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国哲学的继往与开来——张岱年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哲学观及其启示 |
李维武
|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
|
|
2
|
中国哲学史的总检讨与现代化、世界化背景上的新展望 |
蔡仁厚
|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
2007 |
2
|
|
3
|
中西哲学内在结构之比较研究——以结构主义为视角 |
郭德君
|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2 |
1
|
|
4
|
康德、“西马”、“后学”:学术旨趣与现实观照——台湾学者对近20年大陆西方哲学研究的评述 |
陈卫平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6 |
1
|
|
5
|
他者关系中的“人的本质”研究 |
周文莲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0 |
0 |
|
6
|
“犬儒”话语下的主体生成、发展与丧失——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解读 |
莫秀凤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0 |
0 |
|
7
|
人权问题认知的方法论探讨 |
苗贵山
|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0 |
|
8
|
具身传播的逻辑基础与路径拓展——基于东西哲学身体观的考察 |
宣长春
赵可欣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23 |
7
|
|
9
|
体验与思辨——中西哲学思维方式之比较 |
杨芳
张将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9 |
3
|
|
10
|
环境审美:科学认知还是情感参与?——从两种环境审美观看中西哲学自然观的整合 |
刘清平
王希
|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3
|
|
11
|
“机体主义”与“二分对立”的精神悖反——方东美东西哲学比较观抉奥 |
蒋国保
|
《学术探索》
|
2003 |
0 |
|
12
|
第二次启蒙和体认哲学视野下的体认语言学 |
王寅
|
《外国语言与文化》
|
2021 |
1
|
|
13
|
关于宗白华空间意识比较研究的研究 |
林映梅
|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1
|
|
14
|
浅析西方科学哲学与“科学的哲学”的区别——以波普尔三个世界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总体观为比较 |
刘红旗
|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
201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