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藻酸盐纤维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刘洪斌 王永跃 肖长发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9-12,共4页
采用溶液纺丝的方法制备了海藻酸盐纤维,借助热分析、红外分析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纤维结构与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藻酸盐纤维在吸盐水过程中发生了离子置换,即盐水中的钠离子与纤维中的钙离子之间的置换过程导致海藻酸盐纤维的... 采用溶液纺丝的方法制备了海藻酸盐纤维,借助热分析、红外分析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纤维结构与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藻酸盐纤维在吸盐水过程中发生了离子置换,即盐水中的钠离子与纤维中的钙离子之间的置换过程导致海藻酸盐纤维的结构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盐 溶液纺丝 纤维结构 吸收性能
下载PDF
油气储层中水岩作用研究现状 被引量:19
2
作者 叶聪林 郑国东 赵军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9-97,共9页
水岩作用是油气储层形成、演化过程中最重要的地质过程之一,它贯穿了储层的整个成岩演化史,参与了油气从形成到运移、聚集成藏,甚至逸散的整个过程,对储层物性的发展、演化意义重大,对油气的聚集、分布、成藏规模,以及开采效率有着非常... 水岩作用是油气储层形成、演化过程中最重要的地质过程之一,它贯穿了储层的整个成岩演化史,参与了油气从形成到运移、聚集成藏,甚至逸散的整个过程,对储层物性的发展、演化意义重大,对油气的聚集、分布、成藏规模,以及开采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总结这一领域的研究对油气藏的预测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近些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主要包括储层润湿性变化、烃类与储层矿物之间的氧化还原作用、油气充注对储层成岩作用的影响,以及不同成岩环境下水岩作用的机制、特征及其对储层物性特征的影响,如矿物成分、孔隙度变化等,并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岩作用 润湿性 氧化还原作用 次生孔隙 成岩作用 油气储层
下载PDF
聚合物驱相对渗透率曲线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斌会 杨清彦 +2 位作者 贾忠伟 张欢 鲁应平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07年第2期20-23,共4页
聚合物驱相对渗透率曲线是描述多孔介质中多相渗流动态及油田聚驱开发指标计算和预测的重要基础资料。文章通过大量的非稳态法聚合物驱相对渗透率曲线测定实验,研究了岩心润湿性、渗透率和聚合物溶液粘弹性对聚合物驱相对渗透率曲线形... 聚合物驱相对渗透率曲线是描述多孔介质中多相渗流动态及油田聚驱开发指标计算和预测的重要基础资料。文章通过大量的非稳态法聚合物驱相对渗透率曲线测定实验,研究了岩心润湿性、渗透率和聚合物溶液粘弹性对聚合物驱相对渗透率曲线形状和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亲油岩心相比,亲水岩心相对渗透率曲线上同一含水饱和度时聚合物相相对渗透率偏低,曲线右端点和等渗点都向右偏移,驱油效率较高;随着岩心渗透率的增加,相对渗透率曲线等渗点右移,两相流跨度增大,残余油饱和度变小,最终采出程度增加,含水上升率变低;与相同粘度的甘油驱对比,聚合物驱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右端点明显右移,说明聚合物溶液的弹性可降低残余油饱和度,提高了微观驱油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相对渗透率曲线 润湿性 渗透率 粘弹性 残余油饱和度
下载PDF
超声波在铸造法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9
4
作者 刘春玲 郭威 +1 位作者 庞宇征 于思荣 《铸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74-476,共3页
综述高能超声在铸造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中的应用现状。高能超声对金属基合金的净化、增强预处理、改善润湿性及界面结合、促进增强相的均匀分散及稳定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均有重要作用。合理选择超声波频率、声强及辐射时间 ,优化超声复... 综述高能超声在铸造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中的应用现状。高能超声对金属基合金的净化、增强预处理、改善润湿性及界面结合、促进增强相的均匀分散及稳定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均有重要作用。合理选择超声波频率、声强及辐射时间 ,优化超声复合工艺的参数 ,探讨超声复合及超声驱动颗粒机理 ,完善超声复合设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超声 铸造金属基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制备 润湿性
下载PDF
微量Co的添加对Sn-Bi共晶钎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董昌慧 王凤江 +1 位作者 丁海健 杜成超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0-192,共3页
Sn-58Bi作为一种低熔点共晶钎料在低温封装中有着广泛应用,但Bi相作为一种脆性相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Sn-58Bi的使用。因此,在不提高Sn-58Bi合金熔点的前提下降低Sn-Bi共晶钎料脆性、提高其抗拉强度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制备了Sn-... Sn-58Bi作为一种低熔点共晶钎料在低温封装中有着广泛应用,但Bi相作为一种脆性相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Sn-58Bi的使用。因此,在不提高Sn-58Bi合金熔点的前提下降低Sn-Bi共晶钎料脆性、提高其抗拉强度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制备了Sn-58Bi-0.02Co钎料合金,通过添加微量元素Co的方式对钎料合金性能进行优化。研究发现,微量Co的添加对Sn-58Bi熔点影响较小,且Co添加后开始润湿时间缩短、最大润湿力增加,Co的添加具有弥散强化的作用,使钎料的强度和塑性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58Bi钎料 微量元素 润湿性 抗拉强度
下载PDF
渝东南地区页岩润湿性的定量表征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曾隽 易明华 +3 位作者 聂军 张婷婷 杨媛媛 李小越 《非常规油气》 2021年第1期90-94,共5页
以渝东南地区五口井页岩为研究对象,采用光学接触角测试方法测试其润湿性,并对比分析页岩润湿性特性与地层压力系数、解析速率、黏土含量、TOC之间的相关性,找出不同页岩储层间润湿性变化特点,总结影响页岩润湿性变化的可能因素。最终... 以渝东南地区五口井页岩为研究对象,采用光学接触角测试方法测试其润湿性,并对比分析页岩润湿性特性与地层压力系数、解析速率、黏土含量、TOC之间的相关性,找出不同页岩储层间润湿性变化特点,总结影响页岩润湿性变化的可能因素。最终得出研究结果:①常压井的白油/岩石的平均接触角相对较低,即更具有亲油性;超压井的水/岩石的接触角较低,即更具有亲水性;②在解析速率方面,发现高解析速率的页岩气井的亲水、亲油的程度均高于低解析速率的页岩气井;③页岩TOC越高,其亲油程度越高,但亲水性影响不大,表明有机质含量与亲油性存在直接联系。最后,利用杨氏方程,通过界面张力来定量表征岩石的润湿性特点,可用于接触角法评价页岩润湿性的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角 润湿性 界面张力 定量表征
下载PDF
豆粕基木材胶黏剂的复合改性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李玲 许玉芝 +1 位作者 王春鹏 储富祥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4-37,40,共5页
采用水性聚酰胺、乙二醛和异腈酸酯对豆粕蛋白粉进行复合改性制备无甲醛木材胶黏剂,并对复合胶黏剂的黏度、接触角和胶合强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改性可显著降低豆粕基胶黏剂的黏度和接触角,增强胶黏剂在木材表面的润湿性,改善涂... 采用水性聚酰胺、乙二醛和异腈酸酯对豆粕蛋白粉进行复合改性制备无甲醛木材胶黏剂,并对复合胶黏剂的黏度、接触角和胶合强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改性可显著降低豆粕基胶黏剂的黏度和接触角,增强胶黏剂在木材表面的润湿性,改善涂布性能。复合改性最佳pH值在大豆蛋白的等电点附近,当复合改性剂添加量为10%水性聚酰胺/4%异腈酸酯、10%水性聚酰胺/2%乙二醛或10%水性聚酰胺/1%乙二醛/1%异腈酸酯时,胶合强度都达到0.7MPa以上,满足国家Ⅱ类胶合板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粕基胶黏剂 复合改性 润湿性 胶合强度
下载PDF
亲油纳米二氧化硅在压裂前置液中改变岩石润湿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王佳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12年第B03期71-74,8-9,共4页
实验研究了压裂前置液中携带纳米二氧化硅处理普通玻璃片与油藏岩心后,普通玻璃与油藏岩心表面的润湿性发生改变。玻璃的致密表面对亲油纳米二氧化硅的吸附能力小,使用亲油纳米二氧化硅处理后的玻璃片表面清水铺展速度变慢,润湿性能未... 实验研究了压裂前置液中携带纳米二氧化硅处理普通玻璃片与油藏岩心后,普通玻璃与油藏岩心表面的润湿性发生改变。玻璃的致密表面对亲油纳米二氧化硅的吸附能力小,使用亲油纳米二氧化硅处理后的玻璃片表面清水铺展速度变慢,润湿性能未发生改变;油藏岩心的孔隙度高,孔隙对亲油纳米二氧化硅粉体的吸附能力强,经过处理后的岩心表面润湿性能发生改变,由强亲水性表面变为中间润湿和亲油性表面。润湿性能改变的程度与压裂液携带纳米二氧化硅的浓度、岩心的吸附能力及亲油纳米二氧化硅处理时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油纳米二氧化硅 润湿性 压裂液 接触角 前置液
下载PDF
低银无铅焊料性能与可靠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强翔 胡雅婷 +2 位作者 柴駪 安兵 吴懿平 《电子工艺技术》 2013年第5期253-257,306,314,共7页
概述了以SAC105、SAC0307为代表的低银无铅焊料在关键特性上与锡铅焊料(63Sn37Pb)以及高银无铅焊料(SAC305)的差异,对它们的组织成分、润湿性能、力学性能、抗跌落性能、温度循环和老化性能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低银无铅焊料与63Sn... 概述了以SAC105、SAC0307为代表的低银无铅焊料在关键特性上与锡铅焊料(63Sn37Pb)以及高银无铅焊料(SAC305)的差异,对它们的组织成分、润湿性能、力学性能、抗跌落性能、温度循环和老化性能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低银无铅焊料与63Sn37Pb、SAC305的性能和可靠性近似,同时具有成本低、抗跌落性能高的优点,可望代替63Sn37Pb和SAC3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铅焊料 低银 润湿性 力学性能 可靠性
下载PDF
环路热管碳纤维毛细芯表面改性性能对比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峻瑜 栾涛 +1 位作者 刘龙飞 邹勇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5-181,共7页
目的改善碳纤维表面亲水性能以应用于平板型环路热管毛细芯,并对比两种方法的优劣。方法采用两种方法对碳纤维表面进行改性—化学镀铜法(在碳纤维表面形成均匀铜镀层)、火焰喷涂金属粉末法(在碳纤维表面形成金属涂层),采用高速摄像机(Hi... 目的改善碳纤维表面亲水性能以应用于平板型环路热管毛细芯,并对比两种方法的优劣。方法采用两种方法对碳纤维表面进行改性—化学镀铜法(在碳纤维表面形成均匀铜镀层)、火焰喷涂金属粉末法(在碳纤维表面形成金属涂层),采用高速摄像机(High-speedCamera)、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和红外成像仪(IR Camera)等表征设备,比对了处理后的表面形貌、亲水性能以及毛细抽吸力。通过IR图片测量吸液高度,建立数学模型,定量计算出两种方法改性后碳纤维的毛细抽吸性能。结果通过两种方法改性后的碳纤维,内部多孔结构均未被破坏且亲水能力都得到明显的提高,液滴接触碳纤维表面后迅速吸入纤维内部。化学镀层非常紧密平整,火焰喷涂涂层没有开裂,极少剥落。化学镀碳纤维的抽吸压为3.2kPa,渗透率为3′10-11 m^2,火焰喷涂金属涂层碳纤维的抽吸压为2.94 kPa,渗透率为8.16′10-11 m^2,说明通过两种方法改性得到的碳纤维均达到了平板型环路热管毛细芯的要求。结论通过化学镀和火焰喷涂对碳纤维进行表面处理均可以使碳纤维的浸润性得到明显改善,从而使其内部固有的多孔结构发挥出对水的毛细抽吸力,鉴于碳纤维作为一种厚度灵活的柔性材料,不受蒸发器尺寸的限制,可以成为传统烧结和金属丝网毛细芯的替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路热管 碳纤维 化学镀 火焰喷涂 毛细力 浸润性
下载PDF
环保水基渗透剂的开发及性能优化 被引量:3
11
作者 鲍文杰 乔建江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19年第3期79-83,共5页
以溶剂去离子水、粘度调节剂1,2-丙二醇和表面活性剂开发新型环保水基渗透剂,分析对比5种有代表性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实际效果,择优后确定渗透剂的物质组成,并探究通过调整组分配比来调控该渗透剂性能的方法。结果表明:在涉及的5种表... 以溶剂去离子水、粘度调节剂1,2-丙二醇和表面活性剂开发新型环保水基渗透剂,分析对比5种有代表性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实际效果,择优后确定渗透剂的物质组成,并探究通过调整组分配比来调控该渗透剂性能的方法。结果表明:在涉及的5种表面活性剂中,AEO-7具有最好的综合性能;渗透剂的粘度、表面张力、润湿能力和渗透能力均可通过改变1,2-丙二醇和AEO-7的用量来调控;选择合适配比自制水基渗透剂,其渗透效果高于市售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基渗透剂 渗透能力 表面张力 粘度 润湿能力
下载PDF
基底表面状态对异质形核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猛 王修星 +1 位作者 郑浩勇 黄卫东 《铸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26-629,共4页
对铸型型壁形核点密度的研究,在铸造领域有着重要意义。从润湿性角度出发,通过水在基底上的润湿角来计算基底的表面能,并引入具有标度不变性的分形维数以定量表征粗糙表面粗糙程度,研究形核基底表面状态对NH4Cl晶粒异质形核行为的影响... 对铸型型壁形核点密度的研究,在铸造领域有着重要意义。从润湿性角度出发,通过水在基底上的润湿角来计算基底的表面能,并引入具有标度不变性的分形维数以定量表征粗糙表面粗糙程度,研究形核基底表面状态对NH4Cl晶粒异质形核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表面能和微观形貌对基底表面的润湿性和形核特性具有显著影响。刻蚀获得的LY12基底表面微观形貌丰富,呈现出明显的分形特性,该表面具有超亲水性,可获得较高的NH4Cl晶粒异质形核密度;而经低表面能的氟硅烷修饰后则具有超疏水性,其表面的NH4Cl晶粒形核密度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核 润湿性 表面能 分形维数
下载PDF
低银焊料超声雾化制粉及焊膏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倪广春 陈旭 周健 《电子工艺技术》 2013年第1期18-21,共4页
在Sn-0.7Cu-0.1Ag低银焊料基础上进行微合金化,研究了Ag和Ni对钎料润湿性以及元素X对钎料润湿抗氧化性的影响,比较了超声波雾化法与气体雾化法制备焊锡粉的区别。结果表明:随着Ag含量增加,钎料合金的润湿力提高并且润湿时间减少。添加N... 在Sn-0.7Cu-0.1Ag低银焊料基础上进行微合金化,研究了Ag和Ni对钎料润湿性以及元素X对钎料润湿抗氧化性的影响,比较了超声波雾化法与气体雾化法制备焊锡粉的区别。结果表明:随着Ag含量增加,钎料合金的润湿力提高并且润湿时间减少。添加Ni元素,钎料润湿力并没有明显变化,润湿时间略有减小。高活性焊剂可以显著提高钎料润湿力,同时缩短润湿时间。在低银钎料中添加微量元素X,质量分数超过0.003%时,可以显著改善钎料抗氧化性能。采用超声波雾化法较气体雾化法制得的低银焊锡粉,异形粉比例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银焊料 润湿性 抗氧化性 超声雾化
下载PDF
水溶性高分子NCP和HPAM对钙质蒙脱土表面润湿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维群 张蕊 李自成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96-400,共5页
用JF99A粉体接触角测量仪测定了水溶性阳离子聚合物NCP溶液和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溶液在粉体钙质蒙脱土上的润湿性. 实验结果表明NCP溶液在0~1g/L浓度范围内蒙脱土表面的润湿接触角比水在蒙脱土表面的润湿接触角小,并且比浓度相当的... 用JF99A粉体接触角测量仪测定了水溶性阳离子聚合物NCP溶液和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溶液在粉体钙质蒙脱土上的润湿性. 实验结果表明NCP溶液在0~1g/L浓度范围内蒙脱土表面的润湿接触角比水在蒙脱土表面的润湿接触角小,并且比浓度相当的HPAM溶液在蒙脱土表面的润湿接触角要小得多;相同浓度NCP和HPAM溶液中达到吸附平衡的蒙脱土干燥过筛处理后的样品对水的润湿接触角也是前者小于后者,其差别比各自溶液在蒙脱土上的润湿性的差别更大,即经NCP处理后的蒙脱土对水的润湿性明显变好,而经HPAM处理后的蒙脱土对水的润湿性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高分子 NCP HPAM 钙质蒙脱土 润湿性 接触角 驱油剂
下载PDF
滑阀分组件真空钎焊工艺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梁凯 戈和伟 冯胜利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566-570,共5页
文中着重介绍某型飞机发动机加力控制系统附件压比调节器真空钎焊用钎料BVAg-1的研制、工艺试验过程和工艺参数匹配.成功地解决了焊接与材料热处理加工温度之间的制约矛盾,提高了产品的焊接可靠性.
关键词 BVAg-1钎料 湿润性 DTA热分析系统 工艺试验 工艺参数匹配
下载PDF
铸造法制备Al-Si/SiCp复合材料缺陷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明伟 《轻金属》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9-61,共3页
围绕铝基复合材料中形成孔隙、颗粒偏析、颗粒团聚、界面浸润性差的原因和影响因素,综述了降低搅拌铸造制备铝基复合材料孔隙率、颗粒偏析和颗粒团聚以及改善界面浸润性的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 铝基复合材料 铸造缺陷 孔隙率 颗粒偏析 颗粒团聚 界面浸润性
下载PDF
玻璃化转变温度对太阳电池Ag/Si界面微观结构和电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馨 董伟霞 +2 位作者 罗婷 范薇 胡超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496-2500,共5页
采用红外快速烧结炉制备了不同成分组成玻璃的多晶硅太阳电池,利用X射线扫描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电极的相结构及微观形貌进行了分析,采用NETZSCH STA 449C电流补偿型差示扫描仪测试玻璃粉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研究了不同成分组成的玻璃化... 采用红外快速烧结炉制备了不同成分组成玻璃的多晶硅太阳电池,利用X射线扫描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电极的相结构及微观形貌进行了分析,采用NETZSCH STA 449C电流补偿型差示扫描仪测试玻璃粉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研究了不同成分组成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对太阳电池Ag/Si接触界面之间微观结构和电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玻璃化转变温度为346℃时,烧结的银电极致密度最高,Ag/Si之间的欧姆接触最紧密,重结晶在发射极上的银颗粒尺寸最大且数量最多,获得的光电转换效率达到了17.25%。因此,具有适当玻璃化转变温度的玻璃对太阳电池减反射层与硅发射极有着较好的润湿性,并对太阳电池的电学性能起着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化转变温度 润湿行为 微观结构 欧姆接触 电学性能
下载PDF
水性UV光油附着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晓芳 魏先福 黄蓓青 《中国印刷与包装研究》 CAS 2010年第S1期362-364,共3页
附着力是水性UV光油非常重要的性能,直接影响了光油的涂布质量和后续加工工序的进行。采用不同的预聚物及单体制备水性UV光油样品,通过一系列实验研究,探讨了体积收缩性及润湿性对水性UV光油附着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体积收缩性对光... 附着力是水性UV光油非常重要的性能,直接影响了光油的涂布质量和后续加工工序的进行。采用不同的预聚物及单体制备水性UV光油样品,通过一系列实验研究,探讨了体积收缩性及润湿性对水性UV光油附着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体积收缩性对光油的附着力有明显的影响,体积收缩率越小,光油对基材的附着力越好;单体官能度越高,体积收缩越大;润湿是水性UV光油能附着在基材上的必要条件,对附着力没有直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UV光油 体积收缩 润湿 附着力
下载PDF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fractionation in wet deposition and its potential impact on radiative forcing in the central Tibetan Plateau
19
作者 ZhaoFu Hu ChaoLiu Li +5 位作者 ShiChang Kang XiaoFei Li Chao Zhang Fangping Yan XiaoBo He PengFei Chen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CSCD 2023年第4期171-178,共8页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arbonaceous matters,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can absorb and scatter the solar radiation at ultraviolet and blue wavelengths.The wet deposition process has great impact on the con-cent...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arbonaceous matters,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can absorb and scatter the solar radiation at ultraviolet and blue wavelengths.The wet deposition process has great impact on the con-centration and light absorption ability of precipitation DOC,affecting the climatic effect caused by DOC in the atmosphere.In this study,light absorption and fluorescence characteristics of precipitation DOC was investigated in the central Tibetan Plateau(TP).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ean DOC concentration and mass absorption cross-section measured at 365 nm(MAC_(365)) in Tanggula(TGL)station were 0.59±0.42 mg/L and 0.37±0.19 m^(2)/g,respectively,while both values showed much higher volatilities than those of aerosols.DOC concentrations had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precipitation amount,while MAC_(365) values increase with the precipitation amount in TGL station.Therefore,DOC with high light-absorbing ability was preferred to be retained in the atmosphere during wet deposition.In this study,precipitation DOC contained three fluorescent components(one humic-like component and two tyrosine-like components)mainly from local biomass burning sources.DOC concentration showed a negative relationship with MAC_(365) value in TGL station.The wet deposition of DOC with low light-absorbing ability can reduce the strong negative radiative forcing caused by 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 due to high proportion of DOC in secondary organic carbon.Similar phenomenon was also found in Nam Co,Lulang and Everest stations of previous study,which may have a potential impact on radiative forcing in the atmosphere of T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etan Plateau wet deposition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Light absorption ability Fluorescence characteristics
下载PDF
C与Al-Ti合金的浸润与反应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昶明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3期43-45,共3页
Al- Ti- C中间合金是近十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较好的铝晶粒细化剂 .但由于液态铝与石墨的浸润性很差 ,Al- Ti- C中间合金的生产很困难 .通过石墨预热、搅拌等方法向 Al- Ti合金熔液中加入石墨粉 ,使 C进入 Al合金并与 Ti反应是可行的 .... Al- Ti- C中间合金是近十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较好的铝晶粒细化剂 .但由于液态铝与石墨的浸润性很差 ,Al- Ti- C中间合金的生产很困难 .通过石墨预热、搅拌等方法向 Al- Ti合金熔液中加入石墨粉 ,使 C进入 Al合金并与 Ti反应是可行的 .SEM与 TEM研究结果表明了 Ti与 C反应的全过程 ,Ti与 C反应的产物是 T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Ti合金 AL-TI-C中间合金 反应过程 浸润性 碳化钛 铝晶粒细化剂 石墨预热 连续搅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