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香港语言政策及思考 被引量:7
1
作者 许光烈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7期34-37,共4页
现行香港语言政策“两文三语”,有其特定的历史及现实依据。香港人在实践“两文三语”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文章对“两文三语”进行了阐释,分析了香港的语言现实并提出了相关问题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 香港 语言政策 “两文三语”
下载PDF
闻一多:从国家主义到民主主义——一个真正爱国者的思想轨迹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恩和 张洁宇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6-21,共6页
闻一多是一位真正的爱国者。他作为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的一切创造力都来源于他对祖国和人民的爱。他的爱国思想有一个明显的发展过程 ,即他在真正接近人民 ,受到深刻教育之后 ,由崇奉“国家主义”,转而为强调“人民”利益 ,崇奉“民... 闻一多是一位真正的爱国者。他作为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的一切创造力都来源于他对祖国和人民的爱。他的爱国思想有一个明显的发展过程 ,即他在真正接近人民 ,受到深刻教育之后 ,由崇奉“国家主义”,转而为强调“人民”利益 ,崇奉“民主主义”。闻一多的思想历程典型地说明了五四以来中国真正的爱国知识分子的道路。他受过五四的洗礼 ,是五四的产儿 ;他是最勇敢、最忠实的五四精神的继承者和捍卫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闻一多 国家主义 民主主义 人民 五四运动
原文传递
“阿细跳月”的名称溯源及其认可
3
作者 马贞维 《红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9,33,共6页
“跳月”一词至迟是明万历以来汉族文人对南方少数民族(特别是苗族)跳舞以求偶的风俗之专称,并非梁伦、闻一多所起。1940年前后,一批知识分子深入到阿细人聚居区,他们用“跳月”一词来称呼阿细人跳舞求偶的三弦舞。1945年梁伦深入路南... “跳月”一词至迟是明万历以来汉族文人对南方少数民族(特别是苗族)跳舞以求偶的风俗之专称,并非梁伦、闻一多所起。1940年前后,一批知识分子深入到阿细人聚居区,他们用“跳月”一词来称呼阿细人跳舞求偶的三弦舞。1945年梁伦深入路南圭山采风,看到了久闻其名的“跳月”,1946年他在当地挑选阿细人演员,创编了一个名为“阿细跳月”的三弦舞节目。后来“阿细跳月”这个节目名称知名度扩大,最终含义泛化为对阿细人三弦乐舞的专称,并被社会各界和阿细人所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跳月 阿细跳月 梁伦 闻一多
下载PDF
论闻一多文艺思想的嬗变 被引量:3
4
作者 李乐平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2-118,共7页
闻一多在其早期受西方济慈等人的影响 ,认为“以美为艺术之核心” ,主张“纯艺术的艺术”并“纳诗于艺术之轨” ,坚持“做”诗并倡导诗歌的“三美”。然而随着那“不是混着好玩”岁月的流逝并亲身体验“生活的严重”后 ,他转而重视诗的... 闻一多在其早期受西方济慈等人的影响 ,认为“以美为艺术之核心” ,主张“纯艺术的艺术”并“纳诗于艺术之轨” ,坚持“做”诗并倡导诗歌的“三美”。然而随着那“不是混着好玩”岁月的流逝并亲身体验“生活的严重”后 ,他转而重视诗的社会价值并彻底摒弃了“唯美主义”的价值取向而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呼唤“时代的鼓手”。文艺观由“艺术为艺术”变为“艺术为人生” ,从誓做“艺术的忠臣”到成为“人民的忠臣” ,我们在其文艺思想的嬗变过程中 ,看到了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闻一多 文艺思想 嬗变
下载PDF
孜孜以求,追溯民族文化之源——论闻一多的神话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郑守江 《北方论丛》 2004年第2期39-42,共4页
20世纪上半叶,闻一多用扎实的古代文化知识,科学分析的方法,以崭新的文化视角,对中国古代神话进行了精深的研究。他孜孜以求,追溯民族文化之源,探求中华的民族精神,取得了中外瞩目的成果。闻一多先生“对于‘龙’的考证”,“对图腾形式... 20世纪上半叶,闻一多用扎实的古代文化知识,科学分析的方法,以崭新的文化视角,对中国古代神话进行了精深的研究。他孜孜以求,追溯民族文化之源,探求中华的民族精神,取得了中外瞩目的成果。闻一多先生“对于‘龙’的考证”,“对图腾形式意蕴的揭示”及“原始情欲和生殖崇拜的解说”等在神话研究领域里所取得的开创性成果,对于闻一多神话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闻一多 神话研究 原始情欲 生殖崇拜
下载PDF
文化的民族主义、唯美主义和基督教信仰——论前期闻一多的思想构成及其特点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勇 杨志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26,共11页
闻一多经历了从诗人到学者的身份转换,其思想也随之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研究闻一多前期思想的结构及其特点,可以透视闻一多思想的发展历程。前期闻一多的思想构成比较复杂,在他身上同时呈现出文化的民族主义、唯美主义和基督教信仰... 闻一多经历了从诗人到学者的身份转换,其思想也随之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研究闻一多前期思想的结构及其特点,可以透视闻一多思想的发展历程。前期闻一多的思想构成比较复杂,在他身上同时呈现出文化的民族主义、唯美主义和基督教信仰三种思想的强烈影响,互不融合,彼此冲突。这种奇特的思想结构,与闻一多本人把握西方文化的能力以及思维的特点有关,同时也与20世纪中西文化冲突大背景有关。因此,分析和认识早期闻一多的思想结构,既有利于进一步推进闻一多的研究,又有利于充分了解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某种特定的精神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闻一多 前期思想 民族主义 唯美主义 基督教信仰
原文传递
闻一多和中国美学史 被引量:2
7
作者 吴功正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0,共10页
闻一多在中国美学史诸多领域的研究上取得了卓越成就。闻一多以坚实的学理性基础,熟练运用审美心理发生论、美学史探源论、纯美学观念评价论等,广泛涉足中国美学史的前沿地段,诸如神话、生殖崇拜、美术、音乐等领域。他凝结起传统与现... 闻一多在中国美学史诸多领域的研究上取得了卓越成就。闻一多以坚实的学理性基础,熟练运用审美心理发生论、美学史探源论、纯美学观念评价论等,广泛涉足中国美学史的前沿地段,诸如神话、生殖崇拜、美术、音乐等领域。他凝结起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美学史结晶体,将本土乾嘉朴学和西方文化人类学、科学性和审美性结合起来,既复活历史现场,又有个人的独特性发挥;将零星化、碎片化的文本文献加以程序化、系统化,并在浩繁的资料面前展现出鲜明的主体精神和强烈的时代使命意识。闻一多在唐诗美学史上更有突出的表现,他以融合式为机制,以文献学为先导,以"类书"为着力点,以"宫体诗"为参照系,以大、长为美的标杆,描述其审美形态,揭示其审美历程。他把文、史、哲、美四者打通,融汇一体,在总体框架上以文学为对象,以哲学为精神,以史学为引领,以美学为基点,从时代和美学入手,建立了社会学—美学的价值体系,表述了一系列别开生面的美学史见解,用史识勾画诗史历程,用诗心体察诗作,用诗情点赞诗家,用哲思感知对象,用想象复现诗篇,在现代中国美学史的研究上取得了高山仰止的巅峰性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闻一多 中国美学史 传统和现代 史识 诗情
下载PDF
青年闻一多对西方文化的接纳与排拒 被引量:1
8
作者 胡秦葆 薛锦源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7期20-24,37,共6页
清华教育阶段,是闻一多人生旅程的重要一站,也是青年闻一多接触到西方文化并开始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与冲突的重要时期。文章认为,青年闻一多的文化融合与文化冲突,有两种最主要的表现形态:一种是受动方对施动者的顺应性接受;另一种则是在... 清华教育阶段,是闻一多人生旅程的重要一站,也是青年闻一多接触到西方文化并开始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与冲突的重要时期。文章认为,青年闻一多的文化融合与文化冲突,有两种最主要的表现形态:一种是受动方对施动者的顺应性接受;另一种则是在施受双方的冲突中形成的受动方的逆反性排拒。青年闻一多对西方文化的接纳与排拒,就是从这样相反相成的两个对立着的方面来发生和实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闻一多 中国文化 西方文化 接纳 排拒
下载PDF
作为奇迹之《奇迹》的多种解读及其原因 被引量:1
9
作者 李乐平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8-122,共5页
闻一多的《奇迹》问世后,其题旨就成为难以破解的谜,有认为是其脱离诗人园地的告白,有认为是其幻灭的表现,有认为表现的是人生哲理,有认为是诗人对新的理想境界的寻觅和探求,有认为是浪漫主义爱情高度的体现或直接认为就是爱情诗。这种... 闻一多的《奇迹》问世后,其题旨就成为难以破解的谜,有认为是其脱离诗人园地的告白,有认为是其幻灭的表现,有认为表现的是人生哲理,有认为是诗人对新的理想境界的寻觅和探求,有认为是浪漫主义爱情高度的体现或直接认为就是爱情诗。这种莫衷一是的阐释,固有特殊年代对诗人拔高的因素,当然更在于诗句本身的不明了性。这种具有暗示方法的创作,只有在研究者知其创作本事的情况下,才能给以正确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闻一多 奇迹 爱情诗
下载PDF
闻一多的《周易》社会史史料学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晓瑜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1-87,共7页
在20世纪《周易》历史学研究领域,闻一多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的《周易义证类纂》、《周易杂记》是关于《周易》的社会史史料学研究;《周易新论》是为《周易》社会史史料学研究做时代背景、理论方法上的准备;《周易字谱》、《周易分韵... 在20世纪《周易》历史学研究领域,闻一多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的《周易义证类纂》、《周易杂记》是关于《周易》的社会史史料学研究;《周易新论》是为《周易》社会史史料学研究做时代背景、理论方法上的准备;《周易字谱》、《周易分韵引得》是关于《周易》用字的分韵长编,是为《周易》社会史史料学研究做文字音韵训诂语义解释方面的资料准备。闻一多的《周易》研究构成了中国古代社会史史料学基本体系和内容。同时,由于他综合运用了中国传统的考据方法和西方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符号学、语义学、解释学的方法,追求文献史料的真实性,对《周易》符号学、《周易》解释学、《周易》语义学和《周易》文化人类学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闻一多 周易 社会史 史科学
下载PDF
论闻一多早期的“纯诗”观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国恩 李海燕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6-90,共5页
受西方浪漫主义、唯美主义、象征主义等纯诗理论的影响,闻一多早期诗学呈现出丰富而明显的"纯诗"内涵。早期的他以美为艺术之核心、主张"为诗而诗",追求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注重情感和想象,以暗示、象征... 受西方浪漫主义、唯美主义、象征主义等纯诗理论的影响,闻一多早期诗学呈现出丰富而明显的"纯诗"内涵。早期的他以美为艺术之核心、主张"为诗而诗",追求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注重情感和想象,以暗示、象征的手法在诗歌世界中努力探索艺术的纯形,他的早期诗学因而呈现出鲜明的纯诗化风格。但中国诗歌的"言志载道"传统与新诗救亡图存的功利背景和目的决定了闻一多诗学在纯诗化追求中的不纯面孔。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变化,有强烈忧患意识的闻一多更加意识到西方纯诗的有限性,其后期诗学的思想性、现实性和功利性日益突出,早期的纯诗论也逐渐为弹性说所取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闻一多 早期诗学 纯诗
下载PDF
“东方色彩”的自觉追求与建构——闻一多诗美实践与诗学理想再阐释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桂妹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5-300,共6页
在中国新诗以“欧化”为“现代化”的转型期,闻一多因追求“东方色彩”而与时代主潮产生疏离。美国的新诗运动是促使闻一多审美潜意识中的“东方色彩”得以彰显的契机,但二者却有深刻的审美差异;尤其是进入现实语境后,“东方”更呈现出... 在中国新诗以“欧化”为“现代化”的转型期,闻一多因追求“东方色彩”而与时代主潮产生疏离。美国的新诗运动是促使闻一多审美潜意识中的“东方色彩”得以彰显的契机,但二者却有深刻的审美差异;尤其是进入现实语境后,“东方”更呈现出“他者化”色彩,闻一多以自己的诗歌构成对这一现实东方形象的逆向书写。就中国新诗发展的整体态势而言,闻一多这种偏向于“东方色彩”的诗美实践和诗学建构既有纠偏的一面,也呈现出自身的偏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闻一多 东方色彩 新诗
下载PDF
新人文主义与闻一多的《诗的格律》 被引量:1
13
作者 俞兆平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71-75,共5页
中国现代格律诗派的理论奠基之作———闻一多《诗的格律》所产生的学理动因是什么呢? 学界尚未就此作过深度的探索。一般均认为,初创期的新诗因其形式简陋单一,创作粗制滥造,迫使它改弦更张,但这仅是形式动因。以新月诗派为代表的,以... 中国现代格律诗派的理论奠基之作———闻一多《诗的格律》所产生的学理动因是什么呢? 学界尚未就此作过深度的探索。一般均认为,初创期的新诗因其形式简陋单一,创作粗制滥造,迫使它改弦更张,但这仅是形式动因。以新月诗派为代表的,以《诗的格律》为理论基石的中国现代格律诗派,在理论上缘起于白壁德的新人文主义,两者间构成逻辑的因果关系,这是其学理动因;而在新诗发展史上,则属于古典主义思潮在创作实践上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闻一多 诗的格律 新人文主义 古典主义
下载PDF
闻一多《女神》批评与《红烛》创作考论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静 万龙生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22-25,共4页
闻一多关于《女神》的两篇评论是新诗史上的重要文献。他在高度赞扬《女神》时代精神的同时,又批评《女神》“薄于地方色彩”,有严重的欧化倾向,从而提出了中国新诗“应是时代的经线与地方的纬线编织的一匹锦”的重要观点。而他自己在... 闻一多关于《女神》的两篇评论是新诗史上的重要文献。他在高度赞扬《女神》时代精神的同时,又批评《女神》“薄于地方色彩”,有严重的欧化倾向,从而提出了中国新诗“应是时代的经线与地方的纬线编织的一匹锦”的重要观点。而他自己在创作《红烛》时自觉地贯彻了这一艺术主张,使鲜明的民族特色成为《红烛》的明显美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神》 《红烛》 闻一多 诗史 中国新诗 创作 艺术主张 赞扬 经线 批评
下载PDF
国立青岛大学时期的闻一多——纪念闻一多殉难60周年 被引量:1
15
作者 翟广顺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23-128,共6页
闻一多在国立青岛大学的遭际、沉浮和离弃,是闻一多过于耿介严峻的性格悲剧,是诗人兼学者特殊历史阶段的自然写照,其中所交织的情感涟漪是人性的磊落表露。作为一篇闻一多殉难60周年的纪念文章,本文试图摈弃以往将闻一多标签式地定格于... 闻一多在国立青岛大学的遭际、沉浮和离弃,是闻一多过于耿介严峻的性格悲剧,是诗人兼学者特殊历史阶段的自然写照,其中所交织的情感涟漪是人性的磊落表露。作为一篇闻一多殉难60周年的纪念文章,本文试图摈弃以往将闻一多标签式地定格于从事政治的学者的窠臼,让读者领略青岛时期那个真实的闻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闻一多 国立青岛大学 历史研究
下载PDF
21世纪视野中的闻一多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小聪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22-26,共5页
随着21世纪到来,闻一多的事迹正从历史事件变为文化符号。其独特性在于:一方面承继屈原为代表的古代理想人格,体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传统爱国精神;一方面又力图求新、求变,推动社会变革,追求“明天会更好”的陌生理想。这是中华... 随着21世纪到来,闻一多的事迹正从历史事件变为文化符号。其独特性在于:一方面承继屈原为代表的古代理想人格,体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传统爱国精神;一方面又力图求新、求变,推动社会变革,追求“明天会更好”的陌生理想。这是中华民族与西方文明迎头撞击并纳入世界格局后不得不作出的艰难回应。闻一多不惜以死抗争的献身精神,把推动民族进步的努力变成了一种非凡的使命,其作为文化符号的独特价值,必将转化为民族文化传统的新的资源和象征,从而连接了传统与现代,昨天与今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闻一多 21世纪 文化符号
下载PDF
论闻一多新诗批评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核 被引量:1
17
作者 魏洪丘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1-3,共3页
闻一多先生“新格律诗”理论的倡导及其新诗批评,在确立现代新诗的艺术形式与美学原则方面,为世人所瞩目。究其本质,闻一多的新诗理论及其创作并非“中西艺术结婚后产生的宁馨儿”,在他的诗歌观念中,深厚的中国文化传统事实上形成了较... 闻一多先生“新格律诗”理论的倡导及其新诗批评,在确立现代新诗的艺术形式与美学原则方面,为世人所瞩目。究其本质,闻一多的新诗理论及其创作并非“中西艺术结婚后产生的宁馨儿”,在他的诗歌观念中,深厚的中国文化传统事实上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基础内核。其诗歌“三美”的倡导,是传统诗歌理论基础在美学方向上的发展,是现代诗歌审美理念的建立;他对新诗的批评乃至对某些诗人、诗作的否定,以及诗歌创作以“时代”、“民族”为经纬的倡导,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歌观念在新时代的发展与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闻一多 新诗批评 审美理念 诗歌观念
下载PDF
评江弱水文:《帝国的铿锵:从吉卜林到闻一多》 被引量:1
18
作者 石义师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39-45,63,共8页
20 0 3年第 5期《文学评论》发表了江弱水的文章《帝国的铿锵 :从吉卜林到闻一多》 ,声称吉卜林从思想和艺术上给了闻一多直接的、重大的和关键性的影响。本文从闻一多思想艺术观基本形成期的九年清华生活入手 ,进而分析其思想艺术观产... 20 0 3年第 5期《文学评论》发表了江弱水的文章《帝国的铿锵 :从吉卜林到闻一多》 ,声称吉卜林从思想和艺术上给了闻一多直接的、重大的和关键性的影响。本文从闻一多思想艺术观基本形成期的九年清华生活入手 ,进而分析其思想艺术观产生飞跃深刻变化的西南联大九年生活 ,将其国家主义、民族主义的思想观念和充满个性化艺术特征的新格律诗的理论与实践 ,放置到世界潮流及中国历史文化的特殊背景中加以全面地展现、分析 ,得出闻一多思想和文艺观念的形成、发展、变化均与吉卜林无任何直接或特别关系的结论 ,全面否定了江弱水《帝国的铿锵 :从吉卜林到闻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弱水 吉卜林 闻一多 强加 不实之词
下载PDF
郭沫若、闻一多、艾青爱国新诗内容之比较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建宏 《襄樊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35-38,共4页
郭沫若、闻一多、艾青的爱国新诗继承了我国古代爱国主义文学的传统题材,并赋予这些共时性的基本内容以新的光彩与活力,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扩充了新的时代内容。另外,三诗人的爱国诗创作于不同历史时期,三诗人有各自的思想情感方式,因... 郭沫若、闻一多、艾青的爱国新诗继承了我国古代爱国主义文学的传统题材,并赋予这些共时性的基本内容以新的光彩与活力,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扩充了新的时代内容。另外,三诗人的爱国诗创作于不同历史时期,三诗人有各自的思想情感方式,因此他们爱国诗所反映的内容各有侧重,即使是同一题材的内容也各有其不同的着眼点与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闻一多 艾青 爱国新诗内容 共时性内容 历时性内容
下载PDF
论闻一多对国学的态度及其变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殿祥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21,共5页
闻一多在学术研究中以国学为主要研究对象,他的研究是基于对国学的情感态度而展开的,其情感态度包含了他对国学的价值评判。而闻一多对国学的情感态度经过了从赞美到怀疑、从客观研究到彻底批判的演变过程,这正对应了中国现代学术史上... 闻一多在学术研究中以国学为主要研究对象,他的研究是基于对国学的情感态度而展开的,其情感态度包含了他对国学的价值评判。而闻一多对国学的情感态度经过了从赞美到怀疑、从客观研究到彻底批判的演变过程,这正对应了中国现代学术史上之于国学价值取向的四种态度,即"信古"、"疑古"、"释古"、"批古"。闻一多的国学态度在现代文化思想史上具有典范意义,其中所蕴涵的价值取向对当下的文化选择具有一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闻一多 国学研究 国学价值 国学态度 现代精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