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铁道车辆运行安全评判的轮对爬轨脱轨准则 被引量:19
1
作者 曾京 关庆华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5,共5页
为了掌握车辆爬轨脱轨机理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了轮对的三维空间受力,推导了轮轨横向力和垂向力比值的一般表示式,假设车轮在达到最大轮缘接触角时为脱轨的临界状态,并认为这时轮轨间出现完全摩擦滑动,导出了不考虑轮对摇头角的临界脱... 为了掌握车辆爬轨脱轨机理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了轮对的三维空间受力,推导了轮轨横向力和垂向力比值的一般表示式,假设车轮在达到最大轮缘接触角时为脱轨的临界状态,并认为这时轮轨间出现完全摩擦滑动,导出了不考虑轮对摇头角的临界脱轨判别的二维准则与考虑轮对摇头角和轮轨蠕滑率效应的三维脱轨判别准则,给出了轮轴脱轨系数的定义,采用轮轴脱轨系数和轮重减载率进行脱轨的判别。仿真计算结果表明:二维脱轨判别准则与三维准则相比偏于保守;摇头角越小甚至变负,越有利于防止脱轨,摇头角越大,三维准则的临界脱轨曲线越接近于二维准则的;减小轮轨摩擦系数与增大轮缘角均有利于防止脱轨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轮对 爬轨脱轨准则 轮轴脱轨系数 轮重减载率
下载PDF
96m钢箱系杆拱桥动力响应及行车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9
2
作者 朱志辉 朱玉龙 +1 位作者 余志武 郭向荣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1-29,共9页
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轨道—桥梁三维空间模型,采用多刚体动力学方法建立31个自由度车辆模型,应用非线性赫兹接触模拟轮轨之间可分离的接触关系,根据轮轨间的位移协调条件建立车—线—桥耦合系统动力方程。采用显示积分与隐式积分相结合... 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轨道—桥梁三维空间模型,采用多刚体动力学方法建立31个自由度车辆模型,应用非线性赫兹接触模拟轮轨之间可分离的接触关系,根据轮轨间的位移协调条件建立车—线—桥耦合系统动力方程。采用显示积分与隐式积分相结合的数值积分方法分别求解车辆和桥梁的动力方程,然后进行耦合系统动力响应分析。运用该方法对京沪高速铁路某四线96m跨度钢箱系杆拱桥的动力响应及行车安全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大跨度钢箱系杆拱桥拥有足够的竖向和横向刚度,满足动力特性和列车走行性的各项指标要求;车体振动加速度、脱轨系数和横向轮轨力符合规范要求。针对我国现行规范规定的准静态轮重减载率在评判高速列车运行安全性时偏于保守的问题,建议综合考虑动态轮重减载率、轮重减载率超限持续时间以及轮重减载率超越概率等多项指标,对列车运行的安全性进行综合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箱系杆拱桥 大跨度 耦合振动 动力响应 行车安全 轮重减载率 高速铁路
下载PDF
线路扭曲与脱轨安全性分析方法介绍 被引量:17
3
作者 陆冠东 徐荣华 《铁道车辆》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4,共4页
重点讨论了我国国家标准GB/T 5599-1985、英国铁路技术标准GM/RT 2141-2000和欧洲标准prEN14363(E)-2000中在试验校核脱轨系数和轮重减载率时对线路扭曲条件的要求和定义。此外还讨论了转向架回转阻力的定义和标准。
关键词 脱轨系数 轮重减载率 回转阻力 脱轨安全性 线路扭曲
下载PDF
高速铁路简支梁桥上周期性高低不平顺成因分析及控制指标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宋国华 高芒芒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4,共4页
自高速铁路开通运营以来,在多次轨道检测过程中发现32 m简支梁上存在周期性的轨道高低不平顺,为了查明桥上轨道不平顺的成因以及其对车辆和桥梁动力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列车荷载的影响,并对实测混凝土徐变与计算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 自高速铁路开通运营以来,在多次轨道检测过程中发现32 m简支梁上存在周期性的轨道高低不平顺,为了查明桥上轨道不平顺的成因以及其对车辆和桥梁动力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列车荷载的影响,并对实测混凝土徐变与计算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混凝土收缩徐变是桥上周期性不平顺形成的主要因素,桥上周期性不平顺值还未达到I级超限的标准。通过车-线-桥垂向耦合振动分析可知,在不同的徐变上拱情况下,轮重减载率相对于车体振动加速度和乘坐舒适度对轨道不平顺的变化更加敏感,而桥梁的动力响应均满足限值的要求。在轨道铺设后,当速度在300~350 km/h时,建议32 m简支梁上的徐变上拱值控制在7 mm内,该值与德国规范DIN-Fachbericht 103的要求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高低不平顺 理论分析 耦合振动分析 轮重减载率
下载PDF
新建时速400 km高速铁路32 m简支梁设计参数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班新林 苏永华 +1 位作者 张楠 程泽农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7,12,共4页
我国高速铁路的"四纵四横"干线运输网络基本成型,现在存在发展时速400 km高速铁路的需求,英国和俄罗斯也给出了时速400 km高速铁路的规划。本文基于我国时速350 km高速铁路标准设计的32 m简支梁,建立车桥计算模型,在100~480 k... 我国高速铁路的"四纵四横"干线运输网络基本成型,现在存在发展时速400 km高速铁路的需求,英国和俄罗斯也给出了时速400 km高速铁路的规划。本文基于我国时速350 km高速铁路标准设计的32 m简支梁,建立车桥计算模型,在100~480 km/h速度范围内,计算分析动挠度、梁体跨中加速度、轮重减载率、车体加速度等车桥动力响应,同时考虑了残余徐变变形和基础不均匀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最大计算速度下,车桥动力响应最大;桥梁刚度增加,车桥动力响应相应减小;工后徐变上拱和基础不均匀沉降对车桥动力响应影响较大。最后,给出了新建设计时速400 km高速铁路32 m混凝土简支梁的设计标准建议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速400 km高速铁路 设计参数 车桥动力分析 动挠度 梁体跨中加速度 轮重减载率
下载PDF
隧道内道床板上拱损伤评级与维修效果评价 被引量:7
6
作者 陈利 马斌 +1 位作者 陈晓飞 余翠英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22-126,共5页
以一座隧道区间道床板上拱离缝为背景,基于高速列车-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系统空间振动理论,建立了道床板上拱的损伤动力模型,计算了道床板上拱维修前后的车轨系统振动响应。对维修前的轨道结构进行伤损评级,对维修后的轨道结构进行动力... 以一座隧道区间道床板上拱离缝为背景,基于高速列车-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系统空间振动理论,建立了道床板上拱的损伤动力模型,计算了道床板上拱维修前后的车轨系统振动响应。对维修前的轨道结构进行伤损评级,对维修后的轨道结构进行动力学评估,并与维修前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运行速度与列车的安全性有直接关联,道床板上拱在速度300 km/h时振动效应明显,脱轨系数和轮重减载率最大值分别为1.92和0.90;速度为160 km/h时列车脱轨系数与轮重减载率最大值分别下降到0.33和0.51。损伤后的轨道结构伤损评级定为Ⅳ级,建议道床板上拱维修前列车限速160 km/h运行;维修后列车速度为300 km/h时脱轨系数和轮重减载率最大值分别为0.55和0.43,满足高速列车运行安全性和乘坐舒适性要求,且维修后的轨道结构动力学性能远好于维修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道床板上拱 数值模拟 双块式无砟轨道 损伤评级 脱轨系数 轮重减载率
下载PDF
基于轮轨动力响应的地铁波磨地段钢轨打磨限值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江万红 王显 +1 位作者 韦凯 王平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9-143,共5页
为明确曲线波磨地段地铁列车的降速原则与钢轨打磨限值,利用多刚体动力学软件UM建立车辆-轨道耦合模型,分析不同运行速度及波磨状态下的轮轨系统动力响应,从而明确波磨情况下的安全车速与不同波长下的钢轨打磨标准。研究结果显示:钢轨... 为明确曲线波磨地段地铁列车的降速原则与钢轨打磨限值,利用多刚体动力学软件UM建立车辆-轨道耦合模型,分析不同运行速度及波磨状态下的轮轨系统动力响应,从而明确波磨情况下的安全车速与不同波长下的钢轨打磨标准。研究结果显示:钢轨短波波磨会导致轮轨动力响应发生较大变化,致使车辆脱轨风险增大,运行安全性降低;波磨线路应降速至80 km/h以下;以轮重减载率与轮轨力为主要依据,提出了钢轨波磨波深打磨标准,建议波长为20~80、80~160、160~320 mm时的钢轨打磨限值分别为0.02、0.05、0.1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打磨标准 数值模拟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 钢轨波磨 评价指标 轮重减载率
下载PDF
抗侧滚扭杆装置建模方式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毕鑫 罗世辉 《铁道车辆》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3,47,共3页
详细推导了抗侧滚扭杆装置对车体的作用机理,采用一个集中点力元代替整套扭杆装置建模。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误差在允许的范围内,简化建模完全可以取代完整建模,不会对车辆动力学计算的各项指标造成影响。
关键词 抗侧滚扭杆 侧滚角 柔度系数 轮重减载率 脱轨系数
下载PDF
扣件失效对车-轨-路-地耦合系统垂向振动特性影响研究
9
作者 姚钰琨 王旭东 +1 位作者 张建林 任向飞 《铁道车辆》 2024年第3期124-129,共6页
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和多体动力学软件UM联立仿真,从刚柔耦合的角度建立了车辆-轨道-路基-地基耦合振动分析模型,对比分析了正常工况、单侧扣件失效1个、3个、5个和两侧扣件失效1~5对等工况对整个系统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和多体动力学软件UM联立仿真,从刚柔耦合的角度建立了车辆-轨道-路基-地基耦合振动分析模型,对比分析了正常工况、单侧扣件失效1个、3个、5个和两侧扣件失效1~5对等工况对整个系统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单侧扣件失效5个时,对钢轨垂向位移和垂向加速度影响较大,对车体垂向加速度影响较小;两侧扣件失效工况下,2.5~5对扣件失效时钢轨垂向位移超过标准规定的最大允许值2mm;轨道板和基床表层垂向振动加速度变化趋势几乎一致,与正常工况相比皆增加了约4倍,轨道板和基床表层垂向位移较正常工况变化量不大;出现非对称扣件失效时脱轨系数和轮重减载率发生突变,此时车辆脱轨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轨道-路基-地基耦合模型 扣件失效 Abaqus-UM联立仿真 动力响应 脱轨系数 轮重减载率
下载PDF
新朔铁路既有线路条件开行2万吨重载列车试验研究
10
作者 张小强 《机械》 2024年第12期43-50,共8页
开行两万吨长编组组合列车是重载铁路提升货运量的有效方法。为研究新朔铁路既有线路条件开行2万吨重载列车的可行性,选取典型线路区段开展了现场试验,试验区段主要包含直线和曲线部分。通过在轨道处安装传感器测量钢轨和轨枕的振动加... 开行两万吨长编组组合列车是重载铁路提升货运量的有效方法。为研究新朔铁路既有线路条件开行2万吨重载列车的可行性,选取典型线路区段开展了现场试验,试验区段主要包含直线和曲线部分。通过在轨道处安装传感器测量钢轨和轨枕的振动加速度、钢轨位移和轮轨力等数据,最终评估列车通过该区段时的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列车各项指标均处于安全限值之内,该既有线路条件满足2万吨重载列车安全行车要求。其中,列车运行通过试验区段时,钢轨和轨枕垂向加速度分别为48.98g和9.19g;钢轨垂向位移和横向位移最大分别为0.46 mm和0.63 mm;轮轨垂向力和横向力最大分别为178.14 kN和47.08 kN;机车和货车的脱轨系数最大分别为0.37和0.35,轮重减载率最大值为0.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2万吨重载列车 列车运行安全 脱轨系数 轮重减载率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轮轨动态响应分析及列车地震预警阈值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昊 张鸿儒 于仲洋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83-190,共8页
为研究地震作用下高速铁路运行安全和脱轨机理,利用6m×6m大型振动台,对车辆-轨道模型进行全尺寸振动台模型试验.根据振动台模型试验,建立与之相似的多自由度、多刚体车辆-轨道数值模型,将振动台模型试验结果与车辆-轨道数值模型的... 为研究地震作用下高速铁路运行安全和脱轨机理,利用6m×6m大型振动台,对车辆-轨道模型进行全尺寸振动台模型试验.根据振动台模型试验,建立与之相似的多自由度、多刚体车辆-轨道数值模型,将振动台模型试验结果与车辆-轨道数值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对比结果基本接近,表明车辆-轨道数值模型具有一定的正确性.然后,根据脱轨系数等指标在列车正常运行状态和地震作用状态之间的安全储备,提出确定高速铁路地震预警阈值的新思路,基于上述车辆-轨道数值模型,通过输入6条典型的水平向地震波对车辆-轨道数值模型分别进行地震时程分析,将计算结果中的脱轨系数和轮重减载率与地震波加速度峰值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最后给出不同脱轨系数限值和不同轮重减载率限值相对应的高速铁路地震预警阈值评价表,并建议中国高速铁路地震预警阈值设为40g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激励 车辆-轨道模型 振动台试验 脱轨系数 轮重减载率
下载PDF
抗侧滚扭杆安装方式对城轨车辆曲线通过性能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毕鑫 罗世辉 马卫华 《机车电传动》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8-60,78,共4页
采用动力学软件Simpack建立了某型地铁车辆的整车模型,通过比较抗侧滚扭杆的不同安装方式,主要分析了其对车辆进出缓和曲线时轮重减载率和脱轨系数的影响。得出结论:根据UIC505-5规范,在满足车体的抗侧滚性能指标下,抗测滚扭杆采用弹性... 采用动力学软件Simpack建立了某型地铁车辆的整车模型,通过比较抗侧滚扭杆的不同安装方式,主要分析了其对车辆进出缓和曲线时轮重减载率和脱轨系数的影响。得出结论:根据UIC505-5规范,在满足车体的抗侧滚性能指标下,抗测滚扭杆采用弹性安装方式,可以改善进出缓和曲线时轮重减载率和脱轨系数,提高车辆曲线通过的安全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侧滚扭杆 弹性安装 刚性安装 轮重减载率 脱轨系数 城轨车辆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CRTS Ⅲ型板式无砟轨道行车安全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娄平 宫凯伦 赵晨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共7页
建立地震作用下车辆-CRTS Ⅲ型板式轨道系统振动模型及振动方程,并编制相关计算程序,分析地震动强度以及行车速度对行车安全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地震动强度和行车速度对CRTS Ⅲ型板式无砟轨道上行车安全有重要影响,安全性指标均... 建立地震作用下车辆-CRTS Ⅲ型板式轨道系统振动模型及振动方程,并编制相关计算程序,分析地震动强度以及行车速度对行车安全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地震动强度和行车速度对CRTS Ⅲ型板式无砟轨道上行车安全有重要影响,安全性指标均随着两者的增大而增大,其中脱轨系数对地震动强度敏感性较高,行车速度对轮重减载率的影响较大,且地震动强度以及行车速度的增大会分别导致轮轴横向力和轮重减载率超出限值。研究成果对CRTS Ⅲ板式轨道的抗震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TSⅢ板式轨道 地震激励 地震动强度 行车速度 轮重减载率 行车安全
下载PDF
新型橡胶浮置板轨道安全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驰易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7-119,138,共4页
新型橡胶浮置板轨道采用易于更换、便于维修的橡胶隔振器结构,解决了传统橡胶浮置板轨道调整能力差、橡胶弹性垫层难以检修、更换的问题,并已在深圳地铁11号线试铺。为了更好地掌握其安全性能,对试铺的新型橡胶浮置板轨道及过渡段轨道... 新型橡胶浮置板轨道采用易于更换、便于维修的橡胶隔振器结构,解决了传统橡胶浮置板轨道调整能力差、橡胶弹性垫层难以检修、更换的问题,并已在深圳地铁11号线试铺。为了更好地掌握其安全性能,对试铺的新型橡胶浮置板轨道及过渡段轨道开展了轨道动态位移及轮轨力测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试铺轨道的动态垂向位移、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等安全性指标均能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安全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橡胶浮置板 试验测试 安全性能 位移 轮轨横向力 脱轨系数 轮重减载率
下载PDF
风屏障破坏所致风载突变对桥梁列车行车安全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肖波 张迅 +1 位作者 韩艳 何旭辉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8-86,共9页
为研究桥上风屏障局部破坏对桥梁列车行车安全性的影响,以某四塔公铁两用斜拉桥为背景,进行列车动力响应和行车安全性影响参数分析。推导列车通过风屏障破坏段时车辆和桥梁的风荷载,并通过桥梁和列车节段模型风洞试验,测得计算所需气动... 为研究桥上风屏障局部破坏对桥梁列车行车安全性的影响,以某四塔公铁两用斜拉桥为背景,进行列车动力响应和行车安全性影响参数分析。推导列车通过风屏障破坏段时车辆和桥梁的风荷载,并通过桥梁和列车节段模型风洞试验,测得计算所需气动力系数;在此基础上建立风-车-轨-桥耦合振动模型,研究了风屏障破坏段长度、平均风速和列车车速对列车动力响应及行车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突风效应会导致列车横向位移达到最大值,遮风效应会使列车横向加速度达到最大值;随风屏障破坏段长度、平均风速和列车车速的增加,列车动力响应随之增加;风屏障破坏会增加列车的轮重减载率和脱轨系数,并且高风速下各节车辆在风屏障破坏段的脱轨系数差异较大;仅在风速不大于10 m/s时,列车可以180 km/h的车速安全通过风屏障破坏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桥梁 风-车-轨-桥耦合振动模型 风屏障 风载突变 行车安全 脱轨系数 轮重减载率 气动力系数
下载PDF
车-桥随机系统行车安全指标极值预测的自适应代理模型方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迅 韩艳 +2 位作者 王力东 刘汉云 蔡春声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70-78,共9页
为提高桥上列车行车安全可靠性评估效率,提出了一种车-桥耦合随机振动系统行车安全指标极值预测的自适应代理模型方法。首先,通过GF偏差最小化准则建立随机变量初始样本点集和候选样本点集。其次,采用车-桥耦合振动系统理论模型获取初... 为提高桥上列车行车安全可靠性评估效率,提出了一种车-桥耦合随机振动系统行车安全指标极值预测的自适应代理模型方法。首先,通过GF偏差最小化准则建立随机变量初始样本点集和候选样本点集。其次,采用车-桥耦合振动系统理论模型获取初始样本点集对应的行车安全指标极值,并依此建立径向基函数代理模型;最后,利用准则函数和已建立的代理模型依次在候选样本点集中确定新的样本点,优化当前代理模型,直至代理模型的预测精度满足要求。为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分别以移动车轮加簧上质量过简支梁桥和车-桥竖向耦合振动模型为例,对比分析了自适应代理模型和一次性采样代理模型的训练样本点分布情况,以及两种代理模型的预测精度。结果表明:自适应代理模型具有良好的全局探索和局部开发能力,能够发现当前训练集中样本点稀疏区域和目标函数非线性较大区域,并对这些区域进行样本点加密,从而在不增加训练样本点数目的情况下,显著提高代理模型在整个样本空间内的预测精度。以车-桥耦合系统竖向随机振动模型的轮重减载率极值预测为例,自适应代理模型的预测精度较一次性采样代理模型提高了2.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桥耦合振动 自适应代理模型 准则函数 GF偏差 轮重减载率
下载PDF
局部平顶型不平顺激扰下的轮轨动力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迪来 刘建新 +2 位作者 杜凯军 李国朋 王燕 《机车电传动》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3-26,共4页
通过MATLAB软件模拟平顶型不平顺,作为机车模型的外部激扰输入,根据机车动力学理论,以机车轮轨动力指标为依据,运用SIMPACK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分析了小跨度桥的局部平顶型不平顺的幅值A、与不平顺波长相关的系数K和平顶长度L对轮轨系... 通过MATLAB软件模拟平顶型不平顺,作为机车模型的外部激扰输入,根据机车动力学理论,以机车轮轨动力指标为依据,运用SIMPACK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分析了小跨度桥的局部平顶型不平顺的幅值A、与不平顺波长相关的系数K和平顶长度L对轮轨系统动力性能的影响,给出了80-160 km/h速度下,轮轨垂向力、轮重减载率等重要指标,确定出危险速度。仿真结果表明,平顶型不平顺的幅值A和不平顺的系数K的增大,对机车的轮轨垂向力最大值和轮重减载率最大值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平顶长度L对机车的轮轨垂向力最大值和轮重减载率最大值几乎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平顶型不平顺 小跨度桥 轮轨作用 轮轨垂向力 轮重减载率 机车振动
下载PDF
车轮谐波磨耗对高速车辆运行安全性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嘉楠 胡春红 《机车电传动》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7-31,共5页
为研究车轮谐波磨耗对车辆运行安全性的影响,首先建立钢轨及路基振动的车辆-轨道-路基耦合大系统仿真模型,然后根据最常见的1阶、6阶和11阶谐波磨耗阶数以及波深0.1 mm、0.3 mm的6种典型谐波磨耗对轮重减载率、脱轨系数和轮轨横向力3个... 为研究车轮谐波磨耗对车辆运行安全性的影响,首先建立钢轨及路基振动的车辆-轨道-路基耦合大系统仿真模型,然后根据最常见的1阶、6阶和11阶谐波磨耗阶数以及波深0.1 mm、0.3 mm的6种典型谐波磨耗对轮重减载率、脱轨系数和轮轨横向力3个安全性指标的影响进行仿真分析研究,并依托相应铁路行业标准对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车辆计算的最大脱轨系数处于安全限度内,不会发生脱轨;而最大轮重减载率超过评定限值0.8,存在安全风险,同时最大轮轨横向力值也接近国际安全极限值,有安全隐患。本研究有利于评估车轮谐波磨耗对高速行驶车辆的安全影响,为车辆安全运行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波磨耗 轮重减载率 脱轨系数 轮轨横向力 高速运行
下载PDF
抗菱刚度对平车性能的影响研究
19
作者 张博宁 王勇 +1 位作者 张胜建 吕小勇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23年第6期54-57,共4页
以出口的某型平车作为分析对象,基于Simpack动力学软件建立动力学模型,在不同的抗菱刚度下,分别对空车和重车的新轮和磨耗轮4种工况进行仿真计算,分析其对平车的动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抗菱刚度对空车新轮的蛇行运动临界... 以出口的某型平车作为分析对象,基于Simpack动力学软件建立动力学模型,在不同的抗菱刚度下,分别对空车和重车的新轮和磨耗轮4种工况进行仿真计算,分析其对平车的动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抗菱刚度对空车新轮的蛇行运动临界速度影响较小,其他3种工况的蛇行运动临界速度总体上呈现出阶梯状的增长,其中对重车新轮的蛇行运动临界速度影响最大。当抗菱刚度低于1.5 MN·m/rad时,磨耗轮的平稳性较差,尤其是空车磨耗轮的横向平稳性。抗菱刚度对轮重减载率指标和脱轨系数指标的影响很小,抗菱刚度对轮轴横向力指标有很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车 抗菱刚度 SIMPACK 临界速度 平稳性 轮重减载率 脱轨系数 轮轴横向力
下载PDF
长大货物车动力学评定标准研究
20
作者 刘宏友 胡洪涛 李娜 《铁道车辆》 2023年第6期103-110,共8页
长大货物车动力学试验评定所依据的GB/T 17426—1998《铁道特种车辆和轨行机械动力学性能评定及试验方法》发布实施已经20余年,长期的运用实践表明,该标准基本满足我国长大货物车的线路动力学试验评定的需要,但也暴露出振动加速度限度... 长大货物车动力学试验评定所依据的GB/T 17426—1998《铁道特种车辆和轨行机械动力学性能评定及试验方法》发布实施已经20余年,长期的运用实践表明,该标准基本满足我国长大货物车的线路动力学试验评定的需要,但也暴露出振动加速度限度值、轮重减载率限度值、数据处理方法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文章针对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修改建议,以期为将来修订GB/T 17426—1998提供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大货物车 动力学性能 轮重减载率 振动加速度 评定标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