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27篇文章
< 1 2 1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碳酸盐岩油气藏开发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102
1
作者 李阳 康志江 +1 位作者 薛兆杰 郑松青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69-678,共10页
针对中国碳酸盐岩油气田成藏模式多样、构造复杂、储集层差异大的特点,跟踪分析了中国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开发技术攻关实践,系统总结了所形成的碳酸盐岩油气藏开发理论与技术,分析了其适应性与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针对中国碳酸盐岩油气田成藏模式多样、构造复杂、储集层差异大的特点,跟踪分析了中国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开发技术攻关实践,系统总结了所形成的碳酸盐岩油气藏开发理论与技术,分析了其适应性与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及思路。中国碳酸盐岩油气藏开发主要形成了:(1)碳酸盐岩储集层的成因机制、复杂介质复合流动机理理论;(2)以地球物理描述、离散缝洞建模方法为核心的储集体识别和描述技术;(3)自由流-渗流耦合的数值模拟方法及试井分析技术;(4)空间结构井网设计、变强度注水和堵水封窜为核心的注水开发和氮气单井吞吐提高采收率技术;(5)钻完井、酸化压裂增产技术。进一步实现碳酸盐岩油气藏高效开发,需要开展4个方面的攻关:(1)发展更高精度的复杂储集层描述技术;(2)研发多途径的油气藏提高采收率技术;(3)完善和发展超深层碳酸盐岩钻井、酸化压裂改造方法,大幅降低工程成本;(4)加强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人工智能与油气藏开发的融合,实现油田开发的智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油气藏 储集层 流体复合流动 注水注气 酸化压裂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辫状河相储集层地质模型——“泛连通体” 被引量:92
2
作者 葛云龙 逯径铁 +5 位作者 廖保方 李列 张为民 闻兰 薛培华 郭睿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77-79,共3页
在大量野外工作基础上,总结了永定河(现代辫状河)的沉积特征:岩性粗,砂/泥比值高,具明显的正相序剖面特征;发育特征明显的落淤层;层理构造极为发育,类型却较为单调;辫状河砂体在时空上相互叠切,形成大面积分布的复合储集体... 在大量野外工作基础上,总结了永定河(现代辫状河)的沉积特征:岩性粗,砂/泥比值高,具明显的正相序剖面特征;发育特征明显的落淤层;层理构造极为发育,类型却较为单调;辫状河砂体在时空上相互叠切,形成大面积分布的复合储集体。进而分析了辫状河相储集层的非均质特征,认为辫状河相储集层的层内和平面非均质性都很严重。在辫状河相沉积中可见到5个级次的沉积界面构造,即:一级冲刷面及二、三、四、五级沉积再作用面。提出了辫状河相储集层模式———“泛连通体”,其砂体规模大、连通网络广布,局部通而不畅乃至连而不通。中国许多油田开发的动态信息证实,这种辫状河储集层地质模式是成立的,对指导有效注水开发辫状河相储集层具有普遍意义。图4参9(邹冬平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相 储集层 地质模型 泛连通体 油气藏
下载PDF
高含水油田开发效果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68
3
作者 张新征 张烈辉 +2 位作者 熊钰 孙为全 李玉林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8-50,i004,共4页
以大庆油田萨南开发区萨东过渡带300m地区的开发效果为例进行评价,根据实际开发情况,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参数的权向量以弥补加权平均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难以确定权向量的不足,在评价水驱开发效果的同时,对影响开... 以大庆油田萨南开发区萨东过渡带300m地区的开发效果为例进行评价,根据实际开发情况,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参数的权向量以弥补加权平均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难以确定权向量的不足,在评价水驱开发效果的同时,对影响开发效果的人为控制因素进行多级模糊评判,使评价结果更具公正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油田 水驱 开发效果 权重 层次分析法 多级模糊综合评价
下载PDF
特低渗油藏CO_2非混相驱生产特征与气窜规律 被引量:69
4
作者 高云丛 赵密福 +1 位作者 王建波 宗畅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9-85,共7页
基于吉林腰英台油田CO2非混相驱先导试验区生产动态数据、吸水(气)剖面监测、示踪剂监测、原油和地层水组成分析,研究CO2非混相驱油井生产特征和气窜规律。先导试验中较好地利用了CO2的萃取、降黏、膨胀原油体积、增大地层有效孔隙等特... 基于吉林腰英台油田CO2非混相驱先导试验区生产动态数据、吸水(气)剖面监测、示踪剂监测、原油和地层水组成分析,研究CO2非混相驱油井生产特征和气窜规律。先导试验中较好地利用了CO2的萃取、降黏、膨胀原油体积、增大地层有效孔隙等特点,增油效果较明显。对于特低渗、强非均质性油藏,水驱或气驱过程均存在单层突进、平面指进现象,水气交替注入可有效提高波及体积,有助于缓解气窜,注水转注气后产油量增幅低于注气转注水,水气交替注入过程中注水半周期的调整对气驱开发效果改善起主要作用。腰英台油田油井见气类型包括沿裂缝方向见气、沿高渗条带见气和低渗区域见气。根据建立的油井气窜标准,保持油井见气但不气窜、减缓气油比上升速度是改善非混相驱效果的关键。关停气窜井、调整生产井井底流压、实施水气交替注入是控制气窜的良好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油藏 CO2非混相驱 水驱 连续注气 水气交替注入 生产特征 气窜规律
下载PDF
油藏岩石润湿性对注水过程中驱油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51
5
作者 鄢捷年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1998年第3期43-46,共4页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采用更为合理的实验条件,进一步确认油藏岩石的润湿性与油井注水过程中驱油效率的关系。从而为今后改进注水作业措施,提高注水采收率提供实验依据。在尽可能消除其它影响因素的情况下,使用Amot法,定量地评...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采用更为合理的实验条件,进一步确认油藏岩石的润湿性与油井注水过程中驱油效率的关系。从而为今后改进注水作业措施,提高注水采收率提供实验依据。在尽可能消除其它影响因素的情况下,使用Amot法,定量地评价了贝雷砂岩的润湿性对注水过程中驱油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贝雷砂岩原有的强亲水性随原油沥青质吸附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弱;对于经原油沥青质吸附的弱水湿岩样,其最终驱油效率均明显高于强水湿岩样。当Amot润湿指数(Iwo)在0.2左右时,可获得最高的最终驱油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 岩石 润湿性 注水 驱油效率
下载PDF
聚合物驱能否提高驱油效率的几点认识 被引量:47
6
作者 赵永胜 魏国章 +1 位作者 陆会民 钟玲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3-46,共4页
通过对相距只有 30 m的检查水驱效果的北 1- 6 -检 2 7井与检查聚合物驱效果的 1- 6 -检 2 6井驱替效果的对比分析 ,认为聚合物驱只是改变了油水流度比 ,扩大波及体积 ,进而提高了驱油效果。但是 ,由于聚合物并不能降低表面张力 ,因此 ... 通过对相距只有 30 m的检查水驱效果的北 1- 6 -检 2 7井与检查聚合物驱效果的 1- 6 -检 2 6井驱替效果的对比分析 ,认为聚合物驱只是改变了油水流度比 ,扩大波及体积 ,进而提高了驱油效果。但是 ,由于聚合物并不能降低表面张力 ,因此 ,从道理上讲也不能减少油膜损失或者说提高驱油效率。与水驱相比 ,虽然人们观察到的现象是驱油效率的提高 ,在岩心分析中表现出来的是将中水洗变为强水洗 ,基于两口井中小层驱油效率最高值的一致性 ,可以推论如果继续水驱 ,那么将中水洗逐渐变为强水洗也是完全可能的 ,只是时间的长短而已 ,这是因为驱油效率定义本身并不受时间的限制。因此 ,确切地说聚合物驱可以提高波及效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开采 聚合物驱 驱油效率 体积 驱油效果
下载PDF
长期注水开发砂岩油田储层渗透率变化规律及微观机理 被引量:57
7
作者 杜庆龙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59-1164,共6页
大庆喇萨杏油田为典型的陆相非均质砂岩油田,其储层非均质性强,由于不同渗透率储层孔喉结构特征、黏土矿物构成等存在差异,水驱前后表现出各不相同的变化特征,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后,"三大矛盾"更加凸显。综合利用扫描电镜... 大庆喇萨杏油田为典型的陆相非均质砂岩油田,其储层非均质性强,由于不同渗透率储层孔喉结构特征、黏土矿物构成等存在差异,水驱前后表现出各不相同的变化特征,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后,"三大矛盾"更加凸显。综合利用扫描电镜、铸体薄片、核磁共振、检查井分析、驱油实验和生产动态等资料,系统研究了不同渗透率储层水驱前后渗透率的变化规律,量化了不同渗透率储层水驱前后渗透率变化幅度,从储层黏土矿物、粒度中值、孔隙分布和孔喉特征等方面分析了导致渗透率变化差异的机理,阐述了不同渗透率储层参数变化对注水开发的影响,从而对特高含水期不同类型储层控水挖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油田 喇萨杏储层 渗透率变化规律 微观机理 水驱
下载PDF
砂岩储层配伍性注水水质方案研究 被引量:43
8
作者 李海涛 李洪建 赵敏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35-42,共8页
注入水与储层岩石和流体具有良好的配伍性,是油田注水开发(特别对于中低渗透砂岩储层)过程中“注够水、注好水”的前题条件,其配伍的程度直接影响注水井的吸水能力。因此,必须根据配伍性要求,对注入水的水质进行规范。文中从注入... 注入水与储层岩石和流体具有良好的配伍性,是油田注水开发(特别对于中低渗透砂岩储层)过程中“注够水、注好水”的前题条件,其配伍的程度直接影响注水井的吸水能力。因此,必须根据配伍性要求,对注入水的水质进行规范。文中从注入水损害地层机理出发,阐述了评价注水水质指标的技术思路,提出了配伍性注水水质方案的决策思路,并研制了相应的配伍性注水管理软件,对提高配伍性注水的操作与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标准 油田 砂岩储层 配伍性 注水
下载PDF
延长油田特低渗油藏适度温和注水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48
9
作者 王香增 党海龙 高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26-1034,共9页
为解决裂缝性特低渗油藏注水开发水窜、水淹问题,提高水驱开发效果,以延长油田南部地区长8油藏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裂缝-基质动态渗吸室内实验评价方法,确定了制约渗吸效果的关键因素,获得了渗吸速度的数学表达式,建立了考虑渗吸-驱替双... 为解决裂缝性特低渗油藏注水开发水窜、水淹问题,提高水驱开发效果,以延长油田南部地区长8油藏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裂缝-基质动态渗吸室内实验评价方法,确定了制约渗吸效果的关键因素,获得了渗吸速度的数学表达式,建立了考虑渗吸-驱替双重作用的渗流数学模型,确定了研究区最佳注采参数。研究表明,水驱油过程存在使渗吸驱油效率达到最高的最佳驱替速度,且随着渗透率的降低最佳驱替速度变小;储集层品质指数和岩石水相润湿指数越大,渗吸驱油效率越高,而初始含水饱和度、油水黏度比越大,渗吸驱油效率越低;延长油田南部长8特低渗油藏最佳注采比为0.95,含水率95%时预测的水驱采出程度为17.2%,较常规注水(注采比1.2)增加2.9个百分点。充分发挥渗吸-驱替双重作用的"适度温和"注水技术可显著提高裂缝性特低渗油藏注水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油藏 裂缝性油藏 注水开发 渗吸 驱替 水驱采收率 延长油田
下载PDF
油田采出水回注处理技术进展 被引量:35
10
作者 张金波 傅绍斌 曾玉彬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0年第10期5-8,共4页
对油田采出污水进行处理以达到注入水水质标准 ,通常采用物理处理技术和化学处理技术。详细介绍了目前这两种处理技术在国内外油田的具体应用及发展现状 ,并提出了在常规油田、稠油油田、低渗透油田和聚合物驱油田采出水回注处理中存在... 对油田采出污水进行处理以达到注入水水质标准 ,通常采用物理处理技术和化学处理技术。详细介绍了目前这两种处理技术在国内外油田的具体应用及发展现状 ,并提出了在常规油田、稠油油田、低渗透油田和聚合物驱油田采出水回注处理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最后 ,对未来油田采出水回注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入水 水处理 油田采出水 水驱油田
下载PDF
注水管网系统模型简化技术与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35
11
作者 常玉连 高胜 郭俊忠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5-100,共6页
油田注水管网系统属于大规模复杂流体网络系统。常规的系统模型计算方法需耗费大量的时间,它严重阻碍了注水系统仿真及优化技术研究的发展。通过研究和分析,提出两种提高系统模型计算速度的方法,一是采取模型简化技术,从而大大降低... 油田注水管网系统属于大规模复杂流体网络系统。常规的系统模型计算方法需耗费大量的时间,它严重阻碍了注水系统仿真及优化技术研究的发展。通过研究和分析,提出两种提高系统模型计算速度的方法,一是采取模型简化技术,从而大大降低了系统特性矩阵的维数;二是改进常规的迭代计算方法,它避免了“0”元素的存储和计算,从而将计算工作量从二次方级降至一次方级。基于上述两种方法,将模型简化技术与改进迭代法相结合,编制出大型油田注水管网解算程序。计算结果表明,在满足计算精度的前提下,大大缩短了系统模型的计算时间。目前,该项技术已应用于油田注水系统,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 注水管网系统 建模 计算方法 迭代法
下载PDF
喇萨杏油田特高含水期油层分类 被引量:44
12
作者 李洁 张善严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6-90,共5页
大庆油田已进入特高含水阶段,随着开采技术政策的转变,特别是三次采油技术的发展,传统上的油层分类已很难满足当前生产的需要。为此,在论述了喇萨杏油田特高含水期油层重新分类必要性的基础上,本着油层分类概念要有延续性、油层类别平... 大庆油田已进入特高含水阶段,随着开采技术政策的转变,特别是三次采油技术的发展,传统上的油层分类已很难满足当前生产的需要。为此,在论述了喇萨杏油田特高含水期油层重新分类必要性的基础上,本着油层分类概念要有延续性、油层类别平面上具有整体性、对现有技术有一定的适应性、分类标准具有可操作性的思想,同时考虑三次采油的需要,制定了油层分类的具体原则。按照砂体沉积类型、主要砂体钻遇率、单层有效厚度、有效渗透率等4个参数建立定量标准,将喇萨杏油田的油层分为3大类,6小类。油层重新分类后,每一类的油层性质更接近,有利于开发层系的组合;对于聚合物驱来说,还有利于聚合物分子量的选择和注入参数的确定;对于三元复合驱,还有利于配方的选择与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期 油层分类 水驱 三次采油 标准
下载PDF
综合评价油田水驱开发效果改善程度的新方法 被引量:33
13
作者 唐海 李兴训 +1 位作者 黄炳光 王怒涛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2001年第6期38-40,共3页
油藏实施开发调整方案后 ,描述水驱开发效果改善程度的各个评价指标会从不同角度反映水驱开发效果的改善程度 ,但不同评价指标得出的评价结果可能不一致 ,为了能评价不同开发调整措施在不同开发阶段对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的改善程度 ,从“... 油藏实施开发调整方案后 ,描述水驱开发效果改善程度的各个评价指标会从不同角度反映水驱开发效果的改善程度 ,但不同评价指标得出的评价结果可能不一致 ,为了能评价不同开发调整措施在不同开发阶段对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的改善程度 ,从“响应参数”定义出发 ,采用模糊评判理论 ,建立了综合评价油藏水驱开发效果改善程度的新方法—“响应参数法”。实例分析结果表明 ,“响应参数法”能够较准确地从不同角度评价不同开发阶段实施的不同调整措施对开发效果的改善程度 ,是一种简单、适用、可靠的科学方法 ,可广泛用于各种措施效果的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注水开发 综合评价 开发效果 响应参数法 状态对比法
下载PDF
特低渗透砂岩微观模型水驱油实验影响驱油效率因素 被引量:45
14
作者 王瑞飞 孙卫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3-97,共5页
通过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特低渗透砂岩微观模型水驱油实验,探讨了驱油效率的控制因素。研究发现,特低渗透砂岩储层水驱油过程中,润湿性不同,驱替机理不同。水湿储层表现为驱替机理和剥蚀机理;油湿储层表现为驱替机理和油沿孔道壁流动机... 通过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特低渗透砂岩微观模型水驱油实验,探讨了驱油效率的控制因素。研究发现,特低渗透砂岩储层水驱油过程中,润湿性不同,驱替机理不同。水湿储层表现为驱替机理和剥蚀机理;油湿储层表现为驱替机理和油沿孔道壁流动机理。特低渗透砂岩储层水驱开发中影响开发效果的因素较多,其中包括物性、孔隙结构、注入量、注水速度、润湿性等。特低渗透砂岩储层水驱开发效果对注水速度较为敏感。针对不同的储层,采取合适的注水速度,才能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模型 水驱油 驱替机理 驱油效率 特低渗透砂岩储层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辽河油田稠油采收率确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39
15
作者 刘斌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5-58,共4页
本文提出了确定稠油油田常规注水、蒸汽吞吐和蒸汽驱开发条件下的6种原油采收率确定方法,并根据各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和适用条件,进行了归类分析,形成了辽河油田稠油不同开发方式、不同开采阶段的原油采收率确定方法系列。按照筛选完... 本文提出了确定稠油油田常规注水、蒸汽吞吐和蒸汽驱开发条件下的6种原油采收率确定方法,并根据各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和适用条件,进行了归类分析,形成了辽河油田稠油不同开发方式、不同开采阶段的原油采收率确定方法系列。按照筛选完善与创新相结合的思路,把稀油中常用的水驱特征曲线法应用于稠油注水和蒸汽驱开发之中,并提出了适合稠油特点的数值类比、经验公式、注采特征曲线、油汽比递减曲线和产量递减曲线5种方法。这些方法经实践检验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采收率 注水 注蒸汽 油田
下载PDF
注水油田转周期注水开发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40
16
作者 姜泽菊 安申法 +2 位作者 于彦 赵延茹 沈静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4-56,共3页
简要分析了周期注水改善注水开发效果的作用机理,给出了周期注水的适用条件和评价注水油田转为周 期注水的可行性计算公式,详细分析了影响周期注水效果的因素,得出:周期注水越早越好,但最佳时机需进行数值 模拟;渗透率越小周期注水的周... 简要分析了周期注水改善注水开发效果的作用机理,给出了周期注水的适用条件和评价注水油田转为周 期注水的可行性计算公式,详细分析了影响周期注水效果的因素,得出:周期注水越早越好,但最佳时机需进行数值 模拟;渗透率越小周期注水的周期越长,地层弹性越差,周期注水的周期越短;油层越不均质,周期注水的注水效果 越好;毛管力适中时,周期注水的效果最好;垂直渗透率与水平渗透率之比为0.5时,周期注水的效果最好;采用不 对称的短注长采的注水和采油交替进行的工作制度,周期注水的效果最好。国外大量的现场应用试验证明,采用周期 注水可以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 周期性注入 注水时机 注水效果 注水周期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的调整与优化 被引量:36
17
作者 李忠兴 杨克文 +1 位作者 史成恩 赵继勇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6期43-46,57,共5页
根据鄂尔多斯盆地成功开发的主要特低渗油田——安塞、靖安、华池油田长6、长3油层的储层特征及开发实践,提出了改善特低渗油田注水开发效果的注采参数、注水方式优化及调整技术,从而达到提高单井产量及最终采收率,降低开发投资和生产成... 根据鄂尔多斯盆地成功开发的主要特低渗油田——安塞、靖安、华池油田长6、长3油层的储层特征及开发实践,提出了改善特低渗油田注水开发效果的注采参数、注水方式优化及调整技术,从而达到提高单井产量及最终采收率,降低开发投资和生产成本,以提高整体开发效益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低渗透油田 注水开发 优化 采收率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水驱采收率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7
18
作者 宋付权 刘慈群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0-32,36,共4页
实验表明, 低渗透油藏具有启动压力梯度, 因此其渗流规律与中、高渗透油藏不同。通过对低渗透油藏中注水井排和采油井排的定压水驱进行数值模拟, 分析了低渗透油藏水驱采收率的影响因素, 包括多孔介质孔隙结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 实验表明, 低渗透油藏具有启动压力梯度, 因此其渗流规律与中、高渗透油藏不同。通过对低渗透油藏中注水井排和采油井排的定压水驱进行数值模拟, 分析了低渗透油藏水驱采收率的影响因素, 包括多孔介质孔隙结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启动压力梯度、注入速度和注采井距。分析表明, 低渗透油藏的水驱采收率受到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 启动压力梯度越大, 见水时间越早, 产油量和产液量越小, 阶段采出程度、无水采收率和水驱采收率越低; 而增大生产压力梯度, 可以有效地降低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 生产压力梯度越大, 见水时间越早, 产油量和产液量越大, 阶段采出程度、无水采收率和水驱采收率越高; 增大生产压力梯度的方法有增大注入量和减小注采井距两种, 都可以提高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储集层 两相渗流 采收率 水驱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再述周期注水的油藏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6
19
作者 俞启泰 张素芳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56-61,共6页
应用油藏数值摸拟方法,研究了各种地质、开发因素对周期注水效果的影响。这些地质因素是:毛管力、原油粘度、垂直渗透率与水平渗透率的比值、渗透率的组合即油层的非均质程度;开发因素是:周期注水的工作制度、连续注水转为周期注水... 应用油藏数值摸拟方法,研究了各种地质、开发因素对周期注水效果的影响。这些地质因素是:毛管力、原油粘度、垂直渗透率与水平渗透率的比值、渗透率的组合即油层的非均质程度;开发因素是:周期注水的工作制度、连续注水转为周期注水的时机。最后证明了周期注水的唯一缺点是延长了油田开采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水压驱动 油田注水
下载PDF
基于三维网络模型的水驱油微观渗流机理研究 被引量:29
20
作者 侯健 李振泉 +2 位作者 关继腾 王克文 陈月明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83-787,共5页
利用逾渗网络模型在微观水平进行随机模拟来研究水驱油的微观渗流规律,通过模型计算结果与油水稳态相对渗透率驱替实验结果对比验证了网络模拟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在不同润湿条件下、水驱不同阶段的剩余油微观分布规律.将剩余油... 利用逾渗网络模型在微观水平进行随机模拟来研究水驱油的微观渗流规律,通过模型计算结果与油水稳态相对渗透率驱替实验结果对比验证了网络模拟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在不同润湿条件下、水驱不同阶段的剩余油微观分布规律.将剩余油分布形态归纳为4种状态:孤粒/孤滴状、斑块状、网络状和油水混合状态.研究表明,网络状剩余油的块数较少,但所占体积比例较大.随着剩余油饱和度的降低,最大网络状油所占孔隙数减少,剩余油饱和度在40%-50%附近开始以较快速度减少.润湿性不仅影响驱油效率,也影响剩余油分布形态.在驱替过程中,剩余油分布总的变化趋势是逐渐趋于分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油 微观模拟 渗流机理 网络模型 剩余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