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湘西旅游走廊的开发构想 被引量:11
1
作者 郑群明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8-73,共6页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 ,湖南旅游业面临新的挑战 ,开发湘西旅游走廊对扩大湖南旅游业的影响、带动湘西经济的发展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都是十分必要的。湘西旅游区一流的旅游资源 ,便利的交通和政策的优势使湘西旅游走廊的开发成为可行。构建...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 ,湖南旅游业面临新的挑战 ,开发湘西旅游走廊对扩大湖南旅游业的影响、带动湘西经济的发展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都是十分必要的。湘西旅游区一流的旅游资源 ,便利的交通和政策的优势使湘西旅游走廊的开发成为可行。构建由“核心带—腹地带—辐射带”组成的多层次湘西旅游走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地区 旅游业 发展 空间结构 拓扑 设计 旅游走廊 旅游开发 旅游产品 旅游资源
下载PDF
湘西地区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政洪 《宜春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66-168,172,共4页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和逻辑归纳等研究方法,对湖南湘西地区3所高校500名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行为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发现湘西地区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消费意识淡薄,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从而达到培养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良好的体...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和逻辑归纳等研究方法,对湖南湘西地区3所高校500名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行为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发现湘西地区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消费意识淡薄,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从而达到培养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良好的体育消费习惯,带动民族地区体育普及、发展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地区 非体育专业大学生 体育消费行为
下载PDF
中扬子湘鄂西区构造演化特征 被引量:9
3
作者 舒志国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10期8-12,3,共5页
中扬子湘鄂西区为中国南方海相天然气重点地区,分析其构造演化特征对该区常规天然气及页岩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运用重力、磁力、野外地质调查、地震及钻井等资料,明确了湘鄂西晋宁期-喜山期可划分为基底形成阶段、旋回性坳陷沉积... 中扬子湘鄂西区为中国南方海相天然气重点地区,分析其构造演化特征对该区常规天然气及页岩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运用重力、磁力、野外地质调查、地震及钻井等资料,明确了湘鄂西晋宁期-喜山期可划分为基底形成阶段、旋回性坳陷沉积阶段及变形、变位阶段,其中澄江期至部分印支期形成了区内广布的以海相碳酸盐岩夹部分碎屑岩为主的沉积建造,燕山主期为区内大规模褶皱及断裂形成期,是在研究油气保存条件时应重点探讨的构造活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湘鄂西 中扬子 页岩气
下载PDF
受多级海平面控制的早成岩期岩溶发育模式——以鄂西渝东——湘鄂西地区石龙洞组为例 被引量:6
4
作者 卢朝进 刘震 +4 位作者 田海芹 刘明洁 林娟华 王媛 杨晓光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55-1067,共13页
综合野外露头、薄片、阴极发光、碳氧同位素和测井资料对鄂西渝东—湘鄂西地区下寒武统石龙洞组岩溶发育特征进行研究,并对其岩溶发育模式及控制因素进行分析.在石龙洞顶部识别出发育于古洞穴中的钟乳石;古岩溶风化壳被划分为基岩、弱... 综合野外露头、薄片、阴极发光、碳氧同位素和测井资料对鄂西渝东—湘鄂西地区下寒武统石龙洞组岩溶发育特征进行研究,并对其岩溶发育模式及控制因素进行分析.在石龙洞顶部识别出发育于古洞穴中的钟乳石;古岩溶风化壳被划分为基岩、弱风化层、强风化层、溶塌层和风化黏土层;发育两类岩溶角砾:一类是富含基质的碎屑支撑岩溶角砾,另一类是基质支撑岩溶角砾;而在石龙洞组下部3个四级层序的顶部颗粒滩中,发育典型的相控溶蚀充填特征,可以识别出基岩带、半解离带和混合充填带;且早期海底纤维状胶结物被溶蚀;悬垂状方解石胶结物和岩溶角砾的发育.研究结果表明:石龙洞组发育多期次的早成岩期岩溶作用.碳氧同位素特征表明,岩溶带中的δ^(13)C为-3.7‰^-0.3‰,δ^(18)O为-10.6‰^-8.5‰,较非岩溶带中的碳氧同位素值偏负.在石龙洞组的每个四级层序顶部的高渗透层中,均受到淡水成岩作用的改造;横向上,在PSQ1-PSQ3时期,岩溶带只局限于丁寨剖面,在PSQ4时期,岩溶带广泛发育于整个台地,故在PSQ1-PSQ3时期,岩溶类型为海岛型;在PSQ4时期,岩溶类型为海岸型.在米兰科维奇理论的指导下,建立了米兰科维奇旋回与四级海平面变化的响应关系,表明多期次发育的早期岩溶受到米兰科维奇旋回对四级海平面变化控制的影响.本模式的建立对四川盆地周缘地区油气勘探的部署和岩溶发育模式的丰富均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成岩期岩溶 岩溶模式 高频海平面 石龙洞组 下寒武统 鄂西渝东—湘鄂西
原文传递
粳稻引种在湘西北山区不同生态条件下米质变化的研究
5
作者 严斧 覃正国 +2 位作者 李文芳 许建宇 黄军越 《湖南农业科学》 2004年第3期6-8,11,共4页
23个北方与华东粳稻引种到湘西北山区不同生态条件下种植,米质变化趋势为精米粗蛋白质含量提高,直链淀粉含量降低,食味品质有所改善。在低海拔地区作连晚和在较高海拔地区作中稻种植,有利于提高出糙率和精米率。
关键词 粳稻 引种 湘西北山区 米质变化
下载PDF
湘西少数民族地区中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慧春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03-104,106,共3页
积极开展继续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也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笔者通过对湘西少数民族地区中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旨在探索出适应中学体育教师需要的继续教育方式,建立起民族地区中学体育教师继... 积极开展继续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也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笔者通过对湘西少数民族地区中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旨在探索出适应中学体育教师需要的继续教育方式,建立起民族地区中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理论体系。并将理论作用于实践以解决少数民族地区继续教育的现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 少数民族地区 继续教育 中学体育教师 对策
下载PDF
我国少数民族贫困区农村体育人口的发展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以湘西土家族、苗族、侗族贫困区为例 被引量:4
7
作者 屈杰 万义 +4 位作者 海宛平 彭彦 陶坤 杨峰 张斌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4-36,56,共4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湖南省西部三州(市)的农村体育人口进行分层抽样与分析,探索社会结构变迁对农村全民健身运动开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抽样所在的少数民族贫困区农村体育人口,与全国平均...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湖南省西部三州(市)的农村体育人口进行分层抽样与分析,探索社会结构变迁对农村全民健身运动开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抽样所在的少数民族贫困区农村体育人口,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差距较大,其中青少年比例严重偏低,而中老年比例相对较高。活动时间具有较强的季节性,活动内容与生产方式紧密相连,活动场所的选择随意性较大。农村居民经济收入低,劳动力迁移产生的连锁反应,社会习俗中顽固的"巫风"思想,全民健身工作没有落在实处,成为阻碍体育人口增长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人口 湘西 少数民族贫困区 农村
下载PDF
湖南西部山区景观生态建设的探索
8
作者 戴兴安 胡曰利 《林业经济问题》 2004年第4期242-245,共4页
湖南西部山区开发是该区脱贫的重要措施,也是维持自然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如何实现湖南西部山区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保障的双赢,对该区扶贫及今后的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过去的开发,存在着毁林开荒,毁草开荒;森林资源经营不当;生... 湖南西部山区开发是该区脱贫的重要措施,也是维持自然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如何实现湖南西部山区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保障的双赢,对该区扶贫及今后的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过去的开发,存在着毁林开荒,毁草开荒;森林资源经营不当;生物多样性资源价值认识偏颇;城镇化过程无序;扶贫方式等方面的问题与不足,这些问题可采用景观生态规划先行,实施森林分类经营,加强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进行生态农业和生态村镇建设,开展山区景观生态建设等景观生态学途径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 西部山区 生态建设 自然景观 景观生态规划 可持续发展 生态效益
下载PDF
湘西山区旅游扶贫开发探讨──以永顺县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杨洪 袁开国 何俊阳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6期98-102,共5页
总结了湘西山区旅游扶贫开发已取得的成就与经验,并针对旅游扶贫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若干开发对策。
关键词 旅游资源 旅游开发 旅游扶贫 湘西山区
下载PDF
东山峰背斜走廊剖面构造特征及其对铅锌矿的控制作用
10
作者 雷义均 黄圭成 +1 位作者 龚银杰 张鲲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2010年第1期30-35,共6页
东山峰背斜是湘鄂西褶皱冲断带的一部分,剖面构造为基底和盖层组成的双层结构。由于江南-雪峰基底拆离推覆隆起带向NW方向的推挤,导致湘鄂西区沉积盖层沿南华系和震旦系陡山沱组下段、寒武系牛蹄塘组、志留系龙马溪组等三个主滑面发生... 东山峰背斜是湘鄂西褶皱冲断带的一部分,剖面构造为基底和盖层组成的双层结构。由于江南-雪峰基底拆离推覆隆起带向NW方向的推挤,导致湘鄂西区沉积盖层沿南华系和震旦系陡山沱组下段、寒武系牛蹄塘组、志留系龙马溪组等三个主滑面发生了三个层次的滑脱和褶皱,形成自底部滑脱层向上传播的以前展式的正向(倾向SE)冲断系。铅锌矿的产出层位与矿源层的分布层位有一定的依存关系,寒武系下统牛蹄塘组是区内主要的铅锌矿源层,矿源层与构造形迹共同控制了东山峰背斜范围内的铅锌矿分布。背斜两翼构造形迹的不同,造成了两翼铅锌矿化特征的差异,背斜西部轴部转折区带是最具找矿潜力的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化特征 找矿潜力部位 东山峰背斜 湘鄂西褶皱冲断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