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江平原流域湿地景观破碎化过程研究 被引量:88
1
作者 刘红玉 吕宪国 +1 位作者 张世奎 杨青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89-295,共7页
以流域为研究单元,利用历史图件和遥感数据资料及GIS技术,系统分析了该区典型流域50年来湿地景观的破碎化过程.结果表明,该区湿地景观破碎化在斑块个体和空间结构两方面变化极大.景观斑块个体变化主要表现为最大斑块、平均斑块面积不断... 以流域为研究单元,利用历史图件和遥感数据资料及GIS技术,系统分析了该区典型流域50年来湿地景观的破碎化过程.结果表明,该区湿地景观破碎化在斑块个体和空间结构两方面变化极大.景观斑块个体变化主要表现为最大斑块、平均斑块面积不断缩小,斑块密度不断增大,斑块形状破碎化指数不断增大,景观内部生境面积破碎化指数不断上升;空间结构变化主要表现为湿地景观由初始基质景观逐渐变为河岸带景观;同时,随着农田面积逐渐扩大,隔离湿地斑体数量不断上升,隔离度不断增大;景观空间分布模式由“大陆岛屿模式”向“卫星型模式”转变,最后变化为“完全隔离型模式”.导致该区湿地景观破碎化的主导因素是大规模的农业开发,反映了人类活动对湿地景观的巨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 湿地景观 破碎化过程
下载PDF
人为干扰下西洞庭湖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冬季水鸟的响应 被引量:51
2
作者 刘云珠 史林鹭 +4 位作者 朵海瑞 彭波涌 吕偲 朱轶 雷光春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66-676,共11页
为了研究人类干扰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作者采用1996年12月4日TM遥感影像和2013年1月1日环境小卫星遥感影像,对西洞庭湖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LUCC)和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基于实地调查分析了西... 为了研究人类干扰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作者采用1996年12月4日TM遥感影像和2013年1月1日环境小卫星遥感影像,对西洞庭湖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LUCC)和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基于实地调查分析了西洞庭湖恢复湿地、片断化自然湿地和人工杨树林3种现有典型生境中水鸟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差异。LUCC和景观格局分析表明,与1996年相比,2013年西洞庭湖湖区杨树(Populus spp.)林面积增加了9倍,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面积增加了30.6%,水域、草滩、泥滩地等天然湿地面积分别减少了46.4%、49.8%和39.8%。湿地生境改变、破碎化严重,景观破碎度指数(landscape fragmentation index,LFI)从1.239上升到2.897。3种典型生境中越冬水鸟的种群结构、数量及分布特征表明,恢复湿地是当前部分越冬水鸟的主要栖息场所,但水鸟群落结构简单,多样性指数较低(H'=1.866);自然湿地因严重破碎化,面积变小,水鸟数量较少,但多样性指数较高(H'=2.118),且是黑鹳(Ciconia nigra)、白鹤(Grus leucogeranus)等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杨树林的种植改变了原有自然湿地景观,仅发现水鸟1种2只,说明其已不适宜水鸟栖息。本研究表明,西洞庭湖湿地景观的改变、生境破碎化导致其生物多样性降低,杨树种植对自然湿地的侵占是西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原因,在今后的湿地管理中应严格控制杨树林产业的发展,并逐渐将人工杨树林恢复为自然湿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洞庭湖 湿地 人为干扰 景观格局 生境破碎化 水鸟群落
原文传递
1964—2015年海南省八门湾红树林湿地及其周边土地景观动态分析 被引量:31
3
作者 徐晓然 谢跟踪 邱彭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7458-7468,共11页
以海南省文昌市八门港红树林湿地及其周边土地为研究对象,采用6期遥感影像为主要的数据来源,建立起研究区域内1964、1972、1988、2000、2009、2015年50年的景观数据库,利用土地转移矩阵和表征景观破碎化过程的景观指数系统阐述了八门湾... 以海南省文昌市八门港红树林湿地及其周边土地为研究对象,采用6期遥感影像为主要的数据来源,建立起研究区域内1964、1972、1988、2000、2009、2015年50年的景观数据库,利用土地转移矩阵和表征景观破碎化过程的景观指数系统阐述了八门湾红树林湿地及其周边土地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以及景观破碎化的过程,探讨八门湾红树林湿地及其周边土地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景观破碎化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1964—2015年间,研究区域内建筑用地、养殖水面面积持续增长面积比重分别上升了7.72%、12.55%,耕地、林地、红树林面积所占比重分别下降了7.01%、9.16%、9.74%。(2)1964—2015年间,研究区域内斑块数量增加了685个,平均斑块面积缩减了39.12%,聚合度下降了3.5%,最大斑块面积缩减了28.38%,蔓延度下降了9.26%,斑块平均形状破碎化指数和面积加权平均形状破碎化指数分别上升了0.0148、0.0207,斑块密度从1964年的0.0653个/hm^2上升到2015年的0.1073个/hm^2。(3)八门湾红树林湿地及其周边土地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景观破碎化过程的相关关系主要体现在养殖水面、建筑用地面积变化对研究区域景观破碎化指数的影响上。养殖水面、建筑用地面积变化对研究区域景观破碎化过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聚合度、斑块数量、蔓延度的作用上。其中,养殖水面面积变化对研究区域景观破碎化过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对红树林面积的侵占,使得红树林面积占研究区域总面积的比例由15%下降到5.25%,红树林由大面积连续集中分布趋向于小面积孤立分散分布。建筑用地面积变化对研究区域景观破碎化过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城市的快速发展、交通设施大量的建设。50年来,八门湾红树林湿地各地类之间的转化主要表现为红树林面积转化成养殖水面,林地和耕地面积转化为建筑用地,由此可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门湾 红树林 土地利用/覆被 景观破碎化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石油开发对辽河三角洲地区苇田生态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21
4
作者 冷延慧 郭书海 +3 位作者 聂远彬 孙铁珩 周群 孙鹏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32-435,共4页
通过现场样品采集与分析,对盘锦苇田环境内芦苇的叶龄指数、生长量、纤维素、木质素、戊糖及纤维素长等进行了研究,以土壤-水-植物系统为研究对象,定量和半定量地分析了苇田地区的污染状况,说明影响芦苇产量的原因。结果表明,石油污染... 通过现场样品采集与分析,对盘锦苇田环境内芦苇的叶龄指数、生长量、纤维素、木质素、戊糖及纤维素长等进行了研究,以土壤-水-植物系统为研究对象,定量和半定量地分析了苇田地区的污染状况,说明影响芦苇产量的原因。结果表明,石油污染对苇田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危害,但不是芦苇产量降低的主要因素。石油开发的各种地面工程造成了严重的景观破碎化现象,破坏了湿地的原有生境,是造成湿地生态系统退化和苇田减产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苇 生态环境 湿地生态系统 景观破碎化 油田开发
下载PDF
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景观破碎化分析 被引量:17
5
作者 谷东起 付军 +1 位作者 杨鸣 丰爱平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3-219,共7页
以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为例,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对滨海湿地景观特征及景观破碎化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景观破碎化严重,整体斑块密度为6.7个/km2,廊道密度为0.01 km/hm2,人工景观破碎化程度比自然景观高,人类活动... 以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为例,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对滨海湿地景观特征及景观破碎化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景观破碎化严重,整体斑块密度为6.7个/km2,廊道密度为0.01 km/hm2,人工景观破碎化程度比自然景观高,人类活动是造成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景观破碎化的主要原因。最后本文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对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退化进行了定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 滨海湿地 景观破碎化
下载PDF
黑河中游湿地景观破碎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18
6
作者 姜朋辉 赵锐锋 +2 位作者 赵海莉 卢李朋 谢作轮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61-1668,共8页
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基于1975—2010年长时间序列遥感影像和气象数据资料,结合小波分析、趋势面模拟与空间插值法,选取斑块密度(PD)、斑块平均面积(MPS)、斑块形状破碎化指数(FS)等景观指数,分析了黑河中游的气候空间分布和变化特征... 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基于1975—2010年长时间序列遥感影像和气象数据资料,结合小波分析、趋势面模拟与空间插值法,选取斑块密度(PD)、斑块平均面积(MPS)、斑块形状破碎化指数(FS)等景观指数,分析了黑河中游的气候空间分布和变化特征,以及该区域湿地的景观破碎化;通过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探讨了黑河中游湿地景观破碎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975—2010年,研究区降水量和气温的整体分布格局为高气温区低降水量、低气温区高降水量,且干转湿和冷转暖为其主要变化特征;内陆干旱地区气温对湿地动态变化的影响大于降水,降水对湿地的生态作用甚微;研究区湿地景观破碎化主要表现为MPS减小、PD上升以及FS增大,研究期间,湿地MPS减少48.95hm2,PD上升0.006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 湿地 景观破碎化 气候变化
原文传递
黄河中游连伯滩湿地景观格局变化 被引量:15
7
作者 郭东罡 上官铁梁 +2 位作者 白中科 张婕 邵宏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5192-5198,共7页
以黄河中游连伯滩湿地1990、1995、2000、2005年4个时相的卫星遥感影像为基础,通过斑块密度、斑块边缘长度、景观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景观破碎化指数、平均斑块分维数等景观空间格局指数,系统地分析了连伯滩湿地1990年以来湿地景观空... 以黄河中游连伯滩湿地1990、1995、2000、2005年4个时相的卫星遥感影像为基础,通过斑块密度、斑块边缘长度、景观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景观破碎化指数、平均斑块分维数等景观空间格局指数,系统地分析了连伯滩湿地1990年以来湿地景观空间格局变化情况。研究结果发现:(1)1990—2005年,草地、耕地、林地斑块面积在增加,而水域和滩地斑块的面积在不断减小;(2)湿地景观多样性指数从1990年的0.9947增加到2005年的1.1247,表明随着人类干扰活动的增加,景观结构异质性增大;(3)斑块数量的增加、斑块密度的增加以及斑块边缘长度的增加等都说明该区域破碎化程度增加。造成湿地退化的自然因素主要是长期干旱导致黄河及汾河径流补给大大减少,而人口的压力则是湿地退化最根本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中游 连伯滩 湿地 景观格局 破碎化 保护对策
下载PDF
扎龙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变化及其驱动机制 被引量:14
8
作者 刘敏 厉悦 +2 位作者 杨晓杰 王蕾 张志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57-162,共6页
运用3S技术,利用6幅Landsat TM图像数据,将GIS和景观生态学的数量分析方法相结合,运用ArcGIS以及Fragstats,分析了扎龙自然保护区1950-2004年间景观格局的变化。结果表明:(1)扎龙自然保护区呈现出以沼泽地为基质的草地、耕地和未利用地... 运用3S技术,利用6幅Landsat TM图像数据,将GIS和景观生态学的数量分析方法相结合,运用ArcGIS以及Fragstats,分析了扎龙自然保护区1950-2004年间景观格局的变化。结果表明:(1)扎龙自然保护区呈现出以沼泽地为基质的草地、耕地和未利用地等相对为主体的交错景观格局,其余景观类型呈补丁状散布。(2)1950-2004年的54 a中,扎龙自然保护区的草地面积急剧减少,水域、林地、沼泽地、未利用地、住宅用地、耕地面积都呈波动性增加,其中未利用地和耕地面积增加显著。(3)斑块数量变化显著,总的斑块数量呈先增后减再增的趋势,其中林地、未利用地、耕地3种景观类型斑块数量增加明显,水域、沼泽地斑块数量下降显著。(4)景观多样性指数和景观均匀度指数值呈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的趋势,景观优势度指数值的变化趋势刚好与之相反。表明扎龙自然保护区的主要景观类型沼泽地和草地对整个景观的控制力越来越弱。(5)景观分离度和景观破碎度的变化趋势完全一样,都是呈先增后减再缓慢上升的趋势。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林地和住宅用地的景观分离度和景观破碎度值较大,而沼泽地和草地等自然特性较强的景观类型的分离度和破碎度值较小。(6)气候变化、人口增长和工程建设是扎龙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发生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总之,要实现扎龙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和景观生态功能的良性发挥,必须注重景观格局的优化,维护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景观多样性 景观优势度 景观分离度 景观均匀度 景观破碎度 驱动力
下载PDF
白洋淀湿地资源的遥感监测 被引量:14
9
作者 林皓波 吴新玲 +1 位作者 刘菲 边静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7-130,共4页
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湿地生态系统,但近年来其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利用1979年至2011年的12期Landsat MSS/TM/ETM+、CBERS CCD遥感影像对白洋淀湿地分布的现状及历史状况进行了监测,研究了湿地面积与水位的关系,并以景观生态学... 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湿地生态系统,但近年来其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利用1979年至2011年的12期Landsat MSS/TM/ETM+、CBERS CCD遥感影像对白洋淀湿地分布的现状及历史状况进行了监测,研究了湿地面积与水位的关系,并以景观生态学的方法定量分析了白洋淀湿地的退化过程。研究结果显示,1989年以来白洋淀湿地呈萎缩趋势,湿地破碎化程度逐步加深,生态环境遭破坏情况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洋淀湿地 景观生态学 遥感 监测 破碎度
下载PDF
1988–2006年辽河三角洲植被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12
10
作者 汲玉河 周广胜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59-367,共9页
在人类干扰和气候波动的影响下,辽河三角洲的植被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该文研究了辽河三角洲植被结构的变化,对于保护该地区生态系统、促使其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区域包括了整个辽河三角洲。资料来源主要是1988年和2006年的TM(La... 在人类干扰和气候波动的影响下,辽河三角洲的植被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该文研究了辽河三角洲植被结构的变化,对于保护该地区生态系统、促使其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区域包括了整个辽河三角洲。资料来源主要是1988年和2006年的TM(Landsat Thematic Mapper)遥感图像。采用数字化、制作植被图和叠加分析等方法研究探讨了辽河三角洲植被结构的特点,以及植被的空间分布转移和面积变化。结果显示,以双台子河口为中心,4大植被类型(自然湿地植被、人工湿地植被、人工旱地植被和自然旱地植被)大体上构成半环状分布格局。从整体上看,从1988年至2006年,植被结构仍然保持半环状的空间格局。但是,主要植被类型的空间分布趋于集中,形成了比较大的斑块,而不是离散、破碎的。从植被类型间相互转化的情况看,几乎所有植被类型的空间分布和面积都有明显改变。在绝对面积上,水稻(Oryzasativa)田、玉米(Zeamays)地和滨海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湿地是辽河三角洲3个面积最大的植被类型。水稻田是面积增加最多的植被类型,增加977.1km2;而玉米地是面积减少最多的植被类型,减少622.2km2。在面积变化幅度上,水稻田、玉米地和滨海芦苇湿地的变化幅度分别为33.2%、–16.1%、–23.2%。面积减少幅度最大的植被类型是草地,–77.9%;面积增加幅度最大的植被类型是翅碱蓬(Suaedaheteroptera)盐化草甸,21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湿地 生态系统 景观破碎化 辽河三角洲 植被图 植被结构
下载PDF
干旱内陆河流湿地景观破碎化模型构建与尺度分析——以黑河中游湿地为例 被引量:12
11
作者 谢作轮 赵锐锋 +3 位作者 张丽华 祝稳 李洁 梁丹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834-1845,共12页
尺度的选择一直是地理学及景观生态学的研究重点和热点。在遥感和GIS的支持下,以黑河中游湿地为例,利用移动窗口技术和空间形态学准则构建湿地类型变化追踪模型;利用面积频率统计法、卡方分布归一化尺度方差、分维数距平和多样性指数探... 尺度的选择一直是地理学及景观生态学的研究重点和热点。在遥感和GIS的支持下,以黑河中游湿地为例,利用移动窗口技术和空间形态学准则构建湿地类型变化追踪模型;利用面积频率统计法、卡方分布归一化尺度方差、分维数距平和多样性指数探讨干旱内陆河流湿地类型变化追踪模型的适宜和最佳窗口尺度。结果表明:1)类型变化追踪模型能实现基于像元的湿地景观空间格局分析,弥补传统湿地景观破碎化研究主要基于景观和斑块类型水平尺度,难以深入解析湿地空间演变过程的不足;2)黑河中游湿地类型变化追踪模型的适宜窗口尺度为150 m×150 m^450 m×450 m,最佳窗口尺度为250 m×250 m。该结果是进一步研究黑河中游湿地空间破碎化特征的基础,同时对于丰富干旱内陆河流湿地景观破碎化研究尺度选择有一定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破碎化 适宜尺度 最佳尺度 类型变化追踪模型 黑河
原文传递
基于本底格局的鸭绿江口滨海湿地景观破碎化评价 被引量:10
12
作者 索安宁 赵冬至 高树岗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10,共5页
在3S技术支持下构建了鸭绿江口滨海湿地景观本底格局,并以本底格局为参照,分别对1989年和2005年鸭绿江口滨海湿地景观破碎化过程进行了监测评价。结果表明:湿地本底格局可作为强度开发环境下湿地景观格局破碎化评价的参照依据。与本底... 在3S技术支持下构建了鸭绿江口滨海湿地景观本底格局,并以本底格局为参照,分别对1989年和2005年鸭绿江口滨海湿地景观破碎化过程进行了监测评价。结果表明:湿地本底格局可作为强度开发环境下湿地景观格局破碎化评价的参照依据。与本底格局相比,鸭绿江口湿地景观格局呈持续破碎化趋势,1989年和2005年湿地景观整体自然度分别为89.373%和86.691%。在不同自然湿地景观类型中,芦苇沼泽、滩涂和潮沟面积萎缩幅度较大,2005年其自然度分别为69.94%、71.49%和78.42%;各湿地类型的斑块密度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大,其中芦苇沼泽和滩涂增大最明显,2005年斑块相对密度分别达18.507和6.879;滩涂斑块形状趋于复杂,2005年斑块相对形状指数为1.085,其他湿地类型斑块形状则持续简化;各时期不同自然湿地类型斑块聚集度指数均较高,反映出鸭绿江口各湿地类型多呈聚集分布的空间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湿地 本底格局 破碎化 景观 鸭绿江口
下载PDF
近30年来莱州湾滨海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黄建涛 郑伟 +2 位作者 万年新 路景钫 李捷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6-90,共15页
基于莱州湾滨海湿地特征以及野外实地观测数据,利用landsat遥感影像手段,揭示1990-2018年莱州湾滨海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并结合景观指数分析莱州湾滨海湿地异质性。结果表明,1990-2018年间,莱州湾滨海湿地呈现人工滨海湿地面积增加而... 基于莱州湾滨海湿地特征以及野外实地观测数据,利用landsat遥感影像手段,揭示1990-2018年莱州湾滨海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并结合景观指数分析莱州湾滨海湿地异质性。结果表明,1990-2018年间,莱州湾滨海湿地呈现人工滨海湿地面积增加而天然滨海湿地面积减少的趋势。截至2018年莱州湾滨海湿地面积总计1954 km^(2),其中天然滨海湿地面积约811 km^(2),人工滨海湿地面积约1143 km^(2),分别占42%和58%,滨海湿地向建设用地转化的趋势明显。斑块数量(NP)、景观形状指数(LSI)等景观指数值逐年增加,表明莱州湾景观格局变化明显且破碎化程度加重。莱州湾滨海湿地不同岸段之间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机制不完全一样,造成其破碎化程度加重的自然驱动力有河口冲淤、降水量变化等;人工驱动力主要为城市建设、港口码头、集约用海区建设、养殖业和制盐业的开发利用等。以期对莱州湾滨海湿地生态系统退化原因、合理利用和优化土地空间布局、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及恢复滨海湿地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湿地 遥感解译 景观类型 景观指数 破碎化
下载PDF
涨渡湖湿地恢复与生境改造对水禽生境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晓文 赵振坤 罗菊春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2-117,共6页
结合世界自然基金会与湖北省政府在涨渡湖开展的湿地恢复与生境改造示范项目,本研究在对涨渡湖区湿地恢复生境改造规划设计的基础上,以该区域越冬水禽生境为标准,分析了涨渡湖区湿地恢复与生境改造所导致的水禽生境适宜性变化。研究结... 结合世界自然基金会与湖北省政府在涨渡湖开展的湿地恢复与生境改造示范项目,本研究在对涨渡湖区湿地恢复生境改造规划设计的基础上,以该区域越冬水禽生境为标准,分析了涨渡湖区湿地恢复与生境改造所导致的水禽生境适宜性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实施生境改造、湿地恢复措施后,原来遭到人类活动干扰破坏,基本退化消失的核心生境、适宜生境等高等级生境适宜性等级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时通过废弃、重新调整生境敏感区域的道路和部分居民点等生境管理措施,能有效地减轻生境破碎化的影响,改善生境质量;对于高强度人类活动区域,虽然湿地恢复的规模和范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但通过生境改造和管理措施,模拟、重建湿地生境,减轻人为干扰导致的生境破碎化影响,同样可以相当程度上提高有效核心生境面积,改善湿地生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恢复 生境改造 水禽生境 生境适宜性 生境破碎化 涨渡湖
下载PDF
武汉市湿地破碎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陈莹 郑锦志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57-265,共9页
以湖泊资源丰富的武汉市为例,通过景观格局指数测定该市湿地破碎化程度,借助GIS技术评估该市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探讨了城市湿地破碎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①2000—2015年武汉市湿地总体破碎化趋势有所缓和,但人工... 以湖泊资源丰富的武汉市为例,通过景观格局指数测定该市湿地破碎化程度,借助GIS技术评估该市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探讨了城市湿地破碎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①2000—2015年武汉市湿地总体破碎化趋势有所缓和,但人工湿地相较于自然湿地破碎化程度要高,特别是2010—2015年湿地总面积下降了2.80%,而斑块密度上升了4.12%,湖泊破碎化程度较高。②2000—2015年,武汉市湿地ESV增长了323.27亿元,各类型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表现为湖泊>水库坑塘>河流>沼泽。③湿地景观破碎化与部分调节性、支持性和文化性服务功能存在着显著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湿地 破碎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景观格局指数
下载PDF
整体性治理视阈下东洞庭湖湿地治理破碎化问题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傅一敏 龙贺兴 +1 位作者 刘博雅 刘金龙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13,24,共7页
要:治理破碎化是湿地不合理人类活动产生的深层次制度根源。文章引入整体性治理理论的分析框架,以东洞庭湖湿地治理为例,探讨治理破碎化如何影响和作用于湿地景观破碎化。分析表明,东洞庭湖治理主体分散,缺乏目标、手段的统筹协调,增加... 要:治理破碎化是湿地不合理人类活动产生的深层次制度根源。文章引入整体性治理理论的分析框架,以东洞庭湖湿地治理为例,探讨治理破碎化如何影响和作用于湿地景观破碎化。分析表明,东洞庭湖治理主体分散,缺乏目标、手段的统筹协调,增加了条块分割和公私之间的冲突,最终导致了景观破碎化的形成。破解治理破碎化,需要强化责任机制、完善协调机制、建立整合机制、培育信任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治理 景观破碎化 治理破碎化 整体性治理
下载PDF
Assessment of wetland fragmentation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Heihe River by the type change tracker model 被引量:6
17
作者 RuiFeng ZHAO ZuoLun XIE +3 位作者 LiHua ZHANG Wen ZHU Jie LI Dan LIANG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15年第2期177-188,共12页
The quantitative research of wetland landscape fragmentation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Heihe River is important for the wetland and oasi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Hexi Corridor. Based on the data of remote se... The quantitative research of wetland landscape fragmentation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Heihe River is important for the wetland and oasi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Hexi Corridor. Based on the data of remote sensing and GIS, we constructed the type change tracker model with sliding window technique and spatially mor- phological rule. The suitable scale and optimum scale of the fragmentation model of wetland landscape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Heihe River were determined by the area frequency statistics method, Chi-square distribution normal- ized scale variance, fractal dimension and diversity index. By integrating type change tracker model and the optimum scale with GIS spatial analysi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wetland landscape fragmentation in different periods and the related spatial-temporal change process were clarif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type change tracker model, which analyzes the spatial pattern of wetland fragmentation on the pixel level, is better than the tradi- tional wetland fragmentation analysis on the landscape and patch levels; (2) The suitable scale for the wetland frag- mentation ranged from 150 rex150 m to 450 mx450 m and the optimum scale was 250 mx250 m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Heihe River; and (3) In the past 35 years, the total wetland area decreased by 23.2% and the frag- mentatJon of wetland markedly increased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Heihe River. The areas of core wetlands re- duced by 12.8% and the areas of perforated, edge and patch wetlands increased by 0.8%, 3.1% and 8.9%, respec- tively. The process of wetland fragmentation in the research region showed the order of core wetland, perforated or edge wetland, patch wetland or non-wetland.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woul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protection, utilization and restoration of limited wetland resources and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al eco-environment in the Heihe River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tland landscape pattern fragmentation the type change tracker model Heihe River
下载PDF
东亚-澳大利亚迁徙路线上鸻形目水鸟适宜生境变化:以崇明东滩迁徙停歇地为例 被引量:7
18
作者 邹业爱 牛俊英 +4 位作者 汤臣栋 裴恩乐 唐思贤 路珊 王天厚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300-3307,共8页
崇明东滩湿地是鸻形目水鸟东亚-澳大利亚迁徙路线上的重要迁徙停歇地。本文借助Landsat ETM+遥感影像对研究地区2000—2010年鸻形目水鸟适宜生境(海三棱藨草和滩涂湿地)的变化进行动态监测,并借助FRAGSTATS景观指数对适宜生境的景观特... 崇明东滩湿地是鸻形目水鸟东亚-澳大利亚迁徙路线上的重要迁徙停歇地。本文借助Landsat ETM+遥感影像对研究地区2000—2010年鸻形目水鸟适宜生境(海三棱藨草和滩涂湿地)的变化进行动态监测,并借助FRAGSTATS景观指数对适宜生境的景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鸻形目水鸟的适宜生境的总面积为10305.52 hm2,仅次于深水区湿地(15918.66 hm2)。海三棱藨草和滩涂湿地的总面积在2000—2006年缓慢增加(从10448.2hm2增加到10696.5 hm2)。海三棱藨草和滩涂湿地面积的增加主要由深水区湿地转化而来,而其面积的减少主要被芦苇和互花米草湿地所取代。与2000年相比,海三棱藨草和滩涂湿地的景观异质性和破碎程度在2010年趋于增加(2000—2006年趋于增加,2006—2010年趋于下降)。在整个景观尺度上,所有湿地的异质性和破碎程度在2000—2006年趋于增加,而在2006—2010年趋于下降。从景观特征来看,研究地区鸻形目水鸟适宜生境的质量(生境组成/要素配置、复杂性、连接性和异质性等)在2000—2006年趋于下降,而在2006—2010年趋于增加。本文结果有助于指导湿地修复与营造策略的制定,以更好地实现在长江河口湿地保护迁徙鸻形目水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湿地 生境变化 生境破碎化 景观指数 遥感 崇明东滩湿地
原文传递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湿地景观格局演变 被引量:6
19
作者 赵燕如 邹自力 张晓平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5-69,145,共6页
通过斑块密度、斑块平均面积、斑块平均形状破碎化指数和面积加权平均形状破碎化指数4项景观格局指数,结合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法(MSPA),从景观和像元层面探索了1995~2015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湿地景观格局演变过程。结果表明:①鄱阳湖生... 通过斑块密度、斑块平均面积、斑块平均形状破碎化指数和面积加权平均形状破碎化指数4项景观格局指数,结合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法(MSPA),从景观和像元层面探索了1995~2015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湿地景观格局演变过程。结果表明: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湿地面积呈现波浪状增长,其内部湿地类型变化较剧烈;②4项景观格局指数均表明研究区湿地呈越加破碎的变化趋势:③MSPA的分析结果与景观格局指数相一致,研究区湿地以“核心区”形态为主。研究结果可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景观破碎化研究提供参考,并为区域景观格局优化、土地合理管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演变 湿地 景观破碎化 景观格局指数 MSPA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下载PDF
河漫滩湿地生态阈值——以二卡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6
20
作者 胡春明 刘平 +3 位作者 张利田 李曜 西东升 康海全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6662-6669,共8页
以典型河漫滩湿地———二卡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进行生态阈值研究。根据湿地补给河流———海拉尔河的月均流量频率分布特征,选取58.72 m3/s(P=74.6%)、119.26 m3/s(P=44.4%)、190.35 m3/s(P=23.8%)分别代表河流的低、中、高径流期,... 以典型河漫滩湿地———二卡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进行生态阈值研究。根据湿地补给河流———海拉尔河的月均流量频率分布特征,选取58.72 m3/s(P=74.6%)、119.26 m3/s(P=44.4%)、190.35 m3/s(P=23.8%)分别代表河流的低、中、高径流期,分析各径流期湿地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低、中径流期内草本沼泽及盐化沼泽所占比例较高,而高径流期则以季节性河流湿地及湖泊湿地为主。低径流期内,作为湿地中心区的湖泊湿地景观破碎度出现一个较明显的跃变,由中径流期的0.57增加到1.37。此时的湿地状态可近似的作为区域的生态阈值,即维持湿地面积占全区域面积的43.03%。而中、高径流期湿地面积比例可近似作为保护区湿地面积的适宜值和理想值,分别为53.66%和69.53%。其研究结果为二卡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及保护提供支持,并为河漫滩湿地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漫滩湿地 二卡自然保护区 生态阈值 水文 景观破碎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