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IGS数据分析全球TEC的周年和半年变化特性 被引量:45
1
作者 余涛 万卫星 +3 位作者 刘立波 唐伟 栾晓莉 杨光林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43-949,共7页
利用太阳活动高年(2000年)IGS提供的全球TEC数据,采用傅里叶展开的方法,分析了白天电离层TEC周年和半年变化的全球特征.结果显示:电离层TEC周年变化幅度在南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较大、赤道和低纬地区很小.半年变化的幅度在“远极地区”(... 利用太阳活动高年(2000年)IGS提供的全球TEC数据,采用傅里叶展开的方法,分析了白天电离层TEC周年和半年变化的全球特征.结果显示:电离层TEC周年变化幅度在南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较大、赤道和低纬地区很小.半年变化的幅度在“远极地区”(远离地球南北地磁极点的东北亚和南美地区)比“近极地区”(靠近地球南北地磁极点的北美和澳大利亚)大得多.进一步的统计显示,全球大部分地区TEC在春秋月份出现最大值,北半球近极地区最大值在冬季出现.南半球的南美和澳大利亚部分地区,最大值出现在夏季.同样,采用傅里叶方法分析了中性大气模式MSIS90计算的全球大气原子分子浓度比值([O/N2])的数据,发现在南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中性成分[O/N2]周年变化幅度较大且有明显的冬季异常现象,依据Rishbeth等提出的理论,我们认为大气成分[O/N2]可能对TEC周年变化的产生有重要作用,并且也是TEC在近极地区出现冬季异常现象的主要原因.TEC半年变化的全球分布特征形成的原因较复杂,我们初步分析可能是由于中性成分[O/N2]、太阳天顶角控制的电离层光化学产生率变化共同作用而产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TEC 周年变化 半年变化 冬季异常
下载PDF
高纬电离层气候学特征研究——EISCAT雷达观测及与IRI模式的比较 被引量:15
2
作者 蔡红涛 马淑英 K.Schlegel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71-479,共9页
利用1988~1999年欧洲非相干散射EISCAT(EuropeanIncoherentScatter)雷达观测数据,对不同太阳活动周相、不同季节的极光椭圆区电离层F区电子密度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其气候学特征,并与IRI 2 0 0 1模式比较.EISCAT观测到的电子密度显示出... 利用1988~1999年欧洲非相干散射EISCAT(EuropeanIncoherentScatter)雷达观测数据,对不同太阳活动周相、不同季节的极光椭圆区电离层F区电子密度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其气候学特征,并与IRI 2 0 0 1模式比较.EISCAT观测到的电子密度显示出显著的太阳活动高年“冬季异常”和太阳活动低年半年变化等现象.EISCAT实测电子密度随时间和高度的平均二维分布和5 0 0km高度以下总电子含量TEC ,从总体来看与IRI 2 0 0 1模式预测结果符合较好.但高年在TEC达到最大值前后,IRI 2 0 0 1模式预测的电子密度高度剖面与EISCAT观测结果有显著差别:F2 峰以上IRI 2 0 0 1模式预测的电子密度过大,造成TEC明显高于雷达观测值.另外,在太阳活动下降相,EISCAT观测显示出明显的半年周期季节变化特征,但IRI 2 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区电离层 气候学特征 冬季异常 电离层模式
下载PDF
综合多种方法分析中国区域TEC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0
3
作者 吴风波 吴仁攀 任晓东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5-81,共7页
基于时序分析、频谱分析和小波分解方法,利用1999~2013年IGS全球电离层格网数据,对中国区域TEC年际变化、季节变化、日变化及空间分布特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TEC随空间分布白天差异大而夜间较小;总体上在低纬地区高于中纬地区,在冬季... 基于时序分析、频谱分析和小波分解方法,利用1999~2013年IGS全球电离层格网数据,对中国区域TEC年际变化、季节变化、日变化及空间分布特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TEC随空间分布白天差异大而夜间较小;总体上在低纬地区高于中纬地区,在冬季存在异常;一天中,其峰值一般出现在LT12:00~16:00,谷值在LT04:00~06:00,其中峰值时刻随纬度的增大而向前推移;平静期TEC在春季出现一年中的峰值,而活跃期则在秋季;TEC存在明显的183 d的半年周期。另外,中国区域除2001年外不存在"冬季异常"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S TEC 时空变化 频谱分析 冬季异常
下载PDF
IRI-2007预测TEC在广州地区的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蔡超军 黄江 +3 位作者 邓柏昌 徐杰 黄林峰 全宏俊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7-285,共9页
利用广州站(23.2°N,113.3°E)GPS双频接收机监测的电离层TEC数据和IRI-2007模型不同电离层输入参数计算得到的TEC预测值,对比分析了太阳活动低年(2008年)广州地区TEC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TEC观测值周日变化在16:00 LT左右达到... 利用广州站(23.2°N,113.3°E)GPS双频接收机监测的电离层TEC数据和IRI-2007模型不同电离层输入参数计算得到的TEC预测值,对比分析了太阳活动低年(2008年)广州地区TEC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TEC观测值周日变化在16:00 LT左右达到最大值,而IRI-TEC最大值出现时间较GPS-TEC提前1 h左右.TEC季节变化在春秋分较高,两至季节较低,表现出明显的半年特性和季节依赖性,并出现冬季异常现象.IRITEC与GPS-TEC在白天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夜间偏差较大.不同电离层输入参数得到的TEC预测值也相差较大,选用顶部电子密度参数NeQuick、底部厚度参数B0 Table并用URSI系数计算F2层峰值参数时,能较好地反映TEC观测值的变化特征.在对磁暴的响应上,预测值无明显变化,观测值则有比较明显的表现.通过对比,初步分析了利用IRI-2007模型预测TEC在广州地区的适用性,并给出了合理的参数选择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TEC GPS双频接收机 IRI模型 冬季异常 赤道异常区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电离层时空特性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靳婷婷 丁克良 +2 位作者 王喜江 刘明亮 鲍东东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57-63,共7页
为了研究分析京津冀地区的电离层时空变化特性,为本地区提供高精度导航定位和授时(PNT)服务,该文以国际GNSS服务(IGS)中心提供的2000—2018年的全球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格网模型产品数据为基础,研究该区域电离层时空分布特性及太阳活... 为了研究分析京津冀地区的电离层时空变化特性,为本地区提供高精度导航定位和授时(PNT)服务,该文以国际GNSS服务(IGS)中心提供的2000—2018年的全球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格网模型产品数据为基础,研究该区域电离层时空分布特性及太阳活动与电离层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电离层TEC与F10.7指数相关系数为0.83,与太阳黑子数相关系数为0.78,与太阳活动呈现出高度相关性;京津冀地区TEC每日最大值出现在UTC4时左右,电离层TEC具有较明显的27 d周期特性,在太阳活动高年及TEC极大递减年会出现冬季异常现象;白天,同一经度TEC值随纬度的升高而降低;同一纬度TEC值随经度的升高没有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TEC 时空特性 冬季异常 太阳活动
原文传递
第23太阳活动周武汉站电离层TEC特征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徐振中 王伟民 +3 位作者 张韧 杨升高 周楠 汪四成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8-33,共6页
利用武汉站(30.5°N,114.4°E)1997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电离层TEC、太阳黑子数及地磁指数等资料.分析了第23周武汉站TEC的周日变化、季节变化、半年变化以及与太阳活动的相关性等特征;以2006年4月13-1 7日发生的磁暴为例,... 利用武汉站(30.5°N,114.4°E)1997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电离层TEC、太阳黑子数及地磁指数等资料.分析了第23周武汉站TEC的周日变化、季节变化、半年变化以及与太阳活动的相关性等特征;以2006年4月13-1 7日发生的磁暴为例,讨论了武汉站TEC对磁暴的响应以及可能的机理.结果表明.武汉站电离层TEC在太阳活动高、低年均呈典型的周日变化特征;冬季异常和半年异常特征明显,且受太阳活动强弱影响;TEC和太阳黑子数年均值相关系数为0.9611;TEC对磁暴的响应可能是由磁层穿透电场和中性风共同作用导致的,具体影响机制有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TEC 半年异常 冬季异常 磁暴
下载PDF
Contribu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Reference Ionosphere-2016 Model in the Evidence of the Winter Anomaly
7
作者 Moustapha Konaté Raoul Ilboudo +2 位作者 Kadidia Nonlo Drabo Emmanuel Nanéma Frédéric Ouattara 《Open Journal of Applied Sciences》 CAS 2022年第11期1749-1757,共9页
This study is a contribution to the estimation of the winter anomaly in the F2 layer of the ionosphere at low latitudes. The aim is to study the variability of the virtual height (hmF2) of the F2 region of the ionosph... This study is a contribution to the estimation of the winter anomaly in the F2 layer of the ionosphere at low latitudes. The aim is to study the variability of the virtual height (hmF2) of the F2 region of the ionosphere through the predictions of the latest International Reference Ionosphere model (IRI-2016). The present work allows analyzing the temporal evolution of hmF2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phases of three (3) solar cycles during the quiet geomagnetic activity to estimate the seasonal anomaly at the Ouagadougou station. The analysis of the seasonal profiles shows that the variability of hmF2 is: 1) strongly linked to the solar cycle activity, 2) dependent on the season and 3) variable from one cycle to the next for the same phase. It appears that hmF2 increases during the ascending phase to reach its maximum value at the phase maximum. During the descending phase, it decreases until the phase minimum where it finds its minimum valu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winter and summer on the hmF2 values for each phase of the cycle is obtained at the phase minimum and is estimated to be at least 16 km. In low latitudes, solar irradiation is greater in summer than in winter. From this study, hmF2 values are larger in winter compared to summer indicating an anomaly in the virtual height of the F2 layer of the ionosphere through the predictions of IRI-2016 at the Ouagadougou s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ter anomaly IRI hmF2 Quiet Day Solar Cycle Phases
下载PDF
基于COSMIC掩星数据分析中低纬度地区电子密度分布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马新欣 金红林 李大虎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3年第5期104-109,共6页
利用COSMIC掩星2009年电子密度剖面数据,筛选数据进行网格划分,网格内数据统计平均,基于球谐函数计算模型值,分析电离层中低纬度地区最大电子密度的地磁季节变化、昼夜测分布相对变化,及地磁活动对电子密度的分布影响。结果表明,最大电... 利用COSMIC掩星2009年电子密度剖面数据,筛选数据进行网格划分,网格内数据统计平均,基于球谐函数计算模型值,分析电离层中低纬度地区最大电子密度的地磁季节变化、昼夜测分布相对变化,及地磁活动对电子密度的分布影响。结果表明,最大电子密度昼测值明显高于夜测值,在中纬度部分区域增大明显。电子密度昼测值在地磁活动期间高度150—550 km中低纬度范围为正相扰动,随纬度变化存在区域差异,随高度增加,扰动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密度 冬季异常 赤道异常 地磁活动
下载PDF
利用IGS数据分析2010-2012年电离层电子含量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齐曙光 郭广猛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5期404-408,共5页
利用IGS提供的2010-2012年3a的电离层服务产品IONEX数据,分析了点(120°E,30°N)的不同时间尺度的TEC变化情况,发现该地区TEC变化存在几个规律:1)3a的TEC变化具有明显的周年和半年变化特性,年变化存在双峰值,分别发生在春季和秋... 利用IGS提供的2010-2012年3a的电离层服务产品IONEX数据,分析了点(120°E,30°N)的不同时间尺度的TEC变化情况,发现该地区TEC变化存在几个规律:1)3a的TEC变化具有明显的周年和半年变化特性,年变化存在双峰值,分别发生在春季和秋季;2)平均日变化曲线一致,最高值、最低值分别出现在地方时的14:00和04:00,白天TEC明显高于晚上;3)每年冬季TEC日间值低于其他季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电子含量 变化规律 冬季异常
下载PDF
2005年至2015年拉萨地区电离层变化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农 《科技资讯》 2021年第5期101-107,共7页
针对电离层对无线电传播带来的影响,该文利用2005—2015年拉萨站GPS双频接收机观测到的电离层垂直总电子含量(vertical total electron content,VTEC)数据,研究了拉萨地区的电离层变化的特性。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拉萨地区的电离层VTEC值... 针对电离层对无线电传播带来的影响,该文利用2005—2015年拉萨站GPS双频接收机观测到的电离层垂直总电子含量(vertical total electron content,VTEC)数据,研究了拉萨地区的电离层变化的特性。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拉萨地区的电离层VTEC值分别有明显的半年周期和年周期变化。在2011年和2014年出现“冬季异常”现象。此外,拉萨地区垂直电离层VTEC与太阳活动指数F 10.7之间的为强相关性,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系数达到0.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 垂直电离层 时间特性 冬季异常
下载PDF
极区电离层电导率的冬季异常行为研究
11
作者 胡光明 马保科 《价值工程》 2012年第23期325-327,共3页
从电离层电导率的理论研究出发,利用国际参考电离层模型IRI-2007,分析了地磁平静情况下,一个完整的太阳活动周期内,极区电离层Pedersen和Hall电导率在太阳活动上升相、下降相和高年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受太阳及地磁活动的影响,和电离... 从电离层电导率的理论研究出发,利用国际参考电离层模型IRI-2007,分析了地磁平静情况下,一个完整的太阳活动周期内,极区电离层Pedersen和Hall电导率在太阳活动上升相、下降相和高年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受太阳及地磁活动的影响,和电离层电子密度一样,极区电离层电导率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电导率在中、高纬地区均伴有比较明显的冬季异常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ll电导率 Pedersen电导率 冬季异常
下载PDF
Study on ionosphere change over Shandong based from SDCORS in 2012 被引量:1
12
作者 Jinyun Guo Zhenghua Dong +2 位作者 Zhimin Liu Jijun Mao Haiping Zhang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2017年第4期229-237,共9页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of ionosphere can influence our daily communication activities. By solving the one-year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data of Shandong Continuous Operational Reference System (SDCOR...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of ionosphere can influence our daily communication activities. By solving the one-year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data of Shandong Continuous Operational Reference System (SDCORS) in 2012, we modeled the single-layer spherical harmonic model of vertical total electron content (TEC) over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and analyzed the time series of TEC in 2012. The ionosphere over Shandong in 2012 was in the peak year of solar activity. The ionospheric model over Shandong was calibrated and verified using data of the Center for Orbit Determination in Europe (CODE) and the Crustal Movement Observation Network of China (CMONOC), respectively. The ionosphere is greatly influenced by latitude and solar activity and has the phenomenon of Winter anomaly and semiannual anomaly as well as the session change, diurnal variation, monthly change and seasonal variations. So we can grasp the regularity of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ionosphere over Shandong,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CORS Ionosphere Total electron content winter anomaly Semi-annual anomaly
下载PDF
中国东北南部冬季气温异常及其大气环流特征变化 被引量:33
13
作者 杨素英 王谦谦 孙凤华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4-344,共11页
该文在对东北冬季气温异常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探讨了影响其异常的同期因子———该地区上空大尺度环流异常特征。发现:东北冬季气温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处于冷期,60年代达到低谷,80年代中期以... 该文在对东北冬季气温异常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探讨了影响其异常的同期因子———该地区上空大尺度环流异常特征。发现:东北冬季气温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处于冷期,60年代达到低谷,80年代中期以后一直处于暖期,90年代为49年来最暖期,1986年是由冷转暖的明显突变点;气温异常存在3~4年、8~9年的年际周期及16~18年的年代际周期;东北地区冬季气温异常与黄河以北地区一致性非常好,是49年全国增暖最显著的地区之一;冷、暖冬年,欧亚中高纬度大气环流异常存在显著的差异,西伯利亚高压、亚洲极涡、贝加尔湖高压脊、东亚大槽及极锋急流是影响其异常的同期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气温异常 大气环流特征 NCEP/NCAR再分析资料 中国东北 20世纪80年代 南部 时空变化特征 大气环流异常 西伯利亚高压 大尺度环流 1986年 异常特征 60年代 90年代 东北地区 贝加尔湖 东亚大槽 突变点 年代际 一致性
下载PDF
一个反映中国冬季气温异常的指标——东亚区域西风指数 被引量:25
14
作者 陈海山 孙照渤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58-466,共9页
分析了中国冬季气温变化的主要特征 ,揭示了能够较好反映中国冬季气温异常整体变化的主要空间分布 ;进一步研究了与之相对应的环流异常特征 ,结果表明中国冬季气温的异常与东亚及西伯利亚 50 0 h Pa高度场的异常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分析... 分析了中国冬季气温变化的主要特征 ,揭示了能够较好反映中国冬季气温异常整体变化的主要空间分布 ;进一步研究了与之相对应的环流异常特征 ,结果表明中国冬季气温的异常与东亚及西伯利亚 50 0 h Pa高度场的异常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分析传统季风指数对气温及对应异常环流特征的表现能力的基础上 ,定义了一个能够反映环流异常的东亚区域西风指数 (IEARW)。经检验 ,可以利用 IEARW来反映中国冬季气温变化的主要特征。最后 ,对 IEARW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气温异常 东亚区域西风指数 大气环流 地面气温 传统季风指数
下载PDF
海温异常对2008年1月中国气候异常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9
15
作者 刘少锋 陈红 林朝晖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00-509,共10页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陆气耦合模式IAP9L_CoLM,通过4组集合模拟试验,分别考察了不同海域的海温异常对2008年1月中国南方极端气候异常的可能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La Nia事件(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负异常)和北大西洋海温正...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陆气耦合模式IAP9L_CoLM,通过4组集合模拟试验,分别考察了不同海域的海温异常对2008年1月中国南方极端气候异常的可能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La Nia事件(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负异常)和北大西洋海温正异常的作用下,模式可以较好地再现出2008年1月我国降水异常和全国性温度偏低的现象,以及相应的主要环流异常特征,这说明上述两个海区的海温异常是导致我国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的重要原因。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赤道中东太平洋的负海温异常和北大西洋的正海温异常均有利于亚洲中高纬地区阻塞高压的加强,从而使得东亚冬季风增强,有利于强冷空气入侵到我国南方地区;此外赤道中东太平洋的负海温异常还导致东亚沿海位势高度增加,不利于冷空气向下游输送,使得冷空气在我国南方地区堆积导致低温异常。模式结果比较还可发现,相对于北大西洋海温异常而言,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对2008年冬季中国气候异常的影响相对更大,其他区域的海温异常也可对2008年1月中国的气候异常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 Ni~↑na事件 海温异常 冬季气候异常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江苏冬夏季人体舒适度指数异常的背景场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于庚康 徐敏 +3 位作者 高苹 黄亮 罗艳 凌洋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93-600,共8页
利用江苏地区37个气象观测站1980—2009年逐日资料,及同时段美国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北太平洋海温资料,通过合成和遥相关法,研究了当江苏冬、夏季人体舒适度指数(CIHB)出现异常偏高和偏低时,大气环流与北太平洋海温场的基本特征。... 利用江苏地区37个气象观测站1980—2009年逐日资料,及同时段美国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北太平洋海温资料,通过合成和遥相关法,研究了当江苏冬、夏季人体舒适度指数(CIHB)出现异常偏高和偏低时,大气环流与北太平洋海温场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1)CIHB偏高年较偏低年,冬季,东亚大槽偏浅,冬季风明显偏弱,尤其是北风分量偏弱最为明显,江苏上空下沉气流偏弱,均不利于冷空气东移南压以及向下入侵;夏季,副热带高压偏西、偏强,南亚高压偏东、偏北、偏强,夏季风明显偏强,尤其是南风分量偏强显著,导致往北的暖湿气流强盛,垂直运动总体偏弱,不利于夏季对流活动的发生。(2)冬季,CIHB偏高年中西太平洋的海温高于偏低年,尤其是在我国东部近海的黑潮区,偏暖幅度最为明显,无论是超前相关还是同期相关,西太平洋海温与冬季CIHB都是以正相关为主,其中暖池区的正相关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舒适度指数 冬夏季异常 大气环流异常 遥相关
下载PDF
近40a江苏省冬季气温异常的演变及其海气背景场特征 被引量:13
17
作者 吴志伟 朱筱英 孙瑞林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81-586,共6页
通过 1 961~ 1 998年江苏省 1 1个站点冬季平均气温的 EOF分析 ,探讨江苏省冬温异常的演变特征 ,并分析其同期及前期 50 0 h Pa高度距平场、海温距平场的特征 ,指出冬季异常冷年 ,同期与前期 50 0 h Pa高度距平场主要表现为亚洲—太平... 通过 1 961~ 1 998年江苏省 1 1个站点冬季平均气温的 EOF分析 ,探讨江苏省冬温异常的演变特征 ,并分析其同期及前期 50 0 h Pa高度距平场、海温距平场的特征 ,指出冬季异常冷年 ,同期与前期 50 0 h Pa高度距平场主要表现为亚洲—太平洋地区阻塞形势发展 ,经向环流加强 ,同期至前期 6个月赤道东太平洋海温为持续负距平。而暖冬同期与前期 50 0 h Pa高度距平场的特征是 ,西太平洋副高势力较强 ,亚欧大陆中高纬纬向环流占优势 ,同期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具有厄尔尼诺的特征 ,但前期赤道东太平洋海温距平具有由负向正转变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异常 EOF分析 合成分析 江苏 冬季 厄尔尼诺 海气背景场 海温 太平洋
下载PDF
蒙古高压一组环流指数及与中国同期气候异常关系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刘晴晴 王盘兴 +2 位作者 徐祥德 智海 孙晓娟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89-898,共10页
定义了一组描述冬季(12—2月)的月、季1 000 hPa等压面上蒙古高压(MH)状态的新的环流指数,它包括面积指数S、强度指数P、中心位置指数(λc,φc)。用NCEP/NCAR资料计算了1948/1949—2007/2008年60个冬季的月、季MH的上述环流指数... 定义了一组描述冬季(12—2月)的月、季1 000 hPa等压面上蒙古高压(MH)状态的新的环流指数,它包括面积指数S、强度指数P、中心位置指数(λc,φc)。用NCEP/NCAR资料计算了1948/1949—2007/2008年60个冬季的月、季MH的上述环流指数。用它们分析了近60年冬季各月MH的气候态,表明MH在12、1月最强,2月明显减弱;12月偏南,1、2月逐渐北移。分析了MH强度P和中心位置(λc,φc)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中国冬季气候(气温、降水)的相关,结果表明:(1)MH强度P和中心位置指数φc均存在显著年代际变化,P在1960′s末—1970′s初由高转低,φc在1970′s末—1980′s初由偏北转偏南。12、2月P~φc间存在显著正相关。MH强年偏北、弱年偏南。(2)MH环流指数P、φc与中国同期气温存在显著负相关,P的显著负相关区覆盖了中国除西南外的大部分区域,φc的显著负相关区也覆盖了中国东部除东南沿海外大部分区域;它们与中国降水的同期相关联系远弱于气温。(3)全球增暖背景下MH强度减弱、中心南移,中国大部分地区出现持续暖冬;但1990′s末以来,相反的异常时有发生。(4)"0801华南雪灾"期间(2008.1.10—2.2)MH异常偏强,并有四次中期活动过程;它们是造成此次极端气候异常事件的直接环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高压 环流指数 蒙古高压异常 中国冬季气候异常 “0801华南雪灾”
下载PDF
山东冬季近41年气温异常及其海气背景场特征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杨成芳 孙即霖 薛德强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5-172,共8页
采用山东省 2 6个站点 1 96 1~ 2 0 0 1年的月平均气温资料 ,利用 Mann- Kendall突变检验法、线性倾向估计等方法分析了山东省冬季 (1 2月~次年 1月 )平均气温的变化特征 ,并从北半球5 0 0 h Pa位势高度距平场、冷空气活动路径及太平... 采用山东省 2 6个站点 1 96 1~ 2 0 0 1年的月平均气温资料 ,利用 Mann- Kendall突变检验法、线性倾向估计等方法分析了山东省冬季 (1 2月~次年 1月 )平均气温的变化特征 ,并从北半球5 0 0 h Pa位势高度距平场、冷空气活动路径及太平洋海温距平场等方面分析了冬季气温异常的原因。分析发现山东省冬季气温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突变发生在 1 986年。存在冷冬年欧亚盛行经向环流 ,暖冬年盛行纬向环流的差异。这可能与冷空气路径不同有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异常 突变 大气环流 冷空气路径 海温 冬季
下载PDF
ENSO事件与云南冬季气温异常 被引量:10
20
作者 解明恩 张万诚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15-122,共8页
分析了1961 年以来11 次ElNino 和8 次La Nina 事件对云南冬季气温变化的影响,发现:ElNino(La Nina)年云南冬季气温偏高(低),有暖(冷)冬特征,其中以东部、中部和南部最为显著.冬季... 分析了1961 年以来11 次ElNino 和8 次La Nina 事件对云南冬季气温变化的影响,发现:ElNino(La Nina)年云南冬季气温偏高(低),有暖(冷)冬特征,其中以东部、中部和南部最为显著.冬季赤道东太平洋SSTA 与同期云南气温距平有显著的正相关,上一年SSTA 与次年云南1 月气温也有好的正相关.SSTA 异常正(负)值是云南暖(冷)冬的一个强信号.在ENSO影响下,东亚冬季风偏弱(强)是形成云南暖(冷)冬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SO事件 云南 冬季风异常 距平相关 气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