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两汉时期趋向连动式向动趋式的发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魏兆惠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9-112,共4页
动趋式是趋向连动式经历了漫长而缓慢的发展变化而来的。《左传》中趋向连动式已经以趋向动词位于动词之后占优势。西汉时期的变化是动词和后面的趋向动词之间的插入成分大大减少,使二者的结合更为紧密;同时,后带宾语的情况也大大增加,... 动趋式是趋向连动式经历了漫长而缓慢的发展变化而来的。《左传》中趋向连动式已经以趋向动词位于动词之后占优势。西汉时期的变化是动词和后面的趋向动词之间的插入成分大大减少,使二者的结合更为紧密;同时,后带宾语的情况也大大增加,东汉时期“动词+趋向动词+施事宾语”这种全新的语法形式标志着动趋式的真正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东汉 趋向连动式 动趋式
下载PDF
广西合浦县双坟墩土墩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5
2
作者 熊昭明 富霞 +8 位作者 张玉艳 肖凡 石武 石清强 赖崇景 程红坤 岳永军 党春宁 韦革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3-44,共12页
双坟墩位于合浦县城东北约12公里的石湾镇大浪村红花坎村民小组北侧,南距大浪古城约700米。南流江在双坟墩以北1.4公里处分出一支流经其西面,过县城称西门江,再往南约10公里注入北部湾(图一)。双坟墩为两墩,地处红土台地,大致... 双坟墩位于合浦县城东北约12公里的石湾镇大浪村红花坎村民小组北侧,南距大浪古城约700米。南流江在双坟墩以北1.4公里处分出一支流经其西面,过县城称西门江,再往南约10公里注入北部湾(图一)。双坟墩为两墩,地处红土台地,大致呈东西向排列,相距41米。东侧墩编号为D1,西侧墩编号为D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合浦县 双坟墩土墩墓 越人南迁 秦至西汉时期
原文传递
先秦两汉复仇风尚析
3
作者 张华丽 《黑河学院学报》 2023年第10期153-157,共5页
中国古代社会关于复仇的态度不尽相同。先秦时期,复仇停留在相对自由的阶段,秦统一全国后以严刑峻法管控,一度使复仇事件近乎销声匿迹,而汉建国以来不仅承秦制,同时生活风俗方面带有先秦的烙印与痕迹,复仇在汉代也是较为常见的社会现象... 中国古代社会关于复仇的态度不尽相同。先秦时期,复仇停留在相对自由的阶段,秦统一全国后以严刑峻法管控,一度使复仇事件近乎销声匿迹,而汉建国以来不仅承秦制,同时生活风俗方面带有先秦的烙印与痕迹,复仇在汉代也是较为常见的社会现象。因此,中国早期历史上呈现出以秦为分界两个复仇盛行的局面,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通过比较二者差异,能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复仇习俗的来源以及对当代社会产生的借鉴警醒意义和文化精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复仇风尚 先秦两汉
下载PDF
后南越国时期两汉岭南与中原王朝关系论略 被引量:3
4
作者 冯小莉 《唐都学刊》 2016年第6期24-29,65,共7页
南越国对岭南近一个世纪的开发,使其在灭亡后的一段时期内仍发挥着一定的作用,甚至影响到中原王朝对岭南的经略方针。因此,以南越国为界,两汉时期的岭南可划分为南越国时期和后南越国时期。后南越国时期内,岭南与中原王朝的关系主要表... 南越国对岭南近一个世纪的开发,使其在灭亡后的一段时期内仍发挥着一定的作用,甚至影响到中原王朝对岭南的经略方针。因此,以南越国为界,两汉时期的岭南可划分为南越国时期和后南越国时期。后南越国时期内,岭南与中原王朝的关系主要表现为汉武帝时期的征服和经营;西汉后期至东汉时期的开发与管理以及士燮家族时期的特殊形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南越国时期 两汉 岭南 中原王朝 关系
下载PDF
试论两汉之际关于隗嚣割据西北的散文创作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征 王琳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70-73,共4页
两汉之际,割据西北的隗嚣集团周围聚集了一大批好文之士,他们针对其时天下形势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散文。从这些文章中,我们感受最多的是这些文士们权衡形势,分析厉害之睿智,以及昂扬向上、气势磅礴之文风。笔锋锐利、激扬畅快之作,与战国... 两汉之际,割据西北的隗嚣集团周围聚集了一大批好文之士,他们针对其时天下形势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散文。从这些文章中,我们感受最多的是这些文士们权衡形势,分析厉害之睿智,以及昂扬向上、气势磅礴之文风。笔锋锐利、激扬畅快之作,与战国策士文风无异,显示了乱世文学文风的一致性。此时期散文文风与西汉后期雍容典雅之文风大相迥异,又与东汉中期沉稳从容之文风相去甚远,显示了其时文风的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 西北隗嚣 散文 文风
下载PDF
河南两汉文化区域变迁原因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晓满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6年第1期20-24,共5页
河南两汉诸郡国的文化发展是不平衡的,文化区域不断地变迁。西汉文化发达的河南、河内、梁国等郡国,到东汉就转移到了南阳、汝南、颍川、陈留等郡,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区域。文化区域的变迁主要是由各郡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政治地... 河南两汉诸郡国的文化发展是不平衡的,文化区域不断地变迁。西汉文化发达的河南、河内、梁国等郡国,到东汉就转移到了南阳、汝南、颍川、陈留等郡,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区域。文化区域的变迁主要是由各郡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政治地位和文化传统等因素所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两汉 文化区域 地理环境 政治经济 文化传统 变迁
下载PDF
汉民族意识与明清两汉题材历史演义创作 被引量:1
7
作者 关庆涛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0-96,共7页
汉民族意识是汉族人民对本民族的集体认同,时刻影响汉族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汉民族意识经历夏商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最终形成于汉武帝时期。汉民族意识主要包括华夷之辨、大一统和爱国主义。在民族御侮时期,易于激发汉民族意识,从而... 汉民族意识是汉族人民对本民族的集体认同,时刻影响汉族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汉民族意识经历夏商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最终形成于汉武帝时期。汉民族意识主要包括华夷之辨、大一统和爱国主义。在民族御侮时期,易于激发汉民族意识,从而团结各阶层人民进行民族自救。明末清初,大明王朝内外交困,国家危在旦夕,文士借助创作两汉题材历史演义以唤起民众的汉民族意识。两汉题材历史演义经历半个多世纪的创作过程,演义的重点内容与明末清初时局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汉民族意识 两汉题材 历史演义
下载PDF
论地域文化对两汉文学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宫伟伟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36-40,共5页
地域文化对两汉文学的影响是因时、因人而异的,主要通过作者、地域环境和读者三个方面实现。两汉作者对地域文化的认知和利用,有助于增加自身作品的感染力和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地域环境作为两汉作者所处的外部环境,关系着两汉文学的... 地域文化对两汉文学的影响是因时、因人而异的,主要通过作者、地域环境和读者三个方面实现。两汉作者对地域文化的认知和利用,有助于增加自身作品的感染力和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地域环境作为两汉作者所处的外部环境,关系着两汉文学的发展和新变,在其作为描写对象被作品吸纳后,还具有烘托作品宗旨和氛围的作用。两汉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和选择往往以自身的地域文化情结为依据,并最终影响到两汉作者的创作活动和文学作品在两汉时代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文化 两汉文学 作者 地域环境 读者
下载PDF
周秦两汉时期农业灾害时空分布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卜风贤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63-467,共5页
周秦两汉时期农业灾害发生频繁 ,种类多样。灾害史料的灾度等级处理和统计结果表明 :西周时期发生重大农业灾害 8次 ,春秋战国时期发生重大农业灾害 88次 ,秦汉时期发生重大农业灾害 2 91次。农业灾害在时间分布方面表现出明显的时代特... 周秦两汉时期农业灾害发生频繁 ,种类多样。灾害史料的灾度等级处理和统计结果表明 :西周时期发生重大农业灾害 8次 ,春秋战国时期发生重大农业灾害 88次 ,秦汉时期发生重大农业灾害 2 91次。农业灾害在时间分布方面表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 :①农业灾害在年内季节分布中存在不平衡性 ;②农业灾害在年际分布中出现多个集中频发的时间区间。而且 ,愈到后来农业灾害集中发生的现象愈为明显。在空间分布方面 ,山东、山西地区是周秦两汉时期的农业重灾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灾害 时空分布 西周时期 秦汉时期 社会条件 自然条件
下载PDF
从《关雎》的阐释史看先秦两汉诗学 被引量:8
10
作者 尚学锋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8-43,共6页
上博简《诗论》用“以色喻于礼”评论《关雎》一诗 ,揭示了一个因情制礼的主题。其所运用的引申譬喻、联想感悟的阐释方式 ,体现了自由独立的文化创造精神 ,是对西周王官之学的突破。西汉三家诗派鉴于西汉初期后妃干政的史实 ,以说诗干... 上博简《诗论》用“以色喻于礼”评论《关雎》一诗 ,揭示了一个因情制礼的主题。其所运用的引申譬喻、联想感悟的阐释方式 ,体现了自由独立的文化创造精神 ,是对西周王官之学的突破。西汉三家诗派鉴于西汉初期后妃干政的史实 ,以说诗干预时政 ,释《关雎》为刺诗 ,他们对《关雎》的阐释是对《诗论》的不断引申发挥 ,逐渐将其意义确定在帝王后妃上 ,同时还显露出历史化的阐释倾向。毛诗学派不采用刺诗说而用历史化的方式解诗。《毛诗序》理论和资料来源广泛 ,但其阐释观点与学术精神却与先秦儒家越来越远。《毛诗序》应是东汉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雎》 阐释史 先秦 两汉 诗学
下载PDF
“天地”“阴阳”易位与汉代气化宇宙论的发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晓毅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3-90,共8页
从天地与阴阳的关系角度看 ,汉代气化宇宙生成论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西汉前期黄老道家首先建立气化宇宙生成系统 ,其中非无形气态的“天地”环节 ,是明显的理论缺陷。儒家思想居统治地位的两汉之际 ,为了使“卦气说”与宇宙终极力量相... 从天地与阴阳的关系角度看 ,汉代气化宇宙生成论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西汉前期黄老道家首先建立气化宇宙生成系统 ,其中非无形气态的“天地”环节 ,是明显的理论缺陷。儒家思想居统治地位的两汉之际 ,为了使“卦气说”与宇宙终极力量相通 ,《易纬》作者以更复杂的宇宙生成论 ,提出了阴阳二气同时分化为天地二体与乾坤二气的说法 ,初步凿通了“天地”这个理论障碍。东汉后期黄老道家复兴中产生的社会批判思潮与早期道教 ,为安置生命的终极关怀 ,超越“天地” ,建立了简明的气化宇宙生成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地 阴阳 元气 宇宙论 两汉
原文传递
《孝经》与两汉的孝行 被引量:6
12
作者 秦进才 张玉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35-141,共7页
两汉时代,《孝经》思想社会化,孝道成为家庭伦理的核心、社会道德规范,深刻影响了人们的行为,尊敬、赡养父母,安葬、祭祀父母,蔚然成风,两汉成为孝子辈出、孝行兴盛的时代。
关键词 孝经 两汉 孝行
下载PDF
《孝经》在两汉的传播 被引量:6
13
作者 秦进才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95-100,105,共7页
《孝经》在两汉时代,经过文本阐释和社会传播,与政治措施相结合《,孝经》传播广泛政治化《,孝经》思想逐渐社会化,孝道成为家庭伦理核心、社会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等,对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 孝经 两汉 传播
下载PDF
两汉南疆农牧业地理 被引量:8
14
作者 吕卓民 陈跃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3-62,共10页
两汉时期的南疆,随着区域农牧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已形成比较典型的河流绿洲农业区和山麓草原游牧区。农业生产已是五谷皆种,略与汉同。畜牧业生产则是驼马牛羊,种群皆备,标志着区域农牧业生产已进入成熟阶段,并形成合理的区域农牧业生产... 两汉时期的南疆,随着区域农牧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已形成比较典型的河流绿洲农业区和山麓草原游牧区。农业生产已是五谷皆种,略与汉同。畜牧业生产则是驼马牛羊,种群皆备,标志着区域农牧业生产已进入成熟阶段,并形成合理的区域农牧业生产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 南疆 农牧业地理
原文传递
两汉诏令中的皇帝身份——从“奉宗庙”到“承大业” 被引量:7
15
作者 丁佳伟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15,共11页
在西汉的诏令文本中,皇帝多以"奉宗庙"的身份呈现。从宣帝时期开始,诏令文本中出现了另一种皇帝身份——"承大业",它在东汉的诏令文本中完全取代"奉宗庙"而成为唯一较为固定的皇帝身份。两汉诏令文本中... 在西汉的诏令文本中,皇帝多以"奉宗庙"的身份呈现。从宣帝时期开始,诏令文本中出现了另一种皇帝身份——"承大业",它在东汉的诏令文本中完全取代"奉宗庙"而成为唯一较为固定的皇帝身份。两汉诏令文本中皇帝身份由"奉宗庙"到"承大业"的转变,与"汉家尧后"说和绍述古圣先王功业的理论建构有着直接关联。"承大业"身份不仅可以涵括血脉延续所赋予的合法性,同时也彰显了绍述古圣先王功业所带来的正统性。两汉皇帝身份的转变为皇帝制度注入了新的儒家政治文化内涵,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权力规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 诏令 皇帝身份 宗庙 大业
原文传递
滇池地区汉代觼饰研究
16
作者 陈亮吉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6-95,共10页
“策”作为汉代滇池地区所出车马器中常见的一类器物,以铜制为主,兼有少量玉制、铁制。因其名易与马鞭等它类器物相混淆,故为明确该类器物马饰带扣的功用,结合文献学分析将之重新定名为“觼”;同时对该地区所出考古学材料展开详细梳理,... “策”作为汉代滇池地区所出车马器中常见的一类器物,以铜制为主,兼有少量玉制、铁制。因其名易与马鞭等它类器物相混淆,故为明确该类器物马饰带扣的功用,结合文献学分析将之重新定名为“觼”;同时对该地区所出考古学材料展开详细梳理,以前后两期觼饰形制演变的类型学研究为基础,与其他地区同类器相较,探讨各型式觼传入的源流及在本土的改进。最终结合各期觼饰出土情境分析,以该类器物的兴替简要阐释两汉时期滇池地区汉文化“羁縻类型”的形成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觼饰 汉代 汉文化“羁縻类型”
原文传递
论两汉时期的生态思想 被引量:5
17
作者 党超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4-120,共7页
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尊重自然规律、珍爱生命、倡导天人和谐的生态观念源远流长;而两汉时期正是中国古代生态思想总结定型的关键阶段。两汉时期的生态思想不仅倡导生态和谐和生态保护,而且更为鲜明的是强化生态伦理。生态和谐、生态伦理... 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尊重自然规律、珍爱生命、倡导天人和谐的生态观念源远流长;而两汉时期正是中国古代生态思想总结定型的关键阶段。两汉时期的生态思想不仅倡导生态和谐和生态保护,而且更为鲜明的是强化生态伦理。生态和谐、生态伦理和生态保护思想三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密不可分,这正是两汉时期生态思想的核心内容和基本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时期 生态思想 生态和谐 生态伦理 生态保护
下载PDF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惠农区雁窝池汉墓发掘简报
18
作者 王晓阳 沈刚(图) 王静竹(文/图/摄) 《草原文物》 2023年第2期36-47,共12页
雁窝池墓地,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惠农区燕子墩乡雁窝池村西南。为配合乌玛高速惠农段的建设,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此清理了5座汉代砖室墓,出土陶、石、铜、铁等各类遗物60余件,为了解惠农以及石嘴山地区两汉时... 雁窝池墓地,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惠农区燕子墩乡雁窝池村西南。为配合乌玛高速惠农段的建设,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此清理了5座汉代砖室墓,出土陶、石、铜、铁等各类遗物60余件,为了解惠农以及石嘴山地区两汉时期的丧葬习俗提供了新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雁窝池村 汉墓 两汉时期 墓葬习俗
下载PDF
重庆开州龙家坝墓地M1发掘简报
19
作者 王芬(执笔/绘图/摄影) 栾丰实 刘善沂(绘图) 《江汉考古》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39,共9页
2006年冬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等单位发掘重庆市开州区龙家坝墓地,清理了1座保存较好的带把刀形砖室墓,出土了一批精美的酱色釉陶,为研究峡江地区两汉时期埋葬制度增添了新资料。
关键词 重庆开州 龙家坝墓地M1 砖室墓 两汉之际
原文传递
两汉龙虎图像组合分类及其含义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重蓉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9-86,共8页
本文梳理了汉代墓葬中的龙虎图像组合资料,从"空间性"及组合关系的角度出发,尝试拓宽取材标准,并结合这些材料的地域分布、表现形式及空间位置等,对其进行分类。分析了龙虎图像组合的功能,并以此作为切入点,探寻其所反映出的... 本文梳理了汉代墓葬中的龙虎图像组合资料,从"空间性"及组合关系的角度出发,尝试拓宽取材标准,并结合这些材料的地域分布、表现形式及空间位置等,对其进行分类。分析了龙虎图像组合的功能,并以此作为切入点,探寻其所反映出的汉代人的生死观和宇宙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 龙虎图像组合 分类 含义 丧葬观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