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省际水-能源-粮食耦合协调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71
1
作者 李成宇 张士强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0-128,共9页
我国水资源、能源、粮食消费量均居世界首位,如何保证水资源-能源-粮食之间的协调发展成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2003—2015年我国省际水-能源-粮食耦合协调度,并结合ESDA方法和空间计量模型探... 我国水资源、能源、粮食消费量均居世界首位,如何保证水资源-能源-粮食之间的协调发展成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2003—2015年我国省际水-能源-粮食耦合协调度,并结合ESDA方法和空间计量模型探讨水-能源-粮食耦合协调度的空间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我国省际水-能源-粮食子系统及综合评价指数水平较低,呈现上升态势,其空间分布格局与我国水-能源-粮食资源禀赋分布格局相一致。②我国省际水-能源-粮食耦合度已处于高水平,但我国省际水-能源-粮食耦合协调度水平较低,呈现出稳定上升态势,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我国省际水-能源-粮食耦合协调度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规律,各地区空间差异性明显,呈现出东北>中部>东部>西部的空间分布格局。③我国省际水-能源-粮食耦合协调度呈正向空间自相关性,集聚状态明显,但分布格局不够稳定,易发生变动。④我国省际水-能源-粮食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经济发展水平、经济集聚、技术进步、教育、人口和农林支出。因此,国家应针对水、能源、粮食的协调发展进行顶层设计,统筹考虑水、能源、粮食与产业布局及行业外部影响的关系。通过技术进步来提升水、能源、粮食的利用效率,保证协调发展的质量。各省市则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弥补短板,促进其水-能源-粮食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能源-粮食 耦合协调度 影响因素 ESDA 空间计量
下载PDF
北京市水-能源-粮食可持续发展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与仿真 被引量:70
2
作者 李桂君 李玉龙 +2 位作者 贾晓菁 杜磊 黄道涵 《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26,共16页
资源与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北京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资源高度依赖外省市供应,随着需求的不断增加,其可持续发展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本研究通过构建以水-能源-粮食(W-E-F)三者为主体并涵盖社会、经济和环境子系统的复... 资源与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北京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资源高度依赖外省市供应,随着需求的不断增加,其可持续发展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本研究通过构建以水-能源-粮食(W-E-F)三者为主体并涵盖社会、经济和环境子系统的复杂系统因果关联网络;运用系统动力学仿真技术,实现了对北京市水-能源-粮食关联(W-E-F Nexus)系统的动力学仿真模拟,预测了北京市W-E-F变化趋势,并开展了W-E-F Nexus系统敏感性分析。研究发现2020年水资源消耗总量预计超过38亿吨;能源供应数量预计不足2600万吨标准煤,地热能等清洁一次能源供应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能源消费总量预计下降至6865万吨标准煤,其中超过62%的能源消耗将依赖省外调入;粮食消费总量预计将超过730万吨,粮食单产数量在2014-2016年经过短暂调整后开始持续提升,到2020年每公顷产量预计将超过7800公斤,粮食自给率经过调整将再度恢复到2012年20%的水平;能源系统是现阶段提升北京W-E-F综合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突破口;相比于单一资源政策,基于非资源系统的决策行为影响效果将更为深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能源-粮食 关联系统 可持续发展 系统动力学
原文传递
中国水-能源-粮食压力时空变动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53
3
作者 白景锋 张海军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653-1660,共8页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把构建的水资源、能源和粮食的压力指数分解为3个正交向量,以矢量合成法计算水-能源-粮食(W-E-F)总压力指数。在考察1997-2015年30个省区(香港、澳门和台湾无数据,西藏缺能源数据)的水资源压力指数、能源压力指数...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把构建的水资源、能源和粮食的压力指数分解为3个正交向量,以矢量合成法计算水-能源-粮食(W-E-F)总压力指数。在考察1997-2015年30个省区(香港、澳门和台湾无数据,西藏缺能源数据)的水资源压力指数、能源压力指数、粮食压力指数和W-E-F总压力指数的时序变化后,选取8个反映总压力指数变化的指标,截取1997、2004、2015年3个断面,采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对影响中国W-E-F压力指数变化的因素进行分析。结论如下:(1)时间上看,W-E-F总压力先升后降;空间上看,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W-E-F总压力逐渐递减,东北和沿海城市化水平高的地区压力较大。(2)能源压力对中国W-E-F总压力的贡献最大,中东部地区的能源压力指数更高,淮河以北地区的水资源压力指数更高,东部的长江口以南沿海区域和广大西部地区的粮食压力指数更高。(3) 1997-2015年,全国水资源压力指数多数地区上升,能源压力指数和粮食压力指数大部分地区下降。(4)不同时段,W-E-F压力变化的驱动力不同。总体上看,大部分指标与W-E-F压力变化同向,人均受教育水平和人均GDP与W-E-F压力变化反向,人口密度增大、食物构成变化、粮食生产条件和经济发展是W-E-F压力升高的主因。在分析时段内,随着时间推移,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的影响在增大,提高人均受教育水平和经济转型发展是降低W-E-F压力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能源-粮食 压力指数 时空变异 驱动力 主成分分析 地理加权回归
下载PDF
水-能源-粮食关联关系: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新视角 被引量:46
4
作者 李桂君 黄道涵 李玉龙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76-90,共15页
水-能源-粮食关联关系(WEF-Nexus)的研究正逐步发展成为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重要课题,学术界和实践者们从各个方面对其进行了理论和实证探究。笔者从WEF-Nexus概念的重新界定开始,通过分析2006年以来WEF-Nexus的发展历程,并基于当前研究的... 水-能源-粮食关联关系(WEF-Nexus)的研究正逐步发展成为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重要课题,学术界和实践者们从各个方面对其进行了理论和实证探究。笔者从WEF-Nexus概念的重新界定开始,通过分析2006年以来WEF-Nexus的发展历程,并基于当前研究的基础理论差异,提出开展WEF-Nexus研究的两个基本观点,即"慢变量观"和"资源整合观";回答了区域可持续发展中水-能源-粮食关联关系(WEF-Nexus)研究的两个基本问题,"什么是WEF-Nexus?"和"为什么是WEF-Nexus?"。在此基础上,笔者通过WEF-Nexus关系描述性研究及实证研究的进展分析,从平面维度、时间空间维度和数据与工具的应用视角,指出该领域的核心研究议题、关键分析工具和未来面临的挑战。我们认为,要从新的视角认识WEF-Nexus领域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前沿问题,其未来的研究应从注重实践经验的总结转向理论框架的构建,尤其要关注水、能源和粮食三者作为"慢变量"的理论证明,研究的维度也应由区域维度向城市维度转变,在研究方法上更多地借助系统动力学、复杂网络分析等系统科学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能源-粮食 关联关系 可持续发展 文献分析
下载PDF
共生视角下中国区域“水-能源-粮食”复合系统适配性评估 被引量:39
5
作者 支彦玲 陈军飞 +2 位作者 王慧敏 刘钢 朱外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9-139,共11页
水资源、能源和粮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资源,三者之间的交互关系被称为“水-能源-粮食”纽带。中国水资源、能源和粮食(耕地)资源时空分布不匹配,影响资源流动效率。随着资源供需矛盾加剧,资源管理方式亟需从“单资源”规划向“多资... 水资源、能源和粮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资源,三者之间的交互关系被称为“水-能源-粮食”纽带。中国水资源、能源和粮食(耕地)资源时空分布不匹配,影响资源流动效率。随着资源供需矛盾加剧,资源管理方式亟需从“单资源”规划向“多资源”协同转变,因此,开展“水-能源-粮食”复合系统适配性评估对推动多资源协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引入共生理论,构建“水-能源-粮食”系统共生架构,提出区域“水-能源-粮食”系统适配概念,将“水-能源-粮食”系统适配性分解为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基于压力-状态-影响-响应(PSIR)模型构建适配性评估指标体系,对2000—2016年我国区域“水-能源-粮食”系统适配性进行综合评估。研究表明:①可持续性对“水-能源-粮食”复合系统适配性影响最大,协调性是适配性提升的短板,稳定性是适配性的重要基础。②我国“水-能源-粮食”复合系统的整体适配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水平呈上升趋势,增长速度先快后慢,稳定性指数小幅波动,趋于平稳。③我国“水-能源-粮食”复合系统适配性时空分异特征明显,东北、东部地区的适配性水平相对较高,主要呈上升趋势;中部、西部地区的适配性水平相对较低,主要呈下降趋势。根据评估结果,提出以下建议:①加强水资源、能源、农业、土地等多部门协同,增加科技、水利、能源等方面投资力度,协调水-能源、水-粮食和能源-粮食关系,提高水资源、能源和粮食系统之间转化效率。②引导自然资源从富集区域向匮乏区域流动,引导高端产业、先进技术和投资等社会资源从发达地区向自然资源富集区域转移,缓解资源匮乏区供需矛盾,提高资源附加值,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能源-粮食 适配性 共生 评估
下载PDF
区域水资源-能源-粮食系统耦合协调演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35
6
作者 毕博 陈丹 +3 位作者 邓鹏 张娣 诸莉燕 张鹏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2-77,共6页
水资源、能源和粮食是生产生活的基本要素。将3者视为一个相互依赖的系统,水资源-能源-粮食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以辽宁省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赋权并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及... 水资源、能源和粮食是生产生活的基本要素。将3者视为一个相互依赖的系统,水资源-能源-粮食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以辽宁省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赋权并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及计算方法,对2006-2015年水资源-能源-粮食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及其时序演化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2006-2015年水资源-能源-粮食系统的整体协调发展能力在波动中不断增长,耦合协调度大致经历了过渡、基本协调2个发展阶段和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3个发展类型,且持续提升的趋势非常明显,但尚未跨入高度协调发展阶段,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能源-粮食 耦合协调 辽宁省 可持续发展 演化
下载PDF
中国不同地区水—能源—粮食投入产出效率评价研究 被引量:31
7
作者 李桂君 黄道涵 李玉龙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8-148,共11页
水、能源、粮食(WEF)是生产生活的基本要素。文章将三者视为一个相互依赖的系统,构建了以"用水总量、能源消费量、粮食消费支出、常住人口"作为输入变量,以"人均GDP、环境污染指数"作为输出变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并... 水、能源、粮食(WEF)是生产生活的基本要素。文章将三者视为一个相互依赖的系统,构建了以"用水总量、能源消费量、粮食消费支出、常住人口"作为输入变量,以"人均GDP、环境污染指数"作为输出变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从静态截面、动态时序及动静对比三个角度,评价了2005~2015年中国30个地区的WEF投入产出效率。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DEA效率值较低,管理和技术水平亟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能源-粮食 可持续发展 数据包络 分析效率评价
原文传递
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耦合机理及协调发展时空演变 被引量:21
8
作者 徐辉 王亿文 +2 位作者 张宗艳 高一公 张大伟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526-2537,共12页
黄河流域面临的水、能源和粮食问题非常突出,研究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耦合协调发展有助于推动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本文首先分析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耦合协调发展机理,构建相应的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 黄河流域面临的水、能源和粮食问题非常突出,研究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耦合协调发展有助于推动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本文首先分析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耦合协调发展机理,构建相应的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了2008—2018年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耦合协调发展状况,并分析其时间和空间演变特征;最后,利用灰色预测GM(1,1)模型对其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模拟。结果表明:①2008—2018年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基本处于稳定的高水平耦合状态,2010年由初级协调转变为中级协调,2018年由中级协调转变为良好协调。②省区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宁夏仅为勉强协调,河南、陕西和甘肃为初级协调,山西、内蒙古、山东和青海为中级协调。③2019—2023年除陕西外,其余各省区水-能源-粮食耦合协调度预计将呈缓慢上升的趋势。本文根据各省区的水-能源-粮食耦合协调特征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能源-粮食 关联关系 耦合 协调发展 时空演变 灰色预测 黄河流域
原文传递
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协同演化及预测 被引量:17
9
作者 罗巍 杨玄酯 +1 位作者 杨永芳 程遂营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08-619,共12页
水、能源、粮食存在互相依赖的纽带关系,黄河流域作为三者矛盾突出且集中的典型区域,实现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协同演化,是保障流域资源安全、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基于协同学原理,按照序参量-子系统-复合系统的逻... 水、能源、粮食存在互相依赖的纽带关系,黄河流域作为三者矛盾突出且集中的典型区域,实现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协同演化,是保障流域资源安全、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基于协同学原理,按照序参量-子系统-复合系统的逻辑,从流域层和区域层,对2010—2019年黄河流域的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协同演化进行实证分析及ARIMA预测。结果发现:①从全流域看,3个子系统有序度演化近10年来均有上升,但三者间纽带关系演化长期处于低协同状态,其中,水-粮食协同度略高于能源-粮食协同度和水-能源协同度;②分区域看,上游和下游各子系统有序度演化近10年来升降各异,而中游各子系统有序度演化不断上升,3个区域中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演化均长期处于低协同状态;③根据ARIMA预测,纽带关系短期仍处于低协同状态,水资源相对于能源和粮食仍是首要约束。最后,从流域层提出“以水为刚性约束,多要素互动”,从区域层提出“生态位错位发展,多区域协同”等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水-能源-粮食 协同演化 有序度 黄河流域
原文传递
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地球科学的认知与解决方案 被引量:17
10
作者 郑人瑞 唐金荣 金玺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6-41,共6页
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正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议题。本文梳理了纽带关系的提出与发展,认为其发展经历了从"单一中心",向"双双关联",再到三者"纽带关系"的整合过程。并从地球科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 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正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议题。本文梳理了纽带关系的提出与发展,认为其发展经历了从"单一中心",向"双双关联",再到三者"纽带关系"的整合过程。并从地球科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在资源利用、空间分布和形成演化等方面的复杂性表现,指出认识和应对纽带关系在可持续发展中的紧迫性。本文在梳理纽带关系面临的核心问题和未来挑战的基础上,从资源调查、系统监测、大数据分析、科技创新、外部影响研究等几个方面系统总结了地球科学应对纽带关系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能源-粮食 纽带关系 地球科学 认知 解决方案
下载PDF
中国水-能源-粮食耦合协调发展实证分析 被引量:17
11
作者 尹庆民 吴益 《资源与产业》 2019年第6期20-29,共10页
水、能源、粮食作为3大重要资源,其协调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文章首先构建水-能源-粮食(W-E-F)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熵值法和变异系数法对指标赋权,并利用耦合模型度量W-E-F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最后将其与水... 水、能源、粮食作为3大重要资源,其协调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文章首先构建水-能源-粮食(W-E-F)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熵值法和变异系数法对指标赋权,并利用耦合模型度量W-E-F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最后将其与水-能源、水-粮食和能源-粮食系统对比分析,并基于灰色Verhulst模型预测W-E-F系统2018—2027年的耦合协调度。结果显示:2002—2017年我国W-E-F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呈上升趋势;2002—2017年W-E-F系统的耦合度平均为高水平耦合;2002—2017年W-E-F系统的耦合协调度经历了过渡、基本协调和高度协调3个阶段,并在2018—2027年将保持优质协调,但能源的发展水平仍滞后于水资源与粮食,因此,需加强能源的开发利用率,以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能源-粮食 耦合 协调 灰色预测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水-能源-粮食耦合效率的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6
12
作者 秦腾 佟金萍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068-2080,共13页
推动资源管理方式向"多资源"协同转变,保障水资源、能源和粮食关系的协同优化,是应对资源供需矛盾和安全风险的有效手段。基于构建的水-能源-粮食耦合协调指标体系,本文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对象,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前提下测度... 推动资源管理方式向"多资源"协同转变,保障水资源、能源和粮食关系的协同优化,是应对资源供需矛盾和安全风险的有效手段。基于构建的水-能源-粮食耦合协调指标体系,本文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对象,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前提下测度了2003—2017年各省份水-能源-粮食耦合效率,进而借助核密度估计和空间计量模型探究了长江经济带水-能源-粮食耦合效率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关键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长江经济带水-能源-粮食耦合效率均值在0.65~0.95之间波动,未达到生产前沿,仍然具有一定的提升空间;(2)总体时序变化呈现为"下降—上升—下降"波动特征,且各省份呈现一定差异,2010年之后江西、湖南、贵州和云南呈现下降趋势,上海、浙江、安徽和四川趋于平稳,江苏、湖北和重庆呈现较大波动;(3)各地区之间的差异有所增强,两极分化现象初显,高值地区集中分布在长三角和川渝地区,而低值地区则不断向长江经济带上中游转移;(4)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和产业结构是推动长江经济带水-能源-粮食耦合效率提升的重要正向因素,而经济发展和信息化水平的正向作用尚未显现;此外,空间计量模型的回归结果显示,邻近地区水-能源-粮食耦合效率的优化对本地区也有积极的正向影响。因此,除了要根据各省份的实际情况制定差异性的政策,还要加快创建"多资源"协同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区域间的正向溢出效应,实现区域水-能源-粮食耦合效率的全面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水-能源-粮食 耦合效率 超效率SBM模型 空间计量模型
原文传递
中国水资源-能源-粮食-支撑系统安全测度及协调发展 被引量:13
13
作者 盖美 翟羽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746-4756,共11页
探索我国水资源-能源-粮食-支撑系统安全及时空演变规律,有利于促进中国水资源-能源-粮食-经济社会-管理维护的可持续发展。采用模糊物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及核密度和基尼系数、变异系数,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2... 探索我国水资源-能源-粮食-支撑系统安全及时空演变规律,有利于促进中国水资源-能源-粮食-经济社会-管理维护的可持续发展。采用模糊物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及核密度和基尼系数、变异系数,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4—2017年水资源-能源-粮食-经济社会-管理维护安全水平及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及时空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时间上,我国安全测度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空间上,我国安全测度水平除青海、西藏外普遍较好;②各子系统情况:经济社会子系统增长较快、水资源子系统水平较差、粮食安全指数变差、能源子系统分化现象显著、管理维护小幅度提升;③我国安全测度协调度2004年0.170提高至2017年0.348,总体呈上升趋势;④安全测度协调度的空间演化基本可以分为上升型、下降型、平滑型和波动型四类,以波动型居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能源-粮食 模糊物元法 耦合协调度模型
下载PDF
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若干问题解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红瑞 赵伟静 +1 位作者 邓彩云 闫佳伟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07-319,共13页
水、能源、粮食均为战略性、基础性资源,三者之间相互关联,彼此制约,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通过梳理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领域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尺度等,进一步明确了变化环境影响下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 水、能源、粮食均为战略性、基础性资源,三者之间相互关联,彼此制约,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通过梳理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领域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尺度等,进一步明确了变化环境影响下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概念框架及其风险关系的传递与表达,指出当前对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理解尚未统一,广泛采用的有"联系论"和"方法论"。现有研究对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进行了现状评估,资源间相互消耗关系的量化与不同情景下的仿真模拟。研究中存在数据缺失、不一致,评估因素单一,缺少动态反馈机制,难以真正应用到政策调控中等问题。因此,数据整合、模型集成、风险评估与动态调节、提高韧性、城市尺度研究和智慧管理,均是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发展关注的重点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能源—粮食 纽带关系 概念框架 量化评估 模拟预测
原文传递
基于修正水资源压力指数的华东地区水-能-粮协同安全评估 被引量:10
15
作者 鲁仕宝 尚毅梓 王浩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8-77,共10页
水资源、能源和粮食三者之间存在紧密而复杂的关系,共同维系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文中在量化分析华东地区粮食-能源生产水足迹及其虚拟水流动的基础上,提出水资源压力指数(MWSI)修正的方法,并运用该指数评价了伴随贸易而流出的虚拟... 水资源、能源和粮食三者之间存在紧密而复杂的关系,共同维系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文中在量化分析华东地区粮食-能源生产水足迹及其虚拟水流动的基础上,提出水资源压力指数(MWSI)修正的方法,并运用该指数评价了伴随贸易而流出的虚拟水给当地水资源系统造成的压力。结果表明,华东地区粮食能源生产水足迹与贸易虚拟水流动量均呈上升趋势,给当地以及输出区造成了一定的水资源压力。文中基于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生产技术以及合理制定生态区划提出了保证华中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的综合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能源-粮食 虚拟水足迹 水资源压力 能源与粮食安全 华东地区
原文传递
黄河流域水资源-能源-粮食系统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被引量:6
16
作者 孙才志 段兴杰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5-90,96,共7页
为综合评价黄河流域水资源-能源-粮食系统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基于能值分析理论与方法,并结合熵值法,构建了黄河流域水资源-能源-粮食系统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了该系统2008—2018年的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结果表明:... 为综合评价黄河流域水资源-能源-粮食系统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基于能值分析理论与方法,并结合熵值法,构建了黄河流域水资源-能源-粮食系统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了该系统2008—2018年的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结果表明:(1)从黄河流域整体视角来看,2008—2018年该系统属于资源消耗型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了很大压力,系统长期处于高环境负荷状态,造成系统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减弱。(2)从黄河流域各省(区)视角来看,流域下游生态环境压力日益加重,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应加大对可更新资源的开发力度,减小对不可更新资源的依赖;上游省(区)环境压力相对较小,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发展。(3)黄河流域各省(区)水资源-能源-粮食系统均衡性在时间和空间上呈现明显的差异性,系统的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值分析 水资源-能源-粮食 生态可持续发展 系统均衡性 黄河流域
下载PDF
长三角城市群水—能源—粮食系统压力的演变特征及其影响机制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中浩 孙诗萌 高峻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86-1597,共12页
城镇化的推进加剧资源消耗,水—能源—粮食(Water-Energy-Food)作为核心资源,是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构建WEF系统压力指数,揭示1990—2018年间长三角城市群WEF系统压力的演变特征,探讨城镇化推进对WEF系统压... 城镇化的推进加剧资源消耗,水—能源—粮食(Water-Energy-Food)作为核心资源,是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构建WEF系统压力指数,揭示1990—2018年间长三角城市群WEF系统压力的演变特征,探讨城镇化推进对WEF系统压力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2010年后,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加快,WEF系统压力明显加大,其中粮食压力猛增、水资源压力稳定、能源压力有所下降,但能源供应仍存缺口。各省市WEF系统压力及其变化特征与资源禀赋、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相关。城市空间扩展、人口集中、经济发展和居民消费显著影响长三角城市群WEF系统压力。因此,WEF系统管理应立足不同要素演变特征,同时加强不同部门及区域的协同管理,共同促进长三角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能源—粮食 影响因素 长三角城市群 资源安全 可持续发展
原文传递
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的生成机制、价值体现与路径重塑 被引量:10
18
作者 彭俊杰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6-81,共6页
水、能源和粮食作为维持社会稳定发展的生存资源,存在着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纽带关系,是新形势下中国保障黄河流域水安全、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推动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分析水、能源和粮食纽带关系的新认知的基础上... 水、能源和粮食作为维持社会稳定发展的生存资源,存在着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纽带关系,是新形势下中国保障黄河流域水安全、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推动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分析水、能源和粮食纽带关系的新认知的基础上,结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建设的新要求,阐释“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的生成机制,以及在此国家战略实现过程中对促进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助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价值体现及重要意义;最后,提出立足“适应性、完整性、高效性、稳定性、安全性”的绿色发展目标,聚焦于提高“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生态承载能力、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环境风险预警与防控能力“五力”层面,从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重塑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协同安全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能源-粮食 纽带 黄河流域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2000-2016年甘肃省水资源-能源-粮食耦合协调特征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党锐 张军 +4 位作者 周冬梅 刘洋 马靖靖 朱小燕 马静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20年第1期115-123,共9页
以甘肃省为研究对象,构建水-能源-粮食(W-E-F)系统的评价指标,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对甘肃省2000-2016年W-E-F系统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W-E-F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整体呈现显"N"型变化趋势,水资源系统评价指数... 以甘肃省为研究对象,构建水-能源-粮食(W-E-F)系统的评价指标,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对甘肃省2000-2016年W-E-F系统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W-E-F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整体呈现显"N"型变化趋势,水资源系统评价指数的发展趋势变化幅度较大,对W-E-F的综合评价指数的贡献最大;甘肃省W-E-F系统耦合度处于0.21~0.32,变化波动幅度较小且基本上保持平稳状态,处于低水平耦合阶段和颉颃阶段,耦合协调度处于0.27~0.42,其耦合协调类型大多为失调衰退型,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存在区域差异;不同因素在不同区域对W-E-F系统影响的方向和程度不同,其中常住人口、人均耕地面积、有效灌溉面积与W-E-F协调度的变化是同向,城镇化与W-E-F协调度变化既有正向又有负向的影响,而地区GDP对W-E-F系统的影响最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能源-粮食 耦合 协调 甘肃省
下载PDF
我国粮食主产区水—能源—粮食耦合协调发展分析与预测 被引量:9
20
作者 何慧爽 原雷雷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2-108,共7页
文章通过构建水—能源—粮食耦合协调评价体系,综合运用熵值法、综合评价和耦合协调发展模型,从时空维度对粮食主产区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分析,并运用灰色GM(1,1)模型对粮食主产区未来5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粮食... 文章通过构建水—能源—粮食耦合协调评价体系,综合运用熵值法、综合评价和耦合协调发展模型,从时空维度对粮食主产区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分析,并运用灰色GM(1,1)模型对粮食主产区未来5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粮食主产区水—能源—粮食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总体上呈上升态势;系统的耦合协调度从时间上看以波动上升为主,从空间上看,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存在地域差异;未来5年粮食主产区水—能源—粮食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将持续改善,由良好协调向优质协调过度,但局部地区发展滞缓。基于此,提出建立健全相关部门间的协调机制、水—能源—粮食协调发展的预警机制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能源—粮食 耦合协调 粮食主产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