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淮河上游短时强降水天气学分型与物理诊断量阈值初探 被引量:35
1
作者 张一平 乔春贵 梁俊平 《暴雨灾害》 2014年第2期129-138,共10页
利用常规高空、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2001—2010年淮河上游短时强降水过程进行中尺度天气分析和物理量场诊断。然后,根据该区域短时强降水的环流形势和主要影响系统,将短时强降水过程分为副高边缘... 利用常规高空、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2001—2010年淮河上游短时强降水过程进行中尺度天气分析和物理量场诊断。然后,根据该区域短时强降水的环流形势和主要影响系统,将短时强降水过程分为副高边缘型、低槽型和台风倒槽型,其中副高边缘型又分为副高和低槽共同影响型、副高控制型和下滑槽副高型,归纳各类短时强降水天气系统配置模型,并提炼出表征短时强降水天气的物理量阈值。结果表明,淮河上游77.8%的短时强降水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有关,中低层多有急流、切变线和低涡,地面影响系统多为倒槽、辐合线和弱冷锋。短时强降水发生在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低层正涡度以及中层上升运动的动力条件下;中低层有较强暖湿空气输送,湿区深厚,强降水发生在假相当位温(θse)大值区顶部;0℃层高度较高,中层风切变小,低层风切变较大,有利于短时强降水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上游 短时强降水 天气模型 诊断量阈值
下载PDF
四川盆地西-南部沿山短时强降水环境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陈贝 高文良 王秀明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3年第1期34-42,共9页
利用实况监测、再分析资料和模式分析场资料,分析了盆地西-南部强降水发展特征、天气配置、环境要素、对流触发机制等。结果表明:盆地西-南部强降水有三个发生源地,分别为峨眉山东坡沿山地区、四川盆地南部山区和盆地西北部沿龙门山脉... 利用实况监测、再分析资料和模式分析场资料,分析了盆地西-南部强降水发展特征、天气配置、环境要素、对流触发机制等。结果表明:盆地西-南部强降水有三个发生源地,分别为峨眉山东坡沿山地区、四川盆地南部山区和盆地西北部沿龙门山脉。盆地西-南部的强降水生消发展主要表现为两种分布形势,一是发展型强降水,二是未发展型强降水。在中低层为强降水提供的能量和水汽条件相似情况下,500 hPa的影响系统是决定盆地西-南部强降水天气过程发展与否的关键因素。在中低层不显著的环流差异下,850 hPa风速的微弱变化是造成对流是否维持更长时间的关键,850 hPa风速越大越有利于对流进一步发展形成发展型强降水。影响盆地西-南部强降水发生发展的环境要素中,水汽因子尤为重要。首先,环境水汽含量不仅是深厚湿对流发生的水汽条件,亦在不稳定能量条件中扮演重要角色;其次,充沛的盆地水汽含量足以引发强降水出现,但水汽含量差异是对流性降水发展升尺度的关键因素;最后,水汽含量的差异导致了强降水发展趋势,反过来强降水发展也影响水汽含量阈值,两者相互反馈。盆地西-南部强降水对流触发配置模型可分为低压扰动型和地形辐合型,小尺度冷池、地形辐合和地面辐合线在其触发条件中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强降水 环境要素 天气模型 四川盆地西-南部
下载PDF
北京地区时序InSAR对流层延迟校正方法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双成 宋明鑫 +3 位作者 罗勇 雷坤超 刘万林 庞校光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8-117,共10页
对流层延迟是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的一个重要误差源,如何正确估计并从干涉相位中分离出对流层延迟是获取高精度InSAR产品的重要步骤。针对上述问题,该文利用Sentinel-1数据,以北京地区为研究区域,采用相位高程比、GPS天顶延迟... 对流层延迟是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的一个重要误差源,如何正确估计并从干涉相位中分离出对流层延迟是获取高精度InSAR产品的重要步骤。针对上述问题,该文利用Sentinel-1数据,以北京地区为研究区域,采用相位高程比、GPS天顶延迟校正图、InSAR通用型大气改正在线服务(GACOS)和第五代欧洲中尺度天气预报再分析产品(ERA5)这4种模型或数据生成对流层延迟,对该地区2017年1月8日—2017年7月31日生成的干涉图进行校正,并分析了4种手段的校正效果。结果表明,对单个干涉图来说,在山区相位高程比的校正效果最优,在平原地区GACOS和ERA5最优且相差不大;但对于形变的时间序列来说,GACOS与GPS的形变结果最为符合,且略优于ERA5;相位高程比虽然能显著降低标准差,但不能明显改善时序结果;GPS-ZTD方法受制于空间分辨率,较其他方法改正效果略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AR 对流层校正 气象模型 时序InSAR
原文传递
Study on Potential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rtificial Precipitation Enhancement in Fuxin Region 被引量:2
4
作者 Sun Baoli Zhang Xu +1 位作者 Sun Ke Cao Mingshu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6年第6期13-21,28,共10页
To exploit cloud water resources to increase precipitation on the ground effectively,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s of artificial precipitation enhancement,based on historical data of weather and precipitation from Fuxin... To exploit cloud water resources to increase precipitation on the ground effectively,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s of artificial precipitation enhancement,based on historical data of weather and precipitation from Fuxin National Basic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from 1981 to 2010,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loud water resources,potential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rtificial precipitation enhancement in Fuxin region of Liaoning Province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nnual average quantity of cloud water resources in the air over Fuxin region over the past 30 years was 285. 6 × 10~8m^3,but the annual average precipitation was only 471.8 mm( amounting to 47.2 ×10~8m^3 of water resources),accounting for only16. 5% of total quantity of cloud water resources in the air; 12 times of artificial precipitation enhancement operation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by using the weather models and technical indicators suitable for artificial precipitation enhancement in Fuxin region,and the artificial precipitation efficiency was 18. 3% on average,5. 2% higher than before,and the annual average precipitation could increase by 2. 5 × 10~8m^3 approximately. All of these have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mplementing artificial precipitation enhancement operation scientifically and effectively,maximizing the exploitation of cloud water resources in the air,increasing total quantity of water resources,and mitigating drought in Fuxin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ificial PRECIPITATION ENHANCEMENT ENHANCEMENT of efficiency weather models Technical INDICATORS Operation experiments Fuxin REGION
下载PDF
数值预报AI气象大模型国际发展动态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黄小猛 林岩銮 +3 位作者 熊巍 李佳皓 潘建成 周勇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4,共9页
数值预报是研究地球系统的重要工具,有助于加深科学家对大气、海洋、气候和环境等复杂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和变化过程的理解,在防灾减灾、气候变化和环境治理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随着模式复杂度和分辨率的提高,传统数值模式在气... 数值预报是研究地球系统的重要工具,有助于加深科学家对大气、海洋、气候和环境等复杂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和变化过程的理解,在防灾减灾、气候变化和环境治理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随着模式复杂度和分辨率的提高,传统数值模式在气候变化研究和气候预测方面取得了迅速的进展,但也面临一些挑战,需要得到数据同化、集合耦合、高性能计算和不确定性分析等多方面的支持。而近年来,“AI+气象”的交叉研究在气象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基于多种深度学习架构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依托强大的计算资源和海量的数据进行训练,能够以新的科学范式进行高效数值预报。气象大模型不断涌现,一些科技公司如华为、英伟达、DeepMind、谷歌、微软等,以及国内外高校如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密歇根大学、莱斯大学等发布了多个涵盖临近预报、短时预报、中期预报和延伸期预报等不同领域的气象大模型。这标志着人工智能与气象领域的交叉融合已经达到新的高度。尽管气象大模型在现阶段取得了较大突破,但其发展仍然面临弱可解释性、泛化能力不足、极端事件预报强度偏低、智能预报结果过平滑、深度学习框架能力需要拓展等诸多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预报 地球系统模式 深度学习 气象大模型
下载PDF
Effect of Snow, Temperature and Their Interaction on Highway Truck Traffic
6
作者 Hyuk-Jae Roh Sandeep Datla Satish Sharma 《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2013年第1期24-38,共15页
Based on statistical amount of traffic and weather data sets from three weigh-in-motion sites for the study period of from 2005 to 2009, permanent traffic counters and weather stations in Alberta, Canada, an investiga... Based on statistical amount of traffic and weather data sets from three weigh-in-motion sites for the study period of from 2005 to 2009, permanent traffic counters and weather stations in Alberta, Canada, an investigation is carried out to study impacts of winter weather on volume of passenger car and truck traffic. Multiple regression models are developed to relate truck and passenger car traffic variations to winter weather conditions. Statistical validity of study results are confirmed by using statistical tests of significance. Considerable reductions in passenger car and truck volumes can be expected with decrease in cold temperatures. Such reductions are higher for passenger cars as compared to trucks. Due to cold and snow interactions, the reduction in car and truck traffic volume due to cold temperature could intensify with a rise in the amount of snowfall. For passenger cars, weekends experience higher traffic reductions as compared to weekdays. However, the impact of weather on truck traffic is generally similar for weekdays and weekends. Interestingly, an increase in truck traffic during severe weather conditions is noticed at one of the study sites. Such phenomenon is foun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None of the past studies in the literature have presented the possibility of traffic volume increases on highways during adverse weather conditions;which could happen due to shift of traffic from parallel roads with inadequate winter maintenance programs.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can benefit highway agencies in developing such programs and policies as efficient monitoring of passenger car and truck traffic, and plan for efficient winter roadway maintenance progra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WAY TRUCK TRAFFIC WEIGH-IN-MOTION Traffic-weather models HIGHWAY Design Vehicle Classification HIGHWAY Operations TRAFFIC Volume Studies Transportation Statistics
下载PDF
考虑天气变化的输电系统可靠性评估 被引量:24
7
作者 王磊 赵书强 张明文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6-70,共5页
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的结果受天气变化的影响很大。常规处理天气变化的方法是根据天气情况的平均值对元件的平均故障率进行修正,得出不同天气状态下的平均故障率。但是故障率和天气情况均具有不确定性。为了考虑故障率和天气情况的不确... 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的结果受天气变化的影响很大。常规处理天气变化的方法是根据天气情况的平均值对元件的平均故障率进行修正,得出不同天气状态下的平均故障率。但是故障率和天气情况均具有不确定性。为了考虑故障率和天气情况的不确定性对可靠性评估结果的影响,在3态天气模型可靠性评估的基础上,运用联系数处理故障率和天气情况的不确定性。根据联系数运算法则进行输电系统可靠性评估,得到具有联系数形式的可靠性指标。通过评估IEEE-RBTS输电部分的可靠性表明,提出的方法能够反映故障率和天气情况的不确定性对可靠性指标的综合影响,证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系统 可靠性评估 不确定性 联系数 天气模型
下载PDF
考虑天气状态的接触网可靠性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王贞 林圣 +2 位作者 冯玎 高仕斌 陈静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9-56,共8页
接触网系统可靠性评估结果受天气影响较大,传统的评估方法难以客观评估不同天气状态下的系统可靠性指标。本文提出一种考虑天气状态影响的高速铁路接触网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该方法依据IEEE标准导则建立三态天气下接触网系统各类元件的... 接触网系统可靠性评估结果受天气影响较大,传统的评估方法难以客观评估不同天气状态下的系统可靠性指标。本文提出一种考虑天气状态影响的高速铁路接触网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该方法依据IEEE标准导则建立三态天气下接触网系统各类元件的故障率与修复率修正模型,得出不同天气状态下元件故障率与修复率。为考虑故障率、修复率的模糊性以及天气状态的随机性对可靠性评估的影响,在三态天气模型基础上,运用可信性理论对不同天气状态下各类元件的故障率、修复率及天气状态的随机模糊性进行不确定性建模,基于GO方法计算三态天气下接触网系统的可靠性指标。以宝成铁路统计数据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能够在统计得到的不考虑天气状态的数据基础上计算不同天气状态下系统可靠性指标,减少现场统计工作量,同时反映了原始数据的随机模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网 可靠性评估 天气模型 不确定性 可信性理论
下载PDF
玉米生育模拟模型中天气模型的建立和功能 被引量:7
9
作者 罗新兰 戴俊英 +3 位作者 金忠华 于洪飞 姚运生 刘江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3期260-266,共7页
采用周期外延预测模型的正交化筛选方案与相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天气模型(SNWM)。运行SNWM可以根据历史资料生成未来1年的天气文件。经过对1990,1992,1993年气象要素的预测值(旬或旬平均值)与观测资料... 采用周期外延预测模型的正交化筛选方案与相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天气模型(SNWM)。运行SNWM可以根据历史资料生成未来1年的天气文件。经过对1990,1992,1993年气象要素的预测值(旬或旬平均值)与观测资料比较,除降水准确率为66.7%外,辐射、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的准确率均在77.78%~88.89%之间。CERES—MAIZE玉米生育模拟模型采用由SNWM生成的天气文件作为输入运行时则具备了预测功能.经1992,1993年田间试验验证,结果表明,CERES—MAIZE模型的预测、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天气模型 模拟模型
下载PDF
运城盆地重污染特征及天气模型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婉莉 李冬梅 +1 位作者 张倩倩 贺钰清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22年第6期76-84,共9页
利用2015-2018年气象局大气环境监测资料、常规气象资料和NCEP1°×1°全球客观分析资料,分析了位于汾渭平原中心区运城盆地的污染特征及天气形势。结果表明:(1)采暖期运城盆地主要污染物(PM_(2.5)、PM_(10)、SO_(2)、 CO)... 利用2015-2018年气象局大气环境监测资料、常规气象资料和NCEP1°×1°全球客观分析资料,分析了位于汾渭平原中心区运城盆地的污染特征及天气形势。结果表明:(1)采暖期运城盆地主要污染物(PM_(2.5)、PM_(10)、SO_(2)、 CO)月均浓度高于非采暖期的月均浓度;秋冬季SO_(2)、NO2和CO浓度呈逐年下降趋势,但PM_(2.5)、PM_(10)浓度下降不明显甚至反弹。(2)运城盆地重污染天数1月最多,12月的次之,11月的最少。(3)根据重污染个例环流形势分析结果,将500 hPa环流形势,分为宽广低值型、两槽一脊型和槽前西南气流型,将地面形势分为高压前底部型、均压场型和高压底后部型(出现频率分别为71%、25%和4%)。高空形势及地面气压场配置与重污染天气持续时间有关。(4)中低层逆温抑制大气垂直运动,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垂直扩散,在运城盆地易引发重污染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城盆地 重污染特征 环流形势 天气模型
下载PDF
极端恶劣气候条件下的配电系统可靠性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佳 王海燕 +1 位作者 梁艳 李勇 《电网与清洁能源》 2010年第12期62-66,共5页
不同的气候环境下,电力系统的可靠性水平及电网的运行能力是不同的。恶劣性气候时设备所承受的物理压力要比正常气候情况下大得多(如覆冰,飓风等)。传统未考虑气候因素的可靠性评估,其可靠性指标结果误差较大,可能会影响运行规划人员的... 不同的气候环境下,电力系统的可靠性水平及电网的运行能力是不同的。恶劣性气候时设备所承受的物理压力要比正常气候情况下大得多(如覆冰,飓风等)。传统未考虑气候因素的可靠性评估,其可靠性指标结果误差较大,可能会影响运行规划人员的决策分析。考虑极端恶劣气候因素,采用三状态气候模型,使用状态空间法分析某配电系统可靠性水平,并进行误差分析,以此保证可靠性分析的客观实际性,说明其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恶劣气候 可靠性评估 气候模型 配电系统
下载PDF
祁连山人工增雨天气模型与预报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学良 陶健红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18-121,共4页
利用1993-2004年高空和地面资料,统计分析了祁连山降水环流特征,得出祁连山降水的主要形势为高空冷槽型、西南气流型、西北气流型。预报系统04年业务化以来,增雨条件判断准确率70%,对人工增雨业务具有客观的指导意义,并有助于对增雨效... 利用1993-2004年高空和地面资料,统计分析了祁连山降水环流特征,得出祁连山降水的主要形势为高空冷槽型、西南气流型、西北气流型。预报系统04年业务化以来,增雨条件判断准确率70%,对人工增雨业务具有客观的指导意义,并有助于对增雨效果的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人工增雨 天气模型 预报
原文传递
阜新地区人工增雨潜力分析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孙宝利 张旭 +1 位作者 孙可 曹铭书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9期237-246,共10页
为了有效开发空中云水资源,增加地面降水量,笔者利用1981—2010年辽宁省阜新市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历史天气资料和降水实况数据,依据人工增雨技术原理,统计、分析了阜新地区云水资源分布特征和人工增雨潜力,并对人工增雨对策进行研究。... 为了有效开发空中云水资源,增加地面降水量,笔者利用1981—2010年辽宁省阜新市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历史天气资料和降水实况数据,依据人工增雨技术原理,统计、分析了阜新地区云水资源分布特征和人工增雨潜力,并对人工增雨对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阜新地区年均拥有云水资源总量238.4×108m3,而实际年均降水量只有471.8 mm,相当于水资源量47.2×108m3,仅为所拥有云水资源总量的16.5%,可见阜新地区具有较大的人工增雨潜力;(2)利用本研究建立的适合阜新地区人工增雨的天气模型和技术指标,开展具有针对性的12次人工增雨作业试验,增雨效率平均为18.3%,比原来提高了5.2%,年均可增加水资源量约2.5×108m3,对阜新地区科学、有效实施人工增雨作业,最大限度地开发云水资源,增加全市水资源总量,缓解干旱,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胞杆菌 绿色荧光标记 西芹根际 定殖
下载PDF
长治大白菜防冻害适时收获预报模型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正旺 庞转棠 +1 位作者 程海霞 潘森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9年第3期388-393,共6页
通过对长治气候条件下大白菜生长特性的研究,给出了大白菜的适时收获期(11月)和冻害标准。针对大白菜冻害标准,分析了1976-2005年11月气象资料中出现的30例大白菜可能受冻害的天气过程。应用500hPa及地面历史天气图对大白菜可能受冻害... 通过对长治气候条件下大白菜生长特性的研究,给出了大白菜的适时收获期(11月)和冻害标准。针对大白菜冻害标准,分析了1976-2005年11月气象资料中出现的30例大白菜可能受冻害的天气过程。应用500hPa及地面历史天气图对大白菜可能受冻害天气过程分析得出:造成强降温的500hPa天气模型有两槽一脊型、一槽一脊型、东北冷涡型、偏西气流型和东亚大槽型。冷空气源地主要位于40-55°N、70-90°E,35-50°N、90-115°E与50-60°N、90-115°E的3个区域。冷空气影响路径分为西北路径和偏北路径。地面气压场主要受庞大的冷高压控制。采用最优子集回归法对500hPa、850hPa高空指标站温度及本站实时气象资料进行预报因子筛选,通过0、1化处理并求其权重,建立了72h大白菜防冻害适时收获预报方程。在2007/2008年度大白菜收获期,以标志冷空气天气模型的出现为基础,应用预报方程,准确预报了大白菜受冻害天气过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使大白菜安全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天气模型 预报方程 预警服务
下载PDF
河北海岸带大雾特征分析及天气概念模型 被引量:3
15
作者 高英杰 李延江 +1 位作者 王莉 葛红萍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23-27,共5页
利用2001—2010年乐亭、秦皇岛大雾监测的252个个例及Micaps3.0常规资料,分析了河北海岸带大雾的时空尺度分布特征,初步建立大雾天气概念模型。研究结果显示:2001—2010年大雾年际变化不大,2005年达到日数最少为17次,2006年达到... 利用2001—2010年乐亭、秦皇岛大雾监测的252个个例及Micaps3.0常规资料,分析了河北海岸带大雾的时空尺度分布特征,初步建立大雾天气概念模型。研究结果显示:2001—2010年大雾年际变化不大,2005年达到日数最少为17次,2006年达到最多为34次;大雾日具有明显的月变化,一年当中各月均有大雾出现,其中以11~12月大雾日数最多,8~9月次之,其他各月较少;南到东南风、弱的均压场、适宜的海温均有利于产生大雾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带 大雾特征 天气模型
下载PDF
安庆市近十年短时强降水特征及其天气学模型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丽 葛红卫 +2 位作者 金高松 董方有 黄洋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19年第6期64-70,共7页
利用2005—2017年安庆市8个国家气象观测站逐时降水量资料以及高空探测资料,分析安庆市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建立安庆市短时强降水天气学模型。结果表明:短时强降水空间分布城郊差异明显,以城区次数为最多,其次是山区。短时强降... 利用2005—2017年安庆市8个国家气象观测站逐时降水量资料以及高空探测资料,分析安庆市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建立安庆市短时强降水天气学模型。结果表明:短时强降水空间分布城郊差异明显,以城区次数为最多,其次是山区。短时强降水过程的年发生总站次没有明显的线性变化趋势,但有较大差异;月发生站次以7月为最多,其次是6月和8月;日分布具有明显的单峰型特征,午后到傍晚为高发时段。短时强降水强度以20~30 mm/h为主,超过50 mm/h的较少,但总体上出现次数呈增加趋势,并且强度也有所增强。短时强降水天气模型主要分为冷锋型、短波槽型、台风低压型、副高控制型,以短波槽型占比为最多,每个类型短时强降水的触发机制均不相同,但大部分均存在高低空急流或者超低空急流;本地具有湿层深厚和大气层结不稳定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强降水 时空分布 天气学模型
下载PDF
湘潭极端短时强降水的多尺度分析与临近预警 被引量:2
17
作者 安明 林明丽 +3 位作者 卿燃莉 刘二影 袁红松 尹宝蓉 《农业灾害研究》 2021年第11期58-60,共3页
利用湘潭市2010—2019年4—9月区域自动站逐小时降水量、高空地面观测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短时强降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同时使用天气学诊断方法,深入研究了极端短时强降水发生的天气系统、物理量特征、雷达特... 利用湘潭市2010—2019年4—9月区域自动站逐小时降水量、高空地面观测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短时强降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同时使用天气学诊断方法,深入研究了极端短时强降水发生的天气系统、物理量特征、雷达特征。结果表明:极端短时强降水发生的环流背景为低槽切变型、波动气流型、副高边缘型、热带气旋型,其中低槽切变型出现次数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短时强降水 分布特征 天气模型 物理量 临近预警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and Forecast of Fogin Changzhi Region
18
作者 Ma Penghui Yang Yanjun Sun Liyin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5年第1期1-3,8,共4页
By analyzing meteorological data during 2000 -2009,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og in Changzhi region and weather situation of fog weather occurrence were summarized, and forecast equation was established.
关键词 FOG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weather model Forecast equation China
下载PDF
基于天气模型的国产卫星影像获取能力分析
19
作者 耿晴 曾浩 《地理空间信息》 2022年第3期156-158,164,共4页
为了提升遥感影像质量,增强国产卫星遥感数据的地理国情监测能力,采用基于云层因素的天气模型,分析了云覆盖对国产卫星遥感影像获取的影响。在具体研究过程中,选取湖北省境内近年的高分一号、高分二号和资源三号卫星影像资料,重点分析... 为了提升遥感影像质量,增强国产卫星遥感数据的地理国情监测能力,采用基于云层因素的天气模型,分析了云覆盖对国产卫星遥感影像获取的影响。在具体研究过程中,选取湖北省境内近年的高分一号、高分二号和资源三号卫星影像资料,重点分析了云覆盖对卫星遥感影像获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分一号卫星受云覆盖的影响相对较小,高分二号和资源三号卫星受云覆盖的影响相对较大,这对今后的技术研究和生产实践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模型 遥感数据 国产卫星 影像获取能力
下载PDF
广东高空槽后暴雨的多尺度天气特征及概念模型 被引量:18
20
作者 吴乃庚 林良勋 +3 位作者 曾沁 伍志方 杨国杰 罗聪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06-516,共11页
2010年5月6—7日广东出现了罕见的高空槽后大暴雨过程。利用华南区域气象观测站、加密自动站和NCEP分析资料等,从大尺度环流背景、天气系统特征和雷达回波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利用局地经向环流模式和尺度分析技术诊断探讨其可能形成... 2010年5月6—7日广东出现了罕见的高空槽后大暴雨过程。利用华南区域气象观测站、加密自动站和NCEP分析资料等,从大尺度环流背景、天气系统特征和雷达回波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利用局地经向环流模式和尺度分析技术诊断探讨其可能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南亚高压西移配合高空急流北退为大暴雨的发生提供高层辐散条件。在前倾槽形势下(500 hPa高空槽移出广东、低层切变线和地面冷锋仍在南岭附近),低层暖湿不稳定配合高空槽后干冷空气的下传,对广东上空不稳定能量释放起到增强作用,强降水主要发生在锋区南侧。数值诊断结果进一步表明,激发暴雨过程的主要物理因子为潜热加热和温度平流。潜热加热是暴雨的正贡献和反馈最直接因子,而北方冷空气一方面通过温度平流直接激发广东地区的上升运动,同时通过促进水汽辐合抬升区南移并释放潜热,是暴雨过程的重要触发机制。此外,空间滤波分析表明,弱冷空气越过南岭后扩散南下和形成的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对强降水落区和增幅起关键作用,暴雨业务预报对此类弱冷空气在地形作用下扩散南下的影响需要更加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学 暴雨 高空槽 数值诊断 冷空气 概念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