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面愈合中外用中药对免疫活性细胞氧化代谢功能的影响──偎脓长肉作用机制研究之三 被引量:30
1
作者 李秀兰 纪根媛 +1 位作者 赵风仪 师宜健 《中国骨伤》 CAS 1995年第3期9-11,共3页
本文采用化学发光技术(Chemiluminesence-CL),检测外用中药在创伤愈合中对中性粒细胞(PMN)、淋巴细胞(ly)、创面渗出细胞的氧化代谢功能,以及创面渗出液对正常PMN和淋巴细胞-CL的影响。实验结果... 本文采用化学发光技术(Chemiluminesence-CL),检测外用中药在创伤愈合中对中性粒细胞(PMN)、淋巴细胞(ly)、创面渗出细胞的氧化代谢功能,以及创面渗出液对正常PMN和淋巴细胞-CL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外用中药可激活PMN和淋巴细胞产生-CL;与对照组比较呈极显著差异(P<0.01)。在创面愈合中PMN率先活化而后激活淋巴细胞持续到愈合期。创面渗出细胞有较强的-CL活性,外用中药组优于对照组(P<0.01)。外用中药组创面渗出液可作为PMN和淋巴细胞的激活因子,具有与酵母聚糖(Zymosan)和刀豆球蛋白-A(ConA)雷同的作用,而对照组则作用极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损伤 中医药疗法 偎脓长肉
下载PDF
“偎脓长肉”理论与“湿性愈合”理论在创伤修复中的相关性探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张申 凡会霞 +3 位作者 刘思琦 杨会举 刘世举 刘佃温 《中医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556-566,共11页
中医“偎脓长肉”理论与西医“湿性愈合”理论在创伤修复中的相关性主要为:均是使创面局部保持湿润的生理环境;均可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释放炎性细胞,增加纤维连接蛋白及羟脯氨酸的含量,促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中医“偎脓长肉”理论与西医“湿性愈合”理论在创伤修复中的相关性主要为:均是使创面局部保持湿润的生理环境;均可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释放炎性细胞,增加纤维连接蛋白及羟脯氨酸的含量,促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表皮生长因子等的释放,调节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细菌;中草药制剂与湿性敷料均可加速创伤修复。“偎脓长肉”理论虽与“湿性愈合”理论有众多相似之处,但临床研究中“偎脓长肉”外治法的中药制剂缺乏统一制作标准,疗效判定标准参差不齐,具有促进创面修复作用的微观物质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尚缺乏有效论证,因此在今后研究中应着重探索具有创面修复作用的微观物质的特异性及灵敏度指标,统一标本测定方式及标准,使“偎脓长肉”理论与“湿性愈合”理论在促进创面微观物质生成中的相关性研究更加规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修复 偎脓长肉 湿性愈合 中草药
下载PDF
煨脓长肉膏联合浅静脉腔内激光术对臁疮溃疡面微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杨晓 柳国斌 +3 位作者 张磊 王丽翔 闫少庆 HAN Qiang 《中医学报》 CAS 2016年第10期1606-1608,共3页
目的:观察煨脓长肉膏联合浅静脉腔内激光术对臁疮疮面代谢环境的影响。方法:将60例臁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用煨脓长肉膏联合浅静脉腔内激光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贝复济喷雾剂换药联合浅静脉腔内激光术治疗。治... 目的:观察煨脓长肉膏联合浅静脉腔内激光术对臁疮疮面代谢环境的影响。方法:将60例臁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用煨脓长肉膏联合浅静脉腔内激光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贝复济喷雾剂换药联合浅静脉腔内激光术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溃疡面及其周围环境等。结果:对照组患者患侧治疗后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CO2)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患侧治疗前后PCO2变化不大。两组患者溃疡面静脉PH值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溃疡面PH值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6.7%,与对照组8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煨脓长肉膏联合浅静脉腔内激光术治疗臁疮的部分机理可能是通过抑制患侧PCO2升高,改善溃疡面p H(7~7.9)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臁疮 煨脓长肉膏 浅静脉腔内激光术 疮面微环境 中医疗法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