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2篇文章
< 1 2 6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利用脱钩态势评价与展望 被引量:80
1
作者 吴丹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6-54,共9页
通过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与数据收集,构建了中国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利用的脱钩时态分析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实证分析了新中国成立后1953—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利用的脱钩态势,系统剖析了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利用脱钩的内在机理。在此基... 通过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与数据收集,构建了中国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利用的脱钩时态分析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实证分析了新中国成立后1953—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利用的脱钩态势,系统剖析了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利用脱钩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根据水资源消耗利用变化趋势,采用Logistic模型,对我国水资源需求利用的自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根据国家发展规划对水资源需求利用预测结果进行修正。同时从社会政治、经济技术方面进行水资源利用脱钩的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未来10 a,我国用水总量增长速度将加速减慢。预期至2020年左右,我国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利用有望保持绝对脱钩的发展态势,用水总量预计将进入缓慢下降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管理 脱钩态势 弹性分析法 LOGISTIC模型
原文传递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发展和应用 被引量:27
2
作者 刘健民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1995年第3期255-260,共6页
国内外在水资源系统分析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间存在差距,外国一些专家认为开发水资源规划和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是弥合这一差距的有希望的途径。综述国外在80年代对水资源规划和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和应用概况,简介我国在此领域的研究... 国内外在水资源系统分析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间存在差距,外国一些专家认为开发水资源规划和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是弥合这一差距的有希望的途径。综述国外在80年代对水资源规划和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和应用概况,简介我国在此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并展望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规划 管理 决策支持系统
下载PDF
中国社会化水资源稀缺评价 被引量:49
3
作者 徐中民 龙爱华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82-988,共7页
水资源稀缺是我国21世纪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之一,水资源稀缺评价是水资源管理中最基础性的工作。在界定水资源管理阶段、引入社会适应性能力概念的基础上,将水资源稀缺评价问题拓展到了社会经济领域,强调社会资源在水资源稀缺... 水资源稀缺是我国21世纪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之一,水资源稀缺评价是水资源管理中最基础性的工作。在界定水资源管理阶段、引入社会适应性能力概念的基础上,将水资源稀缺评价问题拓展到了社会经济领域,强调社会资源在水资源稀缺评价中的作用。同时根据计算的社会化水资源稀缺评价指数,对2002年我国各省(市)水文水资源稀缺指数和社会化水资源稀缺指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北京、上海、浙江、广东和广西省由于相对高的社会适应性能力,其社会化水资源稀缺程度指数的相对排序得到了改善;河北、河南、贵州、云南省因相对低的社会适应性能力使其社会化水资源稀缺指数排序有所降低。同时探讨了社会适应性能力对水资源稀缺程度的影响,并指出运用社会资源来适应水资源的稀缺也是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一种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缺 北京 水资源 社会经济领域 社会资源 可持续发展 广西省 社会化 社会适应性 基础性
下载PDF
国际上水资源综合管理进展 被引量:45
4
作者 李原园 曹建廷 +1 位作者 黄火键 邢子强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7-137,共11页
中国近年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行河长制等一系列政策,不断探索完善水资源综合管理的体制和机制。为加强对水资源综合管理的认识,推动中国水资源综合管理的实施,结合国际社会对水资源综合管理认识和实践新成果,主要梳理总结... 中国近年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行河长制等一系列政策,不断探索完善水资源综合管理的体制和机制。为加强对水资源综合管理的认识,推动中国水资源综合管理的实施,结合国际社会对水资源综合管理认识和实践新成果,主要梳理总结水资源综合管理理念的形成过程、主要组成、实施状况、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结果显示:(1)随着对传统水资源管理存在分散化等问题的认识,水资源综合管理的理念逐渐形成,并已被国际社会所接受;(2)水资源综合管理实施"综合"途径管理水资源,强调通过完善实施的环境条件、机构框架、具体管理手段和稳健的水基础设施投资机制,实现用水效率、社会公平、环境可持续的均衡;(3)许多国家已把综合管理的理念和措施纳入到其水资源管理政策和体制框架设计中,并在水管理的实践过程中取得新进展;(4)国际上水资源综合管理理念和经验为进一步完善中国水资源管理提供了启示和借鉴;(5)未来水资源综合管理将进一步得到推广实施,从理念到解决具体水问题的实践过程将进一步加强,并呈现多样性和动态性特征。尽管面临由于气候变化影响和水与社会经济交互作用导致的不确定性、复杂性等问题的挑战,随着水资源综合管理的实践和水科学研究进步,水资源管理将进一步采用整体、多学科和可持续的途径,助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管理 水资源综合管理
下载PDF
中国水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23
5
作者 齐佳音 李怀祖 陆新元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63-66,共4页
水资源管理是当今大多数国家资源管理的难题。中国由于其自身的具体国情 ,在水资源管理上又有新的管理困境。本文对这一困境进行剖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水资源管理 集成式管理 中国 管理体制 法律体系
下载PDF
我国水资源管理中的行政分割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24
6
作者 龙爱华 程国栋 +1 位作者 樊胜岳 周立华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17-21,共5页
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力量配置水资源都很大程度上被行政分割和地方保护主义扼杀,水资源分级管理成为分散管理;水资源管理政策不当、流域管理机构缺乏权威、地方保护主义、不合理的水价,导致水资源分配、管理的“市场失效”和“政府... 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力量配置水资源都很大程度上被行政分割和地方保护主义扼杀,水资源分级管理成为分散管理;水资源管理政策不当、流域管理机构缺乏权威、地方保护主义、不合理的水价,导致水资源分配、管理的“市场失效”和“政府失效”。本文以黄河为例,分析了行政分割、地方保护主义对水资源配置产生的恶果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分割 水资源管理 黄河断流 地方利益 补偿机制
下载PDF
变革中的中国水资源管理 被引量:38
7
作者 贾绍凤 张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2-106,共5页
水资源短缺是世界面临的共同危机,是制约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瓶颈",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问题。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关键是加强水资源的管理。文章回顾了中国水资源管理制... 水资源短缺是世界面临的共同危机,是制约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瓶颈",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问题。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关键是加强水资源的管理。文章回顾了中国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发展演变历程:只管工程的非正式水资源管理、行政命令为主的正式制度萌芽、取水许可管理和基于水权的正规制度管理等四个阶段。尽管在确立以流域管理和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综合管理体制,建立以水量分配、取水许可、水资源论证为主要内容的水权管理制度和以全成本核算为原则的水价管理制度等方面成绩显著,水资源管理中仍存在水资源权属不清、水环境权得不到保障等问题。今后中国水资源改革,首先应继续深化水权改革,推动水权明晰化,建立水权交易制度;其次,健全水环境权的法律法制规范,提供相关的法律保障;最后,完善部门间的合作协调机制,真正实现对水的协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管理 水权 水价 改革
下载PDF
城市化进程中的水生态安全问题探讨 被引量:35
8
作者 严立冬 岳德军 孟慧君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57-62,共6页
水生态安全是水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将水安全问题列入国家安全战略并给予高度重视。本文从水生态安全的内涵和外延入手,在剖析城市化进程中水生态安全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必须把生态建设,特别是水... 水生态安全是水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将水安全问题列入国家安全战略并给予高度重视。本文从水生态安全的内涵和外延入手,在剖析城市化进程中水生态安全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必须把生态建设,特别是水生态建设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坚持“人水相亲、自然和谐”的水生态安全理念,以水生态安全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与促进城市乃至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管理 城市化 水生态安全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水利综合知识图谱构建研究 被引量:35
9
作者 段浩 韩昆 +3 位作者 赵红莉 蒋云钟 李豪 毛文山 《水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48-958,共11页
基于对水利知识特点的分析,提出了水利综合知识体系的描述方法,包括水利知识的定义、组成与关联;构建了水利知识图谱的构建框架和关键技术体系,以水利行业结构化业务数据的实体关系转换为基础,采用双向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Bi-directiona... 基于对水利知识特点的分析,提出了水利综合知识体系的描述方法,包括水利知识的定义、组成与关联;构建了水利知识图谱的构建框架和关键技术体系,以水利行业结构化业务数据的实体关系转换为基础,采用双向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Bi-directional Long Shot-Term Memory Neural Network,BiLSTM)与条件随机场(Conditional Random Fields,CRF)方法识别半结构化、非结构化学科知识文本以及互联网数据中的水利实体,使用模式匹配和共现网络分析方法抽取各实体间关系,对涉水对象及其属性进行补充,基于风险最小化的最小风险映射模型(Risk Minimization based Ontology Mapping,RiMOM)进行了多源异构水利实体的融合,实现了涉水对象与水利学科知识的融合与关联,形成水利综合知识的建模和表达。在图谱构建过程中,累计抽取水利实体136万个,构建实体关系300余万条,抽取的水利实体对象的标注准确率在80%以上。基于该图谱可实现水利知识的跨域查询与检索,学科图谱与水网图谱间关系查询,挖掘不同水利实体间的隐含关系,提高水利知识检索的效率和知识挖掘发现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图谱 水利综合知识 水资源管理 学科知识 BiLSTM CRF
下载PDF
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被引量:26
10
作者 窦明 左其亭 胡彩虹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2005年第2期63-66,共4页
介绍了国外大型调水工程的一些经验教训,指出在实施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前,进行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是十分必要的.接着从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有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并针对不同调水方案,重点讨论了工程对汉江中下... 介绍了国外大型调水工程的一些经验教训,指出在实施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前,进行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是十分必要的.接着从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有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并针对不同调水方案,重点讨论了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水环境容量和水华发生概率的影响.最后提出维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从而为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工程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跨流域调水工程 环境可持续发展 大型调水工程 环境影响分析 南水北调中线 水环境容量 汉江中下游 经验教训 不利影响 工程实施 调水方案 发生概率 科学依据
下载PDF
略论生态系统管理的科学问题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19
11
作者 于贵瑞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4,共4页
该《专集》汇集了在“百人计划”生态系统管理学研究项目支持下 ,以生态系统管理的基础生态学过程研究为主题的部分首次公开发表的阶段性成果 ,包括了生态系统管理的综合理论问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农业和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植被... 该《专集》汇集了在“百人计划”生态系统管理学研究项目支持下 ,以生态系统管理的基础生态学过程研究为主题的部分首次公开发表的阶段性成果 ,包括了生态系统管理的综合理论问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农业和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植被蒸散与水资源管理、区域资源生态系统数字化方法等研究内容。此作为《生态系统管理的基础生态学过程研究专集》的序 ,论述了生态系统管理的科学问题、发展方向和学科定位等理论问题 ,并简要地介绍了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生态系统管理学研究小组近 2a来研究工作的主要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问题 发展方向 生态系统管理 基础生态学过程 生态系统服务 水资源管理 区域资源生态系统
下载PDF
节水型社会:理论及其在西北地区的实践与对策 被引量:24
12
作者 张爱胜 李锋瑞 康玲芬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26-32,共7页
西北地区面临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危机,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谋求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节水型社会的概念及其特征,系统总结了近几年来甘肃省张掖市建设节水性社会的实践经验和成果,提出了在西北地区建立节水... 西北地区面临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危机,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谋求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节水型社会的概念及其特征,系统总结了近几年来甘肃省张掖市建设节水性社会的实践经验和成果,提出了在西北地区建立节水型社会的对策体系,主要包括:建立和完善以流域管理为主体的水资源综合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以水资源市场化配置为核心的节水型社会运行机制;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逐步形成节水型农业种植体系;加强工业"三废"治理,逐步建立节水防污型工业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水资源短缺 节水型社会 水资源管理
下载PDF
基于民族生态学视角的哈尼梯田农业生态系统水资源管理 被引量:21
13
作者 杨京彪 夏建新 +3 位作者 冯金朝 郭泺 石莎 薛达元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291-3299,共9页
作为山地农业的典型模式之一,哈尼梯田以其悠久历史和文化景观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哈尼梯田农业生态系统的成功之处在于有效的水资源管理,但对其制度建设和生态文化内涵的综合分析尚待完善。基于民族生态学视角,... 作为山地农业的典型模式之一,哈尼梯田以其悠久历史和文化景观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哈尼梯田农业生态系统的成功之处在于有效的水资源管理,但对其制度建设和生态文化内涵的综合分析尚待完善。基于民族生态学视角,结合生态学、民族学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哈尼梯田水资源管理的制度建设及其生态文化内涵进行解读。研究表明,哈尼族社区通过以涵养和分配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完美地解决了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这一难题,而以迁徙文化、宗教文化、习惯法以及传统知识为支柱构建的生态文化体系则是保障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和有效实施的生态文化内涵。哈尼梯田水资源管理的制度建设与生态文化理念对于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完善我国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尼梯田 民族生态学 水资源管理 传统知识 习惯法
下载PDF
中亚地区跨界水资源问题研究综述 被引量:19
14
作者 姚海娇 周宏飞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75-1182,共8页
中亚地区是世界上跨界河流水资源矛盾最为突出的地区之一,跨界水资源管理关系着整个中亚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及区域稳定。目前关于中亚跨界水资源问题的论述与研究主要集中在水量分配、水资源量与质的变化预测以及水资源管理等方面。本... 中亚地区是世界上跨界河流水资源矛盾最为突出的地区之一,跨界水资源管理关系着整个中亚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及区域稳定。目前关于中亚跨界水资源问题的论述与研究主要集中在水量分配、水资源量与质的变化预测以及水资源管理等方面。本文通过对前苏联解体以来中亚5国水资源问题的研究成果及合作历程分析,认为中亚地区水危机的根源不仅仅是水量的缺乏,更多的是一种水资源管理上的危机,目前重要问题不是相关管理措施与计划的制定,而是管理机构的权威建立和已签署协议的执行与落实。需要在联合国相关协议框架内,在有关国际或地区组织的技术与资金援助下,建立水资源共享数据库,实现水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利用,协调上下游国家间的水电和灌溉用水矛盾,建立利益补偿机制,寻求水资源利益最大化,实现中亚地区跨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 跨界水资源 水量分配 水质状况 气候变化 水资源管理
原文传递
流域水资源供需双侧调控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19
15
作者 王宗志 叶爱玲 +1 位作者 刘克琳 金菊良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65-276,共12页
针对水资源常规配置中供需分离、配置与调度结合不紧密,难以支撑流域水资源严格管理的问题,提出流域水资源供需双侧调控模型。在需水侧,通过建立供水量和效益函数关系,并考虑水土资源等约束条件,构建农业种植结构与灌溉制度优化模型;在... 针对水资源常规配置中供需分离、配置与调度结合不紧密,难以支撑流域水资源严格管理的问题,提出流域水资源供需双侧调控模型。在需水侧,通过建立供水量和效益函数关系,并考虑水土资源等约束条件,构建农业种植结构与灌溉制度优化模型;在供水侧,采用模拟与优化、配置与调度相结合的两阶段建模路径,构建多水源配置与水库群优化调度模型;通过来源于需水侧模型的“需水过程”与来源于供水侧模型的“可供水过程”的分解与耦合,实现供需双侧的联合调控,综合集成构建流域水资源供需双侧调控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南四湖流域,提出了南四湖上级湖、下级湖等大型湖库工程的优化调度图与不同年型下农业种植结构和水资源配置方案,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通过供需双侧协调优化,南四湖流域供需缺口缩小,农业种植效益增加,枯水年水分生产效益提高了0.70元/m3、平水年水分生产效益提高了0.63元/m3;生活和工业供水保证率稳定在95%,生态和农业供水保证率明显提升,分别由53%提高到71%、由67%提高到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管理 水库调度 供需双侧调控 种植结构 南四湖流域
下载PDF
基于组合赋权云模型的水资源管理综合评价 被引量:19
16
作者 纪静怡 方红远 徐志欢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0-45,56,共7页
针对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指标的多属性、多层次且无法全部量化的特点,从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和基础能力建设4个方面来构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指标体系,依据黄金分割理论建立水资源管理制度与措施落实的评语... 针对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指标的多属性、多层次且无法全部量化的特点,从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和基础能力建设4个方面来构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指标体系,依据黄金分割理论建立水资源管理制度与措施落实的评语集;采用云模型描述定性指标的模糊不确定性以直观体现定性概念与定量数值间的转换,组合运用模糊区间AHP和熵权法计算各级指标的综合权重以减少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而后运用逆向云发生器绘制总体评价结果云图而直观判定评价等级。案例分析运用所提评价模型对江苏省2016-2018年水资源管理制度及措施落实完成情况进行评估,评价结果表明江苏省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措施落实情况处于非常好等级,与该省近年实际考核情况基本相符,验证了所建评价模型计算结果可以为区域水资源管理考核评估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区间AHP 熵权法 云模型 水资源管理
下载PDF
论水资源管理中的行政分割及其对策 被引量:10
17
作者 黎元生 胡熠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4-57,共4页
当前我国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流域机构权威缺失、条块分割、块块分割和部门分割等体制性缺陷 ,要通过加强流域机构与地方政府协作、建立水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促进流域经济一体化和实现水资源管理职能综合化等措施 。
关键词 水资源管理 行政分割 协调机制
下载PDF
黑河流域中游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7
18
作者 盖迎春 李新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90-196,共7页
针对黑河流域水资源管理面临的实际问题以及各决策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决策支持系统三库结构为基础,构建了黑河流域中游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HD).系统采用了客户端/服务器(C/S)和浏览器/服务器(B/S)两种架构,并根据黑河流域中游水务管... 针对黑河流域水资源管理面临的实际问题以及各决策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决策支持系统三库结构为基础,构建了黑河流域中游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HD).系统采用了客户端/服务器(C/S)和浏览器/服务器(B/S)两种架构,并根据黑河流域中游水务管理决策部门之间的行政级别,设计了系统功能访问权限控制机制和数据审核机制.基于C/S结构的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HD-2)和灌溉管理系统(IMS)以及基于B/S结构的数据管理系统(DM)组成了系统的整体框架.目前,该系统已试运行于黑河流域中游清水河灌区、三清灌区、洪水河灌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策支持系统 水资源管理 黑河流域 体系框架设计
下载PDF
Evaluating Beijing’s human carrying capac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water resource constraints 被引量:14
19
作者 Yingxuan Zhang Min Chen +2 位作者 Wenhua Zhou Changwei Zhuang Zhiyun Ouya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8期1297-1304,共8页
As the demands on limited water resources intensify, concerns are being raised about the human carrying capacity of these resources. However, few researchers have studied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regional water resour... As the demands on limited water resources intensify, concerns are being raised about the human carrying capacity of these resources. However, few researchers have studied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regional water resources. Beijing, the second-largest city in China, faces a critical water shortage that will limit the city’s future development. We developed a method to quantify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Beijing’s water resources by considering water-use structures based on the proportions of water used for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and domestic purposes. We defined a reference structure as 45:22:33 (% of total, respectively), an optimized structure as 40:20:40, and an ideal structure as 50:15:35. We also considered four domestic water quotas: 55, 75, 95, and 115 m 3 /(person·yr). The urban carrying capacity of 10–12 million was closest to Beijing’s actual 2003 population for all three water-use structures with urban domestic water use of 75 m 3 /(person·yr). However, after accounting for our underlying assumptions, the adjusted carrying capacity is closer to 5–6 million. Thus, Beijing’s population in 2003 was almost twice the adjusted carrying capacity. Based on this result, we discussed the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created by Beijing’s excessive population and propose measures to mitigate these probl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population carrying capacity regional water resources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原文传递
整体性治理视角下的河长制评析 被引量:15
20
作者 丁雪丽 张玲玲 《水利经济》 2018年第3期57-62,共6页
为了深入了解河长制,推进河长制顺利实施,进而提升河长制对河湖治理的效用水平,运用整体性治理理论对河长制的适用性与实用性进行论证,梳理了河长制的概况和推进进程,分析了河长制实际执行中存在的层级整合落实问责真空化、功能整合压... 为了深入了解河长制,推进河长制顺利实施,进而提升河长制对河湖治理的效用水平,运用整体性治理理论对河长制的适用性与实用性进行论证,梳理了河长制的概况和推进进程,分析了河长制实际执行中存在的层级整合落实问责真空化、功能整合压力导向难以持久、部门整合参与主体单一化等问题,提出了构建整体责任、设计法律保障制度及提倡多元参与主体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性治理 河长制 河湖治理 水资源管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