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12”汶川地震极重灾区生态服务功能恢复总体评估 被引量:13
1
作者 杨渺 谢强 +3 位作者 方自力 刘孝富 廖蔚宇 王萍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85-694,共10页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对生态系统造成巨大威胁。为了解汶川地震灾区生态恢复总体状况,以期为灾区中长期生态恢复跟踪监测、生态恢复措施的制定和调整提供决策支持,分别以2007年、2009年、2013年代表地震前、地震后...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对生态系统造成巨大威胁。为了解汶川地震灾区生态恢复总体状况,以期为灾区中长期生态恢复跟踪监测、生态恢复措施的制定和调整提供决策支持,分别以2007年、2009年、2013年代表地震前、地震后以及恢复期3个时期,采用土壤侵蚀敏感性、林冠截留量、生境适宜性等指标,分别评估了汶川地震极重灾区10个县市水土保持功能、水源涵养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的状况及变化动态。结果表明:研究区的水土保持功能、水源涵养功能,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在震后遭到了严重破坏。总体来说5a后,区域生态服务功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但未达到震前水平。在极重灾区10个县市中,地理上位于中南部的6个县市(汶川、都江堰、什邡、彭州、绵竹、安县)在地震中总体受损程度较大。6个县市处于中国西部泥石流、滑坡的活跃区,震后因降雨诱发滑坡泥石流,导致了龙门山、茶坪山局部区域的水土保持功能、水源涵养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在恢复期进一步下降,甚至低于震后。其中汶川县草坡乡、银杏乡、耿达乡、卧龙镇、三江乡有较大范围的功能下降,另外,都江堰市、彭州市、什邡市、绵竹市、安县等也分别有较大面积的功能下降区。区域生态服务功能在未来10a内,有可能进一步恶化。灾后重建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区域生态功能状况,加快了生态功能恢复进程。但是,也存在对生态服务功能的恢复与维持重视不足等问题。部分灾后重建项目的实施,甚至又导致局部地区出现生态服务功能的退化。建议(1)加强汶川地震极重灾区中长期生态恢复遥感及地面监测、评估,进行生态服务功能恢复效应评估;(2)加强干旱河谷、龙门山及茶坪山等重点区域的生态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生态服务 生态恢复 水土保持功能 水源涵养功能 生物多样性功能
原文传递
灌草覆盖——干热河谷区植被修复新路径探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振稳 刘倩 +4 位作者 肖潇 马仁义 常恩福 孟广涛 张正海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4期60-66,共7页
干热河谷集中分布于中国西南横断山脉地区,受地形和局部小气候的影响,形成特殊的水热状况组合,是中国分布最北的一块“热区”。在长期剧烈的人为干扰和严酷的自然环境双重压力下,干热河谷的生态系统极度退化,结构与功能濒临崩溃,严重制... 干热河谷集中分布于中国西南横断山脉地区,受地形和局部小气候的影响,形成特殊的水热状况组合,是中国分布最北的一块“热区”。在长期剧烈的人为干扰和严酷的自然环境双重压力下,干热河谷的生态系统极度退化,结构与功能濒临崩溃,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是中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带、极度退化区和植被修复极端困难地区之一。本文先简要回顾了干热河谷区植被修复的历史,接着系统分析河谷区生态修复工作存在的机遇和挑战,明确提出灌草覆盖技术可能是该区域最为适合的一种生态修复方式。该技术可以克服干旱和高温两大河谷区植被修复的关键限制性因子,并实现保水、固土和增肥的植被修复技术目标。本研究首次提出干热河谷区植被修复3条原则: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荒则荒原则;结合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实行分区修复原则;优选乡土物种进行植被修复原则。同时,建议从水土保持能力、土壤生态系统健康、植物群落健康和综合效益评价等4个方面来评估河谷区植被修复效果。最后,研究展望了干热河谷区植被修复研究的未来方向,包括加强群落演化规律及其适应性机制的研究,建立和完善动态监测机制,选育和培育乡土物种,以及开发和推广植被修复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河谷 水土保持 生态修复 乡土物种 植被演替 土壤健康 灌草覆盖技术 水热状况 动态监测
下载PDF
太行山南端外来树种火炬树群落的水保效应 被引量:5
3
作者 段艳芳 赵辉 樊巍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25期43-46,共4页
为了全面了解外来树种火炬树的生态服务功能,从林冠层截留量、枯落物层持水率、林地贮水性能和渗透性能4个方面,研究了6年、11年火炬树、12年刺槐、15年侧柏及荆条灌丛的水保效应。结果表明:灌层截留量:11年火炬树>15年侧柏>6年... 为了全面了解外来树种火炬树的生态服务功能,从林冠层截留量、枯落物层持水率、林地贮水性能和渗透性能4个方面,研究了6年、11年火炬树、12年刺槐、15年侧柏及荆条灌丛的水保效应。结果表明:灌层截留量:11年火炬树>15年侧柏>6年火炬树>12年刺槐>荆条灌丛,4个树种冠层截持率分别为侧柏35.89%,火炬树32.40%,荆条26.53%,刺槐3.50%;枯落物层持水率为:11年生火炬树>12年生刺槐>6年生火炬树>15年生侧柏>荆条灌丛;林地贮水性能:11年生火炬树>15年生侧柏>12年生刺槐>6年生火炬树>荆条灌丛;林地渗透性能为:11年生火炬树>15年生侧柏>12年生刺槐>荆条灌丛>6年生火炬树,在太行山低山丘陵区困难立地上,火炬树群落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炬树 水土保持效应 太行山低山丘陵区 外来树种
下载PDF
基于灰色理论分析辽西北半干旱地区适地适树造林决策 被引量:5
4
作者 赵琳 邓继峰 +3 位作者 周永斌 代青格乐 马成忠 杨立新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7-85,102,共10页
辽西北地区水资源匮乏,导致了沙尘频起、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加之历来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低,因此防风固沙与水土保持就需要格外的重视。针对辽西地区自然特点和种植模式混杂多样的现状,依据地貌加水热条件的分异规律,兼顾天然林区划,将辽... 辽西北地区水资源匮乏,导致了沙尘频起、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加之历来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低,因此防风固沙与水土保持就需要格外的重视。针对辽西地区自然特点和种植模式混杂多样的现状,依据地貌加水热条件的分异规律,兼顾天然林区划,将辽西北划分为17个地区,在国家森林资源一类清查与辽宁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该地区8种典型树种组进行评价,选出了各地区防风固沙与水土保持效果好的树种组,其中阜新县、建昌县、龙城区、喀左县、兴城市和南票区最优树种组为栎林组,龙港区和建平县为落叶松组,太和区、凌源市和彰武县为油松组,北票市、绥中县和朝阳县为刺槐组,康平县为樟子松组,义县和连山区为慢生杨组。研究结果对辽西北干旱地区树种选择提供了基础,并对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北地区 防风固沙效益 水土保持 优势树种 灰色理论
下载PDF
高海拔寒冷地区机场施工扰动区植被恢复物种选择研究
5
作者 王志刚 钱志坚 杨正军 《水利水电快报》 2024年第8期103-106,123,共5页
为筛选出可适应高海拔寒冷地区生态环境的植物物种,促进生产建设项目施工扰动区进行水土保持与植被恢复,以泸沽湖机场为试验场地,选择雪松、滇柏、冷杉、川滇桤木、窄叶火棘、迎春、红叶石楠、金森女贞、常春藤、秋英、多年生黑麦草、... 为筛选出可适应高海拔寒冷地区生态环境的植物物种,促进生产建设项目施工扰动区进行水土保持与植被恢复,以泸沽湖机场为试验场地,选择雪松、滇柏、冷杉、川滇桤木、窄叶火棘、迎春、红叶石楠、金森女贞、常春藤、秋英、多年生黑麦草、冷地早熟禾、白三叶等13种乔灌草植物开展现场种植试验,通过跟踪调查植物成活率、保存率、生长情况等表现,选出适宜的机场施工扰动区植被恢复物种。结果表明:雪松、滇柏、冷杉、川滇桤木、窄叶火棘、迎春、多年生黑麦草、冷地早熟禾、白三叶等在工程施工扰动区迹地恢复具有一定的适应性;红叶石楠、金森女贞和常春藤在植被修复应用的可行性有待进一步跟踪论证;秋英可结合工程实际需要进行应用。研究成果可为后续类似项目生态恢复和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寒冷地区 施工扰动区 水土保持 植被恢复 物种选择
下载PDF
5种常见水土保持树种的气体交换特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海湘 徐超 +5 位作者 温国胜 胡策 朱丽娜 梁谢恩 黄皓南 周哲宇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31-538,共8页
为了了解水土保持树种的气体交换特性,对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s)、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秃瓣杜英(Elaeocarpus glabripetalus)和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等常见树种的光合蒸腾特性进... 为了了解水土保持树种的气体交换特性,对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s)、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秃瓣杜英(Elaeocarpus glabripetalus)和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等常见树种的光合蒸腾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香樟、无患子、南酸枣和毛竹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秃瓣杜英的Pn日变化曲线则呈单峰型,未出现"光合午休"现象。5种树种的Pn以香樟>毛竹>无患子>南酸枣>秃瓣杜英;蒸腾速率(Tr)以香樟>无患子>毛竹>南酸枣>秃瓣杜英;水分利用效率(WUE)以秃瓣杜英>毛竹>南酸枣>无患子>香樟。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树种间的Tr、气孔导度(Gs)和WUE存在显著差异,而Pn和胞间CO2浓度(Ci)的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Pn与Tr、Gs和光合有效辐射(PAR)呈正相关关系;Tr与Gs呈正相关关系,与WUE呈负相关关系;Gs与WUE呈负相关关系;Ci与PAR和空气CO2浓度(Ta)呈负相关关系。香樟和无患子的Tr相对较大,而WUE较低,在养护过程应加强浇水及遮阴以降低其水分蒸腾的速率;秃瓣杜英、南酸枣和毛竹的Tr相对较低,而WUE相对较高,能够科学地利用土壤水分,可适应较干燥的外界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水土保持树种 蒸腾速率 光合作用 气体交换
下载PDF
三峡库区水土保持树种选择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徐红梅 潘磊 +1 位作者 史玉虎 鲁黎 《湖北林业科技》 2011年第6期1-6,共6页
为给三峡库区植被恢复树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笔者针对三峡库区的自然、社会和生态条件,构建了该区水土保持树种选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提出了研究区水土保持树种选择数量化评价模型。应用该评价模型对48... 为给三峡库区植被恢复树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笔者针对三峡库区的自然、社会和生态条件,构建了该区水土保持树种选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提出了研究区水土保持树种选择数量化评价模型。应用该评价模型对48个初选树种进行了综合评价,并依据最优分割法将参选树种划分成3个等级。结果表明:马尾松、青冈栎和杉木等17个树种综合指数较高,为三峡库区水土保持Ⅰ级树种;部分乔木树种和经济林树种共21个为三峡库区水土保持Ⅱ级树种;部分经济林树种和全部灌木树种共10个为三峡库区水土保持Ⅲ级树种。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三峡库区防护林体系建设各区树种选择优先次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水土保持 树种选择 层次分析法 最优分割法
下载PDF
广东省水土保持植物物种的选择与应用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詹锐生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46-49,共4页
随着广东省近年来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各种开发建设项目的剧增与推进,水土流失问题亦日趋严重。水土流失是头号环境问题,如不及时有效对其进行治理,人们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等将受到巨大的影响。根据广东省实际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 随着广东省近年来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各种开发建设项目的剧增与推进,水土流失问题亦日趋严重。水土流失是头号环境问题,如不及时有效对其进行治理,人们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等将受到巨大的影响。根据广东省实际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植被以及水土流失等特点,结合开发建设项目不同的性质以及不同部位防护措施的差异等,以优先考虑适合当地植物生长的物种并兼顾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布局为指导思想,阐述适合广东省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植物措施植物物种的选择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 水土保持 植物物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