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理环境对文山壮族“花糯饭”饮食文化发展的影响探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吴风志 郝茗莉 《文山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53-56,共4页
"花糯饭"是一种以优质糯米为主要食材,采用多种天然植物提取的植物染色剂将其染色,按照传统的烹饪方式加工而成的彩色糯米饭,它是云南文山壮族特色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地走访调查和整理、分析有关壮族"花糯饭&q... "花糯饭"是一种以优质糯米为主要食材,采用多种天然植物提取的植物染色剂将其染色,按照传统的烹饪方式加工而成的彩色糯米饭,它是云南文山壮族特色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地走访调查和整理、分析有关壮族"花糯饭"饮食文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探讨了地理环境对文山壮族"花糯饭"饮食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包括其文化起源、文化内涵及文化的繁衍与传播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糯饭 文山壮族 地理环境
下载PDF
浅析文山壮族民间文化的传承 被引量:2
2
作者 李锦发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3期33-36,共4页
文山壮族民间传统文化是一个由壮锦、刺绣、雕刻、社会规范等组合而成的内在结构系统。通过探寻文山壮族民间文化传承的整体结构系统,不但可对民间传统文化产生变异的根源作一粗浅探析,而且可对民间文化世代传递、延续下来的内在动因作... 文山壮族民间传统文化是一个由壮锦、刺绣、雕刻、社会规范等组合而成的内在结构系统。通过探寻文山壮族民间文化传承的整体结构系统,不但可对民间传统文化产生变异的根源作一粗浅探析,而且可对民间文化世代传递、延续下来的内在动因作深入地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化传承 内在文化变异性 文山壮族
下载PDF
文山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传承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梁福兴 陈青云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8年第2期81-85,共5页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少数民族智慧的结晶,在其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文山壮族地区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原生态非物质文化。但是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快,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瑰宝的文山壮族非物质文化遗...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少数民族智慧的结晶,在其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文山壮族地区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原生态非物质文化。但是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快,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瑰宝的文山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延续过程中逐渐萎缩甚至消失。创意经济的全面兴起正好为文山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了新的契机。为此,要进行"非遗"传承人培训创新;"非遗"文化的认知创新;"非遗"传承机制的创新;"非遗"传承路径的创新;创新传承文山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优秀民族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山壮族 创意经济 创新传承
下载PDF
文山壮族山神庙献祭活动和“竹筒签卦”调查——以平贵村壮族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锦发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1期17-21,80,共6页
文山壮族依托于山神庙这一原生态民间文化土壤,将"二月二"、"六月六"、"娅歪"等传统节日献祭活动和"竹筒签卦"民间文化事象世世代代地相沿成习、留存下来。通过对广南县者太乡平贵村壮族山神... 文山壮族依托于山神庙这一原生态民间文化土壤,将"二月二"、"六月六"、"娅歪"等传统节日献祭活动和"竹筒签卦"民间文化事象世世代代地相沿成习、留存下来。通过对广南县者太乡平贵村壮族山神庙献祭活动和"竹筒签卦"民间文化事象的调查研究,可探析其所内含着的潜隐性文化内涵以及所凸显出的功能性社会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山壮族 山神庙献祭活动 “竹简签卦” 潜隐性文化内涵 功能性社会元素
下载PDF
文山壮族制作铜鼓的传统工艺研究
5
作者 王绍祥 《文山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15-19,共5页
铜鼓是人类步入青铜时代的产物,云南文山是铜鼓的起源地之一。对当地壮族的铜鼓文化及其铜鼓制作工艺进行仔细研究,并通过实践复制出铜鼓,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同时为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服务,是一项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及应... 铜鼓是人类步入青铜时代的产物,云南文山是铜鼓的起源地之一。对当地壮族的铜鼓文化及其铜鼓制作工艺进行仔细研究,并通过实践复制出铜鼓,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同时为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服务,是一项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及应用前景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山壮族 制作铜鼓 传统工艺 研究
下载PDF
试述云南壮族习惯法的特征与类型——云南壮族习惯法研究之一
6
作者 朱海文 杨永福 《文山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28-31,共4页
云南壮族民族习惯法是独立于国家制定法律之外,在本民族长期历史环境下自发形成的,为维护生产、生活、群体利益而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其产生于壮族各种宗教禁忌,宗教禁忌是习惯法的法源。云南壮族习惯法有其本身固有特征,内容也... 云南壮族民族习惯法是独立于国家制定法律之外,在本民族长期历史环境下自发形成的,为维护生产、生活、群体利益而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其产生于壮族各种宗教禁忌,宗教禁忌是习惯法的法源。云南壮族习惯法有其本身固有特征,内容也非常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壮族 习惯法 特征 内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