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方国家教师知识研究的演变与启示 被引量:29
1
作者 韩继伟 林智中 +1 位作者 黄毅英 马云鹏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8-92,共5页
西方国家对教学的研究从教师的行为转向了教师的认知,而对教师认知的研究也从对教师决定、感知、思维等的研究转向了对教师知识的研究。教师的知识并不是抽象的、孤立的、离散的,而是各种类型的知识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目前,我国教师... 西方国家对教学的研究从教师的行为转向了教师的认知,而对教师认知的研究也从对教师决定、感知、思维等的研究转向了对教师知识的研究。教师的知识并不是抽象的、孤立的、离散的,而是各种类型的知识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目前,我国教师教育的课程改革不仅仅是课程数量的增加或减少,更重要的是通过课程内容的改革,加强学科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通过教育实践性课程和教学案例学习实践性知识,从而整合职前教师所学的各种课程知识,使其更好地在教学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国家 教师教育 教师知识 课程改革
原文传递
川西草地的传统利用——关于游牧的辩驳 被引量:18
2
作者 吴宁 《山地学报》 CSCD 2004年第6期641-647,共7页
自然资源的不断减少和生态环境的日趋退化,使人们开始从各种角度思考人类发展的长期可持续性,但当追求可持续发展时,自然资源保护本身与相关乡土知识系统的保护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综合各学派观点,界定了游牧、半游牧、山地季节性畜牧... 自然资源的不断减少和生态环境的日趋退化,使人们开始从各种角度思考人类发展的长期可持续性,但当追求可持续发展时,自然资源保护本身与相关乡土知识系统的保护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综合各学派观点,界定了游牧、半游牧、山地季节性畜牧业和混农季节性牧业等几个与川西草地畜牧业密切相关的概念,描述了游牧现象在全世界的地理分布和川西地区存在的主要类型,并对其生态内核进行了剖析。研究认为,移动型草地畜牧业是川西藏族牧民对高寒地区环境异质性的适应,是在可持续的框架下利用时间和空间差异对草地进行最大限度利用的生态对策。同时,在牧区普遍存在的以牲畜头数论贫富的表象之下,其本身也是适应高寒地区气候条件非规律性变化的保险策略,类似于动物所采取的"r-对策"。因此,对于牧区的发展来说,深刻地理解游牧体系的传统知识,并将其结合于现代发展规划中,是保证高寒牧区走可持续道路的必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牧 旧大陆干旱带 川西草地 乡土知识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西方哲学知识伦理发展轨迹和基本特征 被引量:9
3
作者 郝文武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38,共13页
知识既有能力性和思维逻辑,也有伦理性和伦理逻辑。知识的伦理性是知识价值观的灵魂,知识的能力性是知识创造性和应用性的灵魂。知识伦理逻辑与思维逻辑的统一是知识科学性的重要保证。伦理知识是关于人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知识,知识伦... 知识既有能力性和思维逻辑,也有伦理性和伦理逻辑。知识的伦理性是知识价值观的灵魂,知识的能力性是知识创造性和应用性的灵魂。知识伦理逻辑与思维逻辑的统一是知识科学性的重要保证。伦理知识是关于人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知识,知识伦理是形成和应用知识的道德理想、规范及其根据和逻辑。人对知识伦理的认识从古到今不断深化,形成丰富思想和鲜明特点。研究西方哲学的知识伦理思想发展轨迹和基本特点,既有普遍学术价值,也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哲学 知识价值 知识伦理
下载PDF
关于西方美学的比较文献学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周宪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26,共12页
在中国,西方美学的文献学研究及其资源建设的相对薄弱,影响了本土西方美学研究。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倡西方美学的比较文献学研究很有必要。比较文献学研究一方面描绘出西方美学经典在西方发展流变的知识图谱,另一方面描画西方美学经典在... 在中国,西方美学的文献学研究及其资源建设的相对薄弱,影响了本土西方美学研究。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倡西方美学的比较文献学研究很有必要。比较文献学研究一方面描绘出西方美学经典在西方发展流变的知识图谱,另一方面描画西方美学经典在中国传播接受的知识图谱。通过这两个知识图谱的比较分析,可以清晰地揭示本土的西方美学研究有何特征、热点、嬗变和盲区。比较文献学的研究可以针对性地弥补"短板",改变西方美学经典的译介和资源建设状况,全面提升本土西方美学研究的水准,争取中国学者更多的国际学术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美学 经典 比较文献学 知识图谱
下载PDF
“本土化热”背景下的社会学理论观:学理探讨、建构困境和方法图景 被引量:6
5
作者 赵超越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5-130,共16页
“本土化”之所以掀起伪命题之争,是因为该议题同时涉及了理论和西方知识,两者在不经意间被混为一谈。在澄清两者区别的基础上,理论的特点揭示了因其界定标准而导致的中国学界建构理论的外在困境,也即话语权的归属;同时,现实环境中的分... “本土化”之所以掀起伪命题之争,是因为该议题同时涉及了理论和西方知识,两者在不经意间被混为一谈。在澄清两者区别的基础上,理论的特点揭示了因其界定标准而导致的中国学界建构理论的外在困境,也即话语权的归属;同时,现实环境中的分工化、细粒化、计量化和实用化构成了中国学界建构理论的内在实践困境。即便如此,鉴于中国本土的条件以及实践的潜在可能性,建构的途径主要有输入学理、整理国故、现实抽象和全球视角。总之,就中国目前的学术环境而言,尽管理论建构仍然存在不小的困境,但是对于理论观的探讨不失为一种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理论 西方知识 知识人 建构困境 方法图景
下载PDF
《申报》所载西方制冷知识的研究
6
作者 张逸文 金良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407-412,共6页
中国古代一直都有使用天然冰制冷的记载,随着近代中国对于冷藏食品需求的增长,逐渐形成了制冷制冰业。19世纪末西方制冷知识传入中国,人造冰的出现逐渐取代天然冰的地位,冷冻冷藏等产业逐步发展起来。通过民国时期制冷制冰业最集中的上... 中国古代一直都有使用天然冰制冷的记载,随着近代中国对于冷藏食品需求的增长,逐渐形成了制冷制冰业。19世纪末西方制冷知识传入中国,人造冰的出现逐渐取代天然冰的地位,冷冻冷藏等产业逐步发展起来。通过民国时期制冷制冰业最集中的上海和上海近代影响最大的中文报纸《申报》对制冷技术的刊载,着重讨论以制冰为主的西方制冷知识以及制冷技术。整理分析了《申报》刊登的大量制冰相关内容,其中涉及设备广告、制冰业行业发展调查和发展综述等,总结《申报》在制冷知识的传播与普及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对我国制冷行业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近代西方 制冷知识 《申报》
下载PDF
论西方哲学对知识本质的探索 被引量:2
7
作者 洪晓楠 于成学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69-73,共5页
关于知识本质的探索,一直是哲学界尤其是知识哲学所争论的焦点之一。西方哲学对知识本质的探索取得了许多成果,因此,我们以西方哲学为例来探究知识本质的发展过程以及在不同时期、不同的哲学家们对知识本质的认识,从而为知识本质的探索... 关于知识本质的探索,一直是哲学界尤其是知识哲学所争论的焦点之一。西方哲学对知识本质的探索取得了许多成果,因此,我们以西方哲学为例来探究知识本质的发展过程以及在不同时期、不同的哲学家们对知识本质的认识,从而为知识本质的探索提供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哲学 知识哲学 知识本质
下载PDF
从知识史的视角看明清之际的“西学东渐” 被引量:3
8
作者 仲伟民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4-40,共7页
对明清之际西学影响的评价 ,分歧的焦点在于 ,西方先进的科技知识是否真正传入了中国 ,它与19世纪中国的近代化过程有没有直接的关联。从知识史的角度进行考察 ,能给我们较大启发。 15至 18世纪 ,中西知识差距表现在天文学、地理学、数... 对明清之际西学影响的评价 ,分歧的焦点在于 ,西方先进的科技知识是否真正传入了中国 ,它与19世纪中国的近代化过程有没有直接的关联。从知识史的角度进行考察 ,能给我们较大启发。 15至 18世纪 ,中西知识差距表现在天文学、地理学、数学等自然科学及人文社会科学各领域。知识的巨大差距导致中西之间缺乏沟通的桥梁和对话的基础 ,加之传教士特殊的身份和使命 ,也决定了不可能指望他们传入系统的西方近代科学知识。因此 ,明清之际西学对中国的影响是有限的 ,与中国的近代化没有直接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之际 西学 传教士 知识史
下载PDF
守旧的趋新者:梁漱溟与民初新旧东西的缠结 被引量:5
9
作者 罗志田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6-148,共13页
在五四后梁漱溟引起的争论中,很多参与讨论的人,并不在新文化人和所谓"东方文化派"两方之中,而其观念和态度,也很难拿新旧、东西(中西)这样二元对立的范畴来概括。可知在民初的中国,东西文化在多层面、多方位互动和竞争,并与... 在五四后梁漱溟引起的争论中,很多参与讨论的人,并不在新文化人和所谓"东方文化派"两方之中,而其观念和态度,也很难拿新旧、东西(中西)这样二元对立的范畴来概括。可知在民初的中国,东西文化在多层面、多方位互动和竞争,并与思想界的新旧缠结在一起,相当错综复杂。时人的相关见解也格外异彩纷呈,语境稍变,立言辄异;有时语境未变而预设的读者听众不同,所云亦大不同。本意接近的主张和观念,却未必走到一起,甚或演为对立。思想界在名词口号上已经全国协调,却又连"托名"全国一致都不能达到。然而趋新和守旧,又可并存于一人之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漱溟 中国文化 思想新旧 文化竞争 西学 保守
原文传递
“吴宓赠书”与吴宓的西方古典学知识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涛 陈莹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65-276,共12页
“吴宓赠书”是吴宓在不同人生阶段阅读的主要外文书籍,吴宓对赠书的整理是对自己学术思想的整体性回顾,因而能够从中考察吴宓以及20世纪前半期西方古典学知识在中国的构建过程。吴宓对西方古典学有着较为全面的探求,他的古希腊语、拉... “吴宓赠书”是吴宓在不同人生阶段阅读的主要外文书籍,吴宓对赠书的整理是对自己学术思想的整体性回顾,因而能够从中考察吴宓以及20世纪前半期西方古典学知识在中国的构建过程。吴宓对西方古典学有着较为全面的探求,他的古希腊语、拉丁语能力具备文本细读的水平,对文本的研究有模仿西方学者的痕迹,但也有不少自己的创见;在翻译西方古典文本的过程中,秉承的翻译原则允许译者有删减原文的自由,进而“重写”西方古典文本,将西方古典文化融汇、嵌入中国的传统语汇之中。吴宓的西方古典学知识是20世纪中国知识精英探索的缩影,对当代学者仍有启迪和借鉴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宓赠书 西方古典学 知识 文本 翻译
下载PDF
晚清“采西学”中的“显微镜知识”与本土回应 被引量:4
11
作者 姬凌辉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8-67,共10页
近代中西文化交流是历久弥新的重大问题,如何理解"本土"与"异域"之间的知识融通,也构成探讨"西学东渐"与"西器东渐"的重要议题。透过晚清"采西学"中的"显微镜知识"与本土... 近代中西文化交流是历久弥新的重大问题,如何理解"本土"与"异域"之间的知识融通,也构成探讨"西学东渐"与"西器东渐"的重要议题。透过晚清"采西学"中的"显微镜知识"与本土回应的历史文本,或可发现问题的关键所在。无论是"走出去"的国人"海外奇谈"式的记述,还是"引进来"的"西书"呈现出的不同的知识分类和知识认知方式,均呈现出"旧识"与"新知"之间的往还,这其中包含着"显微镜知识"的生产与再生产的复杂历史情节,这也是审视中西文化之调适与回应的枢机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学 光学 显微镜知识 本土回应
原文传递
普适性的建构:新、旧剧观念论争中的西方知识状况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云龙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0-76,共7页
新旧剧观念论争的实质在于论争双方对西方戏剧知识阐释权的争夺。在表面的歧义背后,论争双方间存在大量的交叉地带和暧昧层面。同样的西方戏剧知识经由论争双方的挪用,伴随着论述立场的不同,其意义来回滑动并悄然获得了论争的核心地位... 新旧剧观念论争的实质在于论争双方对西方戏剧知识阐释权的争夺。在表面的歧义背后,论争双方间存在大量的交叉地带和暧昧层面。同样的西方戏剧知识经由论争双方的挪用,伴随着论述立场的不同,其意义来回滑动并悄然获得了论争的核心地位。这种西方戏剧知识状况意味着:无论论争双方对中国戏曲的优劣存废持何观点,都在西方戏剧中寻找各自的理论支持。对于作为象征资本的西方戏剧知识的权威性认同,正是论争双方共享的意识形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旧剧 论争 西方戏剧 知识状况 文化主体性
下载PDF
王徵——欧洲科学技术与文化的传播者 被引量:1
13
作者 田淼 张柏春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1-10,共10页
王徵是明代末年著名的科学技术研究者和传播者,也是最早一代接受来自欧洲的科技和文化并皈依天主教的中国学者之一,在跨文化的知识传播及中国宗教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王徵的父亲和舅父对他一生的治学宗旨及宗教观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王徵是明代末年著名的科学技术研究者和传播者,也是最早一代接受来自欧洲的科技和文化并皈依天主教的中国学者之一,在跨文化的知识传播及中国宗教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王徵的父亲和舅父对他一生的治学宗旨及宗教观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虽然王徵曾长时间研究佛教、道教,并最终在耶稣会士的影响下皈依了天主教,但本质上他从未背弃儒家的核心道德理念。儒家理念直接影响了他的工程技术实践及其对西方知识的选择。王徵将儒家经世思想与其对技术和机械制造方面的兴趣结合起来,成为一名敢于任事官吏及对维护社会稳定有贡献的士绅,并最终为效忠明王朝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他与邓玉函合译的《远西奇器图说录最》是最早系统介绍西方力学知识的中文著作,在中国力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徵 西学东渐 力学 机械 传播
下载PDF
论西部贫困地区流动图书馆的建设 被引量:3
14
作者 沈蕙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09年第2期000-000,58,共5页
流动图书馆的建设对于解决西部贫困地区图书馆服务网点不足、知识资源不足、贫困人口看书难的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应大力宣传西部贫困地区流动图书馆建设的意义,将流动图书馆建设纳入西部经济文化建设规划,统筹安排西部贫困地区流动图... 流动图书馆的建设对于解决西部贫困地区图书馆服务网点不足、知识资源不足、贫困人口看书难的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应大力宣传西部贫困地区流动图书馆建设的意义,将流动图书馆建设纳入西部经济文化建设规划,统筹安排西部贫困地区流动图书馆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 知识贫困 流动图书馆 运作机制
下载PDF
从“士”到知识分子——略论现代知识分子的形成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占彪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4期20-23,30,共5页
“一个时代要有一个时代的‘士大夫’”,绵延千年的科举制度的废止和不可避免的西方文化的冲击,促成了传统知识分子“士”向现代知识分子的转变。而这都归根于近现代中国势如危卵的内外形势。为了自强自救,传统知识分子不得不放弃“无... “一个时代要有一个时代的‘士大夫’”,绵延千年的科举制度的废止和不可避免的西方文化的冲击,促成了传统知识分子“士”向现代知识分子的转变。而这都归根于近现代中国势如危卵的内外形势。为了自强自救,传统知识分子不得不放弃“无用之学”,不得不致力西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知识分子 科举 西学
下载PDF
东学笼罩与“国体”“政体”的勾连缠绕(1899—1903年) 被引量:3
16
作者 邓华莹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15-21,共7页
1899年后,东学中与国家类型知识紧密相关的"国体""政体"伴随大量法政译著涌入中国。因欧美学者区分国家类型的方法和所用概念多样,日本创制以对译西文的"国体""政体"关系复杂。"政体"... 1899年后,东学中与国家类型知识紧密相关的"国体""政体"伴随大量法政译著涌入中国。因欧美学者区分国家类型的方法和所用概念多样,日本创制以对译西文的"国体""政体"关系复杂。"政体"除可表达"政府形体"的涵义外,又可与"国体"一样指称"国家形体",加以"国家形体""政府形体"并非迥殊,"国体""政体"在近代中国的勾连缠绕因此肇端。另一方面,受知识水平、所见文本和理解程度等因素制约,国人对概念的误读错解所在多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学 东学 国家类型知识 国体 政体
下载PDF
粤西特色知识库的构建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覃凤兰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2-64,共3页
论述知识库的涵义,分析粤西资源建设的现状,提出粤西特色知识库构建的意义,探讨粤西特色知识库构建中的选题、知识组织设计和管理三个策略。
关键词 粤西地区 特色知识库 构建
下载PDF
西方母语教材课程知识构建的多样化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邱雪艳 王照年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146-149,共4页
教材是开展课程教学的重要媒介,也是构建语文课程教学体系的基础。文章基于教材视角下对语文课程知识进行反思与建构,遵循当前知识观下的课程知识理念,从国外母语教材知识状况中来展开逻辑研究,并从中来推进语文课程改革的有序进行。国... 教材是开展课程教学的重要媒介,也是构建语文课程教学体系的基础。文章基于教材视角下对语文课程知识进行反思与建构,遵循当前知识观下的课程知识理念,从国外母语教材知识状况中来展开逻辑研究,并从中来推进语文课程改革的有序进行。国外母语教材在课程知识应用中更加强调科学实用性,尤其是在课程知识要素的多样化上,既要体现语言知识、文学知识,还要从课程知识组织上强化策略性和程序性构建,以营造课程知识的综合化、人性化情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教材 课程知识 知识观 反思与构建
下载PDF
论严复与梁启超的思想交锋
19
作者 班玮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2-47,共6页
甲午战争之后,随着"东学"的兴起,使得"新学"内部又分化成"西学"与"东学"两种势力。前者主张直接从欧美摄取西洋文明;而后者鼓吹以明治维新为样板,由日本间接吸收西方文化。虽然双方共同致力于... 甲午战争之后,随着"东学"的兴起,使得"新学"内部又分化成"西学"与"东学"两种势力。前者主张直接从欧美摄取西洋文明;而后者鼓吹以明治维新为样板,由日本间接吸收西方文化。虽然双方共同致力于传播启蒙思想,但在对于西方文化的基本认识方面,还存在着不少意见分歧与门户之见。清末民初,"西学"大师严复与"东学"巨擘梁启超之间所展开的数次思想交锋,在客观上促进了近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潮的成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复 梁启超 西学 东学
下载PDF
中西知识交汇下的“矿学”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明洋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CSCD 2017年第6期638-643,共6页
"矿学"是中国近代学者笔下的重要话题,作为一门学问,它是中西知识在近代中国交汇的产物。在中国古代,"矿学"和"矿政"始终处于"发展"和"限制"这一组张力平衡的状态之下。到了近代,随... "矿学"是中国近代学者笔下的重要话题,作为一门学问,它是中西知识在近代中国交汇的产物。在中国古代,"矿学"和"矿政"始终处于"发展"和"限制"这一组张力平衡的状态之下。到了近代,随着西方矿学知识的输入,国人对矿学的认知也在发生变化。本文通过对清末矿学著述的文本分析,初步梳理了中国近代矿学的发展及其特征:经过知识分类体系的重建,中国近代学者明确了矿学的学科定位;通过将矿学与"富国强兵"的理想建立联系,消除了自古以来关于矿业的矛盾态度,为矿学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理由;通过以传统矿学知识补充西方矿学的不足,在实用主义的层面上,实现了知识的本地化和中西知识的融合。中国近代矿学为认知跨文化的技术知识传播提供了研究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学 知识交汇 中国知识 西方知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