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南低涡暴雨的湿位涡诊断分析 被引量:55
1
作者 李国平 刘行军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54-360,共7页
文章分析了1981年7月11-15日的一次与西南低涡有关的四川特大暴雨过程中的湿位涡变化,发现湿位涡由负变正预示着暴雨的威弱和消失;同时利用湿位涡方程进行了诊断计算,结果表明:暴雨的发展趋势与位涡变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 文章分析了1981年7月11-15日的一次与西南低涡有关的四川特大暴雨过程中的湿位涡变化,发现湿位涡由负变正预示着暴雨的威弱和消失;同时利用湿位涡方程进行了诊断计算,结果表明:暴雨的发展趋势与位涡变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位涡变率的正负转换对预报大暴雨的形成和减弱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低涡 湿位涡 暴雨
下载PDF
“泰利”台风低压大暴雨过程冷空气与地形的作用 被引量:59
2
作者 何立富 许爱华 陈涛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5-391,513,共8页
利用常规观测和地面加密资料、自动站资料、闪电定位资料、雷达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泰利"台风低压引发的异常强暴雨事件中纬度冷空气的影响及地形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华西地区大陆高压与副热带高压形成对峙... 利用常规观测和地面加密资料、自动站资料、闪电定位资料、雷达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泰利"台风低压引发的异常强暴雨事件中纬度冷空气的影响及地形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华西地区大陆高压与副热带高压形成对峙的背景条件下,中纬度冷空气从850 hPa以下低层不断侵入台风低压的北部,增强了其北侧的东北气流,它与来自东部海面上的东风气流在台风低压北部形成汇合;随着中纬度冷空气主体进入江淮地区,台风低压的正压结构缓慢向东暖西冷的斜压结构转换,总能量的水平分布也由螺旋型涡旋逐渐演变为NE—SW向的椭圆型结构,斜压能量的补充有利于台风低压长时间维持;湿位涡正压项的分析表明,随着台风低压进入消亡期,其上空大气变为对流不稳定。行星边界层能量锋区的加强,触发了β中尺度对流系统,导致在台风低压消亡时出现强雷暴天气;强降水主要分布在大别山东麓和九岭山脉迎风坡上,地形对偏东气流的抬升作用有利于暴雨的增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利”台风 能量锋区 斜压结构 湿位涡
下载PDF
台风外围偏东气流中的暴雨及其等熵位涡特征 被引量:36
3
作者 吴蓁 范学峰 +1 位作者 郑世林 席世平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84-595,共12页
0414号台风"云娜"在浙江登陆后迅速减弱为台风低压,48 h后台风低压北侧偏东气流区域出现了暴雨,当时暴雨区中低层850,700和500 hPa没有辐合系统,而且暴雨出现前较强冷空气影响该区域,已使这里的位势不稳定减小,因此动力抬升... 0414号台风"云娜"在浙江登陆后迅速减弱为台风低压,48 h后台风低压北侧偏东气流区域出现了暴雨,当时暴雨区中低层850,700和500 hPa没有辐合系统,而且暴雨出现前较强冷空气影响该区域,已使这里的位势不稳定减小,因此动力抬升和位势不稳定条件均不利于暴雨的产生。为了探讨这种情况下暴雨形成的原因,应用常规报文和1°×1°的NCEP再分析资料,对此次暴雨产生的条件及其等熵位涡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层台风低压倒槽的移速快于低层,在暴雨区形成了一支自下而上向西倾斜的上升气流,暴雨区上空恰好存在着对称不稳定,斜升气流引起了对称不稳定能量的释放,使倾斜对流发展,提供了产生暴雨所需的动力和不稳定条件。而台风外围较强的水汽输送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等熵位涡分析表明,大值位涡带与降水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正位涡异常中心的出现对降水的发生发展具有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暴雨 斜升气流 对称不稳定 湿位涡 等熵位涡
下载PDF
豫西突发性暴雨成因 被引量:21
4
作者 王新敏 张霞 +1 位作者 范学峰 何立富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20,145,共7页
利用常规观测、FY-2C气象卫星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07年7月28~30日豫西卢氏县引发历史罕见山洪暴雨的进行了天气动力学和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增强与贝加尔湖高压叠加形成阻塞形势,其西侧低空急流携带大... 利用常规观测、FY-2C气象卫星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07年7月28~30日豫西卢氏县引发历史罕见山洪暴雨的进行了天气动力学和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增强与贝加尔湖高压叠加形成阻塞形势,其西侧低空急流携带大量水汽与较强的锋生场交汇在豫西,导致了这次极端暴雨事件的发生;大尺度强斜升运动区中,低层存在一个条件性对称不稳定机制,引发中β云团生成、合并、发展,从而造成暴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山洪 湿位涡 湿Q矢量锋生函数 条件性对称不稳定 中β云团
下载PDF
台风“韦帕”(0713)引发华东暴雨过程的诊断比较 被引量:17
5
作者 余贞寿 冀春晓 +1 位作者 倪东鸿 楼丽银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1-109,共9页
采用湿Q矢量、螺旋度、湿位涡对给华东造成严重灾害的超强台风"韦帕"(0713)强降水过程进行诊断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登陆前,上述物理量均能提前指示强降水落区,湿位涡有更多提前指示时间,螺旋度次之,湿Q矢量最少;登陆后,三者均... 采用湿Q矢量、螺旋度、湿位涡对给华东造成严重灾害的超强台风"韦帕"(0713)强降水过程进行诊断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登陆前,上述物理量均能提前指示强降水落区,湿位涡有更多提前指示时间,螺旋度次之,湿Q矢量最少;登陆后,三者均能表征台风主体云系降水,湿位涡、螺旋度与强降水有较好对应关系,而湿Q矢量指示强降水位置偏北,但湿位涡会出现一定程度空报现象;台风深入内陆后,螺旋度预报指示明显不如湿位涡、湿Q矢量好,螺旋度指示强降水位置偏东,而湿Q矢量指示强降水范围略偏小;对台风后部强降水,湿Q矢量和螺旋度均未能预报出降水落区,而湿位涡仍有较好的预报效果。从区域平均看,螺旋度与湿Q矢量的预报指示时效小于12 h,而湿位涡超过12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暴雨 湿Q矢量 螺旋度 湿位涡
下载PDF
一次东北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黄泓 张铭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2004年第5期83-87,共5页
利用一个 η坐标暴雨模式的预报结果 ,研究了 1 998年 8月的一次东北暴雨过程。主要对湿位涡和螺旋度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 ,当对流层中低层为正涡度 ,高层为负涡度 ,在垂直方向有较大上升运动时 ,则易导致对流性降水 ;暴雨落区... 利用一个 η坐标暴雨模式的预报结果 ,研究了 1 998年 8月的一次东北暴雨过程。主要对湿位涡和螺旋度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 ,当对流层中低层为正涡度 ,高层为负涡度 ,在垂直方向有较大上升运动时 ,则易导致对流性降水 ;暴雨落区与低层正 MPV1(湿正压项 )区域对应。而且 ,螺旋度和湿位涡与暴雨中心有同时分裂的现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暴雨 湿位涡 螺旋度
下载PDF
2009年11月10—12日陕西特大暴雪诊断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杨文峰 郭大梅 +1 位作者 刘瑞芳 李萍云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47-354,共8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FY-2C卫星资料,对2009年11月9—12日陕西大范围特大暴雪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短波槽、700、850 hPa切变线是这次暴雪的主要影响系统,中尺度对流云团是造成此次暴雪的直接原因。尺度...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FY-2C卫星资料,对2009年11月9—12日陕西大范围特大暴雪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短波槽、700、850 hPa切变线是这次暴雪的主要影响系统,中尺度对流云团是造成此次暴雪的直接原因。尺度分离的流场能清晰地分辨中尺度天气系统,强降水中心与中尺度对流云团和云顶亮温的冷中心有较好的对应。暴雪区发生在ζMPV1为正值中心的东侧,ζMPV2的负值区。湿斜压性的增强主要是由于抬升的暖气流偏南风与低空冷气流偏北风之间形成较强的风向垂直切变,同时暴雪区附近存在较大的▽θse所致。强降雪过程中垂直螺旋度正值区长轴始终与低层切变线走向一致,且位于切变线的东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 湿位涡 中尺度对流云团(MCC) 垂直螺旋度
下载PDF
湿位涡方程及其应用 被引量:9
8
作者 留小强 王田民 +2 位作者 吴宝俊 胡圣昌 陈乾金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569-575,共7页
本文在湿绝热、无摩擦条件下,推导了湿位涡方程及其近似表达式。然后通过尺度分析得到了大尺度条件下湿位涡守恒的性质,其形式与于位涡一样。由于考虑了水汽的作用,使用它较干位涡更为方便。最后,我们把湿位涡用于江南岭北3月有无... 本文在湿绝热、无摩擦条件下,推导了湿位涡方程及其近似表达式。然后通过尺度分析得到了大尺度条件下湿位涡守恒的性质,其形式与于位涡一样。由于考虑了水汽的作用,使用它较干位涡更为方便。最后,我们把湿位涡用于江南岭北3月有无连阴雨的分析,其结果与预报员经验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位涡 湿绝热 守恒性 湿位涡方程
下载PDF
关于大气运动湿位涡不守恒性问题 被引量:8
9
作者 王兴荣 汪钟兴 石春娥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35-141,共7页
本文建立湿位涡方程、提出不守恒基本判据、分析不守恒运动的动力特征,尤其指出在湿中性层结区域非绝热加热和外作用力场对运动的激发作用。
关键词 湿位涡 不守恒 大气运动
下载PDF
闽中南罕见冬季锋前暴雨个例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健康 赵玉春 +2 位作者 陈赛 黄惠镕 郑辉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8-239,共12页
利用福建省逐小时加密自动站资料、风廓线、S波段双偏振雷达与雨滴谱等新型探测资料以及NCEP逐6 h的1°×1°大气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7年2月21—22日福建中南部一次预报失败的冬季暴雨过程。结果表明:(1)此次暴雨过程类似... 利用福建省逐小时加密自动站资料、风廓线、S波段双偏振雷达与雨滴谱等新型探测资料以及NCEP逐6 h的1°×1°大气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7年2月21—22日福建中南部一次预报失败的冬季暴雨过程。结果表明:(1)此次暴雨过程类似于锋前暖区暴雨,自2000年以来仅此一例,十分罕见,是在低空急流偏强并长时间维持的背景下产生的,并未受到南支槽和冷空气的影响。(2)闽中大到暴雨带和闽南暴雨区的对流系统相互独立,有多个对流系统影响闽中地区,仅两个对流系统影响闽南地区。降水有较明显对流特征,属暖云弱对流降水,容易导致预报员对雨强估计不足。(3)此次冬季暴雨过程的水汽主要来自南海地区,低层水汽条件与汛期暴雨相当,但整层水汽条件较汛期略差;低空急流对暖湿气流的输送使暴雨区趋于不稳定,但对流不稳定度较汛期弱。(4)高空辐散低层辐合的配置为冬季暴雨带来了有利的动力抬升条件,但暴雨区涡旋性不强,无明显正涡度柱。其中,闽中大到暴雨主要与条件性对称不稳定有关,是在湿斜压作用下倾斜上升运动中产生,而闽南暴雨区既存在对流不稳定,也存在条件性对称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锋前暴雨 微物理特征 低空急流 水汽 湿位涡
下载PDF
2012年7月北京一次大暴雨过程的湿Q矢量和湿位涡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岳甫璐 王春明 王慧鹏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13年第1期47-55,共9页
利用NCEP 1°×1°的6 h再分析资料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12年7月21日发生在北京地区的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非地转湿Q矢量(Q*)和湿位涡等物理量诊断分析,研究暴雨期间Q*散度、锋生函数和湿位涡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它... 利用NCEP 1°×1°的6 h再分析资料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12年7月21日发生在北京地区的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非地转湿Q矢量(Q*)和湿位涡等物理量诊断分析,研究暴雨期间Q*散度、锋生函数和湿位涡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它们与强降水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Q*在850 hPa高度层上对暴雨表现出良好的诊断特性,冷、暖气流的汇聚加强了锋生作用,强锋生中心出现几小时后即出现暴雨。暴雨区位于Q*辐合区内,Q*散度对6 h后暴雨的落区有很好的指示意义。暴雨落区基本位于MPV1正、负值交界处的等值线密集带上以及MPV2负值区内。暴雨区上空,从近地面到对流层低层的对流性不稳定与条件性对称不稳定同时存在,两者共同作用,这很可能是此次暴雨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湿Q矢量 湿位涡 不稳定性
下载PDF
2020年10月海南一次持续强降雨过程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瑾 许向春 《热带农业科学》 2021年第10期97-105,共9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NCEPFNL1°×1°全球再分析等资料对2020年10月15—19日海南一次持续性强降雨过程进行分析,此次持续强降雨过程是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弱、冷空气与南海辐合带相互作用、持续低空急流带来...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NCEPFNL1°×1°全球再分析等资料对2020年10月15—19日海南一次持续性强降雨过程进行分析,此次持续强降雨过程是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弱、冷空气与南海辐合带相互作用、持续低空急流带来良好动力和水汽条件下形成的。2个强降雨时段(16日20时至17日08时和18日08时至20时)的成因表明:冷涌导致海南岛东北急流长时间维持,东北急流和偏东急流在海南岛中部陆地辐合,有利于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是第一阶段暴雨形成的主要机制;随着第一次暴雨过程冷空气下沉,释放不稳定能量,假相当位温面逐渐接近垂直,MPV1呈弱负值,低层MPV2出现较大正值,斜压不稳定加强,同时倾斜涡度发展,是南海辐合带略有加强并逐渐北移的主要天气学机制,为海南岛南部陆地带来东南急流,与南压的东北急流辐合,使得不稳定能量重建加强,造成第二次暴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涌 湿位涡 倾斜涡度发展
下载PDF
2021年11月5—7日锡林郭勒盟一次极端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学强 晨阳 +2 位作者 苏亮 孙岳飞 谢东 《内蒙古气象》 2022年第6期3-9,共7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区域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21年11月5—7日锡林郭勒盟一次极端暴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雪天气过程的主要环流背景条件是乌拉尔山高压脊,而贝加尔湖冷涡...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区域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21年11月5—7日锡林郭勒盟一次极端暴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雪天气过程的主要环流背景条件是乌拉尔山高压脊,而贝加尔湖冷涡、低空切变线和地面冷锋是这次暴雪的触发机制。低层受东北急流的作用,形成“冷垫”,迫使暖湿空气沿冷垫抬升,中低层锋生区明显,强锋生落区与暴雪区域相对应。700 hPa西南气流不断输送水汽,暴雪区位于水汽通量、比湿和水汽通量散度辐合的大值区。强降雪落区满足MPV1>0,同时MPV2<0条件,高空下传的MPV1会引起低层冷空气加强,冷暖空气对比度加大,锋生加强,使得降雪进一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 湿位涡 冷垫 锋生
下载PDF
内蒙古西中部一次春季暴雪特征分析
14
作者 韩理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第9期69-72,共4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2017年3月22日内蒙古西中部一次强降雪过程的相态变化进行成因分析。结果表明:在高低空急流、冷涡、地面倒槽和后部冷锋共同作用而触发此次暴雪;0℃层高度下降,且低层强...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2017年3月22日内蒙古西中部一次强降雪过程的相态变化进行成因分析。结果表明:在高低空急流、冷涡、地面倒槽和后部冷锋共同作用而触发此次暴雪;0℃层高度下降,且低层强冷平流的出现并迅速下传,对雨转暴雪天气的预报具有明显的指示意义;对流层中低层风速对水汽辐合具有明显的影响;暴雪过程产生在中高层暖平流,低层冷平流相叠置的区域,为条件性对称不稳定区域;雷达回波强度低,径向速度图中零速度线呈反“S”型,存在冷平流,对降水的相态转化具有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雪 相态转化 诊断分析 湿位涡
下载PDF
2005年6月湖南大暴雨过程的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 被引量:34
15
作者 张芳华 杨克明 +2 位作者 毛冬艳 罗金秀 郭文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8-85,共8页
利用NCEP分析资料和实测资料,对2005年6月初湖南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区中上升运动和水汽辐合均大于周围区域,中低层为对流不稳定层结。暴雨区位于非地转湿Q矢量辐合强迫的次级环流上升支中,其南北两侧为... 利用NCEP分析资料和实测资料,对2005年6月初湖南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区中上升运动和水汽辐合均大于周围区域,中低层为对流不稳定层结。暴雨区位于非地转湿Q矢量辐合强迫的次级环流上升支中,其南北两侧为非地转下沉气流,下沉气流的补偿有利于暴雨系统的维持。非地转湿Q矢量辐合区对6小时暴雨落区预报有指示意义。暴雨区位于700hPa湿位涡和850hPa湿相对位涡负值中心附近偏暖湿气流一侧。低层暖湿平流和强上升运动致使低层湿空气辐合补偿、热量上传,利于高层辐散增强,抽吸作用加强低空辐合,促使暴雨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暴雨 非地转湿Q矢量 湿位涡 非绝热加热
下载PDF
湿位涡诊断在青藏高原东北侧暴雪预报中的应用个例 被引量:19
16
作者 艾丽华 井喜 +2 位作者 王淑云 胡春娟 李栋梁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B12期92-96,共5页
利用湿位涡理论,对2006年1月18—19日发生在青藏高原东北侧大范围暴雪天气进行了诊断分析,以探讨湿位涡诊断在青藏高原东北侧暴雪预报中的应用前景。个例分析表明:850 hPa和东风回流以及横切变耦合的正湿位涡高值区和500 hPa青藏高原东... 利用湿位涡理论,对2006年1月18—19日发生在青藏高原东北侧大范围暴雪天气进行了诊断分析,以探讨湿位涡诊断在青藏高原东北侧暴雪预报中的应用前景。个例分析表明:850 hPa和东风回流以及横切变耦合的正湿位涡高值区和500 hPa青藏高原东侧大槽前正湿位涡平流、300 hPa青藏高原东侧大槽前新生正湿位涡中心的叠加,形成有利于暴雪发生发展的湿位涡和湿位涡平流配置的三维空间结构;850 hPa等压面湿位涡正压项(ζMPV2)等值线密集区和等压面湿位涡斜压项(ζMPV1)<-2.0 PVU的中α尺度对流不稳定区形成的耦合区,对暴雪落区有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 湿位涡 青藏高原东北侧
下载PDF
2003年淮河流域梅汛期首场大暴雨成因分析 被引量:17
17
作者 王东生 康志明 杨克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6-21,共6页
利用T2 1 3模式的物理量场和北京大学的客观分析诊断系统对 2 0 0 3年淮河流域梅汛期首场大暴雨的成因进行了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 :向南运动的高层偏北风急流下沉支与低空急流上升支组成低涡切变系统是主要影响天气系统 ;水汽... 利用T2 1 3模式的物理量场和北京大学的客观分析诊断系统对 2 0 0 3年淮河流域梅汛期首场大暴雨的成因进行了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 :向南运动的高层偏北风急流下沉支与低空急流上升支组成低涡切变系统是主要影响天气系统 ;水汽主要来源于孟加拉湾和南海 ,但东部海区水汽输送也不可忽视。强暴雨出现在中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正涡度中心下方和负涡度中心西侧 ,并与湿位涡高值中心相吻合 ,对暴雨预报有指示意义 ;低层辐合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暴雨成因分析 梅汛期 物理量场 诊断分析 湿位涡
下载PDF
位涡诊断在黄土高原强对流风暴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8
作者 井喜 胡春娟 《气象科技》 2007年第1期20-25,共6页
利用位涡理论,对2004年6月15~16日宁夏、内蒙、陕西、山西和河南出现大范嗣的强对流风暴和局地冰雹天气过程作了诊断分析。个例分析发现,干位涡空间结构表现为:从风暴区下游到风暴区形成随高度向西倾斜的大值正位涡柱,风暴区形成... 利用位涡理论,对2004年6月15~16日宁夏、内蒙、陕西、山西和河南出现大范嗣的强对流风暴和局地冰雹天气过程作了诊断分析。个例分析发现,干位涡空间结构表现为:从风暴区下游到风暴区形成随高度向西倾斜的大值正位涡柱,风暴区形成对流层高层大值正位涡中心和对流层中低层伴有位涡梯度增强的位涡等值线密集区的叠置。对流层低层干位涡场特征表现为,风暴区形成干位涡等值线密集区和风场切变的耦合。对流层低层湿位涡场特征表现为,风暴区形成湿位涡正压项小于0对流不稳定舌和湿斜压中心以及湿位涡斜压项等值线密集区的耦合。风暴发生前,对流层中层500hPa河套生成经向位涡等值线密集区,500hPa蒙古地区强偏北气流中同时出现正位涡扰动和指向河套的正位涡平流,对黄土高原大范围强对流风暴的发生有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位涡 湿位涡 北涡南槽 强对流风暴
下载PDF
高强度降水过程形成和发展的一种机制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吴海英 曾明剑 +2 位作者 沈树勤 濮梅娟 王啸华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1-107,共7页
应用Sawyer Eliassen次级方程诊断分析了一次高强度降水过程中的湿球位涡场,结合诊断结果探讨了高强度暴雨形成和发展的原因。分析表明:条件性对称不稳定是这次强降水发生的不稳定机制之一。由强盛的西南低空急流输送的水汽在雨区低层辐... 应用Sawyer Eliassen次级方程诊断分析了一次高强度降水过程中的湿球位涡场,结合诊断结果探讨了高强度暴雨形成和发展的原因。分析表明:条件性对称不稳定是这次强降水发生的不稳定机制之一。由强盛的西南低空急流输送的水汽在雨区低层辐合,地转动量近似下的锋生强迫形成的锋面次级环流促使暖湿空气向上输送,使聚集在其内的不稳定能量得以释放,导致强降水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位涡 条件性对称不稳定 锋生次级环流 不稳定能量
下载PDF
2005年淮北大暴雨成因诊断的个例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尹东屏 张备 +2 位作者 赵凯 张冰 裴海瑛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B12期46-51,共6页
通过对2005年7月10日江苏淮北区域性大暴雨分析得出:高低空急流的耦合对暴雨的产生起着重要作用,湿位涡的正压项的绝对值的增大与降水的增幅成正比,斜压项随降水的增幅增大,表明在"05710"暴雨发生的过程中不仅有对流不稳定能... 通过对2005年7月10日江苏淮北区域性大暴雨分析得出:高低空急流的耦合对暴雨的产生起着重要作用,湿位涡的正压项的绝对值的增大与降水的增幅成正比,斜压项随降水的增幅增大,表明在"05710"暴雨发生的过程中不仅有对流不稳定能量存在,又有倾斜涡度的发展;同时低层水汽通量辐合的增大和上升运动是这场暴雨产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急流 湿位涡 水汽辐合 上升运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