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梵志诗、寒山诗(附拾得诗)用韵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苗昱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2-46,共5页
王梵志诗中出现了效摄和流摄、效摄和蟹摄、果摄和蟹摄、止摄和假摄通押等情况;-m尾向-n 的靠拢已经露出端倪,而寒山诗中则无此倾向;王梵志诗中江部与东钟部近而与阳唐部远。
关键词 王梵志 寒山 诗韵 比较研究
下载PDF
王梵志诗与寒山诗差异性之比较
2
作者 于巧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43-46,共4页
王梵志和寒山作为唐代著名的诗僧代表,用自己独特的身份和思维方式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二者所作诗歌在语言风格和教义宣传上有相似之处。但是,由于出身经历及所受文化影响的迥异,二者的诗歌又各具特色。在诗歌内容方面,王诗平民化,寒诗... 王梵志和寒山作为唐代著名的诗僧代表,用自己独特的身份和思维方式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二者所作诗歌在语言风格和教义宣传上有相似之处。但是,由于出身经历及所受文化影响的迥异,二者的诗歌又各具特色。在诗歌内容方面,王诗平民化,寒诗文人化;在生死观方面,王诗激愤,寒诗洒脱;在意象选择方面,王诗多佛典意象,且意象单一,寒诗多自然意象,且意象丰富;在表达手法上,王诗擅长"翻着袜法",寒诗多用"风人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梵志诗 寒山诗 差异性
下载PDF
敦煌写卷王梵志诗在汉语词汇史上的研究价值
3
作者 曹翔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1期142-149,共8页
敦煌写卷王梵志诗因其表达的口语性、时代的确定性和语言系统的明晰性等特点而成为汉语史研究不可多得的重要语料。王梵志诗中的新词新义占其总词汇量的1/4强,反映出唐代汉语词汇的真实面貌。王梵志诗新词的构成方式,与《世说新语》的... 敦煌写卷王梵志诗因其表达的口语性、时代的确定性和语言系统的明晰性等特点而成为汉语史研究不可多得的重要语料。王梵志诗中的新词新义占其总词汇量的1/4强,反映出唐代汉语词汇的真实面貌。王梵志诗新词的构成方式,与《世说新语》的差异较为明显,与现代汉语基本一致,这是汉语史研究的新发现。王梵志诗词汇研究还可补大型辞书和断代词典在收词、释义、例证晚出等方面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梵志诗 语料 词汇史 价值
下载PDF
从人间百态到社会图景:论王梵志诗的宗教超越性
4
作者 胡云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172-173,175,共3页
敦煌文献发现后,研究界逐渐关注王梵志诗及研究,从而国内外学者掀起王梵志诗的研究热潮。王梵志是唐初著名的白话诗人,其诗作内容丰富,以亲闻亲见的方式,通俗易懂的语言,描绘初唐的社会图景,底层百姓的生活状况。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敦煌文献发现后,研究界逐渐关注王梵志诗及研究,从而国内外学者掀起王梵志诗的研究热潮。王梵志是唐初著名的白话诗人,其诗作内容丰富,以亲闻亲见的方式,通俗易懂的语言,描绘初唐的社会图景,底层百姓的生活状况。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王梵志诗集的收集和分析,阐述王梵志诗在唐初历史背景下的宗教超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梵志诗 人间百态 社会图景 宗教超越性
下载PDF
应县木塔秘藏中的辽代俗语诗
5
作者 杜成辉 胡玉平 《云冈研究》 2021年第4期88-96,共9页
应县木塔秘藏中的辽代俗语诗,主要保存在讲经文性质的《大方广佛花严经疏序、劝善文合册》和《杂抄》等经卷中,内容取材于现实生活,语言质朴明快,比喻形象生动,继承了唐代俗语诗的风格,更为通俗易懂,说服力强,具有鲜明的时代和地域特色... 应县木塔秘藏中的辽代俗语诗,主要保存在讲经文性质的《大方广佛花严经疏序、劝善文合册》和《杂抄》等经卷中,内容取材于现实生活,语言质朴明快,比喻形象生动,继承了唐代俗语诗的风格,更为通俗易懂,说服力强,具有鲜明的时代和地域特色。通过分析可知,辽代僧人既研读佛教经典,也研读儒学典籍,而王梵志诗等俗文学作品在辽朝境内也很流行。辽朝与宋朝和西夏之间也有相互交流,其俗语诗有许多共同之处,对后世也有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县木塔秘藏 辽代 俗语诗 王梵志诗
原文传递
王梵志诗佛教典故补注
6
作者 李小荣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5-70,共6页
本文主要对项楚先生《王梵志诗校注》一书中未能详注出处的几个佛教典故——"厥磨/摩师"、"瓠芦"、"婆罗草"等进行补注,俾使相关作品的主旨得到更好解释。
关键词 王梵志诗 佛教典故 补注
下载PDF
论王梵志诗中的悲剧--基于悲剧美学的理论
7
作者 黄炬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84-89,共6页
王梵志的诗体现出了奥斯卡·王尔德眼中的生活悲剧——毫无美感的,甚至是丑陋、鄙俗的人事。爱情永恒是人类的强烈愿望,人的这个本质力量幻灭在了他的诗中。王梵志用“消长”来解释个人乃至全人类的命运悲剧,相比古希腊人停留于命... 王梵志的诗体现出了奥斯卡·王尔德眼中的生活悲剧——毫无美感的,甚至是丑陋、鄙俗的人事。爱情永恒是人类的强烈愿望,人的这个本质力量幻灭在了他的诗中。王梵志用“消长”来解释个人乃至全人类的命运悲剧,相比古希腊人停留于命运表面上的悲感来说又进了一步。租庸调制和府兵制下社会环境之恶劣、王梵志及其他劳苦大众的遭遇之悲惨、压迫剥削与亲情异化之触目惊心,这些悲剧作家和理论家所认为的社会悲剧也都体现在了他的诗中。现实的污秽和矛盾搅乱了他的三观,造成了他精神上的悲剧,以至于极力呐喊“死亡艺术”来唾弃这个世界,来做些微弱的反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梵志诗 人生悲剧 命运悲剧 社会悲剧 “死亡艺术”
下载PDF
从王梵志诗看初盛唐时期民间的地狱观 被引量:1
8
作者 钱光胜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42-46,93,共6页
敦煌写本通俗白话诗王梵志诗较为真实、全面地反映了初盛唐时期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狱观。其主要内容有:阎罗王取代了太山府君,成为地狱的主宰;"冥判"是地狱的中心环节;"奈河"已在冥界出现。这种观念世... 敦煌写本通俗白话诗王梵志诗较为真实、全面地反映了初盛唐时期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狱观。其主要内容有:阎罗王取代了太山府君,成为地狱的主宰;"冥判"是地狱的中心环节;"奈河"已在冥界出现。这种观念世俗化为"七七斋"在民间流行。王梵志诗还反映了初盛唐时期佛教地狱观念与儒家孝道文化在民间的初步融合,表明佛教地狱思想已开始中土化、世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梵志诗 地狱观 敦煌写本 初盛唐时期 阎罗王 奈河 “七七斋”
下载PDF
“王梵志”诗作的归属分类及语言学其依据 被引量:1
9
作者 方梅 卢巧琴 《兰州学刊》 CSSCI 2013年第3期204-206,共3页
敦煌所出及唐宋诗话笔记所收"王梵志诗",均非一人一时之作。从整体风格、思想倾向、文化习俗、适用对象、语言结构层次、词汇等方面,对不同来源"王梵志"诗进行具体比勘,结合中土典籍、翻译文献及同为敦煌所出的变... 敦煌所出及唐宋诗话笔记所收"王梵志诗",均非一人一时之作。从整体风格、思想倾向、文化习俗、适用对象、语言结构层次、词汇等方面,对不同来源"王梵志"诗进行具体比勘,结合中土典籍、翻译文献及同为敦煌所出的变文与童蒙读物《太公家教》等,梳理敦煌三卷本、一卷本、法忍抄本、唐宋诗话笔记所收"王梵志诗"作的年代及与不同的原始语言材料相对应的作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梵志诗” 归属分类 依据
下载PDF
王梵志诗释义辨正一则
10
作者 赵川兵 《励耘语言学刊》 2012年第2期223-229,共7页
王梵志诗“闻钟身须侧,卧转莫缠眠”理解纷纭,主要集中在对“须”“侧”的理解上,其中关键在于对佛家“钟”诸般功用及佛家“卧法”、“敬礼”等清规的不明。诗中“须”实为“虽”义,“侧”即“侧卧”,诗句意当为“虽然在睡中,听... 王梵志诗“闻钟身须侧,卧转莫缠眠”理解纷纭,主要集中在对“须”“侧”的理解上,其中关键在于对佛家“钟”诸般功用及佛家“卧法”、“敬礼”等清规的不明。诗中“须”实为“虽”义,“侧”即“侧卧”,诗句意当为“虽然在睡中,听到钟声必须起,不得贪睡”,而这里“睡”的时间大约如《摩诃僧祗律》言,起自“中夜”终至“日出”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梵志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