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4篇文章
< 1 2 6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洋淀沉积物氮磷赋存特征及其内源负荷 被引量:56
1
作者 杜奕衡 刘成 +3 位作者 陈开宁 古小治 黄蔚 韦众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37-1551,共15页
白洋淀环境整治对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对加剧白洋淀富营养化的内源氮、磷污染负荷依然缺乏系统的研究.本研究以野外调研和室内培养实验相结合形式,在白洋淀主要水域内采集原位柱状沉积物样品,详细地研究了白洋淀沉... 白洋淀环境整治对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对加剧白洋淀富营养化的内源氮、磷污染负荷依然缺乏系统的研究.本研究以野外调研和室内培养实验相结合形式,在白洋淀主要水域内采集原位柱状沉积物样品,详细地研究了白洋淀沉积物中氮、磷赋存形态、间隙水中氮、磷剖面特征以及沉积物-水界面氮、磷交换特征.结果表明,白洋淀沉积物总氮、总磷含量分别为1230.8~9559.0 mg/kg(均值2379.5 mg/kg)和344.4~915.4 mg/kg(均值608.4 mg/kg),氮、磷累积污染量大.沉积物中铵态氮赋存量大(3.2~175.8 mg/kg),由此导致间隙水中铵态氮浓度较高,最高达到28.8 mg/L.沉积物磷形态以Ca-P和Fe-P为主,分别占总量的38.3%~76.1%和3.98%~18.0%,间隙水中磷酸盐浓度已接近甚至高于国内外典型富营养湖区.间隙水中高浓度的铵态氮和磷酸盐导致沉积物-水界面氮、磷交换通量较高,铵态氮平均释放和扩散通量分别为106.37和12.42 mg/(m2·d);磷酸盐平均释放和扩散通量分别为15.06和2.33 mg/(m2·d),沉积物内源氮、磷污染负荷较高,已严重威胁到白洋淀水环境质量,迫切需要整治.其中,北部河口区域以及中部府河入湖区和人口密集活动区沉积物氮、磷内源负荷尤为突出,应成为白洋淀沉积物内源污染整治的关键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洋淀 沉积物水界面 间隙水 扩散通量 释放通量
下载PDF
南沙群岛海域沉积物-海水界面间营养物质的扩散通量 被引量:31
2
作者 宋金明 李鹏程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43-50,共8页
主要研究了南沙群岛海域泻湖及礁外沉积物间隙水生态系中的营养 组份 NO3-N, NO2-N, NH4-N, PO4-P, SiO3-Si及其在沉积物一海水界面间扩散转 移通量,结果表明:(1)该海域间隙水中营养组份的浓度较... 主要研究了南沙群岛海域泻湖及礁外沉积物间隙水生态系中的营养 组份 NO3-N, NO2-N, NH4-N, PO4-P, SiO3-Si及其在沉积物一海水界面间扩散转 移通量,结果表明:(1)该海域间隙水中营养组份的浓度较高,∑N/P礁外间 隙水高于泻湖间隙水,相对而言,泻湖间隙水中缺氮,礁外间隙水中缺磷,礁外 间隙水中营养组份的垂直分布各异。(2)该海域沉积物活性明显高于东中国 海,沉积物中大量营养组份向上覆海水扩散转移,H4SiO4是礁外界面扩散是最 大的组份,而在泻湖中NO3-或NH4+是最大扩散量的组份,礁外界面H4SiO4, NO3-扩散大于泻湖,这些扩散转移特征由组份本身的性质与环境特性决定; (3)该海域水温高是造成间隙水中营养组份大量产出并向上覆海水扩散转移 的主要原因,温度高,沉积物释放出营养组份的表现活化能降低,沉积物的活 性增强,从而释放扩散出大量的营养组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海水界面 南沙海域 营养物质 扩散通量
下载PDF
红壤丘陵区人工林冬春时段碳、水、热通量的观测与分析 被引量:31
3
作者 宋霞 刘允芬 +2 位作者 徐小锋 于贵瑞 温学发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96-104,共9页
用涡度相关法对亚热带红壤丘陵区人工针叶林的二氧化碳、水、热通量进行了观测,重点分析了23m、39m两层高度的观测结果,同时把观测期分为春季和冬季两个不同时间段作了对比。结果表明,不管冬季还是春季,39m高度所测的总通量值和夜间通... 用涡度相关法对亚热带红壤丘陵区人工针叶林的二氧化碳、水、热通量进行了观测,重点分析了23m、39m两层高度的观测结果,同时把观测期分为春季和冬季两个不同时间段作了对比。结果表明,不管冬季还是春季,39m高度所测的总通量值和夜间通量值都要小于23m的观测值,这种通量差别表明:23m高度的观测结果更接近当地生态系统与大气之间的通量交换值,在此种生态类型条件下用涡度相关法测碳通量时,在23m、39m两层高度之间仍然存在大气平流现象;该试验区植被在冬季仍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而且光合作用所吸收的CO2大于呼吸作用所排放的CO2,因此该种生态系统在冬季仍表现为碳汇;春季的碳通量值为冬季的2倍以上。对不同季节内两层高度通量值的相关性也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冬季发生在23m和39m两层高度之间的大气平流量占总通量的比率要大于春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度相关法 红壤丘陵区 碳通量 水通量 热通量 生态系统 森林系统
下载PDF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6
4
作者 陈世苹 游翠海 +3 位作者 胡中民 陈智 张雷明 王秋凤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91-304,共14页
通量观测是定量描述土壤-植被-大气间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过程的基础。涡度相关技术作为直接测量植被冠层与大气间能量与物质交换通量的技术手段,已经逐步发展成为国际通用的通量观测标准方法。随着涡度相关技术在全球碳水循环研究中的... 通量观测是定量描述土壤-植被-大气间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过程的基础。涡度相关技术作为直接测量植被冠层与大气间能量与物质交换通量的技术手段,已经逐步发展成为国际通用的通量观测标准方法。随着涡度相关技术在全球碳水循环研究中的广泛应用,长期连续的通量观测正在为准确评价生态系统碳固持能力、水分和能量平衡状况、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反馈作用、区域和全球尺度模型的优化与验证、极端事件对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提供重要数据支撑和机制理解途径。通过站点尺度通量长期动态观测,明确了不同气候区和植被类型生态系统碳水通量强度基线及其季节与年际变异特征。通过多站点联网观测,在区域和全球尺度研究生态系统碳通量空间变异特征,揭示了区域尺度上温度和降水对生态系统碳通量空间格局的生物地理学控制机制。该文概括地介绍了涡度相关技术的基本原理、假设与系统构成,总结了涡度通量长期联网观测在陆地生态系统碳水通量研究中的主要应用,并对通量研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度相关技术 碳通量 水通量 年际动态 空间格局 长期通量监测 联网观测
原文传递
贵州乌江水系河水硫同位素组成特征研究 被引量:36
5
作者 蒋颖魁 刘丛强 陶发祥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58-565,共8页
对乌江丰水期河水硫酸盐的硫同位素组成特征进行了研究。SO42-平均浓度为0.48 mmol/L,δ34S值为-11.5‰~8.3‰,干流河水δ34S值为-6.7‰^-3.9‰。河水的硫同位素组成主要受岩石风化及大气降水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分异特征:上游碳酸... 对乌江丰水期河水硫酸盐的硫同位素组成特征进行了研究。SO42-平均浓度为0.48 mmol/L,δ34S值为-11.5‰~8.3‰,干流河水δ34S值为-6.7‰^-3.9‰。河水的硫同位素组成主要受岩石风化及大气降水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分异特征:上游碳酸盐岩地区河水的SO42-浓度高而δ34S值低,SO42-主要来源于煤中黄铁矿的氧化、矿床硫化物的氧化和大气降水;下游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地区河水中的SO42-浓度低而δ34S值高,SO42-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和石膏溶解,煤中黄铁矿氧化生成的硫酸盐所占比重较低。乌江河水向贵州省外输出的SO42-通量为172×1010g/a,丰水期占全年SO42-输出总量的72%。来自煤、硫化物、雨水和蒸发岩的硫对丰水期河水中SO42-的平均贡献分别为:50%、25%、20%和5%。H2SO4对碳酸盐岩的侵蚀速率为35.1 t/km2/a(17.5 mm/ka),由此降低大气CO2消耗速率3.66×105mol/km2/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水 硫同位素 输出通量 碳酸盐岩 侵蚀 乌江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水沙通量变化规律 被引量:23
6
作者 万新宁 李九发 +2 位作者 何青 向卫华 吴华林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9-35,共7页
采用水文学、泥沙运动力学与数理统计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对宜昌和大通两个测站近五十年的实测水文、泥沙资料进行分析 ,以探究长江中下游水沙通量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 ,水量由中游向下游沿程递增 ,但各测站的年均增幅不明显 ;长江中... 采用水文学、泥沙运动力学与数理统计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对宜昌和大通两个测站近五十年的实测水文、泥沙资料进行分析 ,以探究长江中下游水沙通量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 ,水量由中游向下游沿程递增 ,但各测站的年均增幅不明显 ;长江中下游泥沙主要来源于长江上游地区的金沙江和嘉陵江 ,其次是汉江、洞庭湖和鄱阳湖等水系 ;长江流域来沙主要以悬移质形式下泄 ,悬沙通量由中游向下游沿程递减 ,同时各测站悬移质输沙量也逐年呈阶梯性递减趋势 ;长江中下游水沙通量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洪季通量值明显高于枯季 ;悬沙颗粒主要由极细砂和粉砂组成 ,自中游向下游 ,泥沙颗粒逐渐细化 ;由于江阴河段附近边界条件的限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 水通量 沙通量 变化规律 宜昌站 大通站
下载PDF
南沙群岛海域沉积物间隙水营养盐(氮、磷、硅)的研究 被引量:23
7
作者 周伟华 吴云华 陈绍勇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9-55,共7页
通过1997年11月和1999年7月2个航次对南沙群岛海域的现场调查,实测了南沙群岛深海盆沉积物的孔隙度?间隙水的营养盐含量,估算了沉积物海水界面营养盐的扩散通量?2个航次的沉积物间隙水的NO2-N,NO3-N ,NH4-N,PO4-P ,SiO3-Si含量,1997... 通过1997年11月和1999年7月2个航次对南沙群岛海域的现场调查,实测了南沙群岛深海盆沉积物的孔隙度?间隙水的营养盐含量,估算了沉积物海水界面营养盐的扩散通量?2个航次的沉积物间隙水的NO2-N,NO3-N ,NH4-N,PO4-P ,SiO3-Si含量,1997年冬季航次平均为4.68,43.84,115.68 ,6.85,425.71μmol·L-1,1999年夏季航次(H4SiO4除外)平均为2.72,36.86,31.40,10.10μmol·L-1;平均扩散通量,1997年冬季航次为0.03,-14.07,121.70,0.25,72.54μmol·m-2·d -1,1999年夏季航次(H4SiO4除外)为0.10,-11.74,40.47,-0.56μmol·m-2·d -1?NH+ 4和H4SiO4 是扩散量最大的2种组分,而HPO2-4 和NO-2的扩散量极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沙群岛 间隙水 营养盐 沉积物 孔隙度
下载PDF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ore water in shallow sediments from Shenhu area of South China Sea and their significance for gas hydrate occurrence 被引量:30
8
作者 YANG Tao JIANG ShaoYong +4 位作者 GE Lu YANG JingHong WU NengYou ZHANG GuangXue LIU Jia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0年第8期752-760,共9页
The Shenhu area is one of the promise target areas for marine gas hydrate exploration i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South China Sea.Pore wate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wo piston cores (8.75 and 8.52 m) in site HS-... The Shenhu area is one of the promise target areas for marine gas hydrate exploration i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South China Sea.Pore wate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wo piston cores (8.75 and 8.52 m) in site HS-A and site HS-B in the Shenhu area,and their major anion and cation contents and trace element contents have been analyzed in this study.Cl- concentrations in pore waters are similar to the seawater value and no systematic change along depth profiles has been found for the Cl- content in both sites.In site HS-A,the SO 2- 4 contents show a limited range in pore waters from 0 to 3 m depths,but a dramatic decrease is documented in depth below 3 m.Other elements such as Ca 2+,Mg 2+ and Sr 2+ show similar variation patterns as the SO 2- 4,i.e.,no variation in 0-3 m,but large decrease in depth below 3 m.In site HS-B,both the SO 4 and Ca 2+,Mg 2+ and Sr 2+ display a decrease pattern along the depth profile,but in 0-3 m the variation is less significant than those in depth below 3 m.In both sites HS-A and HS-B,I contents show a dramatic increase along depth profiles.Calculations show that the SMI depths are very shallow (10 and 11 m) in both sites,and the sulfate flux and I flux are very high.Thes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anomalies at Shenhu are quite similar to those found in other gas hydrate locations in the world,and a genetic link is suggested to be related to the gas hydrate occurrence at depths in the study area.In summary,we suggest that combined geochemical parameters in shallow sediment pore waters are useful indicators to indicate the gas hydrate occurrence at depth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地球化学特征 南中国海 沉积物 孔隙水 浅层
原文传递
黄河调水调沙期间黄河入海水沙的扩散与通量 被引量:29
9
作者 毕乃双 杨作升 +2 位作者 王厚杰 范德江 季有俊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34,共8页
以2007年夏季黄河调水调沙期间黄河三角洲海域3断面连续站及渤海南部24个大面站观测的流场、温度、盐度及含沙量资料为依据,分析了调查区水沙扩散特征,计算了各连续站的拉格朗日余流及泥沙输送单宽通量。结果表明,黄河入海泥沙扩散范围... 以2007年夏季黄河调水调沙期间黄河三角洲海域3断面连续站及渤海南部24个大面站观测的流场、温度、盐度及含沙量资料为依据,分析了调查区水沙扩散特征,计算了各连续站的拉格朗日余流及泥沙输送单宽通量。结果表明,黄河入海泥沙扩散范围非常有限,主要分布在南至莱州湾西南部、北至北纬38°附近离岸约20km以内的带状沿岸区域;但黄河冲淡水出现大面积扩散,覆盖了整个莱州湾的北部和中部,最远可至龙口附近,黄河入海水沙扩散不同步。在现行河口和钓口流路废弃河口存在两个高浓度泥沙中心,分别对应于黄河入海泥沙和废弃钓口流路海域底质再悬浮产生的两个泥沙来源。河口及三角洲近岸切变锋的阻隔及辐聚作用,是大部分黄河入海泥沙沉积在河口及沿岸13m水深以内的主要动力因素。受余流方向及水体垂向湍动较弱的影响,两个高浓度泥沙中心很少有泥沙交换。冲淡水的大面积扩散主要受表层余环流的影响。余流及悬浮泥沙通量计算显示,夏季黄河入海水沙在近岸主要向东北方向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泥沙扩散 冲淡水 泥沙通量 动力机制 夏季黄河调水调沙
下载PDF
滇池沉积物氮内源负荷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0
10
作者 汪淼 严红 +4 位作者 焦立新 王圣瑞 刘文斌 罗洁 罗正乾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18-226,共9页
研究了滇池沉积物间隙水氮浓度垂向分布特征,根据Fick扩散定律定量估算了沉积物-水界面氮扩散通量,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滇池沉积物间隙水溶解性总氮(DTN)主要以氨态氮(NH4+-N)形式存在,占其总量的72.30%,其浓度随深度... 研究了滇池沉积物间隙水氮浓度垂向分布特征,根据Fick扩散定律定量估算了沉积物-水界面氮扩散通量,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滇池沉积物间隙水溶解性总氮(DTN)主要以氨态氮(NH4+-N)形式存在,占其总量的72.30%,其浓度随深度增加而升高;其次为溶解性有机氮(DON),占其总量的24.59%,其浓度随深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最后趋于稳定;硝态氮(NO3--N)所占比例较低,浓度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滇池沉积物-水界面NH+-N扩散通量分布范围为12.73~59.74mg/(mLd)[均值30.18mg/(mLd)],全湖年均氨氮释放量为3305.04t,其中草海、外海北部、东北部及南部湖区扩散通量较大,达35mg/(m2·d),全湖呈由北向南逐渐降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全湖年均DON释放量为1147.55t,其全湖分布特征与氨氮一致;NO3-N扩散通量分布范围为-2.70~0.27mg/(m2·d)[均值-0.50mg/(m2·d)],总体表现为由上覆水向沉积物扩散.与我国其他湖泊相比,滇池具有较大沉积物氮内负荷,其沉积物-水界面NH4+-N扩散通量较高,对湖泊水体氨氮浓度贡献较大,且其与沉积物总氮、有机质、可交换态氮和可交换态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即滇池沉积物NH4+-N释放主要受其可交换态氮,特别是可交换态中氨氮含量影响;同时,滇池沉积物DON潜在释放风险也较大,且与沉积物C/N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 内负荷 沉积物-水界面 扩散通量
下载PDF
连续极端降雨对东江流域水质影响分析 被引量:28
11
作者 车蕊 林澍 +5 位作者 范中亚 李文静 曾凡棠 毛本健 石雷 黄志伟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440-4449,共10页
为研究连续极端降雨对饮用水源型河流东江水质的影响,分析流域近38年极端降雨事件发生特征,并结合水文水质数据初步分析其对水质的影响.基于SWAT2012建立东江流域高精度模型,研究极端降雨过程中主要污染物通量变化过程及其对水质的影响... 为研究连续极端降雨对饮用水源型河流东江水质的影响,分析流域近38年极端降雨事件发生特征,并结合水文水质数据初步分析其对水质的影响.基于SWAT2012建立东江流域高精度模型,研究极端降雨过程中主要污染物通量变化过程及其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东江流域近38年极端降雨事件共发生173次,丰水年频次要高于其他年份,年内受气候影响主要集中在3~9月(80%),峰值主要出现在降雨量最高的6月;在空间上增城-博罗-惠州-龙门一带极端事件发生频率最高.降雨量与浊度、TP、氰化物、Pb、Fe和Mn的浓度值均呈显著正相关,其中与浊度、TP的相关系数相对较高,与p H、电导率和Zn的浓度值等呈极显著负相关,水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降雨的影响.浊度、TN、NH4+-N及TP浓度值均在暴雨径流期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其中浊度和TP浓度值变化趋势与流量呈显著一致,其峰值出现要早于流量峰值(约1 d),存在显著初期冲刷效应;p H变化过程则与流量相反,成'V'字形,可能是受上游山区降雨、土壤酸碱度及产汇流条件影响;NH4+-N受初期冲刷及洁净雨水稀释则呈现前期高,中后期低的特征.污染物负荷与径流量变化趋势较为一致,TN、NH4+-N及TP污染通量峰值要晚于(约1d)流量峰值的出现,这与污染物浓度峰值出现规律不同;污染物负荷主要在暴雨径流期呈现明显增加趋势,以59. 48%的径流量输送污染物占比达到了:COD 68. 42%、NH4+-N 54. 68%和TP 70. 20%,呈现时间短、污染物负荷冲击强等特点,对东江饮用水源水质造成较大的影响,建议通过强化初期雨水治理减少暴雨径流期对水质风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极端事件 时空分布特征 水质 污染物通量
原文传递
大亚湾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与上覆水中营养盐分布特征 被引量:26
12
作者 何桐 谢健 +2 位作者 余汉生 方宏达 高全洲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361-2368,共8页
通过2007年4月和8月2次对大亚湾内13个站位的采样分析,探讨了表层沉积物间隙水和上覆水中营养盐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估算了沉积物-海水界面营养盐的扩散通量,并对间隙水和上覆水中的营养盐含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表层沉... 通过2007年4月和8月2次对大亚湾内13个站位的采样分析,探讨了表层沉积物间隙水和上覆水中营养盐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估算了沉积物-海水界面营养盐的扩散通量,并对间隙水和上覆水中的营养盐含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营养盐含量远高于上覆水,但两者不具有相同的含量分布趋势.PO43--P、SiO23--Si、NH4+-N、NO2--N和NO3--N在沉积物-海水界面的平均扩散通量分别为9.22、444.99、13.49、20.71、8.99μmol.m-.2d-1.相关性分析表明,营养盐在间隙水和上覆水中的含量均无明显相关性,说明间隙水中赋存营养盐的浓度并不是其上覆水中营养盐含量的决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水 上覆水 营养盐 扩散通量 大亚湾
下载PDF
南海北部沉积物间隙水中营养盐研究 被引量:26
13
作者 黄小平 郭芳 岳维忠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3-48,共6页
通过2004年9月对南海北部6个站位的采样分析,探讨了间隙水的营养盐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估算了沉积物-海水界面营养盐的扩散通量。结果表明,NH4-N含量为8.9—142.3μmol.L-1,是南海北部间隙水中营养盐的主要组分,占溶解态无机氮的比例... 通过2004年9月对南海北部6个站位的采样分析,探讨了间隙水的营养盐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估算了沉积物-海水界面营养盐的扩散通量。结果表明,NH4-N含量为8.9—142.3μmol.L-1,是南海北部间隙水中营养盐的主要组分,占溶解态无机氮的比例范围为49.1%—75.2%。在平面分布上,NH4-N含量表现为近海高于远海,PO4-P则差别不大。NH4-N、NO3-N、NO2-N和PO4-P在沉积物-海水界面的平均通量分别为7.08、-0.61、-0.51、0.14μmol.(m2.d)-1。NH4-N、PO4-P主要是从沉积物向上覆水扩散,是底层水体营养盐的来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盐 间隙水 界而通量 沉积物 南海北部
下载PDF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涡动相关通量数据处理及产品分析 被引量:24
14
作者 张智慧 王维真 +4 位作者 马明国 徐自为 吴月茹 黄广辉 谭俊磊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88-796,共9页
涡动相关通量数据的处理及质量控制是保证各涡动观测台站数据质量的重要步骤。"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Watershed Allied Telemetry Experi mental Research,WATER)从2007年底到现在连续观测积累了大量涡动相关通量观测资料... 涡动相关通量数据的处理及质量控制是保证各涡动观测台站数据质量的重要步骤。"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Watershed Allied Telemetry Experi mental Research,WATER)从2007年底到现在连续观测积累了大量涡动相关通量观测资料。使用经过改进的Edi Re软件对盈科站、阿柔站和关滩站3个站点的原始涡动数据进行预处理和质量控制。通过异常值及野值点剔除、倾斜修正、超声虚温修正、时间滞后校正、频率响应修正和空气密度效应修正(WPL修正)等基本处理生成Level-1数据产品;再通过大气状态平稳性检验、总体湍流特征检验以及湍流通量统计特征分析等初步质量控制,生成Level-2数据产品。以盈科绿洲站2009年7月份涡动相关数据为例,着重介绍涡动相关数据处理过程中各校正方法的重要性及不同校正方法对湍流通量计算的贡献。结果表明:超声虚温修正后感热通量比修正前减少约7.7%;时间滞后校正后潜热通量和CO2通量分别增加了3.9%、2.7%;频率响应修正后感热通量、潜热通量及CO2通量分别增加了2.7%、10.5%、11.6%;WPL修正后潜热通量增加了1.7%,CO2通量减少了9.8%。最后将Campbell实时处理结果与Level-1产品及Level-2产品进行对比分析,并对黑河流域各涡动站做了总体数据精度评价,阿柔站数据质量最好,盈科站次之,关滩站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动相关法 water 湍流通量 数据处理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香溪河沉积物、间隙水的磷分布特征及释放通量估算 被引量:25
15
作者 罗玉红 聂小倩 +3 位作者 李晓玲 戴泽龙 胥焘 黄应平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345-2354,共10页
采集香溪河沿程5个样点不同季节、不同深度的沉积物,用Hedley分级方法分析磷形态及垂向变化特征,同时研究上覆水和间隙水理化性质对沉积物中磷释放的影响.香溪河上覆水及间隙水pH值范围为4.72~8.55,夏季呈弱酸性,秋季、冬季及次年春季p... 采集香溪河沿程5个样点不同季节、不同深度的沉积物,用Hedley分级方法分析磷形态及垂向变化特征,同时研究上覆水和间隙水理化性质对沉积物中磷释放的影响.香溪河上覆水及间隙水pH值范围为4.72~8.55,夏季呈弱酸性,秋季、冬季及次年春季pH值呈弱碱性;沉积物处于较强还原性环境;上覆水及间隙水总磷质量浓度(TP)年变化范围为0.02~0.48mg·L^(-1),沉积物TP含量为0.48~1.45 g·kg^(-1);沉积物中磷形态的含量为HCl-P(HCl提取态)>Res-P(残余磷)>NaOH-P(NaOH提取态磷)>NaHCO_3-P(NaHCO_3提取态磷)>H_2O-P(水提取态磷).沉积物-上覆水体交界面还原性环境有利于沉积物中磷向上覆水中释放;春季水体的弱碱性、夏季的弱酸性有利于沉积物向上覆水释磷,从而增加了上覆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间隙水TP与沉积物TP含量密切相关;5个样点中有4个样点的PO_4^(3-)-P由间隙水向上覆水扩散,释放通量为0.01~0.04mg·(m^2·d)^(-1).沉积物是底层水体营养盐的重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溪河 间隙水 沉积物 TP 磷形态 释放通量
原文传递
冬季大黑汀水库沉积物-水界面氮磷赋存特征及交换通量 被引量:24
16
作者 文帅龙 吴涛 +3 位作者 杨洁 李鑫 龚琬晴 钟继承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17-1225,共9页
本文研究了大黑汀水库表层沉积物碳氮磷污染负荷及分布特征,利用Peeper(pore water equilibriums)技术获取沉积物-水界面氮磷剖面特征,分析大黑汀水库间隙水氮磷分布的空间差异;采集沉积物无扰动柱样用静态培养法对其水土界面氮磷交换... 本文研究了大黑汀水库表层沉积物碳氮磷污染负荷及分布特征,利用Peeper(pore water equilibriums)技术获取沉积物-水界面氮磷剖面特征,分析大黑汀水库间隙水氮磷分布的空间差异;采集沉积物无扰动柱样用静态培养法对其水土界面氮磷交换速率进行估算.结果表明:沉积物中TN、TP和TOC的含量分别在729~5894mg/kg、1312~2439mg/kg和0.5%~5.6%之间,沉积物中氨氮(NH_4^+-N)、硝酸盐氮(NO_3^--N)、亚硝酸盐氮(NO_2^--N)和活性磷(PO_4^(3-)-P)含量分别在0.6~202.9、34.4~168.3、0.1~0.3和16.1~75.2mg/kg之间,主要表现为下游含量高于上游,空间分布特征明显;沉积物C/N表明该水库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水体内部,与人类网箱养殖活动有关.间隙水中NH_4^+-N和PO_4^(3-)-P浓度远高于上覆水,表明大黑汀水库间隙水具有向上覆水体扩散营养盐的潜力.在垂直方向上间隙水中NH_4^+-N浓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变大,PO_4^(3-)-P浓度具有在0~4cm快速增加,之后表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静态释放结果表明,沉积物-水界面NH_4^+-N和PO_4^(3-)-P的交换通量分别为3.5~110.5mg/(m^2·d)和0.1~1.6mg/(m^2·d),NO_3^--N和NO_2^--N交换通量在-112.5~157.2mg/(m^2·d)和0.04~0.94mg/(m^2·d)之间.NH_4^+-N、NO_3^--N和PO_4^(3-)-P在下游表现出较高的释放速率.较高的沉积物内源负荷使得大黑汀水库沉积物具有较大的向上覆水释放营养盐的潜力,改善水库沉积物污染状况是治理大黑汀水库水体环境的必要之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黑汀水库 营养盐 沉积物-水界面 间隙水 释放通量
下载PDF
南四湖湿地沉积物及孔隙水基本特性研究 被引量:22
17
作者 古小治 张雷 +1 位作者 柏祥 范成新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39-945,共7页
利用平衡式孔隙水采样技术Pore Water Equilibrators(Peeper)来获得沉积物的孔隙水剖面,研究了南四湖湿地芦苇、香蒲沉积物的理化性质对孔隙水营养盐的垂向分布特征及其扩散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种植芦苇和香蒲,沉积含水量、孔隙度... 利用平衡式孔隙水采样技术Pore Water Equilibrators(Peeper)来获得沉积物的孔隙水剖面,研究了南四湖湿地芦苇、香蒲沉积物的理化性质对孔隙水营养盐的垂向分布特征及其扩散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种植芦苇和香蒲,沉积含水量、孔隙度及交换态的氨氮、硝态氮含量均较无植物的对照区有明显提高.在2~5cm亚表层,芦苇区和香蒲区孔隙度分别提高了57.5%和34.6%.在沉积物-水界面附近,孔隙水中氨氮和可溶性磷酸盐浓度随剖面深度的增加呈指数关系增长,在沉积物6~8cm左右达到最大值.运用Fick第一定律对孔隙水营养盐的扩散通量进行估算,发现芦苇较香蒲更能有效地抑制孔隙水中氨氮的再次释放,从对照区的最高值3.57~4.48mg/(m2.d)降低0.90~1.24mg/(m2.d);磷酸根扩散通量3个区域的数值相差不大,在0.02~0.04mg/(m2.d)间波动;硝态氮3个区域均表现为上覆水向间隙水中扩散.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交换态营养盐含量与孔隙水中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控制营养盐的可交换态含量可能是防止湿地沉积物营养盐二次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四湖 沉积物 磷形态 孔隙水 扩散通量
原文传递
宜兴市横山水库底泥内源污染及释放特征 被引量:23
18
作者 崔会芳 陈淑云 +3 位作者 杨春晖 唐婉莹 殷鹏 尹洪斌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400-5409,共10页
为弄清宜兴市横山水库底泥内源污染及释放特征,对水库典型断面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横山水库表层沉积物中的总氮、总磷和有机质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778 mg·kg^-1、899 mg·kg^-1和3.1%,内源污染严重,且水库下游沉积物的污染程... 为弄清宜兴市横山水库底泥内源污染及释放特征,对水库典型断面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横山水库表层沉积物中的总氮、总磷和有机质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778 mg·kg^-1、899 mg·kg^-1和3.1%,内源污染严重,且水库下游沉积物的污染程度高于水库上游.磷形态分析结果表明,铁结合态磷(Fe-P)和铝结合磷(Al-P)是沉积物中的主要结合态磷,分别占总磷的质量分数为28%和39%.底泥活性磷(弱吸附态磷、有机磷以及铁磷之和)平均含量为255 mg·kg^-1,占总磷的质量分数为38%.底泥氮磷平均释放速率分别为18.0 mg·(m^2·d)^-1和0.60 mg·(m^2·d)^-1.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有机质含量与磷酸根、氨氮、二价铁的扩散释放通量相关性显著(P<0.05),说明沉积物中有机质的矿化可能是底泥氮磷释放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 磷形态 间隙水 扩散通量 释放风险
原文传递
夏季珠江口外近海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的交换通量 被引量:20
19
作者 张德荣 陈繁荣 +2 位作者 杨永强 张凌 吕莹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3-60,共8页
基于2002年夏季(7月)对珠江口外近海的生态环境调查,获取了该海域沉积物间隙水的营养盐剖面资料,估算了沉积物/水界面的营养盐交换通量,并且与实验测定的沉积物/水界面交换通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沉积有机质在厌氧环境下降解大大提... 基于2002年夏季(7月)对珠江口外近海的生态环境调查,获取了该海域沉积物间隙水的营养盐剖面资料,估算了沉积物/水界面的营养盐交换通量,并且与实验测定的沉积物/水界面交换通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沉积有机质在厌氧环境下降解大大提高了间隙水中的铵盐、磷酸盐和硅酸盐含量,导致这些营养盐总体上从沉积物内部向沉积物/水界面转移。但在该界面附近,铵盐被不同程度地硝化,所形成的硝酸盐又被不同程度地反硝化;磷酸盐和硅酸盐交换通量则受到自生矿物沉淀与溶解、吸附与解吸作用的影响,因此营养盐的净交换通量是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的综合结果。模拟实验研究显示,该海区NH4+、NO3-、NO2-、PO43-和SiO44-的沉积物/水界面交换通量分别为-0.197—1.93、-0.558—0.178、-0.064—-0.009、-0.079—0.126和-6.89—7.00 mmol.(m2.d)-1。根据营养盐剖面资料计算的交换通量不仅很小,交换通量方向也往往与实验结果不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间隙水 营养盐剖面 界面过程 交换通量 珠江口近海
下载PDF
于桥水库沉积物-水界面氮磷剖面特征及交换通量 被引量:20
20
作者 文帅龙 龚琬晴 +4 位作者 吴涛 郑小兰 江雪 李鑫 钟继承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154-2164,共11页
于桥水库是天津市重要的饮用水源地,但近年来呈现富营养化加重趋势,而其内源负荷及污染分布特征尚不清楚.本研究利用Peeper(pore water equilibrium)技术获取沉积物-水界面氮磷剖面特征,分析于桥水库间隙水氮磷分布的空间差异;采集沉积... 于桥水库是天津市重要的饮用水源地,但近年来呈现富营养化加重趋势,而其内源负荷及污染分布特征尚不清楚.本研究利用Peeper(pore water equilibrium)技术获取沉积物-水界面氮磷剖面特征,分析于桥水库间隙水氮磷分布的空间差异;采集沉积物无扰动柱样分析沉积物中易释放态氮及磷的赋存特征,并利用原柱样静态培养法对其水土界面氮磷交换速率进行估算.结果表明:(1)沉积物中活性磷、氨氮、硝态氮和亚硝态氮的含量分别为0.5~6.5、0.5~10.9、2.2~16.2和0.05~0.6 mg·kg^(-1),在垂直方向随深度增加营养盐含量降低,而在空间分布上差异显著.(2)上覆水中PO_4^(3-)-P和NH_4^+-N质量浓度较低,间隙水中PO_4^(3-)-P和NH_4^+-N质量浓度远大于上覆水,表明于桥水库间隙水具有向上覆水体扩散营养盐的潜力.在垂直方向上间隙水中PO_4^(3-)-P和NH_4^+-N具有在0~5 cm快速增加,之后表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3)静态释放结果表明,PO_4^(3-)-P和NH_4^+-N从沉积物间隙水扩散至上覆水中,其释放通量分别为1.1~13.3 mg·(m^2·d)^(-1)和20.6~250.5 mg·(m^2·d)^(-1);NO-3-N交换通量在-20.4~33.4 mg·(m^2·d)^(-1)之间,NO_2^--N交换通量在-7.4~0.4 mg·(m^2·d)^(-1)之间.PO_4^(3-)-P和NH_4^+-N为于桥水库主要的沉积物内源向上覆水释放营养盐,总体释放速率在空间上呈现南高北低、淋河口和水坝前较高的释放特征.与类似研究比较可知,于桥水库沉积物-水界面通量相对较高,表明沉积物是于桥水库上覆水营养盐的重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桥水库 沉积物-水界面 间隙水 分布特征 释放通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