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小麦×玉米获得小麦单倍体 被引量:51
1
作者 孙敬三 刘辉 +5 位作者 路铁刚 王兴安 任真 王景林 方仁 杨才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2年第11期817-821,共5页
利用小麦×玉米的高成胚率和杂合子中玉米染色体自发消除的特点,可以获得小麦单倍体。由于胚乳的缺乏和败育,致使幼胚在发育早期夭折,利用幼胚培养也很难使这些过于幼小的胚胎发育成植株。于授粉后4小时用100 ppm的2,4-D溶液浸蘸穗... 利用小麦×玉米的高成胚率和杂合子中玉米染色体自发消除的特点,可以获得小麦单倍体。由于胚乳的缺乏和败育,致使幼胚在发育早期夭折,利用幼胚培养也很难使这些过于幼小的胚胎发育成植株。于授粉后4小时用100 ppm的2,4-D溶液浸蘸穗子,可以有效地延长幼胚在植株上的发育时间,从而获得大量可供培养的幼胚。用2,4-D处理穗子之后10天,从382个小麦子房中解剖出64(16.8%)个幼胚,经胚培养得到47棵绿色植株。而未经2,4-D处理的对照,104个子房中只解剖出1个胚(0.96%)和得到1棵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远缘杂交 单倍体
下载PDF
野生花生脂肪酸组成的遗传变异及远缘杂交创造高油酸低棕榈酸花生新种质 被引量:34
2
作者 姜慧芳 任小平 +2 位作者 黄家权 雷永 廖伯寿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5-32,共8页
以花生属19个近缘野生物种87份种质和113份栽野远缘杂交后代为材料,系统分析野生花生脂肪酸组成的遗传变异及其在栽培种花生脂肪酸改良中的潜力。结果表明,野生花生的棕榈酸含量与栽培种花生相似,硬脂酸和油酸含量略低于栽培种花生,亚... 以花生属19个近缘野生物种87份种质和113份栽野远缘杂交后代为材料,系统分析野生花生脂肪酸组成的遗传变异及其在栽培种花生脂肪酸改良中的潜力。结果表明,野生花生的棕榈酸含量与栽培种花生相似,硬脂酸和油酸含量略低于栽培种花生,亚油酸含量略高于栽培种。不同物种间以及同一物种内不同资源间的脂肪酸组成存在较大差异。A.rigonii棕榈酸含量较低,A.pusilla和A.duranensis油酸含量较高,A.batizocoi亚油酸含量较高,A.rigonii和A.duranensis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变幅较大。发掘出油酸含量达60%以上的野生资源2份(19-6,A.duranensis和23-1,A.sp.),亚油酸含量达40%以上的资源7份,其中A.rigonii(编号为11-4)亚油酸含量高达48%,是目前所发现的花生资源中亚油酸含量最高的种质。远缘杂交后代脂肪酸的变异远远超过亲本间的差异,而且不同组合间的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通过远缘杂交获得了6份油酸含量达64.0%以上且棕榈酸含量在8.5%以下的新种质,其中yz8913-8油酸含量达67.85%,比其栽培种亲本提高近30个百分点,且棕榈酸含量仅7.60%。SRAP检测表明,这6份远缘杂交后代除整合了亲本的DNA片段外,还产生了新的DNA片段,有的还丢掉了亲本的某些片段。农艺性状分析表明,其中4份种质的综合农艺性状较好,具有重要育种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花生 脂肪酸 遗传变异 远缘杂交 种质创新
下载PDF
不同小麦组合与玉米杂交产生单倍体的差异 被引量:20
3
作者 陈新民 赖桂贤 +3 位作者 陈孝 周俊芳 刘俊秀 孙芳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37-441,共5页
实验采用3种类型、15个小麦F_1组合与玉米杂交种中单120进行杂交,研究不同小麦基因型单倍体产生的差异。结果:胚产生率六倍体太谷核不育小麦复合杂交5个组合在17.4%~28.5%间(平均23.8%),六倍体普通小麦6个单交组合在6.3%~10.8%间... 实验采用3种类型、15个小麦F_1组合与玉米杂交种中单120进行杂交,研究不同小麦基因型单倍体产生的差异。结果:胚产生率六倍体太谷核不育小麦复合杂交5个组合在17.4%~28.5%间(平均23.8%),六倍体普通小麦6个单交组合在6.3%~10.8%间(平均8.1%),四倍体硬粒小麦4个单交组合在4.4%~11.0%间(平均8.2%)。统计分析表明:3种小麦类型内各组合之间胚产生率无显著差异,但是,核不育小麦复合杂交F_1分别与普通小麦单交F_1和硬粒小麦单交F_1间有显著差异,而后两种类型间无显著差异。胚培养植株产生率3种类型分别为73.3%、61.9%、23.5%。讨论了该方法产生双单倍体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远缘杂交 单倍体
下载PDF
小麦与赖草远缘杂交的受精和胚胎发育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景林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5年第3期177-180,共4页
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和赖草(Leym ussecalinusTzrel.)杂交的受精和胚胎发育进行了观察.赖草花粉在小麦柱头上萌发良好,花粉管可顺利长入花柱和胚囊,在检查过的319个小麦子... 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和赖草(Leym ussecalinusTzrel.)杂交的受精和胚胎发育进行了观察.赖草花粉在小麦柱头上萌发良好,花粉管可顺利长入花柱和胚囊,在检查过的319个小麦子房中,62个(19.44% )发生了双受精,产生了胚和胚乳,但胚乳的发育往往落后于胚的发育;49个(15.36% )发生了单卵受精,只产生胚而无胚乳;7个(2.19% )发生了单极核受精,只产生胚乳而无胚.小麦×赖草虽然总受精率可高达36.99% ,然而由于胚乳的缺乏或发育不完全,致使最后结实率很低.从150朵授过赖草花粉的小麦颖花中,只得到1粒种子.表明利用胚培养技术对杂种胚进行早期离体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赖草 远缘杂交 胚胎发育
下载PDF
莜麦与玉米的远缘杂交 被引量:8
5
作者 孙敬三 路铁刚 +3 位作者 王景林 孙秀华 杨才 王秀英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5年第4期255-258,共4页
莜麦(Avena nuda L.)和玉米(Zea m aysL.)杂交有一定的受精率和成胚率。人工传粉后玉米花粉能很快在莜麦柱头上萌发并长入莜麦花柱中,在68% 的莜麦花柱中可观察到不只一条玉米花粉管。对授粉后的163 个... 莜麦(Avena nuda L.)和玉米(Zea m aysL.)杂交有一定的受精率和成胚率。人工传粉后玉米花粉能很快在莜麦柱头上萌发并长入莜麦花柱中,在68% 的莜麦花柱中可观察到不只一条玉米花粉管。对授粉后的163 个莜麦子房进行制片观察,发现受精率可达11.04% ,其中只形成胚而无胚乳的卵细胞单受精占3.07% ,只形成胚乳而无胚的中央细胞单受精占1.84% ,既形成胚又形成胚乳的双受精占6.13% 。从授过玉米花粉的大约2200 朵莜麦小花中收获18 粒种子,对12 株实生苗根尖染色体计数表明,其中9 株为单倍体(2n= 21),3 株为二倍体(2n= 42)。结果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莜麦 玉米 远缘杂交
下载PDF
由小麦×玉米获得的普通小麦加倍单倍体后代的RFLP变异 被引量:7
6
作者 陈纯贤 孙敬三 朱立煌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9年第1期55-59,共5页
用小麦(Triticum aestivumL.)的rDNA克隆pTa71和与小麦基因组有部分同源性的玉米(ZeamaysL.)DNA克隆作探针,对由小麦x玉米获得的普通小麦加倍单倍体(DH)后代群体进行RFLP分析。... 用小麦(Triticum aestivumL.)的rDNA克隆pTa71和与小麦基因组有部分同源性的玉米(ZeamaysL.)DNA克隆作探针,对由小麦x玉米获得的普通小麦加倍单倍体(DH)后代群体进行RFLP分析。结果发现,不但用pTa71在这些DH后代中检测到rDNA所发生的明显的减少和扩增及非转录间隔区的限制性片段长度的变化,而且用与小麦基因组部分同源的玉米克隆MR13和MR50在一些DH后代中检测到缺失变异,特别是用MR13在普通小麦DH系的18号株的基因组中检测到大幅度的限制性片段长度的变化,即原来的4.3kb的强信号带消失,取而代之的是40.0kb、2.5kb和2.0kb三条杂交带。这可能与小麦基因组DNA较大的重排事件有关,也可能是由外源的玉米DNA插入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远缘杂交 加倍单倍体 RFLP
下载PDF
不同倍性小麦和玉米不同群体杂交诱导小麦单倍体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王子宁 郭北海 +3 位作者 李洪杰 孙敬三 刘辉 王景林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6年第5期414-416,共3页
Haploid embryo and plant producing frequencies were studied by crossesing diploid, tetraploid and hexaploid wheat with landraces,hybrids and inbred lines of maize. It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 wheat and... Haploid embryo and plant producing frequencies were studied by crossesing diploid, tetraploid and hexaploid wheat with landraces,hybrids and inbred lines of maize. It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 wheat and maize populations.The tetraploid and hexaploid wheat were better than the diploid.High frequencies were obtained by using tetraploid wheat of Triticum turgidum cv.TG14 and maize landraces cv. Xiaoyumi and Xiao Huangmaya. The highest haploid plant producing frequency (6.95%) was obtained in the TG14×Xiaoyum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远缘杂交 倍性 单倍体
下载PDF
白菜型冬油菜与芥菜型油菜远缘杂交亲和性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何丽 孙万仓 +3 位作者 刘自刚 武军艳 赵彩霞 史鹏辉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4-69,共6页
采用蕾期人工剥蕾授粉方式,分别对白菜型冬油菜与芥菜型油菜进行种内、种间杂交,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杂交后的花粉-柱头组织,同时用TTC染色法检测花粉活力,分析亲和性。结果表明,白菜型冬油菜品种内姊妹交、白菜型冬油菜种内不同品种杂交... 采用蕾期人工剥蕾授粉方式,分别对白菜型冬油菜与芥菜型油菜进行种内、种间杂交,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杂交后的花粉-柱头组织,同时用TTC染色法检测花粉活力,分析亲和性。结果表明,白菜型冬油菜品种内姊妹交、白菜型冬油菜种内不同品种杂交、芥菜型油菜与白菜型冬油菜种间杂交、白菜型与芥菜型油菜种间杂交亲和指数依次为0.350、0.117、0.113、0.037;试验中不同处理的花粉-柱头互作难易程度表现为白菜型冬油菜品种内姊妹交>白菜型冬油菜种内不同品种杂交>芥菜型油菜与白菜型冬油菜种间杂交>白菜型与芥菜型油菜种间杂交;花粉活力鉴定结果与花粉-柱头互作难易程度次序基本相似。白菜型冬油菜与芥菜型油菜正反交的亲和性,以芥菜型油菜作为母本亲和指数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型油菜 白菜型冬油菜 远缘杂交 杂交亲和性
下载PDF
小麦×羊草远缘杂交的受精和胚胎发育 被引量:3
9
作者 雷和田 赵云云 +1 位作者 王景林 杨才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9-32,共4页
对小麦(TriticumaestivunL)和羊草(LeymuschinensisT.)杂交的受精和胚胎发育进行了研究。羊草花粉在小麦柱头上萌发较好,花粉管能顺利穿过柱头,进入胚囊。在检查过的310个子房中,17个(... 对小麦(TriticumaestivunL)和羊草(LeymuschinensisT.)杂交的受精和胚胎发育进行了研究。羊草花粉在小麦柱头上萌发较好,花粉管能顺利穿过柱头,进入胚囊。在检查过的310个子房中,17个(5.5%)发生了双受精,产生了胚和胚乳;2个(0.65%)发生了单卵受精,只产生胚而无胚乳;7个(2.26%)发生了单极核受精,只产生胚乳而无胚。小麦×羊草虽然受精率为8.41%,但最后结实率很低,若利用胚培养技术对杂种胚进行早期离体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羊草 远缘杂交 胚胎发育
下载PDF
小麦×玉米的受精作用和胚胎发育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景林 孙敬三 +4 位作者 路铁刚 方仁 崔海瑞 程书增 杨才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1年第9期674-679,共6页
对栽培小麦'康选9号'和超甜玉米'SS7700'杂交后的受精作用和胚胎发育进行了研究。在经玉米花粉授粉的180个小麦子房中,34个(占18.9%)发生了双受精,具有胚和胚乳;46个(占25.6%)只发生了卵细胞单受精,形成了胚而无胚乳;12... 对栽培小麦'康选9号'和超甜玉米'SS7700'杂交后的受精作用和胚胎发育进行了研究。在经玉米花粉授粉的180个小麦子房中,34个(占18.9%)发生了双受精,具有胚和胚乳;46个(占25.6%)只发生了卵细胞单受精,形成了胚而无胚乳;12个(占6.7%)只发生了极核受精,形成了胚乳而无胚。以'中国春'小麦为母本(父本相同)的对照中,观察了192个子房,相应的数字为23(12.0%);30(15.6%)和2(1.0%)。表明我国栽培小麦'康选9号'和玉米杂交的受精率(51.2%)和成胚率(44.5%)都比国外做这类杂交惯用的模式小麦品种'中国春'显著要高,后者和玉米杂交的受精率和成胚率分别为28.6%和27.6%。观察发现'康选9号'小麦和玉米杂交后形成的胚和胚乳的核型极不稳定,其中来自玉米的染色体在合子和胚乳核的早期分裂中很快被排除,最后产生的是单倍体小麦胚。讨论了这一方法在小麦单倍体诱导和玉米基因(包括玉米可转移因子)向小麦转移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受精 胚胎 发育
下载PDF
新型饲草玉淇淋58的性状、遗传及饲草潜力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华雄 程明军 +9 位作者 苏月贵 李志龙 蒋维明 张红芬 郑名敏 荣廷昭 周树峰 吴元奇 曹墨菊 唐祈林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57-163,共7页
多色基因组原位杂交(multi-color 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McGISH)鉴定结果表明,MTPP-58有58条染色体,其中11条染色体来自玉米,28条染色体来自四倍体多年生大刍草,17条染色体来自指状摩擦禾和2条玉米与四倍体多年生大刍草易位的... 多色基因组原位杂交(multi-color 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McGISH)鉴定结果表明,MTPP-58有58条染色体,其中11条染色体来自玉米,28条染色体来自四倍体多年生大刍草,17条染色体来自指状摩擦禾和2条玉米与四倍体多年生大刍草易位的染色体。2012-2013年对MTPP-58的饲草产量、品质、越冬率以及繁殖特性研究表明,第1年鲜、干草产量分别为93.845t/hm2和22.083t/hm2,第2年鲜、干草产量分别为82.851t/hm2和14.394t/hm2;粗蛋白(CP)为10.48%,干茎叶比为0.71,越冬率为100%。MTPP-58下部茎干扦插成活率为51.69%,分株成活率为95.50%。多种属聚合远缘杂交创制的MTPP-58聚合了玉米、大刍草、摩擦禾的优良特性,植株根系发达,生长繁茂,分蘖和抗寒性强,生产性能优,可无性繁殖,是一种多种属间杂交创制的新型多年生饲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四倍体多年生大刍草 摩擦禾 玉淇淋草 远缘杂交
下载PDF
小麦×长穗偃麦草的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 被引量:4
12
作者 丁春邦 周永红 胡超 《植物学通报》 CSCD 1998年第5期56-59,共4页
用石蜡切片法,对小麦(Triticumaestivum)和长穗偃麦草(Elytrigiaelongata)杂交的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长穗偃麦草花粉在小麦柱头上萌发良好,花粉管可顺利长入花柱和胚囊。... 用石蜡切片法,对小麦(Triticumaestivum)和长穗偃麦草(Elytrigiaelongata)杂交的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长穗偃麦草花粉在小麦柱头上萌发良好,花粉管可顺利长入花柱和胚囊。观察的170个小麦子房中,1765%发生了双受精,产生了胚和胚乳;941%发生了单卵受精,只产生胚而无胚乳;471%发生了单极核受精,只产生胚乳而无胚;总受精率为3177%;成胚率为2706%。由于胚乳的缺乏或发育异常及败育,最终难以获得有生活力的种子。为小麦与长穗偃麦草远缘杂交提供了细胞胚胎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长穗偃麦草 远缘杂交 受精 胚胎发育
下载PDF
小麦×玉米杂交后代的农艺性状变异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子宁 郭北海 +4 位作者 方仁 孙敬三 路铁刚 刘辉 王景林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6,共6页
从5个组合的小麦×玉米杂交后代中筛选出42个变异株系与其小麦亲本作比较,这些株系在株高、有效穗数、穗长、穗粒数、粒重、成熟期及抗病性等性状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且这些变异是双向性的;从这些变异株系中筛选出了一些植... 从5个组合的小麦×玉米杂交后代中筛选出42个变异株系与其小麦亲本作比较,这些株系在株高、有效穗数、穗长、穗粒数、粒重、成熟期及抗病性等性状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且这些变异是双向性的;从这些变异株系中筛选出了一些植株较矮、高抗白粉病、农艺性状好的株系,可以作为优良的育种亲本材料。证明小麦×玉米杂交途径在小麦单倍体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远缘杂交 农艺性状 变异
下载PDF
冬油菜远缘杂交亲和性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钱武 李学才 +5 位作者 孙万仓 董红业 张树娟 刘海卿 杨建胜 马骊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027-2033,共7页
为研究白菜型、芥菜型和甘蓝型冬油菜之间远缘杂交的亲和性,本试验通过测定52个冬油菜组合远缘杂交的结角率、亲和指数、花粉活力、花粉-柱头互作情况,分析冬油菜远缘杂交的亲和性。由52个冬油菜远缘杂交组合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类... 为研究白菜型、芥菜型和甘蓝型冬油菜之间远缘杂交的亲和性,本试验通过测定52个冬油菜组合远缘杂交的结角率、亲和指数、花粉活力、花粉-柱头互作情况,分析冬油菜远缘杂交的亲和性。由52个冬油菜远缘杂交组合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冬油菜做母本时其亲和性表现为,芥菜型冬油菜×白菜型冬油菜>芥菜型冬油菜×甘蓝型冬油菜>白菜型冬油菜×芥菜型冬油菜>甘蓝型冬油菜×芥菜型冬油菜。花粉活力的大小依次为,芥菜型冬油菜×白菜型冬油菜>芥菜型冬油菜×甘蓝型冬油菜>白菜型冬油菜×芥菜型冬油菜>甘蓝型冬油菜×芥菜型冬油菜。花粉-柱头互作分析得到,芥菜型冬油菜×白菜型冬油菜杂交组合和芥菜型冬油菜×甘蓝型冬油菜杂交组合母本柱头上黏着的花粉最多,亲和性最高,花粉停留的时间也最短,花粉萌发速度最快。白菜型冬油菜×芥菜型冬油菜杂交组合次之。而甘蓝型冬油菜×芥菜型冬油菜杂交组合母本柱头上黏着有极少数的花粉,并且粘着在柱头上花粉停留时间最长,萌发速度最慢,在荧光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量的胼胝质。因此,冬油菜远缘杂交时,当芥菜型冬油菜做母本时亲和性最高,白菜型冬油菜做母本亲和性次之,甘蓝型冬油菜做母本亲和性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缘杂交 结角率 亲和指数 花粉活力
下载PDF
小麦异源2号、中国春与球茎大麦远缘杂交的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 被引量:4
15
作者 胡超 周永红 +2 位作者 丁春邦 杨瑞武 周绍莉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951-954,共4页
用石蜡切片法,对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异源2 号、中国春与球茎大麦(Hordeum bulbosum L.)远缘杂交受精过程和早期胚胎发育进行了比较观察.实验表明,仅具1对Kr基因的异源2 号... 用石蜡切片法,对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异源2 号、中国春与球茎大麦(Hordeum bulbosum L.)远缘杂交受精过程和早期胚胎发育进行了比较观察.实验表明,仅具1对Kr基因的异源2 号和具3 对Kr基因的中国春与球茎大麦杂交,其受精和胚胎发育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为小麦与球茎大麦远缘杂交提供了细胞胚胎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球茎大麦 远缘杂交 受精 胚胎发育
下载PDF
化学杀雄剂SQ-1和阿拉伯葡聚糖蛋白对小麦品种间杂交及远缘杂交成胚率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坤杨 张伟 +5 位作者 张双喜 刘宏伟 王轲 杜丽璞 林志珊 叶兴国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4824-4832,共9页
【目的】探究化学杀雄剂SQ-1对小麦品种间、小麦与近缘植物间、小麦与远缘植物间杂交成胚率的影响,以及阿拉伯葡聚糖蛋白对小麦与玉米杂交成胚率和得苗率的影响。研究结果对于合理选用小麦杂交方式,提高小麦杂交结实率和利用玉米诱导小... 【目的】探究化学杀雄剂SQ-1对小麦品种间、小麦与近缘植物间、小麦与远缘植物间杂交成胚率的影响,以及阿拉伯葡聚糖蛋白对小麦与玉米杂交成胚率和得苗率的影响。研究结果对于合理选用小麦杂交方式,提高小麦杂交结实率和利用玉米诱导小麦单倍体植株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在小麦拔节期喷施化学杀雄剂SQ-1,开花期分别授以小麦花粉和远缘植物(黑麦、玉米)花粉,并在小麦授玉米花粉后的处理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阿拉伯葡聚糖蛋白(arabinogalactan proteins,AGP),对小麦与玉米杂交后产生的幼胚进行离体拯救培养,统计授粉小花数、接种幼胚数、膨大颖果数、结实粒数、萌发单倍体幼胚数和单倍体植株数,计算结实率、颖果膨大率、成胚率、萌发率和成苗率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合细胞学观察结果,研究SQ-1对小麦品种间杂交及远缘杂交结实性的影响,以及AGP对小麦单倍体胚诱导率的影响。【结果】在不同小麦品种间杂交中SQ-1处理结实率19.8%—83.3%,人工去雄的结实率为69.4%—93.0%,SQ-1对不同品种的影响不同,Fielder对SQ-1的反应比较敏感;在中国春与兰州黑麦杂交中,SQ-1处理的结实率为65.5%,人工去雄处理的结实率为78.8%,两种处理方式产生的F1杂种的染色体数均为28条;在不同小麦品种与玉米品种郑单58杂交中,SQ-1处理小麦单倍体胚的成胚率为1.11%—1.41%,人工去雄小麦单倍体胚的成胚率为2.38%—14.29%;在小麦与玉米杂交后的处理液中添加0.5—2.0 g·L-1 AGP一定程度地提高了小麦单倍体胚获得率和成苗率。另外,在玉米花粉诱导的单倍体胚离体培养过程中,发现13.07%的胚发育出了2—6株苗;显微镜观察发现,玉米花粉诱导后18 d左右小麦单倍体胚上出现了多个突起,这些突起在离体培养条件下进一步发育为形态健全的小植株,其染色体数目均为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化学杀雄剂SQ-1 阿拉伯葡聚糖蛋白 小麦品种间杂交 远缘杂交 单倍体胚
下载PDF
基于改进差分进化算法的压力机杆系参数优化 被引量:4
17
作者 段伟 徐斌 《机械设计与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共5页
针对八连杆机构压力机滑块下行速度影响工件加工质量与机器工作效率的问题,根据滑块工作特性与具体的约束条件,构建优化目标的数学模型,并提出一种改进的约束差分进化算法对此模型进行求解。该算法学习生物遗传学,引进优质基因模型提高... 针对八连杆机构压力机滑块下行速度影响工件加工质量与机器工作效率的问题,根据滑块工作特性与具体的约束条件,构建优化目标的数学模型,并提出一种改进的约束差分进化算法对此模型进行求解。该算法学习生物遗传学,引进优质基因模型提高各代初始种群质量,并引入远缘杂交提升交叉群体的多样性与进化速度。优化结果降低了八连杆压力机的速度波动,稳定了加速度方向变化,提高了压力机的工作效率,并验证了改进算法在机械优化设计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连杆机构 约束差分进化算法 优质基因 远缘杂交 机械优化
原文传递
染色体工程在杂交小麦育种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青 何梓铭 +1 位作者 王利彬 亓增军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6期3129-3139,共11页
全球气候变暖和人口增长对小麦生产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杂交小麦可以综合双亲有利性状,提高小麦抗生物和非生物胁迫能力,实现小麦高产、稳产、优质和绿色生产.但是,目前杂交小麦育种由于缺乏简单、绿色、实用的制种系统和强优势杂交组合... 全球气候变暖和人口增长对小麦生产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杂交小麦可以综合双亲有利性状,提高小麦抗生物和非生物胁迫能力,实现小麦高产、稳产、优质和绿色生产.但是,目前杂交小麦育种由于缺乏简单、绿色、实用的制种系统和强优势杂交组合尚难以大规模产业化.基于基因工程创制的第三代玉米、水稻杂交制种系统为杂交小麦制种系统研发提供了重要启发.相比于玉米和水稻,小麦染色体工程曾创制出一批小麦异染色体系和非整倍体,其中有些染色体、端体或易位系携有蓝粒、毛颈、非蜡质等植株或种子标记基因以及育性恢复基因可以直接用于某些不育基因的保持,其他一些特定染色体可采用基因工程等技术,仅需要向其导入有限的种子标记基因或恢复基因,即可实现对现有核不育系和细胞质不育系的升级改造,简化不育系的保持和繁殖,创制简单、绿色和实用的新型杂交小麦制种系统.本文简要综述了染色体工程在小麦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及新型杂交小麦制种系统创制中的应用进展,并对杂交小麦育种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综合染色体工程与基因工程创制第三代杂交小麦制种系统进行了讨论与展望,为杂交小麦育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蓝标型雄性不育系 杂交小麦制种技术 远缘杂交
原文传递
“J-11”和“中国春”与黑麦杂种胚胎发育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丁春邦 胡超 周永红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119-122,共4页
对小麦商亲和品系"J-11"和"中国春"与黑麦远缘杂交的受精作用和胚胎发育进行了比较研究。黑麦花粉能在小麦柱头上萌发,花粉管可顺利长入花柱和胚囊。"J-11"已授粉的192个子房中,91.12%既形成胚又形... 对小麦商亲和品系"J-11"和"中国春"与黑麦远缘杂交的受精作用和胚胎发育进行了比较研究。黑麦花粉能在小麦柱头上萌发,花粉管可顺利长入花柱和胚囊。"J-11"已授粉的192个子房中,91.12%既形成胚又形成胚乳,2.08%只形成胚,1.04%只形成胚乳,总受精率为94.24%,成胚率为93.20%。而"中国春"授粉的192个子房中,相应的数据是80.21%、4.17%。2.60%、86.%%和84.38%。表明"J-11"比"中国春"与黑麦的可杂交性明显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11 中国春 黑麦 远缘杂交 胚胎发育
下载PDF
Molecular evidence on maize specific DNA fragment transferred into wheat through sexual hybridization
20
作者 陈纯贤 朱立煌 孙敬三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1998年第2期126-132,共7页
Nearly 100 maize specific repeated DNA clones were screened from a maize random genomic library, and used for RFLP analysis of two wheat DH populations from wheat and maize crosses. The result showed that a maize frag... Nearly 100 maize specific repeated DNA clones were screened from a maize random genomic library, and used for RFLP analysis of two wheat DH populations from wheat and maize crosses. The result showed that a maize fragment in clone MR64 was transferred into two wheat DH lines, i.e. No.18 in common wheat DHs and No.15 in persicum wheat DHs, in which strong hybridization signals were detected. It is first proved at DNA level that some maize specific DNA can be transferred into wheat DH progenies through fertilization at low frequency. Sequencing revealed that the size of the cloned insert DNA is 695 bp, containing 58% A+T. Southern hybridization to maize genome with several restriction enzymes indicated that MR64 is a dispersed repeat with 2-3 dominant tandem units. Its sequence structure, methylation pattern, copy number and chromosomal distribution were also determined. The possible mechanism of alien DNA transfer was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EAT MAIZE wide crosses doubled HAPLOID (DH) repeated DNA RFLP.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