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长江黄河两流域旱涝规律成因与预测研究的进展、成果与问题 被引量:33
1
作者 叶笃正 黄荣辉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91年第4期24-29,共6页
本文综述了“我国长江黄河两流域旱涝规律成因与预测研究”项目这三年来所取得的研究进展。本项目对于这两流域旱涝发生的年代际、年际以及季节内变化规律及发生的环流条件进行分析,同时对于这两流域旱涝成因提出了初步看法,指出热带西... 本文综述了“我国长江黄河两流域旱涝规律成因与预测研究”项目这三年来所取得的研究进展。本项目对于这两流域旱涝发生的年代际、年际以及季节内变化规律及发生的环流条件进行分析,同时对于这两流域旱涝成因提出了初步看法,指出热带西太平洋暖池热力状态与暖池上空的积云对流活动的强弱以及青藏高原上空的对流活动是影响这两流域旱涝的主要原因。本研究还利用大气环流模式对这两流域旱涝发生及其环流条件进行数值模拟以及进行预测试验。 本文还对项目研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便取得更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水灾 气候 异常
下载PDF
西太平洋暖池表层暖水的纬向运移 被引量:27
2
作者 张启龙 翁学传 +2 位作者 侯一筠 程明华 颜廷壮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3-39,共7页
基于1950~2000年太平洋月平均SST资料,运用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西太平洋暖池表层暖水的纬向运移特征.结果表明:暖池表层暖水纬向运移的年际(2~8a)和年代际(10~16a)变化都非常明显;表层暖水的纬向运移于1982年前后经历了一次... 基于1950~2000年太平洋月平均SST资料,运用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西太平洋暖池表层暖水的纬向运移特征.结果表明:暖池表层暖水纬向运移的年际(2~8a)和年代际(10~16a)变化都非常明显;表层暖水的纬向运移于1982年前后经历了一次气候跃变,跃变后暖水东界的平均位置比跃变前东移了10个经度;表层暖水的纬向运移对ENSO暖(ElNi o)、冷(LaNi a)事件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直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平洋暖池 表层暖水 纬向运移 季节性经向摆动
下载PDF
地球圈层相互作用中的深海过程和深海记录(II):气候变化的热带驱动与碳循环 被引量:22
3
作者 汪品先 翦知湣 刘志飞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38-345,共8页
地球轨道变化驱动冰期旋回的理论是气候演变研究在20世纪的最大突破。然而以65°N太阳辐射量为准的传统轨道理论,忽视了低纬区和碳循环的作用。本项目以“西太平洋暖池”为重点,通过地质资料和气候数值模拟的结合,揭示了“西太... 地球轨道变化驱动冰期旋回的理论是气候演变研究在20世纪的最大突破。然而以65°N太阳辐射量为准的传统轨道理论,忽视了低纬区和碳循环的作用。本项目以“西太平洋暖池”为重点,通过地质资料和气候数值模拟的结合,揭示了“西太平洋暖池”和东亚季风发育的阶段性,发现了暖池海区冰消期表层水升温超前于北半球冰盖的融化。在南沙海区发现了碳同位素有40—50万年长周期,经过全球对比和对意大利上新世地层的实测与分析,证明这是世界大洋碳储库对于地球运行轨道偏心率长周期的响应,并推测是通过浮游植物群改变有机碳在海洋碳沉积中的比例所致。研究表明热带驱动和碳循环在气候演变中重要性,其正确认识是预测气候长期演变趋势的前提。是“深海973”项目总结报道之后的续篇,对上述成果作专题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的轨道驱动 大洋碳储库 西太平洋暖池 东亚季风 偏心率长周期
下载PDF
基于AVHRR/SST的西太平洋暖池近期变化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方立新 陈戈 +1 位作者 方朝阳 韩冬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3-108,共6页
考虑到热结构和纬度分布 ,提出了更加合理的暖池中心和面积计算方法。利用 AVHRR/SST月平均数据 ,分析了西太平洋暖池近期 (1 993~ 2 0 0 1年 )的变化特征 :暖池中心移动在经向上是单一的年周期 ,而纬向上存在 3.3(最显著 ) ,1和 0 .5... 考虑到热结构和纬度分布 ,提出了更加合理的暖池中心和面积计算方法。利用 AVHRR/SST月平均数据 ,分析了西太平洋暖池近期 (1 993~ 2 0 0 1年 )的变化特征 :暖池中心移动在经向上是单一的年周期 ,而纬向上存在 3.3(最显著 ) ,1和 0 .5年 3个周期分量 ;暖池面积和表面强度都有 3个主要的周期分量 ,分别是 3.3,1 ,0 .5年和 1 .5,1 ,0 .67年 ,且都以 1年周期为最显著 ;2者的主频在正常年份大致呈同相关系 ,而在厄尔尼诺 /拉尼娜期间存在位相差 ,甚至反相。厄尔尼诺 /拉尼娜现象在1 993~ 2 0 0 1年之间的平均周期为 3.3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T 西太平洋暖池 谱分析 厄尔尼诺/拉尼娜
下载PDF
前期西太平洋暖池热含量异常对中国东北地区夏季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23
5
作者 王晓芳 何金海 廉毅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05-317,共13页
利用日本气象厅历史海温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哈得来环流中心海表温度资料和降水资料,研究了1951—2010年中国东北地区夏季降水与前期西太平洋暖池(简称暖池)热含量异常的关系,并对可能影响途径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中国东北地... 利用日本气象厅历史海温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哈得来环流中心海表温度资料和降水资料,研究了1951—2010年中国东北地区夏季降水与前期西太平洋暖池(简称暖池)热含量异常的关系,并对可能影响途径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中国东北地区夏季降水与前期暖池热含量有密切的负相关,前期10—11月暖池关键区(15.5°—20.5°N,125.5°—135.5°E)0—200 m热含量高(低)是预报中国东北地区夏季旱(涝)的一个很好的指标。前期暖池热含量异常激发的夏季东亚-太平洋型遥相关(EAP)和中纬度高层沿亚洲西风急流东传波列的存在,可能是影响中国东北地区夏季降水的主要原因。当前期10-11月暖池区热含量为负异常时,菲律宾反气旋异常持续存在,夏季东亚-太平洋遥相关型出现,导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加强,中国东北地区局地异常低气压和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形成。同时,高空存在沿西风急流传播的遥相关波列,使得中国东北地区局地异常低气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在日本附近增强,有利于中国东北地区夏季降水偏多;反之亦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夏季降水 西太平洋暖池 热含量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遥相关
下载PDF
华南前汛期降水异常与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的关系 被引量:22
6
作者 强学民 杨修群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583-2593,共11页
利用近50年华南地区站点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和全球大气、海洋分析资料,分析了华南前汛期降水异常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太平洋海温异常的联系.结果表明,近50年来华南前汛期降水总体呈现减少趋势.影响华南前汛期降水异常的太平洋海温异常型是一... 利用近50年华南地区站点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和全球大气、海洋分析资料,分析了华南前汛期降水异常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太平洋海温异常的联系.结果表明,近50年来华南前汛期降水总体呈现减少趋势.影响华南前汛期降水异常的太平洋海温异常型是一个类似于ENSO的西太平洋暖池模态,即显著海温异常区域位于西太平洋暖池.西太平洋暖池区域(120°E—180°E,20°S—20°N)前期冬季海温异常同华南前汛期降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是具有预报意义的海温关键区.该关键区海温异常影响华南前汛期降水的可能物理过程是:当前期冬季暖池异常偏暖时,菲律宾周围地区对流活动加强,导致Walker环流及东亚太平洋中低纬局地Hadley环流增强;该异常通过影响东亚-太平洋遥相关波列,使前汛期期间西太平洋副高加强西伸,脊线位置偏北,同时副热带西风急流减弱北退.随着Hadley环流上升支的增强,东亚副热带地区下沉运动也增强了,华南地区对流活动受到抑制.而且由于副高的增强,经过其北侧向华南地区的西南水汽输送辐合也减弱了,因此前汛期降水偏少.冷海温年的情形则相反,华南前汛期降水偏多.近50年来华南前汛期降水总体呈现趋势性减少正是由于前冬西太平洋暖池趋势性增暖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前汛期 降水异常 西太平洋暖池 海表温度异常
下载PDF
1997~1998年厄尔尼诺事件的特征、成因及对气候的影响 被引量:19
7
作者 许武成 王文 +1 位作者 马劲松 杨霞 《东海海洋》 2004年第3期1-8,共8页
1997年爆发了20世纪以来最强的一次厄尔尼诺事件。此次ElNin~o事件的发生,与赤道中、西太平洋地区大气季节内振荡(ISO)在1996年冬到1997年春的异常增强有重要关系。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海温(SOT)正距平沿温跃层东传到赤道东太平洋并向... 1997年爆发了20世纪以来最强的一次厄尔尼诺事件。此次ElNin~o事件的发生,与赤道中、西太平洋地区大气季节内振荡(ISO)在1996年冬到1997年春的异常增强有重要关系。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海温(SOT)正距平沿温跃层东传到赤道东太平洋并向海洋表层扩展是ElNin~o事件爆发的直接原因。1997~1998年的ElNin~o事件爆发后,引起全球大气环流和世界许多地区的气候异常,导致一些国家和地区多雨洪涝,另外一些国家和地区高温少雨和严重干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尔尼诺 西太平洋暖池 次表层海温异常 季节内振荡 气候异常
下载PDF
从微体化石看西太平洋暖池的形成与演化 被引量:15
8
作者 翦知湣 李保华 王吉良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5-192,共8页
通过对南海大洋钻探ODP第 1 84航次的ODP1 1 4 3站和ODP1 1 4 6站以及中德合作“太阳号”95航次的南沙海区 1 7957- 2柱状样中微体化石进行定量分析 ,提取了近 1 8MaB .P .以来南海上部海水垂向结构的变化。结果发现 1 1 .5~ 1 0 .6MaB... 通过对南海大洋钻探ODP第 1 84航次的ODP1 1 4 3站和ODP1 1 4 6站以及中德合作“太阳号”95航次的南沙海区 1 7957- 2柱状样中微体化石进行定量分析 ,提取了近 1 8MaB .P .以来南海上部海水垂向结构的变化。结果发现 1 1 .5~ 1 0 .6MaB .P .之间和 3 .6~ 3 .3MaB .P .以来南海温跃层深度的南北梯度明显增大 ,指示了西太平洋暖池雏形的开始和现代暖池的最终形成 ,且分别对应于印度尼西亚海道和巴拿马地峡的关闭。此后 ,南沙海区的温跃层深度自约0 .9MaB .P .逐渐变浅 ,至约 0 .1 5MaB .P .又再变深 ,反映了西太平洋暖池的减弱和再次加强。因而 ,晚新生代西太平洋暖池的形成和演化呈现阶段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平洋暖池 南海 大洋钻探 微体化石 温跃层 厄尔尼诺 海气相互作用
下载PDF
西太平洋暖池对西北太平洋季风槽和台风活动影响过程及其机理的最近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9
作者 黄荣辉 皇甫静亮 +4 位作者 刘永 冯涛 武亮 陈际龙 王磊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77-896,共20页
本文回顾和综述了近年来关于西太平洋暖池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和台风(TCs)活动影响过程及其机理的研究进展。文中首先简单回顾了近年来关于西太平洋暖池热状态和菲律宾周围对流活动变化特征及其对与TCs活动有关的南海夏季风爆发和西太... 本文回顾和综述了近年来关于西太平洋暖池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和台风(TCs)活动影响过程及其机理的研究进展。文中首先简单回顾了近年来关于西太平洋暖池热状态和菲律宾周围对流活动变化特征及其对与TCs活动有关的南海夏季风爆发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季节内、年际变异的影响过程和机理的研究;然后,本文系统地回顾了近年来关于西太平洋暖池热状态通过西北太平洋季风槽影响TCs活动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的影响过程及其机理的研究。此外,文中还指出了关于西太平洋暖池对西北太平洋上空季风槽和TCs活动变异的热力和动力作用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平洋暖池 季风槽 热带气旋 台风
下载PDF
250kaB.P.以来西太平洋暖池中心区--ontong Java海台古生产力演化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李铁刚 赵京涛 +1 位作者 孙荣涛 南青云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47-457,共11页
多年平均表层水温超过28℃的“西太平洋暖池”,是全球海平面高度的加热中心和大气三大环流的辐散中心。为评价西太平洋暖池中心区域海洋生物泵的演化特征、规律与机制,本文以位于热带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区——0ntong Java海台的WP7柱状... 多年平均表层水温超过28℃的“西太平洋暖池”,是全球海平面高度的加热中心和大气三大环流的辐散中心。为评价西太平洋暖池中心区域海洋生物泵的演化特征、规律与机制,本文以位于热带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区——0ntong Java海台的WP7柱状样为材料,通过提取浮游有孔虫δ^18C组成、底栖有孔虫群落和钙质超微化石下透光带属种Florisphaera profunda相对百分含量变化等指标,反演该区250kaB.P.以来的古生产力的演化历史。研究结果表明,250kaB.P.以来西太平洋暖池中心区的古生产力演化与地球轨道变化控制的冰期-间冰期旋回以及岁差控制的太阳辐照率密切相关。在冰期-间冰期尺度上,西太平洋暖池中心区距今250ka以来的生产力变化间冰期明显低于冰期,而且在间冰期阶段生产力相对稳定,冰期波动幅度较大。在冰期或间冰期背景下显著的岁差周期是该区古生产力演化的又一重要特征。而且在岁差波段生物生产力的变化可能领先极地冰体积变化2—4ka左右。热带东西太平洋的古生产力演化在冰期-间冰期变化和岁差尺度上存在ENSO式的变动机制,而且二者互相调谐,产生了似30ka和19ka周期,并出现了“半30ka周期”和半岁差周期。此外,WP7 孔 Neogloboqudrina dutertrei的δ^13C显示在MIS1/2,MIS3/4和MIS 5e/6的冰期向间冰期的过渡期的冰消期阶段存在变轻事件,可能与数千年尺度的大洋环流演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0kaB.P.以来 古生产力 地球轨道周期 古ENSO 西太平洋暖池
下载PDF
西太平洋暖池热含量年际变化及其对东亚气候异常的影响 被引量:17
11
作者 卢楚翰 黄露 +1 位作者 何金海 秦育婧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4-72,共9页
利用1980-2010年共31个冬季的GODAS海洋同化资料,以5~366m次表层海温构造西太平洋暖池区域的热含量,分析了冬季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热含量的时空特征、持续性以及对其邻近区域的气候异常影响,结果表明:(1)整体一致性分布是冬季西... 利用1980-2010年共31个冬季的GODAS海洋同化资料,以5~366m次表层海温构造西太平洋暖池区域的热含量,分析了冬季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热含量的时空特征、持续性以及对其邻近区域的气候异常影响,结果表明:(1)整体一致性分布是冬季西太暖池区次表层热含量年际变化的主导模态,其时间系数的年际振荡较好地代表了暖池区次表层热状况的年际异常。暖池区热含量的变化与ENSO事件联系密切,它能保持超前两季以上的显著自相关,持续性较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更为稳定。佗)冬季暖池区热含量异常对后期春、夏季暖池热状况产生持续影响,相应的暖水体积变化导致暖水的经向输送及垂直交换,对后期春夏两季暖池及邻近区域尤其是菲律宾海的表层海温、海表热通量变化有较大影响。(3)冬季暖池区热含量上升对应春季菲律宾海以东洋面OLR数值下降以及降水偏多,所引起的对流活动加热异常导致热带及副热带西北太平洋位势等压面抬升,进而对西太副高产生影响。之后,此区域相应的海表热通量交换加强,对流层低层形成强大的异常气旋,海气相互作用加强,加上对流加热异常,使得冬季暖池热含量异常与夏季副热带高压变化联系更加紧密。因此冬季暖池区热含量可作为春、夏季西太副高变化和西北太平洋夏季风强度的有效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含量 西太平洋暖池 次表层 春季障碍 东亚气候异常
下载PDF
西太平洋暖池的跃变及其气候效应 被引量:14
12
作者 赵永平 吴爱明 +1 位作者 陈永利 胡敦欣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17-326,共10页
用 SST (COADS,NCEP) 资料研究热带西太平洋暖池的年代际变化和跃变特征,讨论其气候效应。结果表明:西太平洋暖池有显著的10~20年周期的年代际变化和40~50年周期的气候跃变;一百多年来西太平洋暖池发生了4次大的跃变,在1910年代中期和... 用 SST (COADS,NCEP) 资料研究热带西太平洋暖池的年代际变化和跃变特征,讨论其气候效应。结果表明:西太平洋暖池有显著的10~20年周期的年代际变化和40~50年周期的气候跃变;一百多年来西太平洋暖池发生了4次大的跃变,在1910年代中期和1950年代中期,西太平洋暖池由异常发展转为异常减弱,1930年代初和1980年代初,西太平洋暖池由异常减弱转为异常发展;西太平洋暖池在1980年代初的跃变,具明显的气候效应,跃变后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显著升高,大范围海域升温超过0.5 ℃,夏季西太平洋副高加强西伸,脊线偏南,我国汛期降水呈南方偏多、北方偏少的分布趋势,与跃变前基本相反。研究结果还表明:在西太平洋暖池异常发展期,El Nino事件出现多且强于La Nina事件,而在西太平洋暖池异常减弱期,La Nina事件出现多且强于El Nino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平洋暖池 跃变 气候效应 海洋表面温度 SST资料 年代际变化 厄尔尼诺
下载PDF
30-60-day Oscillations of Convection and Circulation Associated with the Thermal State of the 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 during Boreal Summer 被引量:13
13
作者 任保华 黄荣辉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5期781-793,共13页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30 60-day oscillation (MJO) associated with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the thermal state in the 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 The composit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mpl...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30 60-day oscillation (MJO) associated with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the thermal state in the 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 The composit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mplitude of MJO convection over the tropical western Pacific tends to intensify (reduce) in the WARM (COLD) case. The nega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MJO convection in the WARM and in the COLD cases are examined to be significant over most of the Asian-Pacific region. The evolutions of MJO convection and lower circulation, on the one hand, exhibit larger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WARM and COLD cases, but on the other hand, display a unique feature in that a well-developed MJO cyclone (anticyclone) is anchored over the Asian-Western Pacific domain at the peak enhanced (suppressed) MJO convection phase over the 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 either in the WARM or in the COLD case. This unique feature of MJO shows a Gill-type response of lower circulation to the convection and is inferred to be an inherent appearance of MJO. The context in the paper suggests there may exist interactions between MJO and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the thermal state in the 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 60-day oscillation 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 thermal states CONVECTION CIRCULATION
下载PDF
西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异常与北赤道流异常海温西传 被引量:9
14
作者 陈锦年 何宜军 +1 位作者 许兰英 宋贵霆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3-140,共8页
通过对热带太平洋上层XBT温度资料分析 ,探讨了对厄尔尼诺 (ElNino)事件发生起重要作用的西太平洋暖池区次表层海温变暖异常的变化规律 ,揭示了影响西太平洋暖池区次表层海温变暖异常的形成机制。分析表明 :西太平洋暖池区的次表层海温... 通过对热带太平洋上层XBT温度资料分析 ,探讨了对厄尔尼诺 (ElNino)事件发生起重要作用的西太平洋暖池区次表层海温变暖异常的变化规律 ,揭示了影响西太平洋暖池区次表层海温变暖异常的形成机制。分析表明 :西太平洋暖池区的次表层海温异常变暖与赤道太平洋的北赤道流 ( 1 0°N)的海温异常存在密切关系。在ElNino事件发生的前期 ,位于赤道中东太平洋的异常暖水沿北赤道流温跃层潜沉向西太平洋暖池区输送 ,在西太平洋暖池堆积并向赤道西太平洋扩展 ,当异常暖水达到一定强度 ,并在大气的强迫下 ,异常暖水沿温跃层东传至赤道中东太平洋并上浮于海面 ,最终导致ElNino事件的爆发。北赤道流的异常海温西传是导致西太平洋暖池区次表层海温异常的重要机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平洋 暖池 北赤道流 厄尔尼诺
下载PDF
西太平洋暖池海温异常年夏季东亚大气环流特征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立峰 何金海 +1 位作者 许建平 孙朝辉 《东海海洋》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2,共12页
利用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对西太平洋暖池区海表水温冷、暖异常年夏季东亚大气环流作了合成分析,与气候平均比较后发现:夏季暖池区暖异常时,在西太平洋上空的对流层低层产生一个强的反气旋偏差环流,因而不利于南海南部和赤道太平洋... 利用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对西太平洋暖池区海表水温冷、暖异常年夏季东亚大气环流作了合成分析,与气候平均比较后发现:夏季暖池区暖异常时,在西太平洋上空的对流层低层产生一个强的反气旋偏差环流,因而不利于南海南部和赤道太平洋地区的西风发展,使热带夏季风强度减弱;在南海西部和中南半岛东部有偏差气流转向大陆,因而增强了偏南风,使副热带夏季风强度增强;在对流层中、下层副高脊线位置偏南,大约以400hPa为分界线,低层副高强度增强,高层副高强度减弱。西太平洋暖池冷异常年夏季东亚大气环流特征大致与上述情况相反,且强度或变化幅度小于暖异常年夏季。另外,与气候平均比较,暖异常年纬向Walker环流上升支大幅西移,而冷异常年该环流上升支则东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平洋暖池 大气环流 夏季风 副热带高压
下载PDF
赤道西太平洋暖池中更新世过渡期的古海洋变化 被引量:11
16
作者 金海燕 翦知湣 成鑫荣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1-80,共10页
通过对大洋钻探(ODP)第130航次807站A孔上部约25m样品中所舍浮游有孔虫的定量统计和鉴定,结合转换函数及稳定同住素分析,揭示了第四纪近1.6Ma以来冰期旋回中赤道西太平洋的表层海水温度和温跃层深度的变化,为研究西太平洋暖池的... 通过对大洋钻探(ODP)第130航次807站A孔上部约25m样品中所舍浮游有孔虫的定量统计和鉴定,结合转换函数及稳定同住素分析,揭示了第四纪近1.6Ma以来冰期旋回中赤道西太平洋的表层海水温度和温跃层深度的变化,为研究西太平洋暖池的变动提供了重要依据。研究表明,西太平洋暖池冬季表层海水温度在第四纪的冰期旋回中变化幅度超过了5℃,而温跃层深度自1.6Ma以来有所变浅,进一步论证了西太平洋暖池的不稳定性。通过时暖池区和南海及赤道东太平洋的比较,发现南海南部和暖池的海水在第四纪具有较好的连通性,而南海北部则受季风控制影响较大;同时,赤道东、西太平洋及南海,自1.6Ma以采温跃层深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变浅。研究中发现中更新世过渡期(MPT)在许多古海洋学指标中都是一条重要的分界线,以此为界,对0~0.9和0.9~1.6Ma两个时间段的暖池冬季表层海水温度、表层与次表层种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差值与地球轨道参数ETP分别作交叉频谱分析,结果显示暖池在响应全球气候转型的同时也表现出了低纬特有的热带气候变化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有孔虫 表层海水温度 温跃层深度 中更新世过渡期 赤道西太平洋暖池
下载PDF
西太平洋暖池区第四纪钙质超微化石氧碳同位素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11
17
作者 刘传联 成鑫荣 +2 位作者 王汝建 翦知湣 吴晓光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59-564,603,共7页
对西太平洋暖池区MD97-2140柱状样1.75Ma以来的钙质超微化石进行了氧碳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超微化石δ18O值与浮游有孔虫Globigerinoidesruberδ18O值在变化趋势和周期上都具有明显相似性.根据超微化石δ18O值也可以划分出59个氧同位素... 对西太平洋暖池区MD97-2140柱状样1.75Ma以来的钙质超微化石进行了氧碳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超微化石δ18O值与浮游有孔虫Globigerinoidesruberδ18O值在变化趋势和周期上都具有明显相似性.根据超微化石δ18O值也可以划分出59个氧同位素期,1748ka到900ka期间超微化石δ18O值的变化周期以41ka为主,而850ka到6ka期间则以100ka为主.这说明超微化石氧同位素分析可以像有孔虫氧同位素分析一样在大洋地层学和古海洋学、古气候学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超微化石δ13C值变化则呈现阶段性变化的特点,以900ka,480ka和250ka时间面为界,可分四大阶段.同时,MD97-2140柱状样超微化石δ13C值的这种变化规律与邻近ODP807站揭示的海水初级生产力变化趋势极为相似,意味着超微化石δ13C值是反映海水初级生产力变化的一项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碳同位素 钙质超微化石 第四纪 西太平洋暖池
下载PDF
印尼海道的两度关闭与西太平洋暖池的形成和兴衰 被引量:11
18
作者 周祖翼 金性春 +2 位作者 王嘹亮 翦知湣 许长海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14,共8页
世界海洋表层水温最高的西太平洋暖池,是全球驱动大气环流的最大热源之一,也是全球热盐环流传输带的热源。新生代晚期印尼海道的关闭是暖池得以形成的基本条件。在印尼海道区划出了对印度尼西亚穿越流起阻挡作用的5道屏障,分析了5道屏... 世界海洋表层水温最高的西太平洋暖池,是全球驱动大气环流的最大热源之一,也是全球热盐环流传输带的热源。新生代晚期印尼海道的关闭是暖池得以形成的基本条件。在印尼海道区划出了对印度尼西亚穿越流起阻挡作用的5道屏障,分析了5道屏障的形成过程和年代,据此提出了印尼海道两度关闭的模式。板块运动导致印尼海道关闭,有利于暖池发展,同时也存在不利的负面影响,本区构造运动对暖池的演变具有特有的双向复合控制作用;由此出发勾勒了近1000多万年来西太平洋暖池的形成和兴衰史:11~9MaBP为原始暖池形成期,9~6MaBP为暖池演化的第一衰退期,6MaBP以来为现代暖池的孕育和发展期,其间在1~0 2MaBP穿插着暖池演化的第二衰退期。上述暖池兴衰史的演化模式,得到了暖池区ODP1143站浮游有孔虫组合所反映的古海水温跃层深度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道 西太平洋暖池 板块重建 大气环流
下载PDF
西太平洋暖池区热含量和海表温度与江南春雨的相关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尚可 何金海 +1 位作者 朱志伟 詹丰兴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86-992,共7页
利用Scripps和GODAS(Global Ocean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月平均海温资料,NOAA(National Oceanic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提供的逐月扩展重建海表温度资料以及中国气象局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中国753站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江... 利用Scripps和GODAS(Global Ocean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月平均海温资料,NOAA(National Oceanic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提供的逐月扩展重建海表温度资料以及中国气象局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中国753站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江南春雨的时空分布特征,通过SVD(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时滞相关方法从预报的角度对西太平洋暖池区海表温度和热含量与江南春雨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近50 a江南春雨空间分布的主要模态为全区一致型分布,其次为南北反向型,第三模态表现为东西反向型;西太平洋暖池区热含量与江南春雨强度的关系比海表温度更为密切,从相关区域的集中性、稳定性及相关显著性和预报超前性等方面综合考虑,推荐将热含量作为预报江南春雨的首要因子。热含量影响江南春雨的敏感海区位于4°N^16°N,130°E^170°E,预报关键时段为前一年7~12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平洋暖池 热含量 海表温度 江南春雨
下载PDF
大洋碳循环与气候演变的热带驱动 被引量:10
20
作者 翦知湣 金海燕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21-227,共7页
20世纪气候演变研究的最大突破,在于地球轨道变化驱动冰期旋回的米兰柯维奇理论。然而近年来学术界对热带过程和大气CO2浓度变化的研究进展,暴露了传统的轨道驱动理论存在着对低纬区和碳循环在全球气候系统中作用估计不足的严重缺陷。... 20世纪气候演变研究的最大突破,在于地球轨道变化驱动冰期旋回的米兰柯维奇理论。然而近年来学术界对热带过程和大气CO2浓度变化的研究进展,暴露了传统的轨道驱动理论存在着对低纬区和碳循环在全球气候系统中作用估计不足的严重缺陷。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大洋碳循环与气候演变的热带驱动"拟以南海与西太平洋暖池的深海记录为依据,进行全球性对比和跨越地球圈层的探索,通过观测分析结果与数值模拟的结合、地质记录与现代过程的结合,检验和论证大洋碳储库长周期变化机制的假说,对于不同时间尺度上低纬过程如何通过碳循环在全球气候环境演变中的作用,实现理论上的突破。同时简要介绍了该项目的目的、科学意义、关键科学问题及预期目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演变理论 大洋碳循环 热带驱动 全球季风 西太平洋暖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