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越冬水鸟生境模拟的拟建鄱阳湖水利枢纽生态控制水位探讨 被引量:16
1
作者 陈炼钢 陈黎明 +5 位作者 徐祎凡 贾建伟 栾震宇 施勇 金秋 胡腾飞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19-1528,共10页
长江及鄱阳湖水系上游水库群运用后鄱阳湖枯季水文节律出现新的变化,为应对新的枯水情势,鄱阳湖水利枢纽作为一个选项被提出,如何确定其适宜的调控水位才能维持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是其中的重点与难点.本文选择鹤类、小天鹅、鸿雁等... 长江及鄱阳湖水系上游水库群运用后鄱阳湖枯季水文节律出现新的变化,为应对新的枯水情势,鄱阳湖水利枢纽作为一个选项被提出,如何确定其适宜的调控水位才能维持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是其中的重点与难点.本文选择鹤类、小天鹅、鸿雁等食植物块茎水鸟作为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指示物种,基于EFDC水动力学模型和生境适宜度曲线构建了鄱阳湖越冬水鸟生境数值模拟模型;从食物资源与取食可及性两个方面,分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生长期和水鸟越冬期两个时段,以水深作为关键生境因子,对近10年鄱阳湖苦草及水鸟取食潜在生境面积变化进行了连续模拟;揭示了鄱阳湖苦草及水鸟取食潜在生境面积随水位的变化规律并构建了定量响应函数:苦草潜在生境面积随水位呈单峰型变化,在星子站水位为14.8 m时达到最大,约为1703 km2;越冬水鸟取食潜在生境面积随水位呈三段式变化,最大和最小面积分别约为564和476 km2,相应星子站水位分别为11.73和9.56 m.在此基础上,针对拟建的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基于不同调度分期内生境保护目标的差异确定了符合天然水位波动特征的生态水位动态调控方案:下闸蓄水期内水位宜控制在16 m以下,后续根据越冬水鸟迁入情况逐步下降以增加取食生境面积,在12月次年1月的越冬水鸟数量峰值期水位宜控制在12.5 m以下,后续根据来水情况逐步过渡至江湖连通期的自然状态.成果从保护越冬水鸟食物资源与取食可及性两个方面提出了鄱阳湖水利枢纽生态水位的动态调控阈值,为江湖新水沙条件下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保育提供了量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越冬水鸟 沉水植被 生境模拟 生态需水 鄱阳湖
下载PDF
崇明东滩堤内次生人工湿地冬季水鸟的夜间行为 被引量:5
2
作者 姜姗 葛振鸣 +3 位作者 裴恩乐 徐骁俊 桑莉莉 王天厚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1-27,共7页
2006年11月中旬至2007年2月中旬,以崇明东滩堤内次生人工湿地(鱼蟹塘)为主要研究区域,对8种水鸟越冬期夜间行为进行了连续观察。结果发现,斑嘴鸭(Anas poecilorhyncha)、绿头鸭(A.platyrhynchos)、银鸥(Larus argentatus)及白鹭(Egretta... 2006年11月中旬至2007年2月中旬,以崇明东滩堤内次生人工湿地(鱼蟹塘)为主要研究区域,对8种水鸟越冬期夜间行为进行了连续观察。结果发现,斑嘴鸭(Anas poecilorhyncha)、绿头鸭(A.platyrhynchos)、银鸥(Larus argentatus)及白鹭(Egretta garzetta)等白天在塘内栖息和取食的水鸟,黄昏时飞离并栖息于堤外海滩或堤内农田和防护林,次日清晨飞回。夜间停留在鱼蟹塘的水鸟活动差异性显著。其中,夜鹭(Nycticorax nycticorax)白天栖息于堤内防护林,夜间17:00~17:30时后飞入鱼蟹塘,分散于塘内光滩及芦苇附近活动,在约23:30时后其行为以觅食为主,达70%以上。黑水鸡(Gallinula chloropus)和骨顶鸡(Fulica atra)活动频繁,主要分布于芦苇丛和周边水域,21:30~次日2:30时其觅食行为达到高峰,数量占60%~90%,2:30~3:30时后转为以休息为主。而白天活动频繁的小(Tachybaptus ruficollis)夜间停留在塘内,主要休息于水位较深区域。结果表明,越冬水鸟夜间行为具多样性,可能与昼间活动模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明东滩 次生人工湿地 越冬水鸟 夜间行为
下载PDF
安徽屯溪三江省级湿地公园越冬水鸟时空分布动态 被引量:1
3
作者 章鹏 代震 +6 位作者 曾德全 张乐屯 郝燚 汪筱颖 周纯 吕顺清 于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6期73-74,81,共3页
针对安徽屯溪三江省级湿地公园不同生境的越冬水鸟,利用样点调查法,记录水鸟的种类和数量,研究水鸟在越冬期的分布动态。结果表明:安徽屯溪三江省级湿地公园是越冬水鸟重要的越冬场所,越冬水鸟在安徽屯溪三江省级湿地公园的不同地点(梅... 针对安徽屯溪三江省级湿地公园不同生境的越冬水鸟,利用样点调查法,记录水鸟的种类和数量,研究水鸟在越冬期的分布动态。结果表明:安徽屯溪三江省级湿地公园是越冬水鸟重要的越冬场所,越冬水鸟在安徽屯溪三江省级湿地公园的不同地点(梅林湿地、湖边水利枢纽集水区、湖边水利枢纽尾水区、新潭水利枢纽集水区、新潭水利枢纽尾水区、广宇湿地)总数量共6191只,有36种。尽管不同地点和月份之间的水鸟种类、数量无明显差异,但仍表现出水利枢纽尾水区多于集水区,人为干扰较大的湿地鸟类较少;越冬中期(2020年12月和2021年1月)的水鸟数量和种类大于越冬初期(2020年10月和11月)和末期(2021年2月和翌年4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冬水鸟 多样性 城市湿地 屯溪三江省级湿地公园
下载PDF
嘉陵江中游冬季水鸟的调查 被引量:12
4
作者 郝海邦 郭延蜀 +2 位作者 于同雷 刘延德 余志伟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6-101,共6页
目前嘉陵江“全江渠化、梯级开发”水电工程正在区段性实施中,因而嘉陵江出现了已经蓄水发电的渠化江段和尚未进行改造的江段.2004年12月~2005年2月选取嘉陵江中游有代表性的渠化江段和尚未进行改造的江段用固定样线法对沿江水鸟进行... 目前嘉陵江“全江渠化、梯级开发”水电工程正在区段性实施中,因而嘉陵江出现了已经蓄水发电的渠化江段和尚未进行改造的江段.2004年12月~2005年2月选取嘉陵江中游有代表性的渠化江段和尚未进行改造的江段用固定样线法对沿江水鸟进行了调查,共记录了水鸟38种,其中留鸟13种,占34.2%;冬候鸟25种,占65.8%,与20世纪80年代以前相比,冬季水鸟减少了10种.统计分析表明,已经渠化的江段和尚未进行改造的江段相比水鸟的种类及密度存在显著差异,其原因主要是水电工程改变了沿江水鸟的栖息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水鸟 水电工程 嘉陵江
下载PDF
滇池越冬水鸟同步调查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涂文姬 杨启鸿 +3 位作者 刘波 肖军 金志堃 文明 《林业调查规划》 2017年第6期52-57,共6页
作为云南省鸟类同步调查的一部分,为了掌握滇池越冬水鸟相关情况,根据《云南省鸟类同步调查实施细则》,围绕滇池选定24个观察点,分别于2015年1月11日和2016年1月14日分组同时对各观察点进行观察和统计。调查人员分4个组,每组调查6个点,... 作为云南省鸟类同步调查的一部分,为了掌握滇池越冬水鸟相关情况,根据《云南省鸟类同步调查实施细则》,围绕滇池选定24个观察点,分别于2015年1月11日和2016年1月14日分组同时对各观察点进行观察和统计。调查人员分4个组,每组调查6个点,1天之内完成。结果共记录到滇池水鸟32种,隶属于6目8科。对滇池越冬水鸟的种类组成、空间分布、栖息地现状及受干扰和威胁情况进行分析,并就滇池水鸟种类与数量在历次调查中的增减以及水鸟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提出进一步恢复湿地,减少人为活动与捕鸟行为等保护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 越冬水鸟 同步调查 种类组成 空间分布
下载PDF
西洞庭湖越冬水鸟多样性及其空间分布 被引量:6
6
作者 曾益波 彭波涌 +5 位作者 彭平波 阳俭 何木盈 曾伟坤 刘鹏 谢志辉 《湖南林业科技》 2020年第6期37-46,共10页
采用定点监测的方法,对西洞庭湖越冬水鸟多样性及空间分布进行调查。结果表明:2013—2020年保护区内越冬水鸟数量在明显增多,其中食沉水植物鸟类增加是主要原因。这表明通过实行生态修复工程,西洞庭湖生态环境得到不断改善。每年10月—1... 采用定点监测的方法,对西洞庭湖越冬水鸟多样性及空间分布进行调查。结果表明:2013—2020年保护区内越冬水鸟数量在明显增多,其中食沉水植物鸟类增加是主要原因。这表明通过实行生态修复工程,西洞庭湖生态环境得到不断改善。每年10月—12月西洞庭湖水鸟数量增多,为进入水鸟越冬期阶段,1月—3月随着水鸟数量下降,为结束水鸟越冬期阶段。保护区冬季越冬水鸟栖息分布与鸟类食物呈正相关,食物资源越多,鸟类多样性越高,同时人为干扰能明显降低栖息地鸟类多样性。水位动态变化能通过影响栖息地面积,植物生长状况,从而对水鸟栖息地分布变化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冬水鸟 多样性 空间分布 西洞庭湖
下载PDF
泸沽湖越冬水禽种群数量调查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李连翔 杨国军 《林业调查规划》 2015年第2期74-78,共5页
泸沽湖是中国国家重要湿地,是云南众多候鸟越冬的重要栖息地之一。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在沿湖和竹地海子等地设置16个观察点进行6次野外调查,共记录到泸沽湖越冬水禽6目7科25种,占云南省已记录水鸟种类134种的18.66%,其中鸭科14种、... 泸沽湖是中国国家重要湿地,是云南众多候鸟越冬的重要栖息地之一。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在沿湖和竹地海子等地设置16个观察点进行6次野外调查,共记录到泸沽湖越冬水禽6目7科25种,占云南省已记录水鸟种类134种的18.66%,其中鸭科14种、秧鸡科2种、??科3种、鸥科1种、鹬科2种、鹤科1种及鹭科2种,数量最高达28 000多只;与历史数据相比,泸沽湖的越冬水禽在种类和数量上都有所增加。分析认为,旅游业的开展给当地水禽带来不利的影响,基础设施的建设导致湖滨浅水沼泽湿地丧失,食物可利用度下降导致水鸟种群数量下降。藉此,提出加强湿地的保护与管理,调整农作物结构,延长封湖禁渔期等保护泸沽湖越冬水禽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冬水禽 种群数量 湿地保护 泸沽湖
下载PDF
黄河合阳至大荔段湿地越冬水鸟群落多样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罗磊 刘博野 +3 位作者 杨亚桥 伊剑锋 高学斌 石海红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07-412,共6页
2016年至2018年每年的12月,在黄河合阳至大荔段湿地,对越冬水鸟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该河段共记录越冬水鸟45种,隶属于8目13科31属,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2种,分别为黑鹳(Ciconia nigra)和大鸨(Otis tarda),有国家二级... 2016年至2018年每年的12月,在黄河合阳至大荔段湿地,对越冬水鸟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该河段共记录越冬水鸟45种,隶属于8目13科31属,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2种,分别为黑鹳(Ciconia nigra)和大鸨(Otis tarda),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3种,分别为大天鹅(Cygnus cygnus)、灰鹤(Grus grus)和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在45种越冬水鸟中,雁形目鸭科(Anatidae)物种的数量最多,为17种;调查区水鸟群落的优势种为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绿翅鸭(Anas crecca)、赤麻鸭(Tadorna ferruginea)、白骨顶(Fulica atra)和灰鹤;2016年12月与2017年12月的水鸟群落相似性指数最高;2017年12月水鸟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3.658)和Pielou均匀性指数(0.732)都相对最大,2018年12月水鸟群落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7.328)相对最大;人类活动对水鸟的干扰强度以弱干扰强度为主,黄河合阳至大荔段湿地的生态环境在不断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冬水鸟 多样性 河流湿地 黄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