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19篇文章
< 1 2 1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河流域下游额济纳绿洲与水资源的关系 被引量:77
1
作者 钟华平 刘恒 +3 位作者 王义 托娅 耿雷华 颜志俊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23-228,共6页
简要介绍了黑河流域下游额济纳绿洲自然概况 ,分析了黑河下游地表水、地下水近 2 0年的变化趋势 ,进而对额济纳绿洲植被生长、植物种群演替、植被覆盖度以及绿洲的存亡与当地地下水埋深的关系作了剖析 ,并对规划年绿洲变化作了预测。指... 简要介绍了黑河流域下游额济纳绿洲自然概况 ,分析了黑河下游地表水、地下水近 2 0年的变化趋势 ,进而对额济纳绿洲植被生长、植物种群演替、植被覆盖度以及绿洲的存亡与当地地下水埋深的关系作了剖析 ,并对规划年绿洲变化作了预测。指出了水资源是黑河下游额济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依托 ,如何稳定绿洲和使绿洲有适度规模发展 ,是生态保护的核心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济纳绿洲 水资源 黑河流域下游 地下水 植被
下载PDF
青海湖最近25年变化的遥感调查与研究 被引量:68
2
作者 沈芳 匡定波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89-296,共8页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水体,它及其流域的生态环境近来一直倍受广泛关注. 其水位下降、湖水面积缩小、湖体分离等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展开遥感调查与研究,收集了多时相、多种信息源的影像数据;分析了1975年至2000年2...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水体,它及其流域的生态环境近来一直倍受广泛关注. 其水位下降、湖水面积缩小、湖体分离等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展开遥感调查与研究,收集了多时相、多种信息源的影像数据;分析了1975年至2000年25年以来湖泊的变迁及成因,湖岸变化及湖体分离状况;用遥感方法反推25年以来湖水位的变化;计算了1975、2000年两个年份的湖水面积,并遥感分析了湖水面积萎缩的原因. 此外,对青海湖进行了实地调查与水深测量,建立了该湖泊水深反演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 湖泊变迁 水位 湖水面积 水深 遥感调查 反演
下载PDF
高光谱遥感技术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9
3
作者 万余庆 张凤丽 闫永忠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3年第3期10-14,共5页
以黄土高原几类常见土壤为试验品,定量研究了不同泥土含量与水体光谱反射率的关系,探索了利用反射率反演水体深度的方法。文中还介绍了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分析水污染类型和强度的方法。最后以靖边县城的芦河为例,分析了高光谱遥感探测... 以黄土高原几类常见土壤为试验品,定量研究了不同泥土含量与水体光谱反射率的关系,探索了利用反射率反演水体深度的方法。文中还介绍了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分析水污染类型和强度的方法。最后以靖边县城的芦河为例,分析了高光谱遥感探测水污染程度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遥感 水环境监测 泥沙含量 水体深度 污染物类型 污染强度 回归分析
下载PDF
中国海上风电发展现状分析及展望 被引量:59
4
作者 李志川 胡鹏 +5 位作者 马佳星 高敏 黄海龙 刘小燕 齐磊 孙兆恒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29-236,共8页
海上风电是我国清洁能源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能源转型和实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中国风资源的分布与储量、海上风电总体概况、风机发展现状、中国沿海主要省份海上风电基础类型、水深与离岸距离等进行统计和分析,... 海上风电是我国清洁能源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能源转型和实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中国风资源的分布与储量、海上风电总体概况、风机发展现状、中国沿海主要省份海上风电基础类型、水深与离岸距离等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对中国海上风电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中国海上风电机组将持续大型化,预计到2025年,中国海上风电机组单机容量将达到13~17 MW,2030年达到20 MW;半直驱技术可以同时实现风电机组“大兆瓦、小体积”的目标,将会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技术;由近浅海到深远海,由固定式基础到浮式基础将是未来海上风电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分析结果可为中国海上风能资源的有效利用及未来风电场选址、设计、建造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机组容量 基础结构 水深 离岸距离
下载PDF
水盐梯度下黄河三角洲湿地植被空间分异规律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57
5
作者 贺强 崔保山 +3 位作者 赵欣胜 付华龄 熊雄 冯光海 《湿地科学》 CSCD 2007年第3期208-214,共7页
三角洲湿地植被的形成和分布同时受水深、土壤含盐量两个环境因子的作用。采用模糊数学排序方法分析了黄河三角洲湿地植被在水深、土壤含盐量两个环境梯度下的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由TWINSPAN划分而得到的8个植被类型在模糊数学排序... 三角洲湿地植被的形成和分布同时受水深、土壤含盐量两个环境因子的作用。采用模糊数学排序方法分析了黄河三角洲湿地植被在水深、土壤含盐量两个环境梯度下的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由TWINSPAN划分而得到的8个植被类型在模糊数学排序图中有各自的分布范围,界线明显。以穗状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等水生植物为优势种的群落分布在排序图的左上部,为黄河三角洲湿地高水深、低盐分地区;以柽柳(Tam-arix chinensis)、翅碱蓬(Suaeda heteroptera)等典型盐生植物为优势种的群落分布在排序图的右下部,为黄河三角洲的低水深、高盐分地区;其他以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荻(Triarrhena sacchariflora)、旱柳(Salix matsudana)等为优势种的群落分布在排序图的中部。利用Gini-Simpson指数,在模糊数学排序图中分析了植物物种多样性随水深、土壤含盐量梯度的空间变化,结果表明,高水深、低盐分和低水深、高盐分地区植物物种多样性均较低,而二者过渡区域植物物种多样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数学排序 水深 土壤含盐量 黄河三角洲湿地
下载PDF
黄土中降雨入渗规律的现场监测研究 被引量:54
6
作者 张常亮 李萍 +1 位作者 李同录 张茂省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28-734,共7页
已有许多人工降雨试验确定的黄土入渗深度有限,一般很少超过4 m,由此认为降雨难以通过正常渗流途径到达地下水位,而是通过裂隙、落水洞等通道灌入深部补给地下水的。然而调查发现,这种入水通道仅在黄土塬边的卸荷区常见,塬的中部很少。... 已有许多人工降雨试验确定的黄土入渗深度有限,一般很少超过4 m,由此认为降雨难以通过正常渗流途径到达地下水位,而是通过裂隙、落水洞等通道灌入深部补给地下水的。然而调查发现,这种入水通道仅在黄土塬边的卸荷区常见,塬的中部很少。为了了解黄土地区地表水是以何种方式补给地下水的,在甘肃正宁县建立了一个监测站,通过在一深度为10 m的探井井壁上埋设土壤水分计,对天然降雨入渗条件下不同深度黄土层的体积含水率变化情况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连续监测,同时采用雨量计记录其间的日降雨量。结果表明:2 m以内的浅部土层,土壤水分具有周年的背景变化趋势,该趋势和蒸发量的变化趋势吻合。当日降雨量小于18 mm/d时,水分仅在表层循环,对地表以下(>20 cm)的含水率几乎没有影响。当日降雨量大于18 mm/d时,才会引起土壤含水率骤增,降雨量越大,土壤含水率增幅越大,影响深度越大,随着深度增加,增幅减小,时间上渐有滞后。观测点黄土的浸润带约为2 m,2 m以下的非饱和黄土中,水分以非饱和渗流或水汽形式迁移,水汽迁移量很小,但不可忽视,当遇到透水性差的古土壤层时,会在其顶部富集,长期作用则可能形成软弱带,诱发黄土滑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迁移 入渗深度 体积含水率 非饱和黄土 降雨
原文传递
地下水埋深对冻融土壤水分入渗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2
7
作者 樊贵盛 郑秀清 潘光在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1-26,共6页
本文基于冻融期间大田测坑不同地下水埋深条件下,自然冻结土壤水分入渗试验,分析讨论了地下水埋深对冻融土壤水分入渗能力、相对稳渗率的影响和冻融期间土壤入渗能力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地下水埋深对冻融土壤入渗能力的影响十分明... 本文基于冻融期间大田测坑不同地下水埋深条件下,自然冻结土壤水分入渗试验,分析讨论了地下水埋深对冻融土壤水分入渗能力、相对稳渗率的影响和冻融期间土壤入渗能力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地下水埋深对冻融土壤入渗能力的影响十分明显;土壤入渗能力随地下水埋深的增大而增大;冻融土壤的相对稳渗率随地下水埋深的减小而减小;冻融期间地下水埋深小的土壤的入渗能力始终小于地下水埋深大的土壤的入渗能力.地下水埋深对冻融土壤水分入渗能力的影响通过其对地表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而实现.研究结果对于指导季节性冻土地区冬、春灌溉合理灌水技术参数的确定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土壤 水分入渗 地下水埋深 稳渗率
下载PDF
海岸带地理环境遥感监测综述 被引量:52
8
作者 李清泉 卢艺 +7 位作者 胡水波 胡忠文 李洪忠 刘鹏 石铁柱 汪驰升 王俊杰 邬国锋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16-1229,共14页
海岸带作为连接海洋和陆地系统的特殊地理地带,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但其自然和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和敏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给海岸带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导致其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随着技术的发展,近年来遥感技术已成为海岸带地... 海岸带作为连接海洋和陆地系统的特殊地理地带,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但其自然和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和敏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给海岸带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导致其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随着技术的发展,近年来遥感技术已成为海岸带地理环境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海岸带规划、管理和保护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本文对遥感技术在海岸带地理环境监测典型应用(土地利用/覆盖、土壤质量、植被、海岸线、水色、水深和水下地形及灾害)中的主要数据源、方法、结果和局限性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盖 土壤质量 植被 海岸线 水色 水深 灾害
原文传递
水体中溶解氧含量与其物理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6
9
作者 胡鹏 杨庆 +2 位作者 杨泽凡 韩昆 潘剑光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79-686,共8页
影响自然水体中溶解氧含量的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其中与水力学条件直接相关也易于进行调控的是物理因素。但现有对物理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关于水体流速对溶解氧含量及分布情况的系统性实验研究较为缺乏。本文通过搭建... 影响自然水体中溶解氧含量的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其中与水力学条件直接相关也易于进行调控的是物理因素。但现有对物理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关于水体流速对溶解氧含量及分布情况的系统性实验研究较为缺乏。本文通过搭建模拟河道,营造不同的水动力条件,探究流速、水深及水温对于河道内溶解氧含量及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不考虑光合作用的复氧时,溶解氧在水体中的分层现象与流速和水深密切相关;对于地表Ⅲ类水,流速达到0.05 m/s时,溶解氧浓度相比于静止水体增加超过50%,饱和度达到90%左右;流速在0.05 m/s以下时,流速对于溶解氧浓度的影响占主导地位,流速超过0.05 m/s后,水温的影响占主导地位,溶解氧浓度随水温升高而降低,但溶解氧饱和度受水温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氧 水温 流速 水深 相关系数
下载PDF
断陷盆地沉积体系研究新思路:从古地貌、岩性变化、水体深度到沉积体系 被引量:41
10
作者 赖生华 李晓宏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63-670,共8页
单因素分析法与沉积体制研究方法具有不同的研究思路。前者的理论基础是沉积动力学,主要强调与搬运和沉积过程有关的作用,采取由点到面,从局部到整体,从量变到质变的研究思路。这在复杂的断陷盆地中不利于确定沉积体系的整体分布格局。... 单因素分析法与沉积体制研究方法具有不同的研究思路。前者的理论基础是沉积动力学,主要强调与搬运和沉积过程有关的作用,采取由点到面,从局部到整体,从量变到质变的研究思路。这在复杂的断陷盆地中不利于确定沉积体系的整体分布格局。后者则是基于地貌学、现代沉积考察和基准面升降,采取从面到点,由整体到局部,逐渐深入的研究思路,易于控制断陷盆地中沉积体系的整体分布规律。沉积体制研究方法的基本要求是具有丰富、反射品质较好的地震资料。其关键技术包括古地貌恢复、地震反射结构和波形特征识别。通过古地貌恢复,结合现代沉积观察、水体深浅和岩性变化特征,可以确定沉积相客观分布规律。通过研究某一点的地震反射结构和波形分布特征,结合沉积结构、构造、韵律变化,可以确定该点的沉积微相类型。利用沉积体制方法研究了沾化凹陷孤南洼陷沙三段中亚段中部沉积体系平面分布规律。自南而北前积的辫状河三角洲在该区发育前缘亚相,分布于孤南洼陷南部斜坡区域。盆底扇主要分布于洼陷北部,位于孤南断裂坡脚部位。此外,浅湖近岸滩坝滑塌也可形成盆底扇复合体。该时期湖泊较浅,主要发育浅湖亚相,近岸滩坝及席状砂较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盆地 沉积体系 单因素分析法 沉积体制研究方法 古地貌恢复 水体深度 波形特征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降雨入渗和蒸发特征 被引量:42
11
作者 原鹏飞 丁国栋 +2 位作者 王炜炜 王翔宇 石慧书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8年第4期23-27,共5页
通过室内和野外模拟降雨的入渗和蒸发实验,研究不同降雨量条件下,沙地的最大入渗深度、入渗速率以及每天的蒸发量。结果表明:降雨量大小对沙地的入渗深度、入渗速率影响显著,并且不同下渗深度的水分在沙土中保存时间不同,1、2、5和10 m... 通过室内和野外模拟降雨的入渗和蒸发实验,研究不同降雨量条件下,沙地的最大入渗深度、入渗速率以及每天的蒸发量。结果表明:降雨量大小对沙地的入渗深度、入渗速率影响显著,并且不同下渗深度的水分在沙土中保存时间不同,1、2、5和10 mm降雨分别在4、6、11和15 d左右全部蒸发,而15 mm以上的降雨由于稳定干沙层的抑制作用,除了一部分蒸发以外,还有部分水分保存在沙土中。同时由于沙区不同植被根系的垂直分布差异较大,所以,降雨量越大,入渗越深,越能被深根性植被所利用,且利用时间越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地水分 入渗深度 入渗速率 蒸发量 有效水分
下载PDF
土壤温度、水分胁迫和播种深度对玉米种子萌发出苗的影响 被引量:35
12
作者 王会肖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1995年第4期70-74,共5页
王会肖:土壤温度、水分胁迫和播种深度对玉米种子萌发出苗的影响,《生态农业研究》,3(4)1995:70—74 萌发试验同时在实验室和田间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当土壤含水量低于10%时,玉米种子将不能顺利萌发。温度变化可以加速种子萌发,田间条... 王会肖:土壤温度、水分胁迫和播种深度对玉米种子萌发出苗的影响,《生态农业研究》,3(4)1995:70—74 萌发试验同时在实验室和田间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当土壤含水量低于10%时,玉米种子将不能顺利萌发。温度变化可以加速种子萌发,田间条件下,50%种子萌发所需的积温范围为18.6—23.8℃,决定于昼夜的温差。播种深度影响出苗速率,50%出苗所需的时间播深8厘米比播深5厘米推迟半天(相当于积温3—5℃),80%出苗所需的时间播深8厘米比播深5厘米推迟1天(相当于积温7—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 萌发 出苗 水分胁迫 播种深度 玉米
下载PDF
天然河道中鱼类对水深、流速选择特性的初步观测——以长江江口至涴市段为例 被引量:38
13
作者 杜浩 班璇 +2 位作者 张辉 危起伟 陈大庆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0-74,共5页
将长江江口至涴市天然河道的鱼类水声学调查数据和水文学观测数据相结合,在对流速和水深空间插值基础上,提取不同鱼类规格和密度对应水深和流速的特征值,从而研究鱼类对天然河道中水层平均流速、水深2个环境因子的选择特性。研究结果表... 将长江江口至涴市天然河道的鱼类水声学调查数据和水文学观测数据相结合,在对流速和水深空间插值基础上,提取不同鱼类规格和密度对应水深和流速的特征值,从而研究鱼类对天然河道中水层平均流速、水深2个环境因子的选择特性。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规格的鱼对流速和水深的选择存在差异,规格小的鱼选择了较低的流速和较宽的流速范围,规格大的鱼选择了较高的流速和较窄的流速范围;规格小的鱼选择的水深明显高于规格大的鱼,喜好的水深范围也宽于规格大的鱼。②鱼类密度对流速的选择性不明显,但对水深的选择性明显,即深水区鱼类密度较高。③研究江段范围内江口镇附近江心洲两侧流速变幅范围较其上、下游江段宽,并且江心洲两侧鱼类的分布密度也高于其邻近上、下游段鱼类密度。可见,江心洲的存在提供了流速多样性格局,丰富了鱼类生境的多样性。本研究方法可为评价河流栖息地适宜性及生态功能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河道 流速 水深 栖息地 江心洲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芦苇生物量空间变化环境解释 被引量:37
14
作者 冯忠江 赵欣胜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70-174,共5页
在黄河三角洲芦苇生物量词查的基础上。研究了滨海湿地水体及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对芦苇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由于环境因子的影响,芦苇生物量较低。为56.04~1668.45g/m2;地下和地上生物量之比1.25~2.37;(2)在多种... 在黄河三角洲芦苇生物量词查的基础上。研究了滨海湿地水体及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对芦苇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由于环境因子的影响,芦苇生物量较低。为56.04~1668.45g/m2;地下和地上生物量之比1.25~2.37;(2)在多种影响芦苇生物量的因子中,盐度是最主要的限制因子。生物量随盐度的增加而减少;(3)水深是最主要的促进因子,地上生物量随着水深的增加而增加。而地下与地上生物量之比则随着水深的增加而减少,主要原因在于水深改变了芦苇的植株形态特征(株高、茎粗)和结构(密度)特征;(4)半闭流状态的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商,N含量对芦苇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苇 生物量 水深 盐度 黄河三角洲
下载PDF
用介形类优势分异度恢复古湖盆的水深——以山东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段湖盆为例 被引量:35
15
作者 李守军 郑德顺 +3 位作者 姜在兴 胡斌 王金香 焦叶红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99-404,共6页
从定量古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利用生态学和古生态学的资料,对介形类的优势分异度H(s)和古湖泊水深D的关系进行了相关性拟合,并得出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利用古近系东营三角洲地震资料和沉积学资料验证了这种对应关系的可信性,因此得出利用... 从定量古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利用生态学和古生态学的资料,对介形类的优势分异度H(s)和古湖泊水深D的关系进行了相关性拟合,并得出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利用古近系东营三角洲地震资料和沉积学资料验证了这种对应关系的可信性,因此得出利用定量计算的介形类优势分异度值可以较准确地确定古水深。以东营凹陷古近系沙三段沉积时期为例,恢复了3个亚段沉积时期的古水深,并做出了平面等值线图。结果表明,东营凹陷的古水深由大到小依次为中亚段沉积时期、下亚段沉积时期和上亚段沉积时期。湖泊古水深的定量恢复,对于含油气盆地的油气生、储、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深 古湖盆 介形类 优势分异度 古近系 东营凹陷 古水深 分异度 沙三段 沙河街组
下载PDF
开发利用土壤深层水资源的一种有效途径——“以肥调水”的大田试验研究 被引量:33
16
作者 刘庚山 郭安红 +2 位作者 安顺清 林日暖 任三学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23-429,共7页
我国北方冬小麦生育期内干旱少雨,农业水资源紧缺,因此,由汛期降水形成的底墒,特别是土壤深层储藏的水分则成为小麦生长的重要水源之一。在中国气象局固城农业气象试验基地大型人工控制农田水分试验场,进行了提高底墒和土壤深层水分利用... 我国北方冬小麦生育期内干旱少雨,农业水资源紧缺,因此,由汛期降水形成的底墒,特别是土壤深层储藏的水分则成为小麦生长的重要水源之一。在中国气象局固城农业气象试验基地大型人工控制农田水分试验场,进行了提高底墒和土壤深层水分利用率,以肥促根觅水的旱作冬小麦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施肥深度在20~40cm范围内,能明显促进冬小麦中、下层根系的生长发育,扩大作物觅取水分和养分的土壤空间,有效地吸收和利用储藏在土壤深层的水分,从而能充分发挥土壤水库的调控作用,提高小麦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深层水资源 “以肥调水” 大田试验 水资源利用 冬小麦 土壤水库 施肥深度
下载PDF
水深对湿地植物生长和繁殖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17
作者 徐金英 陈海梅 王晓龙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25-732,共8页
水文过程是湿地的基本生态过程。水位变化会对湿地植物的生长、繁殖和群落演替过程产生明显影响。在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水位变化对湿地植物的影响可能会加剧。从水深对湿地植物的植株形态、生理生化特征、种群繁殖和群落生物... 水文过程是湿地的基本生态过程。水位变化会对湿地植物的生长、繁殖和群落演替过程产生明显影响。在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水位变化对湿地植物的影响可能会加剧。从水深对湿地植物的植株形态、生理生化特征、种群繁殖和群落生物量的影响等方面,总结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结果,并从研究方向、研究尺度和机制研究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深 湿地植物 生长 繁殖
原文传递
西安黑河金盆水库季节性热分层的水质响应特征 被引量:36
18
作者 马越 郭庆林 +1 位作者 黄廷林 谭盼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06-415,共10页
以西安市金盆水库为对象,通过对水温、水化学及水生生物因子的连续监测,初步探明其动态水体分层过程与季节性水质迁移分布的内在相关性。研究表明:水库于每年3—12月间形成并保持热分层状态,水温梯度的稳定存在有效限制了垂向水层间氧... 以西安市金盆水库为对象,通过对水温、水化学及水生生物因子的连续监测,初步探明其动态水体分层过程与季节性水质迁移分布的内在相关性。研究表明:水库于每年3—12月间形成并保持热分层状态,水温梯度的稳定存在有效限制了垂向水层间氧的传质交换,加速库底向厌氧状态过渡,滞水层溶解氧(DO)平均浓度随时间呈明显线性衰减趋势,水层呼吸速率高达0.0356~0.0372mg/(L·d)(O_2);缺氧/厌氧环境下,沉积物中N、P、Fe等大量释放并向上覆水扩散,底层水质污染加剧。同温混合期后(1—2月),分层结构破坏,全库处于好氧(DO大于8mg/L)、微碱性(pH为7.1~7.3)状态,垂向水质分层异质特征消失。监测期间,水库湖泊区稳态叶绿素a含量(基于Lois Elle稳态假设前提)随混合深度增大而降低,两者存在显著指数负相关。热分层效应的稳定存在是加速金盆水库富营养化进程的重要因素;而其周期性结构失稳所带来的水质突发性污染风险将伴随水库运行时间的延长而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 热分层 水质 混合深度 藻类 富营养化
原文传递
影响水体中溶解氧含量因素的探讨 被引量:36
19
作者 饶胡敏 黄旺银 《盐科学与化工》 CAS 2017年第3期40-43,共4页
氧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并且是一个动态值,但它的作用却举足轻重,是直接反映水体污染程度和水质新鲜程度的重要指标,了解并掌握其影响条件及影响方式至关重要。如温度、压力、含盐量以及水深等。研究表明溶解氧随着温度、含盐量和水深的... 氧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并且是一个动态值,但它的作用却举足轻重,是直接反映水体污染程度和水质新鲜程度的重要指标,了解并掌握其影响条件及影响方式至关重要。如温度、压力、含盐量以及水深等。研究表明溶解氧随着温度、含盐量和水深的增加而递减;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呈现出一定的递增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氧(DO) 温度 含盐量 压力 水深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湖泊水体氮磷比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6
20
作者 季鹏飞 许海 +4 位作者 詹旭 朱广伟 邹伟 朱梦圆 康丽娟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4030-4041,共12页
为弄清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水体氮磷比(TN/TP)对湖泊富营养化状况及水系连通性的指示意义,对该区域26个湖泊开展了春、夏两季的水质调查,比较了不同水文、水质状况湖泊之间TN/TP差异,探讨了影响湖泊TN/TP的主要因素.结果发现,长江中下游... 为弄清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水体氮磷比(TN/TP)对湖泊富营养化状况及水系连通性的指示意义,对该区域26个湖泊开展了春、夏两季的水质调查,比较了不同水文、水质状况湖泊之间TN/TP差异,探讨了影响湖泊TN/TP的主要因素.结果发现,长江中下游湖泊TN/TP存在较大的时空差异性,春季TN/TP平均值为21.52±14.28,过水性湖泊、深水湖泊以及富营养化湖泊3种类型水体中,富营养化湖泊的TN/TP较低,为14.38±7.40,深水湖泊的TN/TP最高,为40.97±33.37;夏季调查湖库的TN/TP平均值为21.73±23.78,其中深水湖泊的TN/TP仍为最高,达96.38±45.91,富营养化湖泊的TN/TP仍为最低,达10.91±4.44.春、夏相比,过水性湖泊和深水湖泊夏季的TN/TP显著上升,而富营养化湖泊却明显下降,且降幅随富营养化程度升高而加大.相关性分析发现,无论是春季还是夏季,湖泊TN/TP都与水体深度显著正相关.此外,湖泊富营养化程度越高,TN/TP与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关系就越弱,富营养化程度越低,TN/TP越高,磷对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越明显.研究表明,长江中下游湖泊富营养化治理营养盐策略上,多数湖泊控磷更为重要,在一些富营养化较为严重的湖泊,局部疏浚、合理挖深、外源控制和调整渔业生产方式等是值得探索的修复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 氮磷比 富营养化 水深 浮游植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