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其原因的多尺度分析 被引量:140
1
作者 管卫华 林振山 顾朝林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17-125,共9页
本文采用经验模态方法对中国1953—2002年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进行多尺度分析,并对不同尺度的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进行探讨。研究表明,50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差异波动主要以60年尺度、17.5年尺度和趋势为主,近期区域差异呈扩大趋势。从不同尺... 本文采用经验模态方法对中国1953—2002年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进行多尺度分析,并对不同尺度的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进行探讨。研究表明,50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差异波动主要以60年尺度、17.5年尺度和趋势为主,近期区域差异呈扩大趋势。从不同尺度生产要素投入差异和区域差异的关系看,要素投入差异会引起区域差异,区域差异也会引起要素投入环境差异并引发要素投入差异的变化,在制定区域政策时应考虑区域差距波动的短期性和长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差异 经验模态分解 加权变异系数
原文传递
产业结构视角下的新疆区域经济差异分解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任凤 李豫新 付金存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1年第1期21-24,31,共5页
区域经济差异与产业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从三次产业结构的视角,运用加权变异系数对1995年以来新疆区域经济差异进行产业分解。研究发现,1995—2009年新疆第二、第三产业的加权变异系数明显高于人均GDP加权变异系数,对总体经济差异起着... 区域经济差异与产业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从三次产业结构的视角,运用加权变异系数对1995年以来新疆区域经济差异进行产业分解。研究发现,1995—2009年新疆第二、第三产业的加权变异系数明显高于人均GDP加权变异系数,对总体经济差异起着明显的"上拉"作用。通过三次产业对总体差异的贡献分析发现,第二产业差异对新疆总体经济差异的年均贡献率达73.5%,表明第二产业差异是造成新疆总体差异的关键因素,提出了缩小新疆区域经济差异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分解 加权变异系数 区域经济差异 新疆
下载PDF
西部省区经济差距的发展动态与波动机制——基于EMD方法的多尺度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张文爱 《数理统计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51-964,共14页
本文采用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对西部12省区1952-2009年经济差距的发展动态进行多尺度分析,并从三次产业发展的角度剖析经济差距波动的生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西部省区经济差距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十分显著:在整个样本研究期间呈现出明... 本文采用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对西部12省区1952-2009年经济差距的发展动态进行多尺度分析,并从三次产业发展的角度剖析经济差距波动的生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西部省区经济差距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十分显著:在整个样本研究期间呈现出明显的"N;;型曲线特征,而上世纪70年代以来则表现为"U"型曲线;区域经济差距的波动分别以准周期约为60年的长期趋势、准周期约为25年的中期尺度分量和9.5年的短期尺度分量为主,近期区域经济差距呈扩大趋势。三次产业的地区不平衡发展是导致经济差距波动的重要动因。据此文章从产业驱动、区域协作和宏观调控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差距 经验模态分解 加权变异系数 西部地区
原文传递
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地区差异性的聚类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陈元刚 冯丹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5年第10期60-66,共7页
利用加权变异系数和泰尔熵标准指数分别从相对量和绝对量的角度分析我国的社会保障支出现状,得出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地区差异主要表现在东、中、西部3个区域内,其中东部地区各省市之间的社会保障支出差异尤为突出。采用快速聚类分析法... 利用加权变异系数和泰尔熵标准指数分别从相对量和绝对量的角度分析我国的社会保障支出现状,得出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地区差异主要表现在东、中、西部3个区域内,其中东部地区各省市之间的社会保障支出差异尤为突出。采用快速聚类分析法将我国31个省市重新分类,结合分析结果,需要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从大力发展地区经济、平衡社会保障支出、增加社会保障财政投入、加快社会保障统一体系构建等方面采取措施,以缩小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地区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保障支出 加权变异系数 泰尔熵标准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变异系数加权法在评价高校学生成绩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付靖 赵彦晖 姚继涛 《科技资讯》 2009年第9期195-196,共2页
文章对高校学生评价中惯用的加权平均方法进行了反思,结合实际情况,运用变异系数加权法,突出了个各评价指标的相对变化幅度,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新的加权方法,它兼顾了每个指标原本的重要性也缩小了每一次实际情况的不同产生的差异情况两... 文章对高校学生评价中惯用的加权平均方法进行了反思,结合实际情况,运用变异系数加权法,突出了个各评价指标的相对变化幅度,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新的加权方法,它兼顾了每个指标原本的重要性也缩小了每一次实际情况的不同产生的差异情况两个方面,结合算例我们也能看出改进后的加权平均对学生更公平合理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系数加权法 评价方法 加权平均法
下载PDF
江苏省煤炭消费空间差异演变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远峰 赵媛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1-156,共6页
本文采用相对极差、加权变异系数和Jenks自然断裂系统分类法等方法,分别对2001~2010年江苏全省,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之间,三大区域内部以及13个地级市煤炭消费空间差异的演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煤炭消费的空间差异呈... 本文采用相对极差、加权变异系数和Jenks自然断裂系统分类法等方法,分别对2001~2010年江苏全省,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之间,三大区域内部以及13个地级市煤炭消费空间差异的演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煤炭消费的空间差异呈逐步上升的趋势,苏南、苏中和苏北的绝对差异也在拉大;苏北地区的内部差异最大,苏中其次,苏南最小;各地级市煤炭消费类型的划分与变化与全省的经济格局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差异 变异系数 煤炭消费类型区 江苏
下载PDF
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均衡性研究 被引量:52
7
作者 郑继承 《中国卫生资源》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62-366,共5页
目的评估2007-2016年我国医疗卫生资源在城乡配置的均衡状态。方法运用泰尔指数和修正的加权变异系数,分析我国新型城镇化推动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动态特征。结果2007-2016年,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物力、人力及财力的非均衡综合指数都... 目的评估2007-2016年我国医疗卫生资源在城乡配置的均衡状态。方法运用泰尔指数和修正的加权变异系数,分析我国新型城镇化推动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动态特征。结果2007-2016年,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物力、人力及财力的非均衡综合指数都超过了0.4,医疗卫生资源在城乡之间配置的失衡现象十分突出。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失衡状态越来越严重,主要由于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配置的严重失衡。结论应构建统一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财政投入制度,推进医疗卫生资源对口帮扶机制,提高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全民参与性,以有效促进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回归均衡的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卫生资源 资源配置 城市 农村 均衡性 泰尔指数 修正加权变异系数
下载PDF
中国地区差距的分解及其启示 被引量:27
8
作者 邓翔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1-36,共6页
利用吉尼系数、泰尔指数和加权变异系数三种新分解方法,分别对中国地区差距进行了区域分解、产业分解和城乡分解,寻找出影响地区差距变动的直接因素,为缩小地区差距提供了政策性结论。
关键词 地区差距 吉尼系数 泰尔指数 加权变异系数 中国 区域分解 产业分解 城乡分解 分解方法
下载PDF
人口加权变异系数法的陕西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杨勇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210-215,220,共7页
近些年来,陕西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趋势明显,尤其是以能源化工为基础的陕北经济快速发展与陕南经济的缓慢发展形成鲜明的对比.文中基于人口加权变异系数这一新的分析方法,对陕西三大区域经济发展做了对比分析,并得出陕西区域经济发展的... 近些年来,陕西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趋势明显,尤其是以能源化工为基础的陕北经济快速发展与陕南经济的缓慢发展形成鲜明的对比.文中基于人口加权变异系数这一新的分析方法,对陕西三大区域经济发展做了对比分析,并得出陕西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加权变异系数 区域经济 不平衡 政策建议
下载PDF
中国省域数字金融不平衡的测度及经济增长效应 被引量:2
10
作者 褚翠翠 佟孟华 李洋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9-107,共9页
文章基于中心—外围模型的人口加权变异系数二重分解法对2011—2019年中国23个省域的数字金融不平衡进行测度和分解,揭示其空间和结构来源,并进一步考察了数字金融不平衡及其分解项的经济效应。研究发现:①样本期内,大多数省域数字金融... 文章基于中心—外围模型的人口加权变异系数二重分解法对2011—2019年中国23个省域的数字金融不平衡进行测度和分解,揭示其空间和结构来源,并进一步考察了数字金融不平衡及其分解项的经济效应。研究发现:①样本期内,大多数省域数字金融不平衡程度呈波动性下降趋势,但近年出现一定的反弹趋势;②中心和外围区域间的数字金融不平衡是各省域数字金融不平衡的主要空间来源,数字金融覆盖广度不平衡是其主要结构来源,集中效应是导致历年数字金融不平衡变化的主要原因;③数字金融不平衡及其分解项对经济增长具有先促进后抑制的非线性效应。研究丰富了关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探讨,有利于明确各省域数字金融不平衡的程度、空间来源、结构来源以及经济增长效应,为进一步促进省域数字金融均衡发展提供借鉴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外围模型 人口加权变异系数法 数字金融 不平衡不充分 经济增长 均衡发展
原文传递
重庆市90年代以来的区域差异变化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炯光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27-31,共5页
本文运用在区域差异研究中常用的相对比率等几个指标,对重庆直辖市市域范围内的40个区县和三个经济区经济差异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差异变动进行了实证分析,并运用锡尔系数对重庆市总体差异及其变动进行了分解。
关键词 重庆市 区域差异 相对比率 加权标准差
下载PDF
干燥方式对黑枣粉品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12
作者 乔小全 任广跃 +4 位作者 乔梦 段续 张乐道 卢映洁 田晓玉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89-194,220,共7页
以黑枣为原料,运用热风、微波、喷雾、变温压差膨化、真空冷冻5种干燥方法制备黑枣粉,并对其湿润下沉性、分散性、溶解度、堆积密度等物理性质进行研究,采用变异系数权重法计算5种黑枣粉的综合评分,探索干燥方式对黑枣粉品质特性的影响... 以黑枣为原料,运用热风、微波、喷雾、变温压差膨化、真空冷冻5种干燥方法制备黑枣粉,并对其湿润下沉性、分散性、溶解度、堆积密度等物理性质进行研究,采用变异系数权重法计算5种黑枣粉的综合评分,探索干燥方式对黑枣粉品质特性的影响,以明确黑枣粉最佳干燥方式。结果表明:分散性、湿润下沉性、吸湿性、溶解度在产品评价中所占权重较大,分别为0. 239,0. 236,0. 217,0. 168。综合评分表明喷雾干燥制备的黑枣粉品质最优,其次是变温压差膨化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和微波干燥次之,热风干燥制备的黑枣粉品质最差,综合评分分别为0. 161,0. 026,-0. 026,-0. 06,-0. 089。变温压差膨化干燥所制备的黑枣粉粉质特性较好,且产率高、成本低,适宜于黑枣粉的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枣粉 变异系数权重法 综合评分 干燥 品质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