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清初三大思想家对李贽的批判——兼谈早期启蒙思想问题 被引量:9
1
作者 王记录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6-60,共5页
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猛烈批判李贽,是思想史上值得深思的问题。三大思想家在理欲观、佛禅观、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三个方面与李贽存在严重分歧。李贽提倡私欲,蔑视天理,三大思想家理欲并重,反对纵欲;李贽佞佛,三大思想家... 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猛烈批判李贽,是思想史上值得深思的问题。三大思想家在理欲观、佛禅观、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三个方面与李贽存在严重分歧。李贽提倡私欲,蔑视天理,三大思想家理欲并重,反对纵欲;李贽佞佛,三大思想家辟佛;李贽称赞冯道为"吏隐",三大思想家坚持气节,贬抑冯道。从三大思想家与李贽的分歧,可以看出,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具有阶段性特点,启蒙思想的承继与发展缺乏一种自觉的连续性。李贽的思想表现为个人对社会的抗争,三大思想家则是既批判了专制制度,又照顾到明清易代之际特殊历史条件下人们的思想特征,二者都具有进步意义。同时,三大思想家虽然批判了李贽,但二者之间深层次的思想逻辑上的一致性还是相当明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启蒙思想 李贽 王夫之 清代 黄宗羲 顾炎武 批判 思想史
下载PDF
王夫之诗歌美学中的“势”论 被引量:8
2
作者 张晶 《北方论丛》 2000年第1期118-122,共5页
在王夫之的诗学思想体系中,“势”是一个重要的范畴,在美学维度上有其独 特的意蕴。“势”的学术渊源一是先秦思想史上慎到和韩非的重“势”思想,但还是在政治学范 畴中的。再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文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 在王夫之的诗学思想体系中,“势”是一个重要的范畴,在美学维度上有其独 特的意蕴。“势”的学术渊源一是先秦思想史上慎到和韩非的重“势”思想,但还是在政治学范 畴中的。再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文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定势》篇对“势”的系统论 述,这是建立在文章学意义上的。王夫之对“势”这个古已有之的概念做了大幅度的改造,结合 其原有内涵充实进丰富的美学思想素质。王夫之关于“势”的论述,都是在对一些诗作的品评 之中展开的,是一种意向性的批评方法。“势”的主要意蕴,在于“咫足万里”的审美张力、曲折 回环的蕴蓄感以及超越于笔墨之外的力度感、穿透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夫之 诗歌 美学思想
下载PDF
清代《说文》研究的开山之作——王夫之《说文广义》述评 被引量:9
3
作者 廖以厚 黄建荣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343-348,共6页
《说文广义》是明末清初哲学家王夫之研究《说文》、解说汉字字义的著作,历来研究者甚少。该书在论述汉字形体演变、汉字本义和引伸义、假借义、汉字虚字的来源和意义、同义词辨析等方面,见解独特,深入浅出, 通俗简明,是清代《说文》研... 《说文广义》是明末清初哲学家王夫之研究《说文》、解说汉字字义的著作,历来研究者甚少。该书在论述汉字形体演变、汉字本义和引伸义、假借义、汉字虚字的来源和意义、同义词辨析等方面,见解独特,深入浅出, 通俗简明,是清代《说文》研究的开山之作,应该确立它在“说文学”和汉语史研究中应有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研究 王夫之 《说文广义》
下载PDF
船山批评阳明学的三个层次及检讨 被引量:7
4
作者 张昭炜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1-10,共10页
王船山批评阳明学可分三个层次:一是直接攻击阳明及其后学:阳明不堪小誉,阳明学附会圣说,阳儒阴释,是明亡祸根;二是批评阳明对经典的诠释:阳明假借经书,对于格物等妄加诠释,歪曲了儒学正统;三是批判阳明学致良知、知行合一以及无善无恶... 王船山批评阳明学可分三个层次:一是直接攻击阳明及其后学:阳明不堪小誉,阳明学附会圣说,阳儒阴释,是明亡祸根;二是批评阳明对经典的诠释:阳明假借经书,对于格物等妄加诠释,歪曲了儒学正统;三是批判阳明学致良知、知行合一以及无善无恶整个体系。船山以阳明学为对立面,以易知简能、至善无恶、以行兼知构建船山学体系。三个层次是相互交裹的,尽管批评中表现出明亡之恨向阳明学的宣泄,但亦是阳明学发展的重要参照系,是船山学与阳明学健康协同发展时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夫之 王阳明 良知良能 知行合一 无善无恶 乾坤并建
下载PDF
近年来王夫之研究综述 被引量:3
5
作者 熊吕茂 杨铮铮 《株洲工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50-52,共3页
王夫之是我国明清之际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用毕生的精力建立起了宏大的思想体系,在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为我国历史上成就卓著的著名学者。因此,研究王夫之的思想,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 王夫之是我国明清之际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用毕生的精力建立起了宏大的思想体系,在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为我国历史上成就卓著的著名学者。因此,研究王夫之的思想,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夫之 思想家 哲学家 教育家 中国 近代 佛道思想 经学思想 法制思想
下载PDF
道器之辨中的三种范式及其转换 被引量:7
6
作者 陈屹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20,共7页
道器之辨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形成了三种理论范式并实现了范式转换,即从汉唐宇宙生成论范式下的"道先器后"说转换为宋明本体论范式下的"道体器用"说,进而在明清之际转换为生存论范式下的"治器显道"说,而... 道器之辨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形成了三种理论范式并实现了范式转换,即从汉唐宇宙生成论范式下的"道先器后"说转换为宋明本体论范式下的"道体器用"说,进而在明清之际转换为生存论范式下的"治器显道"说,而生存论范式开启了人文主义视野和趋时更新的开放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器 范式 范式转换 孔颖达 朱熹 王夫之
下载PDF
湖湘学派源流与经世致用 被引量:4
7
作者 杨布生 彭定国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9-82,共4页
湖湘学派发轫于南宋初年的建炎年间,营造于千年学府的湖南岳麓书院。其学术风格是能网罗众家、兼容并包、不囿己见、思想开放。其学术特征为包容了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和陈吕实学三家之长,而最终主"实学实用"、"经世致用&... 湖湘学派发轫于南宋初年的建炎年间,营造于千年学府的湖南岳麓书院。其学术风格是能网罗众家、兼容并包、不囿己见、思想开放。其学术特征为包容了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和陈吕实学三家之长,而最终主"实学实用"、"经世致用"之学自成一家以名于世。在中国学坛史上,曾有三次发展高潮,一是南宋至元初,二是明末清初,三是清代后期至现代,他们在湖湘独领风骚八百余年,对湖湘的学风建设、学术发展与人才培养,都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湘学派 程朱理学 陈吕实学 经世致用 张栻 王夫之 陶澍
下载PDF
王夫之经学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3
8
作者 章启辉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19-23,共5页
王夫之经学汉宋兼采,古今文兼治,集经学方法之大成。相对于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王夫之经学属于今文经学;相对于汉学考据和宋学义理,王夫之经学属于宋学义理;相对于今文经学和经学义理学,其本质特征是经学义理学。
关键词 王夫之 今文经学 经学义理学 训诂
下载PDF
王夫之的消费伦理思想探论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泽应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48-52,共5页
王夫之的消费伦理思想以理欲观的理论探讨为基础,以俭奢观的辩证分析为重心,以“好民所好,恶民所恶” 的“挈矩之道”为旨归,基本上建构起了一个既继承以往又正视现实且面向未来的消费伦理的价值模式,体现了民本主义与启蒙主义的有机结... 王夫之的消费伦理思想以理欲观的理论探讨为基础,以俭奢观的辩证分析为重心,以“好民所好,恶民所恶” 的“挈矩之道”为旨归,基本上建构起了一个既继承以往又正视现实且面向未来的消费伦理的价值模式,体现了民本主义与启蒙主义的有机结合,值得我们很好地批判继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夫之 消费伦理思想 理欲观 俭奢观 价值模式 民本主义 启蒙主义 经济伦理思想
下载PDF
生而利还是死而义?——从孔、孟、程、朱、王夫之的管仲之评看儒家的生死义利观 被引量:5
10
作者 许家星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1-117,共7页
孔子从道德和事功的分合着眼,对管仲作出了“如其仁”和“不知礼”是非两分的评价;孟子则鉴于时代要求和推行王道的需要,极力贬低管仲的霸道功业及其品德;程颐和朱熹从寻求普适的道德标准出发,以长幼、忠信之义为原则对管仲、魏征作出... 孔子从道德和事功的分合着眼,对管仲作出了“如其仁”和“不知礼”是非两分的评价;孟子则鉴于时代要求和推行王道的需要,极力贬低管仲的霸道功业及其品德;程颐和朱熹从寻求普适的道德标准出发,以长幼、忠信之义为原则对管仲、魏征作出了正反不同的评价;王夫之以国家大义替代长幼之义,亟称管仲之仁与功,同时严斥魏征之不仁不义。由此反映了儒家在坚持义以至上的同时,对义利合一的艰难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孟子 程颐 朱熹 王夫之 管仲 魏征 生死义利
下载PDF
前无古人的创造——王夫之的诗景理论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德明 《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27-29,35,共4页
王夫之对于诗歌中的景进行了前无古人的细致研究和分类,强调了景与情的结合、景的形象性,反对单纯的写景,认为情中景和景外之景是景中之尤,滞景是景中之劣。王夫之的景论是中国古代诗歌情景理论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一环,影响深远。
关键词 王夫之 景论 诗歌 情景理论 诗景理论
下载PDF
王夫之《诗·小雅·采薇》评语的症候式解读 被引量:4
12
作者 姚爱斌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1-59,共9页
王夫之《诗.小雅.采薇》评语中提出"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的观点,不惟与诗意不合,也有悖其本人的诗歌情景观。"乐景"、"哀景"说将属人之情归为属物之性,与其"性性"、"物物... 王夫之《诗.小雅.采薇》评语中提出"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的观点,不惟与诗意不合,也有悖其本人的诗歌情景观。"乐景"、"哀景"说将属人之情归为属物之性,与其"性性"、"物物"的哲学思想及"心目所及"、"貌其固有"、"不敛天物之荣凋,以益己之悲愉"等写景原则相矛盾;将"昔我往矣"等四个景句从全章抽离并前后割裂,拟想出"乐景"与"哀情"、"哀景"与"乐情"两组"相反相成"的情景关系,立论虽新,却陷入了"分疆情景"、"一情一景"等以景就情的"阱""梏"。体会《采薇》原意,卒章乃是以节候物态的整体变化和对照,烘托因征戍日久、战事艰辛、思归心切等引发的无尽哀伤,其感人至深者,正缘于诗中所呈现并为船山反复推崇的真情实景和整体意境,而非缘于其所拟想的乐景与哀情、哀景与乐情的相反相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夫之 诗译 采薇 以乐景写哀 以哀景写乐
下载PDF
王夫之词中的剑意象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硕伟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53-54,共2页
王夫之词中的剑意象有着丰富的意蕴,象征着词人高洁的品质、执著的信念和无尽的孤愤。船山喜爱以剑自喻借剑咏怀是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文学发展(特别是明词的发展)以及作者的经历、家学渊源、作词时的生活境遇等密切相关的。剑意象抒发... 王夫之词中的剑意象有着丰富的意蕴,象征着词人高洁的品质、执著的信念和无尽的孤愤。船山喜爱以剑自喻借剑咏怀是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文学发展(特别是明词的发展)以及作者的经历、家学渊源、作词时的生活境遇等密切相关的。剑意象抒发了词人的理想,也成就了船山词沉郁遒劲、苍凉悲壮的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夫之 剑意象
下载PDF
王夫之礼学思想的特色——以“濮议”论为中心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云云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2-46,共5页
通过分析王夫之对礼学争议"濮议"的评述,可以看出王夫之的礼学思想既有突出"礼"的人性情感基础的一面,同时又不乏对礼学政治规范价值的充分认识,使其与宋儒礼学思想之间既呈现出差异性,又有一定的相似性,从而获得... 通过分析王夫之对礼学争议"濮议"的评述,可以看出王夫之的礼学思想既有突出"礼"的人性情感基础的一面,同时又不乏对礼学政治规范价值的充分认识,使其与宋儒礼学思想之间既呈现出差异性,又有一定的相似性,从而获得了巨大的活动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夫之 礼学 濮议
下载PDF
由“踵息”看船山的精神趣味及思想深度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昭炜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1-8,共8页
《庄子.大宗师》言"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船山以踵息、喉息判别天、人,明确成圣、合天之进路。明亡后,船山修齐治平之志不能伸,转而诉诸于内丹功夫,沉静内向彻乎踵。踵息不仅代表了虚静之心的深度,而且其息深深处直... 《庄子.大宗师》言"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船山以踵息、喉息判别天、人,明确成圣、合天之进路。明亡后,船山修齐治平之志不能伸,转而诉诸于内丹功夫,沉静内向彻乎踵。踵息不仅代表了虚静之心的深度,而且其息深深处直接关联着生生之仁之天机,元气亦孕育于极静至虚中。踵息主要有三层含义:与心之沉静密切相关,关联着先天一阳生,将常意识引深至潜意识以至元意识。"《六经》责我开生面",船山在深入吸收内丹思想时,仍然保持坚定的儒家立场,与道家保持适度的紧张。由此透露出船山独特的儒道融合方式,以及作为明代遗民遭遇亡国之痛、饱受外族凌侮时的精神趣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夫之 内丹 踵息 《远游》
下载PDF
王夫之“诚—实有”范畴的主导涵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薛纪恬 周德丰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20-123,共4页
“诚-实有”是王夫之哲学的重要范畴,也是中国古典唯物论的一项精粹成果。这一范畴是标志物质及其属性、规律客观实在性的哲学范畴。它不是表示某种道德原则的概念,也不能同物质或物质实体完全等同。
关键词 王夫之 诚—实有 客观实在性
下载PDF
试论通史与普世史的区别——以王夫之和鲍修哀的史学著作为对象
17
作者 刘骏勃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0-180,共11页
鲍修哀是17世纪法国重要的神学家、史学家,Discourse on Universal History是他在历史学方面的代表著作。自20世纪初以来,国内不少译著和研究论著都将鲍修哀这部书的书名译作《通史论》或《世界通史》等,这是不太合适的。刘家和曾指出,... 鲍修哀是17世纪法国重要的神学家、史学家,Discourse on Universal History是他在历史学方面的代表著作。自20世纪初以来,国内不少译著和研究论著都将鲍修哀这部书的书名译作《通史论》或《世界通史》等,这是不太合适的。刘家和曾指出,中西之间有着重通史与重普世史的特点之不同。普世史固然必须以时间为经,但其重点却在共时性的普世的空间之纬;通史固然必须以空间为纬,但其重点却在历时性的时间之经。也就是说,西方思想中的Universal history(普世史或普遍史)与中国的“通史”概念在内涵上有很大不同。中国的“通史”思想其核心在于“穷变通久”,也就是司马迁所说的“通古今之变”。以王夫之为例,其史学著作虽属史论体,但特别注重对古今之变以及历史变化的辩证发展和深层原因的揭示,尤其是对变与常关系的深刻把握,使其成为继司马迁以来中国史学“通史精神”的又一典型代表。作为与王夫之大体同时的鲍修哀,他的史学著作虽然在内容上涵盖古今广泛的时间,但指导思想却是基督教普世史的神学观念,把历史变化归于神意,未能体现出“通古今之变”的思想,这是中西传统历史观念中的重要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史 普世史 王夫之 鲍修哀
下载PDF
王夫之诗学研究综述 被引量:3
18
作者 袁愈宗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54-59,共6页
王夫之是我国明清之际杰出的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富有独创性的文学理论批评家。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人们对王夫之的诗学思想研究比较薄弱。近20几年来,人们对王夫之诗学思想的研究在体系把握、范畴和命题阐释、方法的运用上都取得... 王夫之是我国明清之际杰出的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富有独创性的文学理论批评家。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人们对王夫之的诗学思想研究比较薄弱。近20几年来,人们对王夫之诗学思想的研究在体系把握、范畴和命题阐释、方法的运用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夫之 诗学 述评
下载PDF
王夫之“太和”视域下的生态哲学思想
19
作者 高贵朋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31-136,共6页
王夫之以“太和”为本体,认为“太和”的内涵是“阴与阳和”“理与气和”和“天与人和”。从生态哲学的角度看,“阴与阳和”肯定了人与万物的共同根源;“理与气和”体现了自然秩序与价值秩序的一体关系;“天与人和”表达了人与自然之间... 王夫之以“太和”为本体,认为“太和”的内涵是“阴与阳和”“理与气和”和“天与人和”。从生态哲学的角度看,“阴与阳和”肯定了人与万物的共同根源;“理与气和”体现了自然秩序与价值秩序的一体关系;“天与人和”表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本然状态,规定了君子体天成性的生态伦理实践。王夫之生态哲学的特点是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良性互动,并将其融入为一种境界化的生活方式,这对于现代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夫之 “太和” 生态哲学
下载PDF
明末儒学工夫论的转向及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康宇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4期26-34,共9页
宋明理学工夫论经历了由程朱到陆王的发展,至明中叶“致良知”的“内圣”工夫论,风靡一时。它适应了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政治对于人心的关注,实现了通过治“未发”来代替治“已发”的效果,使得儒家本是贯穿内圣外王的“广义... 宋明理学工夫论经历了由程朱到陆王的发展,至明中叶“致良知”的“内圣”工夫论,风靡一时。它适应了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政治对于人心的关注,实现了通过治“未发”来代替治“已发”的效果,使得儒家本是贯穿内圣外王的“广义”工夫论转变为一种纯粹讲究内在超越的“狭义”工夫论。但随着明末国家统治危机的出现,偏重“内实践”的工夫受到质疑,呼唤“外王”工夫的声音兴起。王夫之遵循以内圣开出新外王的思路,由异于阳明的《大学》诠释入手,重新定位“明明德”之“八条目”,建构出新的工夫论学说。该学说放大了“外王”的特质,强调工夫之内外交修互动的辩证,并使“外王”直指儒学义理本身,而非单纯的“忠君”,彰显了独特的学术品格,亦代表了明清之际理学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王夫之 理学 工夫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