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8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古社会史研究的数理统计与士族问题——评毛汉光先生《中国中古社会史论》 被引量:14
1
作者 韩昇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91-98,共8页
用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魏晋隋唐社会的变迁及其对政治的影响 ,可以使该时代社会政治史更具有确定性 ,避免轻易的定性分析造成的以论代史 ,但也遇到史料不完整和不确定的障碍 ,对史料的选取判断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的理解。士族的特点是什么 ... 用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魏晋隋唐社会的变迁及其对政治的影响 ,可以使该时代社会政治史更具有确定性 ,避免轻易的定性分析造成的以论代史 ,但也遇到史料不完整和不确定的障碍 ,对史料的选取判断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的理解。士族的特点是什么 ,与寒素、豪强、官僚有何区分 ,其向城市的迁徙具有什么意义 ?这些都是研究中古社会史必须予以明确回答的基本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 隋唐 士族 统计 社会史
下载PDF
魏晋南朝“送故”制度考略 被引量:14
2
作者 高敏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7-25,共9页
“送故” ,本意是指官吏迁代时送别故官的一种礼仪。作为一种制度形成之后 ,逐渐成为各级官吏在法定俸禄之外获得财富与劳动力的一种方式。西汉时已有“送故迎新 ,交错道路”之现象 ,东汉时门生、故吏于举主多以馈送财物以示效忠 ,使“... “送故” ,本意是指官吏迁代时送别故官的一种礼仪。作为一种制度形成之后 ,逐渐成为各级官吏在法定俸禄之外获得财富与劳动力的一种方式。西汉时已有“送故迎新 ,交错道路”之现象 ,东汉时门生、故吏于举主多以馈送财物以示效忠 ,使“送故”的性质发生变化。魏晋时期“送故”的对象有所扩大 ,除财物外还有以劳动力相送的史例 ,并且制度化。南朝时“送故”虽然依旧存在 ,但已有多种限制 ,渐呈削弱之势。“送故”作为一种制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送故 魏晋 南朝
原文传递
魏晋时期河西地区本土文学述论 被引量:6
3
作者 胡阿祥 《洛阳大学学报》 2002年第3期75-78,共4页
魏晋时期 ,各地区本土文学的发展程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各地区本土文学的风格也多有不同。就河西地区而言 ,东汉一代习经风气的影响 ,本土豪族的兴起及其重武修文的特征 ,都予三国西晋时代之河西文学以长远的作用 ;降及十六国时代 ,清... 魏晋时期 ,各地区本土文学的发展程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各地区本土文学的风格也多有不同。就河西地区而言 ,东汉一代习经风气的影响 ,本土豪族的兴起及其重武修文的特征 ,都予三国西晋时代之河西文学以长远的作用 ;降及十六国时代 ,清典纯正的河西文学 ,在北中国文坛更居于重要地位 ,而所以如此 ,又与河西相对僻远的地理位置有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时期 河西地区 本土文学
下载PDF
浅谈中国早期古典园林的成就 被引量:2
4
作者 苏静 《中国园林》 2000年第3期40-42,共3页
中国古典园林汇萃了古代艺术与哲学的精华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园林多为明清所建 ,但其造园思想和造园手法的确立则可追溯到魏晋或秦汉等更早的朝代。
关键词 早期 园林 成就 古典园林 中国
下载PDF
河西墓葬中的鲜卑因素 被引量:7
5
作者 吴荭 王策 毛瑞林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5-82,共8页
2007年发掘的高台地埂坡墓葬壁画,内容丰富,出现了髡发形象,这些髡发形象不免让人想起文献中的"河西鲜卑"。文献中对于河西鲜卑的记载并不十分明确详细。本文试图通过对考古发现的玉门蚂蟥河、官庄、白土良、高台地埂坡等河... 2007年发掘的高台地埂坡墓葬壁画,内容丰富,出现了髡发形象,这些髡发形象不免让人想起文献中的"河西鲜卑"。文献中对于河西鲜卑的记载并不十分明确详细。本文试图通过对考古发现的玉门蚂蟥河、官庄、白土良、高台地埂坡等河西墓葬中的部分墓葬形制、陶器、壁画等来分析其中含有的鲜卑因素,并通过与东北、内蒙古中南部鲜卑墓葬的比较揭示河西墓葬与鲜卑墓葬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 魏晋 墓葬 鲜卑因素
下载PDF
魏晋封建主张及相关问题考述 被引量:6
6
作者 鲁力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2期163-169,共7页
自汉武帝限制封国势力以来 ,最早对西周封建表示肯定的是东汉末年的司马朗。不久 ,董昭又提出“修古建封五等” ,但其真正目的在于突破汉代异姓只能封侯的限制 ,为曹氏代汉铺平道路。直到曹魏后期 ,随着门阀势力的膨胀 ,才有人主张从藩... 自汉武帝限制封国势力以来 ,最早对西周封建表示肯定的是东汉末年的司马朗。不久 ,董昭又提出“修古建封五等” ,但其真正目的在于突破汉代异姓只能封侯的限制 ,为曹氏代汉铺平道路。直到曹魏后期 ,随着门阀势力的膨胀 ,才有人主张从藩屏王室的意义上实行封建。受这些议论的影响 ,司马氏在禅魏前后进行了三次分封。但这些分封最终并没有起到藩屏的作用 ,主要原因是分封制与现行的郡县制和都督制有着深刻的矛盾 ,难以彻底实行。真正加强宗室力量的措施 ,正如唐长孺先生所指出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时期 封建主张 分封制 郡县制 都督制 宗王出镇制 五等
下载PDF
魏晋之际的党派分野和士族升降--以淮南三叛中的太原士族群为中心 被引量:7
7
作者 范兆飞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6-123,共8页
中古各阶段的士族并非全然相同,既有世代传承,也有升降浮沉。阶层流动的趋势随着政局的急剧变化而日益加剧,士族内部的升降途径呈现戏剧性。社会动荡、权力争衡乃至集团斗争中士族的政治动向,决定该家族在新建王朝中的社会声望和政治地... 中古各阶段的士族并非全然相同,既有世代传承,也有升降浮沉。阶层流动的趋势随着政局的急剧变化而日益加剧,士族内部的升降途径呈现戏剧性。社会动荡、权力争衡乃至集团斗争中士族的政治动向,决定该家族在新建王朝中的社会声望和政治地位。亡魏成晋过程中曹马集团的对抗,士族群体出现三种政治分野:叛曹亲马的家族如太原孙氏、晋阳王氏;亲曹反马的家族如祁县王氏、太原令狐氏;在曹马之间徘徊观望的如太原郭氏。太原郭氏的政治态度由亲曹反马到骑墙观望再到叛曹亲马,具有典型性。魏晋时期太原士族的变迁实态,代表朝代更替之际阶层流动的普遍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 党派分野 阶层流动 魏晋 太原士族群
下载PDF
胡汉交融背景下的“袴褶”服饰研究——以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例 被引量:6
8
作者 张妍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7-72,共6页
运用考古学、文献学的观点和实物、图像、文献互证的研究方法,对"袴褶"的词源及所指之物、穿着普遍性、流行推广,以及在魏晋时期广泛传播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资料主要为画像砖、陶俑、壁画等。发现颜师古所注"袴褶&q... 运用考古学、文献学的观点和实物、图像、文献互证的研究方法,对"袴褶"的词源及所指之物、穿着普遍性、流行推广,以及在魏晋时期广泛传播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资料主要为画像砖、陶俑、壁画等。发现颜师古所注"袴褶"并非《急就篇》中"袴褶"所指本义。袴褶成为了鲜卑胡服与汉服之间向对方相互靠拢的"折衷体","袴褶"的流行是政令推动与自发演化的双重结果。以袴褶为代表的上衣下裤形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广泛传播的原因,有孝文帝汉化改革政策、时局动荡下对胡服的被动接受、袴褶的实用性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袴褶 魏晋 南北朝 胡汉交融 服饰形制
下载PDF
晋代至唐代中国与斯里兰卡的佛教文化交流 被引量:5
9
作者 索毕德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6-29,共4页
中国古代文献中称斯里兰卡为"狮子国",又称"锡兰"、"锡兰山"等。自晋至唐,中斯两国文化交流十分频繁,佛教文化交流尤为突出。两国佛教文化的密切交往,促进了双方的政治、文化的发展。两国之间的佛教文化... 中国古代文献中称斯里兰卡为"狮子国",又称"锡兰"、"锡兰山"等。自晋至唐,中斯两国文化交流十分频繁,佛教文化交流尤为突出。两国佛教文化的密切交往,促进了双方的政治、文化的发展。两国之间的佛教文化交流,对于各自国家都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斯里兰卡 南北朝 隋唐 文化交流 佛教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亡佚字书研究综述
10
作者 王虎 张秀杰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2-38,共7页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字书,大部分已亡佚,但其佚文材料十分宝贵,一些学者对此展开研究且成果丰厚。所指亡佚字书为有辑本的古佚字书(以龙璋《小学搜逸》为基础),对其研究成果进行搜集整理,从辑佚类与研究类两方面展开论述:辑佚类主要...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字书,大部分已亡佚,但其佚文材料十分宝贵,一些学者对此展开研究且成果丰厚。所指亡佚字书为有辑本的古佚字书(以龙璋《小学搜逸》为基础),对其研究成果进行搜集整理,从辑佚类与研究类两方面展开论述:辑佚类主要包括清人辑本、今人辑本和域外辑本三类;研究类主要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期刊、硕博论文为研究对象,将研究成果分为字书专书研究、古文献引字书研究以及字书对比研究三类。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前亡佚字书研究现状的不足,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隋唐 亡佚字书 综述
下载PDF
论太极拳中“太极”理念的形成
11
作者 李科毅 张雅婷 《武术研究》 2024年第2期23-25,共3页
太极拳中的“太极”理念和传统哲学范畴的“太极”是不一样的,两者是一种包含关系。但目前的研究直接将两者混为一谈,使“太极”理念变得混淆不清。实际上,太极拳中“太极”理念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先秦到魏晋,再到宋明才成型。太极... 太极拳中的“太极”理念和传统哲学范畴的“太极”是不一样的,两者是一种包含关系。但目前的研究直接将两者混为一谈,使“太极”理念变得混淆不清。实际上,太极拳中“太极”理念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先秦到魏晋,再到宋明才成型。太极拳中的“太极”融汇了各流派的思想,是一个综合理念,而非单一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拳 “太极”理念 先秦时期 魏晋时期 宋明时期
下载PDF
魏晋北朝疫病流行及救助 被引量:4
12
作者 薛瑞泽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1-114,共4页
魏晋十六国北朝疫病流行呈现出连绵不断的趋势。疫病流行大多发生在人口聚居稠密的地区,水旱灾害和战争之后也往往伴随着疫病流行;疫病爆发多在冬春季节交替之时。北方军队在南征的过程中因不适应长江流域的湿热气候,也经常发生疫病流行... 魏晋十六国北朝疫病流行呈现出连绵不断的趋势。疫病流行大多发生在人口聚居稠密的地区,水旱灾害和战争之后也往往伴随着疫病流行;疫病爆发多在冬春季节交替之时。北方军队在南征的过程中因不适应长江流域的湿热气候,也经常发生疫病流行,疫病流行遏制了北方军队进入长江流域的势头。疫病流行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民众的生命财产构成严重的威胁。人们对疫病流行的危害有了明确的认识,政府及社会各阶层开始采取诸如抚恤疫病死亡者的家属、医药防治等一系列的救助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 十六国 北朝 疫病流行
下载PDF
魏晋北朝胡俑的图像学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朱浒 《艺术探索》 2017年第1期58-85,共28页
胡俑在魏晋、十六国、北朝墓葬中多有出现,为研究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人员迁徙、宗教传播、墓葬观念、中外交流等问题多有贡献。在图像学研究的视野中,魏晋北朝胡俑依据时间和区域被划分成不同的类型,这种类型划分也体现出3~6世纪其在... 胡俑在魏晋、十六国、北朝墓葬中多有出现,为研究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人员迁徙、宗教传播、墓葬观念、中外交流等问题多有贡献。在图像学研究的视野中,魏晋北朝胡俑依据时间和区域被划分成不同的类型,这种类型划分也体现出3~6世纪其在中国北方发展、演化的规律。同时,胡俑的容貌、服饰、族属等特征忠实反映了魏晋北朝时期胡汉之间的文化、艺术和宗教交流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 北朝 胡俑 粟特 图像学
下载PDF
东汉魏晋官印中的“率善”号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文学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1-90,125,共10页
官印和文献中的"率善"号至晚出现于东汉中期,主要用于封授氐、羌、匈奴等久居或入居内郡,规模较小的民族部落,加诸中郎将、都尉、仟佰长、邑长、小长等中低层次官称,内涵以守法安民为主。魏晋时期,"率善"号职官取... 官印和文献中的"率善"号至晚出现于东汉中期,主要用于封授氐、羌、匈奴等久居或入居内郡,规模较小的民族部落,加诸中郎将、都尉、仟佰长、邑长、小长等中低层次官称,内涵以守法安民为主。魏晋时期,"率善"号职官取代了东汉时期多样化的官号,表明魏晋官号统一化和制度简化的趋势。这一趋势伴随着官号意义的整合,带来"率善"号意义的扩展。同时,这种制度的变迁、官号的选择和官号意义的部分扩展又暗合了东汉魏晋民族迁徙融合、社会变迁的历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 魏晋 官印 率善号
原文传递
论阮籍的庄学思想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磊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98-103,共6页
以阮籍为首的竹林名士在魏晋之际开启了读庄的风潮,这既是那个时代险恶政治环境所致,更是东汉以降学术思想大势之所趋。但阮籍的庄学思想并未超出《庄子·齐物论》的范围,而且理解上还混杂着汉代气化论的思维方式。他以“万物一体... 以阮籍为首的竹林名士在魏晋之际开启了读庄的风潮,这既是那个时代险恶政治环境所致,更是东汉以降学术思想大势之所趋。但阮籍的庄学思想并未超出《庄子·齐物论》的范围,而且理解上还混杂着汉代气化论的思维方式。他以“万物一体”为中心命题,把宇宙理解成一个混沌整体,认为人生应该齐生死是非乃至万物。阮籍对庄学的贡献主要在对庄子思想的传播上,尤其是他对庄子思想的身体力行在士大夫阶层中影响很大,形成“放达”的社会风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之际 阮籍 庄学 士风
下载PDF
走向禅让:魏晋之际阶层的固化与易代模式 被引量:6
16
作者 范兆飞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8-39,173,共13页
士大夫群体历经数百年的成长壮大,至魏晋时期演变为士族阶层。魏晋之际政治云谲波诡的背后,则是士族阶层的日渐强大与稳定发展。西晋初年,将相大臣出身大族者,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他们不是曹魏权贵,就是魏臣子孙,朝代更迭和阶层固化看似矛... 士大夫群体历经数百年的成长壮大,至魏晋时期演变为士族阶层。魏晋之际政治云谲波诡的背后,则是士族阶层的日渐强大与稳定发展。西晋初年,将相大臣出身大族者,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他们不是曹魏权贵,就是魏臣子孙,朝代更迭和阶层固化看似矛盾,却完美兼容于中古时期。作为代价最小的易代模式,禅让最符合士族阶层持续发展的利益诉求,也逐渐沉淀成精英人群普遍认同的政治精神。易代模式与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阶层密切相关:士族群体的稳定发展,禅让思想的日渐成熟,以及禅让模式的轮番上演,三位一体,共同开启士族社会的门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 阶层固化 士族 禅让模式
下载PDF
汉末魏晋诗歌中浓郁的生命忧患意识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延江 《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1期47-50,65,共5页
从先秦到汉末魏晋,诗歌在主题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个体生命忧患意识逐渐成为诗歌的普遍主体。对个体生命的关注,对生死存亡的重视、感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叹,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上至皇家贵族,下至中下层普通知识分子,都染上... 从先秦到汉末魏晋,诗歌在主题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个体生命忧患意识逐渐成为诗歌的普遍主体。对个体生命的关注,对生死存亡的重视、感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叹,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上至皇家贵族,下至中下层普通知识分子,都染上了这种时代的色彩,在其诗作中流露出浓重的人生悲凉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朝末年 魏朝 晋朝 诗歌 个体生命 忧患意识
下载PDF
魏晋琴乐中的山水气韵
18
作者 过安琪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5,共10页
魏晋时期,“人之觉醒”盎然生发,魏晋玄风席卷,一代魏晋风度始开。作为魏晋风度的具体表现,山水赏会成为名士生活之重要内容。作为文人音乐的典型代表,“琴”在不安的时代情绪里,彻底摆脱了“修身理性”之枷锁,焕发出“法天贵真”之生机... 魏晋时期,“人之觉醒”盎然生发,魏晋玄风席卷,一代魏晋风度始开。作为魏晋风度的具体表现,山水赏会成为名士生活之重要内容。作为文人音乐的典型代表,“琴”在不安的时代情绪里,彻底摆脱了“修身理性”之枷锁,焕发出“法天贵真”之生机,山水之气韵尽染于其间,名士之精神由此出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琴乐 魏晋时期 山水气韵 修身理性 法天贵真
下载PDF
魏晋公府从事中郎考述
19
作者 刘军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1-212,共12页
魏晋时期,诸公及位从公的统兵幕府专设从事中郎一职。魏晋公府的从事中郎不再是以皇帝私属家臣身份督军的耳目,而是府君信赖的心腹僚属,与长官维持紧密的附庸关系。其地位介于长史、司马和参军、掾吏之间,作为高级行政助理,有权过问本... 魏晋时期,诸公及位从公的统兵幕府专设从事中郎一职。魏晋公府的从事中郎不再是以皇帝私属家臣身份督军的耳目,而是府君信赖的心腹僚属,与长官维持紧密的附庸关系。其地位介于长史、司马和参军、掾吏之间,作为高级行政助理,有权过问本府咨议、机要、人事、指挥、法宪等事务,并可全权代表府主办事,乃幕府纲纪显职。从事中郎的选任资格与乡品三品固定搭配,阀阅世资以高门士族为主,兼采优秀寒素。其仕宦履历不乏专属乡品二品的清要职位,晋升过程相互衔接司空见惯,反映当时门阀大幕虽已拉开,但对流孔道尚未完全封闭。从事中郎仕途的末段普遍跻身三品官,反证乡品对仕宦前景具有等位的预期功能。中正主观评议的乡品不同于单纯核算世资的门品,这是研究从事中郎及其他职官必须加以细致区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 幕府 从事中郎 流品秩序 阀阅世资 乡品
下载PDF
中国文人的魏晋传统 被引量:6
20
作者 杨荣祥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98-102,共5页
魏晋时期形成的中国文人传统,对中国文人品格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追求精神上的高蹈与超越,徘徊于庙堂山林之间,逍遥于艺术人生,寄情于诗酒玄言形成了魏晋文人生存的基本状态。研究中国文化的魏晋传统,对认识中国传统文人的人格精神... 魏晋时期形成的中国文人传统,对中国文人品格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追求精神上的高蹈与超越,徘徊于庙堂山林之间,逍遥于艺术人生,寄情于诗酒玄言形成了魏晋文人生存的基本状态。研究中国文化的魏晋传统,对认识中国传统文人的人格精神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人 人格精神 魏晋传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