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1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王若飞的抗日持久战思想 被引量:3
1
作者 姚正平 陈志杰 《苏区研究》 2019年第2期117-124,共8页
目前学术界有关抗日持久战思想的研究中很少论及王若飞。实际上,他对持久战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王若飞不仅较早提出抗日持久战,而且对为什么是持久战,如何进行持久战,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提出诸多睿智的见解。通过探讨王若飞的持久战思... 目前学术界有关抗日持久战思想的研究中很少论及王若飞。实际上,他对持久战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王若飞不仅较早提出抗日持久战,而且对为什么是持久战,如何进行持久战,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提出诸多睿智的见解。通过探讨王若飞的持久战思想,可以得出以下三点认识:一是中共提出抗日持久战的思想,不是在1935年,至迟于1933年1月,王若飞就已经提出;二是王若飞对抗日持久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且认识深刻;三是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可能从王若飞的持久战思想中汲取了养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若飞 毛泽东 持久战 抗日
下载PDF
抗战时期中国国际地位研究综述 被引量:2
2
作者 耿密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59-66 143,143,共9页
关于抗战时期中国国际地位的研究是史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成果颇丰。这里以20余年来学界的研究成果为分析对象,着重梳理与该领域研究密切相关的主要观点,同时还就战时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原因、中国国际地位变化与国际秩序的关系等相关... 关于抗战时期中国国际地位的研究是史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成果颇丰。这里以20余年来学界的研究成果为分析对象,着重梳理与该领域研究密切相关的主要观点,同时还就战时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原因、中国国际地位变化与国际秩序的关系等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作概要归纳。由此,在整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尝试对拓展本领域研究提出一些思考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 中国国际地位 研究综述
下载PDF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总方针的形成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冰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1-146,共6页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经历了一个逐步形成的过程。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到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党逐步提出了关于这个方针的基本思想。从瓦窑堡会议后到1937年11月...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经历了一个逐步形成的过程。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到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党逐步提出了关于这个方针的基本思想。从瓦窑堡会议后到1937年11月党的活动分子会议,这个方针初步形成。从这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后到1940年3月党的高级干部会议,这个方针正式形成。这个方针的贯彻执行,对于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发动、坚持和胜利,起了重要的保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统一战线 策略方针
下载PDF
钱塘江大桥:茅以升的抗日壮举 被引量:1
4
作者 冉绵惠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1-5,共5页
由茅以升设计和主持施工的钱塘江大桥是中国现代史和铁路桥梁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桥。它是中国第一座公路铁路联合大桥,也是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大桥,改变了中国的铁路桥梁建设都由外国人包办的历史。钱塘江大桥极大的便... 由茅以升设计和主持施工的钱塘江大桥是中国现代史和铁路桥梁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桥。它是中国第一座公路铁路联合大桥,也是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大桥,改变了中国的铁路桥梁建设都由外国人包办的历史。钱塘江大桥极大的便利了中国东南部的交通,而且在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的关键时刻修成通车,运送了大量抗战军用物资、民生物资和人员;89天后为了阻滞日军的进攻,在杭州沦陷的同一天又由中方忍痛将桥炸断,为抗战发挥了特殊重要作用。在大桥修建过程中,实际锻炼和培养了一批桥梁工程技术人员,这些人员不仅在抗战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后来更成为新中国各地桥梁工程建设的骨干技术人员,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铁路桥梁建设史 钱塘江大桥 公路铁路联合大桥 茅以升 抗战
下载PDF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思想论析
5
作者 李彦宏 孟春丽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54-59,共6页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适时提出了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投降、分裂、倒退的思想,这一思想及其策略原则的提出,对于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保证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进...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适时提出了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投降、分裂、倒退的思想,这一思想及其策略原则的提出,对于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保证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进一步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中国共产党 抗战思想 统一战线 团结思想
下载PDF
抗战时期贵州的文化团体与出版业的发展繁荣
6
作者 田牛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第17期70-73,共4页
抗日战争前,贵州印刷业长期落后,除文通书局等少数印刷出版机构外,印刷业整体萧条。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着国民政府西迁,一大批文教机构、文化团体、文化名人南下贵州,大后方的形成使得贵州文化事业有了长足进步,贵州印刷业出现较快发展... 抗日战争前,贵州印刷业长期落后,除文通书局等少数印刷出版机构外,印刷业整体萧条。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着国民政府西迁,一大批文教机构、文化团体、文化名人南下贵州,大后方的形成使得贵州文化事业有了长足进步,贵州印刷业出现较快发展。抗战时期,贵州出版业的发展是一个独特的历史现象,成为中国近代文化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同时使得贵阳在抗战时期成为著名的文化中心,在中国文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出版印刷业 抗日战争
下载PDF
听声识城:战时国都的警报声书写
7
作者 叶奕杉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89-97,共9页
声音是书写城市的另一视点,也是返照时代的重要标本。国府移渝后,空袭警报声牵涉的听觉感官得到展露,从而激发作家从声音切入展开对战时国都的体认、想象与构建。在他们的笔下,警报声完成了对城市空间的展示与描绘,陪都居民身份的界分... 声音是书写城市的另一视点,也是返照时代的重要标本。国府移渝后,空袭警报声牵涉的听觉感官得到展露,从而激发作家从声音切入展开对战时国都的体认、想象与构建。在他们的笔下,警报声完成了对城市空间的展示与描绘,陪都居民身份的界分与整合、城市管理机制优化的折射、战时权力的生成与消解。凸显的警报声、特异的战争时段与陪都的城市空间,共同构筑了战时国都的形象之网。从听觉角度进入战时国都叙事,不仅能激活历史,复现陪都重庆的战时生活风貌,更为抗战文学研究提供了新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警报声 抗日战争 战时国都 城市 陪都文学
下载PDF
抗日战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8
作者 张瑞珍 贾耀忠 刘德华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12-15,共4页
抗日战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四个阶段中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发展阶段,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时期是... 抗日战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四个阶段中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发展阶段,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达到成熟的时期,是中国人民革命力量从劣势向优势转化的历史转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革命史 抗日战争 重要地位
下载PDF
红色博物馆的时空叙事与记忆场域建构——以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为例 被引量:18
9
作者 邹润琪 孙佼佼 +1 位作者 陈盛伟 郭英之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6-51,共16页
红色博物馆作为储存红色记忆的场所和载体,在红色价值传播的过程中具备重要意义,但红色博物馆作为“记忆之场”的建构路径尚待探究。文章以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为研究案例,运用叙事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对淞沪抗战纪念馆的文本、场景的时... 红色博物馆作为储存红色记忆的场所和载体,在红色价值传播的过程中具备重要意义,但红色博物馆作为“记忆之场”的建构路径尚待探究。文章以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为研究案例,运用叙事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对淞沪抗战纪念馆的文本、场景的时空叙事以及观众发表的线上游记文本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认为,该纪念馆的物理场域由历史性叙事、创伤性叙事、成就性叙事和反思性叙事4种不同叙事类型构成,在场景时空中依据特定的逻辑进行划分、排列,同时采用多元叙事视角与隐含作者身份进行立场表达与价值生产。游客通过认知记忆、体验记忆以及重构记忆将其精神世界嵌入该红色记忆场域中,成为心理场建构的核心要素。该研究建构了红色博物馆记忆场域的概念模型,认为红色博物馆是一个建立在社会价值理念之上,以时空叙事为核心的物理场域以及以观众为主体的精神世界共同建构而成的心-物交织的场域空间。研究对红色博物馆的发展提出了管理启示,认为红色博物馆应同时注重文本与场景的时空叙事,关注游客对叙事表征的接收内化过程,强调游客的在场体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博物馆 时空叙事 记忆场域 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下载PDF
战时中国民众的民族意识 被引量:17
10
作者 黄道炫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6-25,共10页
抗日战争是一场前近代国家进行的民族保卫战争。日本的侵略及侵略战争伴随的暴力激发了中国民族意识的成长,是中国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催化剂。由于中国民族意识生长过程具有其本身的路径,民众民族意识的成长及其表现,和其他国家相比,既... 抗日战争是一场前近代国家进行的民族保卫战争。日本的侵略及侵略战争伴随的暴力激发了中国民族意识的成长,是中国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催化剂。由于中国民族意识生长过程具有其本身的路径,民众民族意识的成长及其表现,和其他国家相比,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这是观察中国民众的民族意识不可忽视的背景。战时中国民族意识的成长离不开抵抗侵略的努力,尤其是中共在敌后进行的抵抗,更和民族精神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主义 根据地 伪军 抗日战争
原文传递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代耕问题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宿志刚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4-71,共8页
抗日根据地的代耕是根据地政权实行的帮助没有劳动力或劳动力不足的抗工属和退伍军人代耕、代种、代管、代收的制度。在陕甘宁边区,它是诸多优抗措施中最中心的方式。边区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条例和细则,制定了代耕原则、代耕办法、代... 抗日根据地的代耕是根据地政权实行的帮助没有劳动力或劳动力不足的抗工属和退伍军人代耕、代种、代管、代收的制度。在陕甘宁边区,它是诸多优抗措施中最中心的方式。边区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条例和细则,制定了代耕原则、代耕办法、代耕方式及加强代耕的组织领导和思想教育等措施。代耕的实施,对改善抗工属及退伍军人的生活,稳定军心,激励士气乃至抗战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边区的代耕充分体现了统一战线的政治特征和全民性、长期性等时代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陕甘宁边区 代耕 抗工属 退伍军人
下载PDF
新生活运动“失败论”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关志钢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3-79,共7页
长期以来,学界对于新生活运动的评价有一个基本观点,即认为历时15年之久的新生活运动其结果“收效甚微”,是一场“骗局”,“不得人心”,“根本行不通”。本文对此提出不同看法,主张对新生活运动须作分阶段的具体、细致分析。
关键词 新生活运动 蒋介石 国民党 抗日战争
下载PDF
东北义勇军抗战的历史地位 被引量:10
13
作者 胡玉海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5-22,共8页
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的一部分。义勇军抗战从九一八事变之夜起开始,到1932年夏季高潮时其队伍达30万人。经近两年的英勇抗战到1933年底,以义勇军为主力的抗战失败和瓦解了,也有一些义勇军坚持了四五年,最长的一直... 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的一部分。义勇军抗战从九一八事变之夜起开始,到1932年夏季高潮时其队伍达30万人。经近两年的英勇抗战到1933年底,以义勇军为主力的抗战失败和瓦解了,也有一些义勇军坚持了四五年,最长的一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以义勇军为主力的抗战时间虽然不长,但却表现出具有无可替代的历史作用,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乃至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义勇军 抗日战争 国民党政府 九一八事变
下载PDF
当代中国文化的影像多棱镜——关于中国抗战题材影视创作的对话 被引量:9
14
作者 尹鸿 詹庆生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50-60,共11页
中国抗战题材影视作品贯穿了中国影视发展的始终,先后经历了"抗战动员""革命传奇""重写历史""人道主义""家国一体""多元混合"等不同阶段,呈现出"历史""英... 中国抗战题材影视作品贯穿了中国影视发展的始终,先后经历了"抗战动员""革命传奇""重写历史""人道主义""家国一体""多元混合"等不同阶段,呈现出"历史""英雄""反战""家国"等不同价值与美学取向。抗战影视曾经引领艺术风气之先,与爱国主义、人道主义、民族主义等不同价值观念联系紧密。近年来的许多抗战影视作品开始出现商业价值至上的不良倾向,未来的抗战影视作品首先需要解决的是价值观和历史观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影视艺术 爱国主义 民族主义 人道主义
原文传递
论新疆各族人民对抗战做出的贡献 被引量:7
15
作者 尹伟先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5期1-10,共10页
抗战时期,新疆400万各族人民在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支配下,积极投身于救亡图存的洪流中,担负起了支援全国抗战的重大使命,以实际行动有力地支援了抗战。开辟的兰—新—苏公路交通线、经过新疆的空中航线、从列城到叶城的驼运线,保证了国... 抗战时期,新疆400万各族人民在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支配下,积极投身于救亡图存的洪流中,担负起了支援全国抗战的重大使命,以实际行动有力地支援了抗战。开辟的兰—新—苏公路交通线、经过新疆的空中航线、从列城到叶城的驼运线,保证了国际援华抗战物资的源源运入。截止1940年5月,新疆各族人民共捐款大洋322万余元。接纳了自吉林、黑龙江两省辗转来新疆的抗日义勇军24 000多人,还安置了1万余名无家可归、流浪到新疆的内地难民。新疆各族人民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意识在抗战时期得到了空前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新疆 兰—新—苏公路交通线 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
下载PDF
抗战前夕广东洋米免税风潮述论 被引量:6
16
作者 蔡胜 吴春梅 《中国发展》 CSSCI 2010年第6期34-40,共7页
抗战前夕广东洋米免税风潮是广东省米谷歉收和积谷备荒、国外和外省米源减少、广东币值下降等多种因素综合演变的结果。这次风潮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国米输粤到100万担洋米半税,再到400万担洋米谷完全免税,一波三折。免税风潮集中反映了... 抗战前夕广东洋米免税风潮是广东省米谷歉收和积谷备荒、国外和外省米源减少、广东币值下降等多种因素综合演变的结果。这次风潮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国米输粤到100万担洋米半税,再到400万担洋米谷完全免税,一波三折。免税风潮集中反映了粮食产销间的矛盾,以及国民政府在协调冲突时的两难境遇,也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前夕 广东 免税风潮
下载PDF
全面抗战前央地关系视域下的南京国民政府省制变革 被引量:7
17
作者 翁有为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6-102,共7页
全面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省制变革是近代中国省制变革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这一时期,大体经历了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省区分治与权势平衡、二次北伐完成后关于省财权人事权和军事权的央地博弈与武力纷争、中原大战后集权与分治的微妙平衡... 全面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省制变革是近代中国省制变革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这一时期,大体经历了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省区分治与权势平衡、二次北伐完成后关于省财权人事权和军事权的央地博弈与武力纷争、中原大战后集权与分治的微妙平衡三个阶段的演变。南京政府正常的省权制度变革无法有序展开,在体制内却只能依靠军事和战争手段解决。这是最下策之下策,而且无法真正有效解决省权过大问题。直到全面抗战前夕,省制变革一直成为牵引中国时局演化与社会变动的中枢和焦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抗战前 南京政府 省制变革 省权 央地关系
原文传递
近代日本之扬子江扩张及其战争规划再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徐勇 《军事历史研究》 2015年第1期1-15,共15页
近代日本军国主义的确立及其在扬子江的战争历史,是日本陆、海军战略家共同的战略利益追求的结果,历来备受关注,成果甚丰,但也存在较多空白之点与研究歧见。早在1879年,羽毛未丰的日本海军突破清日《修好条规》限制,非法侵入扬子江。甲... 近代日本军国主义的确立及其在扬子江的战争历史,是日本陆、海军战略家共同的战略利益追求的结果,历来备受关注,成果甚丰,但也存在较多空白之点与研究歧见。早在1879年,羽毛未丰的日本海军突破清日《修好条规》限制,非法侵入扬子江。甲午战争前后,日本逐步控制了扬子江的航行权。辛亥革命期间,日军派出"中清派遣军",进驻武汉长达12年,企图以扬子江为支柱,控制中国腹心要地。其后,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沿江上溯,西击武汉,实为其近代以来各类战争规划及经验总结的实战版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江 日本海军 甲午战争 抗日战争 武汉会战
原文传递
陈诚与武汉抗战 被引量:5
19
作者 曾成贵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1-26,共6页
在武汉抗战中,陈诚作为武汉卫戍区总司令在政治动员、舆论宣传、军事部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将武汉三镇及其周边完全纳入了战时轨道。作为第九战区司令官,他亲临前线指挥作战,取得万家岭大捷等胜利,为粉碎日本侵略者速战速决、灭亡中国... 在武汉抗战中,陈诚作为武汉卫戍区总司令在政治动员、舆论宣传、军事部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将武汉三镇及其周边完全纳入了战时轨道。作为第九战区司令官,他亲临前线指挥作战,取得万家岭大捷等胜利,为粉碎日本侵略者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迷梦作出了贡献。作为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他以持久战理念发动全民投入抗战,同时也施行了许多限制共产党、维护国民党统治的措施。作为湖北省政府主席,他提出了新湖北建设的指导原则,为保护湖北教育事业基础采取了一些重要举措。他还成功主持了武汉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工矿企业内迁,为坚持抗战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证。爱国主义是陈诚人生旋律的基调,武汉抗战是他展现并践行爱国主义情怀的重要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诚 蒋介石 抗战初期 武汉抗战 爱国主义
下载PDF
1935年币制改革对抗日战争的积极作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家智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6-129,共4页
法币改革不仅是中国货币形式上的一种进步,而且促进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为战前中国的经济恢复与发展开辟了道路,刺激了农工商业和外贸业的发展,增强了国力,完成了对日作战的准备,在抗日战争中起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币制改革 法币 抗日战争 积极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