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损害控制到风险预防:野生动物保护公益诉讼的优化进路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凌云 《中国环境管理》 CSSCI 2020年第5期130-137,共8页
当前野生动物保护公益诉讼主要呈现损害控制型司法模式的特性,该模式以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为常规渠道,救济对象是既成公益损害,救济方式是损害赔偿、修复及专项整治。诉讼方式谦抑性、因果关系推定规则以及案件线索发现机制事后性,为... 当前野生动物保护公益诉讼主要呈现损害控制型司法模式的特性,该模式以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为常规渠道,救济对象是既成公益损害,救济方式是损害赔偿、修复及专项整治。诉讼方式谦抑性、因果关系推定规则以及案件线索发现机制事后性,为此模式的合理运行提供了理据。本文运用风险预防原则的理论框架,认为野生动物保护公益诉讼的救济客体不应局限于生态环境损害,公共卫生安全的风险预防等关联性客体也应纳入其中,而损害控制模式这种事后治理方法存在短板。基于此,应将公益诉讼的视角回溯至事前,大力倡导风险预防型司法模式。风险预防模式与损害控制模式属于二元协同关系,前者对后者发挥补强与优化功能。根据风险预防模式的救济观,可探索野生动物保护的预防性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并全方位构建程序规则,以实现公益诉讼的前瞻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保护 公益诉讼 损害控制 风险预防 预防性诉讼
下载PDF
吉林省珲春地区人与野生动物冲突现状与防控调查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祎斌 陈楚 刘丙万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62-965,共4页
2017年7~8月,通过入户访谈、调查问卷对吉林省珲春地区人与野生动物冲突现状与防控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1)东北虎捕食家畜占人与野生动物冲突总数的15. 4%;野猪拱食农田较为普遍,占人与野生动物冲突总数的44. 2%;雁鸭类啄食水稻占人... 2017年7~8月,通过入户访谈、调查问卷对吉林省珲春地区人与野生动物冲突现状与防控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1)东北虎捕食家畜占人与野生动物冲突总数的15. 4%;野猪拱食农田较为普遍,占人与野生动物冲突总数的44. 2%;雁鸭类啄食水稻占人与野生动物冲突总数的40. 4%;(2)当地野猪危害十分严重但没有高效的防控措施;(3)对野生动物肇事补偿,51. 5%的居民表示不满意,主要是由于资金到位周期长、无土地使用证的农田无补偿、东北虎袭击家畜后无法及时找到残骸不能得到补偿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珲春 人与野生动物冲突 野生动物危害防控 肇事补偿
下载PDF
国内外自然保护地人兽冲突管控现状比较 被引量:12
3
作者 黄元 杨洁 +2 位作者 张涵 苏凯文 温亚利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7-32,共6页
人兽冲突是在有限的自然资源状况下人类社会发展所遇到的全球性问题,会同时对人类和野生动物造成不利影响。在当前趋势下,这种矛盾冲突正在激化。文中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对国内外人兽冲突管控现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外有越来越... 人兽冲突是在有限的自然资源状况下人类社会发展所遇到的全球性问题,会同时对人类和野生动物造成不利影响。在当前趋势下,这种矛盾冲突正在激化。文中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对国内外人兽冲突管控现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外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人兽冲突问题;尽管人兽冲突的出现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国内外的人兽冲突形式存在共性。在应对我国的人兽冲突问题时,应考虑将多学科的知识综合应用于制定解决方案;同时可借鉴国外的一些做法,由各利益相关方共同治理、共同出资,并加强与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兽冲突 自然保护地 野生动物肇事 管控措施
原文传递
麦积山林区野生动物危害及控制措施研究
4
作者 文金花 李靖霞 《防护林科技》 2020年第7期38-40,共3页
通过对麦积山林区典型村中野生动物对作物的危害状况、因素以及当地居民所采取的控制措施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麦积山林区野猪、野鸡等野生动物危害农作物频繁发生;针对野生动物危害,当地居民采取的控制措施依然是稻草人、烟熏等传统的... 通过对麦积山林区典型村中野生动物对作物的危害状况、因素以及当地居民所采取的控制措施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麦积山林区野猪、野鸡等野生动物危害农作物频繁发生;针对野生动物危害,当地居民采取的控制措施依然是稻草人、烟熏等传统的驱赶方式,缺乏科学合理的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积山林区 野生动物危害 控制措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