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24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方科学的文化基因初探 被引量:22
1
作者 钱兆华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53-58,共6页
科学、哲学、文化是三位一体的,文化基因决定了科学的所有本质特征。西方科学之所以能在西方文化土壤上诞生并得到不断发展,是和西方文化基因密不可分的。西方科学之所以在当今世界一枝独秀,其原因就在于它的文化基因的独特性。这些独... 科学、哲学、文化是三位一体的,文化基因决定了科学的所有本质特征。西方科学之所以能在西方文化土壤上诞生并得到不断发展,是和西方文化基因密不可分的。西方科学之所以在当今世界一枝独秀,其原因就在于它的文化基因的独特性。这些独特的文化基因主要表现在十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文化 古希腊 文艺复兴 西方科学 文化基因
下载PDF
近代西方人在华的植物学考察和收集 被引量:15
2
作者 罗桂环 《中国科技史料》 CSCD 1994年第2期17-31,共15页
该文扼要介绍了近代西方人在华的植物采集活动,内容涉及采集者的姓名,进行采集活动的时间和地点,及标本数量等等。
关键词 西方人 中国 植物采集 标本
下载PDF
豆薯——地瓜栽培传播史研究报告 被引量:7
3
作者 张箭 《古今农业》 2007年第3期40-48,共9页
蔬菜水果作物豆薯(西南称地瓜)原产美洲,最早由秘鲁印第安人驯化、栽培。15世纪末地理大发现开始后,16世纪的西欧人初步记载下豆薯。16世纪下半叶西班牙人把豆薯(栽培)传入菲律宾,随后豆薯从菲律宾传入东南亚。豆薯(栽培)可能在17世纪... 蔬菜水果作物豆薯(西南称地瓜)原产美洲,最早由秘鲁印第安人驯化、栽培。15世纪末地理大发现开始后,16世纪的西欧人初步记载下豆薯。16世纪下半叶西班牙人把豆薯(栽培)传入菲律宾,随后豆薯从菲律宾传入东南亚。豆薯(栽培)可能在17世纪末传入中国东南沿海,传入者可能是在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中经营中菲间贸易的西葡、中国和菲律宾商人。以后传遍中国宜种地区,并逐渐形成了一些知名的栽培品种。乾隆年间的《顺德县志》最早记载下其中的广东顺德沙葛———地瓜,同治年间的《成都县志》最早记载下其中的成都牧马山地瓜。豆薯—地瓜既可作水果生吃又可做菜炒熟吃,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薯的起源和栽培 西方人的记述 传入亚洲 传入中国
下载PDF
我们离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究竟还有多远? 被引量:4
4
作者 钱兆华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24-28,105,共6页
科学的诞生及其发展受文化基因的决定性影响,因此科学是一种文化过程,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中国科学家至今未获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真正原因是中西方之间在文化基因方面存在巨大差异。此外,大多数中国人对科学的有关问题存在着很大误解... 科学的诞生及其发展受文化基因的决定性影响,因此科学是一种文化过程,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中国科学家至今未获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真正原因是中西方之间在文化基因方面存在巨大差异。此外,大多数中国人对科学的有关问题存在着很大误解。中国要想在科学方面赶上西方世界首先就必须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 西方科学 文化基因 中国人 西方人
下载PDF
有图自东方来:明信片上的清末司法场景
5
作者 徐忠明 《交大法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95,共15页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华西方人印制了不少以清末中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内政外交和社会生活为题材的明信片,其中有些涉及拘捕、庭审、枷号、站笼以及死刑执行的场景。这些明信片既记录了司法实践的某些真实片段,亦反映了西方人的东...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华西方人印制了不少以清末中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内政外交和社会生活为题材的明信片,其中有些涉及拘捕、庭审、枷号、站笼以及死刑执行的场景。这些明信片既记录了司法实践的某些真实片段,亦反映了西方人的东方主义心态。这些照片、绘画及据以制作的明信片,强化与扩大了中国酷刑实践的视觉效果与传播范围,使西方人能有更多机会接受中国司法的负面形象,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污名化中国司法的意图。鉴于法律史学界极少关注这些图像资料,因此,对其进行图像学分析与文化学解读,将有助于反思、解构以及批判西方人对清末中国司法实践的话语,并推进对清末司法文化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人 明信片 清末中国 庭审 酷刑
下载PDF
“他者”的观察:在华西方人士关于西安事变的舆论及书写
6
作者 张德明 《史学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74,共13页
1936年12月,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后,当时在华西方人士对此保持了高度的关注,并在报刊、论著中对西安事变有大量书写,为观察此次事变提供了独特的“他者”视角。他们对西安事变过程进行了评论,分析了西安事变起因、各界反应及其造成... 1936年12月,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后,当时在华西方人士对此保持了高度的关注,并在报刊、论著中对西安事变有大量书写,为观察此次事变提供了独特的“他者”视角。他们对西安事变过程进行了评论,分析了西安事变起因、各界反应及其造成的影响;还对西安事变与国共关系的影响进行了探讨,肯定了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努力。因他们的身份和立场各异,也出现了事中观察、事后认知等不同的书写视角。史沫特莱、斯诺等坚定支持张学良的行动,还有一些西方人士则将事变称为“叛乱”,支持同情蒋介石,部分西方报刊则是秉承中立立场对事变进行报道。他们对西安事变的观察和书写,从不同方面向国外介绍了西安事变的情况,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外国政府对西安事变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事变 西方人士 蒋介石 张学良 中国共产党
原文传递
理性主义及其对西方科学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钱兆华 林永政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2-95,共4页
理性主义的核心是崇尚人的理性思维,坚信只有通过人的理性思维才能获得“真知”。理性主义的实质是通过合逻辑的推理推演出“应当如此”的结论。理性主义既是西方文化的一个主要传统,也是西方文化的一个主要特色,它对西方科学产生了直... 理性主义的核心是崇尚人的理性思维,坚信只有通过人的理性思维才能获得“真知”。理性主义的实质是通过合逻辑的推理推演出“应当如此”的结论。理性主义既是西方文化的一个主要传统,也是西方文化的一个主要特色,它对西方科学产生了直接的、决定性的影响。西方科学之所以是西方科学,其重要原因就是由于它是建立在理性主义基础上的,是“应当如此”的产物。只有这种科学才能诞生出现代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科学 理性思维 西方人 合逻辑地推理
下载PDF
积淀与记忆:古代西方旅行家书写大运河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健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25-34,共10页
唐、北宋、元、明、清各时期,在中国活动的外国人对大运河均有详细的记载,这为研究大运河提供了鲜活的史料资料,弥补了中国文献的不足。以元代为界限,可分两个时期,唐宋时期,西方(主要是阿拉伯)关于大运河的记载十分模糊,不如东方(主要... 唐、北宋、元、明、清各时期,在中国活动的外国人对大运河均有详细的记载,这为研究大运河提供了鲜活的史料资料,弥补了中国文献的不足。以元代为界限,可分两个时期,唐宋时期,西方(主要是阿拉伯)关于大运河的记载十分模糊,不如东方(主要是日本)文献详实。元代日本记载付阙,西方(意大利、阿拉伯)旅行家记载占主导地位,以马可波罗、伊本白图泰为代表。明清以后,东方记载重新出现(日朝鲜半岛),欧洲人(荷英)记录增多。重点论述古代西方(包括阿拉伯)旅行家记载大运河的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西方人 大运河 文献记载
下载PDF
西方人的西藏观研究述评 被引量:4
9
作者 杜永彬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1期48-56,共9页
西方人对西藏的理解和认知即西方人的西藏观和西方的西藏形象,是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研究领域,中外学术界都十分重视西方人的西藏观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果。本文从国外和国内西方人的西藏观研究两个视角,评述西方人的西藏观研... 西方人对西藏的理解和认知即西方人的西藏观和西方的西藏形象,是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研究领域,中外学术界都十分重视西方人的西藏观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果。本文从国外和国内西方人的西藏观研究两个视角,评述西方人的西藏观研究,通过比较分析,揭示国外学术界的西方人的西藏观研究取得的成果和特点以及中国学术界的西方人西藏观研究的特点和存在的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人 西藏观 研究 述评
下载PDF
西方人在中国的动物学收集和考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罗桂环 《中国科技史料》 CSCD 1993年第2期14-25,共12页
本文介绍了近代西方人在华的动物学收集和考察情况。主要内容包括重要收集者的姓名,来华采集的时间和地点,以及主要收获等。
关键词 中国 动物学 考察 国外
下载PDF
为什么说科学是一种文化 被引量:3
11
作者 钱兆华 李经晶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4-37,共4页
科学作为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活动,受到不同文化模式的哲学思想、价值观和信仰体系的强烈影响。因此,不同的科学携带了各自的文化基因,呈现出明显的文化特色。这就意味着,科学、哲学、文化是三位一体的,文化基因决定了科学的所有本质特... 科学作为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活动,受到不同文化模式的哲学思想、价值观和信仰体系的强烈影响。因此,不同的科学携带了各自的文化基因,呈现出明显的文化特色。这就意味着,科学、哲学、文化是三位一体的,文化基因决定了科学的所有本质特征。我们今天学习的科学(中医学除外)是在西方文化土壤上诞生和生长的,它带有全套西方文化基因,所以我们要想在科学方面赶上西方国家,就必须实施大规模的“文化基因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 文化 西方人 中国人 自然界
下载PDF
西部人:价值观念的冲突与重构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润琦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1期26-28,共3页
论述了价值观念的含义、分类及演进过程 ,分析了西部人价值观念冲突的现状 ,指出 ,重构西部人价值观念 ,应进行产业、体制和环境等多因素的系统整合 ,确立西部大开发的主导价值观念 ,形成以主导价值观念为核心的价值观念系统 ,并把非理... 论述了价值观念的含义、分类及演进过程 ,分析了西部人价值观念冲突的现状 ,指出 ,重构西部人价值观念 ,应进行产业、体制和环境等多因素的系统整合 ,确立西部大开发的主导价值观念 ,形成以主导价值观念为核心的价值观念系统 ,并把非理性的价值观念升华为理性的价值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资环境观念 西部开发 价值观念 产业观念 体制观念
下载PDF
明清之际西方人的另类中国观——西方人眼中的中国男同性恋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亚轩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37-141,共5页
明清之际大量西方人来到中国,他们对于那时中国盛行的男性同性恋的看法,反映了中西不同的文化背景。西方人对同性恋的敌意来源于《圣经》,中国的儒家经典并没有谈到同性恋问题,王阳明的心学对这一时期男性同性恋的流行起了推波助澜的作... 明清之际大量西方人来到中国,他们对于那时中国盛行的男性同性恋的看法,反映了中西不同的文化背景。西方人对同性恋的敌意来源于《圣经》,中国的儒家经典并没有谈到同性恋问题,王阳明的心学对这一时期男性同性恋的流行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男性同性恋作为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在中国人看来,司空见惯,不算什么大事,而西方人却对其做了详细的记录。西方人对中国社会观察之深刻,值得我们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同性恋 基督教 传教士 西方人
下载PDF
西方人对中国开封犹太人的调查始末 被引量:3
14
作者 耿昇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6-118,共13页
自从利玛窦于1605年在北京会见开封犹太人艾田之后,西方才首次知道了在开封存在着一个犹太人社团。从此之后,西方的入华传教士、商人、旅行家、外交官和西方犹太人代表,陆续对开封犹太人进行了300多年的调查和研究。他们搜集到的资料,... 自从利玛窦于1605年在北京会见开封犹太人艾田之后,西方才首次知道了在开封存在着一个犹太人社团。从此之后,西方的入华传教士、商人、旅行家、外交官和西方犹太人代表,陆续对开封犹太人进行了300多年的调查和研究。他们搜集到的资料,是现有的研究开封犹太人的第一手文献。西方人根本不关心拯救濒危的开封犹太人社团,而只注意掠夺那里古老的希伯莱文经卷。他们的调查与研究历史的行动,和开封犹太人社团一步步走向灭绝,是在同一时期发生与进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人 开封犹太人 调查研究
下载PDF
晚清时期西人对黄河的认知及其相关诉求 被引量:3
15
作者 贾国静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6-103,共8页
晚清时期西人颇为关注黄河水灾并产生了相关诉求。先是1855年铜瓦厢改道后,西人在惊诧之余希图加以利用,以在黄河发展航运将贸易深入华北,但因实地调查发现新河道难以通航而放弃。1887年郑州决口后,西人通过密切关注灾情以及清廷的堵口... 晚清时期西人颇为关注黄河水灾并产生了相关诉求。先是1855年铜瓦厢改道后,西人在惊诧之余希图加以利用,以在黄河发展航运将贸易深入华北,但因实地调查发现新河道难以通航而放弃。1887年郑州决口后,西人通过密切关注灾情以及清廷的堵口工程,认为黄河确为"中国之忧患",并将目标转向了介入治河以进行技术转移与资本输出。此后的实地调查较为顺利,但向清廷发出的"合作"诉求遭遇了排拒,仅在器物层面实现了点滴渗透。透过这一过程可见,西人基于自身价值体系盲目自信,不断寻求新途径扩张权益,清廷则基于自身需求予以取舍,并非一味逢迎。中西在晚清水利工程领域的碰撞与交流为考察近代中西关系的一个侧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西人 黄河水灾 发展航运 介入治河
原文传递
1846—1919年西方人在康藏活动之基本认识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艾东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1期97-101,共5页
根据2006年以来在国内外发掘的各种图像与文献等原始史料,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与自己的研究基础上,对1846—1919年西方人在康藏活动提出了六点基本认识,即该时期西方人进入康藏地区有三大原因,该时期是西方对康藏地区的"发现"... 根据2006年以来在国内外发掘的各种图像与文献等原始史料,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与自己的研究基础上,对1846—1919年西方人在康藏活动提出了六点基本认识,即该时期西方人进入康藏地区有三大原因,该时期是西方对康藏地区的"发现"时期,该时期是西方对康藏地区的介绍与重要认知时期,该时期是东、西方文化在康藏相遇、碰撞、交流、交融的时期,该时期是西方现代科技与文教医疗开始引入康藏的时期,该时期引发了康藏地区东、西方文化互为竞争之势态。这对在世界视野下研究近代康藏史与东西方文化的互动具有学术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人 康藏 文化交流 传教士
下载PDF
Man and Nature——A Comparative Study of Views Towards Natur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ers
17
作者 赵莹 《海外英语》 2017年第8期179-179,186,共2页
Chinese and westerners, due to the different natural environment they are situated in and further due to different backgroundin history, economy, politics and culture, have made for differences in their ways of seeing... Chinese and westerners, due to the different natural environment they are situated in and further due to different backgroundin history, economy, politics and culture, have made for differences in their ways of seeing natur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nature, which substantially influences how Chinese and western societies proceed. This is a study on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npeople's views of nature in the past and the reasons behind the differe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N NATURE DIFFERENCES Chinese westerners
下载PD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Western and Chinese Dietary Concepts and Its Cultural Connotations
18
作者 程萌 《海外英语》 2013年第16期167-168,共2页
As China's communication with western countries becomes more and more frequent, it is import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dietary customs, which is essential in our daily life. Knowing the... As China's communication with western countries becomes more and more frequent, it is import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dietary customs, which is essential in our daily life. Knowing the difference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dietary cultures and understanding them from a cultural perspective will be helpful for our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s. This paper mainly deals with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dietary concepts and the culture connotations hidden behi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FFERENCE DIETARY concepts the CHINESE westerners
下载PDF
西方人眼中的叶名琛 被引量:2
19
作者 马亦男 《阴山学刊》 2009年第5期62-67,共6页
两广总督叶名琛是中国近代史上颇具争议的一个历史人物,国人普遍认为他昏庸无能,但是在西方人眼里,叶名琛绝不是一个软弱无能的满清昏官。在包令等外交官的眼中,他傲慢固执,是中国排外势力的代表;在普通英国民众眼里,他凶残嗜杀,是迫害... 两广总督叶名琛是中国近代史上颇具争议的一个历史人物,国人普遍认为他昏庸无能,但是在西方人眼里,叶名琛绝不是一个软弱无能的满清昏官。在包令等外交官的眼中,他傲慢固执,是中国排外势力的代表;在普通英国民众眼里,他凶残嗜杀,是迫害英国人的广东屠夫,在额尔金等联军将领眼里,他是强有力的敌方首领,是反抗势力的标杆人物。不同的人对叶名琛都会有不同的看法,了解西方人眼中的叶名琛会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历史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人 叶名琛 排外 广州屠夫 亚罗号事件
下载PDF
清代后期西方人笔下的西安城——基于英文文献的考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史红帅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1-80,共10页
清代后期前往西安城从事传教、考察、游历、行医等活动的欧美人士数量众多,其日记、游记、调查报告等是复原清代后期西安城社会生活、城市景观的重要参考文献。在西方人笔下,清代西安城作为中国西部之都,城高池深,人口众多,各省移民和... 清代后期前往西安城从事传教、考察、游历、行医等活动的欧美人士数量众多,其日记、游记、调查报告等是复原清代后期西安城社会生活、城市景观的重要参考文献。在西方人笔下,清代西安城作为中国西部之都,城高池深,人口众多,各省移民和多民族人口聚居,城区布局严整;作为西北商贸集散中心和亚洲商道节点,西安城贾通八方,商业繁荣,贸易额巨大。相关英文文献的深入发掘和研究,不仅有益于复原清末西安的城市面貌,更可藉此了解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西方世界对于西安城的认识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西方人 西安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