期间或多或少受制于早年家庭文化环境与正在发展的高校女子教育机制的牵制与影响,导致她们的“理论构想”与“文本实践”之间存在着文化张力与精神裂隙。基于此,以20世纪20年代的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的文艺研究会会刊《文艺会刊》及其刊发的诗歌作品为研究对象,通过计量史学的研究方法,探讨现代文化视域中现代女性诗歌话语如何在教育场域内发生,又面临着怎样的挑战与局限,进而考察五四时期知识女性的自我认同,寻觅她们的新旧文化选择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会刊》 知识女性 女性诗歌 自我认同
下载PDF
Shen Queying: A Reform Martyr's Widow or a Martyress of Her Own Causes?
2
作者 Nanxiu QIAN 《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 2018年第2期254-280,共27页
The late Qing woman poet Shen queying (1877-19oo) had lived in the shadow of her husband, the reform martyr Lin Xu (1875-98). This paper subverts the conventional portrayal of Shen queying as a chaste widow throug... The late Qing woman poet Shen queying (1877-19oo) had lived in the shadow of her husband, the reform martyr Lin Xu (1875-98). This paper subverts the conventional portrayal of Shen queying as a chaste widow through reading her poems and song-lyrics in comparison with the poetic works of Lin Xu, to show that she herself was a reformer in her own right, and in this she was Lin Xu's vocal soul-mate rather than his mute wife and then widow. In her poems and song-lyrics, Shen Queying made clear that she had endeavored in poetic learning for expressing "the grand ambition of a racing steed," and her poetry sent unmistakable message to become a political player herself in China's reform era, fighting for the welfare of the country and the people. For some subtle reasons, however, she was not able to fulfill this ambition by personally participating in the reform activities. Frustrated, she resolved to be a supporter and protector of her husband. Precisely because Shen queying had put so much of her reform ideal into her husband's career, the execution of Lin Xu fell on her as a double blow. Her pining away to death, although conforming to a seemingly late imperial lien^J model, transcends this traditional image and bears a clear mark of the reform era, when a woman tied her personal life closely to the destiny of the country and the peop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en Queying Lin Xu Hundred Days' Reform chaste widow women's poetry
原文传递
Transforming Sylvia Plath through Contemporary Chinese Women's Poetry
3
作者 Jennifer Feeley 《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 2017年第1期38-72,共35页
The introduction and translation of Sylvia Plath's (1932-63) poetry into Chinese in the 198os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women's poetry in contemporary China, particularly the work of Zhai Yongming (b. 1955) an... The introduction and translation of Sylvia Plath's (1932-63) poetry into Chinese in the 198os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women's poetry in contemporary China, particularly the work of Zhai Yongming (b. 1955) and Lu Yimin (b. 1962). Expanding on Lawrence Venuti's theory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textuality,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translations of Plath and the poetry of Zhai and Lu. It examines four sets of Plath translations and the accompanying paratextual commentaries, demonstrating how Plath's Chinese translators inscribe their individual interpretations onto their translations. It shows how these texts are integral in shaping the early poetic output of Zhai and Lu, who further recontextualize Plath through their own poetry, revealing how Plath has been understood, evaluated, and transformed in contemporary China. Ultimately, this process results in a bold new gendered poetics that marks a turning point in Chinese women's wri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hai Yongming Lu Yimin Sylvia Plath TRANSLATION women's poetry
原文传递
论徐灿词的内容及艺术特色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小平 马元明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1期162-168,共7页
徐灿词是继易安词之后又一女性词的高峰,表现出异于以往女性词的某些特质。其词在主题内容上突破了以往女性词的闺门情思的局限,艺术风格上表现为"尽洗铅华"、"绝去纤佻之习"和词境深广、词意深隐等特征。这种词风... 徐灿词是继易安词之后又一女性词的高峰,表现出异于以往女性词的某些特质。其词在主题内容上突破了以往女性词的闺门情思的局限,艺术风格上表现为"尽洗铅华"、"绝去纤佻之习"和词境深广、词意深隐等特征。这种词风的形成是由词人的词学观念、所处时代以及自身身世所决定的。其词风经历了一个转变的发展过程,且与时代大环境下文风的转变包括女性文风的转变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灿 拙政园诗馀 女性词
下载PDF
女性意识、诗歌政治与《女子诗报》
5
作者 向卫国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98-104,共7页
《女子诗报》是1988年创办的一个民间女性诗报,它作为中国当代诗歌的一道独特风景线,在近30年的坚持中,不仅成为当代诗歌的一支重要生力军,也是我们观察"女性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发展演变以及"女性意识"在中国女诗人... 《女子诗报》是1988年创办的一个民间女性诗报,它作为中国当代诗歌的一道独特风景线,在近30年的坚持中,不仅成为当代诗歌的一支重要生力军,也是我们观察"女性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发展演变以及"女性意识"在中国女诗人群体身上不断深化过程的一个重要的诗歌文化的切入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子诗报》 女性意识 诗歌政治
下载PDF
从女性诗歌到女性主义诗歌:女性主体性的演变
6
作者 侯灵战 《云梦学刊》 2010年第6期108-112,共5页
女性诗歌的发展历程,是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过程。女性诗歌不一定是女性主义诗歌。女性主义诗歌深入挖掘女性意识,特别是死亡意识、黑夜意识等,以身体写作为手段实现其主体性。女性主义诗歌难以挣脱父权制话语,表达的性别意识和身体经验... 女性诗歌的发展历程,是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过程。女性诗歌不一定是女性主义诗歌。女性主义诗歌深入挖掘女性意识,特别是死亡意识、黑夜意识等,以身体写作为手段实现其主体性。女性主义诗歌难以挣脱父权制话语,表达的性别意识和身体经验实际上依然还受到男性话语的诱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诗歌 女性诗歌 主体性 女性意识 身体写作
下载PDF
北美汉学界关于明末清初妇女诗词研究的评述
7
作者 任远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40-155,共16页
明清妇女写作研究至今方兴未艾,本文以明末清初女性诗词研究在北美汉学界的现状作一评述,提出一些相关的研究方法。北美汉学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指出,西方关于"女性"的概念并不完全适用于前现代中国的语境,强调把女性写作置于当... 明清妇女写作研究至今方兴未艾,本文以明末清初女性诗词研究在北美汉学界的现状作一评述,提出一些相关的研究方法。北美汉学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指出,西方关于"女性"的概念并不完全适用于前现代中国的语境,强调把女性写作置于当时的历史和政治话语之中,关注女性主体如何在男性话语中生成,以及女作者的性别观念和自我塑造的策略等相关问题。这一历史化的方法有助于深入挖掘女性文本中被忽略的细节和其意义,建立起一个立体的写作史的图景,其中更多包含官方背后的属于私人的经验和感受;也与中国的女性主义概念构建相关联。另外,这一研究趋势也与当今英美对于早期英国女性文本的研究趋势非常类似。一些在英国文本分析中用到的、看似与中国语境有距离的方法如精神分析,也可以用来分析女性性别身份问题,让我们看到女性文本中女性概念的生成并不是自然的或是突如其来的,而是主体进行文本创作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诗词 明末清初 英国女性情爱小说 精神分析
原文传递
20世纪的伊朗女性解放思潮与女性诗歌
8
作者 穆宏燕 《职大学报》 2015年第3期22-28,共7页
伊朗立宪运动(1905—1911)之后,女性解放思潮在伊朗迅速发展,伊朗妇女走出家门,进入学校,接受现代教育,由此登上20世纪的文学舞台。在20世纪初叶的伊朗新诗运动、中叶的诗歌繁荣、1970年代的现代派诗歌运动中,伊朗女诗人都展示出自身的... 伊朗立宪运动(1905—1911)之后,女性解放思潮在伊朗迅速发展,伊朗妇女走出家门,进入学校,接受现代教育,由此登上20世纪的文学舞台。在20世纪初叶的伊朗新诗运动、中叶的诗歌繁荣、1970年代的现代派诗歌运动中,伊朗女诗人都展示出自身的力量,为20世纪伊朗诗歌的繁荣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伊朗 女性解放 女性诗歌
下载PDF
清代徽州女性诗歌创作概貌
9
作者 陈晨 《徽学》 2006年第1期229-244,共16页
在清代,徽州女性诗词创作出现了较为繁荣的局面。本文以计量为基础,对徽州女性诗词创作情况进行列表统计,含作者生活年代、著作、在六县的分布以及作者的社会身份等方面。并以此为基础,从经济基础、文化背景、家庭出身等方面分析女性诗... 在清代,徽州女性诗词创作出现了较为繁荣的局面。本文以计量为基础,对徽州女性诗词创作情况进行列表统计,含作者生活年代、著作、在六县的分布以及作者的社会身份等方面。并以此为基础,从经济基础、文化背景、家庭出身等方面分析女性诗词繁荣的原因,从而看出徽州女性在清代的社会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徽州 女性 程朱理学
原文传递
当代中间代女性诗歌简论
10
作者 李徵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103-109,共7页
中国当代女性诗歌在新时期的发展是受人瞩目的,但是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个人化写作的大背景后,有一大批女性诗人及其作品在诗歌命名的史化进程中,却又被遮蔽遗漏在"第三代"与"70后"之间。出于一种身份上的焦虑以及... 中国当代女性诗歌在新时期的发展是受人瞩目的,但是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个人化写作的大背景后,有一大批女性诗人及其作品在诗歌命名的史化进程中,却又被遮蔽遗漏在"第三代"与"70后"之间。出于一种身份上的焦虑以及女性诗歌对男性话语反叛书写的利弊权衡,中间代女性诗人坚守着对诗神的崇拜与热爱,在双重夹缝的焦虑中,以女性自身独特感受言说的自信,诗意地深入到日常生活中去,在激情与技术的结合中做出了精彩的突围表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夹缝 中间代 女性诗歌 突围表演
下载PDF
汉魏六朝女性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
11
作者 陈元瑞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第1期54-56,共3页
汉魏六朝女性诗歌中的艺术表现手法是多样化的,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在抒发情感时,多以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为主,同时也采用含蓄委婉的抒情方式;在意象的选用上,多以轻柔细微的自然之物和闺中之物所构成的意象为主;另外,诗歌中所使用的... 汉魏六朝女性诗歌中的艺术表现手法是多样化的,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在抒发情感时,多以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为主,同时也采用含蓄委婉的抒情方式;在意象的选用上,多以轻柔细微的自然之物和闺中之物所构成的意象为主;另外,诗歌中所使用的描写方式则以细腻见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六朝 女性诗歌 艺术手法
下载PDF
“女性诗歌”:性别概念与书写可能
12
作者 龙扬志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36,共6页
女性诗歌从概念到书写出现能指与所指的偏移,是历史语境变迁的结果。从社会学性别分类的角度对"女性诗歌"进行知识考察,是重新确立女性诗歌的概念内涵的基础。"主义"的提炼必须警惕本质主义式的先入为主,并且充分... 女性诗歌从概念到书写出现能指与所指的偏移,是历史语境变迁的结果。从社会学性别分类的角度对"女性诗歌"进行知识考察,是重新确立女性诗歌的概念内涵的基础。"主义"的提炼必须警惕本质主义式的先入为主,并且充分考虑西方理论与中国问题的历史与现实差异。否则,迁就主义、以诗为证的做法,将使女性诗歌写作及其研究陷入形式主义圈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诗歌 女性主义 社会性别 观念嬗变
下载PDF
万物花开 诗心绽放——论21世纪初女性诗歌写作的物性向度
13
作者 秦俭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193-197,共5页
进入21世纪,女性诗歌写作之翼“一再沉降”,紧贴着此岸世界行而下的世事万物与世俗生活,又能向着彼岸世界的理想与梦想抽身而出;既俯首委身于消费时代的物质文化,又君临超度在主体意识渐趋成熟的精神王国;不仅表现出女诗人对物品、物事... 进入21世纪,女性诗歌写作之翼“一再沉降”,紧贴着此岸世界行而下的世事万物与世俗生活,又能向着彼岸世界的理想与梦想抽身而出;既俯首委身于消费时代的物质文化,又君临超度在主体意识渐趋成熟的精神王国;不仅表现出女诗人对物品、物事、物象、物态的高度敏感和兴致,而且表现出她们向着物质与精神同构、鱼与熊掌兼得、玫瑰与诗心共赴的自信与努力,使女性诗歌在抒写女性经验、张扬主体意识、澄明人性本真的过程中获得了一种富有活力的写作策略和艺术表现力———物性抒写,映现出女性诗歌以其特有的艺术张力呼应并推动着消费文化,显示出一种新的女性诗歌写作场域的拓展和审美向度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诗歌 21世纪 物性向度 消费文化
下载PDF
《瑶池新咏集》与三位唐代女道士诗人:中国古代女性诗歌发展的新阶段 被引量:5
14
作者 贾晋华 《华文文学》 CSSCI 2014年第4期25-37,共13页
文章考察现存最早的中国女诗人诗歌选集《瑶池新咏集》,此集的残卷重现于俄藏敦煌文献。文中首先考索此集的编纂、内容及所收诗人,然后集中研究见于残卷的三位女道士诗人李季兰、元淳及崔仲容,考述其生平并分析其诗作,指出这些女诗人标... 文章考察现存最早的中国女诗人诗歌选集《瑶池新咏集》,此集的残卷重现于俄藏敦煌文献。文中首先考索此集的编纂、内容及所收诗人,然后集中研究见于残卷的三位女道士诗人李季兰、元淳及崔仲容,考述其生平并分析其诗作,指出这些女诗人标志着中国古代女性诗歌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瑶池新咏集》 中国女性诗歌 敦煌文献 唐代女道士 李季兰 元淳 崔仲容
下载PDF
论奥德·罗德诗歌中身体与身份的伦理认同
15
作者 薛文思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82-87,共6页
奥德·罗德(1934-1992),美国黑人女性主义运动的旗手、黑人艺术运动的历经者和倡导者,自我定义为“黑人,女性主义者,女同性恋,母亲,诗人,女战士”。身为非裔-加勒比女同性恋诗人,诸多差异性使其难以找到可完整归属而非部分接纳其整... 奥德·罗德(1934-1992),美国黑人女性主义运动的旗手、黑人艺术运动的历经者和倡导者,自我定义为“黑人,女性主义者,女同性恋,母亲,诗人,女战士”。身为非裔-加勒比女同性恋诗人,诸多差异性使其难以找到可完整归属而非部分接纳其整体身份的伦理共同体。文章以伦理共同体为切入点,探寻罗德诗歌中以身体意象所表述的有关自我身份整合的伦理认同过程,解析诗人文本背后所涵蕴的伦理、心理及历史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裔—加勒比女性诗歌 差异性 伦理共同体 身份的伦理认同
下载PDF
闺秀·名媛·学者——民国女性诗词的多元书写 被引量:2
16
作者 彭敏哲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32-142,共11页
闺秀、名媛、学者是民国女性诗词写作的三大群体。新闺秀诗人显示出女性在新旧交融时代中的顺应与隐忍、流连和回望、反抗与革新。中国女子书画会成员以描绘洋派生活与女性才貌、袒露女子私情与同性情谊等方式,书写具有时尚特质和商业... 闺秀、名媛、学者是民国女性诗词写作的三大群体。新闺秀诗人显示出女性在新旧交融时代中的顺应与隐忍、流连和回望、反抗与革新。中国女子书画会成员以描绘洋派生活与女性才貌、袒露女子私情与同性情谊等方式,书写具有时尚特质和商业气息的名媛诗词,迎合市民阶级的审美趣味。中央大学女学者诗词跨越性别之界,形成士人身份的集体认同,继承文以载道、传道授业、为国分忧的士大夫精神,强调文学的经世致用。三者交错并存,既有对传统闺阁诗词的回顾与守望,也开拓出现代女性诗词的新局面,折射出旧体文学内部场域的激烈变革和女性诗词的演进趋势,并呈现与女性解放相一致的路径。民国女性诗词使得旧文学中潜隐的现代女性精神浮出历史地表,也弥补了片面从新文学角度研究性别意识变迁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闺秀 名媛 学者 民国女性诗词 现代女性意识
原文传递
论朱淑真及其诗词的“境界”
17
作者 刘雪青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5年第9期96-99,共4页
王国维先生把"境界"作为他评词的基准,并将这一美学基准运用到具体的评词实践,即《人间词话》,这是一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著作。但是仔细斟酌,书中评论的词家并未涉及到女性,而女性词人曾在文坛上以自己的独特话语抒写过... 王国维先生把"境界"作为他评词的基准,并将这一美学基准运用到具体的评词实践,即《人间词话》,这是一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著作。但是仔细斟酌,书中评论的词家并未涉及到女性,而女性词人曾在文坛上以自己的独特话语抒写过自己切身的爱恨情仇,其中也不乏有"境界"的作品。朱淑真丰富的生命历程形成爱与愁、美与恨交织的女性隐秘的心灵世界。她的诗词就叙写着真景物,真情感,以及情景交融的真"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境界 朱淑真 朱淑真诗词 女性境界
下载PDF
男权规范与女性主义纠结下的双重文化镜像——论第三代女性诗歌的文化悖论 被引量:1
18
作者 林平乔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110-114,共5页
以翟永明、唐亚平、伊蕾等诗人的诗歌为代表的"第三代女性诗歌",一方面以清醒的女性意识揭露了男性中心社会和男性话语霸权对女性在肉体与精神上的双重"施虐",以对女性自身生命原真状态的揭示建构起妇女解放的新话... 以翟永明、唐亚平、伊蕾等诗人的诗歌为代表的"第三代女性诗歌",一方面以清醒的女性意识揭露了男性中心社会和男性话语霸权对女性在肉体与精神上的双重"施虐",以对女性自身生命原真状态的揭示建构起妇女解放的新话语,另一方面又以对传统女性精神的返顾与留恋,显示着甘愿回到"传统女性"的倾向。她们的诗歌以对男性显性层面的反抗与隐性层面的依恋表现出鲜明的文化悖反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代女性诗歌 女性主义写作 男性话语霸权 传统女性精神
下载PDF
离散与当代少数民族女性诗歌的生发
19
作者 覃才 董迎春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79-86,共8页
20世纪70年代末,到异地求学构成的地理空间位移的离散,生成了少数民族女性“结识”现代汉语诗歌的历史契机,催生了她们进行现代汉语诗歌书写的本体欲望和观念。经过对(异地或者说是现代城市漂泊)的家园、身份及文化离散经历的强化,少数... 20世纪70年代末,到异地求学构成的地理空间位移的离散,生成了少数民族女性“结识”现代汉语诗歌的历史契机,催生了她们进行现代汉语诗歌书写的本体欲望和观念。经过对(异地或者说是现代城市漂泊)的家园、身份及文化离散经历的强化,少数民族女性形成具有女性主体意识、女性精神的现代诗歌认知与追求,她们的诗歌写作上升到当代女性诗歌和现代汉语诗歌的主流维度。在离散和返乡的想象与书写拉锯当中,少数民族女性诗人建构了少数民族女性诗歌的本体性审美话语,使少数民族女性诗歌具有空间诗学和当代诗歌史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女性诗歌 离散 主体意识 空间诗学
下载PDF
盛清泰州仲氏女子诗社
20
作者 莫立民 《贵州文史丛刊》 2020年第2期25-31,共7页
盛清乾隆年间泰州仲鹤庆家族,是一个以文学创作与学术研究扬名泰州的地域名门。泰州仲氏不仅男性工诗能文,而且家族内闺阁也颇擅吟咏。她们勤于笔耕,互相唱和,由此组成盛清泰州地区一个著名的家族女子诗社。盛清泰州仲氏女子诗社主要有... 盛清乾隆年间泰州仲鹤庆家族,是一个以文学创作与学术研究扬名泰州的地域名门。泰州仲氏不仅男性工诗能文,而且家族内闺阁也颇擅吟咏。她们勤于笔耕,互相唱和,由此组成盛清泰州地区一个著名的家族女子诗社。盛清泰州仲氏女子诗社主要有赵笺霞、仲振宜、仲振宣三人。她们的诗歌结社活动与诗歌创作,非惟丰富了盛清泰州仲氏家族的诗歌品质,抑亦活跃了盛清泰州地区女性诗坛的创作气氛,并将盛清泰州女性诗坛引向一个更具深度与多样态的诗学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盛清 泰州 仲氏 女子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