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冬种玉米气候适应性试验结果分析与种植区划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新光 植石群 李润俞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89-294,共6页
本文根据冬种玉米试验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从化市冬种玉米种植的若干气候适应性问题,找出了影响冬种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关键期和主要气象因子.以此为依据,从气候上对本省冬种玉米种植进行分区.
关键词 冬种玉米 气候 适应性试验 种植区划 玉米
下载PDF
集雨补灌冬小麦套作玉米复合群体生理生态特性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柴强 黄高宝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70-72,共3页
试验研究表明补充灌溉可加大复合群体冠层 大气温差。冬小麦和玉米套作全生育期叶片平均光合速率较单作分别提高 2 77%和 2 4 85 % ,且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键期补充灌溉可提高复合群体内相对湿度 ,进而提高光合速率和作物产量 ,实... 试验研究表明补充灌溉可加大复合群体冠层 大气温差。冬小麦和玉米套作全生育期叶片平均光合速率较单作分别提高 2 77%和 2 4 85 % ,且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键期补充灌溉可提高复合群体内相对湿度 ,进而提高光合速率和作物产量 ,实施适量分次补灌技术可挖掘组分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雨补灌 冬小麦 玉米 复合群体 套作 生理特性 生态特性
下载PDF
冬种甜玉米不同播期与栽培方式比较试验 被引量:5
3
作者 莫振茂 何国常 +2 位作者 梁劲 陈果东 杨声澉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8期895-897,共3页
【目的】为更好地在玉林市推广种植冬种甜玉米,充分利用冬闲田,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农民收入。【方法】2008~2009年在玉林市进行冬种甜玉米不同播期和栽培方式的比较试验,收获后进行考种,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不同播期和栽培方式对... 【目的】为更好地在玉林市推广种植冬种甜玉米,充分利用冬闲田,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农民收入。【方法】2008~2009年在玉林市进行冬种甜玉米不同播期和栽培方式的比较试验,收获后进行考种,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不同播期和栽培方式对冬种甜玉米穗长、株高、单苞重及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播期以早播或迟播较有利于其生长和提高产量;栽培方式以地膜覆盖栽培产量最高。【结论】在玉林市冬种甜玉米华珍76的适宜播期为12月5日,适宜栽培方式为地膜覆盖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种甜玉米 华珍76 播期 栽培方式 性状表现
下载PDF
广东省草地贪夜蛾冬季发生特征及周年繁殖区域研究 被引量:29
4
作者 齐国君 黄德超 +16 位作者 王磊 章玉苹 肖汉祥 石庆型 肖勇 苏湘宁 黄少华 邹寿发 陈科伟 周振标 钟宝玉 郑静君 张志祥 江腾辉 吕利华 陆永跃 张振飞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73-582,共10页
广东省是草地贪夜蛾入侵我国的桥头堡和主要的北迁虫源地之一,明确该虫在广东省的冬季发生特征及越冬存活情况,对广东省乃至全国草地贪夜蛾的预测预报及源头治理意义重大。为准确掌握广东省草地贪夜蛾的周年繁殖区范围及冬季发生为害情... 广东省是草地贪夜蛾入侵我国的桥头堡和主要的北迁虫源地之一,明确该虫在广东省的冬季发生特征及越冬存活情况,对广东省乃至全国草地贪夜蛾的预测预报及源头治理意义重大。为准确掌握广东省草地贪夜蛾的周年繁殖区范围及冬季发生为害情况,2020年1-3月在粤东、粤西、粤北及珠三角地区,利用成虫性诱、挖土查蛹、幼虫密度及植株为害率普查等方法,分析广东省草地贪夜蛾冬前、冬后种群发生为害情况及冬季发生特征。调查结果表明:(1)广东省冬玉米种植区主要分布在湛江、茂名、阳江、惠州等地,冬玉米种植区均发现草地贪夜蛾幼虫为害,主要为害冬玉米,极少为害甘蔗;(2)不同地区冬种玉米上草地贪夜蛾的发生程度差异较大,湛江、茂名、阳江发生为害较为严重,平均为害率30%左右,而珠三角及粤东地区发生较轻,为害率低于10%;较冬前调查,冬后草地贪夜蛾发生量和为害程度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3)广东省大部分地区的冬种玉米田和空闲地均可持续诱捕到草地贪夜蛾成虫,而挖土调查发现草地贪夜蛾蛹密度较低。本调查明确了草地贪夜蛾在北回归线以南的冬玉米区可以周年繁殖,无明显的滞育越冬现象,粤西茂名、阳江以南至雷州半岛一带为典型冬种玉米区,草地贪夜蛾发生为害较为严重,珠三角及粤东大部分地区草地贪夜蛾种群数量相对较低,调查结果为广东省乃至全国草地贪夜蛾的早期预警和精准防控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周年繁殖区 冬季发生特征 冬玉米
下载PDF
景洪市冬玉米栽培技术
5
作者 岩伍 《热带农业工程》 2009年第4期38-40,共3页
近年来,冬玉米产业在景洪市得到了较大的发展,通过多年的科学研究和栽培试验,已经摸索出了一套符合景洪市实际的冬玉米栽培技术。本文丛品种选育、选田整地、播种育苗、田间管理及收获等方面概述了冬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冬玉米 播种期 栽培技术 景洪市
下载PDF
播期和播量对冬小麦冠层光合有效辐射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9
6
作者 陈素英 张喜英 +2 位作者 毛任钊 王彦梅 孙宏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81-685,共5页
小麦适期播种不仅是达到全苗壮苗的关键,还有利于小麦健壮生长发育,是提高小麦单产的重要措施。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播期和播量条件下小麦冠层底部光合有效辐射(TPAR)、叶面积指数(LAI)、冠层截获的光合有效辐射(IPAR)等的变化及播期对冬... 小麦适期播种不仅是达到全苗壮苗的关键,还有利于小麦健壮生长发育,是提高小麦单产的重要措施。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播期和播量条件下小麦冠层底部光合有效辐射(TPAR)、叶面积指数(LAI)、冠层截获的光合有效辐射(IPAR)等的变化及播期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积指数和冠层截获的光合有效辐射随小麦播种时间的推迟而降低,小麦冠层底部的光合有效辐射随小麦播种时间的推迟而增大。小麦冠层截获的光合有效辐射与叶面积指数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56;冠层底部的光合有效辐射与叶面积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72。小麦产量虽然随播期的推迟呈递减趋势,但10月20日之前播种的小麦产量间无显著差异。因此,在冬小麦和夏玉米一年两熟区,可相应推迟小麦的播种时间,尽量延长上茬玉米的生长期,以实现两茬作物的均衡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播期 冠层底部光合有效辐射 冠层截获的光合有效辐射 叶面积指数 小麦-玉米轮作
下载PDF
华北平原典型农田氮素与水分循环 被引量:41
7
作者 裴宏伟 沈彦俊 刘昌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83-296,共14页
华北平原近几十年的粮食生产伴随着强烈的地下水开采和化肥投入.高强度的农业活动改变了农田生态系统原有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过程,同时给地区水土资源乃至粮食安全带来潜在的风险.本文通过对近20年有关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典型农田氮素... 华北平原近几十年的粮食生产伴随着强烈的地下水开采和化肥投入.高强度的农业活动改变了农田生态系统原有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过程,同时给地区水土资源乃至粮食安全带来潜在的风险.本文通过对近20年有关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典型农田氮素循环、水分循环研究的分析,并结合气象数据及田间试验观测结果,综合计算得到该一年两熟轮作农田生态系统氮水循环的主要通量.在氮素循环方面,华北平原小麦-玉米轮作体系农田每年经由化肥施入的氮素约为523 kg N·hm-2,有机肥施入74 kg N·hm-2,大气沉降23 kg N·hm-2,灌溉水带入12 kg N·hm-2,共632 kg N·hm-2;在主要的氮素输出项中,作物吸收289kg N·hm-2,土壤残留77 kg N·hm-2,淋失到根区外104 kg N·hm-2,氨挥发52 kg N·hm-2,硝化-反硝化过程损失10 kg N·hm-2,共计532 kg N·hm-2.由于各研究案例本身以及综合分析时纳入的不确定性,致使氮素收支并不平衡.在水分循环方面,年平均降水量557 mm,灌溉量340 mm,蒸散约762 mm,根区向下的入渗量约135 mm.鉴于氮水平衡过程的不确定性,应尽快开展多学科并举的大型农田氮水耦合试验研究,揭示氮素与水分在土壤-植物-大气系统的运移转化规律,以及两者相互影响制约的机制和特定生理化学过程的临界点/阈值的确定,以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农田 小麦玉米轮作系统 氮素循环 灌溉 水循环
原文传递
草地贪夜蛾在云南冬季甜玉米上的生物学习性及为害状观察 被引量:35
8
作者 太红坤 郭井菲 +7 位作者 张峰 王根权 安智燕 张婷 苏华亮 许君林 杨立秋 王振营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1-95,共5页
田间调查表明,2019年1月草地贪夜蛾入侵云南省后,在德宏州4县市冬季甜玉米上均有发生为害,世代重叠严重。5月份以前主要为害冬季甜玉米,平均被害株率和百株虫量分别为4.55%和5.72头。成虫喜产卵于玉米心叶上部正面,1~6龄幼虫可取食为害... 田间调查表明,2019年1月草地贪夜蛾入侵云南省后,在德宏州4县市冬季甜玉米上均有发生为害,世代重叠严重。5月份以前主要为害冬季甜玉米,平均被害株率和百株虫量分别为4.55%和5.72头。成虫喜产卵于玉米心叶上部正面,1~6龄幼虫可取食为害玉米的生长点、叶片、雄穗和果穗。其中1~3龄幼虫具有聚集为害习性和趋嫩性,常取食幼嫩的心叶叶肉,4~6龄幼虫常啃食叶片和雄穗,咬断生长点,在心叶期和抽雄期形成典型被害状。心叶期和抽雄期玉米被害株率较高,且抽雄期被害株率显著高于苗期和灌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冬季甜玉米 生物学习性 为害
下载PDF
非充分灌溉条件下农田水分转化SWAP模拟 被引量:17
9
作者 冯绍元 马英 +1 位作者 霍再林 宋献方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0-68,共9页
非充分灌溉改变了农田水分转化过程,以往的研究较少讨论作物根系层以下的土壤水分转化动态及其对作物耗水的影响。该文在北京市典型农田开展了冬小麦-夏玉米非充分灌溉试验,在对SWAP模型率定与验证基础上,模拟分析了非充分灌溉农田耗水... 非充分灌溉改变了农田水分转化过程,以往的研究较少讨论作物根系层以下的土壤水分转化动态及其对作物耗水的影响。该文在北京市典型农田开展了冬小麦-夏玉米非充分灌溉试验,在对SWAP模型率定与验证基础上,模拟分析了非充分灌溉农田耗水规律与水分转化过程,并应用模型得到了研究区不同降水年型的最优非充分灌溉模式。结果表明:非充分灌溉的实施促使作物消耗大量土壤贮水,当降雨或灌溉量较小时,土壤水可占作物耗水量的46.1%;根区和储水区之间土壤水分交换明显,转化通量变化范围为-2.67~0.45mm/d,而储水区底部水分通量较小且无明显变化,根区土壤水分渗漏出现在灌溉或较大的降雨之后,储水区水分向上补给主要发生在作物需水关键期;与常规灌溉相比,最优非充分灌溉模式在丰水年、平水年和枯水年分别节水375、225和225mm,储水区底部深层水分渗漏量分别减少了89%、17%和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土壤水分 模型 非充分灌溉 冬小麦-夏玉米农田 水分转化 深层渗漏 SWAP模型
下载PDF
集雨补灌对冬小麦套玉米复合群体生长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柴强 黄高宝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6-79,共4页
通过研究旱农区集雨补灌条件下不同栽培模式的作物生长特征发现:冬小麦/玉米较单作小麦和玉米年均光能利用率分别提高了49.67%和50.66%,耗水系数分别提高63.1%和70.2%,套作比单作增产13.21%~38.53%,其中6∶3套作群体补灌处理增产幅度最... 通过研究旱农区集雨补灌条件下不同栽培模式的作物生长特征发现:冬小麦/玉米较单作小麦和玉米年均光能利用率分别提高了49.67%和50.66%,耗水系数分别提高63.1%和70.2%,套作比单作增产13.21%~38.53%,其中6∶3套作群体补灌处理增产幅度最大;叶日积(LAI-D)增加是套作增产的重要原因,套作群体中小麦叶片趋薄程度大于单作;补充灌溉可加速不同作物生长后期干物质向穗部的转移,且套作小麦穗部干物质积累速率大于单作;干旱造成的株高不足是导致玉米减产的重要原因,但可通过关键期补充灌溉加以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雨补灌 冬小麦 玉米 复合群体 生长特性 套种
下载PDF
高产粮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条件下土壤养分限制因子与施肥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戴良香 张电学 +1 位作者 郝兰春 张吉海 《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5-8,共4页
针对燕山山麓高产粮区特殊的生态条件及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996~ 1999年在河北省遵化市团瓢庄乡进行了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条件下土壤养分限制因子与排列序谱及高产、高效施肥指标的试验。结果表明 ,在燕山山麓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条件... 针对燕山山麓高产粮区特殊的生态条件及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996~ 1999年在河北省遵化市团瓢庄乡进行了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条件下土壤养分限制因子与排列序谱及高产、高效施肥指标的试验。结果表明 ,在燕山山麓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条件下 ,冬小麦的养分因子排序为 :N >P >K >S >Mn >Cu >B >Zn ,限制因子为N、P、K、S ,而Zn、Mn、B、Cu则为非限制因子。夏玉米的养分因子排序为 :N >K >P >Zn >Mn >Cu>B >S ,限制因子是N、K、P、Zn、Mn ,非限制因子是S和B。最佳效益施肥量为 :N 45 0kg hm2 ;P2 O5 90~ 12 0kg hm2 ;K2 O 15 0kg h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夏玉米 轮作 土壤养分 限制因子 施肥指标 燕山山麓
下载PDF
冬小麦-夏玉米适宜氮磷用量和平衡施肥效应 被引量:13
12
作者 黄立梅 黄绍文 韩宝文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8-44,共7页
在河北衡水对冬小麦-夏玉米适宜氮、磷用量及高产高效平衡施肥效应的研究表明,在土壤中等肥力水平下,冬小麦-夏玉米施用氮肥和磷肥均能显著增加产量和效益,冬小麦和夏玉米施用氮肥分别增产11.1%~32.2%(平均22.5%)和12.5%~24.1%(平均19... 在河北衡水对冬小麦-夏玉米适宜氮、磷用量及高产高效平衡施肥效应的研究表明,在土壤中等肥力水平下,冬小麦-夏玉米施用氮肥和磷肥均能显著增加产量和效益,冬小麦和夏玉米施用氮肥分别增产11.1%~32.2%(平均22.5%)和12.5%~24.1%(平均19.2%),分别增收853.50~2 775.00元/hm2(平均1 876.60元/hm2)和1 352.33~2 293.77元/hm2(平均1 651.04元/hm2);施用磷肥分别增产8.1%~14.0%(平均11.7%)和2.5%~13.2%(平均9.1%),分别增收563.4~1 380.6元/hm2(平均974.7元/hm2)和189.74~1 458.39元/hm2(平均765.31元/hm2)。冬小麦-夏玉米适宜N用量范围分别为220~260 kg/hm2和220~280kg/hm2,适宜施氮水平的氮肥利用率分别为36.5%和26.3%;适宜P2O5用量分别为90~110 kg/hm2和95~115kg/hm2,适宜施磷水平的磷肥利用率分别为16.8%~17.3%和11.8%~20.5%。冬小麦-夏玉米高产高效平衡施肥较农民习惯施肥增产5.3%~9.0%,增收454.19~992.5元/hm2,提高氮肥利用率5.0~15.2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水平 磷水平 平衡施肥 冬小麦-夏玉米 产量
下载PDF
桓台县麦玉两熟系统化肥投入及土壤养分资源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吴文良 张新明 宗栓金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67-69,共3页
对桓台县麦玉两熟系统化肥投入及土壤养分资源调研结果表明,该县自建成吨粮县后年N、P、K投入分别为599.4±64.8kg/hm^2、211.0±26.4kg/hm^2、103.6±21.2kg/hm^2,N:P_2O_5:K_2O为1:0.353(±0.033):0.176(±0.046... 对桓台县麦玉两熟系统化肥投入及土壤养分资源调研结果表明,该县自建成吨粮县后年N、P、K投入分别为599.4±64.8kg/hm^2、211.0±26.4kg/hm^2、103.6±21.2kg/hm^2,N:P_2O_5:K_2O为1:0.353(±0.033):0.176(±0.046)。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平均值及标准偏差分别为14.6±0.3g/kg、64.2±2.9mg/kg、8.5±1.5mg/kg和83.8±8.2mg/kg,表明该县冬小麦套种夏玉米高产农田生态系统中N、P、K投肥结构不合理,N偏高K偏低,应采取减N稳P增K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桓台县 麦玉两熟系统 化肥投入 土壤养分资源
下载PDF
土壤水氮资源的利用与管理 Ⅱ-土壤水氮资源的利用、损失和周年利用效率模拟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凤仙 李韵珠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97-306,共10页
本文以北京地区冬小麦夏玉米种植制度为背景,应用作物土壤联合模型,模拟了不同水氮管理措施和降雨年型下的周年相对产量、土壤水氮资源利用、损失和周年利用效率,分析了水氮管理措施对它们的影响,以期为合理进行水氮管理,提高周年... 本文以北京地区冬小麦夏玉米种植制度为背景,应用作物土壤联合模型,模拟了不同水氮管理措施和降雨年型下的周年相对产量、土壤水氮资源利用、损失和周年利用效率,分析了水氮管理措施对它们的影响,以期为合理进行水氮管理,提高周年的产量和土壤水氮资源利用效率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土壤 土壤 水氮利用 管理 损失 水氮资源
下载PDF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中长期定位施肥的土壤钾素变化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树堂 刘培利 +2 位作者 王锋 夏连胜 张恩盈 《河北农业科学》 2005年第1期10-14,共5页
基于25年的长期定位试验, 研究了非石灰性潮土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中长期定位施肥的土壤钾素变化。结果表明, 单施有机肥及有机肥配施无机氮肥, 都能明显提高土壤缓效钾的含量; 无机钾肥与氮肥配施能显著提高水溶态钾的含量。土壤速效... 基于25年的长期定位试验, 研究了非石灰性潮土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中长期定位施肥的土壤钾素变化。结果表明, 单施有机肥及有机肥配施无机氮肥, 都能明显提高土壤缓效钾的含量; 无机钾肥与氮肥配施能显著提高水溶态钾的含量。土壤速效钾与全钾呈显著正相关, 与土壤缓效钾、交换态钾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施氮肥的土壤, 速效钾、缓效钾含量均降低, 全钾含量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钾素 长期定位 缓效钾 夏玉米 冬小麦 施肥 轮作 交换态 正相关 配施
下载PDF
冬玉米高产栽培途径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吴渝生 李本逊 +2 位作者 赵磊峰 周苏文 谢世清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41-46,共6页
1996~1997年对云南省南部热区冬玉米高产栽培的机理和配套措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产田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各叶叶面积、光合势都显著地超过普通田。建立了密度与产量、施肥量与产量的非线性回归方程。高产田的纯收入也... 1996~1997年对云南省南部热区冬玉米高产栽培的机理和配套措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产田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各叶叶面积、光合势都显著地超过普通田。建立了密度与产量、施肥量与产量的非线性回归方程。高产田的纯收入也较普通田的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玉米 高产栽培 防治病虫害
下载PDF
深松深度对鲁西南土壤耕层理化性状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国利 崔双双 +6 位作者 孙泽强 杨光 孔晓民 韩成卫 刘盛林 石宁 王学君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1-78,共8页
鲁西南地区长期单一旋耕的耕作方式,造成土壤耕层变浅、土壤紧实、地力下降、土壤养分不均衡等,严重制约作物生长和产量提高。本研究旨在探索深松耕作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土壤蓄水能力、紧实度、养分以及作物产量等的影响,以期为鲁... 鲁西南地区长期单一旋耕的耕作方式,造成土壤耕层变浅、土壤紧实、地力下降、土壤养分不均衡等,严重制约作物生长和产量提高。本研究旨在探索深松耕作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土壤蓄水能力、紧实度、养分以及作物产量等的影响,以期为鲁西南地区土壤耕作方式的优化选择提供理论依据。2015—2017年在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进行田间试验,设置旋耕、秋深松30 cm+旋耕、秋深松35 cm+旋耕、秋深松40 cm+旋耕4个耕作处理,研究深松深度对土壤水分、紧实度、土壤养分等理化性状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耕作对土壤含水量、紧实度、养分、作物产量均有影响。与旋耕相比,深松增加0~40 cm土层土壤中水分含量,降低40~60 cm土层水分含量,降低土壤紧实度,且深松深度越大,土壤紧实度越小。深松改变氮、磷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增加土壤速效钾含量。深松耕作对冬小麦和夏玉米均有增产效果,且深松深度越大,作物产量越高。在本试验条件下,鲁西南地区深松40 cm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松深度 土壤养分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 产量 鲁西南地区
下载PDF
收获期对冬种甜玉米秸秆青贮品质的影响
18
作者 吴鹏鑫 王胜男 +2 位作者 杨伟光 王志敬 尹福泉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4-120,共7页
为探究粤西地区冬种甜玉米秸秆适宜收获期,试验选用粤西地区广泛种植的金银粟2号为试验材料,于广东海洋大学试验田种植,在鲜穗采摘后5、10、15 d收获秸秆,60 d青贮发酵后测定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和瘤胃降解率等。结果表明:随着收获期延长... 为探究粤西地区冬种甜玉米秸秆适宜收获期,试验选用粤西地区广泛种植的金银粟2号为试验材料,于广东海洋大学试验田种植,在鲜穗采摘后5、10、15 d收获秸秆,60 d青贮发酵后测定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和瘤胃降解率等。结果表明:随着收获期延长,青贮秸秆的干物质(DM)、粗蛋白(CP)、可溶性糖(SS)、淀粉(Starch)、酸洗不溶蛋白(ADICP)、可溶性蛋白(SCP)、瘤胃降解蛋白(RDP)的含量及24、48 h的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NDFD)和干物质降解率(DMD)均显著增加(P<0.05);其中第15 d收获的秸秆青贮后氨态氮(NH_3-N)、氨态氮/总氮(NH_3-N/TN)以及乙酸(AA)含量占比最高(P<0.05)。研究表明,粤西地区冬种金银粟2号摘穗后15 d收获秸秆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种甜玉米 营养价值 秸秆青贮 发酵品质 瘤胃降解率
下载PDF
二四畦小麦玉米套种共生期的气候生态效应与小麦边际效应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宋吉作 逄焕成 +2 位作者 隋方功 蒋家慧 刘光亮 《莱阳农学院学报》 1995年第2期118-120,133,共4页
在小麦玉米共生期,对二四畦种植方式的气候生态效应与小麦边际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边行小麦在光、温、水、风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优势,反映在边行小麦公顷穗数、穗粒数多,产量高。但与平作相比,边际效应的补偿值小于由于预... 在小麦玉米共生期,对二四畦种植方式的气候生态效应与小麦边际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边行小麦在光、温、水、风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优势,反映在边行小麦公顷穗数、穗粒数多,产量高。但与平作相比,边际效应的补偿值小于由于预留玉米带而少种小麦的减产值,最终表现为二四畦小麦略有减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气候生态效应 边际效应 套作
下载PDF
紫色土坡耕地农田生态系统蒸散发与水分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露 章熙锋 +2 位作者 王艳强 高美荣 唐家良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91-1007,共17页
蒸散发与水分利用效率是农田生态系统碳水循环的重要衡量指标。本研究利用涡度相关技术对紫色土坡耕地生态系统进行连续观测,获取2014—2018年碳水通量数据,分析紫色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下的雨养坡耕地农田生态系统蒸散发和水分利用效... 蒸散发与水分利用效率是农田生态系统碳水循环的重要衡量指标。本研究利用涡度相关技术对紫色土坡耕地生态系统进行连续观测,获取2014—2018年碳水通量数据,分析紫色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下的雨养坡耕地农田生态系统蒸散发和水分利用效率变化特征及其对主要环境因子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紫色土坡耕地农田生态系统蒸散发日变化规律呈单峰型趋势,最大值均在14:00前后出现;一年中8月日蒸散发最高,1月最低;夏季日变化幅度最大,春季次之,冬季和秋季变化较为平缓。叶面积指数、温度为影响紫色土坡耕地蒸散发的最主要因子,其次为饱和水汽压差。水分利用效率在9:00—17:00期间基本呈先下降后回升的变化规律,冬季水分利用效率为全年最高;叶面积指数、CO_(2)通量为影响水分利用效率的主要因子,其次为温度,相对湿度、饱和水汽压差等水分条件也显著影响了水分利用效率。年际差异分析结果表明,紫色土坡耕地夏季玉米生长盛期的水分利用效率对降雨响应更为敏感,同时冬季土壤水分为冬季蒸散发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关键影响因子。未来仍需对紫色土坡耕地农田生态系统生长盛期蒸散发与水分利用效率动态进行深入研究,从而为探明当地主要作物应对春夏季季节性干旱威胁的系统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坡耕地 农田生态系统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 蒸散发 水分利用效率 涡度相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