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翁化蜀的历史反思 被引量:2
1
作者 金生杨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30-37,共8页
文翁化蜀是蜀学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对巴蜀乃至全国吏治、文教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翁化蜀的结晶集中体现在文翁石室上。经东汉高眹修复学堂及兴建周公礼殿、西晋张收增益圣贤图像、后蜀毋昭裔刊刻蜀石经,到两宋时,石室讲学盛况空前... 文翁化蜀是蜀学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对巴蜀乃至全国吏治、文教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翁化蜀的结晶集中体现在文翁石室上。经东汉高眹修复学堂及兴建周公礼殿、西晋张收增益圣贤图像、后蜀毋昭裔刊刻蜀石经,到两宋时,石室讲学盛况空前。经元代的中衰,明代的战乱,石室终毁于张献忠之乱。经清初的复建,石室延续其教化功能于后世。文翁化蜀的盛举实际上是通过引进中原文化、继承弘扬巴蜀传统文化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翁 蜀学 文翁石室
下载PDF
“庙学合一”:成都汉文翁石室“周公礼殿”考 被引量:17
2
作者 舒大刚 任利荣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1-29,共9页
建立于西汉景帝末年的成都文翁石室,是当时最早由地方政府建立的以传播儒学为主要内容的学校,同时又是祭祀孔子等儒家代表人物的场所。东汉后期,高又在石室旁重建周公礼殿,用来祭祀孔子、孔门弟子、历代名儒,以及自盘古、伏羲、神农... 建立于西汉景帝末年的成都文翁石室,是当时最早由地方政府建立的以传播儒学为主要内容的学校,同时又是祭祀孔子等儒家代表人物的场所。东汉后期,高又在石室旁重建周公礼殿,用来祭祀孔子、孔门弟子、历代名儒,以及自盘古、伏羲、神农以下的历代圣君贤臣和治蜀有功的历代先贤,正式形成"庙学合一"体制,是当时全国第一所由政府建立的祭祀先圣、先师、先贤的专门建筑。这一体制在成都一直保持着,中间虽然在宋末元初、明末清初遭到破坏,但不久又得以恢复。文翁石室以及周公礼殿,是成都地区传授知识的最高学府,也是当地最权威的寄托精神信仰的神圣家园。"庙学合一"的格局对后世中国从中央到地方的学校建制影响甚大,对历史上的教育制度、礼乐制度以及地方文化建设,曾起到过重要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翁石室 周公礼殿 文(孔)庙 府学 庙学合一
下载PDF
南宋太学石刻像与文翁图渊源考释 被引量:1
3
作者 傅元琼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109-117,共9页
顾沅《吴郡名贤图传赞》部分图像袭用了《圣庙祀典图考》中的图像,《圣庙祀典图考》图像主要源于南宋太学石刻,而南宋太学石刻粉本在明清时期有源自李公麟画与“本之文翁图”两种说法。西汉时,文翁在蜀郡办学堂、兴教化。文翁学堂重“... 顾沅《吴郡名贤图传赞》部分图像袭用了《圣庙祀典图考》中的图像,《圣庙祀典图考》图像主要源于南宋太学石刻,而南宋太学石刻粉本在明清时期有源自李公麟画与“本之文翁图”两种说法。西汉时,文翁在蜀郡办学堂、兴教化。文翁学堂重“像教”,庙学合一,对后世官学的创办具有典范作用。文翁礼殿孔子弟子像,历代蜀官不断修缮、重刻、维护,同样影响较大。宋高宗时为推行道统而建太学、刻孔子弟子像时,文翁图尚存,多有摹绘本,宋高宗有获得摹绘本的可能。从图像渊源上来看,文翁图也是当时较佳的粉本选择。南宋太学石刻风格古朴,与宋摹《列女传图》笔法相像,与文翁礼殿图、文翁讲学图也具共性。因此,乾嘉学者秦瀛南宋太学石刻像“本之文翁图”之论,可备一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太学石刻 文翁图 文翁礼殿图 文翁石室图 顾沅 李公麟 秦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