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文编》看唐顺之的“文法”说 被引量:1
1
作者 孙彦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3年第4期123-127,共5页
唐顺之编纂的大型古文选本《文编》旨在授人以古文之法,本文通过对《文编》选文及评点的研究,揭示出唐顺之"文法"说主要包括"文必有法"、"有法之法"和"文无定法"这三个层面的内涵。《文编》的... 唐顺之编纂的大型古文选本《文编》旨在授人以古文之法,本文通过对《文编》选文及评点的研究,揭示出唐顺之"文法"说主要包括"文必有法"、"有法之法"和"文无定法"这三个层面的内涵。《文编》的编选勾勒出自秦汉至唐宋八大家的古文创作正统,唐顺之的"文法"说正是对此古文传统的总结和继承,为清代集大成的文法思想作了理论铺垫。"文法"说是唐顺之文学思想中最为成熟和重要的理论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顺之 《文编》 文法
下载PDF
《滹南遗老集·文辨》韩愈批评论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永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47-51,共5页
《滹南遗老集·文辨》是金代学者评述韩愈散文的重要文献。作者王若虚不仅从文体、文理、文势等方面全方位评述了韩文,还重点就韩文的语言运用方面以"不惬""不安""不当""不须""赘&qu... 《滹南遗老集·文辨》是金代学者评述韩愈散文的重要文献。作者王若虚不仅从文体、文理、文势等方面全方位评述了韩文,还重点就韩文的语言运用方面以"不惬""不安""不当""不须""赘"等术语予以指摘。在韩柳之争的问题上,王若虚鲜明地站在了韩愈一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若虚 文辨 韩愈 古文 研究史
下载PDF
《滹南遗老集·文辨》中的苏轼文艺批评论
3
作者 刘佳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377-383,共7页
针对金人于“苏学盛于北”的时代背景下推崇苏轼的情况,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对王若虚《滹南遗老集·文辨》中涉及苏轼批评的内容进行了细致研究,发现共有二十七条相关内容,包含着王若虚对苏轼文体、文法、文风的辩护和对苏轼用字遣... 针对金人于“苏学盛于北”的时代背景下推崇苏轼的情况,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对王若虚《滹南遗老集·文辨》中涉及苏轼批评的内容进行了细致研究,发现共有二十七条相关内容,包含着王若虚对苏轼文体、文法、文风的辩护和对苏轼用字遣词、行文逻辑方面的指摘,还涉及王若虚对韩苏、欧苏等大家为文比较的看法和对苏轼文学观点的评价等,展现出王若虚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崇苏”的整体倾向。王若虚对苏轼散文的推崇和讨论,构成了苏学北渐中最为坚实的部分,在苏轼金代传播接受史上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若虚 文辨 苏轼
下载PDF
钱锺书先生论《文赋》
4
作者 杨明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89-104,共16页
陆机《文赋》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名篇,钱锺书先生亦曾给以高度评价.关于《文赋》的主旨、文句理解以至语词训诂等方面,钱先生都有精彩而独到的论述,能抉发他人未及之精义.从钱先生的论述中可以看出钱先生读书治学的首要目的和精神所注... 陆机《文赋》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名篇,钱锺书先生亦曾给以高度评价.关于《文赋》的主旨、文句理解以至语词训诂等方面,钱先生都有精彩而独到的论述,能抉发他人未及之精义.从钱先生的论述中可以看出钱先生读书治学的首要目的和精神所注,在于从运用语言艺术的角度出发,体察前人为文之用心;也可以体会到钱先生重视和坚持文学的独立性、在文学与哲学等思想文化领域的关系上反对随意牵合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锺书 《文赋》 《管锥编》 《谈艺录》
原文传递
淮南镇三代经略钩沉
5
作者 解洪兴 张家境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75-80,共6页
建立吴与南唐的淮南镇三代统治者杨行密、徐温、徐知诰(李昪)对北方中原王朝从武力抗衡到卑辞厚币,具有明显的继承性。虎视眈眈的强敌环伺于外,陈陈相因的遗臣猛将跋扈于内,如履薄冰的淮南镇不得不理性地采取了戢兵息民的经营战略。重... 建立吴与南唐的淮南镇三代统治者杨行密、徐温、徐知诰(李昪)对北方中原王朝从武力抗衡到卑辞厚币,具有明显的继承性。虎视眈眈的强敌环伺于外,陈陈相因的遗臣猛将跋扈于内,如履薄冰的淮南镇不得不理性地采取了戢兵息民的经营战略。重重内外压力之下,身处鼎沸乱世的三代领袖却越来越能镇之以静,对外藏锋守拙,不为兴兵拓土的远略所动心,转而倾注于内部经营,以恭谨宽和安抚文武部众,对百姓施以宽刑仁政。三代善政良性循环,兵火之余的淮南镇成长为阻止北方五代袭扰江南的屏障,惠及当时,流誉后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行密 徐温 徐知诰 李昪
下载PDF
中医外感热病理论溯源 被引量:19
6
作者 王兴 杜晓刚 《中医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232-235,共4页
中医外感热病,是指感受外邪,主要症状为发热,同时在病变过程中出现各种其他证候类型的一类疾病群。这类疾病在现代医学中主要为急性传染病,包括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由细菌或者病毒感染等引起的各类疾病。通过文献梳理不难看出,《黄帝内经... 中医外感热病,是指感受外邪,主要症状为发热,同时在病变过程中出现各种其他证候类型的一类疾病群。这类疾病在现代医学中主要为急性传染病,包括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由细菌或者病毒感染等引起的各类疾病。通过文献梳理不难看出,《黄帝内经》作为第一个里程碑奠定了中医外感热病学理论基础。张仲景《伤寒论》的问世便是第二个里程碑。明清时期温热病学说的成熟则为第三个里程碑,这一时期的代表著作为《温病条辨》。这期间中医对于外感热病诊断和治疗一直在不断完善,从刚开始认为其病因为"伤寒之类也",到论述狭义伤寒和广义伤寒的区别,从六经辨证的出现、完善到提出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从《黄帝内经》《伤寒论》时出具系统化的伤寒治疗体系,到明清时期温病独立成科。中医学基本思想为辨证论治,近年来各种亚型流感频发,中医可以在明确致病因素前采用对症治疗,解决了西医治疗的后发性缺点,在疾病的初起阶段也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感热病 《黄帝内经》 《难经》 《伤寒论》 《温病条辨》 中医
下载PDF
《温病条辨》对《伤寒论》承气汤的继承和发展 被引量:7
7
作者 张晗睿 谢婷 +1 位作者 崔健 王庆国 《中医药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3-5,共3页
《温病条辨》是温病学派大家吴鞠通的重要著作,对温病学说理论基础的建立和临床疗效的提高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其中,《温病条辨》对承气汤的运用充分体现了温病下法的特色,在全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伤寒论》承气下法的基础上,以《... 《温病条辨》是温病学派大家吴鞠通的重要著作,对温病学说理论基础的建立和临床疗效的提高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其中,《温病条辨》对承气汤的运用充分体现了温病下法的特色,在全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伤寒论》承气下法的基础上,以《温病条辨》12个承气汤方为代表的温病承气下法继承了《伤寒论》的理论精神,并在扶正祛邪、固护津液等方面有了深入的阐述和发挥,充分体现了《温病条辨》对《伤寒论》承气下法的继承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条辨》 《伤寒论》 承气汤 发挥
下载PDF
基于“气化则湿亦化”论治湿滞三焦 被引量:1
8
作者 莫小英 阮威君 +1 位作者 郑锋玲 骆欢欢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1048-1052,共5页
“气化则湿亦化”论述源于清代医家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三焦之湿均因气化不利所致,治湿皆需以行气为本,重在宣畅气机,恢复三焦气化。治湿犯上焦,需宣肺利气、化湿开郁;治湿阻中焦,重在健脾行气,使脾气畅达,既助湿化,又杜生湿之源;治... “气化则湿亦化”论述源于清代医家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三焦之湿均因气化不利所致,治湿皆需以行气为本,重在宣畅气机,恢复三焦气化。治湿犯上焦,需宣肺利气、化湿开郁;治湿阻中焦,重在健脾行气,使脾气畅达,既助湿化,又杜生湿之源;治湿滞下焦,需淡渗通阳,因势利导。治湿之“开上、宣中、导下”三法均寓有“气化湿亦化”之机理,而轻宣、开泄、芳化、淡渗等诸法也应随证而用。“气化则湿亦化”学术思想的挖掘可为中医湿证的基础研究与治湿法的临证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化 湿化 三焦气化 宣肺利气 健脾行气 淡渗通阳 《温病条辨》
原文传递
《全唐文补编》文字校勘举隅 被引量:7
9
作者 周阿根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54-560,共7页
在认真对照拓片、研读录文的基础上,利用文字学、词汇学、历史学等方面的知识,全面校读了《全唐文补编》所收录的五代墓志录文,发现其五代墓志录文在校勘方面存在诸多可商榷之处,兹择其要者,敷衍成文,以期有助于墓志等古籍的研究和整理。
关键词 《全唐文补编》 五代墓志 校勘
下载PDF
《温病条辨》中寒湿病的辨治及方剂性味配伍规律探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帅玲 马晓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33-535,共3页
《温病条辨》一书对寒湿病的病名、病因、病机、病位、辨证纲领、治法、方药性味配伍等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建立了一套辨治寒湿病的完整体系。吴鞠通认为,寒湿之病乃由内外之邪合而为病,其病机为寒湿伤阳,病位涉及上中下三焦,其... 《温病条辨》一书对寒湿病的病名、病因、病机、病位、辨证纲领、治法、方药性味配伍等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建立了一套辨治寒湿病的完整体系。吴鞠通认为,寒湿之病乃由内外之邪合而为病,其病机为寒湿伤阳,病位涉及上中下三焦,其中以中焦脾胃居多,其兼证、变证繁多。对于该病的治疗,吴鞠通善用性味配伍理论,在寒湿病辨治中最常用的方剂性味配伍方法为苦辛法,临床常根据其病位、病机、治法等不同进行具体运用。通过探析吴鞠通辨治寒湿之病,为现代临床寒湿所致之病的辨治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湿 温病条辨 吴鞠通 性味配伍 苦辛法
下载PDF
论徐师曾《词体明辨》的词谱性质——兼论《啸馀谱》与《词体明辨》之关系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仲谋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1-56,共6页
明代徐师曾所著《文体明辨》是一部文体学著作,其附录中"诗馀"部分九卷,即清初沈雄《古今词话》所称为《词体明辨》者,共收录词调332调,424体,例词573首;前为平仄谱,后为例词,事实上具有很明显的词谱性质。这是继周瑛《词学... 明代徐师曾所著《文体明辨》是一部文体学著作,其附录中"诗馀"部分九卷,即清初沈雄《古今词话》所称为《词体明辨》者,共收录词调332调,424体,例词573首;前为平仄谱,后为例词,事实上具有很明显的词谱性质。这是继周瑛《词学筌蹄》、张綖《诗馀图谱》之后的明代第三部词谱著作。而成书于晚明,在清代影响颇大的《啸馀谱》,实际是程明善杂取各书纂辑而成的;其中《诗馀谱》部分正是完全照搬徐氏的《词体明辨》。由于《文体明辨》卷帙繁重而流行不广,晚明以来的词学家尽管时时提到《啸馀谱》,却无人发现并指出其剽窃《文体明辨》的同书异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谱 《文体明辨》 《词体明辨》 《啸馀谱》
下载PDF
明代行人司行人严从简与东北女真史事
12
作者 徐凯 《清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7-46,共10页
明初设置行人司,是朝廷专掌邦国外交与周边民族事务的官署,其品秩低而权实重。行人奉使,先礼后兵,化干戈为玉帛,作用堪比将帅。嘉靖后期,赐进士出身的严从简,入职行人司六年。为给朝廷拟定涉外及民族之策和出使者提供咨询,他编纂两本著... 明初设置行人司,是朝廷专掌邦国外交与周边民族事务的官署,其品秩低而权实重。行人奉使,先礼后兵,化干戈为玉帛,作用堪比将帅。嘉靖后期,赐进士出身的严从简,入职行人司六年。为给朝廷拟定涉外及民族之策和出使者提供咨询,他编纂两本著作,即《使职文献通编》《殊域周咨录》,详载明代域外方国和周边部族事迹,其中相关东北女真族史事,弥补了《四库全书》禁毁史事的阙如,对清朝前史研究颇为珍贵。严从简是中国16世纪中外关系和边疆民族史地的一位杰出史学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司 严从简 《使职文献通编》 《殊域周咨录》 女真
原文传递
《温病条辨》苦辛法治疗湿热类温病浅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邵文雪 郭选贤 卢晨光 《中医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238-241,共4页
吴鞠通《温病条辨》苦辛配伍法为治疗湿热类温病确立了一大法则。邪在上焦,以轻苦微辛法清泻热邪、轻开肺气,以三仁汤、银翘马勃散、宣痹汤治之。邪在中焦,多用苦辛寒法泻热燥湿、调畅气机,以黄芩滑石汤治之;苦辛温法燥湿温中、宣开中焦... 吴鞠通《温病条辨》苦辛配伍法为治疗湿热类温病确立了一大法则。邪在上焦,以轻苦微辛法清泻热邪、轻开肺气,以三仁汤、银翘马勃散、宣痹汤治之。邪在中焦,多用苦辛寒法泻热燥湿、调畅气机,以黄芩滑石汤治之;苦辛温法燥湿温中、宣开中焦,加减正气散、加减小柴胡汤治之;苦辛通法通络开窍、清热利湿,以宣痹汤、新制橘皮竹茹汤治之;苦辛淡法清热宣气、淡渗利湿。邪在下焦,多用苦辛淡法宣湿清热、淡渗利湿,以宣清导浊汤、茵陈白芷汤治之;苦辛温法温阳散寒、下气除满,以术附汤、温脾汤治之;苦辛寒法辛开苦降、调气行血,以加减泻心汤治之。湿热在上、中焦多用轻苦微辛法,湿热在中、下焦或弥漫三焦均可用苦辛淡法分消上下,以杏仁石膏汤治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条辨》 吴鞠通 湿热类温病 苦辛法 三焦
下载PDF
《明经世文编》编纂群体之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吴琦 冯玉荣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29-134,共6页
在明末特定的历史背景下 ,以陈子龙为代表的一批有识之士 ,在强烈的经世意识的驱使下 ,聚集松江 ,共同编纂了《明经世文编》,对时人及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围绕《明经世文编》的编纂 ,出现了一个颇具时代和地域特色的编纂群体——主... 在明末特定的历史背景下 ,以陈子龙为代表的一批有识之士 ,在强烈的经世意识的驱使下 ,聚集松江 ,共同编纂了《明经世文编》,对时人及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围绕《明经世文编》的编纂 ,出现了一个颇具时代和地域特色的编纂群体——主要成员均为江南松江人士 ,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 ,多为社会、文化领域的活跃分子 ,并具有强烈的经世意识。通过对该群体的构成及其活动的考察 ,我们强烈地感受到《明经世文编》在当时社会的影响 ,以及时人的经世意识 ,并从一个侧面审视那个时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经世文编》 编纂群体 松江地区 陈子龙 经济 文化 政治 社会影响 经世意识 江南地区 区域社会特性
下载PDF
治疫名方升降散制方特色探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林枝 崔迪 岳冬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845-1847,共3页
治疫名方升降散配伍严谨、组方精妙,备受后世医家推崇,不仅治疫疗效显著且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文章从升降散的组方特点、制方机理、化裁发挥3个方面对升降散的制方主旨进行了论述和阐发,升降散紧守“阳热怫郁”核心病机,主要作用特点... 治疫名方升降散配伍严谨、组方精妙,备受后世医家推崇,不仅治疫疗效显著且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文章从升降散的组方特点、制方机理、化裁发挥3个方面对升降散的制方主旨进行了论述和阐发,升降散紧守“阳热怫郁”核心病机,主要作用特点是以僵蚕、蝉蜕为主药辛凉宣散腠理之郁热,通过“火郁发之”疏畅气机之壅滞,运用升清降浊法通利三焦邪热。以升降散为首的《伤寒瘟疫条辨》温病十五方通过清泄三焦郁热透邪外达,旨在调节气机升降出入平衡气血阴阳。升降散的证治理念不仅为治疗温疫类疾病提供了思路,而且对新发疫病的防治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降散 杨璿 《伤寒瘟疫条辨》 温病 温疫 瘟疫
下载PDF
基于“火郁发之”论述升降散治疗痤疮 被引量:1
16
作者 邓海祥 侯凌森 +1 位作者 黄灿 方玉甫 《中医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2100-2105,共6页
“火郁发之”理论首见于《黄帝内经》,是热性病证的重要治疗原则之一,后世医家对其多有阐发。“火郁发之”理论强调治疗火郁之证时,“发”其“郁”,从其属,伏其主,针对病性、病位、兼夹虚实等具体情况因势利导,审因辨治,解郁散火,畅达气... “火郁发之”理论首见于《黄帝内经》,是热性病证的重要治疗原则之一,后世医家对其多有阐发。“火郁发之”理论强调治疗火郁之证时,“发”其“郁”,从其属,伏其主,针对病性、病位、兼夹虚实等具体情况因势利导,审因辨治,解郁散火,畅达气机,祛除病邪,从而使机体恢复“阴平阳秘”的状态。升降散来源于清代医家杨栗山所著《伤寒瘟疫条辨》,是温病十五方之首,其辨证关键在于只要属于气机失调,无论寒热虚实,都可以用升降散来调节机体脏腑气机,起到郁开气达、气血调和之功。痤疮发病多归结于火热郁结于体内所致,因此,从火郁发之论述升降散治疗痤疮对于痤疮论治具有广泛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降散 痤疮 “火郁发之” 火郁证 气机 《黄帝内经》 《伤寒瘟疫条辨》
下载PDF
温公颐的墨辩逻辑研究及其反思 被引量:1
17
作者 曾昭式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17-19,共3页
温公颐先生墨辩逻辑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即按照普通逻辑框架研究了墨家逻辑体系、把墨家的逻辑理论与逻辑运用区分开来、提出墨家逻辑是内涵逻辑的思想。针对前期学者的墨家逻辑研究,要求研究者应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阐... 温公颐先生墨辩逻辑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即按照普通逻辑框架研究了墨家逻辑体系、把墨家的逻辑理论与逻辑运用区分开来、提出墨家逻辑是内涵逻辑的思想。针对前期学者的墨家逻辑研究,要求研究者应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阐述中国逻辑发展的真实历史,然后再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客观的条件和社会的原因。提出不同文化历史背景下,逻辑的共性与个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公颐 墨辨逻辑 内涵逻辑
下载PDF
《文心雕龙·通变》“五家如一”平议
18
作者 高宏洲 《语文学刊》 2023年第2期18-27,共10页
学界对刘勰在《文心雕龙·通变》篇所举汉赋“五家如一”的例子是褒义还是贬义,存在截然不同的看法。通过梳理发现,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褒义派占主流,之后持贬义的学者逐渐增多,对褒义派形成了挑战。相比较而言,褒义派更合理。这可... 学界对刘勰在《文心雕龙·通变》篇所举汉赋“五家如一”的例子是褒义还是贬义,存在截然不同的看法。通过梳理发现,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褒义派占主流,之后持贬义的学者逐渐增多,对褒义派形成了挑战。相比较而言,褒义派更合理。这可以从前后文义的贯通、“极”和“终入笼内”等语词、“赞”言的“参古定法”、文学史的演进上等角度获得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通变 五家如一 褒义 贬义
下载PDF
刘勰的“正变”文学观及其理论价值
19
作者 李健 杨柳 《美学与艺术评论》 2023年第2期154-170,229,230,共19页
“正变”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思想,由来已久且影响深远。刘勰以《周易》“正变”美学思想为基点,提出了“质文代变、变故存正”的文学发展观、“弃邪采正、执正驭奇”的文学创作观,以及“义正辞变、崇正酌变”的文学批评观。这种化... “正变”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思想,由来已久且影响深远。刘勰以《周易》“正变”美学思想为基点,提出了“质文代变、变故存正”的文学发展观、“弃邪采正、执正驭奇”的文学创作观,以及“义正辞变、崇正酌变”的文学批评观。这种化用既有思想所建构出的相对稳定且初具系统的“正变”文学观,为我们如何有效实现中国传统优秀思想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以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文论作出了很好的示范。为此,刘勰在化用过程中所采取的化繁为简、仅抓核心的取舍方式,以及顺应主流、适时改变的论说方式,于当下而言具有参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文心雕龙》 正变 文学观 理论价值
下载PDF
五汁饮临床应用及现代研究进展
20
作者 周昀璐 李荣群 《新中医》 CAS 2023年第23期30-34,共5页
五汁饮出自《温病条辨》,是药食同源的经典方,临床上多用于治疗外感病、口渴症、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传染性疾病等。现代研究发现五汁饮具有抗氧化自由基、保肝、抗炎、解热降温等药理作用。笔者系统总结五汁饮的临床应用及治... 五汁饮出自《温病条辨》,是药食同源的经典方,临床上多用于治疗外感病、口渴症、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传染性疾病等。现代研究发现五汁饮具有抗氧化自由基、保肝、抗炎、解热降温等药理作用。笔者系统总结五汁饮的临床应用及治疗机制的研究内容,以期为五汁饮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汁饮 《温病条辨》 临床应用 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