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油乳状液破乳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9
1
作者 肖中华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5-168,共4页
由于原油乳状液的形成及稳定性的因素复杂,以及影响原油乳状液破乳的因素众多,因而研究原油乳状液的破乳机理各异,主要有顶替或置换、反相作用、絮凝-聚结、膜排液、膜击破、润湿增溶、反离子作用、褶皱变形机理。又由于原油乳状液的稳... 由于原油乳状液的形成及稳定性的因素复杂,以及影响原油乳状液破乳的因素众多,因而研究原油乳状液的破乳机理各异,主要有顶替或置换、反相作用、絮凝-聚结、膜排液、膜击破、润湿增溶、反离子作用、褶皱变形机理。又由于原油乳状液的稳定与破乳是一对矛盾,影响乳状液稳定的因素也会影响乳状液的破乳;但从影响破乳剂对原油乳状液破乳的因素来看,主要有原油乳状液的性质、原油破乳剂的性质和外界脱水条件。研究原油乳状液的破乳机理及影响因素,目的是为不同的原油乳状液的破乳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包油乳状液 油包水乳状液 破乳 机理 破乳剂 原油脱水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油包水乳状液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3
2
作者 黄红玺 张峰 +1 位作者 许明标 崔洪波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9-101,共3页
油基钻井液优良的抑制性能及耐高温性能,使其成为钻复杂井的重要解决手段,特别是在钻高温深井和水敏性地层中优势更明显。影响油基钻井液稳定性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乳状液的稳定性是油基钻井液的决定性因素。文章介绍了油水比、配制条件... 油基钻井液优良的抑制性能及耐高温性能,使其成为钻复杂井的重要解决手段,特别是在钻高温深井和水敏性地层中优势更明显。影响油基钻井液稳定性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乳状液的稳定性是油基钻井液的决定性因素。文章介绍了油水比、配制条件、内外相种类等因素对油包水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机理,重点分析了乳化剂种类和加量对油包水钻井液的影响规律,通过钻屑污染实验分析了固相颗粒进入油基钻井液体系后由于大量吸附了体系中的表面活性剂,导致了钻井液中有效乳化剂质量浓度降低造成的电稳定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包水乳状液 乳化 稳定性 油基钻井液
下载PDF
油包水型乳化液破乳方法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2
3
作者 张贤明 吴峰平 +2 位作者 陈彬 潘诗浪 王立存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10年第2期159-163,共5页
主要针对油包水(W/O)型两相分散体系,从乳化液破乳方法的机理出发,综述了化学破乳法、生物破乳法和物理破乳法的最新发展以及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对W/O型乳化液破乳方法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乳化液 油包水型乳化液 破乳方法 破乳机理 化学破乳 生物破乳 物理破乳
下载PDF
超声辐照法原油破乳脱水的室内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虞建业 袁萍 顾春光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1-143,共3页
用一台功率 1kW的超声波发生器 ,在声强 0 .6 5W /cm2 、频率 2 0kHz、脉冲宽度 97ms,间歇比 3∶1条件下 ,在 5 5℃将江苏真武含水原油 (80 0mL)辐照 10min ,静置沉降脱水 ,同时与自然沉降、化学破乳 (破乳剂加量 10 0mg/kg)、化学破乳 ... 用一台功率 1kW的超声波发生器 ,在声强 0 .6 5W /cm2 、频率 2 0kHz、脉冲宽度 97ms,间歇比 3∶1条件下 ,在 5 5℃将江苏真武含水原油 (80 0mL)辐照 10min ,静置沉降脱水 ,同时与自然沉降、化学破乳 (破乳剂加量 10 0mg/kg)、化学破乳 +超声辐照破乳等方法作了对比。超声辐照法的初期脱水速率高于化学破乳法 ,最终 (36 0min)脱水率略高 (6 0 .8%对 5 9.4% ) ;化学破乳 +超声辐照法的初期脱水率高于化学破乳法但低于超声辐照法 ,最终脱水率提高至 71.3%。超声辐照法脱出水含油量 (17.6 7mg/L)比自然沉降法 (5 6 .32mg/L)、化学破乳法 (4 2 .5 8mg/L)和超声辐照 +化学破乳法 (33.97mg/L)均有大幅度降低。与自然沉降法脱出水相比 ,超声辐照法脱出水中TGB ,SRB ,铁细菌数分别降低 6 2 .0 % ,5 2 .6 % ,36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辐照法 原油 破乳脱水 室内研究 油包水乳状液
下载PDF
稠油包水乳状液的表观黏度 被引量:17
5
作者 蒋小华 王玮 宫敬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21-727,共7页
以渤海SZ36-1稠油、矿化水为工质配制了2组不同液滴直径的W/O型乳状液,研究了温度、含水率、剪切率和液滴直径对乳状液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乳状液表观黏度的影响非常明显,而对相对黏度的影响却较小;同时含水率、剪切率和液滴直... 以渤海SZ36-1稠油、矿化水为工质配制了2组不同液滴直径的W/O型乳状液,研究了温度、含水率、剪切率和液滴直径对乳状液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乳状液表观黏度的影响非常明显,而对相对黏度的影响却较小;同时含水率、剪切率和液滴直径也是影响乳状液黏度的重要因素,低含水率下,剪切率、液滴直径对黏度的影响不明显,而当含水率较高时,剪切率、液滴直径的影响非常突出,乳状液呈现出强烈的剪切稀释特性。利用国内外现有的一些黏度模型对实验获得的黏度数据进行了预测分析,发现Brinkman(1952)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W/O型乳状液 表观黏度 相对黏度
下载PDF
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对原油的乳化及增粘行为 被引量:18
6
作者 曹绪龙 赵海娜 +4 位作者 马骋 马宝东 张继超 严兰 黄建滨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97-1302,共6页
利用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技术,实现了高含水量原油体系的乳化及增粘.通过调整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解决了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在油田模拟水中的溶解度问题.确定了相关体系高含水量油包水(W/O)乳状液的表面活性剂浓度,研究了可... 利用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技术,实现了高含水量原油体系的乳化及增粘.通过调整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解决了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在油田模拟水中的溶解度问题.确定了相关体系高含水量油包水(W/O)乳状液的表面活性剂浓度,研究了可以产生高含水量油包水乳状液的油水混合体积比范围,并研究了温度、pH值、油水混合比例和离子强度对乳化及增粘作用的影响.获得了一系列具有优良乳化效果和乳状液稳定性的体系,其中部分体系粘度可增大80倍.这对于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乳化 油包水乳状液 增粘性质
下载PDF
适用于高矿化度地层调剖剂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闫建文 张玉荣 才程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0-72,共3页
在高温高盐油藏,地层水矿化度高,常规调剖剂适应性差、有效期短,调剖堵水存在一定的难度。为此,研究了适用于高盐油藏的新型调剖剂,其作用机理是让调剖剂在地层一定部位发生有效的作用,其主剂为硅酸钠溶液,以油包水乳状液的形式注入地层... 在高温高盐油藏,地层水矿化度高,常规调剖剂适应性差、有效期短,调剖堵水存在一定的难度。为此,研究了适用于高盐油藏的新型调剖剂,其作用机理是让调剖剂在地层一定部位发生有效的作用,其主剂为硅酸钠溶液,以油包水乳状液的形式注入地层,破乳后与地层水中的钙镁离子发生化学反应,在地层中产生化学沉淀,封堵高渗透层。在室内开展了调剖剂稳定性、流变性和封堵性实验,结果表明,由乳液型调剖剂组成的调剖体系具有封堵时间可控、封堵率高达98.5%、堵水有效期长的特点,在水驱10倍孔隙体积时,渗透率保持不变,调剖剂优先进入高渗透层且对其封堵效果好,因此,该体系可用于高矿化度油藏调剖,封堵高渗透条带,起到降水增油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剖 高矿化度 油包水乳状液 热稳定性 流变性 封堵性
下载PDF
超疏水聚四氟乙烯丝网用于原油脱水的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刘君腾 卿伟华 +2 位作者 任钟旗 袁海涛 张卫东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63-568,共6页
开发节能、高效的原油脱水技术是石油开采、炼制企业面临的难题之一。今采用超疏水性聚四氟乙烯丝网进行原油脱水,首先对丝网的表面形貌结构进行了分析,然后采用错流过滤,考察了过滤压降、初始含水量、过滤级数对脱水效果的影响,并对分... 开发节能、高效的原油脱水技术是石油开采、炼制企业面临的难题之一。今采用超疏水性聚四氟乙烯丝网进行原油脱水,首先对丝网的表面形貌结构进行了分析,然后采用错流过滤,考察了过滤压降、初始含水量、过滤级数对脱水效果的影响,并对分离机理进行讨论。实验结果表明:所用聚四氟乙烯丝网具有粗糙的表面结构,其水的静态接触角高达159°;该超疏水丝网能有效脱除原油中的水分,随着操作压降的降低或初始含水量的升高,脱水率会上升,但原油通量会相应下降;经过二级过滤,后侧含水量低于国家标准0.5%(w/w),达到国家原油外输标准(SY 7513-19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 聚四氟乙烯丝网 原油脱水 乳化水 破乳
下载PDF
高频脉冲交流电场对W/O型原油乳状液的破乳作用 被引量:13
9
作者 康万利 张凯波 +2 位作者 刘述忍 曹东青 范海明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71-774,717,共4页
通过考察电场参数对吉林油田W/O型乳状液中水颗粒聚结效果的影响,发现了高频脉冲交流电场的脱水规律:脱水率随脉冲频率的增大呈现先增大而后减小的趋势,当脉冲频率达到4.43kHz时,达到峰值;脱水率随脉冲幅度的增大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 通过考察电场参数对吉林油田W/O型乳状液中水颗粒聚结效果的影响,发现了高频脉冲交流电场的脱水规律:脱水率随脉冲频率的增大呈现先增大而后减小的趋势,当脉冲频率达到4.43kHz时,达到峰值;脱水率随脉冲幅度的增大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脉冲幅度为1320V时,达到峰值;脱水率随脉宽比的增大逐渐增大,当脉宽比为85%时,达到最大值。破乳剂可以缩小高频脉冲电场对乳状液的破乳脱水范围,包括降低最佳脉冲频率和脉宽比,但破乳剂对最佳脉冲幅度没有影响。吉林油田原油乳状液的最佳破乳参数:脉冲频率为3.86kHz,脉冲幅度为1320V,脉宽比为75%,PR929破乳剂加量为60mg/L,脱水温度为55℃,脱水时间为10min,此时,W/O型乳状液脱水率接近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 乳状液 高频脉冲交流电场 电场参数 破乳剂 含水率 脱水率
原文传递
一种油包水乳化压裂液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卜继勇 陈大钧 +2 位作者 王成文 税蕾蕾 彭志刚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72-374,386,共4页
介绍了一种油包水乳化压裂液体系 ,该体系以柴油为外相、稠化水为内相 ,用一种复配型油溶性表面活性剂作为乳化剂。研究了乳化剂加量、稠化剂加量、油水体积比对体系的影响规律。筛选出了油包水乳化压裂液配方。测定了该压裂液的耐温能... 介绍了一种油包水乳化压裂液体系 ,该体系以柴油为外相、稠化水为内相 ,用一种复配型油溶性表面活性剂作为乳化剂。研究了乳化剂加量、稠化剂加量、油水体积比对体系的影响规律。筛选出了油包水乳化压裂液配方。测定了该压裂液的耐温能力、耐温耐剪切性、悬砂能力、破乳性、滤失性等性能。实验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包水乳状液 乳化压裂液 实验研究 表面活性剂 乳化剂 油气藏
下载PDF
W/O型乳状液破乳技术进展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慧 程丽华 +2 位作者 王平 谢颖 赵德智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2年第8期1434-1438,共5页
介绍了近年来W/O型乳状液的破乳技术,包括重力法、离心法、加热法、化学法、电学法、微波辐射法、超声波法、膜法、微生物法、磁处理法、冷冻解冻法、研磨法、润湿聚结法以及针对于沥青质薄膜决定稳定性的W/O型稠油乳化液的新型CO2破乳... 介绍了近年来W/O型乳状液的破乳技术,包括重力法、离心法、加热法、化学法、电学法、微波辐射法、超声波法、膜法、微生物法、磁处理法、冷冻解冻法、研磨法、润湿聚结法以及针对于沥青质薄膜决定稳定性的W/O型稠油乳化液的新型CO2破乳法,归纳了各种方法的破乳机理和研究现状,并概述了各种技术的应用特点,为其工业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原油 W/O型乳状液 破乳
下载PDF
稠油碱驱机理的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 被引量:11
12
作者 裴海华 张贵才 +2 位作者 葛际江 刘清华 丁保东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85-289,共5页
通过物理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碱驱提高稠油采收率的驱替机理。首先通过实验测定了碱和稠油的界面张力,然后通过填砂管驱油实验评价了驱油效果,最后对室内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历史拟合。研究结果表明,稠油碱驱过... 通过物理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碱驱提高稠油采收率的驱替机理。首先通过实验测定了碱和稠油的界面张力,然后通过填砂管驱油实验评价了驱油效果,最后对室内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历史拟合。研究结果表明,稠油碱驱过程中随着碱浓度的升高,原油采收率和压力降都随之升高。压力降的升高主要由于生成了油包水乳状液,增加了水流通道中水相的流动阻力,导致注入水流向未波及的区域,从而提高了稠油采收率。对稠油碱驱数值模拟时考虑了界面张力的降低、化学剂的吸附和油包水乳状液的形成。结果表明,模拟值和实验值拟合得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碱驱 油包水乳状液 物理模拟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油水乳状液蜡沉积规律与扩散系数 被引量:9
13
作者 范开峰 黄启玉 +1 位作者 李思 于文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67-1072,共6页
蜡沉积问题是含蜡原油输送管路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而针对油水乳状液中蜡沉积问题的研究较少。以大庆原油(含水率为0)及其配置的含水率为10%、20%和30%的乳状液为实验样品,利用冷指实验装置,通过改变冷指温度、冷指和罐壁间温差以及... 蜡沉积问题是含蜡原油输送管路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而针对油水乳状液中蜡沉积问题的研究较少。以大庆原油(含水率为0)及其配置的含水率为10%、20%和30%的乳状液为实验样品,利用冷指实验装置,通过改变冷指温度、冷指和罐壁间温差以及含水率等变量,分析了油水乳状液中的蜡沉积规律。实验发现,相同温差下油壁温度降低会使蜡沉积质量增加,沉积量随含水率增大而减小。推导了蜡沉积扩散系数的计算方法,并得到了扩散系数的分布规律。平均温度的降低和含水率的升高会使扩散系数减小,高温区间下水相对扩散系数的影响比低温区间更明显。研究结果对大庆含蜡原油混输管道中蜡沉积规律的认识和清管周期的确定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包水乳状液 蜡沉积 含水率 冷指实验 扩散系数
原文传递
油水乳状液中水滴在疏水纤维丝上的聚结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丽艳 侯立飞 +2 位作者 谭蔚 朱国瑞 唐国武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71-277,共7页
采用自行设计的微通道纤维聚结装置和高速摄影系统测试油水乳状液中水滴在纤维丝表面被拦截、聚结和分离的过程.实验发现油水乳状液中水滴的碰撞合并过程存在3类:纤维丝捕获的水滴与油-水乳状液中水滴的合并、被纤维丝捕获的水滴之间的... 采用自行设计的微通道纤维聚结装置和高速摄影系统测试油水乳状液中水滴在纤维丝表面被拦截、聚结和分离的过程.实验发现油水乳状液中水滴的碰撞合并过程存在3类:纤维丝捕获的水滴与油-水乳状液中水滴的合并、被纤维丝捕获的水滴之间的合并、乳状液中水滴间的合并.实验研究了油-水乳状液初始含水量、流动速度对纤维丝聚结器压力降和分离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油-水乳状液初始含水量越低、流动速度越小,分离效果越好,实验中流速为1,mm/s、初始含水量为3%,时,分离效率可达60%,.通过显微镜分析了纤维丝聚结器入口、中间以及出口处纤维床层上的水滴形貌,发现在聚结器出口处水滴直径最大,说明脱离纤维丝的水滴可能被再次捕获,继续发生碰撞聚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纤维 油-水乳状液 碰撞聚结 分离效率
下载PDF
原油乳状液对20钢的腐蚀
15
作者 张志宏 马骏 +4 位作者 贾旭东 高秋英 刘强 孙海礁 孟江 《腐蚀与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49,共7页
以某油田原油和采出水为原料配制了不同含水率的油包水或水包油乳状液,利用失重法和电化学测试技术研究了20钢的腐蚀行为,分析了不同含水率和不同类型乳状液的腐蚀性。结果表明:乳状液的腐蚀性低于采出水的腐蚀性,且水包油乳状液腐蚀性... 以某油田原油和采出水为原料配制了不同含水率的油包水或水包油乳状液,利用失重法和电化学测试技术研究了20钢的腐蚀行为,分析了不同含水率和不同类型乳状液的腐蚀性。结果表明:乳状液的腐蚀性低于采出水的腐蚀性,且水包油乳状液腐蚀性大于油包水乳状液;由于油包水乳状液中原油在20钢表面吸附形成的油膜的完整性较好,20钢与水分子接触受到一定限制,腐蚀比较轻;随着含水率增大,油膜完整性逐渐受到破坏,乳状液腐蚀性明显变强;在水包油乳状液中,20钢与采出水直接接触,20钢表面只存在分散状的油膜,其对金属基体的保护作用较弱,随着含水率的增加,水包油乳状液对20钢的腐蚀接近于采出水;在油水界面处,20钢腐蚀严重,其腐蚀行为与在水包油乳状液中的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包水乳状液 水包油乳状液 腐蚀 20钢 油水界面
下载PDF
油包水乳状液微观特性进展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操泽 冯成 +2 位作者 何思宏 康煜姝 王敏 《当代化工》 CAS 2015年第3期540-542,共3页
油包水乳状液的微观特性是影响乳状液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为了降低采出液破乳难度、减小管线运输负担,有必要弄清楚乳状液的微观特性。影响油包水乳状液稳定性的微观因素主要有四部分:乳滴的大小、形状以及分布,乳状液界面张力,界面膜性... 油包水乳状液的微观特性是影响乳状液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为了降低采出液破乳难度、减小管线运输负担,有必要弄清楚乳状液的微观特性。影响油包水乳状液稳定性的微观因素主要有四部分:乳滴的大小、形状以及分布,乳状液界面张力,界面膜性质和界面剪切黏度。阐述了影响乳滴大小、形状、分布主要因素的研究进展,并简要介绍了乳状液液滴粒径分布的测量方法;报告了油包水乳状液界面张力大小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阐述了界面膜的分子密度与机械强度对油包水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对乳状液界面剪切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对界面剪切黏度的研究现状作出评述,并介绍了测量界面剪切黏度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包水乳状液 微观特性 界面膜 剪切黏度
下载PDF
矩形流道静电聚结破乳机理与动态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陈家庆 尚超 +1 位作者 丁艺 黄松涛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42-148,154,共8页
分析了水颗粒在高压/高频交流电场中的聚结机理及变形破裂规律,基于设计的矩形静电聚结试验装置和高压/高频交流电源,研究了电场强度、脉冲频率、电场停留时间、绝缘层厚度等参数对不同含水率W/O型乳化液中分散相水颗粒静电聚结特性的... 分析了水颗粒在高压/高频交流电场中的聚结机理及变形破裂规律,基于设计的矩形静电聚结试验装置和高压/高频交流电源,研究了电场强度、脉冲频率、电场停留时间、绝缘层厚度等参数对不同含水率W/O型乳化液中分散相水颗粒静电聚结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场强度是影响水颗粒聚结效果的主要因素,但增大到一定值后会发生电分散现象,影响破乳效果;脉冲频率、电场停留时间、绝缘层厚度等参数对聚结效果和电能消耗均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型乳化液 静电破乳 高压/高频交流电源 电场参数 矩形静电聚结器
下载PDF
支链型硅烷、聚醚烷基共改性硅油乳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何彤 杨成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572-578,共7页
以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和三甲基乙氧基硅烷为原料水解缩合得到了乙烯基三(三甲基硅氧烷基)硅烷(即支链型硅烷)。以含氢硅油、支链型硅烷、烯丙基聚醚及1-十二烯为原料,氯铂酸为催化剂,异丙醇为溶剂,合成了共改性硅油乳化剂,并对产物结构... 以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和三甲基乙氧基硅烷为原料水解缩合得到了乙烯基三(三甲基硅氧烷基)硅烷(即支链型硅烷)。以含氢硅油、支链型硅烷、烯丙基聚醚及1-十二烯为原料,氯铂酸为催化剂,异丙醇为溶剂,合成了共改性硅油乳化剂,并对产物结构进行了红外和核磁表征。研究了温度、时间、催化剂用量、物料比等因素对共改性硅油乳化剂转化率的影响及其结构对油包水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95℃下反应5h,催化剂用量0.20%,物料比n(Si-H)∶n(混合物组成的C=C)=1∶1.1时合成的有机硅乳化剂,转化率高达94.97%;当乳化剂HLB=5,疏水基接枝比为n(支链型硅烷)∶n(烷基)=25∶75时,可以制备硅油、酯油和烃油为混合油相的稳定油包水乳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油乳化剂 硅氢加成 油包水乳液
下载PDF
基于超润湿材料的乳液油水分离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继斌 王会才 +1 位作者 孙强 刘霞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65-171,共7页
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油水混合物易转变为乳液,从而形成稳定的油水混合系统,给分离带来了困难。结合固体表面微观几何结构和化学组成,制备的超润湿材料为乳液油水分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文中首先介绍了超润湿性的基本理论,然后综... 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油水混合物易转变为乳液,从而形成稳定的油水混合系统,给分离带来了困难。结合固体表面微观几何结构和化学组成,制备的超润湿材料为乳液油水分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文中首先介绍了超润湿性的基本理论,然后综述了基于超润湿材料的乳液分离研究进展,包括分离油包水乳液的超疏水超亲油材料、处理水包油乳液的超亲水及水下超疏油材料和同时分离两种类型乳液的智能超润湿材料。最后,对该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分别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润湿材料 油包水乳液 水包油乳液 油水分离
下载PDF
含水稠油在纳米-微波协同下的降黏实验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汉勇 高航 +1 位作者 秦守强 王业骢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79-186,共8页
为降低含水稠油黏度,提高其输送能力,提出了纳米催化剂和微波协同作用的降黏方式。通过响应面实验设计方法,以微波加热功率、加热温度和纳米催化剂浓度为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测量得到不同情况下的黏温曲线,通过测得的黏度计算降黏率。通... 为降低含水稠油黏度,提高其输送能力,提出了纳米催化剂和微波协同作用的降黏方式。通过响应面实验设计方法,以微波加热功率、加热温度和纳米催化剂浓度为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测量得到不同情况下的黏温曲线,通过测得的黏度计算降黏率。通过优化得到不同含水率下的最优降黏处理方法,探究油包水型稠油乳状液在不同含水率下3种因素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含水率变化对纳米-微波协同降黏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同一含水率下,降黏率随催化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随微波功率的增大先增后降,随温度的变化规律与含水率的大小有关。对于不同含水率的稠油,为达到最优降黏效果,随着含水率增大,所需催化剂浓度先增后降,所需的微波功率相近,而温度有一定差别。说明高含水的油包水型乳状液的降黏效果更优,这可为稠油降黏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包水型乳状液 微波 纳米催化剂 降黏 响应面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