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7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轮轨滚动接触疲劳问题研究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94
1
作者 金学松 沈志云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2-108,共17页
由于轮轨之间的剧烈作用 ,轮轨滚动接触疲劳的破坏现象是非常严重的。这是至今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的难题 ,而且有些破坏机理尚不清楚。轮轨接触表面的疲劳破坏不仅使铁路运营成本增大 ,而且直接危害列车的行车安全。本文详细综述了轮轨滚... 由于轮轨之间的剧烈作用 ,轮轨滚动接触疲劳的破坏现象是非常严重的。这是至今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的难题 ,而且有些破坏机理尚不清楚。轮轨接触表面的疲劳破坏不仅使铁路运营成本增大 ,而且直接危害列车的行车安全。本文详细综述了轮轨滚动接触疲劳问题在近 10年的研究进展情况 ,其中包括三维弹塑性滚动接触理论模型和数值方法、轮轨滚动接触疲劳破坏的各种因素数值分析方法和试验方法 ,以及轮轨新材料研究进展 ,涉及到近 10年来国内外发表的 10 0多篇重要文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车辆 轮轨 滚动接触 疲劳
下载PDF
轮轨滚动接触力学的发展 被引量:46
2
作者 金学松 沈志云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3-46,共14页
轮轨滚动接触力学主要研究轮轨滚动接触过程中的作用行为.由于其研究的复杂性,目前在该领域的研究已基本形成既独立又关联的六个分支,它们分别是轮轨滚动接触蠕滑率/力理论、轮轨粘着、接触表面波浪形磨损、轮轨滚动疲劳、脱轨和轮... 轮轨滚动接触力学主要研究轮轨滚动接触过程中的作用行为.由于其研究的复杂性,目前在该领域的研究已基本形成既独立又关联的六个分支,它们分别是轮轨滚动接触蠕滑率/力理论、轮轨粘着、接触表面波浪形磨损、轮轨滚动疲劳、脱轨和轮轨噪音.本文综述了这几个方面研究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由于轮轨滚动接触作用的研究又是以轮轨滚动接触蠕滑率/力理论为基础的,故本文着重评述目前常用于车辆/轨道动力学和轮轨关系研究中几个经典滚动接触理论模型的优缺点根据实际工程中轮轨作用存在的严重问题,并提出轮轨滚动接触理论及其试验在今后的研究方向和所要考虑的有关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接触 轮轨作用 蠕滑率/力 赫兹接触 车辆动力学
下载PDF
轮轨滚动接触疲劳现象分析 被引量:51
3
作者 金学松 张继业 +1 位作者 温泽峰 李芾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50-257,共8页
论述轮轨滚动接触疲劳破坏的几种典型现象 ,定性地分析它们的起因和发展过程。介绍我国部分铁路现场轮轨接解表面的疲劳破坏调查情况 ,给出由非赫兹滚动接触理论分析计算的我国铁路轮轨接触表面作用力分布情况。计算结果表明我国铁路轮... 论述轮轨滚动接触疲劳破坏的几种典型现象 ,定性地分析它们的起因和发展过程。介绍我国部分铁路现场轮轨接解表面的疲劳破坏调查情况 ,给出由非赫兹滚动接触理论分析计算的我国铁路轮轨接触表面作用力分布情况。计算结果表明我国铁路轮轨接触表面疲劳现象如此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轮轨型面不配匹和轨底坡设置不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车 车辆 轮轨 塑性变形 滚动接触疲劳
下载PDF
轮轨关系研究中的力学问题 被引量:52
4
作者 金学松 张雪珊 +2 位作者 张剑 孙丽萍 王生武 《机械强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08-418,共11页
简单论述世界铁路发展状况和铁路交通运输的优越性。详细论述轮轨关系的研究问题,其研究包含轮轨滚动接触作用和稳定性问题、轮轨粘着和强度、接触表面磨损和滚动接触疲劳破坏、轮轨噪声、轮轨蠕滑率力理论和轮轨三维弹塑性滚动接触问... 简单论述世界铁路发展状况和铁路交通运输的优越性。详细论述轮轨关系的研究问题,其研究包含轮轨滚动接触作用和稳定性问题、轮轨粘着和强度、接触表面磨损和滚动接触疲劳破坏、轮轨噪声、轮轨蠕滑率力理论和轮轨三维弹塑性滚动接触问题。在这些问题研究中,蕴涵十分复杂的力学和强度问题。文中就这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及问题研究的难点进行讨论,并分析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轨系统 滚动接触 力学 脱轨 粘着 滚动接触疲劳 波浪形磨损 噪声
下载PDF
动车组车体异常弹性振动原因及抑制措施研究 被引量:42
5
作者 李凡松 王建斌 +1 位作者 石怀龙 邬平波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78-188,共11页
动车组车体正常运营状态下可以保持十分优异的动力学性能,给乘客创造舒适的出行环境,但在偶然情况下也会出现异常弹性振动,也被称为抖车问题,严重影响车辆运行品质。基于线路实测车轮和钢轨外形,建立考虑弹性车体的动车组刚柔耦合动力... 动车组车体正常运营状态下可以保持十分优异的动力学性能,给乘客创造舒适的出行环境,但在偶然情况下也会出现异常弹性振动,也被称为抖车问题,严重影响车辆运行品质。基于线路实测车轮和钢轨外形,建立考虑弹性车体的动车组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仿真再现了动车组车体异常弹性振动现象,并对异常振动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动车组车轮与钢轨匹配关系异常,轮对等效锥度达到0.65,导致转向架蛇行运动频率达到9~10 Hz,与动车组车体一阶菱形模态频率接近,是引发车体产生异常振动的原因。基于此原因,改善轮轨匹配条件、提升车体一阶菱形模态频率和控制转向架蛇行运动相位关系是抑制异常弹性振动的三大方向。通过仿真分析发现,打磨钢轨和镟修车轮均能改善轮轨匹配关系,进而有效解决抖车问题;提升车体一阶菱形模态频率可将转向架蛇行运动频率与车体弹性模态频率分隔开,从而降低车体异常弹性振动;另外,使前后转向架反相位蛇行运动也可以避免激发车体一阶菱形模态。最终建议对异常振动线路轨道进行打磨处理;对于新设计高速动车组车体,建议提升车体一阶菱形模态频率,以提升了动车组车体对磨耗车轮和异常线路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车组 抖车 蛇行运动 轮轨接触 弹性振动 抑制措施
原文传递
轮轨接触力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18
6
作者 沈志云 张卫华 +2 位作者 金学松 曾京 张立民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4,共14页
本文论述了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近几年来在轮轨接触力学及其应用研究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其中包括Kalker三维弹性体非Hertz滚动接触理论的全尺寸模型试验验证、高速动态轮轨蠕滑力的试验研究、基于理论和数值方法的轮... 本文论述了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近几年来在轮轨接触力学及其应用研究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其中包括Kalker三维弹性体非Hertz滚动接触理论的全尺寸模型试验验证、高速动态轮轨蠕滑力的试验研究、基于理论和数值方法的轮轨接触表面粗糙度和污染影响的分析、高速粘着和脱轨试验研究及其机理分析 ,对钢轨的波磨现象也作了论述 ,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轨接触力学 研究进展 铁路 滚动接触 蠕滑率 粘着 脱轨 波浪型磨损
下载PDF
高速铁路列车-线路-桥梁耦合振动及列车走行性研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高芒芒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5-138,共4页
Due to extensitve application of bridge structure on high speed railway line, it is necessary to consider comprehensively the common effect of the train, the track and the bridge. By forming an integrated large system... Due to extensitve application of bridge structure on high speed railway line, it is necessary to consider comprehensively the common effect of the train, the track and the bridge. By forming an integrated large system including the car and locomotive system, track system, bridge structure system and making use the interaction of the wheel/rail as the ″link″ between these systems, the study focuses on the coupling dynamic analysis of the train, the track and the bridge. Based on the summary and digestion of the predecessor′s research experiences, 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coupling vibration of the train, the track and the bridge structure system on the high speed railway line. It covers the following: 1. Establishment of a more completed dynamic analysis model for cars and locomotives: the four axle car with two level suspension is used for the study and a space vibration analysis model constituting of such rigid bodies as carbody, bogie frame and wheelset is built. There are totally 31 degree of freedom, i e, 5 for the carbody and the front and rear bogie respectively, including horizontal movement, bounce, roll, pitch and yaw, 4 for each wheelset, including horizontal movement, bounce, roll and yaw. In the wheelset movement equation, the previous assumption that the wheelset always keep rigid contact with track in the car bridge coupling analysis has been corrected. The wheelset is allowed to leave the track, i e, ″jump on rail″. The degree of freedom of the wheelset has increased from horizontal movement and yaw, 2 in total, to horizontal movement, bounce, roll, and yaw, 4 in total. The degree of freedom for the car model has increased from 23 to 31. 2.Establishment of track structure dynamic analysis model of the multi layer supporting system aiming at ballasted track bridge of multiple spans for the first tim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yp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track structure and their models and aiming at the most common used ballasted track, the study selected the continuous elastic Eu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走行性 高速铁路 桥梁结构 线路结构 耦合振动 轨道不平顺 轮轨接触关系 蠕滑理论
下载PDF
轮轨接触关系计算方法 被引量:21
8
作者 倪平涛 王开文 +1 位作者 张卫华 池茂儒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13,共4页
为了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仿真中能更真实反映轮轨接触状态,利用迹线法原理和轨廓分区法,在考虑轮对的横移、浮沉、摇头、侧滚和左右钢轨的横移、浮沉、侧滚的条件下,分别计算轨顶和轨侧区域与车轮的最小轮轨间隙量,以此来判断轮轨的... 为了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仿真中能更真实反映轮轨接触状态,利用迹线法原理和轨廓分区法,在考虑轮对的横移、浮沉、摇头、侧滚和左右钢轨的横移、浮沉、侧滚的条件下,分别计算轨顶和轨侧区域与车轮的最小轮轨间隙量,以此来判断轮轨的真实接触状态:正常的一点接触、非正常的一点接触、两点接触和车轮完全悬浮,并根据非线性赫兹接触理论分别求得两接触点处的轮轨法向力。轮轨接触关系仿真结果表明根据轮轨接触关系计算方法得出的轮轨接触关系符合车辆在实际线路上的运行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轮轨接触 轨廓分区 全面计算 轮轨法向力
下载PDF
轮轨接触应力的有限元计算 被引量:19
9
作者 张澎湃 井秀海 《铁道车辆》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8,共5页
为了得到精确的数值解,应用弹塑性理论及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对轮轨接触应力进行了有限元计算,同时对建模、单元选择、网格划分、参数确定等计算过程进行了说明,得到了不同轴重(1t^30t)时轮轨塑性区尺寸、接触斑形状、Mises当量应力最... 为了得到精确的数值解,应用弹塑性理论及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对轮轨接触应力进行了有限元计算,同时对建模、单元选择、网格划分、参数确定等计算过程进行了说明,得到了不同轴重(1t^30t)时轮轨塑性区尺寸、接触斑形状、Mises当量应力最大值及轮轨接触面压应力随轴重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轨关系 接触应力 有限元法 弹塑性变形
下载PDF
轮轨三维弹塑性接触应力的算法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焱 孔祥安 +3 位作者 金学松 刘坤芳 曹里民 余雷 《力学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3-27,共5页
轮轨三维弹塑性接触应力的计算是研究轮轨接触疲劳的前提.本文首次将CONTACT程序与有限元方法相结合,考虑钢轨的真实几何形状和边界条件,形成了统一的轮轨滚动接触算法和软件CMEF;快速、有效地计算钢轨中真实的弹塑性应... 轮轨三维弹塑性接触应力的计算是研究轮轨接触疲劳的前提.本文首次将CONTACT程序与有限元方法相结合,考虑钢轨的真实几何形状和边界条件,形成了统一的轮轨滚动接触算法和软件CMEF;快速、有效地计算钢轨中真实的弹塑性应力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 轮轨接触 接触应力 算法 弹塑性
下载PDF
地铁车轮磨耗对轮轨接触特性及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2
11
作者 陆文教 陶功权 +3 位作者 王鹏 付青云 关庆华 温泽峰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22-231,共10页
对某地铁线路轮轨磨耗进行测试,分析实测型面与CN60钢轨匹配的轮轨接触几何关系,并利用Kalker三维弹性体非赫兹滚动接触理论对轮轨接触力学特性进行分析。利用UM多体动力学软件建立某B型地铁车辆动力学仿真模型,分析轮轨磨耗对车辆动力... 对某地铁线路轮轨磨耗进行测试,分析实测型面与CN60钢轨匹配的轮轨接触几何关系,并利用Kalker三维弹性体非赫兹滚动接触理论对轮轨接触力学特性进行分析。利用UM多体动力学软件建立某B型地铁车辆动力学仿真模型,分析轮轨磨耗对车辆动力学性能及轮轨接触损伤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线路车轮踏面磨耗较均匀,存在明显轮缘磨耗现象。不同运行里程下实测车轮踏面外形基本相似,导致车轮磨耗对轮轨接触几何关系、轮轨接触力学特性及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较小。实测轮轨匹配下的动力学性能略有下降。随着运行里程增大磨耗指数变化不大,表明车轮磨耗稳定。车轮磨耗后表面疲劳指数大于标准型面,出现滚动接触疲劳的可能性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轮磨耗 轮轨接触 动力学仿真 磨耗指数 滚动接触疲劳
原文传递
轮轨接触温升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6
12
作者 裴有福 金元生 温诗铸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8-58,共11页
分析了轮轨接触的接触温升。结果表明,在正常接触工况和较大滑滚比条件下,轮轨接触温升可达到可观数值。
关键词 轮轨接触 有限元分析 铁路 轮轨关系 接触温升
下载PDF
高速铁道车辆蛇行脱轨安全性评判方法研究 被引量:22
13
作者 孙丽霞 姚建伟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2-92,共11页
通过建立轮轨三维几何接触模型、整车动力学分析模型和轮轨碰撞模型,分析高速铁道车辆蛇行失稳后的蛇行脱轨过程及其影响因素。高速铁道车辆的蛇行脱轨过程是一个爬轨和跳轨并存的复杂过程,轮对的名义冲角和有效冲角分别对准静态的爬轨... 通过建立轮轨三维几何接触模型、整车动力学分析模型和轮轨碰撞模型,分析高速铁道车辆蛇行失稳后的蛇行脱轨过程及其影响因素。高速铁道车辆的蛇行脱轨过程是一个爬轨和跳轨并存的复杂过程,轮对的名义冲角和有效冲角分别对准静态的爬轨和动态的跳轨起着重要影响作用;随着轮对横移速度的增大、轮轨摩擦系数以及车轮垂向载荷的减小,车轮的跳轨高度越大;横向蠕滑力在整个蠕滑力中所占比例以及轮对横向运动能量越大,车辆越容易脱轨。因此高速铁道车辆的蛇行脱轨安全性应根据轮对横移速度限值并考虑车辆的横向运行稳定性进行评判。当高速铁道车辆分别表现为"超临界"和"亚临界"的蛇行失稳极限环分岔形式时,可分别采用转向架横向加速度移动均方根值方法和转向架横向加速度限值对其横向运行稳定性进行评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车辆 蛇行脱轨 评判指标 轮轨接触
下载PDF
钢轨的安定状态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刘启跃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66-471,共6页
钢轨的安定状态研究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它直接影响着钢轨的承载能力。本文尝试着进行一些探讨,提出应以钢轨的安定极限值代替钢轨的弹性极限值作为钢轨的许用极限值,并就此进行了理论计算及实验分析工作,提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关键词 弹性极限 安定极限 钢轨 承载能力
下载PDF
曲线磨耗状态下轮轨弹塑性接触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9
15
作者 侯传伦 翟婉明 邓锐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8-33,共6页
基于现场实测的重载铁路小半径曲线段正常磨耗范围内典型轮轨型面,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轮轨三维接触有限元模型。模型考虑了车轮与钢轨的实际几何形状和边界条件,轮轨材料本构模型采用双线性随动强化弹塑性材料模型,计算分析... 基于现场实测的重载铁路小半径曲线段正常磨耗范围内典型轮轨型面,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轮轨三维接触有限元模型。模型考虑了车轮与钢轨的实际几何形状和边界条件,轮轨材料本构模型采用双线性随动强化弹塑性材料模型,计算分析曲线段不同磨耗程度车轮与钢轨的接触状态。计算结果表明:在相同载荷条件下,随着75 kg.m-1钢轨侧磨量的增加,轮轨接触斑面积呈增大趋势,钢轨最大Mises等效应力逐渐降低,轮轨踏面廓形逐渐相互匹配,接触状态得到改善;在钢轨侧磨量从0 mm增加到5 mm过程中,轮轨接触状态变化较大,钢轨处于剧烈磨耗阶段,容易出现疲劳裂纹、剥离掉块等接触疲劳伤损,钢轨侧磨量超过5mm后,轮轨接触状态变化趋于平缓,钢轨处于稳定磨耗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轨接触 钢轨侧磨 实测轮轨型面 有限元法 弹塑性
下载PDF
轮对内侧距对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陈厚嫦 黄体忠 +1 位作者 王群伟 黄成荣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9-103,共5页
在分析国内外轮对内侧距方面已有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在不改变车轮踏面形状、轨距和钢轨轨头形状的情况下,进行单纯改变车辆轮对内侧距的滚动台试验研究,分析等效锥度对轮轨接触几何关系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①在保持轮轨接触几何关系相... 在分析国内外轮对内侧距方面已有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在不改变车轮踏面形状、轨距和钢轨轨头形状的情况下,进行单纯改变车辆轮对内侧距的滚动台试验研究,分析等效锥度对轮轨接触几何关系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①在保持轮轨接触几何关系相同的情况下,增加轮对内侧距有利于改善轮轨关系和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②在车轮踏面形状、轨距、钢轨轨头形状等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单纯改变轮对内侧距,必然会导致轮轨接触关系的变化,从而影响机车车辆的动力学性能;对于我国目前采用的车轮踏面形状、轨距、钢轨轨头形状而言,轮对内侧距从1 353 mm变化到1 360 mm,将导致轮轨接触等效锥度的增加,从而降低车辆的运动稳定性临界速度。③轮对内侧距的选取与车轮踏面形状的选择密切相关,在改变轮对内侧距以后,必须根据轮轨接触几何关系的变化重新对其进行综合优化,确定合适的车轮轮缘踏面外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对内侧距 轮轨接触 踏面形状 等效锥度 动力学性能 滚动台试验
下载PDF
车轮扁疤伤损对高速列车轮对动力学性能影响 被引量:21
17
作者 杨光 任尊松 袁雨青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3-111,共9页
车轮扁疤是铁道车辆车轮踏面的缺陷形式之一,对轮轨动力和运用安全有明显的影响.本文建立了弹性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且将车轮扁疤伤损考虑为车轮轮径变化.利用数值仿真,研究了车轮扁疤伤损对高速列车轮轨冲击力、轮对振动及轮轨接触性... 车轮扁疤是铁道车辆车轮踏面的缺陷形式之一,对轮轨动力和运用安全有明显的影响.本文建立了弹性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且将车轮扁疤伤损考虑为车轮轮径变化.利用数值仿真,研究了车轮扁疤伤损对高速列车轮轨冲击力、轮对振动及轮轨接触性能等的影响,并结合列车运行安全性指标得到了不同速度等级下车轮扁疤长度安全限值.结果表明,弹性车辆系统模型可以准确体现轮对旋转运动特征.车轮扁疤伤损对轮轨系统垂向和横向均产生冲击作用,对轮轨系统垂向冲击作用尤为明显,将显著增大轮对旋转振动频率及其倍频对应的振动能量,且会激起轮对中高频弹性共振.车轮出现40mm扁疤时,随着车轮旋转运动,轮轨接触点向轮背侧出现周期性横移,轮轨接触斑面积最大可达142mm2,轮轨纵向和横向蠕滑率分别增大4%和16%.轮轨力、轮对振动加速度及轮轨磨耗指数均会随车轮扁疤长度的增加而增大.当列车运行速度在300km/h及以下时,车轮扁疤长度需限制在30mm;当列车运行速度达到350km/h时,车轮扁疤长度需限定在25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高速列车 车轮扁疤 安全性 轮轨接触 高频冲击
下载PDF
高速道岔辙叉区轮轨接触不平顺 被引量:18
18
作者 蔡小培 李成辉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6-90,共5页
为揭示高速道岔辙叉区不平顺特性,通过分析心轨、翼轨的结构特点,采用最小距离搜索法,建立了辙叉区轮轨接触计算模型,并以350 km/h客运专线42号高速道岔为例,分析了不同藏尖结构和车轮踏面的轮轨接触不平顺规律.结果表明:不平顺最大值... 为揭示高速道岔辙叉区不平顺特性,通过分析心轨、翼轨的结构特点,采用最小距离搜索法,建立了辙叉区轮轨接触计算模型,并以350 km/h客运专线42号高速道岔为例,分析了不同藏尖结构和车轮踏面的轮轨接触不平顺规律.结果表明:不平顺最大值出现在轨距测量点由翼轨向心轨转移处和轮轨接触点由翼轨向心轨转移处;同一种藏尖结构和车轮踏面,横向不平顺远大于竖向不平顺;采用水平藏尖结构并分别在心轨顶宽10.0,15.0,35.0 mm处降低10.0,3.0,0.0 mm,能有效控制不平顺;随着列车运行和车轮磨耗,不平顺会出现横向增大、竖向减小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辙叉区 心轨 藏尖结构 轮轨接触 不平顺
下载PDF
钢轨滚动接触疲劳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张伟 郭俊 刘启跃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95-199,203,共6页
介绍了滚动接触疲劳裂纹的萌生及扩展的形成机理、钢轨滚动接触疲劳的破坏分类、影响因素,从钢轨新材料的开发、轮轨接触几何型面的优化和铁路工况的改善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减缓钢轨滚动接触疲劳的措施。
关键词 钢轨 轮轨接触 滚动接触疲劳 疲劳裂纹萌生
下载PDF
全制动工况下轮轨热-机耦合效应的分析 被引量:18
20
作者 郭俊 赵鑫 +1 位作者 金学松 刘启跃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89-493,共5页
采用有限元法从摩擦热效应角度探寻轮轨表面破坏的原因,建立了轮轨热-机械载荷耦合接触模型,分析纯滑动接触过程中轮轨的温升以及热应力,模型中考虑了轮轨间非稳态热传导、与环境的热对流和热辐射以及轮轨间的接触计算,分析了滑动接触... 采用有限元法从摩擦热效应角度探寻轮轨表面破坏的原因,建立了轮轨热-机械载荷耦合接触模型,分析纯滑动接触过程中轮轨的温升以及热应力,模型中考虑了轮轨间非稳态热传导、与环境的热对流和热辐射以及轮轨间的接触计算,分析了滑动接触过程中应力场的分布特点以及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接触算法能够求解二维轮轨全制动工况下的热接触问题;轮轨摩擦热效应只存在于表层,其影响随着深度增加而减小;轮轨的相对滑动速度越高,其热效应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轨摩擦 温度场 热应力 接触单元法 有限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