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34篇文章
< 1 2 10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麦秆、油菜秆还田腐解速率及养分释放规律研究 被引量:146
1
作者 李逢雨 孙锡发 +3 位作者 冯文强 秦鱼生 王昌全 涂仕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74-380,共7页
采用尼龙网袋法直接覆盖还田和组织结构切片方法,研究了麦秆、油菜秆还田后的腐解速率及养分释放规律。结果表明,麦秆、油菜秆还田后,腐解速率均表现为前期快,后期慢。试验期间(100 d),麦秆、油菜秆的累计腐解率分别为66.18%和55.62%;... 采用尼龙网袋法直接覆盖还田和组织结构切片方法,研究了麦秆、油菜秆还田后的腐解速率及养分释放规律。结果表明,麦秆、油菜秆还田后,腐解速率均表现为前期快,后期慢。试验期间(100 d),麦秆、油菜秆的累计腐解率分别为66.18%和55.62%;养分释放均为钾>磷>氮。麦秆、油菜秆还田前10 d内,钾的释放分别达到98.92%和98.74%。在麦秆腐解过程中,前50 d未见任何明显的结构破坏;50 d后,组织结构的破坏主要发生在基本组织的薄壁细胞及其所包围的维管束,表皮和机械组织以及其所包围的维管束的破坏仍不明显。在油菜秆腐解过程中,组织结构的破坏主要发生在腐解的前10 d,次生木质部以上的维管形成层、韧皮纤维、皮层薄壁组织和表皮均受到破坏而脱落。结果说明,秸秆中的钾是水可浸提的,为速效钾,作物推荐施肥量中可减去所用秸秆的钾含量;由于秸秆中氮、磷含量较低,特别是磷,因此在还田初期可不考虑调整氮、磷肥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秆 油菜秆 腐解 养分释放 组织结构
下载PDF
华北平原麦田土壤呼吸特征 被引量:118
2
作者 陈述悦 李俊 +2 位作者 陆佩玲 王迎红 于强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9期1552-1560,共9页
采用静态箱 /气相色谱 (GC)法测定了华北平原典型冬小麦田的土壤呼吸速率 .结果表明 ,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 ,最高峰出现在 13:0 0左右 ,最低点在凌晨 4 :0 0左右 ;冬小麦生长季土壤呼吸速率平均冬季较低 ,夏季较高 ,与地温的... 采用静态箱 /气相色谱 (GC)法测定了华北平原典型冬小麦田的土壤呼吸速率 .结果表明 ,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 ,最高峰出现在 13:0 0左右 ,最低点在凌晨 4 :0 0左右 ;冬小麦生长季土壤呼吸速率平均冬季较低 ,夏季较高 ,与地温的季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随氮肥用量增加土壤呼吸增强 ,但增幅不大 ,秸秆还田处理的土壤呼吸作用明显高于秸秆不还田处理和氮肥处理 ;土壤呼吸同地温存在着显著的指数关系 ,其中 5cm地温同土壤呼吸相关性最好 .不同处理、不同深度土层具有不同的Q10 值 ,Q10 值随土壤的性状、地温测量的深度和微生物活动的土层深度变化而改变 ,其本身是温度的函数 ,随着温度的升高 ,Q10 值呈下降趋势 ;土壤呼吸与土壤水分的关系较弱 ,未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 ;冬小麦平均净光合速率与土壤呼吸速率呈相似的变化趋势 ,从小麦返青到腊熟 ,冬小麦田表现为CO2 的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冬小麦 土壤呼吸速率 Q10模型 秸秆还田
下载PDF
不同水稻栽培模式下小麦秸秆腐解特征及对土壤生物学特性和养分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100
3
作者 武际 郭熙盛 +4 位作者 鲁剑巍 万水霞 王允青 许征宇 张晓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65-575,共11页
采用尼龙网袋法于2007—2008年连续2a在水稻常规栽培和节水灌溉栽培模式下,研究小麦秸秆腐解特征、养分释放规律及对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和养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后,在0—30d腐解较快,后期腐解速率逐渐变慢。90d时累计... 采用尼龙网袋法于2007—2008年连续2a在水稻常规栽培和节水灌溉栽培模式下,研究小麦秸秆腐解特征、养分释放规律及对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和养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后,在0—30d腐解较快,后期腐解速率逐渐变慢。90d时累计腐解率达到了48.9%—61.3%。秸秆中养分释放速率表现为K>P>N≈C。节水栽培模式下小麦秸秆还田腐解率和养分释放率均显著高于常规栽培。秸秆还田后,土壤微生物数量以及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均呈现"前期迅速增加,中期急剧减少,后期缓慢减少"的变化特征,而纤维素酶活性呈现"前期剧升、中期缓增、后期骤降"的变化趋势。小麦秸秆在节水栽培模式下还田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常规栽培。适当增加秸秆用量可以提高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用量过高对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有负效应。秸秆还田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和养分含量。土壤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在整个试验期间均呈增加趋势。速效钾含量在秸秆还田30 d时达到最高,而后则逐渐降低。节水栽培模式下秸秆还田后土壤有机碳和养分含量的提高效应显著高于常规栽培。提高秸秆用量对土壤养分含量有显著的正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栽培模式 小麦秸秆 腐解特征 生物学特性 养分状况
下载PDF
不同水稻栽培模式和秸秆还田方式下的油菜、小麦秸秆腐解特征 被引量:81
4
作者 武际 郭熙盛 +2 位作者 王允青 许征宇 鲁剑巍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3351-3360,共10页
【目的】于2007—2008连续2年在不同水稻栽培模式和秸秆还田方式下,研究油菜、小麦秸秆腐解特征及养分释放规律。【方法】在水稻常规栽培和节水灌溉栽培模式下,采用尼龙网袋研究法。将装满秸杆的网袋放在水稻田表层和埋入土中,模拟秸秆... 【目的】于2007—2008连续2年在不同水稻栽培模式和秸秆还田方式下,研究油菜、小麦秸秆腐解特征及养分释放规律。【方法】在水稻常规栽培和节水灌溉栽培模式下,采用尼龙网袋研究法。将装满秸杆的网袋放在水稻田表层和埋入土中,模拟秸秆覆盖还田和土埋还田。【结果】秸秆还田后,在0-30 d腐解较快,后期腐解速率逐渐变慢。油菜秸秆在水稻节水栽培模式下,采用土埋还田腐解率最大,90 d时腐解率达61.06%。试验结束时,小麦秸秆累计腐解率为48.88%-59.95%,油菜秸秆为50.88%-61.06%。常规栽培模式下,秸秆覆盖还田腐解率>秸秆土埋;节水栽培模式下,秸秆土埋>秸秆覆盖。秸秆覆盖还田时,两种栽培模式秸秆腐解率差异不大。而在秸秆土埋还田时,节水栽培秸秆腐解率>常规栽培。秸秆中养分释放速率表现为钾>磷>氮≈碳;90 d时,小麦秸秆中48.29%-63.79%的碳、48.35%-52.83%的氮、54.83%-67.49%的磷和91.98%-95.99%的钾被释放;油菜秸秆中50.29%-66.55%的碳、46.48%-57.67%的氮、56.44%-75.64%的磷和92.31%-96.24%的钾被释放。栽培模式和还田方式对秸秆碳、氮和磷释放率的影响与对秸秆腐解率的影响规律基本一致。腐解30 d时,秸秆中已有超过90%的钾被释放出来。【结论】实行秸秆还田,水稻栽培模式宜采用节水灌溉栽培,可以促进秸秆腐解,提高其养分释放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栽培模式 秸秆还田方式 油菜秸秆 小麦秸秆 腐解
下载PDF
秸秆还田条件下适量施氮对冬小麦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0
5
作者 陈金 唐玉海 +9 位作者 尹燕枰 庞党伟 崔正勇 郑孟静 彭佃亮 杨卫兵 杨东清 李艳霞 王振林 李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0-167,共8页
2011—2012和2012—2013年生长季,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氮效率、土壤硝态氮积累及产量的影响。与单施氮肥(对照)相比,秸秆还田显著提高冬小麦全生育期干物质积累总量,降低开花前干物质积累量... 2011—2012和2012—2013年生长季,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氮效率、土壤硝态氮积累及产量的影响。与单施氮肥(对照)相比,秸秆还田显著提高冬小麦全生育期干物质积累总量,降低开花前干物质积累量及其占全生育期比例;秸秆还田配施纯氮225 kg hm^–2处理的氮肥偏生产力、氮素利用效率、氮素收获指数分别提高7.5%、6.4%和5.2%。秸秆还田显著降低了不同土层硝态氮积累量,尤其是0~30 cm和30~60 cm土层。秸秆还田配施纯氮225 kg hm^–2的产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增产幅度最大,因此可作为当地秸秆还田模式下适宜推荐的施氮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秸秆还田 氮肥 氮效率 硝态氮
下载PDF
小麦秸秆对Cr(Ⅵ)的吸附特性及动力学、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76
6
作者 张继义 梁丽萍 +1 位作者 蒲丽君 王利平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546-1552,共7页
为实现农业废料资源化,解决含铬废水的污染问题,研究了小麦秸秆对Cr(Ⅵ)的吸附性能.试验考察了pH,小麦秸秆投加量,温度和初始ρ〔Cr(Ⅵ)〕对吸附活性的影响,进而确定了小麦秸秆去除Cr(Ⅵ)的最优条件.结果表明:当pH=1.0,温度为50℃,固液... 为实现农业废料资源化,解决含铬废水的污染问题,研究了小麦秸秆对Cr(Ⅵ)的吸附性能.试验考察了pH,小麦秸秆投加量,温度和初始ρ〔Cr(Ⅵ)〕对吸附活性的影响,进而确定了小麦秸秆去除Cr(Ⅵ)的最优条件.结果表明:当pH=1.0,温度为50℃,固液比为40 g/L时,小麦秸秆对Cr(Ⅵ)的吸附效果最佳.在pH=1.0,温度为30℃,固液比为4 g/L的条件下,初始ρ〔Cr(Ⅵ)〕分别为50,100和150 mg/L时,吸附6 h达到平衡,饱和吸附量分别为6.281,11.942和13.981 mg/g.吸附动力学反应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热力学反应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结合FTIR谱图和SEM结果,推断小麦秸秆对Cr(Ⅵ)的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秸秆 Cr(Ⅵ) 吸附 动力学 热力学
下载PDF
麦草蒸汽爆破处理的研究──Ⅱ.麦草蒸汽爆破处理作用机制分析 被引量:59
7
作者 陈洪章 李佐虎 《纤维素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1999年第4期14-22,共9页
对汽爆麦草进行了电镜观察及差热、红外光谱和纤维表面特征的X-射线光电子能港分析(XPS)。汽爆麦草显微形态表明,在汽爆过程中木质素部分被抽提出之后,又重新分布沉聚于纤维的表面。汽爆麦草的差热性质分析说明了汽爆使麦草的半纤... 对汽爆麦草进行了电镜观察及差热、红外光谱和纤维表面特征的X-射线光电子能港分析(XPS)。汽爆麦草显微形态表明,在汽爆过程中木质素部分被抽提出之后,又重新分布沉聚于纤维的表面。汽爆麦草的差热性质分析说明了汽爆使麦草的半纤维素和部分木质素降解为低分子物质,并且使纤维疏松,形成多孔性,易于燃烧。汽爆麦草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添加了碱性物质,半纤维素降解得很少。因此,汽相蒸煮的酸碱度是半纤维素溶出的的关键性因素。汽爆麦草纤维表面特征的XPS分析结果也说明汽馒处理使纤维比表面积增加,余水性基团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草 蒸汽爆破 仪器分析 造纸 植物纤维 草浆
下载PDF
不同C/N下鸡粪麦秸高温堆肥腐熟过程研究 被引量:67
8
作者 赵建荣 高德才 +1 位作者 汪建飞 邹长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14-1020,共7页
用鸡粪与小麦秸秆为堆肥原料进行高温好氧堆肥试验,研究添加鸡粪对小麦秸秆高温好氧堆肥过程中堆体温度、pH值、碳氮比和养分等理化指标的影响,寻求鸡粪与小麦秸秆高温堆肥的最佳配比,为农作物秸秆快速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 用鸡粪与小麦秸秆为堆肥原料进行高温好氧堆肥试验,研究添加鸡粪对小麦秸秆高温好氧堆肥过程中堆体温度、pH值、碳氮比和养分等理化指标的影响,寻求鸡粪与小麦秸秆高温堆肥的最佳配比,为农作物秸秆快速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结果表明,鸡粪与小麦秸秆在C/N=25时堆体达到的温度最高,为62℃,达到最高温度所需的时间最短,为2 d。堆肥过程中各处理pH值变化基本一致,都是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堆肥结束时A2处理C/N=14.4,NH4+-N含量比最高时降低了76.2%,腐殖质比初始增加了50.2%,胡敏酸相对于最低点升高了160%,富里酸与堆肥前相比降低57.1%。堆肥结束时,全氮含量除A1处理有所降低外,其余处理均有所增加。各处理堆肥全磷、全钾、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在堆肥结束时比堆肥初始均有所增加。综合判断,鸡粪与小麦秸秆C/N=25进行堆肥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粪 小麦秸秆 堆肥
下载PDF
秸秆覆盖对旱地土壤水分及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62
9
作者 刘婷 贾志宽 +6 位作者 张睿 郑甲成 任世春 杨宝平 聂俊峰 刘艳红 王海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8-76,共9页
【目的】研究秸秆覆盖方式与覆盖量对冬小麦田土壤水分及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在陕西渭北旱塬,通过连续2年(2007-2009)的不同秸秆覆盖方式(全程覆盖、生育期覆盖、不覆盖(CK)与不同覆盖量(9000,6000,3000kg/hm2)的... 【目的】研究秸秆覆盖方式与覆盖量对冬小麦田土壤水分及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在陕西渭北旱塬,通过连续2年(2007-2009)的不同秸秆覆盖方式(全程覆盖、生育期覆盖、不覆盖(CK)与不同覆盖量(9000,6000,3000kg/hm2)的大田试验,研究秸秆覆盖对土壤水分及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2年的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同一覆盖方式不同覆盖量处理的土壤含水量与覆盖量呈正相关;同一覆盖量不同覆盖方式下土壤含水量表现为全程覆盖优于生育期覆盖和CK;全程覆盖方式9000,6000和3000kg/hm2覆盖量处理0~200cm土层平均含水量较生育期覆盖分别提高了11.5%,10.0%和8.0%,较CK分别提高了19.2%,12.9%和8.8%;全程覆盖方式和生育期覆盖方式下,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均以覆盖量为3000kg/hm2处理最大,其中全程覆盖方式的水分利用效率较CK增加了31.5%(P<0.05),生育期覆盖方式下2年平均的水分利用效率较CK增加了12.8%(P<0.05);不同覆盖量在全程覆盖方式下冬小麦产量较CK增加41.1%~65.7%(P<0.05),在生育期覆盖方式下冬小麦产量较CK增加了27.1%~30.2%(P<0.05)。【结论】同一秸秆覆盖方式不同覆盖量均可增加冬小麦产量,而同一覆盖量下以全程覆盖方式的增产效果较优;覆盖量为3000kg/hm2时,2种覆盖方式的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均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冬小麦 秸秆覆盖 水分利用效率 渭北旱塬
下载PDF
牲畜粪便与麦秆混合厌氧发酵的产气量、发酵时间及最优温度 被引量:63
10
作者 张翠丽 李轶冰 +1 位作者 卜东升 杨改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817-1822,共6页
探索牲畜粪便与作物秸秆混合发酵的产气量和发酵时间与发酵温度之间的关系,是解决农村户用沼气原料选择、确定最优发酵温度和提高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效率的关键.采用可控型恒温发酵装置,以猪粪、牛粪和麦秆作为发酵原料,以常温厌氧发... 探索牲畜粪便与作物秸秆混合发酵的产气量和发酵时间与发酵温度之间的关系,是解决农村户用沼气原料选择、确定最优发酵温度和提高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效率的关键.采用可控型恒温发酵装置,以猪粪、牛粪和麦秆作为发酵原料,以常温厌氧发酵池的底物为接种物,在总固体(totalsolid,TS)质量分数为8%的条件下进行批量试验,研究了混合发酵的产气量、发酵时间及最优温度.结果表明:粪便与麦秆混合发酵明显提高了原料的产气效率,其中猪粪与麦秆混合发酵的累积产气量比猪粪作为单一发酵原料高2.4倍,而牛粪与麦杆混合发酵的累积产气量与单一牛粪无显著差异.猪粪、牛粪与麦秆混合发酵的最优温度均在30℃以上,发酵时间在60d左右.厌氧发酵的发酵时间不总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单一以温度来断定厌氧发酵时间的长短是不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便 麦秆 厌氧发酵 温度
下载PDF
小麦秸秆生物炭对水中Cd^(2+)的吸附特性研究 被引量:63
11
作者 马锋锋 赵保卫 刁静茹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51-559,共9页
以小麦秸秆生物炭(WSBC)为吸附剂,研究了WSBC对水中Cd^(2+)的吸附特性,探讨了溶液pH值、投加量和共存阳离子对其吸附Cd^(2+)的影响.WSBC结构表征结果表明,WSBC表面含有大量的含氧官能团.吸附结果表明,溶液pH值会对WSBC吸附Cd^(2+)产生... 以小麦秸秆生物炭(WSBC)为吸附剂,研究了WSBC对水中Cd^(2+)的吸附特性,探讨了溶液pH值、投加量和共存阳离子对其吸附Cd^(2+)的影响.WSBC结构表征结果表明,WSBC表面含有大量的含氧官能团.吸附结果表明,溶液pH值会对WSBC吸附Cd^(2+)产生较大影响.吸附动力学数据分别用准一级动力学、准二级动力学、Elovich和颗粒内扩散方程拟合,结果表明,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可以很好地描述Cd^(2+)在WSBC上的吸附.采用Langmuir、Freundlich和Temkin等温吸附模型对吸附数据进行拟合,发现Cd^(2+)在WSBC上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热力学结果表明,WSBC对Cd^(2+)的吸附是一个自发的吸热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秸秆 生物炭 吸附 吸附动力学
下载PDF
秸秆还田与施氮量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及赤霉病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62
12
作者 乔玉强 曹承富 +4 位作者 赵竹 杜世州 张耀兰 刘永华 张四华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27-731,共5页
为给秸秆还田的推广应用及合理施氮提供依据,于2008-2012年以皖麦52为材料,利用连续定位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和施氮量对小麦籽粒产量、品质及赤霉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可提高小麦产量,而秸秆还田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不显著。秸... 为给秸秆还田的推广应用及合理施氮提供依据,于2008-2012年以皖麦52为材料,利用连续定位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和施氮量对小麦籽粒产量、品质及赤霉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可提高小麦产量,而秸秆还田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不显著。秸秆还田后小麦旗叶Fv/Fm和NPQ得到提高;不同施氮量间荧光参数差异极显著,其中(Fm'-F)/Fm'和qP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Fv/Fm和NPQ的变化规律不明显;秸秆还田引起小麦籽粒容重、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沉降值和硬度下降;增施氮肥除降低籽粒容重外,使其他品质指标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秸秆还田提高了赤霉病病穗率和病情指数;随施氮量的增加,赤霉病病穗率和病情指数均呈递增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秸秆还田 施氮量 产量 品质 荧光参数 赤霉病
下载PDF
小麦秸秆浸提液和腐解液对水稻的化感效应 被引量:57
13
作者 于建光 顾元 +1 位作者 常志州 李瑞鹏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49-356,共8页
通过设置小麦秸秆浸提液和腐解液对水稻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发育影响试验,明确小麦秸秆对水稻的化感效应。水稻种子萌发试验采用平板培养法,水稻生长发育试验采用砂培法。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小麦秸秆浸提液和腐解液均显著降低水稻... 通过设置小麦秸秆浸提液和腐解液对水稻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发育影响试验,明确小麦秸秆对水稻的化感效应。水稻种子萌发试验采用平板培养法,水稻生长发育试验采用砂培法。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小麦秸秆浸提液和腐解液均显著降低水稻种子的发芽指数和水稻植株生物量、叶绿素含量以及根系活力(p<0.05),同时显著增加水稻植株丙二醛含量(p<0.05);小麦秸秆腐解液对水稻的化感效应强于秸秆浸提液,小麦秸秆叶部浸提液对水稻的化感效应强于茎秆浸提液,小麦秸秆15 d腐解液对水稻的化感效应强于7 d腐解液;4种浸提液或腐解液5倍稀释后均减缓了对水稻发芽和植株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小麦秸秆浸提液和腐解液的总酚酸含量均较高,含量介于90.80~222 mg L-1,且总酚酸含量与水稻植株鲜重、根系活力、叶绿素以及水稻发芽指数显著负相关,而与水稻植株丙二醛含量显著正相关。小麦秸秆浸提液和腐解液均对水稻产生化感效应,其作用强度与秸秆腐解方式、秸秆不同部位及腐解时间有关,同时小麦秸秆化感效应的产生与浸提液和腐解液中的酚酸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秸秆 浸提液 腐解液 水稻 化感效应
下载PDF
小麦和玉米秸秆热解反应与热解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40
14
作者 何芳 易维明 +3 位作者 孙容峰 闸建文 柏雪源 李永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0-13,共4页
为了对生物质快速热解液化设备进行分析和计算 ,该文用热重、差热分析仪分别对小麦和玉米秸秆在不同升温速率下进行了热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小麦和玉米秸秆的热解特性基本一致 ,热解过程可以用同一种模型描述 ;随升温速率的提高 ,热解... 为了对生物质快速热解液化设备进行分析和计算 ,该文用热重、差热分析仪分别对小麦和玉米秸秆在不同升温速率下进行了热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小麦和玉米秸秆的热解特性基本一致 ,热解过程可以用同一种模型描述 ;随升温速率的提高 ,热解最高速率时的温度和热解最高速率明显提高。分析了小麦和玉米秸秆热解反应过程 ,提出了平行一阶反应动力学模型并计算出模型中各参数 ,将该模型的计算结果、现有一阶反应模型的计算结果分别和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 ,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秸秆 热解反应 热解动力学 生物质 热分析 热解动力学模型 热解动力学参数
下载PDF
稻麦秸秆全量还田的产量与环境效应及其调控 被引量:53
15
作者 王德建 常志州 +2 位作者 王灿 张刚 张斯梅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73-1082,共10页
秸秆还田是一项土壤培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但稻秆还田经济效益低、增产效应不显著以及一些环境负效应,影响了该措施的推广。本文结合本课题组研究工作,综述了国内外近期的相关研究进展,就稻麦秸秆全量还田的产量效应、秸... 秸秆还田是一项土壤培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但稻秆还田经济效益低、增产效应不显著以及一些环境负效应,影响了该措施的推广。本文结合本课题组研究工作,综述了国内外近期的相关研究进展,就稻麦秸秆全量还田的产量效应、秸秆腐解特性与环境效应及其调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秸秆还田能提高土壤肥力,增加稻麦产量,且增产效应随还田时间延长而增加;稻季麦秸/油菜秸的腐解率在50%-66%,其N、P、K养分释放率分别为42%-58%、55%-68%和92%-98%;秸秆还田能显著提高农田碳固定、减少径流损失,但也增加了稻田甲烷排放、氨挥发以及渗漏的养分损失。提高秸秆还田效益的调控措施有:增加稻麦前期氮肥施用比例,适当减少总的氮肥、磷肥用量,大幅减少钾肥用量;秸秆尽量在麦季还田、稻季采用湿润灌溉可减少甲烷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麦 秸秆还田 增产机制 秸秆腐解 环境效应
下载PDF
麦秸覆盖与除草剂相结合对免耕玉米田杂草的控制效果研究 被引量:45
16
作者 李香菊 王贵启 +1 位作者 李秉华 Blackshaw R E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F09期99-102,共4页
1997~2001年,采用大田试验与室内生物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就麦秸覆盖与苗后除草剂减量施用相配合对免耕玉米田杂草的控制作用及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播种后田间采用麦秸覆盖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杂草的发生。当麦秸覆盖量为4500~... 1997~2001年,采用大田试验与室内生物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就麦秸覆盖与苗后除草剂减量施用相配合对免耕玉米田杂草的控制作用及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播种后田间采用麦秸覆盖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杂草的发生。当麦秸覆盖量为4500~7500kg/hm2时,玉米田杂草密度比不覆盖的处理降低49 1%~96 1%,在这样的小区除草剂采用定向喷雾,即使苗后茎叶处理除草剂玉农乐和阿特拉津的用量比常规用药量减少1/4时,小区内除草效果仍可以达到91 8%~94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秸 除草剂 玉米田 杂草控制 室内生物测定 覆盖量 作用机理
下载PDF
小麦秸秆中生化他感化合物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22
17
作者 韩庆华 马永清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1994年第4期71-76,共6页
自然界存在着生化他感现象。本文对小麦秸秆生化他感现象、生化他感化合物和化合物的提取、分离、鉴定以及生测、影响其分泌的因素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麦秸 他感化合物 提取 分离与鉴定
下载PDF
生物炭对水中五氯酚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49
18
作者 郎印海 刘伟 王慧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017-2023,共7页
利用小麦秸秆和花生壳在300,400,600℃条件下制备生物炭,运用元素分析仪、扫描电镜和比表面积仪对生物炭的理化性质进行表征,同时探讨其对水中五氯酚(PCP)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随炭化温度升高,生物炭芳香性增加,极性降低.花生壳生物炭... 利用小麦秸秆和花生壳在300,400,600℃条件下制备生物炭,运用元素分析仪、扫描电镜和比表面积仪对生物炭的理化性质进行表征,同时探讨其对水中五氯酚(PCP)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随炭化温度升高,生物炭芳香性增加,极性降低.花生壳生物炭对水中PCP的吸附效果优于小麦秸秆生物炭,3种温度制备的生物炭对PCP吸附量表现为400℃>600℃>300℃.随着生物炭添加量增大,水中PCP去除能力由81.79%提高至89.02%,生物炭的吸附量由30.32减小至5.54mg/g.生物炭对PCP的吸附动力学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方程.吸附过程主要受快速反应控制,降低反应温度有利于生物炭对水中PCP的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花生壳 小麦秸秆 五氯酚 吸附
下载PDF
Straw return and appropriate tillage method improve grain yield and nitrogen efficiency of winter wheat 被引量:47
19
作者 CHEN Jin ZHENG Meng-jing +7 位作者 PANG Dang-wei YIN Yan-ping HAN Ming-ming LI Yan-xia LUO Yong-li XU Xu LI Yong WANG Zhen-li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8期1708-1719,共12页
Straw return is an important management tool for tackling and promoting soil nutrient conservation and improving crop yield in Huang-Huai-Hai Plain, China. Although the incorporation of maize straw with deep plowing a... Straw return is an important management tool for tackling and promoting soil nutrient conservation and improving crop yield in Huang-Huai-Hai Plain, China. Although the incorporation of maize straw with deep plowing and rotary tillage practices are widespread in the region, only few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rotation tillage.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maize straw return on the nitrogen (N) efficiency and grain yield of winter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we conducted experiments in this region for 3 years. Five treatments were tested: (i) rotary tillage without straw return (RT); (ii) deep plowing tillage without straw return (DT); (iii) rotary tillage with total straw return (RS); (iv) deep plowing tillage with total straw return (DS); (v) rotary tillage of 2 years and deep plowing tillage in the 3rd year with total straw return (TS). Treatments with straw return increased kernels no. ear-1, thousand-kernel weight (TKW), grain yields, ratio of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post-anthesis, and nitrogen (N) efficiency whereas reduced the ears no. ha-1 in the 2011-2012 and 2012-2013 growing seasons. Compared with the rotary tillage, deep plowing tillag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grain yield, yield components, total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and N efficiency in 2013-2014. RS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straw N distribution, soil inorganic nitrogen content, and soil enzymes activities in the 0-10 cm soil layer compared with the DS and TS. However, significantly lower values were ob- served in the 10-20 and 20-30 cm soil layers. TS obtained approximately equal grain yield as DS, and it also reduced the resource costs. Therefore, we conclude that TS is the most economical method for increasing grain yield and N efficiency of winter wheat in Huang-Huai-Hai Pl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in yield N efficiency straw return tillage method winter wheat
下载PDF
麦秆和羊粪混合高温堆肥腐熟进程研究 被引量:46
20
作者 张鸣 高天鹏 +2 位作者 刘玲玲 张建 岳斌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66-569,共4页
试验研究了添加不同比例的麦秆对羊粪高温堆肥腐熟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羊粪高温堆肥时添加麦秆可缩短进入高温发酵阶段的时间,减少氮素损失,加快C/N降低速率。在堆肥过程中,高温发酵层从中间向上下扩散;有机质的下降速度在堆肥初期与... 试验研究了添加不同比例的麦秆对羊粪高温堆肥腐熟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羊粪高温堆肥时添加麦秆可缩短进入高温发酵阶段的时间,减少氮素损失,加快C/N降低速率。在堆肥过程中,高温发酵层从中间向上下扩散;有机质的下降速度在堆肥初期与麦秆比例呈正比,在堆肥后期呈反比。堆肥结束时,各处理堆肥全磷、全钾、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较堆肥初期提高2.29%~8.41%、12.51%~24.88%、1.77%~31.34%和5.03%~25.45%,其中羊粪与秸秆6︰4处理的增幅均为最高;速效氮含量较堆肥初期下降34.62%~14.10%,其中6︰4处理降幅最小。在实际应用中,羊粪与麦秆按体积比6︰4进行堆肥较为适宜,腐熟速度最快,若以种子发芽指数80%作为堆肥腐熟的评价指标,则其腐熟速度比纯羊粪提高1倍,28d即可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粪 麦秆 堆肥 腐熟速度 种子发芽指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