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艽不同配伍对风寒湿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及核转录因子-κB的影响 被引量:21
1
作者 苏杉 王蓉 +2 位作者 赵敏 吴晨 高慧琴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159-165,共7页
目的:观察秦艽不同配伍药对对风寒湿痹型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模型大鼠血清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踝关节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 目的:观察秦艽不同配伍药对对风寒湿痹型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模型大鼠血清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踝关节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的影响。方法:选取80只SD大鼠并随机分为正常组,Ⅱ型胶原组,风寒湿病证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组,单味秦艽组,秦威组(秦艽配伍威灵仙),秦桑组(秦艽配伍桑寄生),秦防组(秦艽配伍防己),每组10只。注射Ⅱ型胶原乳剂并施加风寒湿刺激制备风寒湿RA大鼠模型。模型建立完成后正常组,Ⅱ型胶原组,风寒湿病证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各给药组给予相应药液。实验过程中,每3 d测量一次大鼠左后足跖厚度,计算足跖肿胀度;实验第38天对各组大鼠进行关节炎指数(arthritis index,AI)评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RF,CRP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检测踝关节NF-κB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技术检测踝关节NF-κB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Ⅱ型胶原组及风寒湿病证模型组足跖肿胀度,AI评分,血清RF,CRP水平,踝关节NF-κB蛋白表达水平及NF-κB 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风寒湿病证模型组比较,各中药组足跖肿胀度,AI评分,血清RF,CRP水平,踝关节NF-κB蛋白表达水平及NF-κB mRNA水平均有所降低(P〈0.05,P〈0.01),其中秦威组降低最明显。结论:平温相配的秦威组对于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优于平平相配的秦桑组、平寒相配的秦防组及单味秦艽组,实验结果与中医"疗寒以热药"的原则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艽 风寒湿痹 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因子 C-反应蛋白 核转录因子-ΚB
原文传递
中药腿浴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8
2
作者 张辉 毕春强 +2 位作者 杨大伟 宋雪 温建民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176-180,共5页
目的:观察中药腿浴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风寒湿痹证的临床疗效,探索中医外治腿浴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新途径。方法:将2014年11月—2015年10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骨伤科治疗的膝骨性关节炎风寒湿痹证患者102例,随机分成治疗... 目的:观察中药腿浴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风寒湿痹证的临床疗效,探索中医外治腿浴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新途径。方法:将2014年11月—2015年10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骨伤科治疗的膝骨性关节炎风寒湿痹证患者10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治疗组采用骨伤科验方"腿浴方",采用腿浴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骨友灵擦剂纱布热敷,连续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膝关节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膝关节功能及中医证候评分,评价该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VAS评分在治疗1,2周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西安大略和麦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可视化量表(WOMAC)评分在治疗1,2周均明显降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周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患者无痛苦,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中药腿浴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风寒湿痹证疗效确切,中药腿浴疗法是治疗膝骨关节炎风寒湿痹证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为临床治疗开拓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腿浴疗法 膝骨关节炎 风寒湿痹
原文传递
卢敏教授基于瘀毒虚理论和平衡法治疗风寒湿痹型膝痹病经验 被引量:15
3
作者 谭开云 龚志贤 +1 位作者 邝高艳 卢敏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2期1421-1423,共3页
卢敏教授根据"瘀、毒、虚"致病机制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内服配合舒筋活络外敷包外敷,治疗风寒湿痹型膝痹以达祛风除湿、调畅气血和补益肝肾的功效;外科手术主要从软组织平衡和力线传导着手,以恢复肢体关节平衡运动为目标,采用... 卢敏教授根据"瘀、毒、虚"致病机制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内服配合舒筋活络外敷包外敷,治疗风寒湿痹型膝痹以达祛风除湿、调畅气血和补益肝肾的功效;外科手术主要从软组织平衡和力线传导着手,以恢复肢体关节平衡运动为目标,采用的手术方式有膝关节镜下韧带修复和重建、胫骨高位截骨矫形、单髁置换和膝关节置换术等。所有的治疗都围绕平衡的主线开展,治疗后患者肢体功能得到恢复,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痹病 风寒湿痹 独活寄生汤 软组织平衡 卢敏
下载PDF
秦艽寒热不同配伍对风寒湿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白细胞介素-6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苏杉 王蓉 +2 位作者 赵敏 吴晨 高慧琴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3期39-44,共6页
目的观察秦艽不同配伍药对对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RA)模型大鼠白细胞介素-6(IL-6)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从中药药性及复方配伍理论的角度揭示中药药性-病证-功效的关联性。方法 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Ⅱ型胶原组... 目的观察秦艽不同配伍药对对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RA)模型大鼠白细胞介素-6(IL-6)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从中药药性及复方配伍理论的角度揭示中药药性-病证-功效的关联性。方法 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Ⅱ型胶原组、病证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单味秦艽组、秦威组(秦艽配伍威灵仙)、秦桑组(秦艽配伍桑寄生)、秦防组(秦艽配伍防己),每组10只。注射Ⅱ型胶原乳剂并施加风寒湿刺激制备风寒湿型RA大鼠模型。造模完成后各给药组给予相应药液,空白对照组、Ⅱ型胶原组及病证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实验过程中,记录大鼠一般状况;每3 d测量1次大鼠左后足跖厚度,并计算足跖肿胀度;实验第38日大鼠进行关节炎指数(AI)评分;ELISA检测大鼠血清IL-6含量;Westernblot和RT-PCR分别检测大鼠踝关节VEGF的蛋白和m RNA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Ⅱ型胶原组和病证模型组足跖肿胀度、AI评分、血清IL-6含量、踝关节VEGF蛋白和m RNA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病证模型组比较,各中药组足跖肿胀度、AI评分、血清IL-6含量、踝关节VEGF蛋白和m RNA表达均有所减少,其中秦威组最明显(P<0.01)。结论对于风寒湿痹型RA,药性平温相配疗效优于平平相配、平寒相配及单味秦艽,实验结果与中医"疗寒以热药"的原则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艽 风寒湿痹 类风湿关节炎 白细胞介素-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大鼠
下载PDF
肩部松解推拿术联合雷火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风寒湿痹证疗效及对肩关节活动度、血清炎症相关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常红 赵燕 +4 位作者 王绛辉 常英 吴靖 王聪 杨昱 《河北中医》 2022年第7期1159-1163,共5页
目的观察肩部松解推拿术联合雷火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以下简称肩周炎)风寒湿痹证的疗效及对肩关节活动度、血清炎症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风寒湿痹型肩周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予肩部松解推拿术联合... 目的观察肩部松解推拿术联合雷火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以下简称肩周炎)风寒湿痹证的疗效及对肩关节活动度、血清炎症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风寒湿痹型肩周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予肩部松解推拿术联合雷火灸治疗,对照组予电针疗法,均治疗2周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主要中医症状评分、肩关节活动度、日本骨科协会(JOA)肩关节疾患治疗成绩判定标准中疼痛评分(以下简称JOA疼痛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45/50),对照组总有效率76.00%(38/50),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主要中医症状肩关节疼痛、肩关节屈伸不利、肢冷重着恶风评分和疼痛VAS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肩关节活动(前屈、后伸、内收、外展和外旋)度均较本组治疗前增加(P<0.05),且治疗组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JOA疼痛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TNF-α、IL-6、CRP、NO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肩部松解推拿术联合雷火灸可有效缓解风寒湿痹型肩周炎患者的症状,改善肩关节活动度,降低炎症相关因子水平,抑制炎性反应,减轻患者肩部疼痛不适,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凝症 针灸疗法 推拿 风寒湿痹 炎症
下载PDF
秦艽不同配伍对风寒湿痹模型大鼠MMP-3及TIMP-1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苏杉 王蓉 +2 位作者 赵敏 吴晨 高慧琴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14,共7页
目的:观察秦艽寒热不同配伍药对对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模型大鼠踝关节基质金属蛋白酶-3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tissue inhibitor-1,T... 目的:观察秦艽寒热不同配伍药对对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模型大鼠踝关节基质金属蛋白酶-3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tissue inhibitor-1,TIMP-1)的影响。方法:选取80只SD大鼠并随机分为正常组,Ⅱ型胶原组,风寒湿病证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片组(6 mg·kg^-1),单味秦艽组(25 g·kg^-1),秦艽配伍威灵仙(秦威组,25 g·kg^-1),秦艽配伍桑寄生(秦桑组,25 g·kg^-1)、秦艽配伍防己(秦防组,25 g·kg^-1),共8组,每组10只。采用注射Ⅱ型胶原乳剂诱导并给予风寒湿刺激制备风寒湿RA大鼠模型。模型建立完成后正常组,Ⅱ型胶原组及风寒湿病证模型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各给药组给予相应药液灌胃。实验过程中,每3 d测量1次大鼠左后足跖厚度,计算足跖肿胀度;实验第38天对各组大鼠进行关节炎指数(AI)评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类风湿因子(RF)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踝关节MMP-3,TIMP-1的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技术检测踝关节MMP-3,TIMP-1 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Ⅱ型胶原组及风寒湿病证模型组足跖肿胀度,AI评分,血清RF含量,踝关节MMP-3蛋白表达水平,MMP-3 mRNA明显升高(P<0. 05,P<0. 01),踝关节TIMP-1蛋白表达水平,TIMP-1 mRNA显著降低(P<0. 01);与风寒湿病证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足跖肿胀度,AI评分及血清RF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秦威组降低最显著(P<0. 01);Western blot及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与风寒湿病证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踝关节MMP-3蛋白表达水平及MMP-3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 01),以秦威组降低最明显,雷公藤多苷片组、秦威组及秦桑组大鼠踝关节TIMP-1蛋白表达水平及TIMP-1 mRNA表达水平均有所升高,以秦威组升高最显著(P<0. 01)。结论:对于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平温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艽 风寒湿痹 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因子(RF) 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
原文传递
秦艽不同配伍对风寒湿痹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大鼠关节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1
7
作者 苏杉 王蓉 +3 位作者 刘飞 马腾茂 曹林忠 高慧琴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2542-2545,共4页
目的基于免疫组化技术观察秦艽不同配伍对风寒湿痹类风湿关节炎(RA)大鼠踝关节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8组:空白组、Ⅱ型胶原模型组、风寒湿病证模型组、对... 目的基于免疫组化技术观察秦艽不同配伍对风寒湿痹类风湿关节炎(RA)大鼠踝关节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8组:空白组、Ⅱ型胶原模型组、风寒湿病证模型组、对照组、秦艽组、秦艽-威灵仙组、秦艽-桑寄生组、秦艽-防己组,每组10只。造模结束后,各中药组按25 g·kg^(-1)给予相应药液,对照组按6 mg·kg^(-1)给予雷公藤多苷混悬液,其余组给予等量0. 9%NaCl,1天1次,连续21 d。以免疫组化检测踝关节MMP-3、TIMP-1的表达。结果空白组、Ⅱ型胶原模型组、风寒湿病证模型组、对照组、秦艽组、秦艽-威灵仙组、秦艽-桑寄生组、秦艽-防己组的MMP-3光密度值分别为(3. 71±0. 80)×10~3,(9. 63±0. 18)×10~3,(11. 66±0. 62)×10~3,(6. 06±0. 94)×10~3,(7. 67±0. 46)×10~3,(5. 84±0. 39)×10~3,(7. 38±0. 37)×10~3,(8. 49±0. 37)×10~3;这8组的TIMP-1光密度值分别为(26. 62±3. 35)×10~3,(5. 64±1. 03)×10~3,(3. 94±0. 47)×10~3,(21. 77±2. 48)×10~3,(13. 80±3. 26)×10~3,(19. 77±2. 08)×10~3,(13. 48±2. 38)×10~3,(9. 14±1. 19)×10~3,Ⅱ型胶原模型组和病证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MMP-3与TIMP-1表达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1);各给药组与病证模型组比较,MMP-3与TIMP-1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1)。结论对于风寒湿痹型RA,平温相配的治疗效果优于平平相配、平寒相配及单味秦艽,实验结果与中医"寒者热之"的治则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艽 风寒湿痹 类风湿关节炎 基质金属蛋白酶3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
原文传递
秦艽不同配伍药对对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大鼠踝关节核因子κ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及病理学改变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苏杉 王蓉 +2 位作者 赵敏 吴晨 高慧琴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179-182,I0003,I0004,共6页
目的基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秦艽不同配伍对风寒湿痹类风湿关节炎(RA)大鼠踝关节核因子κB(NF-κ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并观察大鼠踝关节病理学改变。方法80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Ⅱ型胶原模型组、风寒湿病证模型... 目的基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秦艽不同配伍对风寒湿痹类风湿关节炎(RA)大鼠踝关节核因子κB(NF-κ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并观察大鼠踝关节病理学改变。方法80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Ⅱ型胶原模型组、风寒湿病证模型组(Ⅱ型胶原+风寒湿刺激)、阳性药组、单味秦艽组、秦威组(秦艽-威灵仙)、秦桑组(秦艽-桑寄生)、秦防组(秦艽-防己),每组10只。采用注射Ⅱ型胶原乳剂诱导并给予风寒湿刺激制备风寒湿RA大鼠模型。模型建立完成后各给药组给予相应药液灌胃,其余组给予生理盐水。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踝关节NF-κB、VEGF的表达;苏木精(Hatmatoxylin)-伊红(Eosin)染色(HE染色)观察踝关节病理学改变。结果与空白组比较,Ⅱ型胶原组及病证模型组踝关节NF-κB、VEGF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风寒湿病证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踝关节NF-κB、VEGF表达水平均降低,中药组中以秦威组降低最明显(P<0.01)。HE染色结果显示,造模后Ⅱ型胶原组软骨组织结构严重破坏,软骨细胞排列疏松,少量软骨细胞核固缩凋亡,大量炎细胞浸润,大量新生血管生成,关节面严重破损;病证模型组在Ⅱ型胶原组病理改变基础上关节腔内存在大量纤维物渗出,滑膜细胞增生,部分滑膜细胞呈绒毛状增生突入关节腔内,关节表面粗糙;经治疗后,各治疗组大鼠踝关节软骨组织结构破坏减少,少量炎细胞浸润,新生血管生成减少,关节面破损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平温相配的秦威组对于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效果优于平平相配的秦桑组、平寒相配的秦防组及单味秦艽组,实验结果与中医"寒者热之"的治疗原则基本相符。该配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机制可能与其可以降低NF-κB、VEGF的表达,减轻关节破坏,减少新生血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艽 风寒湿痹 类风湿关节炎 核因子ΚB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温针灸治疗风寒湿痹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研究文献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邱永琪 崔宏勋 +3 位作者 岳松涛 王江一 王梁 郭马珑 《中国医药导刊》 2022年第5期488-491,共4页
目的:分析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收集2016年12月至2021年12月国内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相关文献,并提取文献中关于治疗方... 目的:分析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收集2016年12月至2021年12月国内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相关文献,并提取文献中关于治疗方式、选穴、治疗时间及频率、不良反应等信息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49篇,其中31篇文献采用了温针灸配合其他治疗方式。涉及穴位26个,以膝眼(44篇)、阳陵泉(39篇)等应用最为广泛。留针时间多为30 min(29篇)。治疗频率多为每日1次(28篇)。提及针刺手法的文献共30篇,另有13篇文献记录了针刺的不良反应。结论:各文献中温针灸治疗风寒湿痹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方法、治疗频率、疗程、留针的具体时间等存在明显差异,建议促进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骨性关节炎 温针灸 风寒湿痹
下载PDF
苓桂术甘汤联合玻璃酸钠对风寒湿痹型老年膝关节滑膜炎的疗效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星 丁永利 +1 位作者 赵明明 刘强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第10期1929-1932,1937,共5页
目的探讨苓桂术甘汤联合玻璃酸钠对老年膝关节滑膜炎(风寒湿痹型)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4月期间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收治的81例老年膝关节滑膜炎(风寒湿痹型)患者,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 目的探讨苓桂术甘汤联合玻璃酸钠对老年膝关节滑膜炎(风寒湿痹型)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4月期间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收治的81例老年膝关节滑膜炎(风寒湿痹型)患者,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方法,将81例患者分为玻璃酸钠组40例和联合治疗组41例。玻璃酸钠组仅给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联合治疗组给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联合苓桂术甘汤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症状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膝关节功能(Lysholm knee score,LKS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统计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膝关节疼痛、肿胀及活动度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治疗组治疗后膝关节疼痛、肿胀及活动度评分明显低于玻璃酸钠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LKS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玻璃酸钠组,LKSS评分明显高于玻璃酸钠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12%(39/41),玻璃酸钠组总有效率为80.00%(32/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NF-α、IL-1β、IL-18、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治疗组治疗后TNF-α、IL-1β、IL-18、hs-CRP水平明显低于玻璃酸钠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玻璃酸钠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3/40),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滑膜炎 风寒湿痹 苓桂术甘汤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天麻-附子祛风通络药对抗类风湿性关节炎风寒湿痹症大鼠的干预机制 被引量:8
11
作者 郭步伐 杨杰 +5 位作者 彭启伦 范光忠 姚维一 邓佳丽 龚弟鸿 丁维俊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31-836,共6页
阐释天麻-附子祛风通络药对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作用机制。采用CIA法复制RA大鼠模型,并辅以风寒湿刺激条件。以关节炎指数≥4筛选RA大鼠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以及天麻-附子药对各剂量配比组。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RF、CRP、TXB... 阐释天麻-附子祛风通络药对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作用机制。采用CIA法复制RA大鼠模型,并辅以风寒湿刺激条件。以关节炎指数≥4筛选RA大鼠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以及天麻-附子药对各剂量配比组。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RF、CRP、TXB2、PGE2和PGI2的变化。RT-qPCR法检测各组大鼠全血COX-1和COX-2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给药21天之后,与模型组相比,各剂量配比组大鼠关节炎指数下降,体重增加,明显降低血清RF、CRP、PGE2、PGI2水平,并能下调各组大鼠全血COX-2 mRNA的表达。因此,天麻-附子药对通过下调COX-2 mRNA表达,降低炎症因子PGE2和PGI2的含量而具有抗炎抗风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附子 祛风通络药对 类风湿性关节炎 风寒湿痹症 干预机制.
下载PDF
针灸联合桂枝附子乌头汤治疗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2
作者 谢昊 《光明中医》 2019年第7期1034-1036,共3页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桂枝附子乌头汤对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效果,分析其临床可行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11月收治的风寒湿痹型类风湿患者96例。按照就诊顺序对患者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桂枝附子乌头汤对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效果,分析其临床可行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11月收治的风寒湿痹型类风湿患者96例。按照就诊顺序对患者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采用针灸联合院内制剂桂枝附子乌头汤治疗;对照组采用院内制剂桂枝附子乌头汤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症状进行量化评分,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者的主要症状量化评分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2组患者疗效比较,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结合桂枝附子乌头汤对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艾灸 中药 风寒湿痹 类风湿关节炎
下载PDF
基于“病-证-症-方”关联网络分析策略探讨祛风骨痛巴布膏的功效特点与作用机制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苏雅 毛霞 +8 位作者 陶雪莹 方罗昌婷 李涛 刘毓东 杨菲 苏晓慧 陈卫衡 张彦琼 林娜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12-1421,I0003,共11页
祛风骨痛巴布膏具有显著的镇痛效果,但其临床定位与作用机制尚不明确,采用“证症结合”的诊疗模式有利于突出中医药治疗的优势定位及疗效特点。因此,本研究基于“病-证-症-方”关联网络分析策略,整合临床表型组、转录组和生物网络挖掘技... 祛风骨痛巴布膏具有显著的镇痛效果,但其临床定位与作用机制尚不明确,采用“证症结合”的诊疗模式有利于突出中医药治疗的优势定位及疗效特点。因此,本研究基于“病-证-症-方”关联网络分析策略,整合临床表型组、转录组和生物网络挖掘技术,探析祛风骨痛巴布膏干预骨性关节炎(OA)、神经病理性疼痛(NP)、慢性炎症性疼痛(CIP)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的功效特点和作用机制。网络分析结果表明,祛风骨痛巴布膏所含3个功效组均与其减轻疼痛症状的作用环节相关,祛风散寒组、舒筋活血组与消肿止痛组的作用可分别概括为散寒止痛、活血止痛、消肿止痛,三组共同发挥祛邪止痛之效;在纠正机体代谢水平紊乱方面,祛风散寒组与消肿止痛组的作用分别概括为祛风散寒除湿和行气消肿止痛;在矫正机体“免疫-炎症-血管轴”失衡方面,舒筋活血组的作用概括为疏肝行气、活血化瘀。进一步基于“病-证-症-方”关联网络分析策略,祛风骨痛巴布膏干预OA、NP、CIP与MPS致病基因互作网络的关键网络靶标可能通过矫正疾病发生和进展中的“神经-内分泌-免疫”失衡系统,发挥缓解痛觉过敏和感觉异常等症状的治疗作用。综上所述,祛风骨痛巴布膏可改善风寒湿痹证典型关联疾病的疼痛等相关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通过调节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发挥中枢镇痛、纠正内分泌紊乱、矫正“免疫-炎症”失衡的药理作用相关。相关结果将为祛风骨痛巴布膏的临床合理定位提供网络分析依据,也为进一步的临床和实验验证提供基础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风骨痛巴布膏 风寒湿痹证 “病-证-症-方”关联网络 功效特点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温针中药热熥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兰思杨 《光明中医》 2018年第18期2721-2724,共4页
目的比较温针联合中药热熥法与普通针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期间无脱落患者。治疗组采用针刺百会、风池、天牖、颈百劳、阿是穴、肩井、肩外腧、天宗、臑... 目的比较温针联合中药热熥法与普通针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期间无脱落患者。治疗组采用针刺百会、风池、天牖、颈百劳、阿是穴、肩井、肩外腧、天宗、臑腧、肩贞、养老等穴。于颈百劳、阿是穴、肩外腧、天宗行温针灸。再用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中草药热熥颈肩部阿是穴。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法,取穴同治疗组。2组患者均每日治疗一次,连续治疗10次。于治疗前、首次治疗后、治疗10次结束后记录各个时间点的疼痛(VAS)评分;于治疗前、治疗10次结束后记录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和颈部症状积分评分;比较2组有效率;于10次治疗后1、2、3个月电话随访,统计2组患者复发率。结果 2组患者治疗10次后,VAS评分、NDI评分及颈部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但治疗组首次治疗后VAS评分降低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组减少VAS评分、NDI评分及颈部症状积分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在治疗1、2、3个月后统计复发率,治疗组在治疗1、2、3个月后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联合中药热熥法能较有效地缓解气滞血瘀型颈椎病患者疼痛,并明显改善患者颈功能障碍和体征,远期疗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痹 温针 中药热熥 神经根型颈椎病 风寒湿痹 气滞血瘀
下载PDF
祛风湿中药威灵仙、豨莶草对痹证大鼠作用的性-效关系研究
15
作者 韦乃球 周玲梅 +3 位作者 成观凤 陆秋玲 柳俊辉 韦美梦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520-1528,共9页
目的:通过对比祛风湿温性中药威灵仙、寒性中药豨莶草对风寒湿痹、风湿热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模型大鼠的作用差异,探讨中药药性-病证-疗效之间的关联性。方法:将112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Ⅱ型胶原(CⅡ... 目的:通过对比祛风湿温性中药威灵仙、寒性中药豨莶草对风寒湿痹、风湿热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模型大鼠的作用差异,探讨中药药性-病证-疗效之间的关联性。方法:将112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Ⅱ型胶原(CⅡ)组、风寒湿模型(FHS-M)组、风寒湿中药干预(包括FHS-L、FHS-WG、FHS-WD、FHS-XG、FHS-XD)组、风湿热模型(FSR-M)组、风湿热中药干预(包括FSR-L、FSR-WG、FSR-WD、FSR-XG、FSR-XD)组,每组8只。除空白组外,其余采用天然牛Ⅱ型胶原蛋白及施加风寒湿、风湿热环境因素刺激诱导造模。实验中记录各组大鼠一般状态、关节肿胀度和关节炎评分,HE染色法观察大鼠踝关节组织病理形态变化,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TNF-α、ICAM-1、IL-6含量,IHC法检测大鼠踝关节VEGF-A、MMP-3、TIMP-1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大鼠踝关节VEGF-A、MMP-3、TIMP-1 mRNA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CⅡ组、FHS-M组、FSR-M组大鼠足跖肿胀度、AI评分显著升高,踝关节组织结构明显破坏,血清TNF-α、ICAM-1含量显著升高,VEGF-A、MMP-3 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TIMP-1 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与FHS-M组或FSR-M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足跖肿胀度、AI评分显著降低,踝关节组织病理结构明显减轻,血清TNF-α、ICAM-1含量显著降低,VEGF-A、MMP-3 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TIMP-1 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其中与FHS-M组比较,FHS-XG组对RA大鼠的改善幅度最大;与FSR-M组比较,FSR-XG组对RA大鼠的改善幅度最大。结论:威灵仙、豨莶草均能改善RA大鼠的病情,但威灵仙对风寒湿痹RA大鼠的治疗效果比豨莶草更好,豨莶草对风湿热痹RA大鼠的治疗效果比威灵仙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灵仙 豨莶草 风寒湿痹 风湿热痹 性效关系
原文传递
膝骨关节炎风寒湿痹证素评分与膝骨关节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林 徐勤光 +7 位作者 蒋鼎 谭则成 王学宗 申安平 陈博 庞坚 詹红生 曹月龙 《中医正骨》 2023年第9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风寒湿痹证素评分与膝骨关节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从课题组前期风寒湿痹证队列研究中筛选患者,从病例资料中提取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中医证候、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风寒湿痹证素评分与膝骨关节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从课题组前期风寒湿痹证队列研究中筛选患者,从病例资料中提取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中医证候、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评分和膝骨关节炎全器官磁共振成像评分(whole-orga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core,WORMS)。拟定包含25个证候条目的KOA风寒湿痹证素评分量表,并对入选患者进行证素评分。分析KOA风寒湿痹证素评分与WOMAC评分、WORMS的关系。结果:①一般情况。共纳入102例KOA患者,男22例、女80例;年龄47~73岁,中位数61岁;体质量指数17.87~31.14 kg·m^(-2),中位数23.43 kg·m^(-2);KOA风寒湿痹证素评分0~21分,中位数7分;WOMAC评分0~159.4分,中位数39.7分;WORMS 6~60分,中位数18.75分。②相关性分析结果。KOA风寒湿痹证素评分与WOMAC评分、WORMS均呈正相关(r=0.495,P=0.000;r=0.243,P=0.014);排除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的影响后,KOA风寒湿痹证素评分与WOMAC评分呈正相关(r=0.419,P=0.000),与WORMS不存在相关性(r=0.163,P=0.108)。③回归分析结果。KOA风寒湿痹证素评分≥12分对WOMAC评分、WORMS均具有正向影响(β=42.86,P=0.000;β=6.89,P=0.018);排除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的影响后,KOA风寒湿痹证素评分≥12分对WOMAC评分具有正向影响(β=24.13,P=0.016),对WORMS无影响(β=4.87,P=0.120)。结论:KOA风寒湿痹证素评分与KOA的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KOA风寒湿痹证素评分≥12分可提示KOA患者病情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痹证 风寒湿痹 证候 因素分析 统计学
下载PDF
态靶辨证在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
17
作者 脱辰龙 喻鹏飞 +3 位作者 张德宏 郭佳军 顾玉彪 王亚琦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10期114-117,共4页
类风湿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疾病,易致关节畸形甚至功能丧失。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蠲痹汤加味对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尚可。“态靶辨证”是仝小林院士通过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得出,基于“态靶辨证”理论,论述蠲痹汤加骨碎补调风寒湿痹型类... 类风湿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疾病,易致关节畸形甚至功能丧失。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蠲痹汤加味对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尚可。“态靶辨证”是仝小林院士通过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得出,基于“态靶辨证”理论,论述蠲痹汤加骨碎补调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寒”态以及肝肾“虚”态,运用羌活+独活药对治疗其靶症,态靶双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态靶辨证 类风湿关节炎 风寒湿痹 蠲痹汤 骨碎补
下载PDF
“膝四针”联合红附姜疗治疗风寒湿痹型膝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18
作者 王任阳 高楠 +1 位作者 夏德鹏 陈志阳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10期70-75,共6页
目的:观察“膝四针”联合红附姜疗治疗膝骨性关节炎(风寒湿痹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来自2022年6月-2023年6月就诊于日照市中医医院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膝四针”联合红附姜疗,对照组选用常规... 目的:观察“膝四针”联合红附姜疗治疗膝骨性关节炎(风寒湿痹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来自2022年6月-2023年6月就诊于日照市中医医院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膝四针”联合红附姜疗,对照组选用常规针刺疗法,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将两组中医临床症状评分、VAS评分、膝关节周径及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进行治疗前后对比,从而评价“膝四针”联合红附姜疗治疗膝骨性关节炎(风寒湿痹型)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临床症状评分、VAS评分、膝关节周径与WOMAC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达94.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四针”联合红附姜疗治疗风寒湿痹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刺,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四针 红附姜疗 风寒湿痹 膝骨性关节炎
下载PDF
膝痹病合剂治疗风寒湿痹型膝关节炎56例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第12期60-62,共3页
目的观察膝痹病合剂治疗风寒湿痹型膝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实验组56例以内服膝痹病合剂为主方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对照组56例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进行治疗。2组均1个月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结果实验组临床治愈4例,显效46例,有效4例,无效... 目的观察膝痹病合剂治疗风寒湿痹型膝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实验组56例以内服膝痹病合剂为主方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对照组56例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进行治疗。2组均1个月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结果实验组临床治愈4例,显效46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43%;对照组临床治愈2例,显效20例,有效3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86%。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膝痹病合剂具有祛风散寒除湿,活血通络止痛之功,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膝痹病合剂 中医药疗法 痹证 风寒湿痹
下载PDF
温筋止痛膏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风寒湿痹证临床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何小华 邓玫 郭环 《河南中医》 2022年第7期1067-1070,共4页
目的:观察温筋止痛膏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急性发作期风寒湿痹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KO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温... 目的:观察温筋止痛膏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急性发作期风寒湿痹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KO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温筋止痛膏外敷。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量表(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y,WOMAC)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临床症状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WOMAC与VAS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5.92%,对照组有效率为79.59%,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温筋止痛膏治疗KOA急性发作期风寒湿痹证,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急性发作期 风寒湿痹证 温筋止痛膏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