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西渝东区上二叠统吴家坪组页岩气地质条件及勘探潜力 被引量:21
1
作者 梁西文 李乐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86-394,共9页
鄂西渝东区上二叠统吴家坪组页岩在早期勘探中已发现具备页岩气成藏条件,但其勘探潜力仍不明确。基于Jy3井岩心分析测试资料,结合区域地震、本井及周围井测井及录井等资料,对吴家坪组吴二段页岩的分布、页岩品质及含气性、保存条件及资... 鄂西渝东区上二叠统吴家坪组页岩在早期勘探中已发现具备页岩气成藏条件,但其勘探潜力仍不明确。基于Jy3井岩心分析测试资料,结合区域地震、本井及周围井测井及录井等资料,对吴家坪组吴二段页岩的分布、页岩品质及含气性、保存条件及资源规模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吴二段发育深水陆棚及斜坡—浅水陆棚相富有机质泥页岩,具有南西薄、北东厚的区域分布规律。页岩主要由石英(平均含量43.10%)、黏土矿物(平均含量21.95%)及方解石(平均含量17.20%)所组成,有机质以Ⅱ_1型干酪根为主,丰度高(总有机碳平均含量8.77%),热演化程度高(换算R_o平均为2.06%),孔隙性优良(孔隙度平均为5.59%),含气性好(总含气量平均为3.73 m~3/t)。区内红星地区吴家坪组页岩厚度最大、保存条件良好,资源量最丰富,具有优越的页岩气勘探潜力及可观的资源前景,有望成为页岩气勘探开发接替层系及区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地质条件 勘探潜力 吴家坪组 鄂西渝东区
下载PDF
鄂西渝东地区下寒武统石龙洞组成岩作用特征 被引量:6
2
作者 盛贤才 郭战峰 +2 位作者 冯畅 胡晓凤 包汉勇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7,151,共4页
应用鄂西渝东地区利1井(或剖面)下寒武统石龙洞组301件碳酸盐岩薄片的观察资料,结合储层流体包裹体以及埋藏史、热史资料,对其成岩作用类型、成岩演化序列、储层孔隙演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该区石龙洞组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包括胶结... 应用鄂西渝东地区利1井(或剖面)下寒武统石龙洞组301件碳酸盐岩薄片的观察资料,结合储层流体包裹体以及埋藏史、热史资料,对其成岩作用类型、成岩演化序列、储层孔隙演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该区石龙洞组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包括胶结、压实—压溶、白云石化、破裂、溶蚀等作用;浅埋藏阶段白云石化以及中—深埋藏阶段溶蚀是储层形成的关键性成岩作用;研究区石龙洞组沉积时期潟湖边缘浅滩、浅缓坡浅滩发育区域(龙山茨岩塘一带及其以西)将是储层发育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成岩作用 孔隙演化 下寒武统石龙洞组 鄂西渝东地区
下载PDF
鄂西—渝东地区上二叠统大隆组页岩气富集条件与勘探有利区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世臻 周志 +10 位作者 李飞 沈斌 徐秋晨 宋腾 张小涛 杨晓光 胡才志 王超 魏思宇 王昱荦 卢妍欣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5,共15页
近年来,鄂西—渝东地区多口井在二叠系大隆组获得页岩气重要发现和工业气流,展现出新层系海相页岩气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深化其地质认识对于指导下一步页岩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基于岩心观察、薄片及扫描电镜观察、测/录井和有机... 近年来,鄂西—渝东地区多口井在二叠系大隆组获得页岩气重要发现和工业气流,展现出新层系海相页岩气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深化其地质认识对于指导下一步页岩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基于岩心观察、薄片及扫描电镜观察、测/录井和有机地球化学数据分析,系统研究了该地区页岩沉积特征、储层特征、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含气性和保存条件,明确了大隆组海相页岩气勘探有利区。研究结果表明:①晚二叠世大隆期,该区发育深水台盆相沉积,富有机质页岩发育厚度10~60 m,现今埋深具有盆内埋深大、盆外埋深浅的特征;②大隆组自下而上划分为3段,一段以硅质页岩为主,二段岩性较为复杂,三段以混合质页岩为主,测井响应上表现为高自然伽马、高补偿中子、高声波时差、低电阻率、低密度、电阻率向底部逐渐降低的“三高两低一降”特征;③大隆组页岩脆性矿物以石英和方解石为主,平均值分别为40.58%和23.76%,储集空间分为孔隙(有机质孔、矿物颗粒间孔、粒间溶蚀孔、粒内溶蚀孔)和裂缝(矿物层间缝、有机质与矿物间缝、有机质内裂缝)2大类7种类型,以有机质孔为主,孔径分布呈现“四峰”特征,孔体积集中介于1~10 nm和500~5000 nm两个孔径区间;④大隆组有机质丰度高、储层非均质性强、热演化程度高、有机质类型以Ⅱ1型为主、Ⅱ2型为辅,有机质孔发育;⑤大隆组页岩具有较高的含气量,良好的顶底板条件发挥了重要的封闭作用;盆内受构造抬升剥蚀和断裂影响小,保存条件整体较好,盆外残留向斜核部保存条件较好。结论认为:①大隆组是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的新领域,在盆地内发育5个勘探有利区,面积合计5500 km^(2),可加快勘探评价节奏;②在盆外发育7个勘探有利区,面积合计6700 km^(2),应优选残留面积大的有利区开展风险勘探,寻找新的突破和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 页岩气 新领域 鄂西—渝东地区 上二叠统 大隆组 富集地质条件 勘探有利区
下载PDF
鄂西渝东地区飞仙关组层序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宋海敬 胡明毅 +1 位作者 喻高明 刘芳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07-209,共3页
为探讨礁滩储集岩的分布规律,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与方法系统研究了鄂西渝东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层序地层。详细介绍了层序划分及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总体是在大的海退背景下沉积的一套碳酸盐岩,识别出2个三级层序,每个... 为探讨礁滩储集岩的分布规律,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与方法系统研究了鄂西渝东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层序地层。详细介绍了层序划分及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总体是在大的海退背景下沉积的一套碳酸盐岩,识别出2个三级层序,每个三级层序发育海侵体系域(TST)和高位体系域(HST)。对比发现有利的储集层主要发育在层序Ⅱ的台地边缘鲕滩和台地内鲕滩。飞四段的局限台地相,具有很好的孔渗性,成为最有利的储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西渝东 飞仙关组 层序地层 海侵体系域 高位体系域
下载PDF
鄂西渝东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储层特征及形成机理 被引量:2
5
作者 盛贤才 肖传桃 +1 位作者 陈绵琨 刘漪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9期1-8,17,I0001,共10页
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是鄂西渝东地区天然气的主要产层。根据代表性探井J69井、J38井、J61井、XD1井的储层物性及储集空间特征分析,结合普通薄片、铸体图像、阴极发光、扫描电镜、碳氧同位素分析等技术对储层特征及成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 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是鄂西渝东地区天然气的主要产层。根据代表性探井J69井、J38井、J61井、XD1井的储层物性及储集空间特征分析,结合普通薄片、铸体图像、阴极发光、扫描电镜、碳氧同位素分析等技术对储层特征及成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鄂西渝东地区飞仙关组中缓坡浅滩和浅缓坡浅滩储层形成过程差异性较大;中缓坡浅滩在海底胶结作用之后直接进入埋藏阶段,经过进一步胶结、新生变形以及压溶之后仍存在有效孔隙并不同程度被沥青充填,在晚期埋藏溶蚀后形成现今储层,具有物性相对较差但规模相对较大的特点;浅缓坡浅滩在海底胶结作用之后,发生准同生期的多次间歇性暴露,形成淡水溶蚀改造层,在浅埋藏阶段叠加白云石化,白云石化作用主要沿间歇暴露面进行,而流体主要来自飞仙关晚期的蒸发台地,深埋阶段在埋藏溶蚀改造之后形成现今储层,具有物性总体相对较好但规模相对较小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三叠统 飞仙关组 储层特征 形成机理 鄂西渝东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