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1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轮径差对车辆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55
1
作者 池茂儒 张卫华 +2 位作者 曾京 金学松 朱旻昊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5-70,共6页
通过对有轮径差的转向架进行受力分析,理论推断出由于轮径差的存在而改变轮对的对中平衡位置,进而改变轮轨接触关系,影响车辆系统的稳定性。根据轮径差的大小将轮径差对车辆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划分为易稳定区、欠稳定区和亚稳定区。在易... 通过对有轮径差的转向架进行受力分析,理论推断出由于轮径差的存在而改变轮对的对中平衡位置,进而改变轮轨接触关系,影响车辆系统的稳定性。根据轮径差的大小将轮径差对车辆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划分为易稳定区、欠稳定区和亚稳定区。在易稳定区内,车辆系统的稳定性较高,而且不易发生轮对偏磨;在欠稳定区内,车辆系统的稳定性较差而且容易发生踏面偏磨;在亚稳定区内,虽然车辆系统的稳定性也比较高,但容易发生轮缘偏磨。运用数字仿真对理论推断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理论推断是正确的。为了提高车辆系统的稳定性和减轻车轮的磨耗,应尽量减小轮径差,使车辆经常运行于易稳定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道车辆 轮对 转向架 轮径差 稳定性
下载PDF
轮径差对行车安全性的影响 被引量:37
2
作者 池茂儒 张卫华 +2 位作者 曾京 金学松 朱旻昊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9-22,共4页
分析了具有轮径差转向架的运动状态,建立了车辆动力学模型,以某高速车辆在直线上运行为例,采用德国低干扰谱,选择车辆运行速度为300 km·h-1,研究了轮径差对行车安全性的影响趋势,对比了转向架前后轮对同相轮径差与反相轮径差的影... 分析了具有轮径差转向架的运动状态,建立了车辆动力学模型,以某高速车辆在直线上运行为例,采用德国低干扰谱,选择车辆运行速度为300 km·h-1,研究了轮径差对行车安全性的影响趋势,对比了转向架前后轮对同相轮径差与反相轮径差的影响程度。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的轮径差都会影响行车安全性,随着轮径差的增大,车辆运行安全性指标逐渐变差,反相轮径差对行车安全性影响较大,同相轮径差的影响较小。由此可知,在实际检修中应尽量减小轮对的轮径差,尤其应严格控制转向架前后轮对反相轮径差到允许范围之内,以保证车辆系统的行车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道车辆 转向架 轮对 轮径差 安全性
下载PDF
单轮对脱轨试验及其理论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卫华 薛弼一 +1 位作者 吴学杰 胡柳嘉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9-44,共6页
介绍了在滚动振动试验台进行的单轮对脱轨试验的试验系统、试验过程和试验结果,同时利用仿真计算,对单轮对试验进行理论计算,并就单轮对脱轨问题进行探讨,提出轮载荷减载率是引起脱轨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轮载荷减载率 机车试验 单轮 脱轨 轮对 试验
下载PDF
铁道车辆运行安全评判的轮对爬轨脱轨准则 被引量:19
4
作者 曾京 关庆华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5,共5页
为了掌握车辆爬轨脱轨机理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了轮对的三维空间受力,推导了轮轨横向力和垂向力比值的一般表示式,假设车轮在达到最大轮缘接触角时为脱轨的临界状态,并认为这时轮轨间出现完全摩擦滑动,导出了不考虑轮对摇头角的临界脱... 为了掌握车辆爬轨脱轨机理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了轮对的三维空间受力,推导了轮轨横向力和垂向力比值的一般表示式,假设车轮在达到最大轮缘接触角时为脱轨的临界状态,并认为这时轮轨间出现完全摩擦滑动,导出了不考虑轮对摇头角的临界脱轨判别的二维准则与考虑轮对摇头角和轮轨蠕滑率效应的三维脱轨判别准则,给出了轮轴脱轨系数的定义,采用轮轴脱轨系数和轮重减载率进行脱轨的判别。仿真计算结果表明:二维脱轨判别准则与三维准则相比偏于保守;摇头角越小甚至变负,越有利于防止脱轨,摇头角越大,三维准则的临界脱轨曲线越接近于二维准则的;减小轮轨摩擦系数与增大轮缘角均有利于防止脱轨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轮对 爬轨脱轨准则 轮轴脱轨系数 轮重减载率
下载PDF
两种型面轮轨滚动接触蠕滑率/力的比较 被引量:14
5
作者 温泽峰 金学松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82-89,共8页
本文从数值方面详细分析了两种型面轮对和轨道在滚动接触过程的接触几何、蠕滑率和蠕滑力。在利用Kalker三维弹性体非赫兹滚动接触理论进行轮轨蠕滑力分析时,首先利用有限元方法确定了因轮轨的弹性变形而引起轮轨接触点处的弹性位移差... 本文从数值方面详细分析了两种型面轮对和轨道在滚动接触过程的接触几何、蠕滑率和蠕滑力。在利用Kalker三维弹性体非赫兹滚动接触理论进行轮轨蠕滑力分析时,首先利用有限元方法确定了因轮轨的弹性变形而引起轮轨接触点处的弹性位移差。并利用弹性位移差修正Kalker理论中由Boussinesq和Cerruti公式确定的力和位移的影响系数,使本文的数值过程能考虑到轮轨结构变形对轮轨接触斑的影响。通过计算分析可知,在轮对运动状态相同的情况下,磨耗型轮对和轨道之间的力学行为与锥型轮对和轨道之间的力学行为相比,存在较大差异。数值结果有助于进一步分析轮轨之间的磨耗、滚动接触疲劳和轮轨使用寿命,为采取相应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发现目前我国铁路所采用的1/40轨底坡与目前正在全面推广使用的磨耗型轮对不是处于最佳匹配状态,有待进一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对 轨道 滚动接触 蠕滑率 蠕滑力 列车安全
下载PDF
轮对稳态脱轨准则的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曾京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5-19,共5页
通过进行轮对的受力分析,导出了轮对临界脱轨的两个准则,一个为假设轮轨间出现摩擦滑动的经典脱轨表达式,另一个为考虑轮轨间蠕滑力效应的近似解析表达式。实例计算表明,经典方法的计算结果比近似解析方法保守,采用本文提出的解析... 通过进行轮对的受力分析,导出了轮对临界脱轨的两个准则,一个为假设轮轨间出现摩擦滑动的经典脱轨表达式,另一个为考虑轮轨间蠕滑力效应的近似解析表达式。实例计算表明,经典方法的计算结果比近似解析方法保守,采用本文提出的解析表达式进行脱轨的判断更为合理。通过计算还得知,减小轮轨摩擦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对 稳态 脱轨 判断准则
下载PDF
轨距对机车车辆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罗世辉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6-60,共5页
基于惯性力与轮对蛇行频率及波长间的关系,研究轨距对机车车辆稳定性的影响,并通过对各种轨距下单轮对走行部和转向架式走行部的特征值计算,验证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对于单轮对走行部,轨距越宽,车辆稳定性临界速度越高;对于转向架式走行... 基于惯性力与轮对蛇行频率及波长间的关系,研究轨距对机车车辆稳定性的影响,并通过对各种轨距下单轮对走行部和转向架式走行部的特征值计算,验证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对于单轮对走行部,轨距越宽,车辆稳定性临界速度越高;对于转向架式走行部,轨距越宽,机车车辆稳定性临界速度越低;采用弹性定位后,可以提高单轮对走行部的稳定性临界速度;转向架采用弹性定位之后,优化的悬挂设计可以使机车车辆达到很高的稳定性临界速度;对于转向架式走行部,速度对稳定性的影响程度与轴距的影响程度相当,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轴距增大20%,相当于其稳定性临界速度可提高20%;车轮踏面等效锥度和名义滚动圆半径对单轮对或转向架式走行部稳定性临界速度的影响与轨距的影响程度相同,锥度加大或轮径减小,均会降低机车车辆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车车辆 转向架 轮对 轨距 稳定性
下载PDF
Dynamic analysis of a high-speed train operating on a curved track with failed fasteners 被引量:19
8
作者 Li ZHOU Zhi-yun SHEN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6期447-458,共12页
A high-speed train-track coupling dynamic model i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dynamic behavior of a high-speed train operating on a curved track with failed fasteners. The model considers a high-speed train consisting of... A high-speed train-track coupling dynamic model i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dynamic behavior of a high-speed train operating on a curved track with failed fasteners. The model considers a high-speed train consisting of eight vehicles coupled with a ballasted track. The vehicle is modeled as a multi-body system, and the rail is modeled with a Timoshenko beam resting on the discrete sleepers. The vehicle model considers the effect of the end connections of the neighboring vehicles on the dynamic behavior. The track model takes into account the lateral, vertical, and torsional deformations of the rails and the effect of the discrete sleeper support on the coupling dynamics of the vehicles and the track. The sleepers are assumed to move backward at a constant speed to simulate the vehicle running along the track at the same speed. The train model couples with the track model by using a Hertzian contact model for the wheel/rail normal force calculation, and the nonlinear creep theory by Shen et al. (1984) is used for wheel/rail tangent force calculation. In the analysis, a curved track of 7000-m radius with failed fasteners is selected, and the effects of train operational speed and the number of failed fasteners on the dynamic behaviors of the train and the track are investigated in detail. Furthermore, the wheel/rail forces and derailment coefficient and the wheelset loading reduction are analyzed when the high-speed train passes over the curved track with the different number of continuously failed fasteners at different operational speeds. Through the detailed numerical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the high-speed train can operate normally on the curved track of 7000-m radius at the speeds of 200 km/h to 350 km/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speed train Ballast track Failed fastener Wheel/Rail force Derailment coefficient wheelset loading reduction
原文传递
侧风下高速列车车体与轮对的运行姿态 被引量:18
9
作者 于梦阁 张继业 张卫华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8-55,共8页
应用流体动力学理论,建立了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模型,计算了作用于高速列车车体上的气动力和气动力矩;应用多体动力学理论,建立了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在不同风向角、侧偏角与合成风速下高速列车头车车体和轮对的运行姿态。计算结... 应用流体动力学理论,建立了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模型,计算了作用于高速列车车体上的气动力和气动力矩;应用多体动力学理论,建立了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在不同风向角、侧偏角与合成风速下高速列车头车车体和轮对的运行姿态。计算结果表明:在不同侧风环境下,头车车体始终向背风侧横摆和侧滚;当风向角为90°时,车体的横向位移和侧滚角最大;当列车车速为350 km.h-1,侧风风速分别为13.8、32.6 m.s-1时,列车头车车体最大横向位移分别为74.2、171.7 mm,最大侧滚角分别为3.1°和8.4°;当列车车速为200 km.h-1,风速不小于32.6 m.s-1,且风向角为90°时,列车头车一、二位轮对均向背风侧横移,背风侧车轮易发生爬轨现象,三、四位轮对均向迎风侧横移,三位轮对迎风侧车轮易发生爬轨现象;四位轮对的横移量和摇头角均小于前三位轮对,相对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空气动力学 系统动力学 侧风 车体 轮对 运行姿态
原文传递
铁道车辆轮对变轨距技术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黄运华 李芾 《铁道车辆》 2002年第7期8-11,共4页
简要介绍目前克服轨距差异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及其特点 ,指出采用变轨距轮对技术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概述了国外现有的变轨距轮对发展现状 ,详细分析了铁道车辆轮对变轨距技术的要点及关键所在 。
关键词 铁道车辆 轮对 变轨距技术
下载PDF
机车轮对横动量对若干问题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唐国良 《内燃机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16,共6页
通过机车在进入曲线时轮对不同横动量与冲角和附加冲击载荷间关系的分析 ,论述了减少轮对横动量对减少轮缘磨耗、轴箱轴承烧损、抱轴承挡圈螺栓松脱裂断。
关键词 机车 轮对 横动量 冲角 轮缘磨耗 轴箱轴承 抱轴承 抱轴箱
原文传递
轨底坡对轮轨滚动接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7
12
作者 李霞 温泽峰 +1 位作者 张剑 金学松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75-480,共6页
为了探讨轨底坡与轮轨滚动接触行为的内在联系,针对高速客运专线轮轨接触状况,即轮对踏面为LMA和钢轨为国产CN60,利用改进的三维接触几何程序、Kalker的三维弹性体非赫兹滚动接触理论及其CONTACT数值程序,分析比较轨底坡对轮轨接触几何... 为了探讨轨底坡与轮轨滚动接触行为的内在联系,针对高速客运专线轮轨接触状况,即轮对踏面为LMA和钢轨为国产CN60,利用改进的三维接触几何程序、Kalker的三维弹性体非赫兹滚动接触理论及其CONTACT数值程序,分析比较轨底坡对轮轨接触几何参数、接触斑形状、接触斑滑动量、摩擦功、接触应力等的影响。通过分析计算可得,轨底坡对轮轨滚动接触行为有很大影响。尤其当轮对相对轨道横移在6mm~9mm范围内变化时,随着轨底坡从1/20到1/40的逐渐减小,轮对左右轮滚动半径差和等效锥度增大,这说明在1/40轨底坡下,轮对恢复对中的能力更好,更有利于曲线通过。1/40轨底坡对应的最大正压力、等效应力等较小,其对应的摩擦功较大。1/20轨底坡的情况刚好相反。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于LMA-CN60轮轨接触副,1/40轨底坡较1/20轨底坡的接触状态更好。数值结果为轨底坡的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对 钢轨 轨底坡 滚动接触 蠕滑力 接触应力 摩擦功
下载PDF
轮对与道岔接触问题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6
13
作者 张军 王春艳 +1 位作者 孙传喜 陆仲绩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30,共5页
针对城市轨道车辆车轮和道岔的磨耗问题,应用参变量变分原理及基于此原理的有限元参数二次规划法来求解轮对与道岔的接触问题,建立轮对与辙叉、护轨、基本轨的多体接触有限元计算模型,分析不同工况下轮对和道岔接触斑形状、内部应力以... 针对城市轨道车辆车轮和道岔的磨耗问题,应用参变量变分原理及基于此原理的有限元参数二次规划法来求解轮对与道岔的接触问题,建立轮对与辙叉、护轨、基本轨的多体接触有限元计算模型,分析不同工况下轮对和道岔接触斑形状、内部应力以及接触力的分布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由于车轮踏面与9号辙叉的型面不配合,轮对与辙叉形成两点接触,且接触斑狭长,靠近轮缘处踏面和辙叉接触斑的应力及接触力非常大,其数值远远超过材料的屈服极限,进入塑性变形阶段,这将导致车轮踏面与辙叉的磨耗严重。这一研究方法和计算结果将为道岔的合理设计以及轮对和道岔型面更好配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对 道岔 接触 有限元 二次规划法
下载PDF
考虑冲角影响的改进脱轨准则 被引量:14
14
作者 关庆华 曾京 陈哲明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4-80,共7页
根据轮对的准静态平衡方程确定车轮脱轨的临界条件。定义横向蠕滑力与法向力之比为等效摩擦系数,研究冲角和摩擦系数对脱轨临界状态时等效摩擦系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轮缘接触侧和踏面接触侧的等效摩擦系数均与冲角呈现明显的反曲函... 根据轮对的准静态平衡方程确定车轮脱轨的临界条件。定义横向蠕滑力与法向力之比为等效摩擦系数,研究冲角和摩擦系数对脱轨临界状态时等效摩擦系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轮缘接触侧和踏面接触侧的等效摩擦系数均与冲角呈现明显的反曲函数特征。通过以Boltzmann反曲函数拟和等效摩擦系数与冲角及摩擦系数的关系,提出了考虑冲角、摩擦系数及轮缘角影响的改进脱轨系数判别公式和轮重减载率公式。改进的脱轨系数判别公式不失Nadal脱轨准则的简洁性,改进的轮重减载率公式能够考虑作用于轮对上的横向力和垂向力的影响。改进公式的准确度受轮缘角和摩擦系数的影响不大,对不同的轮轨踏面配合及不同摩擦系数均可提供满意的脱轨判别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轨条件 脱轨系数 轮重减载率 准静态平衡 轮对
下载PDF
地铁车辆轮对动态检测系统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陈静 禹建伟 谭志忠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2-84,共3页
地铁车辆轮对动态检测系统采用图像与振动两种技术同时检测车轮踏面。介绍了系统中图像测量和振动测量的检测原理。该系统能对通过车辆的轮对踏面擦伤、轮缘厚度、车轮直径、轮对内距、垂直磨耗、轴温等参数进行在线自动动态检测分析,... 地铁车辆轮对动态检测系统采用图像与振动两种技术同时检测车轮踏面。介绍了系统中图像测量和振动测量的检测原理。该系统能对通过车辆的轮对踏面擦伤、轮缘厚度、车轮直径、轮对内距、垂直磨耗、轴温等参数进行在线自动动态检测分析,并报告超限车轮的超限数据及顺位等信息,为车辆预防性维修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辆 轮对 动态检测 预防修
下载PDF
车轴设计参数对轴毂配合接触压力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杨广雪 谢基龙 +2 位作者 周素霞 肖楠 谢云叶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35,共5页
在铁道车辆中,轴毂间配合的接触压力,不仅是研究微动损伤的重要参数,而且也是保证轮轴间扭矩的传递、抵抗轮轴相对运动的重要因素。本文以空心车轴和车轮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轮轴有限元模型,考虑轮轴间过盈配合,在高... 在铁道车辆中,轴毂间配合的接触压力,不仅是研究微动损伤的重要参数,而且也是保证轮轴间扭矩的传递、抵抗轮轴相对运动的重要因素。本文以空心车轴和车轮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轮轴有限元模型,考虑轮轴间过盈配合,在高应力梯度区细化网格,详细研究空心车轴轮座区的设计参数对接触压力的影响。这些参数包括过盈量、过渡圆弧半径、轮毂悬伸量、轮座与轴身直径比和空心度,以及使用条件下的摩擦系数、轮轴温度和轮对旋转速度。结果表明,过盈量对轴毂配合接触压力的影响较大,应慎重选择;过渡圆弧半径和轮毂悬伸量显著影响轴毂接触边缘的接触压力;其他设计参数对轴毂间接触应力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轴 接触 压力 过盈量 设计参数
下载PDF
关于轮对压装工艺参数优化设计的探讨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元涛 张顺启 《铁道车辆》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29-30,共2页
运用轮对的压装原理,设计了多种工况的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找出了轮对压装的最佳工艺参数。
关键词 轮对 压装 试验 参数
下载PDF
非接触测量在轮对参数检测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13
18
作者 张志峰 高岩 +1 位作者 任宇芬 苏展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125-1130,共6页
轮对作为铁路车辆重要的走行部件,对于铁路的安全运输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准确地检测出车轮轮对的几何参数非常重要。测量原理基于线激光标定的轮对参数测量方法,系统采用传统的三角法测量原理,利用一个面阵CCD(charge-coupled devi... 轮对作为铁路车辆重要的走行部件,对于铁路的安全运输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准确地检测出车轮轮对的几何参数非常重要。测量原理基于线激光标定的轮对参数测量方法,系统采用传统的三角法测量原理,利用一个面阵CCD(charge-coupled device)摄像机,获取来自被照射部分车轮表面"散射"光图像,通过图像处理,能够快速获取轮对轮辋厚度参数。而标定方法的选取对于现场的测量至关重要,通过比较选择简易快捷的一种标定方法,经现场实验研究表明,该轮对参数测量方法具有检测速度快、在线实时测量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对 线激光 三角法 非接触测量 光电系统
下载PDF
铁路车辆轮对自动检测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9
19
作者 高向东 吴乃优 +2 位作者 敖银辉 李桂华 高宇 《机车电传动》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6-39,共4页
介绍一种可自动测量铁路货车轮对参数并实现计算机自动化管理的系统,对其结构和一些关键技术作了较详细的分析。分析表明,该系统采用工业控制计算机、精密传感器、摄像机以及各种先进的测试和控制技术,对包括轮对外形尺寸、轮对踏面擦... 介绍一种可自动测量铁路货车轮对参数并实现计算机自动化管理的系统,对其结构和一些关键技术作了较详细的分析。分析表明,该系统采用工业控制计算机、精密传感器、摄像机以及各种先进的测试和控制技术,对包括轮对外形尺寸、轮对踏面擦伤、剥离以及车轴、轮对和标志板的标记等20多个参数实现动态在线测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检测精度,解决了目前轮对测量手段落后、测量误差大、劳动强度高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车辆 轮对自动检测系统 研制 计算机自动化管理 结构 在线测量
下载PDF
横风下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性能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李田 张继业 张卫华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5-60,共6页
应用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了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利用新型显式积分法求解动力学方程组,利用赫兹非线性弹性接触理论计算轮轨法向力,利用沈氏理论计算轮轨蠕滑力,编写了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计算程序,研究了轨道结构对高速列车动... 应用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了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利用新型显式积分法求解动力学方程组,利用赫兹非线性弹性接触理论计算轮轨法向力,利用沈氏理论计算轮轨蠕滑力,编写了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计算程序,研究了轨道结构对高速列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了不同横风环境下高速列车动力学性能和列车姿态。研究结果表明:当列车运行速度为350 km.h-1,横风速度为15 m.s-1时,车体最大横向加速度为0.45 m.s-2,车体最大垂向位移为24.5 mm,车体向背风侧横移80.0 mm,车体最大侧滚角为2.23°;一位轮对的最大轮重减载率接近0.80,二、四位轮对均向背风侧横移,背风侧车轮易发生爬轨现象,二位轮对的横向位移最大,为7.4 mm。在横风下,高速列车的运行安全性指标变差,车体振动加速度变化不明显,车体向背风侧横移。在所有轮对中,二位轮对最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 空气动力学 横风 运行姿态 车体 轮对 轨道结构 安全指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