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代“海绵城市”思想——水适应性景观经验启示 被引量:32
1
作者 陈义勇 俞孔坚 《中国水利》 2015年第17期19-22,共4页
"海绵城市"是应对当前快速城镇化过程中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新思路。古代人类在长期水资源管理及与各种水灾害斗争过程中,积累了朴素的具有生态价值的经验,表现为城乡聚落选址、城市水资源管理、城市形态等方面的... "海绵城市"是应对当前快速城镇化过程中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新思路。古代人类在长期水资源管理及与各种水灾害斗争过程中,积累了朴素的具有生态价值的经验,表现为城乡聚落选址、城市水资源管理、城市形态等方面的适应性景观,集中体现了海绵城市的思想,对城市景观设计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介绍了近几十年国内外学术界对古代城市水适应性景观经验的探索,其中对中东地区、古希腊、古罗马、古玛雅文明等研究的成果最为丰富,引水、蓄水设施是大多数研究的关注重点。水适应性景观的内容和形式受降水、地形特点等因素影响。当前,传统城市水景观的研究已从传统的防洪、抗旱等单要素研究转向综合研究,探讨水景观的复杂结构和复合功能。随着现代水利技术的发展,古代城市水景观遗产正日渐破坏消失,面对危机四伏的水生态和水环境,如何借鉴古代城市水适应性景观经验,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完善和发展,是当代景观设计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水适应性景观 干旱区 湿润区 古代城市
下载PDF
水适应性景观认知与研究框架解析——以北京市门头沟地区为例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晋 《景观设计学(中英文)》 CSCD 2020年第1期56-71,共16页
水适应性景观是人-水相互适应结果下的典型地域景观综合体。对于水适应性景观的研究强调水、适应性、景观三者之间研究视角及研究方法的结合,可看作是全球变化背景下的适应性专项研究。本文首先梳理了"适应性"在各相关学科中... 水适应性景观是人-水相互适应结果下的典型地域景观综合体。对于水适应性景观的研究强调水、适应性、景观三者之间研究视角及研究方法的结合,可看作是全球变化背景下的适应性专项研究。本文首先梳理了"适应性"在各相关学科中的概念,在总结适应性研究主要属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水适应性景观的概念和研究范畴,认为水适应性景观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相关空间形态及行为模式的适应性过程、能力及策略。随后从空间格局及营造经验、评估分析、叙事分析等三方面概括了水适应性景观研究的进展,并以北京市门头沟地区为例,构建水适应性景观研究框架并进行解析;最后从研究框架、量化方法、公众认知、落地性等方面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适应性景观 适应性 景观 认知 研究框架 门头沟
原文传递
旱涝灾害威胁下的城乡水适应性景观特征及影响因素——以山西晋中地区为例 被引量:10
3
作者 里昂 王思思 +1 位作者 袁冬海 李海燕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83-188,共6页
文中通过对晋中地区的案例研究,从选址营建、城镇布局、院落建筑、农田水利等四个方面概括了当地水适应性景观的表现特征,并辨析了其适应方式及影响因素。结论如下:1)晋中形成了以适应干旱为主、排水防涝为辅的多功能水适应性景观。2)... 文中通过对晋中地区的案例研究,从选址营建、城镇布局、院落建筑、农田水利等四个方面概括了当地水适应性景观的表现特征,并辨析了其适应方式及影响因素。结论如下:1)晋中形成了以适应干旱为主、排水防涝为辅的多功能水适应性景观。2)其表现特征受自然要素及人文要素的影响。其中,自然要素是主要因素,直接关系到当地水资源的多寡以及水旱灾害的发生频度。3)水适应性景观对于干旱的表现特征及适应方式是相同的,而适应洪涝的景观特征是不同的,不同地形地貌是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涝并存 水适应性景观 表现特征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济南洪范池泉群浪溪河流域泉水聚落水适应性景观演变研究
4
作者 肖华斌 刘莹 王慧英 《古建园林技术》 2024年第1期75-78,共4页
水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地区文化,在特定区域内,人类和水及其自然环境长期且持续地相互适应,最终呈现出具有适应性的复合景观系统。洪范池泉群作为济南十大泉群之一,其中浪溪河流域泉水分布众多,泉水聚落分布密集,独特的泉水系统... 水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地区文化,在特定区域内,人类和水及其自然环境长期且持续地相互适应,最终呈现出具有适应性的复合景观系统。洪范池泉群作为济南十大泉群之一,其中浪溪河流域泉水分布众多,泉水聚落分布密集,独特的泉水系统形成了具有典型地域特征的水适应性景观。基于认知水适应性视角,将浪溪河流域泉水聚落水适应性景观分为水适应主体(林田系统、聚落系统)、水适应客体(自然水系统、人工水系统)和水适应过程,并根据“人—水—地”相互适应作用的不同阶段特点,将其水适应性景观演变过程划分为萌芽期、发展期、转变期以及稳定期,对各时期水适应性景观系统要素特征进行分析,最终归纳整体演变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水适应性景观 泉水聚落 生态智慧 浪溪河流域
下载PDF
水适应性景观对城市发展影响研究——以合肥为例
5
作者 冯艳 李梦琪 顾金金 《滁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9-42,65,共5页
水适应性景观是人—水不断融合、共处而形成的景观综合体,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以合肥城市为例,基于区域水文环境特征,分析了合肥环城公园水适应性景观构建所呈现的单点式城市格局,滨湖水适应性景观营建所呈现的多点式城市发... 水适应性景观是人—水不断融合、共处而形成的景观综合体,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以合肥城市为例,基于区域水文环境特征,分析了合肥环城公园水适应性景观构建所呈现的单点式城市格局,滨湖水适应性景观营建所呈现的多点式城市发展格局,以及环巢湖生态示范区水适应性景观规划所呈现的通江达海城市发展格局。在此基础上,提出水适应性景观是解决城市防洪、排水和水源问题的载体,在构建其网络化格局的同时影响着城市发展。并进一步指出合肥城市独特的水适应性景观是人类的一种生存艺术,在目前我国城市水问题日益突出的形势下研究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适应性景观 城市发展 合肥城市 环城-滨湖-环湖
下载PDF
门头沟山地乡村水适应性景观研究——以上苇甸村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晋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19年第2期37-42,共6页
本文以门头沟地区为研究区域,以水适应性景观为研究对象,总结山地乡村水适应性景观的范畴与特点.在此基础上,以上苇甸村作为典型样本,系统总结该样本村落的水适应性景观构成要素、空间布局及其运行模式,以点及面,提出相应水适应性景观... 本文以门头沟地区为研究区域,以水适应性景观为研究对象,总结山地乡村水适应性景观的范畴与特点.在此基础上,以上苇甸村作为典型样本,系统总结该样本村落的水适应性景观构成要素、空间布局及其运行模式,以点及面,提出相应水适应性景观保护及改造策略,为水适应性景观认知及山地乡村的水环境保护及改善提供相应借鉴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头沟 上苇甸村 水适应性景观 山地乡村 传统村落
下载PDF
陂塘景观研究进展与评述 被引量:32
7
作者 俞孔坚 姜芊孜 +1 位作者 王志芳 李明翰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0-136,共7页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陂塘等小型半自然、人工水体正在大量消失。在综述国内外研究基础上,阐述了陂塘的相关定义、陂塘景观特征及其测度,指出陂塘景观是人们在农耕过程、土地开发过程中充分利用本地的水土资源,应对外部水环境的变化所形成...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陂塘等小型半自然、人工水体正在大量消失。在综述国内外研究基础上,阐述了陂塘的相关定义、陂塘景观特征及其测度,指出陂塘景观是人们在农耕过程、土地开发过程中充分利用本地的水土资源,应对外部水环境的变化所形成的"水适应性景观"。陂塘景观具有雨洪滞蓄、旱涝调节、水质净化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在不同发展阶段下,陂塘景观应对的问题不同,景观特征有所差异,演变的总体趋势是从农业时代的水利乡土景观到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破坏,再走向生态自觉下的多功能生态景观;变化趋势也说明了陂塘景观在上述多种生态功能方面的重要潜力。陂塘景观的保护与利用应当建立在对陂塘景观的综合评价的基础之上。最后,对将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如陂塘景观的特征与功能、历史文化与社会价值、综合评价与应用研究等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适应景观 景观特征 景观演变 生态功能 保护与利用 陂塘景观
下载PDF
广东西江流域乡土聚落的水适应性景观营造模式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潘莹 吴奇 施瑛 《新建筑》 2021年第5期11-16,共6页
在长期适应与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广东西江流域的族群积累了不同类型水资源环境下应对水旱灾害的经验和智慧。文章以西江流域的传统村落为样本,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利用地理学、历史学、风景园林学等学科交叉研究方法对西江流域上下游区... 在长期适应与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广东西江流域的族群积累了不同类型水资源环境下应对水旱灾害的经验和智慧。文章以西江流域的传统村落为样本,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利用地理学、历史学、风景园林学等学科交叉研究方法对西江流域上下游区域的水旱致灾成因进行分析。从区域防灾单元、水利系统、聚居地布局等方面,探讨西江流域水环境影响下的典型水适应性的堤围景观和陂塘景观营造模式,梳理出西江流域具有地域特征的传统水适应性景观营造智慧,为新农村建设、城乡水系治理和防洪治涝规划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江流域 水旱灾害 水适应性景观 堤围景观 陂塘景观 营造模式
下载PDF
北大景观对于中国传统生态智慧及其复兴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张蕾 田乐 《景观设计学(中英文)》 CSCD 2018年第3期12-27,共16页
自1997年起,北大景观研究团队对中国传统生态智慧及其复兴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本文首先梳理了这些研究的背景和发展历程:早期的研究主要关注"风水"和乡土景观,源于在规划设计实践中理解和回应地方自然与人文过程;2006年,俞孔... 自1997年起,北大景观研究团队对中国传统生态智慧及其复兴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本文首先梳理了这些研究的背景和发展历程:早期的研究主要关注"风水"和乡土景观,源于在规划设计实践中理解和回应地方自然与人文过程;2006年,俞孔坚提出景观设计学是一门"生存的艺术"的学科定位,推进了对传统"生存的艺术"的研究及其复兴,旨在为当代景观设计学寻找历史根基,并将研究成果用于解决当代生态环境问题;2014年,"生存的艺术"的研究被进一步推进到对中国传统景观"深邃之形"的探索,即从形式语言与微观和场地尺度的设计策略等角度深入研究传统景观,从中提炼出可用于当代景观设计的语言。在此基础上,本文回顾总结了北大景观在过去20年间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传统农业景观、乡土聚落、传统水适应性景观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大景观 生态智慧 景观规划设计 乡土景观 生存的艺术 水适应性景观
原文传递
陕北河谷川道小城镇水适应景观设计策略初探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华 雷振东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7-103,115,共8页
已有城镇格局的陕北河谷川道小城镇内涝明显,弹性应对的水适应景观能够有效改善内涝,在对城镇内涝现状及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借鉴陕北传统雨水利用经验,从宏观镇域识别和保护生态基底,中观镇区构建绿色基础设施,微观居住组团布局雨水设施... 已有城镇格局的陕北河谷川道小城镇内涝明显,弹性应对的水适应景观能够有效改善内涝,在对城镇内涝现状及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借鉴陕北传统雨水利用经验,从宏观镇域识别和保护生态基底,中观镇区构建绿色基础设施,微观居住组团布局雨水设施三个层面提出景观设计策略,最后结合河谷川道小城镇设计案例进一步验证,以期通过对现有城镇景观格局的改造策略研究,实现不同尺度下城镇雨水层层滞蓄,提高城镇水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 河谷川道 小城镇 水适应景观
下载PDF
陕北黄土塬沟壑区小城镇水适应景观设计方法初探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华 雷振东 《华中建筑》 2018年第9期92-97,共6页
陕北黄土塬沟壑区塬面平坦,是小城镇的主要分布区,"塬沟相间"的地貌和气候条件使小城镇无雨则旱,雨大则涝,并伴随塬下污染和塬边水土流失等灾害。大中城市海绵化改造方法不完全适合小城镇,小城镇需要因地制宜的水适应景观设... 陕北黄土塬沟壑区塬面平坦,是小城镇的主要分布区,"塬沟相间"的地貌和气候条件使小城镇无雨则旱,雨大则涝,并伴随塬下污染和塬边水土流失等灾害。大中城市海绵化改造方法不完全适合小城镇,小城镇需要因地制宜的水适应景观设计。因此在黄土塬沟壑区小城镇内涝成因分析基础上,提出镇域大海绵,镇区中海绵,居住组团小海绵的多尺度结合的水适应景观设计方法,通过不同雨水控制管理单元的对接与配合,综合提升小城镇水适应能力,对陕北海绵城市建设特色目标的落实提供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 黄土塬区 小城镇 水适应景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