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归隐派与名士风度——废名、沈从文、汪曾祺论 被引量:24
1
作者 杨联芬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2-62,共11页
中国现代文学,自周作人始,即出现一种具有归隐倾向的审美情绪。废名、沈从文 和汪曾祺,就小说创作所体现的恬淡自然而言,似可看作周作人一脉;但是,废、沈、汪这三位具有 师承关系的作家,其对人生和自然的情趣,既超越了周作人,又各... 中国现代文学,自周作人始,即出现一种具有归隐倾向的审美情绪。废名、沈从文 和汪曾祺,就小说创作所体现的恬淡自然而言,似可看作周作人一脉;但是,废、沈、汪这三位具有 师承关系的作家,其对人生和自然的情趣,既超越了周作人,又各具鲜明的个性。通过对三人小 说创作的梳理,揭示其返归自然、返朴归真的哲学与审美追求及其相互的联系与差异,从而呈现 三位作家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独特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名 沈从文 汪曾祺 返归自然 反朴归真
下载PDF
回忆和氛围:汪曾祺小说文体的诗意建构 被引量:12
2
作者 肖莉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5-69,共5页
汪曾祺作为一个有自觉意识的文体家,以“小说是回忆”的诗意构成、“气氛即人物”的诗学意境的理论自觉,实践着小说文体的诗意建构。本文讨论:“回忆”机制对汪曾祺小说文体诗意建构的影响;同时指出:氛围浸透了人物,氛围体现人物的精神... 汪曾祺作为一个有自觉意识的文体家,以“小说是回忆”的诗意构成、“气氛即人物”的诗学意境的理论自觉,实践着小说文体的诗意建构。本文讨论:“回忆”机制对汪曾祺小说文体诗意建构的影响;同时指出:氛围浸透了人物,氛围体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氛围投射人物的人生际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曾祺 回忆 氛围 文体 诗意建构
下载PDF
论最后一个京派作家汪曾祺 被引量:5
3
作者 管粟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6期98-102,共5页
汪曾祺是一位京派代表作家 ,他追求文学的独立性和创作技巧的完美。通过研究汪曾祺 5 0年的创作活动及其小说的文化特征 ,可以展示作家在 2 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
关键词 汪曾祺 京派 小说追求
下载PDF
论汪曾祺小说语言的文化诗性结构 被引量:7
4
作者 杨红莉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8-53,共6页
汪曾祺小说语言极富口语色彩,这表明他努力返回民间日常生活的本相,力图恢复个体文化属性的意图。另一方面,汪曾祺小说语言并不等同于粗糙毛茸质感无序的日常生活,而是具有极其浓郁的文化诗性意味。这种意味来源于汪曾祺力图彰显日常生... 汪曾祺小说语言极富口语色彩,这表明他努力返回民间日常生活的本相,力图恢复个体文化属性的意图。另一方面,汪曾祺小说语言并不等同于粗糙毛茸质感无序的日常生活,而是具有极其浓郁的文化诗性意味。这种意味来源于汪曾祺力图彰显日常生活中的诗意的艺术动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曾祺 语言 文化 诗性
下载PDF
九十年代以来汪曾祺小说研究述评 被引量:5
5
作者 杨劲平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2期35-39,共5页
 汪曾祺是现当代小说史上一个具有独特风貌的作家。20世纪90年代以来,清新质朴的艺术风貌仍是汪曾祺小说研究的重点,其成果主要集中在"文体特色"和"艺术渊源"的探讨上。思想意蕴的发掘是汪曾祺小说研究取得较多成...  汪曾祺是现当代小说史上一个具有独特风貌的作家。20世纪90年代以来,清新质朴的艺术风貌仍是汪曾祺小说研究的重点,其成果主要集中在"文体特色"和"艺术渊源"的探讨上。思想意蕴的发掘是汪曾祺小说研究取得较多成果的又一个领域。研究方式的多样化,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丰富与拓展了汪曾祺小说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曾祺 小说研究 述评 90年代以来
下载PDF
文学书写中的故乡记忆——以汪曾祺笔下的昆明为中心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永杰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1-124,共4页
20世纪40年代西南联大时期的昆明生活对汪曾祺的思想和写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衔接现当代的作家,汪曾祺继承了现代文学中鲁迅、废名、沈从文等人开创的书写故乡的传统。书写故乡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故乡对于作家来... 20世纪40年代西南联大时期的昆明生活对汪曾祺的思想和写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衔接现当代的作家,汪曾祺继承了现代文学中鲁迅、废名、沈从文等人开创的书写故乡的传统。书写故乡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故乡对于作家来说既是一种写作资源也是一种思想资源。在汪曾祺晚年关于精神故乡——昆明的写作中,体现着他个性化的小说观:小说是回忆。同时,小说“追忆过去”式的叙述模式在阅读上产生了一种恒在的美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乡 文学书写 汪曾祺 昆明
下载PDF
情佛两难的矛盾与天性自然的和谐——苏曼殊《断鸿零雁记》与汪曾祺《受戒》文化意识比较 被引量:4
7
作者 黄红春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1-116,共6页
苏曼殊的《断鸿零雁记》与汪曾祺的《受戒》都是写和尚恋爱的小说,但二者对情佛关系的处理迥异,前者是情佛两难的矛盾冲突,后者是天性自然的美满和谐。这不同的处理源于作家不同的文化意识,也代表了中国知识分子在面临不同的社会人生问... 苏曼殊的《断鸿零雁记》与汪曾祺的《受戒》都是写和尚恋爱的小说,但二者对情佛关系的处理迥异,前者是情佛两难的矛盾冲突,后者是天性自然的美满和谐。这不同的处理源于作家不同的文化意识,也代表了中国知识分子在面临不同的社会人生问题时对中国传统文化不同的解读方式,从而在文化选择上为新世纪的中国人留下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 汪曾祺 《受戒》 文化意识 比较
下载PDF
乡村的诗性回望及其审美世界的构建——以汪曾祺的创作为例
8
作者 孙琦 孟博然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68-72,共5页
中国作家笔下的乡村始终呈现出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形态的“桃源”想象。自“五四”以降,作家们对乡村的诗性回望往往表现为“向后看”的乌托邦想象。对乡土的依恋与怀念以及由此产生的“怀乡病”成为构建其审美乌托邦的基础。新时期以来... 中国作家笔下的乡村始终呈现出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形态的“桃源”想象。自“五四”以降,作家们对乡村的诗性回望往往表现为“向后看”的乌托邦想象。对乡土的依恋与怀念以及由此产生的“怀乡病”成为构建其审美乌托邦的基础。新时期以来,汪曾祺的创作具有典型意义。他以高邮构建乡村审美乌托邦,不断回望故乡中的人事与风情,作品洋溢着浓郁的“向后看”的格调。同时,其文体意识、语言风格、思想意蕴不仅达成了当下对文学创作的“再启蒙”,也无形中成为当代乡村想象与审美构建的助推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叙事 乌托邦 审美 汪曾祺
下载PDF
抒情传统与“汪氏文体”特征——论汪曾祺作为抒情诗的散文化小说 被引量:3
9
作者 刘艳 《长江学术》 CSSCI 2019年第1期20-32,共13页
汪曾祺是当代文学史和当代文学研究中的重要作家。汪曾祺专擅短篇小说,其小说在20世纪80年代及其后的中国小说创作中具有的重大意义,殆无疑义。汪曾祺的小说,属于中国现代抒情小说一脉,是现代诗化小说的余绪和回响,受晚明小品和归有光的... 汪曾祺是当代文学史和当代文学研究中的重要作家。汪曾祺专擅短篇小说,其小说在20世纪80年代及其后的中国小说创作中具有的重大意义,殆无疑义。汪曾祺的小说,属于中国现代抒情小说一脉,是现代诗化小说的余绪和回响,受晚明小品和归有光的"文气说"影响很深,再加上西方文学的影响,共同在汪曾祺身上产生了"作为抒情诗的散文化小说"这样一种文学体式。通过梳理汪曾祺在散文化的中国现代抒情小说流脉里的师承和传承关系,看其风俗画特征的、将风俗视为"一个民族集体创作的生活抒情诗"的写作。汪曾祺小说多第三人称全知叙事,在视点几乎不发生转换的情况下,借由贴近人物叙述,依然写出了生动感人的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曾祺 晚明小品 抒情散文化小说 贴近人物叙述
下载PDF
晚翠的诗情——论汪曾祺晚期小说诗化的途径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晶晶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35-40,共6页
“诗化”是汪曾祺晚期创作最重要的特质,它没有指向现代主义的诗学范畴,而更多地指古典主义的诗的意蕴或意境。本文关注的是作者如何通过特定的文体(短篇小说)表达“诗化”,或者说是作者呈现、咏叹、追问的“表达式”。汪曾祺晚期小说... “诗化”是汪曾祺晚期创作最重要的特质,它没有指向现代主义的诗学范畴,而更多地指古典主义的诗的意蕴或意境。本文关注的是作者如何通过特定的文体(短篇小说)表达“诗化”,或者说是作者呈现、咏叹、追问的“表达式”。汪曾祺晚期小说“诗化”实现的途径是:“时间”对“诗化”的影响:“无时间”带来的恒常感以及“空白”造成的节奏和诗意想象的空间;“回忆”的功能和“乡土”的意义:回忆中的“乡土”既是诗意的源泉,对于“乡土”的想象和故意渲染则成为诗化的策略;日常叙事下的“诗化”:对于真实人生的诗性把握和隐藏于日常化叙事背后的生命悲情使“诗化”得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曾祺 晚期小说 诗化 时间 乡土 日常
下载PDF
最后一位士大夫——汪曾祺创作道路间断性探因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雨 《滨州师专学报》 2003年第3期54-57,共4页
从汪曾祺的性格、人生经历、时代等方面分析其创作道路具有间断性的原因。
关键词 士大夫 汪曾祺 创作道路 间断性 御用文人
下载PDF
文人、文统与文本:在母语文学语境中理解——汪曾祺的文化人格和美学品位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经建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1-37,共7页
五四以来汉语言母语文学面临"百年中文,内忧外患"的生存性困境。这种生存性困境缘于汉语言母语的创造精神和审美魅力的流失,因而,重申母语文化精神和母语写作意识是摆脱困境的必由之路。在此意义上重读汪曾祺及其创作,可以更... 五四以来汉语言母语文学面临"百年中文,内忧外患"的生存性困境。这种生存性困境缘于汉语言母语的创造精神和审美魅力的流失,因而,重申母语文化精神和母语写作意识是摆脱困境的必由之路。在此意义上重读汪曾祺及其创作,可以更好地理解文人、文统与文本在母语文化精神中特定的对应关系。作为80年代重提"中国文学的语言问题"的始作俑者,汪曾祺在母语文学基质上确立了现代文人的写作主体:一方面,将"文统"与"道统"合一,在一种东方式的"游于艺"——把艺术当成生存方式乃至生命形态中寻找母语文学的内蕴,依循自己的审美情怀和话语诉求重新为文学世界"立法";另一方面,通过"语言艺术"的母语化转换,文学创作也由承载"语言艺术"之外的使命,逐渐转化为个人生命体验的美学转述,从而返回被忘却的母语文学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曾祺 母语写作 现代文人 文统
下载PDF
论汪曾祺京味散文的审美意蕴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军茹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5-59,共5页
汪曾祺创作了大量的京味散文,平民化的取材,舒缓散淡的文笔以及乐感和谐的审美意蕴是这类散文的共性,这不仅源于其对童年记忆和情感的提炼,更来源于其有意识的文体自觉,从而形成汪曾祺京味散文独特而浓郁的北京胡同特色。
关键词 汪曾祺 京味散文 审美意蕴 胡同情结
下载PDF
汪曾祺小说中的维扬文化意蕴 被引量:3
14
作者 靳新来 胡斌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73-76,共4页
汪曾祺属于一个地域性作家,他的小说显示出浓郁的维扬文化意蕴。自然景色显示出典型的水乡特点,人文景观呈现出维扬文化归趋世俗、崇尚自由的精神特质,而风俗生活与维扬这块自古疏离政治而又经济繁华的土地密切相关。另外,汪曾祺小说刻... 汪曾祺属于一个地域性作家,他的小说显示出浓郁的维扬文化意蕴。自然景色显示出典型的水乡特点,人文景观呈现出维扬文化归趋世俗、崇尚自由的精神特质,而风俗生活与维扬这块自古疏离政治而又经济繁华的土地密切相关。另外,汪曾祺小说刻意表现一种不拘礼节的人性自由,可以看出作者受到维扬文化崇尚自然人性的诗意精神的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曾祺 地域文化 维扬文化 文化意蕴
下载PDF
论汪曾祺小说叙述语言的文化意蕴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红莉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129-133,共5页
汪曾祺小说的语言美不止于形式简洁、用词生动,也不止于音韵清雅、流畅。汪曾祺语言的美根源于他对民间日常生活所注入的深情目光,根源于他对每个人的文化发现,根源于他对此进行的诗性呈现。汪曾祺小说语言的文化意蕴和诗性呈现彰显着... 汪曾祺小说的语言美不止于形式简洁、用词生动,也不止于音韵清雅、流畅。汪曾祺语言的美根源于他对民间日常生活所注入的深情目光,根源于他对每个人的文化发现,根源于他对此进行的诗性呈现。汪曾祺小说语言的文化意蕴和诗性呈现彰显着汪曾祺完整而系统的语言本体观念,彰显着他独特的文学观和生活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曾祺 诗意语言 文化意蕴
下载PDF
汪曾祺的散文观探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仕永波 《枣庄师专学报》 2004年第5期28-30,共3页
由散文的地位和价值、散文和传统的关系、散文与抒情的关系、散文与语言的关系以及散文和读者(接受者)的关系五个方面入手,对汪曾祺的散文观进行了系统性规整和浅要论述,从而梳理出了汪曾祺散文观的大致脉络。
关键词 散文观 汪曾祺 抒情 接受者 传统 语言 读者 探析 地位 系统性
下载PDF
悲悯与宽容——汪曾祺改写《职业》和《异秉》体现出的人生关怀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文香 《琼州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78-80,共3页
汪曾祺先后改写了《职业》和《异秉》,两文前后期情节处理的变化体现了作者的创作对人生苦难本质的认识与悲悯人世的宽厚情怀。
关键词 汪曾祺 改写 《职业》、《异秉》 悲悯 宽容
下载PDF
再论汪曾祺的市井生活美学与道德文化关切——以《安乐居》的饮食描写为切入点 被引量:2
18
作者 欧艳 陈彦 《郑州师范教育》 2017年第3期41-45,共5页
饮食描写是汪曾祺20世纪80年代小说创作中的重要元素。他通过描写与饮食有关的人与事,在展现民间百姓真实生活状况的同时,也表明了他们所奉行的生活哲学,即普通人如何在平淡中将生活过得有诗意。作家直面现实生活,用细节展现人的生存实... 饮食描写是汪曾祺20世纪80年代小说创作中的重要元素。他通过描写与饮食有关的人与事,在展现民间百姓真实生活状况的同时,也表明了他们所奉行的生活哲学,即普通人如何在平淡中将生活过得有诗意。作家直面现实生活,用细节展现人的生存实况,启发人们回归到生活的本真,重视个人的生命体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曾祺 《安乐居》 饮食描写 市井生活 道德人格
原文传递
援道入儒 外道内儒——汪曾祺品人散文中的立人理想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长华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104-108,共5页
汪曾祺品人散文是散文史上值得关注的存在。其文学世界里的主人公群体主要是由"热爱"与"天真"两类文化性格组成,从中充分传达出作者一种"印象"和"直觉"的品人观。这是汪氏"援道入儒、外... 汪曾祺品人散文是散文史上值得关注的存在。其文学世界里的主人公群体主要是由"热爱"与"天真"两类文化性格组成,从中充分传达出作者一种"印象"和"直觉"的品人观。这是汪氏"援道入儒、外道内儒"的立人理想的体现,和传统"儒道互补"的内涵不同,从中隐含了其对诉诸西方资源改造国民的反思与拒绝,并包涵了其寻根思想之精义,具有一定文学思想史的考察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曾祺 品人散文 立人理想
下载PDF
“回归民间”──谈汪曾祺80年代小说创作
20
作者 刘帆 《哈尔滨师专学报》 2000年第4期94-98,共5页
40年代到“文革”是官方权力话语对民间文化形态不断侵犯的时期 ,而接下来80年代一些作家的创作则提供了文学重返民间的新信息 ,汪曾祺就是其中较重要的一位。汪曾祺 80年代的小说 ,以贴近民间的创作态度描绘出了丰富而复杂的民间生活面... 40年代到“文革”是官方权力话语对民间文化形态不断侵犯的时期 ,而接下来80年代一些作家的创作则提供了文学重返民间的新信息 ,汪曾祺就是其中较重要的一位。汪曾祺 80年代的小说 ,以贴近民间的创作态度描绘出了丰富而复杂的民间生活面貌 ,挖掘出掩藏在日常生活表面之下的更深层次的民间生存原则 ,在文学“回归民间”中具有先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0年代 汪曾祺 回归民间 先锋意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