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时代的移动互联:轻熟人社交、交往快感与新陌生人社会的伦理焦虑——以微信为例 被引量:10
1
作者 农郁 《文学与文化》 2014年第3期91-99,共9页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让人们埋首于手机社交软件之中,获取微信息、进行微表达、享受微交往。微时代的移动互联正在形塑一种全新的社交方式与社交生活。这种社交方式可以被称为"轻熟人社交"。轻熟人社交基于微时代的移动...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让人们埋首于手机社交软件之中,获取微信息、进行微表达、享受微交往。微时代的移动互联正在形塑一种全新的社交方式与社交生活。这种社交方式可以被称为"轻熟人社交"。轻熟人社交基于微时代的移动互联技术而产生,陌生人与熟人的界限逐渐模糊,共同进入轻熟人社交的范畴之中。移动社交空间的整合性、虚拟性、便捷性等不同于以往的特点激发出空前的交往快感,表征着带有虚拟性质的新陌生人社会普遍存在的伦理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互联 微信 轻熟人社交 交往快感 陌生人社会
下载PDF
微信互动中“个体社会”的呈现 被引量:7
2
作者 邵力 唐魁玉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4-50,共7页
伴随着网络社会的演进,作为自媒体的微生活变得越来越具有现代性和后现代性意义,成为建构当代虚拟—现实日常生活世界的重要技术工具。就本质而言,微生活方式是个体社会在网络空间中的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自我和社会的呈现。微信互动过程... 伴随着网络社会的演进,作为自媒体的微生活变得越来越具有现代性和后现代性意义,成为建构当代虚拟—现实日常生活世界的重要技术工具。就本质而言,微生活方式是个体社会在网络空间中的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自我和社会的呈现。微信互动过程中,朋友圈的个体展示和微信群体话语交流都呈现出个体对自我的塑造和群体对社会的建构。微个体在微生活中不断地通过自我选择来呈现自我,微社群中的个体互动的选择也构成了微社会的个体化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互动 个体社会 微生活 微社会
下载PDF
微信:结群革命与现代生存 被引量:7
3
作者 吴秋林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0-85,123-125,共7页
在人类的文化基因中,没有任何的人群能够摆脱结群这一人文进程。在现代社会里,人们结群而居的传统方式已经成为往事,居住的结群让我们"分布"到社区里,而原来结群具有的许多功能被碎片化到城市的各种馆站机构中。在结群方式上... 在人类的文化基因中,没有任何的人群能够摆脱结群这一人文进程。在现代社会里,人们结群而居的传统方式已经成为往事,居住的结群让我们"分布"到社区里,而原来结群具有的许多功能被碎片化到城市的各种馆站机构中。在结群方式上,微信群又提供了一种结群的革命方式。微信结群基本的群特征有:交流信息是微信群的第一功能,传播专业知识是微信群的第二功能;表达对于事物的意见和看法是微信的第三功能。微信结群在工业化的现代社会,也像城市里的各种馆站,碎片化地呈现了以前结群中的不同功能,把以前的结群中群体聚居分散在各种各样的结群中。这种结群一方面弥补了我们社区聚居中的缺陷,是一种结群革命,但它却进一步强化了社会陌生化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 结群 网络社会 现代生存
下载PDF
微信访视对维持血液透析成年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陈恬恬 陈忆 梅游英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5期2534-2537,共4页
目的分析微信访视对维持血液透析成年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至10月我院接受维持血液透析治疗成年患者104例纳入研究,依随机数字表分对照组、研究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开展常规健康宣教,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运用... 目的分析微信访视对维持血液透析成年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至10月我院接受维持血液透析治疗成年患者104例纳入研究,依随机数字表分对照组、研究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开展常规健康宣教,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运用微信访视。对比2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情绪变化、疾病知识知晓率、并发症以及社会支持与社会回避、苦恼评分。结果干预后3个月2组焦虑情绪改善,研究组改善效果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对定期复查重要性、合理用药知识、健康心理重要性、健康饮食知识、并发症防治知识、内瘘/导管护理、血液透析注意事项的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高血压、感染、低血压、出血、高血钾、心力衰竭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分升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后社交恐惧(SAD)评分低于干预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微信访视能有效改善维持血液透析成年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知,帮助患者回归社会,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滤过 微信访视 焦虑情绪 疾病知识认知 回归社会
下载PDF
线上人缘:一种中国式社交图景——以H微信朋友圈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沈艳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6-11,共6页
微信作为近几年新兴的社交工具受到人们青睐。对微信的研究在传播学、社会交往领域也日益增多。本文以人缘这一本土社交文化为切入点,结合社会地位获得相关理论,以人物H微信朋友圈为研究个案,探讨人际交往的本质是否会随着社交手段的不... 微信作为近几年新兴的社交工具受到人们青睐。对微信的研究在传播学、社会交往领域也日益增多。本文以人缘这一本土社交文化为切入点,结合社会地位获得相关理论,以人物H微信朋友圈为研究个案,探讨人际交往的本质是否会随着社交手段的不同而产生本质变化,探讨获得他人正面评价的"人缘取向"的人际交往特点如何在微信交友中实现。微信朋友圈的互动模式映射了线下关系运作模式,关系理论中的行为逻辑并没有随着社交形态和社交工具的改变而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朋友圈 人缘 社会地位 人情社会
下载PDF
微信互动的结构化时间分析——一个时间社会学视角 被引量:2
6
作者 邵力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4期73-80,共8页
社会时间研究在社会学领域中一直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对时间性的理解揭示出对社会变迁的认识程度,时间结构的变化更是现代社会变迁的核心内涵。微信技术平台的使用改变了人际互动的时间结构,通过事件时间、表达时间和互动时间建构了立体... 社会时间研究在社会学领域中一直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对时间性的理解揭示出对社会变迁的认识程度,时间结构的变化更是现代社会变迁的核心内涵。微信技术平台的使用改变了人际互动的时间结构,通过事件时间、表达时间和互动时间建构了立体多维的微信互动时间结构。由此也揭示了对社会时间的使用和认识中充满了选择性,构成了社会的选择同时性互动和选择异时性互动。阐释时间认识在网络社会样态的解释力,对于社会理论研究很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互动 社会时间 时间结构 社会变迁 网络社会
下载PDF
微社会网络时空互构析论 被引量:1
7
作者 邵力 唐魁玉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2-67,共6页
社会时空作为社会的产物及物化的社会元素,应然成为社会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在网络社会的兴起和演化过程中,不仅改变了人类社会生活,而且呈现出个体化社会时空的选择性特征。经过微社会的时间对空间的勾连、微社会空间对时间的重组,互... 社会时空作为社会的产物及物化的社会元素,应然成为社会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在网络社会的兴起和演化过程中,不仅改变了人类社会生活,而且呈现出个体化社会时空的选择性特征。经过微社会的时间对空间的勾连、微社会空间对时间的重组,互构出微社会时空的内在统一。通过对微社会时空互构的研究,刻画和呈现出网络时空中人与社会的复杂景象。对微社会网络的时空互构行为的分析,是对时空哲学理论的一种意义重大的创新与适时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社会 时空哲学 网络时空互构
原文传递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视角下微信异化的隐忧及路径抉择
8
作者 赵信彦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16-20,共5页
马克思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详细阐述了异化劳动理论。依托该理论分析当前微信异化的隐忧,主要表现为过度依赖微信危害身心健康,微信广告泛滥,人脱离现实社会生活、人际交往异化等。因此,必须充分挖掘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之于微... 马克思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详细阐述了异化劳动理论。依托该理论分析当前微信异化的隐忧,主要表现为过度依赖微信危害身心健康,微信广告泛滥,人脱离现实社会生活、人际交往异化等。因此,必须充分挖掘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之于微信异化的现实启示,人本身要增强主体性意识,社会要加强微信技术改进和管控,在人与社会的共同行动中消解微信异化的隐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化劳动理论 微信异化 人与社会
下载PDF
学术期刊移动出版的可行性及功能分析 被引量:24
9
作者 廖艳 魏秀菊 《编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4-118,共5页
针对学术期刊是否适合移动出版的问题,概述国内外学术期刊移动媒体应用现状,对学术期刊移动出版的功能进行分析。认为移动出版以其获取信息便捷、传播信息快速的优势,在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中可发挥的独特功能如下:架起学术与科普的桥梁... 针对学术期刊是否适合移动出版的问题,概述国内外学术期刊移动媒体应用现状,对学术期刊移动出版的功能进行分析。认为移动出版以其获取信息便捷、传播信息快速的优势,在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中可发挥的独特功能如下:架起学术与科普的桥梁;充当期刊的大众宣传与内容导读平台;提供便捷的检索查询途径。调查结果显示,以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为代表的中国优秀学术期刊对新兴移动传播方式具有很高的积极性,微信传播发展快速。这些都表明学术期刊移动出版具有可行性,可与期刊网站等其他出版形式共同构筑学术期刊的数字化出版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期刊 移动出版 微信公众平台 《农业工程学报》
原文传递
“微交往”与“微自治”:现代乡村社会治理的空间延展及其效应 被引量:14
10
作者 徐琴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9-137,175,共10页
移动互联网在乡村社会的应用与普及催生着乡村治理模式的转型与升级,也扩展着乡村社会的公共空间。案例分析表明,党群微信群实际上是乡村社会中公共交往空间和公共治理空间的现实映射,而互联网的互动、便捷、透明特性又拓展着这双重空... 移动互联网在乡村社会的应用与普及催生着乡村治理模式的转型与升级,也扩展着乡村社会的公共空间。案例分析表明,党群微信群实际上是乡村社会中公共交往空间和公共治理空间的现实映射,而互联网的互动、便捷、透明特性又拓展着这双重空间的广度和深度。一方面,微信群所塑造的虚拟社区,为村民互动、互助提供了机会和平台,乡村公共性在“微交往”中再次聚合;另一方面,以“微管理、微监督、微决策、微服务”为主要表征的乡村“微自治”又强化着村民在乡村治理场域中的主体性作用。与此同时,村干部的双重角色也映射在微信群所塑造的虚拟空间之中,使得该空间兼具“国家在场”与“乡村自治”的双重面相,强化着乡村社会公共空间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群微信群 乡村社会 公共空间 主体性 公共性 国家社会关系
下载PDF
基于微信小程序的“校企社”联动社区药学服务模式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怡 姜玉琴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7-111,共5页
目的构建基于微信小程序的“校企社”联动社区药学服务模式,提档升级社区药学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提升居民健康生活质量。方法围绕社区居民药学服务需求,整合学校、企业及社区药学资源,打造“药享健康”微信小程序,构建“线上+线下”社... 目的构建基于微信小程序的“校企社”联动社区药学服务模式,提档升级社区药学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提升居民健康生活质量。方法围绕社区居民药学服务需求,整合学校、企业及社区药学资源,打造“药享健康”微信小程序,构建“线上+线下”社区药学服务模式。采用分类随机抽样,随机选取小程序用户为观察组,以线下药学服务结对帮扶社区居民为对照组,围绕用药健康知识掌握合格率、用药依从率、用药行为正确率3个方面进行干预效果比较。结果“药享健康”小程序由“药健康”“药温暖”“药安全”“个人信息”4个模块构成。基于“药享健康”小程序的“校企社”联动社区药学服务模式于2022年7月开始实践应用,小程序现有用户6185人,完成回收过期药品2732次,完成药学服务941次,完成咨询订单3354次。干预后,观察组居民的用药健康知识掌握合格率、用药完全依从率、用药行为正确率分别由干预前的33.53%、20.23%、49.71%提升至76.87%、46.26%、89.80%,且干预后的提升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该服务模式有效提升了社区药学服务质量,提高了社区居民用药健康意识,促进了居民用药规范化、合理化、安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药学服务模式 微信小程序 学校 企业 社区
下载PDF
“红包社交”探析:游戏化、礼物经济与情感体验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扬 王子涵 刘少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2期98-106,共9页
随着互联网在青年群体中的普及与渗透,建立在社交互动基础上的“微信红包”已成为青年人进行社会交往的一种重要渠道。“红包社交”行为的背后隐含着一系列文化内涵:媒介的游戏化特征、礼物经济的内在逻辑和情感体验的产品功能与使用认... 随着互联网在青年群体中的普及与渗透,建立在社交互动基础上的“微信红包”已成为青年人进行社会交往的一种重要渠道。“红包社交”行为的背后隐含着一系列文化内涵:媒介的游戏化特征、礼物经济的内在逻辑和情感体验的产品功能与使用认同。这些文化形态推动青年群体参与氛围的形成,促进自愿消费、构建虚拟自我体验和助益公共社群的建设与维护,同时构建了互动式赠收关系,满足了多重礼物交换的需求,并以DIY礼物的形式生产出更丰富的社交意义,显示数字经济时代信息产销合一的发展趋向。“微信红包”还具有分享和维持感情的社交属性,是情感想象与认同的表现方式,推动了公共性情感向个人化情感的让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红包 媒介游戏化 礼物经济 情感体验 网络社会
下载PDF
从微信红包看传统社会人际关系转变 被引量:1
13
作者 谢越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78-81,共4页
传统的中国社会在春节期间的拜年活动中表现出强烈的以血缘维系的社区传统,社区内的走访活动伴随着礼物的相互馈赠和接连不断的彼此宴请活动传递并加强着血缘社区内部的凝聚力,但是进入互联网社会以后中国的拜年传统似乎正在经历着一场... 传统的中国社会在春节期间的拜年活动中表现出强烈的以血缘维系的社区传统,社区内的走访活动伴随着礼物的相互馈赠和接连不断的彼此宴请活动传递并加强着血缘社区内部的凝聚力,但是进入互联网社会以后中国的拜年传统似乎正在经历着一场迅猛的革命,这一变革将会对中国社会结构带来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社会 身份 微信红包 契约社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